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算术运算实验讲课教案
实验二 算术运算

汇编语言实验报告(二)班级:01540802班姓名:南征学号: 20080705信息与电子学院实验二算术运算一、实验目的熟悉利用汇编语言对多精度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编程方法,弄清带符号数及不带符号数的运算区别,理解各状态标志位的含义,以及运算结果对各状态标志的影响,掌握无符号数的乘除法运算并保证运算结果不溢出。
二、实验要点对汇编语言的算术运算要分清是有符号的运算还是无符号的运算,当对无符号数进行加减时,要考虑进位CF,对于有符号数进行加减时,要考虑运算结果是否溢出。
为防止溢出,常将操作数利用CBW或CWD指令进行符号扩展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对于多精度的加减运算时,对高位字节或字的加减法要分别采用ADC和DBB;对低位字节或字采用不带进位的加减指令ADD和SUB;在利用循环计算多字节的加减法时,可以用CLC指令将CF初始化为0,然后在循环体内统一使用带进位(或借位)的加减法指令。
在汇编语言进行十进制的加减运算时,首先需将操作数用BCD码示,并且要考虑操作数是用组合的BCD码还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十进制数。
对于组合的BCD码加减法,其结果应放在AL寄存器中,再用DAA和DAS指令进行二——十进制调整。
二对于未组合的BCD码加减法,用AAA和AAS对结果进行二——十进制调整。
此外在进行十进制数减法时,要考虑用大数减小数,因为十进制数运算不能用补码表示。
对于有符号数惩罚要用IMUL指令,对无符号数乘法要用MUL指令。
字乘时AX为约定的一个乘数,其积在DX:AX中;字节相乘时AL为约定的一个乘数,其积在AX中。
乘法指令中的操作数,不得为立即数,可以为通用寄存器或存储器操作数。
对于除法要用IDIV、DIV分别对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进行除法运算。
字除法时被除数约定在DX:AX中;字节相除时,被除数约定在AX中,除法指令中的操作数可以为通用寄存器或者存储器操作数,但不得是立即数。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要考虑除数是否为零,以及其商是否溢出,在出现除零溢出时,将产生类型号为0的内部中断。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相长”,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下面是我为202320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设计的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2-计算与应用》,主要包括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这些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能够熟练进行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明有2/3斤苹果,他吃掉了1/4,还剩下多少?”2. 例题讲解: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为例,讲解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如:计算1/2+3/45/6,先乘后加,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七、作业设计(1)1/2+3/45/6(2)2/31/2+7/8(1)2.5+3.63.2(2)1.20.8+4.5(1)25+3624(2)10075+3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数运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实验二 算术逻辑运算及移位操作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及移位操作一.实验任务1.实验程序段及结果表格如表:分析:程序段1:MOV AX, 1018H ;AX←1018HMOV SI, 230AH ;SI←230AHADD AX, SI ;AX=3322H,低8位为00100010B,1的个数;为偶数,PF=1,同时D3向D4有进位发生,AF=1 ADD AL, 30H ;AX=3352H,低8位1个个数为奇数,PF=0 MOV DX, 3FFH ;DX←3FFHADD AX,BX ;AX=3352H,MOV [20H], 1000H ;[20H]←1000HADD [20H], AX ;[20H]=4352HPUSH AX ;POP BX ;BX=3352H程序段2:MOV AX, 0A0AH ;AX←0A0AHADD AX, 0FFFFH ;AX=0A09H,最高位进位CF=1,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D3向D4进位AF=1 MOV CX, 0FF00H ;CX←0FF00HADC AX, CX ;AX=090AH,最高位进位CF=1,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SUB AX, AX ;AX=0,运算结果为零ZF=1INC AX ;AX=1HOR CX, 0FFH ;CX=0FFFFH,最高位为1,ZF=1,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AND CX, 0F0FH ;CX=0F0FH,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MOV [10H], CX ;[10H]←0F0FH程序段3:MOV BL, 25H ;BL←25HMOV BYTE PTR[10H], 4 ;[10H]←04HMOV AL, [10H] ;AL←04HMUL BL ;AL=94H程序段4:MOV WORD PTR[10H],80H ;[10H]←0080HMOV BL, 4 ;BL←04HMOV AX, [10H] ;AX←0080HDIV BL ;AX=0020H程序段5:MOV AX, 0 ;AX←0000HDEC AX ;AX=0FFFFH,最高位为1,SF=1,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最高位向前、;D3向D4有借位,CF=1,AF=1 ADD AX, 3FFFH ;AX=3FFEH,D3向D4有进位,AF=1 ADD AX, AX ;AX=7FFCH,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D3向D4有进位,AF=1NOT AX ;AX=8003HSUB AX, 3 ;AX=8000H,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最高位为1,SF=1OR AX, 0FBFDH ;AX=0FBFDH,最高位为1,SF=1AND AX, 0AFCFH ;AX=0ABCDH,最高位为1,SF=1SHL AX,1 ;AX=579AH,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算数结果溢出OF=1,最高位进位CF=1 RCL AX,1 ;AX=0AF35H,低8位1的个数为偶数,;PF=1,算数结果溢出OF=12.