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合集下载

2023年环境资源法题库选择题版

2023年环境资源法题库选择题版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1. 请问环境与资源两个概念的关系是:________A:并列关系 B:包含关系 C:相交关系 D:对立关系2.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环境进行不同分类,下面哪一项不是根据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的分类:__________A:大气环境 B:水环境 C:自然环境 D:土壤环境3. 由于自然界自身变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A:第一环境问题 B:第二环境问题 C:第三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4. 以下哪项不属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__________A:全球化 B:综合化 C:高科技化 D:伦理化5. 第一次正式而系统地提出可连续发展理论的报告是:__________A:《我们共同的未来》 B:《零增长论》 C:《21世纪议程》 D:《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答案:1~5:B C A D A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6. 下面属于狭义的环境资源法的是:_________A:《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B:《民法通则》 C:《环境保护法》 D:《水法》7:以下哪个时期是我国环境资源法发展的黄金时期:___________A:1949~1972 B:1973~1979 C:1979~1989 D:1989至今8:以下哪个不属于环境资源法的合用范围:___________A:适地 B:适人 C:适事 D:适时 E:适法9:环境权的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_A: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要素;B: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C:是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D:是国家,国家机关,法人,公民。

10: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不涉及:___________A:环境资源法的一般理论问题 B: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C:污染防治法 D:国际环境保护法 E:环境经济法学答案:6~10:D C E A E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11. 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A. 污染者付费. 开发者保护. 运用者补偿B.公众参与原则C.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原则D.“三同时”原则12. 法的规范根据其抽象限度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

环境保护法概述

环境保护法概述
括供养生物量的能力、承纳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 周期的外部冲击干扰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因此,为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使其供养的生物不超 过生物生产能力,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 过自净能力。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13
演示课件
(五)地时制宜律
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有各自特有的自然组 合和社会经济组合,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开发 利用自然环境时,必须考虑其特点,因地制宜。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12
演示课件
(三)能流物复律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中,能量有一部分会逸散流失到环境中去;物质 一旦进入环境,便会在环境中循环往复。
这就是环境保护法规定鼓励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废物回收、发展生态农业和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原因。
(四)负载有额律 任何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包
2、恶性影响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6
演示课件
第二节 生态学基本知识
一、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种群: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 的总和。 群落: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类的 生物种群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 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ⅰ 突发性重大污染频频发生
ⅱ 出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法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过程中, 凡有地方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标准,就体现 了这一精神。
专业文献 行业资料 自然科学 PPT
14
演示课件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原生环境问题 (自然界自身原因造成)

环境破坏

(过量向环境索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第一章总则
本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的环境要素和区域特点,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保环境的优良状态,并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控制
设立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排放源进行监管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
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

第五章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评估环境影响,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环境应急管理
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恢
复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七章许可和审批
对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活动进行许可和审批,确保其符合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八章法律责任
规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

第九章监督与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推进环境保护法治化。

第十章附则
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以前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与本法相抵触的规定。

以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的简要内容概述。

注:本文档为根据个人理解提供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以正式法律文件为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环保法全文

环保法全文

环保法全文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文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律的了解和实践。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

在30年的实践中,环境保护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原则等内容。

其中,第一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第二条规定了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章主要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浓度、总量和辐射水平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工程和其他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三章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和监督等内容。

同时,该章还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特殊规定,例如,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等。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四章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水污染的防治行动、河流、湖泊、地下水、浅海和海洋功能区划、水污染的控制和减少、水功能区域划定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第五章主要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土壤污染的防治、农用地质量保护、建设项目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第六章主要规定了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噪声和振动对职业卫生的危害的控制以及相关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第七章主要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环保法律法规

环保法律法规

环保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第三条:国家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章:环境保护目标和原则第四条: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制度。

第五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用途广泛、质量卓越、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第三章:环境污染防治第七条:国家实行环境污染防治的综合管理制度。

第八条:国家实行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政策。

第九条:发展生态产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生态环境:指生态系统及其物理环境的总称。

