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第一次)

合集下载

伽利略系统 PPT

伽利略系统 PPT

三、系统优势
1、伽利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在2008年投入运行后,全球的用户将使用 多制式的接收机,获得更多的导航定位卫星的信号,将无 形中极大地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这是“伽利略”计划给 用户带来的直接好处。另外,由于全球将出现多套全球导 航 定 位 系 统 , 从 市 场 的 发 展 来 看 , 将 会 出 现 GPS 系 统 与 “伽利略”系统竞争的局面,竞争会使用户得到更稳定的 信号、更优质的服务。
1伽利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2008年投入运行后全球的用户将使用多制式的接收机获得更多的导航定位卫星的信号将无形中极大地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这是伽利略计划给用户带来的直接好处
伽利略系统
一 概述
目录
二 体系结构
三 系统优势
一、概述
伽 利 略 卫 星 导 航 系 统 ( 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 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 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 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 平面内。2014年8月,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二批一颗卫星成 功发射升空,太空中已有的6颗正式的伽利略系统卫星,可以组成 网络,初步发挥地面精确定位的功能。
三、系统优势
2、“伽利略”计划是欧洲自主、独立的全球多模式卫 星定位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实 现完全非军方控制、管理,可以进行覆盖全球的导航和定 位功能。
3、“伽利略”系统可以发送实时的高精度定位信息, 这是现有的卫星导航系统所没有的,同时“伽利略”系统 能够保证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提供服务,如果失败也能在几 秒钟内通知客户。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一.GPS系统(美国)二.北斗系统(中国)三.GLONASS系统(俄罗斯)四.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GPS系统(美国)GPS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近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

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GPS系统概述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空间GPS卫星星座组成。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地球上所有监测与控制卫星的设施。

(3)用户部分GPS用户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用户团体。

主要功能:导航测量授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s种类: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系统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GPS 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试卷 -测绘

《GPS 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试卷 -测绘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试卷A标准答案一、 填空题1.目前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GPS 和 GLONASS 。

我国组建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欧盟计划组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 GALILEO 。

2.GPS卫星发送的信号是由载波、测距码、导航电文三部分组成的。

3.2000年5月初美国政府中止了已实施多年的SA 政策。

4.L1载波的波长约为19 厘米,L2载波的波长约为 24 厘米。

5.GPS定位误差按误差的来源分类,跟卫星有关的误差有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相对论效应;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有电离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多路径误差;跟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有接收机钟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接收机的测量噪声。

6.单站差分GPS按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来分,可分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差分。

7.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中的大气折射指数N与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有关。

二、判断题1.接收机的接收通道采用平方律通道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测码伪距;可以获得导航电文;重建的载波是全波长的。

错2.C/A码的一个码元对应的码元宽度为29.3米。

错3.导航电文的传输速率为50bit/s,以“帧”为单位向外发送,需要12.5分钟才能完整地播发一次。

对4.单点定位中的DOP值与卫星的数量和几何图形以及观测值的精度有关。

错5.通过GPS相对定位,可消除卫星钟差和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错6. 同一时刻L1载波相位测量观测值与C/A 码伪距测量观测值所受到的电离层延迟是相同的。

错7. 同一时刻L1载波相位测量观测值与C/A 码伪距测量观测值所受到的对流层延迟是相同的。

对8. 同一时刻L1载波相位测量观测值与C/A 码伪距测量观测值所受到的多路径误差是相同的。

错9. 常用的对流层延迟模型有霍普菲尔德(Hopfield)改正模型、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改正模型和克罗布歇(Klobuchar)改正模型。