用BX寄存器作为地址指针,从BX所指的内存单元(0010H)开始连续存入三个无符号数(10H、04H、30H),接着计算内存单元中的这三个数之和,和放在0013H单元中,再求出这三个数之积,积放0014单元中。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实践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实践教案】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数学下册运算实践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教案讲述了孩子们如何进行数学运算的步骤和方法,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案简介】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实践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运用扩大至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算能力而制定的。
通过学习运算实践教案,孩子们不仅可以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在实际的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运用扩大至六位数的相关知识;2、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3、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加法:两数相加,得它们的和。
减法:两数相减,得它们的差。
乘法:一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得它们的积。
除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它们的商。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孩子们在数学运算中应用知识。
例如:小明距离学校有3公里,他每分钟可以走110米,那么他到学校需要走多长时间?解答:小明要走3000米,他每分钟可以走110米,所以他要走的时间就是:3000÷110=27.27(分钟)所以小明需要走27.27分钟才能到学校。
3、综合运算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孩子们提高综合运算能力。
例如:14+31+73解答:14+31=45,45+73=118所以14+31+73=118【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形、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例如:让孩子们拿出纸张,画出一些物品,然后要求他们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增加趣味性。
例如:让孩子们参与数学运算棋游戏或者数学小游戏等。
3、竞争教学法通过竞争的方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及移位操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计算内存单元中的这三个数之和,和存放在0013H 单元中,再求出这三个数之积,乘积存放在0014单元中。
试编写完成此功能的汇编语言程序段并上机验证结果(将结果截图)。
MOV BX,0010H MOV [BX],10H MOV [BX+1],04H MOV [BX+2],30H MOV AX,0000H ADD AL,[BX] ADD AL,[BX+1] ADD AL,[BX+2]MOV DS:[0013H],AL MOV AL,[BX]MUL byte ptr [BX+1] MUL byte ptr [BX+2] MOV DS:[0014],AX3.请编写完成下述功能的汇编语言程序段。
上机验证结果,程序运行的最后结果(AX)=?(将结果截图)。
(1) 传送15H 到AL 寄存器;(2) 再将AL 的内容乘以2;(3) 接着传送15H 到BL 寄存器; (4) 最后把AL 的内容乘以BL 的内容。
(1)mov al,15h (2)mov dx,2 mul dx (3)mov bl,15h (4)mul bl实 验 内容 与 实验 结 果4.用移位指令实现将AL寄存器中的无符号数乘以10。
试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段,并上机验证结果(将结果截图)。
xor ah,ahshl ax,1mov bx,axshl ax,1shl ax,1add ax,bx5.请编写完成下述功能的汇编语言程序段。
上机验证结果,程序运行后的商=?(将结果截图)。
(1) 传送数据2058H 到DS:1000H 单元中,数据12H 到DS:1002H 单元中; (2) 把DS:1000H 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AX 寄存器; (3) 把AX 寄存器的内容算术右移二位;(4) 再把AX 寄存器的内容除以DS:1002H 字节单元中的数; (5) 最后把商存入字节单元DS:1003H 中。
MOV WORD PTR[1000H],2058H MOV BYTE PTR[1002H],12H MOV AX,[1000H] MOV BX,[1002H] SAR AX,1 SAR AX,1 DIV BXMOV [1003H],AX实 验 内容 与 实验 结 果实验内容与实验结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范文:算术运算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范文:算术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算术运算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2.了解加减法的前后关系,练习口算和手算。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掌握两个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和手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运算符号的理解。
2.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前后关系,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四、教学内容:1.认识和掌握算术运算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1)算术是指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
这些运算符号是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
(2)两个数的加法是指把这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例如:2+3=5,5+7=12。
(3)两个数的减法是指从第一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得到差。
例如:5-2=3,10-6=4。
