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主要变动历程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b0cbd626fff705cc170a9c.png)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https://img.taocdn.com/s3/m/0f77c88de53a580216fcfe72.png)
人民币汇率报价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人民币或者100人民币兑换成多少美元。
人民币升值相应的人民币汇率升高了。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法律制度2005年7月21日19:0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汇率法律制度完成了一次历史性地跨越,这是自1994年以来首次制度层面的重大改革。
至此,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由原来盯住美元汇率制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体来说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变迁,直接决定了外汇管理法制改革的风雨历程。
外汇管理法制为人民币汇率最终完全市场化、国际化服务。
同时也为外汇管理体制的最终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服务。
随着新的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的确立,现行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弊端也日渐暴露。
为了理清新汇制下外汇管理当局要解决的问题,特攥写此文。
文章共分四部分,对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与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分别作以讲解,并对现行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作多角度分析,得出其的先进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论述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的实施措施及远近趋势,并就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对汇率形成机制的阻碍,立足WTO原则兼顾IMF规则提出完善其的立法建议。
全文得出结论:与汇改前的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相适应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在汇改后已经不再适应,我们应尽快修改《外汇管理条例》,并出台一批与新汇制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利弊分析从利的方面看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
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016063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e.png)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汇率,这个看似专业而复杂的经济术语,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际贸易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 20 世纪 80 年代。
在 1981 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170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对外经济交往逐渐增多,汇率的波动和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
进入 90 年代,1994 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一年,中国进行了汇率制度的重大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变为 862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这次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得中国的汇率制度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 21 世纪初。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再次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这一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819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2010 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 677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2015 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 623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这几年间,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跨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到了 2020 年,由于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各国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689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尽管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人民币汇率也保持了相对稳定。
而2021 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645 元人民币兑换1 美元。
这一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外贸出口表现强劲,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 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约为 672 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
《人民币汇率的变迁》课件
![《人民币汇率的变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3e12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8.png)
2
全国实行一个中央汇率制度并逐步实
现市场化。
3
1994年至2005年
中国承诺不操纵汇率、对外放开经济、
2 005年至2 01 5年
4
逐步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
5
2 01 5年至今
人民币汇率变化剧烈。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贸易顺差等。
内部因素
货币政策、市场供求、经济增长等。
《人民币汇率的变迁》 PPT课件
这份PPT课程将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历程、影响因素、政策和措施,以及 对未来走势的预测。
引言
汇率是国际间货币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本 节将介绍人民币汇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历程
1
1949年至1978年
人民币没有官方汇率。
1978年至1994年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汇率 协调机制、人民币汇率管理体 制等。
基本稳定和国际化
增加人民币国际使用、促进资 本项目开放、稳定人民币汇率 等。
改革和外汇管理
外汇储备、汇率波动风险管理、 投资者合规等。
结论
1 评价
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变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 展望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走势不可预知。
参考文献
1 2
王啸:<中国货币政策>,2019,金融出版社。
李德毅:<外汇管理与政策>,2018,电子工 业出版社。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95d261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4.png)
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汇率,这个看似有些专业和复杂的名词,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是备受关注,它的波动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旅游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
2000 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82784。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外贸易逐渐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进入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举措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
在 2005 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81917。
2008 年,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形势严峻。
然而,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69451。
2010 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67695。
2012 年,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63125。
2015 年,“811 汇改”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
这一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62284。
2018 年,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66174。
2020 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但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 68976。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国际收支状况等都会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当中国经济增长强劲,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时,往往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汇率。
央行的利率政策、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等,都会通过资金流动和市场预期来作用于汇率。
再者,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局势也不容忽视。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5b00a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3.png)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53):建国初期,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2.46人民币。
2. 第一个汇改(1953-1978):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逐步改变。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人民币贬值。
然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币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定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 2.46人民币。
3. 第二个汇改(1978-1994):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了货币市场的开发。
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与市场供求关系逐渐相结合。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
4. 第三个汇改(1994-2005):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阶段。
