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离散程度的测度
(1)对于平均中心的离散程度 作用: 中心位置周围点状分布现象的疏密程度 显示中心对周围的影响情况。
步骤: a.求出平均中心
1 1 x xi , y yi n i 1 n i 1
b.求出各点到平均中心的距离
n
n
1 2 d ( d ic ) n i 1 d
从城市的纬向分布看, 我国城市以北纬30—40度间最为集中,其间 共有城市150个,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3.6%, 集中了我国60%的超大城市(人口300万以 上),70%的特大城市,51%的大城市, 62.7%的中等城市,以及67.5%的小城市。 据计算,在这一区间内大约平均每一纬度分 布有15个城市,城市间平均南北垂直距离仅 约6公里;
1 rj nj
r
jI
ij
(2)区域法 1.将点分布的空间分割成k个大小相 等的齿轮状区域 2.量度各区内中点到最临近点的距离 3.从中选出满足边界条件的距离,从 小到大排列:
ri1 ri 2 rij rim
点的空间分析在地理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选择北纬31°左右一线,从上海、芜湖、霍山、 钟祥、开县、小金、昌都、班戈湖一条从东到西 的剖面,约跨越31个经度。取以上各点的多年降 水资料,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从东到西降水的 分布变化规律。 首先,将每个月当一个样方,将全年降水量 与各月降水量的比值,作为该月对全年降水所 贡献的点数。如下图:
n
n
点状分布的中项中心和平均中心
例如:一个甘蔗产区,以一个点表示1000亩种植面积, 如图所示。
中项中心总是偏向分布点密度较大的一侧,选择这样的中 心,可以使中心与多数分布点之间取得较好的联系。寻找 中项中心的过程比较简便,因此.应用也较广。
设V是由n个点vi(i=1,2,…,n)所组成的集合, 即V={v1,v2,…,vn};E是由m条线ei(i=1, 2,…,m)所组成的集合,即E={e1,e2,…, em},而且E中任意一条线,都是以V中的点为端 点;任意两条线除了端点外没有其它的公共点, 那么把V与E合在一起就称为一个图G,记作G=(V, E)。V中的每一个点vi(i=1,2,…,n)称为G的 顶点(Vertex);E中每一条线称为G的边(Edge), 若一条边e连接u,v两顶点,则记为e=(u,v)。
第三章 空间分布的测度
空间分布的类型
点状分布类型:均等,随机,凝集 线状分布类型:分支;回路;区划 面状分布类型:离散;连续
一.空间分布的测度
(一) 空间分布的类型
点状分布类型:离散的点子,如居民点、 城市、学校等 线状分布类型:直线、曲线和不规则线, 如道路网、输电线路、台风路径
离散区域分布类型:不连续的面状 分布 如行政区、不同类型的作物分布 区 注意:离散区域分布与点状分布可 以互换,以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连续区域分布类型:空间上连续的 点状分布,如等高线等
(二) 点状分布的测度
1.最邻近距离的测度
(1) 顺序法 ①某地区分布n个点,以任意一点为基 准点测定这一点到其它全部点的距离 r ih ②测定从基准点到区域边界的最短距离 r ib ③在测定的(n-1)个距离中选出 ih ≤ r 距离 ,并从小到大排列, ib ④列出各点的最短距离距阵 ⑤计算各级最临近距离
其次是北纬20—30度地区,现有城市123个, 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35.8%,集中分布了40 %的小城市和部分大、中城市,平均每纬度 约有12.3个城市,城市间平均南北垂直距离 约8公里; 再次是北纬40—50度地区,共有城市67个, 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9.5%,集中分布了我 国36%的大城市和部分特大、中、小城市, 平均每纬度约有6.7个城市,城市间平均南北 垂直距离约
设V是由n个点vi(i=1,2,…,n)所组成的集合, 即V={v1,v2,…,vn};E是由m条线ei(i=1, 2,…,m)所组成的集合,即E={e1,e2,…, em},而且E中任意一条线,都是以V中的点为端 点;任意两条线除了端点外没有其它的公共点, 那么把V与E合在一起就称为一个图G,记作G=(V, E)。V中的每一个点vi(i=1,2,…,n)称为G的 顶点(Vertex);E中每一条线称为G的边(Edge), 若一条边e连接u,v两顶点,则记为e=(u,v)。
rE
1 2 n
A
A为面积;n为点数
rE 0.5
其次,将小于0.5距离的省略掉,取饱和间隔数为 17,实际的间隔数与饱和间隔数的比值,即为实际平 均距离。见下表:
地点 R值 上海 1.76 芜湖 1.52 霍山 1.52 钟祥 1.30 开县 1.06 小金 0.94 昌都 0.76 班戈湖 0.70
分析与结论
我国各省区距核心城市125公里范围内, R值均小于1.00。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各 省区(除青海,西藏外)在以核心城市为 中心,125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的城市分 布都是属于集聚型分布,它们均围绕各省 区核心城市形成了一簇大小不等的城市群。
当距核心城市距离增大到250公里时, 仅呼和浩特城市群、郑州城市群、上海 (含苏、浙)城市群、福州城市群、重 庆城市群、昆明城市群和乌鲁木齐城市 群的R指标大于1.00,表现为集聚倾向, 而其它省区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群则趋 于分散。 当距核心城市距离增加到375公里时, 仅有海(含苏、浙)城市群,重庆城市 群,乌鲁木齐城市群R值小于1.00,仍 表现为集聚倾向。
空 间 的 表 示 方 法
地 理 事 物
分 布
类 型
举例:城市空间分布类型
城市空间分布发展演变模式
城市空间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a图——离散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 对应于自给自足式,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 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 b图——极化阶段 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 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
r
1
r11 点 r21 号 ri1 rn1
顺序号 2 …j…
r12 r22 ri 2 rn 2 ...r13 ... ...r23 ... ...ri 3 ... ...rn 3 ...