(4)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如2×3=6;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商,如6÷2=3。
2.了解加减法的前后关系,练习口算和手算。
(1)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
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要注意加法和减法的前后关系。
例如:6+4=10,10-4=6;18-6=12,12+6=18。
在口算和手算时,也需要注意这种前后关系,让学生学会加减法的口诀方式。
例如:减法口诀,“同减同加、异减复加、先减加、再减差”;加法口诀,“进一归零,借一补十”。
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渐认识算术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次示范,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口诀和手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口算和手算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口算和手算技巧,提高学生口算和手算能力。
四、教学感悟:算术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口算和手算能力,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且通过算术运算,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芯片(74LS181)的逻辑功能。
(2)掌握运算器数据的载入、读取方法,掌握运算器工作模式的设置。
(3)观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数据运算的规则。
二、实验原理1.运算器芯片(74LS181)的逻辑功能74LS181是一种数据宽度为4个二进制位的多功能运算器芯片,封装在壳中,封装形式如图2-3所示。
5V A1 B1 A2 B2 A3 B3 Cn4 F3BO A0 S3 S2 S1 S0 Cn M F0 F1 F2 GND图2-374LS181封装图主要引脚有:(1)A0—A3:第一组操作数据输入端。
(2)B0—B3:第二组操作数据输入端。
(3)F0—F3:操作结果数据输入端。
(4)F0—F3:操作功能控制端。
(5):低端进位接收端。
(6):高端进位输出端。
(7)M:算数/逻辑功能控制端。
芯片的逻辑功能见表2-1.从表中可以看到当控制端S0—S3为1001、M为0、为1时,操作结果数据输出端F0—F3上的数据等于第一组操作数据输入端A0—A3上的数据加第二组操作数据输入端B0—B3上的数据。
当S0—S3、M 、上控制信号电平不同时,74LS181芯片完成不同功能的逻辑运算操作或算数运算操作。
在加法运算操作时,、进位信号低电平有效;减法运算操作时,、借位信号高电平有效;而逻辑运算操作时,、进位信号无意义。
2.运算器实验逻辑电路试验台运算器实验逻辑电路中,两片74LS181芯片构成一个长度为8位的运算器,两片74LS181分别作为第一操作数据寄存器和第二操作数据寄存器,一片74LS254作为操作结果数据输出缓冲器,逻辑结构如图2-4所示。
途中算术运算操作时的进位Cy判别进位指示电路;判零Zi和零标志电路指示电路,将在实验三中使用。
第一操作数据由B-DA1(BUS TO DATA1)负脉冲控制信号送入名为DA1的第一操作数据寄存器,第二操作数据由B-DA2(BUS TO DATA2)负脉冲控制信号送入名为DA2的第二操作数据寄存器。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和移位运算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名称数据传送
班级:机械36班姓名:申湾舟学号:2130101125
实验日期:2015年9 月29日教师审阅签字:1.实验目的
(1)熟悉算数逻辑运算指令和移位指令的功能;
(2)了解标志寄存器中各个标志位的意义以及指令执行对它的影响。
2.实验内容
(1)标志位改变规律;
(2)简单存储和计算;
(3)写出规定功能的程序1;
(4)写出规定功能的程序2;
(5)补全规定功能的程序;
(6)清除操作;
(7)执行已知程序;
(8)实验结果分析。
3.实验工具
操作系统:windows7;实验平台:调试工具TD.EXE。
4.实验步骤与结果
(1)标志位改变规律;
在TD.EXE中输入程序段并且单步运行,观察标志位变化。
(2)简单存储和计算;
(3)写出规定功能的程序1;
(4)写出规定功能的程序2;
(5)补全规定功能的程序;
(6)清除操作;
(7)执行已知程序;
(8)实验结果分析。
五、实验小结
Page2 of 7。
《加减法二》数学教案设计

《加减法二》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加减法二》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的加减运算。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一位数加减法,并引出今天的主题——两位数的加减法。
2. 新知讲授(20分钟)
(1)教师先讲解两位数的加法法则,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例题,以便其他学生理解和掌握。
(2)同样,教师讲解两位数的减法法则后,也请学生演示例题。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完成一套两位数的加减法习题,旨在巩固新学的知识。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两位数加减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作业布置:
针对课堂上的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回家完成,以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两位数加减法的理解程度。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
在每次教学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以便于下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加减法二》的數學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算术教案二:引导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操作

算术教案二:引导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概念。
2. 能正确运用加减乘除进行数学计算。
3. 熟练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重点1.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概念。
2. 正确运用加减乘除进行数学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深入理解。
2. 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