2、资源节约: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的行为。

3、循环经济:一种以资源的再生利用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物质的循环流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4、环境污染防治: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消除和预防环境污染的行为。

5、水污染防治:预防、减少和控制水体污染的行为。

:::请注意,上述范本仅为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另外,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以及附件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1第一章 环境法概述

1第一章  环境法概述
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国际条约及履行这些协定和条约的国内法律等,也是我 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参加的重要的环境保护国际条约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 多样性公约》、《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等。
1. 2环境法的立法体系
一、环境法体系的概念
环境法的体系,是指环境法的内部层次和结构,是由有
关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所组成的相互
联系、协调一致的整体。 环境法体系分为立法体系和规范体系。 环境法的立法体系,是从立法的角度对环境法体系的概 括。
环境法的规范体系,是指构成环境法的各种法律规范的
4、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
新的环境保护法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 和排污单位的监督。 明确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三)新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亮点
5、科学确定符合国情环境基准 新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要求科学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 基准的规定。 6、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新法通过规范制度来保障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统一, 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7、完善跨行政区污染防治制度 对于跨行政区污染防治,现行环境保护法仅在第十五条作 出有关政府协商解决的原则性规定。新法明确规定,国家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 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 实施统一的防治措施。
(二)环境法的含义
3、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作用机制:人—人 人—环境介质—人
环境介质的复杂与不确定:因果关系等

环境法课件 (第一章)

环境法课件 (第一章)

第六节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一、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 根据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而制定的具有普遍意义和起 主要管理作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它是环境法基 本原则的具体化,是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日本环境法发展概况
日本战后为恢复因战争带来的国土荒废和产业破坏,追求“经济 高度增长”、“产值第一”,以赶上和超过当时欧美发达国家水 平。急剧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在日本各地的工业 地带相继发生了悲惨的公害病,因公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在大幅 度上升。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制定了关于保护水质和防 止水污染的《水质综合法》和《工场排水法》(1959年)。1962 年又制定了《煤烟控制法》。1967年,日本颁布了《公害对策基 本法》,开始了对公害的综合治理。 1993年日本制定了新的《环境基本法》,从此形成了以宪法关于 环境保护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为中心,其它相关 部门法为补充,以及包括污染防治、自然保护、环境纠纷处理及 损害救济、环境管理组织等内容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环境 标准组成的完备体系。
第二,环境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现行有关环 境法律规范构成的,历史上已经存在的而目前已 失效的相关环境法律,不是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 部分,仅仅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存在。

