威海市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5.19
•【字号】威政发〔2021〕1号
•【施行日期】2021.05.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运行
正文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威海要向精
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突出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明确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是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本区域、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9日。

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为加快推进威海市医药工业发展,本文在对全市医药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促进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发展现状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威海市拥有医药企业9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从业人员达2.7万人,总资产达到337亿元。

2022年至2022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9%,高于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行业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二是骨干企业膨胀发展。

近年来,威海市医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2022年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制药、鸿宇医疗、东宝制药5家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医药行业的74.2%。

三是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均已通过GMP标准认证,其中,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制药等7家企业率先通过新版GMP标准认证,拥有1个中国名牌和8个山东名牌。

主要产品有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新型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药物等10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规格,基本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为基础,医疗器械为主导、中成药为补充、海洋保健药为后续的医药工业生产体系。

四是技术研发平台逐步完善。

全市医药工业现已建成2个国家级、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1个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威高集团在国内建立了9个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重点研发生产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药品。

鸿宇器械自主研发的微创颅脑引流系列产品已获得3项国家专利,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脑颅出血急救方面的空白。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医药企业存在“小、散、乱”的现象。

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5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占总数的8%。

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工艺落后、布局分散,企业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际上大型医药企业(辉瑞、诺华等)用于研发的投入占其额的15%—20%,而威海医药企业平均投入仅为1%—3%;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威海渔业调研报告

威海渔业调研报告

威海渔业调研报告威海渔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威海渔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涉及威海市内渔业相关企业和渔业基地。

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三、调研结果1. 威海渔业发展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威海渔业发展较为良好,渔业产业链相对完整。

威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在渤海湾和黄海之间的区域,有大量的渔场。

渔业产品以鱼类为主,包括各类淡水鱼、海鱼以及贝类等。

2.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威海市注重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港、码头、船舶等设施的完善对渔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调研中发现,威海市的渔港设施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在规模上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此外,船舶设施、捕捞设备等也需要进一步升级和改进。

3. 渔业生产与管理威海市注重渔业生产的科学管理,通过引进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威海市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强对渔业的监管和管理,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渔业市场和销售调研中发现,威海市的渔业产品销售渠道较为繁荣,包括本地市场、省内市场以及外地和海外市场。

当地消费者对渔产品的需求较高,且价格相对较稳定。

此外,威海市还积极开展渔业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业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威海渔业发展较为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问题突出,威海的渔场面临过度利用的风险。

其次,渔业设施的升级和改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渔业的科研和技术支持也需要加强,为渔民提供更好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指导。

最后,渔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建议综上所述,针对威海渔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通过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防止过度开采现象的发生。

2. 继续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渔港、码头、船舶等方面进行规模和质量的提升。

加快推进威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进威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进威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威海市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本文通过对威海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威海市的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不足,探求加快推进威海市新型城镇化的对策。

关键词:威海城镇化问题对策一、威海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全市城镇化水平由1999年的41.7%提高到去年年的58.7%,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

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全部位居全国百强县,全市有11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

超出全省10.4个百分点。

在2011年全省城镇化发展报告中,威海城镇化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人口就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六大要素指标均居全省前3位。

力争”十二五”期间,威海市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顺利完成城中村改造工程。

自2007年开始大规模实施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成为威海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中的一大亮点。

经过三年集中攻坚,市区77个城中村完成拆迁31339户、342.2万平方米,到目前已有2.4万户、7.2万人回迁新居,过上真正意义的城市生活。

标志着威海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城中村问题。

通过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的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城市功能有了新的提高和完善。

(三)组合型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一群三轴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群”,是指以威海市区为中心,荣成、文登、乳山市区和石岛管理区为区域中心,形成组合型城镇集群,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市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一是形成威海城区-文登市-乳山市发展轴,逐步成为我市与青岛、烟台市对接的重要依托;二是形成威海城区-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发展轴,强化沿海地带之间的经济联系;三是形成文登市-荣成市发展轴,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由沿海向我市内陆地区聚集。

”一带”,是指以分布在千公里海岸线上的21个镇为依托,组成沿海千公里城镇群带,推动全市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

对威海发展的建议

对威海发展的建议

对威海发展的建议威海是山东省的一个沿海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威海的发展,以下是我对威海发展的建议:1.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威海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加强教育培训。

威海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就业能力。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威海应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度。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