2. 合作学习。
3. 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启蒙教师简单介绍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概念,并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
2. 四则运算的具体操作方法(1)加法的运算方法:规则1:同号相加,取其绝对值相加,所得结果与原数符号相同。
规则2:异号相加,取其绝对值相减,所得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练习:5 + 7 = 12-3 + (-5) = -8(2)减法的运算方法:规则1:整数相减,相当于加上相反数,即:a - b = a + (-b)。
规则2:减去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即:a - (-b) = a + b。
练习:8 - 5 = 3-4 - (-3) = -1(3)乘法的运算方法:规则:乘积的符号由积数的符号决定。
练习:2 × 3 = 6-4 × 5 = -20(4)除法的运算方法:规则1:除法的余数是非负整数。
规则2:除数不能为0,被除数可以为0。
规则3:两个负数相除,商为正数。
练习:9 ÷ 3 = 3-15 ÷ (-3) = 53. 练习与巩固教师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用上面所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数学计算。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的基本技巧。
动手实践算术教案

动手实践算术教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渐渐地有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智力的下降和实践能力的退化。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算术基础训练,只是依赖于电脑和计算器来解决问题。
动手实践算术教案应运而生。
动手实践算术教案是指通过实践计算和计算机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理解算术法则,使他们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种数学运算和学科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认识到动手实践算术教案的重要性,也推动了动手实践算术教案的发展。
动手实践算术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使用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并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与计算器相比,动手实践算术教案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和实验的能力,并且因为手边没有计算器,学生也更注意细节和精度问题。
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动手实践算术教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更好地展示动手实践算术教案的优势,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小学生的算数运算。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们需要用口算完成一系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题目,并且没有使用计算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在一些案例中,老师会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具体的图形,来理解大问题和小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完问题后,老师会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
第二个例子是使用计算机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会利用数学软件提供数据和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难题。
使用这种方法,学生们可以从计算中汲取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并且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些例子显示了动手实践算术教案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包括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等方面是多么重要的。
通过动手实践算术教案,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
在今后,动手实践算术教案应该在学校中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相信,通过动手实践算术教案的传授,学生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数学基础,增强数学思维,更加积极地应用数学来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化学实验计算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计算方法。
- 理解化学实验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化学实验中常见计算方法的应用。
-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 难点- 复杂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工具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2. 教学课件:实验计算相关视频、图片、图表等。
3. 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相关化学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实验中的计算有哪些方法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化学实验中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实验数据拟合法等。
(二)新课教学1. 直接测量法- 介绍直接测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以具体实验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直接测量法进行计算。