第三,现行环境法律规范,尽管调整的具体 对象不同,但在客观上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同时其法律的精神、指导思想、法律原则是共同 的。
第二种为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是指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有关环境资 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是由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和区域开发整治法 等组成的法律部门,相当于广义的环境法。” 第三种为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 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上述三种对环境法概念或法律对环境关系保护的范围 和重心的认识是不同的。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 721.7.7 10:39:0 810:39: 08July 7,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7月 7日星 期三上 午10时3 9分8秒 10:39:0 821.7.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 边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达到了触目惊 心的程度
1973年至1978年,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 步,但在当时政治形势下,无力阻挡污染加剧 的趋势。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处于加剧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使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有所控制。但由 于过去的环境资源问题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在 近期内中国的经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许多 地方和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和草原法1985年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使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法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1993年3月全国人大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环资委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次环境资源立法高潮从1994年起环资委在加速制定新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开始对原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第三环境法治已经成为环境法制建设的目标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正在成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第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采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规范第六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国外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以及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协调性日益增强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趋势二推进循环经济的立法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搭建政策平台五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指国家希望通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而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是国家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前必须明确的立法意图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问题的范畴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PPT_48页)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PPT_48页)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PPT_48页)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一章法律法规的概述1.1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及目的1.2 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1.3 环境保护法的主要任务第二章环境保护组织与责任2.1 环境保护行政机构与职责2.2 环境保护部门的组织与职能2.3 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第三章大气环境保护法规3.1 大气污染防治法3.2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3.3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四章水环境保护法规4.1 水污染防治法4.2 水污染防治细则4.3 水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五章土壤环境保护法规5.1 土壤污染防治法5.2 土壤污染防治细则5.3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六章噪声与振动环境保护法规6.1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法6.2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细则6.3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7.1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7.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细则7.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八章危(wei)险废物污染防治法规8.1 危(wei)险废物污染防治法8.2 危(wei)险废物污染防治细则8.3 危(wei)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九章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9.1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9.2 放射性污染防治细则9.3 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标准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法规10.1 生态环境保护法10.2 生态环境保护细则10.3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第十一章环境监测与评估11.1 环境监测法规11.2 环境监测方法与标准11.3 环境评估法规及方法第十二章环境信息公开法规12.1 环境信息公开法12.2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12.3 环境信息公开指南第十三章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法规13.1 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法13.2 环境污染行政处罚规定13.3 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标准第十四章环境污染民事赔偿法规14.1 环境污染民事赔偿法14.2 环境污染民事赔偿规定14.3 环境污染民事赔偿标准第十五章环境污染刑事责任法规15.1 环境污染刑事责任法15.2 环境污染刑事责任规定15.3 环境污染刑事责任标准第十六章环境公益诉讼法规16.1 环境公益诉讼法16.2 环境公益诉讼规定16.3 环境公益诉讼标准本文档涉及附件:1. 《环境保护法》全文2. 《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3. 《水污染防治法》全文4. 《土壤污染防治法》全文5.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法》全文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全文7. 《危(wei)险废物污染防治法》全文8.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文9. 《生态环境保护法》全文10. 《环境监测法》全文11. 《环境信息公开法》全文12. 《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法》全文13. 《环境污染民事赔偿法》全文14. 《环境污染刑事责任法》全文15. 《环境公益诉讼法》全文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中国法律体系中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与振动环境、固体废物污染、危(wei)险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环境法笔记整理

环境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法学)一、环境■1、法律定义(是人类环境的概念,以人类为中心)《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分类和意义1)根据形成分: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2)根据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3)根据环境功能分: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立法上先保护生活环境,再保护生态环境)4)根据范围分:车内环境、室内环境、社区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二、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类型广义的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为活动使环境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至于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狭义的环境问题仅指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的变化。

种类是:环境污染与自然破坏狭义上的环境问题也被称为次生的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被称为原生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与原生环境问题可以转换。

环境法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狭义上的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概念:是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被称为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铅、汞等重金属等。

能量的介入也会使环境质量恶化,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

2)污染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危害,环境就受到了污染。

3)环境污染是工业活动的结果,因而它也是最典型的环境问题。

类型:1)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2)按污染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4)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等;5)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分,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章环境保护法概论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保护法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掌握环境保护法的效力,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教学内容1.1环境保护法的概念1.2环境保护法的任务1.3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1.4环境保护法体系1.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教学重点环境法体系1.1 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博弈小游戏•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囚徒困境•公地的悲剧•法的必要性一、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概念外延与内涵的不同理解会导致法律调整的对象产生差异1、环境2、自然资源概念外延小于环境3、生态系统以生物圈为中心,以实现生态共同体的内外在价值和达成生态系统平衡为取向,强调人类社会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4、关系因三者概念在定义、划分依据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目的和性质不同。

这种不同决定了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价值取向的不同。

(1)环境保护保护人类的健康,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环境的永续利用。

(2)自然资源保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3)生态保护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化的状态,保存地球的原生状态美国黄石公园二、外国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阶段(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1)自然保护立法与污染防治立法并存,但偏重自然保护立法(2)在立法形式上,无论自然保护立法还是污染防治立法,都是针对单一环境因素制定单行法。

(3)在立法思路上,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当做彼此孤立的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立法重在解决资源的所有权、利用及经济利益的保护问题,污染防治立法则采取末端治理方式,纯粹从治理污染的技术上解决问题。

(4)调整方式上,大多采用民事救济方式,注重污染的损害赔偿和对侵害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赔偿。