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系统

领航与导航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11目录1.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建立的历史过程 (4)1.1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建立的背景 (4)1.2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建成 (4)1.3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建成后的发展 (6)2.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组成 (6)2.1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现状概述(部分技术参数) (6)2.2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组成 (7)2.2.1地面控制设施(GBCC) (7)2.2.2卫星星座 (8)2.2.3用户设备 (10)3.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功能 (10)4.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分类 (11)5.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应用现状 (12)5.1GLONASS和GNSS的使用动向 (12)5.1.1 航空的使用 (12)5.1.2在航海和陆上的运用 (13)5.2GLONASS误差 (14)5.4GLONASS频率的使用 (14)5.5Glonass-K导航卫星 (15)6.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发展 (16)6.1GLONASS接收机发展状况 (16)6.1.1俄罗斯的接收机状况 (16)6.1.2世界各国GLONASS发展状况 (16)6.1.3我国发展状况 (17)6.2 差分系统 (18)6.3地面控制部分的改进 (18)7.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缺点 (18)7.1系统不足 (18)7.2系统技术难点 (20)8.学习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的感想 (21)引用作品 (24)“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

它是苏联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1995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

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

GPS测量及坐标知识

GPS测量及坐标知识

GPS测量中坐标系统、坐标系的转换过程一、概述GPS及其应用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作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勘探、通信气象等所有的领域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系统。

我国测绘部门使用GPS也近十年了,它最初主要用于高精度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测量控制网,现在它除了继续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在测量领域的其它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测量、变形观测、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采集等。

GPS以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须通视;测量结果统一在WGS84坐标下,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

二、GPS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1.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目前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GPS所发布的星历参数就是基于此坐标系统的。

WGS-84坐标系统的全称是World Geodical System-84(世界大地坐标系-84),它是一个地心地固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统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建立,于1987年取代了当时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WGS-72坐标系统而成为GPS的所使用的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启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Y轴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

采用椭球参数为:a = 6378137m f = 1/298.2572235632.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是一种参心坐标系统。

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伽利略”定位系统的优势
“伽利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投入 运行后,全球的用户将使用多制式的接收机,获得更多的导航定位卫星的信 号,将无形中极大地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这是“伽利略”计划给用户带来的 直接好处。
“伽利略”首颗实验卫星假想画面“伽利略”计划是欧洲自主、独立的全 球多模式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实现完全 非军方控制、管理,可以进行覆盖全球的导航和定位功能。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 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 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 弹载式。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 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导航定位系统。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
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
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
Glonass系统为军民两用而设计,可使用户实时标明位置。在2007联邦预算中共分 配给Glonass 3.8亿美元,2006年则为1.81亿美元。
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是欧盟 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 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及俄 罗斯的GLONASS系统外,第三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 伽利略系统的基本服务有导航、定位、授时;特殊服 务有搜索与救援;扩展应用服务系统有在飞机导航和 着陆系统中的应用、铁路安全运行调度、海上运输系 统、陆地车队运输调度、精准农业。2010年1月7日,欧 盟委员会称,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将从2014年起投 入运营。
中国“北斗”系统自身的特点
1.“北斗”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作用,具备的 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介一、美国的GPS系统:美国的GPS系统,由24颗(3颗为备用卫星)在轨卫星组成。

GPS的信号有两种C/A码,P码。

民用:C/A码的误差是29.3m到2.93米。

一般的接收机利用C/A码计算定位。

美国在90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SA(Selective 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米左右。

在2000年5月2日,SA取消,所以,咱们现在的GPS精度应该能在20米以内。

军用:P码的误差为2.93米到0.293米是C/A码的十分之一。

但是P码只能美国军方使用,AS(Anti-Spoofing),是在P码上加上的干扰信号。

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颗。

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度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公里。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

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能,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米,高程1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米,高程2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

这和美国GPS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另外,“北斗一号”还可以提供用户的双向通讯功能,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

