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相关指标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炎症相关指标》课件
![《炎症相关指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cbe9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e.png)
亚急性炎症介于急性炎症 和慢性炎症之间,持续时 间较长,但反应较轻。
炎症反应过程
炎性细胞激活
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在炎症过程中被激活,释放出各种化 学因子和酶类。
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损伤和修复
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和坏死可引发 修复反应,促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 。
炎症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 加,白细胞渗出到组织中。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复杂的生物学 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 子的相互作用。
炎症目的
炎症的目的是消除对机体 的有害因素,促进组织修 复和恢复。
炎症类型
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通常持续时间较 短,反应强烈,以白细胞 渗出和组织坏死为主要特 征。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持续时间较长, 反应较轻,常伴有组织增 生和修复。
亚急性炎症
炎症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总结词
将炎症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未来的重要目标,有助于 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目前炎症指标已经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应用 ,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然而,这些指标的应 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如 何将这些指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疾病的早 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关注如何降低检测成 本和提高检测的便捷性,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评估治疗效果
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若炎症指标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若炎症指 标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炎症指标的变化,可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调整免疫抑制剂 的剂量等。
预后评估
预测疾病转归
某些炎症指标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如高 龄、C反应蛋白升高等均是感染患者预后不 良的预测因素。
炎症反应过程
炎性细胞激活
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在炎症过程中被激活,释放出各种化 学因子和酶类。
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损伤和修复
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和坏死可引发 修复反应,促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 。
炎症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 加,白细胞渗出到组织中。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复杂的生物学 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 子的相互作用。
炎症目的
炎症的目的是消除对机体 的有害因素,促进组织修 复和恢复。
炎症类型
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通常持续时间较 短,反应强烈,以白细胞 渗出和组织坏死为主要特 征。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持续时间较长, 反应较轻,常伴有组织增 生和修复。
亚急性炎症
炎症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总结词
将炎症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未来的重要目标,有助于 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目前炎症指标已经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应用 ,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然而,这些指标的应 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如 何将这些指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疾病的早 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关注如何降低检测成 本和提高检测的便捷性,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评估治疗效果
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若炎症指标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若炎症指 标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炎症指标的变化,可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调整免疫抑制剂 的剂量等。
预后评估
预测疾病转归
某些炎症指标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如高 龄、C反应蛋白升高等均是感染患者预后不 良的预测因素。
《炎症相关指标》课件
![《炎症相关指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799e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0.png)
功能:参与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聚集和吞噬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检测方法: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
临床意义:CRP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可用于诊断和监测炎症性疾病,如感染、风湿性疾 病等
白细胞是免疫 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负责 抵抗感染和疾
病
白细胞计数是 评估炎症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SAA 水平升高提示存 在炎症反应,可 用于诊断和监测 炎症性疾病
功能: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产生: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 作用:促进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临床意义: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炎症相关指标的临 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降钙素原:升高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血培养:阳性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
血液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 尿液检测:包括尿蛋白、尿糖、尿红细胞等 粪便检测:包括粪便隐血、粪便白细胞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活检、穿刺等 免疫学检测:包括抗体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等
常见炎症相关指标 介绍