4.加强环境保护。

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严禁污染行为。

同时,加强城市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提高环境的质量。

5.推动旅游业发展。

威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应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来威海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6.加强对外合作。

威海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7.加强文化建设。

威海应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推广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软实力。

8.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威海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9.加强法治建设。

威海应加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法制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10.加强党建工作。

威海应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威海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强对外合作、加强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和加强党建工作。

工业调研报告6篇

工业调研报告6篇

工业调研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report summaries, written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工业调研报告6篇调研报告通常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调研报告的标题和摘要应该直截了当地反映报告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工业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8.23•【字号】威政办字〔2018〕68号•【施行日期】2018.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字〔2018〕68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充分发挥工业设计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工业设计产业体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和工信部等十一部委《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结合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制造业强市建设,牢固树立“设计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内部提升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快构建园区、平台、企业“三级联动”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强化平台支撑作用,提升企业设计水平,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区域性工业设计中心城市和时尚创意之都,为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培育5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市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总数达到100家,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工业设计中心梯次发展的格局;培育一批工业设计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工业设计知名品牌和产品,工业设计能力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打造承载日韩设计资源、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工业设计城市。

三、重点任务(一)提升企业工业设计能力。

2023年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情况浅析

2023年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情况浅析

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情况浅析船舶工业作为威海临海先进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蓝色经济进展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威海紧紧抓住进展蓝色经济的机遇,着重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着力建设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修船基地,取得了良好成效,造修船业连续保持了平稳较快进展的良好势头。

一、进展态势良好,项目建设稳步推动。

今年以来,造修船企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接订单企稳回升,产销两旺。

1-6月份,新签订单数量逐月增加,全市新承接订单87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的10倍。

实现销售收入43.1亿元,增长26.6%;出口6.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利税2.8亿元,增长58.9%。

主要缘由: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订单基数较小;二是船企注意科技创新,修造力量快速提升;三是大部分船企选择在二、三季度交付订单。

同时,重点企业加快了建设步伐,西霞口修船基地、荣喜船厂扩建、和兴船厂扩建、石岛集团干船坞、靖海船厂扩建等一批新上修船项目快速推动。

二、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围绕科技创新,威海船舶行业加强了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已建立了5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研发体系不断完善。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振兴船舶工业的宏观政策措施,提倡“国轮国造”。

威海造修船企业抓住机遇,攻坚克难,谋求进展,从建筑传统船型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需求前景宽阔的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进展,各重点船企在不断提高自身力量的同时,乐观开拓市场,寻求新的客源,国内订单增多。

今年,仅黄海造船就承接了渤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斥资15.8亿元订置的“渤海翠珠”、“渤海晶珠”等四艘大型豪华客滚船的建筑。

此类国际豪华客滚船的设计建筑,对填补我国设计、建筑国际客滚船的空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三、多重因素制约,行业形势尚不明朗。

目前,经济危机尚未完全消退,船舶工业进展仍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山东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山东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山东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山东省的经济、社会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山东省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措施,推动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统计数据分析等。

数据来源主要来自山东省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报告。

三、山东省经济现状分析1.山东省GDP总量持续增长,经济总体稳定发展。

2019年山东省GDP总量达到7.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位居全国第三。

2.山东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

2019年山东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比重为6.8%、46.6%、46.6%。

3.山东省外贸规模居全国前列,对外开放水平较高。

2019年山东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64万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4.山东省资源环境状况较好,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也存在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

四、山东省未来发展方向分析1.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等。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加快制造强省建设。

3.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一体化。

积极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临港产业带。

4.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五、山东省发展重点领域分析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交通建设。

积极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利用。

加大水资源、土壤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综合利用。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建设美丽山东。

六、发展策略和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威海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威海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威海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威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威海的环境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威海市目前的环境现状,本报告对威海市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大气环境2.1 空气质量根据最近五年的数据显示,威海市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

不过,在冬季取暖季节,市区的PM2.5浓度会有一定的升高,超过了国家限值标准。

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燃煤取暖和工业排放引起的。

因此,应该加强冬季空气污染的监测和管控,提高燃煤净化技术水平,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2.2 工业排放威海市的工业发展较为集中,有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和园区。

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对工业企业的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和监管。

但是,一些小型厂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污问题。

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小型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工业排污达标。

3. 水环境3.1 水质状况威海市的水质整体较好,主要是因为市区周边没有大规模的农业和工业活动。

但是在一些人口密集区和海港周边,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质污染问题。

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海水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威海优美的海洋环境,应加强沿海水域的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提高水质净化技术水平。