通过“北斗”系统,用户一次最多可以传输120个字符【汉字】。

在国产的GPS——“北斗二号”投入使用后,会不会取代GPS呢?曹冲研究员的答案是否定的。

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GPS车辆监控பைடு நூலகம்统
GPS车辆监控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正是基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想法以及与广大物流运输企 业共谋发展的理念而诞生的,GPS车辆监控系 统(GPS车辆定位系统)同时融合了GPS卫星定位 技术、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等多种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 各物流运输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权限,进 入GPS车辆监控系统(GPS导航车辆定位系统)界 面对车辆进行监控、调度、即时定位等多项操 作,实现了车辆实时动态信息的全程监控和管 理。
功能
GPS的实时监控功能: 在任意时刻通过发出指令查询运输工具
所在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速度等 信息)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出来。
硬件结构
软件设计
GPS全球卫星定位车辆监控管 理系统
物流运输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基 础产业,各类物流运输仓储企业虽然在长期发展历程 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车辆动态信息 的实时监控一直未得到解决,信息反馈不及时、不精 确、不全面等问题导致了运力的大量浪费与运作成本 的居高不下。面对当今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 及国外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与快速反应式运作抢滩 中国物流市场的冲击,我们中国的物流运输企业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只有采用高新科技手段运用GPS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来武装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与水平,自信地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
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简介
GPS中文名称为: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 GPS卫星网络由美国于1994年建成,总共有24颗卫星, 分布在太空中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具有在海、陆、空 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 航与定位系统。除GPS之外还有另外三个导航系统分 别是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罗纳斯 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一般来讲, 三颗卫星就可以定位,定位的卫星数越多,精度和准 确度也就越高。目前,GPS信号还是免费使用的,一 般只有军用和高精度的才收费。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

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

GPS 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

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

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

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

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

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

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

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

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

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综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综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综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①美国的GPS②欧盟的“伽利略”③俄罗斯的“格洛纳斯”④中国的“北斗”1.美国的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在机械领域GPS 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简称GPS。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GPS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定位系统。

GPS具有以下特点:全球、全天候工作,有24颗GPS卫星星座,全球覆盖率高达98%。

高精度定位,单击定位精度优于10m,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静态定位观测效率高(快速省时高效率),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只需几秒钟。

应用广泛多功能,主要是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

同时,还应用于各种等级的大地测量、水下地形测量、地壳形变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工程机械(轮胎吊,推土机等)控制等。

操作越来越简便,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达“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机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测量工作者的工作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使野外工作变得轻松愉快。

定位精度高;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100-500KM可达10-7,1000KM可达10-9。

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

全球定位系统简介GPS

全球定位系统简介GPS
GLONASS卫星的载波上也调制了两种伪随机噪声码:S码和P码。
GLONASS系统从理论上有24颗卫星,但由于卫星使用寿命和资金紧张等问题, 实际上目前只有8颗。
GLONASS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
加俐略系统
系统组成: ①卫星星座:由3个独立的圆形轨道,30颗GNSS卫星组
大气层的影响 多路径效应 卫星轨道误差 卫星钟差 地球自转 相对论效应 已知点坐标偏差 天线相位中心
多路径效应
在GPS测量中,如果测站周围的反 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 进入接收机天线,这就将和直接来 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 从而使测量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的" 多路径误差"。这种由于多路径的信 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 作多路径效应。
载波相位和差分定位技术的应用使测量定 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精度
GPS接收机分类
导航型 测量型 授时型
单频 L1 双频 L1 L2
测量型接收机
静态接收机 RTD 实时差分
Real Time Difference DGPS 信标机 RTK 实时动态
Real Time Kinematic RTG
差分GPS定位技术
在GPS定位过程中,存在三部分误差。一 部分是对每一个用户接收机所共有的,例 如: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 对流层误差等;第二部分为不能由用户测 量或由校正模型来计算的传播延迟误差; 第三部分为各用户接收机所固有的误差, 例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径效应等。 利用差分技术第一部分误差可完全消除, 第二部分误差大部分可以消除。第三部分 误差则无法消除,只能靠提高GPS接收机 本身的技术指标
单点定位
首先我们可以得到GPS卫星的位置;其 次,我们又能准确测定我们所在地点A至 卫星之间的距离,那么A点一定是位于以 卫星为中心、所测得距离为半径的圆球 上。进一步,我们又测得点A至另一卫星 的距离,则A点一定处在前后两个圆球相 交的圆环上。我们还可测得与第三个卫 星的距离,就可以确定A点只能是在三个 圆球相交的两个点上。根据一些地理知 识,可以很容易排除其中一个不合理的 位置。