简介: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炎症相关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单独 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炎症相关指标的未 来研究方向
发现新的炎症相关指标:通过生物 信息学、基因组学等方法,发现新 的炎症相关基因、蛋白等指标。
炎症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研究炎 症相关指标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 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检测方法: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
临床意义:CRP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可用于诊断和监测炎症性疾病,如感染、风湿性疾 病等
白细胞是免疫 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负责 抵抗感染和疾
病
白细胞计数是 评估炎症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SAA 水平升高提示存 在炎症反应,可 用于诊断和监测 炎症性疾病
功能: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产生: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 作用:促进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临床意义: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炎症相关指标的临 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降钙素原:升高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血培养:阳性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
血液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 尿液检测:包括尿蛋白、尿糖、尿红细胞等 粪便检测:包括粪便隐血、粪便白细胞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活检、穿刺等 免疫学检测:包括抗体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等
常见炎症相关指标 介绍
简介: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炎症相关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单独 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炎症相关指标的未 来研究方向
发现新的炎症相关指标:通过生物 信息学、基因组学等方法,发现新 的炎症相关基因、蛋白等指标。
炎症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研究炎 症相关指标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 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炎症因子专业ppt课件
![炎症因子专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62258fd5bbfd0a795673f4.png)
不受生理、免疫状态、 药物治疗等影响
易于鉴别细菌和病毒 的感染
5
6
高敏CRP的临床应用
Hs-CRP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子, 通过检测Hs-CRP可以对心血管疾病做出早期的预防和控 制。
Hs-CRP
检测结果 <1mg/L 1-3mg/L >3mg/L
临床指导意义 风险较低 中度风险 高度风险
2-10ng/ml >10ng/ml
病情的判读 正常 无或者轻度全身感染,可能是局部的感染
中度全身炎症,或者是大型手术、严重创伤或者 心源性休克 重度全身炎症、可能为脓毒症或者脓毒症休克
几乎均为脓毒症并且身体器官发生衰竭,具有高 度死亡的风险
11
降钙素原临床应用
▪ 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检测结果
细胞病因学
9
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
▪ 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细菌内毒素会引发PCT的产生,而病毒感染时,释放的 IFN-γ会抑制PCT的产生,因此当机体发生病毒感染时,PCT几乎不升高。
10
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
▪ 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PCT检测结果浓度 <0.1ng/ml 0.1-0.5ng/ml 0.5-2ng/ml
炎症发生12h才能检 测出
2-6h就会出现快 速的增长,细菌 感染时,出现的 早,浓度上升的 快
局部感染时,浓度上 局部感染时,浓
升
度几乎不升高
13
谢谢
抗生素的指导应用
<0.1ng/ml
极不可能
0.1-0.25ng/ml 可能性小
强烈不建议使用抗
生素
6h 后 复Biblioteka 查 PCT, 看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PCT的变化
易于鉴别细菌和病毒 的感染
5
6
高敏CRP的临床应用
Hs-CRP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子, 通过检测Hs-CRP可以对心血管疾病做出早期的预防和控 制。
Hs-CRP
检测结果 <1mg/L 1-3mg/L >3mg/L
临床指导意义 风险较低 中度风险 高度风险
2-10ng/ml >10ng/ml
病情的判读 正常 无或者轻度全身感染,可能是局部的感染
中度全身炎症,或者是大型手术、严重创伤或者 心源性休克 重度全身炎症、可能为脓毒症或者脓毒症休克
几乎均为脓毒症并且身体器官发生衰竭,具有高 度死亡的风险
11
降钙素原临床应用
▪ 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检测结果
细胞病因学
9
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
▪ 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细菌内毒素会引发PCT的产生,而病毒感染时,释放的 IFN-γ会抑制PCT的产生,因此当机体发生病毒感染时,PCT几乎不升高。
10
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
▪ 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PCT检测结果浓度 <0.1ng/ml 0.1-0.5ng/ml 0.5-2ng/ml
炎症发生12h才能检 测出
2-6h就会出现快 速的增长,细菌 感染时,出现的 早,浓度上升的 快
局部感染时,浓度上 局部感染时,浓
升
度几乎不升高
13
谢谢
抗生素的指导应用
<0.1ng/ml
极不可能
0.1-0.25ng/ml 可能性小
强烈不建议使用抗
生素
6h 后 复Biblioteka 查 PCT, 看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PCT的变化
炎症标志物(ppt)
![炎症标志物(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3791f60722192e4536f6f7.png)
医院感染面临的危害
● 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 ● 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发病率和致死 率提高; ●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床位周转; ●加重医疗护理工作负担,降低医疗工作效率; ●增加个人国家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妨碍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第一重:毒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生药物的药量,否 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功能和血液系统。 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择口服抗生素即 可,但很多人却选择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 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第二重: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 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 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最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 可能致命。
(四)实质器官的病变 炎症较严重时,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发热等因素的影响,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 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