2. 间接测量法- 介绍间接测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以具体实验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间接测量法进行计算。
3. 实验数据拟合法- 介绍实验数据拟合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 以具体实验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拟合法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实验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阅读相关化学书籍,了解化学实验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实验二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三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16位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2、进一步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3、按要求和给出的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16位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2-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四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16位字长的ALU构成。
低8位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低8位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高8位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高8位数据总线BUSD8~D15插座KBUS1或KBUS2相连,高8位数据总线通过LZD8~LZD15显示灯显示;参与运算的四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四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U29`、U30、)锁存,实验时四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用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源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输入的数据通过LD0~LD7显示。
2、实验接线本实验需用到6个主要模块:①低8位运算器模块;②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③数据总线显示模块;④功能开关模块(借用微地址输入模块);⑤高8位运算器模;,⑥高8位(扩展)数据总线显示模块。
根据实验原理详细接线如下(接线①~⑤同实验一):①ALUBUS连EXJ3;②ALUO1连BUS1;③SJ2连UJ2;④跳线器J23上T4连SD;⑤LDDR1、LDDR2、ALUB、SWB四个跳线器拨至左侧(手动方式);⑥AR跳线器拨至左侧,同时开关AR拨至“1”电平;⑦ALUBUS`连EXJ2;⑧ALUO1`连KBUS1;⑨跳线器J19、J25拨至左侧(16位ALU状态);⑩高8位运算器区跳线器ZI2、CN0、CN4连上短路套。
实验二-算术逻辑单元实验

实验二算术逻辑单元(ALU)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1.认识算术逻辑单元的功能及意义2.掌握算术逻辑单元的结构与实现3.进一步熟练Modelsim、Vivado软件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使用4.理解Digilent N4 DDR FPGA开发板上数码管显示原理实验原理1.ALU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 Unit , ALU)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其内部由算术和逻辑操作部件组合而成,可以实现整数加、减等算术运算和与、或等逻辑运算。
一个典型的算术逻辑单元由两路N位输入、一路N位输出、一组功能选择信号和一些标志位(flag)组成。
两路N位输入数据作为参与运算的两个操作数,输入到ALU中,通过改变功能选择信号,控制ALU对两操作数进行不同的算术或逻辑运算操作,并将N位的结果输出,与结果一同输出的还有运算产生的标志位,例如运算结果为零的标记信号Z(zero)与运算结果溢出的标记信号O(over)、进位标志C(CY)、符号位S(SF)等,如图2-1所示。
图2- 1ALU模块示意图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把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长度定为4位,数据输入命名为A、B,数据输出为F,功能控制信号输入为opcode,进位输入为C n,只产生结果为零的zero标志位。
功能控制信号opcode的定义如表2-1所示。
例如:opcode=0001,运算器实现加法运算。
2.数码管显示关于N4 DDR开发板上数码管的显示原理,参见前面的实验准备部分内容。
实验内容1.基础实验。
用实验调试软件验证ALU的功能,并操作分析、记录结果。
图2- 2 ALU虚拟实验示意图(1)运算功能和控制信号①输入输出对于的开关指示灯分配如下:输入信号A:SW(4-7) B:SW(3-0) Cn:SW8 opcode:SW(12-9)输出信号F:LD(12-15) 标志位S :LD(3) Z LD(2) O: LD(1) C: LD(0)②各种运算对应的控制信号及功能,如下表。
实验2运算器ALU实验

实验2 运算器ALU实验运算器ALU是CPU的主要部件,数据处理的中心。
ALU可以实现算术加减运算和逻辑“与”、“或”、“非”运算,本实验设计8位ALU,为完成8为ALU,我们从1位全加器设计开始,经1位加法器,4位加法器,4位加减法器,到4位算术逻辑运算器ALU;再由4位ALU到8位ALU。
2.1 1位加法器设计1位加法器是构成多位加法器的基础,通过1位加法器可以组成4位加法器,4位减法器。
因此,本实验首先从1位全加器开始。
2.1.1 实验题目1位全加器。
2.1.2 实验内容设计1位全加器,并通过输入波形图验证。
2.1.3 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CAD软件QuartusII的使用,掌握使用QuartusII仿真来验证电路设计正确性的方法。
2.1.4 实验步骤设置本实验的项目所在路径,命名项目的名称为1ALU,顶层文件的名称也自动命名为1ALU。
如在文件夹C:\eda\ALU下新建工程1ALU,如图2-1 新建工程1ALU所示。
图2-1 新建工程1ALU直接点击next,直到器件选择对话框,如图2-2所示。
这里根据最终使用的FPGA器件选择一种器件,如Cyclone下的EP1C3T144C8,如果不下载到FPGA上进行实验,选择哪一种器件都无所谓。
图2-2 实现器件选择指定设计、仿真和时序验证工具,如图2-3所示,点击next,完成工程建立。
