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理血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理血剂
癥积,按之较硬,有压痛。 3、出血:血色紫黯而挟瘀块。 4、紫绀与失荣: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唇面指
甲青紫、癥瘕,肌肤甲错。
◇使用注意
1、止血应治本 2、常配行气之品,使气行则血行 3、祛瘀须防伤正。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4、止血须防留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5、上部出血者,忌用升提药;下部出血者,忌用沉降药。
【方解】
【 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白茅根-- 凉血止血 十
茜草根-- 凉血止血,且能祛瘀

棕榈皮-- 收涩止血
散 】 栀子、大黄-- 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丹皮-- 凉血活血,使止血而不留瘀 藕汁、萝卜汁-- 清热凉血 京墨-- 收涩止血
【用法】
【 1. 十药烧灰,研细末 十 灰 2. 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 散 【运用】 】 1. 辨证要点:上部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四药合用,养血调经,阿胶兼能止血;麦冬兼
能滋阴润燥退虚热,并制吴萸、桂枝之温燥。
【方解】
【 君: 吴茱萸9g-- 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温
桂枝6g-- 祛散寒邪,通行血脉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经 臣: 川芎6g、丹皮6g-- 活血祛瘀,丹皮兼退虚热

当归、白芍6g、麦冬9g、阿胶6g-- 养血润燥

佐:人参、甘草6g-- 益气健脾
黄酒-- 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童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 炙甘草2g-- 调和药性
【功用】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运用】

1. 辨证要点: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化2. 注意事项:全方药性偏温,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
汤】3.
临证加减: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去桃仁;瘀块留阻,腹痛 甚者,加蒲黄、五灵脂;血寒较甚,小腹冷痛,加肉桂;

理血剂ppt课件

理血剂ppt课件

桃核承气汤
桃仁 大黄 芒硝 桂枝 甘草
.
方解
君:桃仁12g——破血祛瘀
大黄12g——下瘀泻热
瘀热并治
臣:桂枝6g——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 又防寒药遏邪凝瘀之弊
芒硝6g——咸寒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佐使:炙甘草6g——益气和中,并缓诸药峻烈之性,
使祛瘀而不伤正
.
逐瘀泻热
〖功用〗
.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 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均易耗血伤正,
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 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且峻猛逐瘀,只能 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
.
注意事项
止血之剂又有滞血留瘀之弊,必要时可 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 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 血止而不留瘀;
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 忌用。
➢ 活血药加攻下药,瘀热并治; ➢ 大队寒凉药中配少量温通活血的桂枝,以助
桃仁等活血,使全方凉而不遏。
.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
血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
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
药理研究
➢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
血凝,促进纤溶,降低血粘度 ; ➢ 改善肾功 ; ➢ 抗炎作用 ;
甘草。 主治膈下瘀血。长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少腹血瘀证。 少桃仁、红花,加小茴香、干姜、没药、玄胡、
当归 柴胡 甘草
川芎 枳壳
.
方解 君 桃仁12g :破血行滞润燥
红花9g :活血祛瘀止痛 臣 赤芍6g 、川芎4.5g :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9g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
方 解 佐 生地9g 、当归9g :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桔梗4.5g ,枳壳6g :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12
·血 府 逐 瘀 汤·
【主治】 胸中瘀血证。 "胸中血府血瘀 "
瘀血阻于胸中:胸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有定处。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 :头痛 胸 肝气不舒:急躁易怒 中 郁久化热:内热烦闷或入暮潮热, 瘀 瘀热上扰心神:心悸,失眠 血 累及于胃:呃逆不止
瘀血征象: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 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桃 仁、红 花 地 龙─通经活络
活血化瘀, 助归尾之力
*配伍要点:大量补气药+少量活血通络之品
ppt课件.
22
·补阳还五汤·
【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常用方。
*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3、临证加减:
➢偏寒者,加肉桂、巴戟天、熟附子;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 ➢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 ➢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 ➢下肢瘫痪者,加杜仲、牛膝。
内膜异位证、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ppt课件.
10
·理血剂 — 活血·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ppt课件.
11
·血 府 逐 瘀 汤·
【组成】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半) 赤芍(二钱)
牛膝(三钱)
桔梗(一钱半)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甘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
ppt课件.
ppt课件.
13
·血 府 逐 瘀 汤·
【病机】 瘀血内阻胸部(主)
红花
气机郁滞(次)
【治法】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理血剂 ppt课件