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种在身为宿主的个体内进行有害的复制、繁殖过程。具传染 性的生物体会寻找并且利用宿主体内资源,以利自身生存,但这个过程一旦干 扰了宿主正常的生理运作,可能造成症状,器官及组织被吞噬、甚至死亡。 这类物种又称为病原体,通常是微生物事实上感染的定义可以更广,包括细菌、 病毒、寄生虫、真菌、类病毒,甚或是具有致病能力、但并非生物的传染性物 质,例如白蛋白。
炎症的全身反应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是机体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在炎症尤其是病原 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过程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肝、脾肿大。骨髓、肝、脾、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增子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增强。
妇科炎症PPT课件
![妇科炎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8949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9.png)
vvc
❖ 临床分型 ❖ 单纯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0-90%) ❖ 复杂型外阴道道假丝酵母菌病(包括复发性,严重
性非白念性及妊娠性VVC)
发生频率 临床表现
真菌种类 宿主情况
vvc
单纯型VVC
复杂型VVC
散发,非经常发 复发性
中-轻度
重度
白色假丝
非白色假丝
正常,非孕妇女 有诱发因素
VVC评分标准(大于7分为严重VVC)
vvc
❖ 5.性伴侣治疗; 有症状的性伴侣应进行治疗。 ❖ 6.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局部治疗为主,
禁用口服唑类药物。 ❖ 随访:症状持续存在或2个月内复发者,须再次复诊
❖ 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 1,治疗后的持续瘙痒症状 ❖ 与变态反应未消除有关,糖皮质激素 ❖ 2,复发问题:复发性VVC,
❖ 6,其他可能因素 ❖ 不透气的衣物 ❖ 铁缺乏 ❖ 化学接触及过敏 ❖ 性行为
vvc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 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 腐渣样,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阴道 黏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粘 附有白色块壮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
混合感染) 诊断无特殊病原菌的外阴瘙痒 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
❖ 恢复微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 ❖ 乳酸杆菌活菌剂(定君生)
滴虫阴道炎(TV)
❖滴虫阴道炎(trichomnal
vaginitis)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一种 特异性阴道炎症,临床常见。
❖阴道毛虫适宜的生长条件
❖温度:25~40度、 ❖PH值为5.2~6.6偏碱性的潮湿环境
vvc
❖ 4.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治疗 ❖ 严重VVC:延长使用时间(一般为一倍),局部加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 ❖ 复发性VVC( RVVC):若一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RVVC。常用初始治
常见感染及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ppt课件
![常见感染及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907a52de80d4d8d05a4f14.png)
二、
血常规由于个体差异,影响指标的因素极多,且患者不同的疾病、甚 至是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引发血常规发生改变,其在感染方面诊断特异 性差,容易出现误诊情况。
PPT学习交流
6
白细胞升高
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 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此外, 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 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 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PPT学习交流
12
3
红细胞沉降率
PPT学习交流
13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简称血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在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 风湿病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时,血沉加快,可用 于了解疾病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但特异性较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 果及临床资料分析。
为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对鉴别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 的临床意义均不大。
17
CRP在细菌感染发生后6~8 h即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在感
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革兰阴性感染:可发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时高达500 mg/L。 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 典型的是在100 mg/L左右。
PPT学习交流18ຫໍສະໝຸດ 01 可反应机体炎症的严重程度
常见感染及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PPT学习交流
1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 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并且经常伴有各类并发症。而针对大多数的 感染性疾病,配合准确的诊断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治疗,预后效 果一般良好,因此感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应具备 的基本功之一。但感染性疾病发病特征通常不明显,单靠疾病症状、 体征以及影像学不足以满足早期诊断。
血常规由于个体差异,影响指标的因素极多,且患者不同的疾病、甚 至是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引发血常规发生改变,其在感染方面诊断特异 性差,容易出现误诊情况。
PPT学习交流
6
白细胞升高
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 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此外, 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 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 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PPT学习交流
12
3
红细胞沉降率
PPT学习交流
13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简称血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在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 风湿病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时,血沉加快,可用 于了解疾病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但特异性较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 果及临床资料分析。