199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双向浮动"制度,人民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5. 第四个汇改(2005至今):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汇率的管制,推出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渐加速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暂停了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4d7d1b14791711cc791769.png)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2008年09月27日 16:38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1994年确定的汇率制度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被动性。
从1994年起,实行结售汇制,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
上述管理办法,使央行干预成为必需行为。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外汇储备的多少成为一种信心指标,具有向下刚性,一旦外汇储备下降,市场贬值预期骤增,会迫使中央银行干预市场,以确保储备的增长。
二是汇率变化缺乏弹性。
由于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因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而因汇率波动幅度小于1%,汇率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三是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健全。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强制结售汇使得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中资企业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在市场上结汇,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自主选择出售时机和出售数量,这种制度上的“强卖”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四是形成汇率的外汇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单一的问题。
银行间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央行操作室构成。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e405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2.png)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演变。
在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常用品比价来确定。
2.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因此,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2)第二阶段: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3)第三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至今)。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最后到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汇改历程
![我国汇改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334a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e.png)
我国汇改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
汇改是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汇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汇改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78年。
那一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
随着外贸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币对外交流的增加,人民币汇率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1978年至1993年期间,我国实行的是双重汇率制度,即“银行间市场汇率”和“外汇指导价”。
这种制度对外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统一的市场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措施被称为“一次汇改”。
根据这一制度,人民币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干预。
这一改革措施引发了市场的震荡,人民币的汇率大幅贬值。
然而,这一次汇改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和外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5年,我国再次进行了一次汇改。
这一次汇改被称为“二次汇改”。
在这次汇改中,我国决定将人民币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实施一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使得人民币的汇率更加稳定和可预测,为我国的外贸和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2015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汇改。
这一次汇改被称为“三次汇改”。
在这次汇改中,我国决定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人民币的资本账户可兑换。
这一改革措施使得人民币更加国际化,也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提升提供了支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入融合,我国的汇改历程还将继续。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汇改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78年的双重汇率制度到目前的市场化汇率制度。
每一次汇改都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汇改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可预测性上,也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了支持。
人民币汇率的前世今生
![人民币汇率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5e6c3a330722192e4536f695.png)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发举足轻重。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以下是路透整理的人民币汇率主要变动历程。
年代汇率变动的内容1948/12/1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
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
但建国初期恶性通胀的蔓延,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一降再降,从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币汇价已经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 1955/3/1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 1955-197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 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发行。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其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_参考上世纪九十年代日元汇率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其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_参考上世纪九十年代日元汇率](https://img.taocdn.com/s3/m/45ec4d0790c69ec3d5bb7551.png)
宏观经济一、人民币汇率历程人民币汇率自发行到现在经过了多次变动,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三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的完全管制阶段。
第二阶段:1979-1993的市场调控时期。
第三阶段:1994至今的有管理的浮动制度。
这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开始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 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次性调高2%,为8.11元人民币兑1美元,汇改后人民币不断升值,2008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
随后又慢慢开始升值,截止到2010年10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6.6515元人民币。
图一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走势数据来源:新浪网财经频道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分析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由于制度和人为因素的参与而更加复杂,我国有自己独特的汇率形成机制,因此我们不能照搬某个公式或模型来解决此问题。
我国外汇市场主要由2个层次构成,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批发市场)和银行的柜台市场(零售市场)。
参与者分为3类,即大量的客户(包括机构和个人)、银行间外汇交易会员(以下简称外汇交易商)以及中央银行。
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客户无法自主持有外汇头寸。
这是因为我国采取强制结售汇制度,客户必须将外汇资产结汇给外汇指定银行,当需要外汇资产时再向交易商购买外汇。
这一点与国际外汇市场有很大不同。
交易商在零售市场上向客户提出报价并与客户交易外汇资产,同时也在批发市场上向其他交易商(包括央行)提出报价并交易外汇资产。
中央银行会根据外汇市场的交易状况,主动干预,以增强外汇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汇率价格,扮演着最重要的交易商角色。
从以上制度层面分析可知,强制结售汇制、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因素、交易规则等都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在这一制度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顶住内外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10bca290066f5335a8121dc.png)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下图所示:统计数据:1、1949—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2005—201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阶段: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6c8a0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f.png)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币并未在国际间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人民币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闭的汇率制度。
2. 早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等外币”的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下,人民币与外币的存在等价关系,以确保人民币的稳定和可换性。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还处于刚刚解放的状态,汇率制度主要由政府控制,不存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在这个早期阶段,人民币的兑换主要是通过外汇管制和贸易结算方式实现的,国内个人和企业无法自由买卖外汇。