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1)在立法形式上,不再局限与过去分散的单项性立法,而更加注重整体性,由单项立法向综合性环境立法发展,出现了可作为其他环境立法根据的环境基本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环境:包含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等因素1、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既包含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

2、立法上一般将环境的范畴确定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利用行为范围之内,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使用了“人类环境”的概念。

3、目前各国环境立法给环境下定义的方法包括三类:①概括式,例1991年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1987年葡萄牙《环境基本法》;②列举式,例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93年日本《环境基本法》③概括加列举式,例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环境定义:【简答】我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的定义及其理解: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该定义包含3方面含义:①环境的范畴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因素;②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③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属于环境范畴。

(二)自然资源:大多已包括在环境概念中1、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定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例: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2、我国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的规定:宪法9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还对自然资源的权属做了规定,物权法做了细化。

根据物权法规定,①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三、环境资源保护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所谓环境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 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 动的总称。

(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
人类环境观是人们对环境的知识、心理、观念 和思维的总和,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并 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环 境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即传统的环境观和 现代环境观。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即由 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 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 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学术界对 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 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 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既密不可分又相互依存,两者 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 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定破坏了自然 资源,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虽说污染了环 境但并没有对资源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一种 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二、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 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

通过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环境保护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包括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其中,立法宗旨是确定法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包括了环境保护的预防、综合、全面、协调原则,以及污染者负有责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众参与等原则;基本要求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部分主要围绕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用进行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重点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展建设项目等活动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分主要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有效管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部分重点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也称为“生境”。

2、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人工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环境,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4、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

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更新资源,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

5、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第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为了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6、生态系统,是反映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每一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都有各自的循环途径和特点,构成一个复杂的循环体系。

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可分为 以下五类。 (一)土地利用规划单行法律、法 规。 (二)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 (三)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单行法 律、法规。 (四)规定环境法基本制度的单行 法律。 (五)环境管理单行行政法律、法 规。
四、环境标准
根据标准的目的与作用,环境标准可分为: (一)环境质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四)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五)环境基础标准
二、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 级意志 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 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是以法律条文形式来载明权利和义务的,较为明确和具体
四、法的含义
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原法律规范失效 随着新法的施行原有同类法律自动失效 上述三种失效形式中,前两种是属于“明示废止”
的情况,是“以法废法”的做法,当今世界各国所普 遍采用;后一种是“默示废止”。
注意: 未生效或已失效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没有法律约束力 不能作为解决环境保护纠 纷的依据
三、环境保护法溯及力问题
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 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人们的权利和 义务,并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法的渊源和作用
我国缔约参加的国际法 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政府)
国际 条约
地方性法规
行政机构(国务院)
30人提出,半数 人大代表通过
五分之一,三份之二 人大代表人大
环境法的分类
从环境法规范的法律属性的角度
环境宪法、环境行政法、环境刑法、环境 民法以及环境诉讼法等几大类
从环境法规范的调控目的的角度
可以将环境法分为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 保护法两类。
从环境法规范的适用范围的角度
可以将环境法分成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两类。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一、法的起源
1、我国最早的法 为“禹刑” 。 《春秋》记载 “夏有乱政,而 作禹刑” 。战国 时期出现了以 “铸刑鼎”而问 世的成文法 .
一、法的起源
2、世界各国历史不同,法的产生有着不同于古代中国的特 殊形式。西方比较典型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公元前6世纪古 希腊雅典国家的“梭伦立法”,它是在当时氏族内部贵族和 平民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有利的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汉默拉比在位43年(公元前1792年-公 元前1750年),他雄才大略,横扫六合。 他保护平民阶层,颁布举世闻名的汉默拉 比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型的法 典,法典后来深远地影响了古代希腊、罗 马,甚至西方近世法律制度。
这部《汉摩拉比法典》的法律条文共 有282条,分为52栏4000行,约有8000字, 全文结构可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份, 这种结构后来就成为后世的法律学者编写 法典的范本。
一、法的起源
第二种是公元前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它是在罗马共 和国开始建立之后,氏族外部平民继续对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并在次取得重大胜利的产物;第一种是“日耳曼法”,它是 日耳曼人在征服罗马后,各日耳曼人王国根据各自部落习惯, 借用罗马法的某些术语而编纂为成文法典的。
一、法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法典 —《汉摩拉比法典》
环境保护法学所称的环境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 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 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 气、水、海洋、土地、矿藏、 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二、环境问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 构或状态的变化。
适用范围 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 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力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 围
一、环境保护法空间适用范围
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区域有效力。
• 可分为 “域内效力”原则 和 “域外效力”原则
EUROPE
ASIA
罚较轻时,从旧法
第四节、环境保护法体系
法律体系的定义
•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指由本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
组合为不同的部门法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部门法的定义
• 是指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体,也称
法律部门。每一个法律部门又是一个子体系。
第四节、环境保护法体系
一、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四、环境标准 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3:59:3703: 59:3703:59Th ursday, November 19, 2020
行政法规
法律
宪法
四、法的历史类型及发展趋势
法的历史类型 自人类社会产生法律以来,共出现过四种不同历史 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 主义法。 法的发展趋势 奴隶制法被封建制法所替代,封建制法被资本主义法 所替代,资本主义法被社会主义法所替代,这些都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标志着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1920.11.19Th ursday, November 19,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3:59:3703:59: 3703:5911/19/2020 3:59:37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03:59:3703:59N ov-2019-Nov-20
AFRICA
OCEANIA
N. AMERICA S. AMERICA
二、环境保护法对人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 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哪些人(包括自然人和 法人)发生效力。
• 属人主义 指凡是本国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下同),
不论在国内或国外,均适用本国的法律,但对在该国领 域内的外国人不适用。
• 属地主义 指一国的法律对其管辖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
环境保护法
LOGO