为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指标,对鉴别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 的临床意义均不大。
17
CRP在细菌感染发生后6~8 h即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在感
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革兰阴性感染:可发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时高达500 mg/L。 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 典型的是在100 mg/L左右。
PPT学习交流18ຫໍສະໝຸດ 01 可反应机体炎症的严重程度
常见感染及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PPT学习交流
1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 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并且经常伴有各类并发症。而针对大多数的 感染性疾病,配合准确的诊断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治疗,预后效 果一般良好,因此感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应具备 的基本功之一。但感染性疾病发病特征通常不明显,单靠疾病症状、 体征以及影像学不足以满足早期诊断。
炎症相关指标ppt课件
![炎症相关指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17ac65fd0a79563d1e72b7.png)
可编辑课件PPT
19
3、慢性炎性改变: CRP对于某些反应炎性的活动、 消散及抗炎治疗的效果,均是一个理想的指标。 CRP值在与疾病活动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上要优 于ESR及放射学表现。在风湿性关节炎中,其 相关性较大,而在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则相关性较小,甚至无相关性。
• 对怀疑风湿热的患儿,若CRP正常则不支持诊 断。对于风湿性心脏炎行激素治疗后,CRP可 迅速下降;但若疾病未控制,则停药后CRP出 现反弹;若疾病活动期完全控制,则CRP可降 至正常。
炎症相关指标
可编辑课件PPT
1
炎症指标包括
• 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N) • 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 血沉(ESR) • C反应蛋白(CRP) • 降钙素原(PCT)
可编辑课件PPT
2
白细胞总数(WBC)正常值
成 人:(3.5~9.5)×10^9/L (3500~ 9500/mm3)
• 在临床疑似细菌性感染中,监测未成熟与成熟中性白 细胞的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RP值可指导抗生素的应 用。若上述各值在发病后24小时内仍正常,则可以不 用抗生素;若升高的CRP下降后又出现第二次升高, 则应考虑加大抗生素剂量。
可编辑课件PPT
18
2、新生儿期感染:新生儿时的CRP是在胎儿期自身产生, 而不是由母体经胎盘传递的。在新生儿生后3天内测 CRP是没有特异性的,因为分娩可使CRP应激性升高。 虽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但在急性炎症时, 肝脏可以合成大量的CRP, 因而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新 生儿,CRP在一定时期内均有升高。
提示病毒感染;在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如 病程尚短,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再复查 提示细菌或病毒感染 通常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不常见 提示较严重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基本可排除
临床炎症指标课件
![临床炎症指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0d06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c.png)
20mm/h
ESR升高的原因包括
04 感染、风湿性疾病、
肿瘤等
炎症指标的临床应用
诊断疾病
01
白细胞计数: 判断感染程
度
02
红细胞沉降 率:判断炎
症程度
பைடு நூலகம்
03
C反应蛋白: 判断感染类
型
04
05
06
血小板计数: 血清淀粉酶: 血清铁蛋白:
判断出血风 险
判断胰腺炎
判断贫血类 型
评估病情
01
白细胞计数:评估感染程 度和免疫功能
03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炎症指 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炎症指 标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治 疗方案
04
预测预后:根据炎症指标的 变化预测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谢谢
02
C-反应蛋白:评估炎症反 应程度和感染程度
03
红细胞沉降率:评估炎症 反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
04
血清淀粉样蛋白A:评估 炎症反应程度和感染程度
05
血清铁蛋白:评估炎症反 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
06
血清白蛋白:评估营养状 况和组织损伤程度
指导治疗
01
评估病情:通过炎症指标判 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 况
临床炎症指标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炎症指标概述 02. 常见炎症指标 03. 炎症指标的临床应用
炎症指标概述
炎症的定义
炎症是一种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炎症的常见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炎症的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炎症介质、组织损伤等
炎症的种类包括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炎症的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是炎 症的典型表现
ESR升高的原因包括
04 感染、风湿性疾病、
肿瘤等
炎症指标的临床应用
诊断疾病
01
白细胞计数: 判断感染程
度
02
红细胞沉降 率:判断炎
症程度
பைடு நூலகம்
03
C反应蛋白: 判断感染类
型
04
05
06
血小板计数: 血清淀粉酶: 血清铁蛋白:
判断出血风 险
判断胰腺炎
判断贫血类 型
评估病情
01
白细胞计数:评估感染程 度和免疫功能
03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炎症指 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炎症指 标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治 疗方案
04
预测预后:根据炎症指标的 变化预测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谢谢
02
C-反应蛋白:评估炎症反 应程度和感染程度
03
红细胞沉降率:评估炎症 反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
04
血清淀粉样蛋白A:评估 炎症反应程度和感染程度
05
血清铁蛋白:评估炎症反 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
06
血清白蛋白:评估营养状 况和组织损伤程度
指导治疗
01
评估病情:通过炎症指标判 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 况
临床炎症指标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炎症指标概述 02. 常见炎症指标 03. 炎症指标的临床应用
炎症指标概述
炎症的定义
炎症是一种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炎症的常见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炎症的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炎症介质、组织损伤等
炎症的种类包括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炎症的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是炎 症的典型表现
炎症相关指标概述48页PPT
![炎症相关指标概述4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db2bd7c5da50e2534d7f53.png)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炎症相关指标概述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乌申斯基
谢谢!