卫星定位技术简介

卫星定位技术简介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简介
美国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 第一代卫星导航——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优点:经济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 缺点:观测时间长、不能进行连续实时定位、精度 低
❖ 第二代卫星导航——GP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分三个阶段:
1、方案论证(1974-1978) 2、系统论证(1979-1987) 3、生产实验(1988-1993)
❖ GPS的测量精度与卫星的空中几何分布有关。 1、接收机与卫星所形成的多面体体积越大,测量精度越高。 2、卫星分布越均匀,测量精度越高。
GPS的定位方式
1、按接收机天线所处的状态: (1)静态定位 : (2)动态定位: 用户的广泛性、定位的实时性、速度的多异性 低动态:秒速至几十米、中等动态:秒速至几百米、高动态:
Glonass系统实际处于近于崩溃的边缘。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 系统组成 空间卫星部分、地面控制中 心、用户机
❖ 定位流程 ❖ 定位精度
卫星 地面控制中心 用户机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定位原理:
基于三球交会原理,即以2颗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各以 测定的本星至用户机距离为半径,形成2个球面,用户机必 然位于这2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中心站电子高程地图库提 供的是一个以地心为球心、以球心至地球表面高度为半径的 非均匀球面。求解圆弧线与地球表面交点,即可获得用户的 二维位置。
其高程可以从电子高程地图库查询,也可以从气压测高计读 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
❖ 快速定位:北斗导航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 速实时定位服务。
❖ 简短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数字报文通信能力,可以一次传 送不超过120个汉字的信息。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 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 汽车自主导航 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 交通管理 紧急救生 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 个人通讯终端
GPS的其他应用 GPS的其他应用
1.电力,邮电, 2.准 1.电力,邮电,通讯等网络的时间同步 电力 2.准 3.准确频率的授入 1.各种 确时间的授入 3.准确频率的授入 1.各种 等级的大地测量, 2.道路和各种线 等级的大地测量,控制测量 2.道路和各种线 3.水下地形测量 4.地壳形变测量 路放样 3.水下地形测量 4.地壳形变测量 5.GIS应用 ,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 5.GIS应用 6.工程机械 轮胎吊,推土机等) 工程机械( 7.精 6.工程机械(轮胎吊,推土机等)控制 7.精 细农业
欧洲“伽利略” 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定位系统( System), 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 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 欧洲版GPS GPS” 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 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及俄 罗斯的GLONASS系统外,第三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 GLONASS系统外 罗斯的GLONASS系统外,第三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伽 利略系统的基本服务有导航、定位、授时; 利略系统的基本服务有导航、定位、授时;特殊服务有 搜索与救援; 搜索与救援;扩展应用服务系统有在飞机导航和着陆系 统中的应用、铁路安全运行调度、海上运输系统、 统中的应用、铁路安全运行调度、海上运输系统、陆地 车队运输调度、精准农业。2010年 车队运输调度、精准农业。2010年1月7日,欧盟委员会 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将从2014年起投入运营。 2014年起投入运营 称,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将从2014年起投入运营。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颗GPS和NAVSTAR卫星进入轨道.
前身
GPS[1]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A|zh-cn:信息;zh-tw:资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 定位系统组成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百科名片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文简称为“球位系”,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是美国从本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近十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本段差分技术
为了使民用的精确度提升,科学界发展另一种技术,称为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PS), 简称DGPS。亦即利用附近的已知参考坐标点(由其它测量方法所 美国GPS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
Product Specifications)-简称GPS。
目录
GPS与相对论关系
GPS构成1.空间部分
2. 地面控制系统
3.用户设备部分
GPS术语
GPS原理
GPS定位原理
相对论为GPS提供了所需的修正
GPS前景
GPS特点
GPS功用
4.[DGPS]Differential GPS差分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5.GPS General Phonetic Symbols 捷易读注音符
编辑本段GPS原理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全球三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三大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套全球规模卫星定位系统,即美国GPS和俄罗斯的“格拉纳斯”(GLONASS)。