理血剂 ppt课件

【方解】 君:黄芪四两120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使气旺则血行 臣:当归尾二钱3 长于活血,兼能养血 佐:赤芍一钱半5、川芎、桃仁、红花各一钱3
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以治标 地龙一钱3 与生黄芪配合,增强补气通络之力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鉴别】
补阳还五汤与血府逐瘀汤均为理血剂中 名方,同为王清任所创,二方所用活血化瘀 药物皆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 如何鉴别运用。
人参 甘草各二两10 益气健脾
半夏半升 生姜二两(各10)和胃运脾 调补脾胃,既资生血之源,又达统血之用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主治】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方解】
君:大黄一两20 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 柴胡半两15 疏肝理气,兼引诸药直达病所
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瘀滞
臣:当归三钱、桃仁五十个、红花二钱(各10)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佐:穿山甲二钱10 破瘀通络 瓜蒌根三钱15 入血分消扑损瘀血而续绝伤, 又能合当归清郁热而润血燥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
【附方】
通窍
血府
膈下
少腹
身痛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止痛
基础药
无当归
无桃仁 无赤芍
特征药
麝香、老 葱
柴胡、枳 壳、桔梗
香附、赤 芍、乌药
官桂、干 姜、小茴

羌活、秦 艽、地龙
特点
宣通胸胁 辛香通窍, 气滞、引 重在活血 血下行重
通窍 在活血祛 瘀
行气止痛 作用好, 偏于通瘀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
3. 身痛逐瘀汤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秦艽一钱 羌活一钱 地龙二钱 香附一钱 五灵脂二钱 没药二钱 牛膝三钱 甘草三钱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PPT医学课件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PPT医学课件

21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何为血府?
“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 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 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底 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 府”。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配组伍成 意义
桃红四物汤
桃桃仁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
活血祛瘀
方中为何加用当归、党参、三七?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B 其它瘀血重证
外伤(各种外伤肿痛,早期胸腰椎骨折,
脑震荡后遗症)、血管神经性疾病(血管性
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蛛网膜下腔
出血)、精神系统疾病(精神分裂症,反应
性精神病,癔病)、眼科疾病(慢性轴性视
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水泡性结膜炎,虹膜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辨证 瘀血蓄积下焦。
(阴道大面积血肿,压迫膀胱及尿道而至尿闭)
立法 破血下瘀。
处方 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6g,大黄12g,
朴硝6g冲化,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g, 甘草3g。连服2剂(于18小时内服完)。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疗效 服后下瘀血块约2000ml余,小便亦
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痊愈。
(2)瘀热内结重证
2、用法 煎煮法、药后反应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A 下焦瘀血证
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 外孕,葡萄胎,痛经,闭经,阴道血肿,产后恶 露不下,产后血栓性静脉炎;
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肥大,单纯性前列腺炎,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手术后尿潴留,血淋;
肠道疾病:肠结核,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坏死 性肠炎。

方剂理血剂.ppt

方剂理血剂.ppt

君 大蓟、小蓟
荷叶、茜草
凉血止血

侧柏叶、白茅根

止 臣 棕榈皮—收涩止 血血
栀子—清热泄火 佐使 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使气火降而
血止,寓釜底抽薪之意 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
四生丸 《杨氏家藏方》
吐 血 血分有热
衄血
血色鲜红 血 热
损伤脉络 血不循经
火 热 迫
凉 血

妄 咽干口燥 血热伤阴 妄 止

呃逆日久不止 —瘀热上冲,扰胃动膈阻唇暗或两目暗黑滞舌黯红或瘀斑
瘀血之证
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君 桃仁—活血祛瘀
活 臣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活血化瘀
血 祛
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
瘀 佐 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
行 气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枳壳—与桔梗合用,一升一降,

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
营养肌肉 腹满不能食—脾虚失运 潮 热—瘀血久郁化热 肌肤甲错 瘀血内阻,新
血不生,阴血
劳 损 正活 伤血
阴消 血徵
水蛭 破瘀消徵之品, 虻虫 助君药活血通络
攻逐久积之瘀血 臣 干漆
内 停 之 干 血 劳
不能濡润肌肤, 亏
两目黯黑 上荣于目

妇人经闭 瘀阻胞宫, 瘀
不行
脉络不通

祛 瘀 生
舌质紫黯
内新 停

柏叶—苦涩而寒,取其苦
温 降折

逆上之势而又收敛 止血
止 干姜—温中助阳,令阳气
血 振奋
而能摄血
艾叶—温经止血,为治虚 寒性
出血之要药
马通汁—善引血下行而止 血

中医《方剂学》课件-理血剂

中医《方剂学》课件-理血剂


祛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瘀 ,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疏 肝
当归----补血活血