常见感染及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ppt课件
![常见感染及炎症指标详细解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907a52de80d4d8d05a4f14.png)
PPT学习交流
14
4
C反应蛋白
PPT学习交流
15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与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 菌体的多糖成分C-多糖发生凝集反应并于急性感染时出现的蛋白质(急性时 相蛋白),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IL-6、IL-1、TNF-ɑ等炎性因子可诱导 肝细胞合成CRP。在正常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极微,通常不超过5 mg/L,并
②在细菌感染中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沙门菌感染、结核和布鲁菌病;白细胞 正常或减少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下降常提示沙门菌感染。应当注意的是,除 上述情况外,某些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脓毒症)时,白细胞总数也可显 著减少,常提示病情危重。
PPT学习交流
9
2
中性粒细胞
PPT学习交流
10
影响白细胞总数的最主要原因,在发生炎症反应时数量升高,尤其在化 脓性感染中增高明显,病毒性感染时可降低,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可 作为化脓性感染的较敏感指标,但特异性较差。
PPT学习交流
2
两个概念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呈现的病理 生理变化。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
PPT学习交流
3
通俗来说,感染,就是有病原体侵入机体导致生病了。而炎症,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 碍。
PPT学习交流
12
3
红细胞沉降率
PPT学习交流
13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简称血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在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 风湿病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时,血沉加快,可用 于了解疾病和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但特异性较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 果及临床资料分析。
炎性指标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炎性指标及临床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eec7c3c281e53a5902ff9b.png)
Lung Dis.2006
敏感性20%, 反应严重程度
韓晓华中国当代 儿科杂志 2007
;.21Leabharlann PCT与真菌感染菌血症
念珠菌血症
➢ 单单一次PCT检测不容易鉴别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 ➢ 连续监测PCT浓度变化,更容易看出真菌感染;.时的变化规律 重症医学杂志.2006;32:15772-283
PCT作为全身严重感染标志物的优势
腹膜炎术后患者3 •术后第七天再次发生脓毒症 •IL-6迅速升高 •术后第九天PCT升高 •患者最终死亡
1. Song M, et al. 2005
2.Groeneveld AB, et al. 2001
;.
27
3. M. Meisner: Prpcalcitonin (PCT) Thieme (Stuttgart, New York), 2000
;.
1
降钙素原 PCT
➢ 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 物质
➢ 分子量:14.5 kDa ➢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
蛋白质 ➢ 无激素活性
1的1单号拷染贝色基体因上甲状转腺滤录泡细 降钙素原前体
内源多肽 酶
胞
正常情况下
;.
降钙素原 PCT
分 细胞内特解殊蛋
白酶
降钙 素
2
PCT体内外稳定性好,有利于检测。
;.
23
PCT作为全身严重感染标志物的优势
❖ CRP 由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相蛋白质,分子量23KD,IL-6是CRP合成的主要刺激因子。 多种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CRP升高,血CRP对细菌感染诊断准确性较差。 在炎症开始8-12h后才能从血清中检测出,明显迟于PCT水平的升高。在全身严重细菌感 染时,血PCT增加较CRP早和快,当感染控制后回到正常范围也较CRP快;但在局部感染 时PCT一般不升高,而CRP可升高。 所以在没有全身感染时,CRP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而在全身严重感染时,PCT为一个 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的指标。
炎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炎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e8410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5.png)
基于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及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抗炎治疗方案。
利用新兴技术推动抗炎药物研发
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在抗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理意义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清除有害物质和修复受损组织。
调控机制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等多种机制对炎症进行调控,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02
信号转导通路基本概念
Chapter
信号分子与受体介绍
信号分子
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 具有传递信息、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
受体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 并结合信号分子,引发细胞响应。
NF-κB家族成员及结构特点
NF-κB家族成员
包括RelA(p65)、RelB、c-Rel、p50/p105(NF-κB1)和p52/p100(NF-κB2)等
结构特点
含有Rel同源结构域(RHD),负责DNA结合和二聚化;不同成员之间通过RHD相互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 二聚体
NF-κB激活途径和调控机制
信号终止
通过受体脱敏、内吞、降解等方式,使信号传递得到终止,避免过度反应。
功能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转导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02
深入研究信号转导通路,有助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 新靶点。
03
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中 作用
Chapter
信号转导途径类型
1 2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通过G蛋白介导,传递细胞外信号至细胞内,调 节多种生理过程。
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通过催化作用将信号传递 至细胞内。
利用新兴技术推动抗炎药物研发
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在抗炎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理意义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清除有害物质和修复受损组织。
调控机制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等多种机制对炎症进行调控,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02
信号转导通路基本概念
Chapter
信号分子与受体介绍
信号分子
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 具有传递信息、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
受体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 并结合信号分子,引发细胞响应。
NF-κB家族成员及结构特点
NF-κB家族成员
包括RelA(p65)、RelB、c-Rel、p50/p105(NF-κB1)和p52/p100(NF-κB2)等
结构特点
含有Rel同源结构域(RHD),负责DNA结合和二聚化;不同成员之间通过RHD相互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 二聚体
NF-κB激活途径和调控机制
信号终止
通过受体脱敏、内吞、降解等方式,使信号传递得到终止,避免过度反应。
功能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转导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02
深入研究信号转导通路,有助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 新靶点。