LOGO

第一节 什么是法
一、法的起源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 存在的,而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 象。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 产生,并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 亡而消亡。 在原始社会前中期 在原始社会末期 法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环境保护法的任务
•《环境保护法》总则第一条指出:制定该法的怒地是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 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 定本法 。
保护和改善生活 环境与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和其 他公害
三、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作用
1.国家进行环境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 2.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 3.明确各种环境保护职责和权利义务 4.处理环境国际关系保护世界环境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 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 然因素的总体。即人类环境。
生态学所称的环境
生态学以整个生物界(包括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研 究对象
环境指环绕着生物界并影响 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和 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 土壤、阳光和其他无机物质。 生态学所称的环境包括人 类环境,但范围要比人类环 境广泛得多。
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一)民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二)刑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三)行政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四)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与
环境保护或与环境纠纷处理有关的规定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截止2003年10月,我国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 公约共50项,至2006年12月与国家或国际组织订立双边 环境协议38项。
二、环境保护法时间适用范围
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是指环境保保护法 颁布以前对破坏或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否有效力 的问题。
立即生效 即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公布之日至一定期限后才生效 公布之后经过试行再正式生效 在
试行阶段该法是具有约束力的。
经修订的法律明文规定该法施行之后相应的原法律同 时废止
本国公民或外国公民以至无国籍人都具有同样的效力,但 在国外的本国人则不受该国法律的约束
• 保护主义 指本国法律对任何损害该国利益的人都有约
束力,而不问此人的国籍或所在国。
• 综合型的原则 即以属地主义为基础, 把属地主义、属
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三者结合起来的原则。这是当今世界 各国法律比较普遍的做法,我国也是如此。
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从旧原则 指新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没有溯及力 从新原则 指新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溯及力 从轻原则 指新法与旧法比较,以对行为人惩罚较轻的法作
为处罚的依据 从旧兼从轻原则指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对行为人
惩罚较轻时,从新法 从新兼从轻原则指新法原则上溯及既往,但旧法对行为人惩
其中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保 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等。
环境变化
LOGO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 还有收人在后头。 -《书扇示门人》范仲淹
一、环境保护法的定义
一、环境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