3.2 海洋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威海市的海洋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渔业、海洋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威海的海洋生态系统面临一定的压力。

应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时制定合理的海洋保护区划,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土壤环境4.1 土壤污染威海市的土壤污染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和工业发展,一些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导致土壤污染的情况逐渐增加。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力度,避免进一步扩大土壤污染范围。

5. 结论与建议综合分析威海市的环境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威海市的大气环境整体较好,但冬季空气污染问题需要重视。

威海发展趋势

威海发展趋势

威海发展趋势威海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将就威海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威海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过去,威海主要依靠渔业和轻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但近年来,威海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威海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威海的工业和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威海还加大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威海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威海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威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近年来,威海还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升级和转型,将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综合经济体系。

威海依托海洋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的海洋旅游项目,如海洋公园、海洋主题酒店等。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威海旅游业的发展,并为威海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能。

再次,威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威海位于黄海之滨,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威海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威海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实施海洋生态治理,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和资源恢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威海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注重能源的清洁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为威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威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威海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器。

威海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这种科技创新的推动将进一步提升威海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威海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威海正处于一个向好的发展趋势当中。

威海市南海新区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以孙家寨等村为例

威海市南海新区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以孙家寨等村为例

威海市南海新区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以孙家寨等村为例经友萍;张宇思
【期刊名称】《经济视野》
【年(卷),期】2017(0)8
【摘要】2011年1月4日,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

在这一背景下,威海市南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周围的农村地区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威海市南海新区发展现状,以期能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南海新区;发展现状
【作者】经友萍;张宇思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合寨村村民自治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的调查与分析 [J], 凃耀军;熊琴;张晓春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高新区A村为例 [J], 陈雪
彤;李乐乐;于立明
3.边远山区农村发展问题探析——基于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富寨村的现状[J], 阳征保;彭超;阳少华
4.从农民视角探析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以焦作市博爱县武阁寨村为例 [J], 刘青青
5.滨海农村旅游业“同心圆”发展模式探析——以威海市南海新区孙家寨村等村为例 [J], 经友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威海经济分析报告

威海经济分析报告

威海经济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威海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潜力和发展趋势。

基于可靠的数据和分析,本报告将提供对威海市经济的全面评估和展望。

威海市概况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端,东临渤海,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威海市总面积近5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

作为沿海城市,威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的条件。

威海市的产业结构威海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渔业。

制造业制造业是威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威海市拥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

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威海市制造业的壮大。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威海市的服务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都是威海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农业和渔业威海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场资源,农业和渔业在威海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威海市的农产品有瓜果蔬菜、水产品等,深受市场青睐。

威海市的经济特点对外贸易作为沿海城市,威海市具有发达的港口和海运物流体系,拥有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

威海市的对外贸易额连年增长,出口产品涉及汽车、电子设备、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威海市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提高经济竞争力。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威海市经济转型发展。

开放型经济威海市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

威海市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威海市的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威海市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威海市将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创新能力威海市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23•【字号】威政办发[2008]93号•【施行日期】2008.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威政办发〔2008〕93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创新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挖掘潜在税源,开发增量税源,统管存量税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和增速同步提高,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提供强大财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1.整合促进财源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大企业以商招商,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努力培植壮大税源,延伸产业链、税收链。

2.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源筹划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等各类资源,促使进入本地市场进行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在我市纳税,进一步扩大税基。

3.建立税源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对税源实行全覆盖监控,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切实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4.建立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财源建设工作新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发展财源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

二、整合多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培植壮大税源(一)整合政策资源,夯实税源基础。

1.进一步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切实抓好2007年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政策措施的落实。

2022年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800字(7篇)

2022年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800字(7篇)

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800字(7篇)导读:关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发展总体平稳,取得明显成绩,为我市工业企业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动力和舆论支持,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保证,是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的新体现。

关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发展总体平稳,取得明显成绩,为我市工业企业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动力和支持,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保证,是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的新体现。

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范文):1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发展总体平稳,取得明显成绩,为我市工业企业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动力和支持,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保证,是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的新体现。

一、新型工业化经济状况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企业经营业绩显著提高。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285亿元,同比增长25.58%;完成总值104.24亿元,同比增长45.7%;实现利税156.58万元,同比增长12.39%;完成投资146.94亿元,同比增长31.48%;实现利润4154.15万元,同比增长11.46%;实现增加值42.83亿元,同比增长107.95%。