通 天花粉----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络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使
温经汤《金匮要略》
【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证。 病症分析:
月经不调,小腹冷痛


焦 蓄 血
小便自利----膀胱气化未受影响 烦躁谵语、如狂----瘀热上扰,心神不宁
证 妇人闭经、痛经----瘀血内结,经行不畅
脉沉实而涩----瘀血之象
配伍意义:
桃仁----活血破瘀 瘀热并治 君 大黄----下瘀泻热
逐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热 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3) 由于活血祛瘀剂性多破泄,故凡妇女经期、月 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
狂,甚则谵语烦躁,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 脉沉实而涩者。
病证解析:
少腹急结----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
下 至夜发热----热在血分
经有瘀块,月经先期
冲任虚寒,寒滞 胞宫,血凝气滞
虚 寒
一月再行或崩漏 ----瘀血内停,血不循经
, 久不受孕----胞宫虚寒,精冷不育
瘀 血
月经后期,闭经----瘀血内停,经脉不畅
阻 痛经----寒凝血瘀,经脉不畅
滞 证
唇口干燥----瘀阻,新血不 生,不能润燥
傍晚发热,手心烦热--阴血耗损,虚热内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ppt课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6.理血剂ppt课件

1/15/2019
方剂学
· 血 府 逐 瘀 汤·
4、现代运用:
·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 骨炎、脑震荡后遗症、肝脾肿大、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5.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 红,脉细而涩。 3、临证加减: 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小茴香、艾叶; 漏下不上,去丹皮,加炮姜、焦艾叶、熟地; 气虚者,加黄芪 4、现代运用: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虚寒 腹痛等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附方】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现代运用: · 跌打损伤、胸胁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等属瘀血阻滞者。
1/15/2019 方剂学
· 理血剂 — 活血·
温经汤
《金匮要略》
张仲景
· 温经汤·
【组成】
吴茱萸(三两) 川芎(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当归(二两) 人参(二两) 牡丹皮(二两) 半夏(半升)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二两) 麦冬(一升)
1/15/2019 方剂学
· 补阳还五汤·
【运用】 1、 ·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常用方。 *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3、临证加减: 偏寒者,加肉桂、巴戟天、熟附子;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 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 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 下肢瘫痪者,加杜仲、牛膝。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用可能引起流产。
理血剂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05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Chapter
理血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理血剂在中医方剂学中主要用于调节血 液运行,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作 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理血剂主要 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疗效。
02
03
槐花
侧柏叶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便血、痔疮出血等 症状。
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吐血、咳血等症状 。
补血药
熟地黄
阿胶
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 。
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 。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理血剂的概述 • 理血剂的常用药物 • 理血剂的配伍原则 • 理血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理血剂的概述
Chapter
理血剂的定义
01
理血剂是指以调理血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血行失常或血分有热所 致的病证。
止血药的配伍
总结词
止血药常与收敛药、温里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以增强止血效果,同时收敛耗散的阳气、温通经脉、补益气血 。
详细描述
止血药如白及、仙鹤草等常与收敛药如乌梅、五味子等配伍,收敛耗散的阳气,达到止血效果;温里药如附子、 肉桂等可温通经脉,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证;补益药如黄芪、党参等可补益气血,适用于出血导致的血虚 证。
、黄连解毒汤等。
理血剂的功效与主治

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
38
【功用】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
39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
40
胁肋瘀肿

痛不可忍

-
41
方解
大黄 --荡涤瘀血,导瘀下行
柴胡 --疏肝行气,引药入经
桃仁 红花--活血祛瘀
穿山甲 --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当归 --补血活血
瓜蒌根 --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1.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 常用方。
2.本方常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等咳血属肝火犯肺者。
-
93
小蓟饮子
宋·严用和《济生方》
-
94
组成与用法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藕节
水煎服。
-
95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96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
97
止血·小蓟饮子
臣: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 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
33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

-
34
临床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证治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
2. 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 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黄酒 --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炙甘草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童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瘀热上扰心神:心悸,失眠

累及于胃:呃逆不止
瘀血征象:唇暗或两目暗黑,舌暗红
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2021/3/16
2021
13
·血 府 逐 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汤·
【病机】 瘀血内阻胸部(主)
红花
气机郁滞(次)
【治法】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2021/3/16
2021
14
【方解】
·血 府 逐 瘀 汤·
君:桃 仁─活血祛瘀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5.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
2021/3/16
当 【类方比较】 “五逐瘀汤”