p
r1 p r2 p rip rnp
第j级临近平均距离
从地理事物点分布的最邻近距离的变化看出地理 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如下表为全国和各大区域平均邻近距离变化情况
年份
N 1953 1963 1973 1978 平均每年
151 210 271 302
+6.04
全国 X
106.3 1 95.96 83.79 81.02 -1.01
东北 N
20 40 57 65 +1.8
当R=0时,即意味着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0, 成为聚集于一点的平面分布; R>1时,代表着各种不同的分散程度, 如正四边形分布R=2.0, 正六边形分布R=2.149。
我们首先根据各省区面积、城市数,计 算出各省区城市的平均最邻近距离, 再据各省区核心城市按125公里、250公 里、375公里、500公里四个层次划出各 省区城市距核心城市分布状况,分别求 出这些地域内城市间平均邻近距离
城市空间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c图——扩散阶段 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 轴向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 成。 d图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 对应于信息化wk.baidu.com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 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发展,空间结构网络 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 域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2 ic 2
n
1 2
( xi x) ( yi y )
2
c.大区域分成n个小区域,求各个小区域内各点 到小区域中心的距离
1 k nj 2 2 d w ( xij x j ) ( yij y j ) n j 1 i 1
R r 1 rE
rE
D = n/A
1 2D
1 2
2.计算每点的指定距离内的邻点数
密集度是点状均匀分布的函数,也是分布 点数(密度)的函数,因此构造一个反映 均匀分布状况的指标。n:点数;A:研究区 的面积;D:各点到其最邻近的邻点距离 的平均值。
rE
1 2D
1 2
1 n 2 A
根据最邻近距离确定点状分布类型
用R(临近指数) R
r 1 rE
rE 是理论的随机型的最临近平均距离, 2D D是点的密度, 若R>1,均等分布;R=1,随机分布; R<1,凝聚分布
1 2
rE=
1
例:中国城镇空间体系分布特征
城 镇 网 密 度 表
从城市的经向分布图看, 我国城市以东经110—125度内最为集中,几 乎占城市总数的70%左右,其间分布了全国 70%的特大城市、90%的大城市、80%的中 等城市和将近一半的小城市; 东经100—110度次之,约占城市总数的20%, 其中分布了全国30%的特大城市,以及少数 大、中城市和较多的小城市; 而东经100度以西的广大地区,城市数量很 少,仅占全国城市总数的6.4%,城市分布寥 若晨星
华东 N
42 59 66 75 +1.32
中南 N
37 48 57 63 +1.04
华北 N
21 24 31 36 +0.6
西南 N
16 21 35 36 +0.8
西北 N
13 18 25 29 +0.64
X
94.36 69.00 54.74 52.06 -1.69
X
87.86 79.37 72.18 65.64 -0.89
Id
Id
Q A Q A
(3)对于任何指定位置的离散程度 1.按点状分布现象与选择的中心之间 进行分组 2.统计频数和频率 3.画出频率累积曲线图 4.读出占50%的累积频率的半径
(4)各点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
两种方法: 1.每点量算一定数量最近的邻点的距离,用最 临近指数。
从我国城市分布现状看,尽管重庆城市群、 乌鲁木齐城市群的R值小于1.00,但主要 是由于四川盆地和北疆地区平均最近邻距 离较大引起的,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城市连 绵区带。因此,据R值指标计算,上海 (含苏、浙)已形成我国延伸最长、城市 最多的城市连绵带。
2.中心位置及其测度
点状分布的中心位置在经济地理的 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 心位置论。 主要用来研究区域特征、区域布局 (工业、农业、商业及交通布局等)
两种测度方法
(1)中项中心:是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 交叉点(一般取东西和南北),每条直线把 点状分布的点子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二等分) (2)平均中心(分布中心) a.做x轴和y轴 b.确定每一点的坐标 c.计算x坐标和y坐标的平均值
1 1 x xi , y yi n i 1 n i 1
X
92.84 79.19 73.89 73.48 -0.77
X
105.86 114.75 113.13 114.12 +0.33
X
106.5 145.43 107.06 89.42 -0.86
X
151 172.17 166.8 144.93 -0.24
区域法与最临近距离法的适用范围
二者所测定的最临近平均距离是相同的, 高级位的平均距离不同。 比较区域法和最临近距离法: 当点型分布为随机型或均等型时用区域法 有效, 而点型分布为凝聚型时,应用顺序法更为 合适。
随机分布,每点的理论距离内有 一个邻点,每点的平均邻点数为1 均匀分布的每点平均邻点数小于1 凝集分布的每点平均邻点数大于1
(三)线状分布—网络
1. 网络的基本概念 网络图 无向图 有向图 赋权图 网络图是仅由一些点以及点之间的连线所 组成的图形。从数学的角度给出地理网络 图的定义:
1 2
d.求小区域中心到大区域中心的平均距离
k 1 2 2 d b n j ( x j x) ( y j y ) n i 1
1 2
(2)对于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
1.分成的小矩形面积的大小来测度离散程度 分成的小矩形面积大,离散度大;面积小,离散 度小 2.用相对数值表示, I d 的变化范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