2、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全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全市新增利润644.27亿元,同比提高14.28%;增加值620.42亿元,同比增长9.26%;增长22.78%,同比增长9.48%。

3、企业经济总量稳健提升。

全年新增企业总资产1547.33亿元,同比增长13.15%;实际增加值1319.42亿元,同比增长6.99%,比重达到100.4%。

全市新增增增加值440.45亿元,同比增长13.39%,比重达到50.3%。

二)、重点工业实际情况4、经济总量跃升。

关于威海经济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威海经济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威海经济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北亚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中心之一。

作为靠近东北亚地区的港口城市,威海在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讨威海在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威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威海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分析:探讨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威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2)威海与东北亚经济圈的联系:分析威海与东北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现状和前景。

(3)威海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策略研究:探索威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如何利用其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推动其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4)案例研究和对策分析:以其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经验为参照,分析威海在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威海在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对策建议。

3.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深入了解威海在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发展模式和路径;(2)掌握东北亚经济圈中的最新发展动态,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为威海与东北亚各国开展合作提供参考;(3)提出威海在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为威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4. 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调研和文献分析,了解威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和特点,预计需要2个月;(2)第二阶段: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探讨威海和东北亚经济圈之间存在的合作机遇和挑战,预计需要3个月;(3)第三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提出建议,预计需要1个月。

5. 参考文献:①李洪波. 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演化及空间效应——以威海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3): 417-430.②杨佳楠, 贾志强. 威海市区产业结构特征及演变研究[J]. 城市规划, 2019(43): 114-120.③齐建山, 陈武. 从区域经济角度看东北亚经济圈建设[J]. 东北亚论坛, 2019(1): 27-32.。

浅谈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

浅谈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

浅谈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近年来,威海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以推动威海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浅谈,探讨其重要性、目标、战略和前景。

一、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经济发展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蓝图和路线图,对于实现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旨在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1. 提高城市竞争力: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加强产业布局、优化企业环境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威海市投资和生活。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威海市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城市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运输、供电、通信等服务水平。

3. 改善生态环境:威海市作为一座沿海城市,保护海洋和改善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经济发展规划将致力于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保护威海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4. 推进产业升级:威海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发展规划将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工资收入、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三、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1. 优化空间布局: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推进城市建设的内涵发展,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2. 加强创新驱动:威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积极引进高科技项目和高级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山东威海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山东威海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7))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山东省威海市调研组《人民日报》(2008年11月3日)【提要】地处开放前沿的威海,优势在开放、潜力在开放、出路在开放、希望在开放。

30年来,无论形势怎么变,他们都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坚持把对外开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以开放总揽发展全局,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如今,在沿海开放城市中,曾被称为“小弟弟”的威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值得欣喜的是,威海的发展并非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通过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培育特色产业以及不断促进机制创新,威海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和发展强势,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威海的实践鲜活地证明,只有秉承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思路、发展的方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主要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山东威海在地级市成立之前,国家投资很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1978年,威海地区生产总值9.54亿元、财政收入1.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只有53.1元。

到1987年建市时,威海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34.24亿元,财政收入2.4亿元。

改革开放特别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全市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7年与1987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在山东的位次由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九位;财政收入增长64.2倍,由第九位上升到第七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3万元和3267元,在山东省的位次均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

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

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是一项关于威海市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威海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威海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近年来,威海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威海市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和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人口老龄化等。

因此,深入研究威海市社科课题,对于推动威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课题将对威海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威海市作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研究将围绕威海市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威海市的经济发展。

其次,本课题将关注威海市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

研究将重点关注威海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威海市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本课题还将对威海市的文化和教育进行研究。

文化和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培养人才、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将围绕威海市的文化产业、文化教育资源、文化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促进威海市的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最后,本课题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威海市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将根据研究结果和威海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旨在帮助威海市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威海市社科课题将全面研究威海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帮助威海市实现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威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之交,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更好指导全市工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按照市“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生态化海滨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编制《威海市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到2010年)。

一、威海市工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工业发展战略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工业发展作出的全局性的设想和战略上的谋划。

在工业发展战略的确定过程中,对当前工业发展现状及工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则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