俄“格拉纳斯”是一个耗资30多亿美元打造的由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精度优于加了干扰的GPS。

∙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自1982年发射首枚卫星以来,目前有14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

该系统由俄国防部控制,是俄军事卫星系统,一直未进入民用。

按照新计划,该系统有望在2008年增加到24颗,可保障俄境内99%的地域接收到卫星定位信号,并且新发射的卫星服役年限也将从原来的3年增加到7年,未来还要延长到10年至12年。

∙未来世界三大卫星地位系统: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

∙俄急切完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展民用卫星通信服务与市场,将俄罗斯的航天高技术更多地推向民用市场,更好地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服务。

1.“伽利略”挑战美国GPS“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第一个欧洲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计划,也是世界上笫一个专门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与现在普遍使用的GPS相比,它更先进、更有效、也更可靠。

它提供的服务比GPS多,服务水平比GPS高。

“伽利略”具有四大特点:自成独立体系;能与其它的相关系统兼容;具备先进性和竞争能力;公开进行国际合作。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将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4万公里,倾角为56度,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

“伽利略”将为用户提供误差不超过1米的精确定位服务,可为公路、铁路、空中和海上运输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伽利略”系统卫星数量多、轨道位置高、轨道面少,更多用于民用。

打个比方说,GPS 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则可找到家门。

“伽利略”系统的设计识别误差范围仅有1米,美国GPS精确度误差为10米。

因此,可以说“伽利略”的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定位精度优于GP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北斗星,亘古以来,一直为人类辨识方向提供着最简便清晰的“指引”。

1994年,一个名为“北斗”的卫星导航工程在中国启动。

今年10月下旬,一颗新的北斗导航卫星即将发射升空。

届时,一个导航卫星网络将构建完成,覆盖中国以及大部分亚太地区。

明年上半年,北斗将正式提供服务。

到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拥有35颗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

北斗初上提起卫星导航系统,很多人认为就是GPS。

其实,GPS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

据统计,GPS在我国导航市场上所占份额在95%以上。

在电力传输、通信、金融等领域,严重依赖GPS提供的精准时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认为:和平时期,可以用GPS;但应对“不可控局势”,“必须未雨绸缪”,发展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美国对各国开放的精度并不一样。

这意味着,美国的GPS不能满足高精确的需求。

参加了北斗项目总体设计的郭树人告诉记者,国际上卫星导航的定位是“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就像供水供电系统一样。

限于国家的财力、技术能力和实际需求,北斗建设分“三步走”:先建立试验系统,再实施区域服务,最后建立全球网络。

2000年10月,试验系统第一个卫星被送入轨道。

2003年5月,第三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一颗备份卫星。

这三颗卫星组成完整的试验系统。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织网2005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项目启动,这将是一个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庞大卫星网络。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