这使得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往往存在较大的折价差距,限制了个人和企业的国际交易活动。
3. 实行“双轨制”(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了“双轨制”,即同时存在着官方汇率和自由汇率两种汇率体系。
官方汇率由政府部门设定,主要用于政府间和国际贸易的结算。
自由汇率则是在香港等地的外汇市场上形成的汇率,用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和企业之间的汇款。
这一“双轨制”旨在逐步推动市场对汇率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限制和管理的问题,与真正的市场汇率仍然有一定差距。
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的建立(1994年-2005年)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逐渐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并积极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中国成立了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PBOC),开始主导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该改革试图通过增加市场参与度、逐步弱化政府对汇率管理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和可自由兑换。
在此阶段,中国政府逐步取消了“双轨制”,最终于1995年废除了官方汇率。
《人民币汇率》课件
![《人民币汇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f469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2.png)
01
02
03
促进出口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增加中 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 本,从而降低出口竞争力 。
降低进口成本
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 商品的成本,有利于进口 企业的发展。
对外投资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企 业进行对外投资,扩大海 外市场份额。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全球经济具有重 要影响,特别是对与中国有密切贸易 往来的国家和地区。
通货膨胀和就业情况
通货膨胀和就业情况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如 果通货膨胀高企或就业市场不稳定,将导致人民 币汇率波动。
资本流动情况
资本流动情况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如果资本 大量流入或流出,将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可能会逐渐 降低,并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
• 总结词:人民币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贸易状况以及政治事件等。
• 详细描述:国内外经济形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当国内经济增长强劲时,人民币需求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反之,当国内经济出现下滑时,人民币需求减少,会导致人 民币贬值。货币政策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人民币升值;反之,当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 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人民币贬值。此外,贸易状况和政治事件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例如,贸易顺差会导致人民币升值,而政治事件则可能引发市场不确定性 ,导致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
美联储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如果美联储加息,将导 致资本回流美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发举足轻重。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以下是知名媒体整理的人民币汇率主要变动历程。
年代汇率变动的内容1948/12/1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
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
但建国初期恶性通胀的蔓延,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一降再降,从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币汇价已经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1955/3/1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1955-197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发行。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尽管曾出现过通胀等情况,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几乎所有的物价都是受到严格计划控制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如此。
-----------------------------------------------------------1971/12/18布雷顿森里体系出现问题,美国不再追求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宣布美元兑黄金官价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1972-1979布雷顿森里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
中国这一时期频繁调整汇率,在确定汇率时,中国采取盯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
1972年为1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1978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1979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并为了刺激出口,中国政府启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允许企业留有一定比例的外汇。
-----------------------------------------------------------1981/1由于中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控制,存在严重的价格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外贸企业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
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中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
-----------------------------------------------------------1983/9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执行央行的职责,剥离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1985/1/1中国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1987第四套人民币发行----------------------1991/4/9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人民币被严重高估,出口企业亏损严重。
中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
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
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1994/1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
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这次汇率并轨后,中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4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负责银行间的外汇交易。
-----------------------------------------------------------1996/4中国消除了若干在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11/27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但此时中国对于资本项目仍加以限制。
由于中国担心金融危机可能引发资本外逃,所以中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非常严格。
-----------------------------------------------------------1999第五套人民币发行。
-----------------------------------------------------------2001/1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美国参议员Schumer首次向国会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
-----------------------------------------------------------2004中国银行(2.92,0.00,0.00%)垄断外汇业务的年代成为历史,金融机构被允许从事外汇交易。
-----------------------------------------------------------2005/7/21中国启动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立即升值2.1%。
-----------------------------------------------------------2006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上升到创纪录的2,330亿美元,两位美国参议员联合向国会提交提案,若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升值,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
-----------------------------------------------------------2007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0.5%。
------------------------------------------------------------2008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
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09人民币依然是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由于中国担心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冲击到金融体系,资本项目下的兑换仍然受限,人民币离完全的自由兑换的目标似乎还遥不可及。
-----------------------------------------------------------2010中国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策略,遭遇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巨大压力。
人民币升值历程介绍摘要:人民币升值历程介绍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
人民币升值历程介绍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
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
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
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00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
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
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
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2009年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绝大多数时间内均保持在6.82至6.83的狭小区间内窄幅波动,相邻两个交易日的中间价差异一般都不超过2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