2021
18
·理血剂 — 活血·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 ·
【组成】
黄芪(四两) 地龙(一钱) 桃仁(一钱)
当归尾(二钱) 川芎(一钱)
【用法】水煎服
赤芍(一钱半) 红花(一钱)
2021/3/16
2021
20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
·补阳还五汤·
气虚不能行血, 脉络瘀阻 气虚 舌本失养 血瘀 气虚不能固摄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舌淡黯,苔白,脉缓
语言不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 或小便失禁
【病机】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3 、临证加减: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 ➢瘀热甚者,重用生地、赤芍,加丹皮 ➢头部瘀痛者,加麝香、老葱
2021/3/16
2021
17
4、现代运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 骨炎、脑震荡后遗症、肝脾肿大、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
【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常用方。
*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3、临证加减:
➢偏寒者,加肉桂、巴戟天、熟附子;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 ➢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 ➢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 ➢下肢瘫痪者,加杜仲、牛膝。
2、止血-治出血证 代表方:黄土汤,小蓟饮子
2021/3/16
2021
3
➢使用注意
·理血剂·
1、辨清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活血祛瘀剂常配行气之品,使气行则血行。
3、祛瘀须防伤正。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4、止血须防留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5、上部出血者,忌用升提药;下部出血者,忌 用沉降药。
臣:红 花—活血祛瘀
川 芎─活血行气而止痛 当 归─养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赤 芍─活血祛瘀;清解血分之瘀热 牛 膝─活血祛瘀, 引胸中瘀血下行
2021/3/16
2021
15
·血 府 逐 瘀 汤·
佐:枳壳─行气宽胸 桔梗─宣达肺气 载药入胸中
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 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
柴胡─疏肝理气 生地─配当归以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2021/3/16
2021
4
·理血剂 — 活血·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桃核承气汤·
【组成】
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两) 炙甘草(二两) 芒硝(二两)
桂枝(二两)
【用法】
2021/3/16
2021
桃仁 6
【主治】
·桃核承气汤·
下焦蓄血证。 ·瘀热互结下焦经脉:少腹急结,( 闭经,痛经) ·膀胱气化未受影响:小便自利 ·瘀热扰心 :烦躁,其人如狂,谵语 ·热在血分:夜间发热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枳壳+桔梗、柴胡; 桃仁等祛瘀药+当归、生地
2021/3/16
2021
16
【运用】
·血 府 逐 瘀 汤·
1、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2021/3/16破瘀泄热,兼以攻下2。021
7
【方解】
·桃核承气汤·
君: 桃 仁 ─ 破瘀活血
大 黄 ─ 下瘀泄热
* 两药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臣: 桂 枝 ─ 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
芒 硝 ─ 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
2021/3/16
2021
8
·桃核承气汤·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理血剂
方剂学教研室
2021/3/16
2021
1
➢ 概念
·理血剂·
组成: 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血瘀证、或出血证。
2021/3/16
2021
2

·理血剂·
➢分类
1、活血祛瘀 ― 治血瘀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治闭经、痛经时,加当归、红花;
➢兼气滞者,加乌药、青皮。 4、现代运用:
· 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
内膜异位证、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2021/3/16
2021
10
·理血剂 — 活血·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 府 逐 瘀 汤·
【组成】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当归(三钱)
佐使:炙甘草—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桃仁+大黄,瘀热并治
2021/3/16
2021
9
【运用】
·桃核承气汤·
1、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的常用方剂。
· 注意:孕妇禁用。
*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3、临证加减:
➢治跌打损伤时,加赤芍、归尾;
川芎(一钱半) 赤芍(二钱)
牛膝(三钱)
桔梗(一钱半)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甘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
2021/3/16
2021
12
·血 府 逐 瘀 汤·
【主治】 胸中瘀血证。 "胸中血府血瘀
"
瘀血阻于胸中:胸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有定处。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 :头痛

肝气不舒:急躁易怒

郁久化热:内热烦闷或入暮潮热,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2021/3/16
2021
21
·补阳还五汤·
【方解】
君:黄 芪 ─ 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 归 尾 ─ 活血祛瘀
佐:川 芎、赤 芍
桃 仁、红 花 地 龙─通经活络
活血化瘀, 助归尾之力
*配伍要点:大量补气药+少量活血通络之品
2021/3/16
2021
22
·补阳还五汤·
2021/3/16
2021
23
4、现代运用:
·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意外遗证、冠心病、小儿麻痹后 遗证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 上肢或下肢痿软等证属气虚血瘀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