03
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中 作用
Chapter
信号转导途径类型
1 2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通过G蛋白介导,传递细胞外信号至细胞内,调 节多种生理过程。
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通过催化作用将信号传递 至细胞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个月-2岁:(15.0~20.0)×10^9/L(15000~ 20000/mm3)
3
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别 绝对值( ×10^9/L ) 百分数(%)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0.04~0.05
1~5
分叶核
2~7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5~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1
0~1
淋巴细胞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中性粒细胞 的标志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内,是 其胞质特殊颗粒释放的一种在碱性条件( pH9.3~9.6)能催化各种醇和酚的单磷酸酯水 解的非特异性水解酶。NAP活力可反映成熟粒 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功能,随着细胞的成熟,酶 的活性也逐渐增强。当中性粒细胞活化后NAP 阳性率及积分在病理情况下升高,NAP活性的 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体检,才能做出准确的 诊断。
15
C-反应蛋白(CRP)
• 是一种急性相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 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 浆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 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有炎 症存在。由于C-反应蛋白通常在细菌感 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 常用来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值一般增高,因此本法可作为鉴别急粒和急淋的方法之一;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NAP积分值增高,当病情好转时,NAP积分值可下降,
完全缓解时NAP活性可恢复到正常,因此本法对再障的诊断、疗效观察 和估计病情均有一定意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NAP积分值减低 ,因此本法可作为鉴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 法之一;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NAP积分值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NAP积分 值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法可用来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 增多症; ③其他 其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ACTH后NAP积分值增高
7
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
1.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 伤寒杆菌感染时,WBC及N均减少。某 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 炎、水痘、风疹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 低。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 3.脾亢 4.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8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 参考值:20-80分
炎症相关指标
1
炎症指标包括
• 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N) • 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 血沉(ESR) • C反应蛋白(CRP) • 降钙素原(PCT)
2
白细胞总数(WBC)正常值
成 人:(3.5~9.5)×10^9/L (3500~ 9500/mm3)
新生儿:(15.0~20.0)×10^9/L (15000~ 20000/mm3)
• 果。例如,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 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 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14
• 血沉(ESR)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凡 能引起体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时, 都可引起血沉的变化。如结核病、风湿性关节 炎、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 感染等,都会使血沉增快。但是除此之外,还 有很多因素影响血沉的变化,所以临床诊断某 种疾病时,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
10
病理性变化
①感染:细菌性感染时NAP积分值增高。在细菌性感染中球菌性感染较杆菌 性感染为高;在球菌性感染中,急性较慢性为高。病毒性感染时NAP积
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染色法有时可帮助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 毒性感染;
②血液病: 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
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 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 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 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
13
•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 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 。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 ;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 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
现象; △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
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
动脉炎等; △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
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
11
• 血沉(ESR) • 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
胞静止状态下每小时下降的速度。英文 缩写为ESR。正常人的血沉每小时12毫 米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之间的 血沉的快慢无明显的差异,只是小儿的 血沉较慢些,成年男性和妊娠妇女血沉 稍快些。
12
•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 △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
0.8~4
20~40
单核细胞
0.12~0.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增多 生理性增高: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
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 餐后等。
5
病理性增多:
• 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
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
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心梗
9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年龄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高,以后下降。儿童期
各年龄大致相似,成年期较儿童期活性减低,老年期 更低。 ②应激状态的变化:紧张、恐惧、激烈运动等NAP活性 可增高。 ③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 期恢复。 ④妊娠期的变化:妊娠2~3个月的NAP积分值轻度增高 ,以后逐月增高,分娩时达高峰,产后则恢复正常。
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 急性大出血 • 急性中毒 • 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6