(一)威海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临海,西与烟台市接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土地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总人口245.75万人,现辖环翠区、乳山市、文登市、荣成市4个县级行政单位及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在1987-1998十二年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达到21.5%,分别比全国与山东同期高出9.8和5.5个百分点。

1998年,威海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0.70亿元(当年价)在山东省17个地市中的名次由1987年的第13位跃居到第6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624元,位居全省首位。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增长的势头尤为强劲。

1987年以来,威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35%,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第三产业的同期增速高出6.71、15.41、0.42个百分点。

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些反复,但总体上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由1987年的30.46%上升到1998年的43.12%。

工业又是财政收入和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1998年,我市财政收入的65%由工业贡献。

威海市工业在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1998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指所有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788.9亿元,是1987年的23.7倍,年均递增33.35%;实现利税62.9亿元,是1987年的14.97倍,年均递增27.89%;实现利润41.84亿元,是1987年的15.21倍,年均递增28.08%。

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1998年,全省考核地方工业企业的14项经济指标中,威海有10项居于全省前5名。

其中,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6.15%,总资产贡献率为16.8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94万元/人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56次,均位居全省第一;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38%,利税总额为61.97亿元,利润总额为42.04亿元,分列全省第二;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99%,是全省最低的。

1、威海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
威海市轻重工业结构分析
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重工业比重由1991年的57.96%:42.04%(1:0.73)变为1998年的48.78%:51.22%(1:1. 05),重工业比重上升较快,轻重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轻工业内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由1991年的73.56%上升为1998年的78.74%,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由1991年的26.4%下降为21.26%,1998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与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比例为78.74%:21.26%。

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3:7,山东约为74.37%:25.63%。

按照轻工业间比例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比重逐渐下降,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比重逐渐上升,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前者为主。

目前,我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占的比例太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构不够合理。

在重工业内部,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与制造业的比例由1991年的2.16%:9.52% :88.34%变为1998年的21.36%:11.30%:67.04%,而同年山东省这一比例为17.23%:35.58%:57.29%,制造业的比重标志着工业化的水平,目前威海市重工业内部结构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1998年低于1991年的水平。

威海市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威海工业形成了33个行业大类的较为完善的行业结构。

其中,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和建材是威海市工业经济起骨干支撑作用的五大行业。

1998年,五大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4.24%。

图3显示的是92—98年五大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变化情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个别特殊年份外,92年以来五大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体保持在80%以上;且五大行业各自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波动幅度较小,其中建材、纺织略微出现下降的趋势。

在这七年中,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及建材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6.33%、18.57%、21.35%、12.70%、11.11%,而同期工业年均增速为17.90%。

由此可见,化工和机械的增长速度快于工业整体的水平,而纺织、建材和轻工的增长速度分别比工业平均增速低5.20、6.79和1.57个百分点。

(注:从左向右依次为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建材、合计。

)
威海市工业企业结构分析
到1998年底,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228家,下面我们主要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为分析口径,分别从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

(1) 产权结构:
从静态的角度看,威海工业企业以集体、国有和外资三种经济成份为主,1998年,在1228个限额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三者的比重分别为59.45%、14.41%、13.27%,共占工业企业总数的87.13%。

如图4所示,除股份制经济外,各种经济成分企业所创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它们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也呈现一致性。

从动态的角度看,在企业产权结构变动过程中,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下降,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36.94%变为1998年的9.38%;集体经济也呈现下降趋势,由1987年的62.7%下降到1998年的59.45%;非公有经济比重上升较快,尤其是外资经济(包括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和股份制经济增长较快,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这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2) 组织结构:
如图5所示,威海市工业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较低。

1998年,在全市1228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54家,占4.23%,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9.71%;中型企业122家,占9.94%,其产值占14.59%;小型企业1054家,占85.83%,其产值占65.70%。

可见,在威海市工业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大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大,充分说明了威海市工业“群山无峰”的情况。

(3) 技术结构:
1998年,在全市1228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组成的工业体系中,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7.8%、15.8%和16.4%,它们各自完成的产值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6.2%、12.95%和20.95%。

从图6可以看出,威海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整体素质偏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同时,也可看出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威海市工业经济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对工业经济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威海市工业经济的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支柱行业关联性不强,带动能力差。

到1998年底,全市共有全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3个,并可进一步细分为141个工业行业中类和290个工业行业小类。

在这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998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的有11个,它们分布于轻工、纺织、化工、机械、建材等部门。

其中,以食品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