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

GPS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

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

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

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

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

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

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

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

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

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

GPS 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

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

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

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

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

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

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

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

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

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颗GPS卫星 间隙期:定位星座几何结构的优劣
8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2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的构成 一个主控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以大型计算机为 主体的监控系统 三个注入站:大西洋阿森松,印度洋狄哥.伽西亚, 太平洋卡瓦加兰 五个监测站:4+夏威夷 p23
9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性移位寄存器(抽头式反馈移存器),由4级D触发器 构成。 M序列的特点 复合伪噪声码:由两个以上的周期较短的伪噪声码构成, 可单值地测量450m以上的远距离 GPS卫星采用伪噪声码的目的
传送导航电文 用作测距信号 识别不同的卫星
15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C/A码:用于粗测距和捕获GPS卫星信号的伪随机码, 是由两个10级反馈移位寄存器构成的G码产生的。根据 相位平移的不同,共可产生1025种结果不同的C/A码, 这些C/A码具有相同的码长、码元宽度和相同的周期。
24
第五章 GPS静态定位基础
相对定位——确定同步跟踪相同的GPS卫星信号的 若干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一种定位方法。相 对定位的结果是个同步跟踪站之间的基线向量(三 维坐标差),因而至少需要给出网中一点的坐标后 才能求出其余各点的坐标。
GPS定位钟的三种误差: 多台接收机共有的误差:卫星钟误差、电离层误 差、对流层物差; 传播延迟误差:p128 接收机固有的误差: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路 径效应等
P码星历:精度5米左右,主要用于军事导航,C/A码星 历交付民用。
后处理星历(精密星历):不通过导航电文向用户传 递,而是利用磁带或通过电视、电传、卫星通讯等方 式有偿地为所需要的用户服务。 特点:是事后向用户提供在其观测时间内的精密轨 道信息。
23
第五章 GPS静态定位基础
基本概念 静态定位——待定点相对与周围的固定点没有可察 觉到的运动,待定点在地固坐标系中的位置都可以 认为是固定不变的。可通过大量的重复观测来提高 定位精度, 动态定位——在一次观测期间待定点相对与周围的 固定点有可察觉到的运动或显著的运动,因而在处 理该时段的观测资料时待定点的位置将随时变化。 单点定位——独立确定待定点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 置的方法,也成为绝对定位。
力总的影响下的轨道根数,卫星运动的真实轨道 称为卫星的摄动轨道或瞬时轨道 各种作用力的特性及其影响
20
第四章 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
地球引力:地球质心引力和地球引力场摄动力(由于地球形状不规 则及其质量不均匀而引起的),可建立函数U(r,φ,λ)来表示地 球外部空间一个质点所受的作用力:
U(r,φ,λ)=GM/r + R (GM/r是正常引力位,R为慑动伪函数)
7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
1 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21+3颗卫星
GPS卫星编号:PRN编号(伪随机噪声码) GPS卫星分步入轨及轨道特点:初始轨道——转移轨
道——工作轨道,两万公里高空的圆形轨道 高精度的时钟 定位星座——为了解算测站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测的
3 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 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静态定位:跟踪过程中用户天线固定不变,高精度 测量信号传播时间——多于观测量大、可靠性强、 定位精度高 动态定位:接收测定运动物体的运行轨迹
10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GPS接收机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导航型: 测地型接收机: 授时型接收机:
3
第一章 绪论
2.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系统的组成
2.1 卫星星座: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三个等 间隔椭圆轨道,轨道面夹角120度 发射两种载波信号:f1:1.602-1.616GHZ,(民用) f2:1.246GHZ-1.256GHZ (军用) 具有可变的射电频率:每颗卫星具有不同的射电频率
按接收机的载波频率分类;
单频接收机: 双频接收机: 按应用场合分类:
11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GPS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天线单元