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4×10^9/L 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 称粒细
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粒细胞 缺乏症。
3
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别 绝对值( ×10^9/L ) 百分数(%)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0.04~0.05
1~5
分叶核
2~7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5~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1
0~1
淋巴细胞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中性粒细胞 的标志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内,是 其胞质特殊颗粒释放的一种在碱性条件( pH9.3~9.6)能催化各种醇和酚的单磷酸酯水 解的非特异性水解酶。NAP活力可反映成熟粒 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功能,随着细胞的成熟,酶 的活性也逐渐增强。当中性粒细胞活化后NAP 阳性率及积分在病理情况下升高,NAP活性的 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体检,才能做出准确的 诊断。
15
C-反应蛋白(CRP)
• 是一种急性相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 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 浆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 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有炎 症存在。由于C-反应蛋白通常在细菌感 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 常用来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值一般增高,因此本法可作为鉴别急粒和急淋的方法之一;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NAP积分值增高,当病情好转时,NAP积分值可下降,
完全缓解时NAP活性可恢复到正常,因此本法对再障的诊断、疗效观察 和估计病情均有一定意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NAP积分值减低 ,因此本法可作为鉴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 法之一;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NAP积分值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NAP积分 值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法可用来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 增多症; ③其他 其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ACTH后NAP积分值增高
7
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
1.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 伤寒杆菌感染时,WBC及N均减少。某 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 炎、水痘、风疹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 低。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 3.脾亢 4.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8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 参考值:20-80分
炎症相关指标
1
炎症指标包括
• 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N) • 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 血沉(ESR) • C反应蛋白(CRP) • 降钙素原(PCT)
2
白细胞总数(WBC)正常值
成 人:(3.5~9.5)×10^9/L (3500~ 9500/mm3)
新生儿:(15.0~20.0)×10^9/L (15000~ 20000/mm3)
• 果。例如,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从平稳到加快 表明病情进入活动期,长期稳定在参考范围内 就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14
• 血沉(ESR)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凡 能引起体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时, 都可引起血沉的变化。如结核病、风湿性关节 炎、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 感染等,都会使血沉增快。但是除此之外,还 有很多因素影响血沉的变化,所以临床诊断某 种疾病时,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
10
病理性变化
①感染:细菌性感染时NAP积分值增高。在细菌性感染中球菌性感染较杆菌 性感染为高;在球菌性感染中,急性较慢性为高。病毒性感染时NAP积
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染色法有时可帮助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 毒性感染;
②血液病: 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
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 可呈现明显加快趋势。
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 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 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
13
• 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 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 。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 ;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 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
现象; △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
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等; △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
动脉炎等; △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大手术导致的损伤,
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亢、
11
• 血沉(ESR) • 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
胞静止状态下每小时下降的速度。英文 缩写为ESR。正常人的血沉每小时12毫 米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之间的 血沉的快慢无明显的差异,只是小儿的 血沉较慢些,成年男性和妊娠妇女血沉 稍快些。
12
• 血沉加快常与以下疾病有关: △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的
0.8~4
20~40
单核细胞
0.12~0.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增多 生理性增高: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
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 餐后等。
5
病理性增多:
• 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
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
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心梗
9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年龄变化:新生儿NAP活性增高,以后下降。儿童期
各年龄大致相似,成年期较儿童期活性减低,老年期 更低。 ②应激状态的变化:紧张、恐惧、激烈运动等NAP活性 可增高。 ③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经前期增高,行经后降低,经后 期恢复。 ④妊娠期的变化:妊娠2~3个月的NAP积分值轻度增高 ,以后逐月增高,分娩时达高峰,产后则恢复正常。
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 急性大出血 • 急性中毒 • 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6
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4×10^9/L 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 称粒细
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粒细胞 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