接收机天线(接收前端):全向振子天线、小型螺 旋天线、微带天线、锥形天线——将GPS卫星信号 的极微弱的电磁波能转化为相应的电流。
前置放大器:将GPS信号电流予以放大 接收机主机单元 电源——蓄电池 GPS数据测后处理软件包
2
第一章 绪论
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1.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GPS):卫星测时测距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 位和定时的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1974-1978年):发射11颗BLOCK I试验卫 星
GNSS系统: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该系统是一个全球性 的位置和时间的测定系统
主要功能:导航定位、移动通信 GPS全球大地测量
6
P:刘基余编著. 《GPS卫星 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科 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p: 刘基余等编著. 《全球 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测绘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 版.
17
第三章 二 GPS定位中的误 差源
§3.1 概述 §3.2 钟误差 §3.3 相对论效应 §3.4 卫星星历误差 §3.5 电离层延迟
18
第四章 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
概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所 受到的各种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主要由:地球对卫星 的引力、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大气阻力、太阳 光压、地球潮汐力等。在这些作用中,地球引力是主 要的。
25
第五章 GPS静态定位基础
卫星导航定位 天文定位
陆地基准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交会法) 空间基准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导航系统 基本原理 伪距法定位 如何进行伪距测量——基本测距原理:利用码相关法测定 用码相关法进行伪距测量得到的四点结论: 伪距测量的观测方程 伪距法定位的基本原理 特殊情况下的定位(参考)
数据码的二级调制(扩频):有效地进行低码率导航 电文的传送,达到节省卫星电能,增强GPS信号的抗干 扰性,实现保密的信息传送的目的。
伪噪声码的产生及特性 伪噪声码的表现形式:波形信号x(t)和信号序列{x} 码元宽度、时间周期、长度周期
14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伪随机噪声码的产生 GPS卫星所用的伪噪声码是一种M序列,产生于最常线
主动式卫星导航系统
被动测距原理、被动定位(GPS、GLONASS、NAVSAT)p14,P7, P23下
主动测距原理、主动定位p14,P41
卫星激光测距技术 基本的测距原理 GEOSTAR卫星导航通信系统
其它的卫星定位系统
INMARSAT系统:由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原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筹建 主要功能:全球通讯服务
日、月引力:在五天弧段对卫星伪值的影响可达1-3KM
Fs+Fm=GMs[(rs-r)/|rs-r|3-rs/|r|3]+GMm[(rm-r)/|rm-r|3-rm/|r|3]
太阳辐射光压:在五天弧段对卫星伪值的影响可达1千米
Fp=KρpSrso
21
第四章 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
地球潮汐力的影响:在五天弧段对卫星伪值的影响可达1米 大气阻力:忽略不计 GPS卫星星历 预报星历(广播星历) 参考星历 广播星历共16个参数,其中1个参考时刻,6个对应参考时刻
历 第三数据块:包括第四和第五子帧,提供GPS卫星的历
书数据,是第一和第二数据块的简略形式。
13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信号
GPS卫星信号——是GPS卫星向广大用户发送的用于导 航定位的已调波,其在播处于L波段,调制波是卫星电 文(不归零的二进制码组成的编码脉冲串 D码)和伪 随机噪声码(PRN码)的组合码。
P码:是卫星的精测码,用于卫星的精密测距。 GPS信号的鉴别 GPS工作卫星的SA技术
16
第三章 一 GPS的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中常采用的是空间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应的大地坐标系, 一般以地球质心为坐标系的原点。按坐标轴的指向不同,可分为: 地球坐标系:随地球自转,便于描述地面观测站的位置 天球坐标系:与地球自转无关,便于描述人造地球卫星的位 置。 球面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大地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 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 WGS-84大地坐标系与我国的坐标系统 ——GPS定位成果属于WGS-84大地坐标系,即卫星星历是以 WGS-84坐标系为坐标框架的。
系统论正阶段(1979-1987年)
生产实验究段(1988-1993年):发射28颗BLOCK II以及 BLOCK II A 工作卫星
90年代末,发射20颗BLOCK II R卫星,改进GPS系统
GPS系统的优点 21+3颗卫星,6个轨道面
GPS系统的应用前景
我国的GPS定位技术应用和发展情况(查资料)
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开始了卫星多普勒定位、测速的时代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6颗工作卫星 经济快速 精度均匀 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 CICADA导航系统——12颗宇宙卫星 双频发送:150MHZ、400MHZ 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局限性 卫星少,不能实时定位 轨道低,难以精确定轨——1070km(低轨卫星) 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效应的影响
11h15m
11h58m
11h58m
1602-1616 MHZ 1575.42 MHZ 1561-1569 MHZ
1246-1256MHZ 1227.6 MHZ 1224-1232MHZ
511KHZ
1.023MHZ
3.937MHZ
511bit
1023bit
3937bit
三种卫星系统的比较
5
第一章 绪论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