图2-3 工具选择设计1位全加器FA1位全加器是指可以实现两个1位二进制数和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逻辑电路(半加器不包括低位进位C i-1)。
它依据的逻辑表达式是:进位C i=A i B i+A i C i-1+B i C i-1,和S i=A i⊕B i⊕C i-1(本算式推导过程可以在教材中找到)。
其中A i和B i是两个1位二进制数,C i代表向高位的进位,C i-1代表低位来的进位,S i代表本位和。
依据上述逻辑表达式,设计实现1位全加的电路图。
化学实验计算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量的计算公式;(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学实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尊重和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化学实验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化学实验中常见量的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1)化学实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和记录;(2)化学实验计算公式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提出化学实验计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化学实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讲解化学实验中常见量的计算公式;(3)举例说明化学实验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2)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计算,分析实验结果;(3)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4. 讨论交流(1)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2)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学习经验;(3)教师点评,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5. 总结归纳(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实验计算的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 实验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准确性、操作规范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化学实验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反思:反思自己在化学实验计算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单元《口算减法例2》教案

举例:例如,计算300-40时,学生需要能够快速得出答案,并理解这是通过从300中减去4个十来完成的。
2.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的掌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明白当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相应位时,需要向高位借位,并相应地减去一。
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将口算减法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在动手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加强个别辅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强化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口算减法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几百减几十的口算减法方法: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几百减几十的口算减法运算,包括退位减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
-口算减法算理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口算减法的算理,即减法的本质是找到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个差值。
-口算过程中的数位对齐:在口算减法中,保持数位对齐是确保计算正确性的关键,但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口算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最有效的口算方法,这对于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举例:对于退位减法的难点,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如287-59,向学生展示如何从个位开始,因为7小于9,所以需要从十位借位,将7变成17,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口算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算术运算实验实验二算术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MASM for Windows 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环境使用;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汇编语言中的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BCD码的表示形式;3、掌握汇编语言对多精度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编程方法及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4、掌握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运算区别及编程方法;5、掌握BCD 码调整指令的使用方法二、软硬件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惠普64 位一体化计算机及局域网;2、软件环境:windows 8,红蜘蛛管理系统,MASM for Windows。
三、实验基本原理算术运算实验需要对运行结果进行调试及查看状态字,其相关知识如下。
1) 标志位在debug调试过程中,标志位用特殊符号表示的,其标志名和状态符号的对照表参照表1所示。
表1标志名和状态符号的对照表参照表2) 加减法指令ADD表示加法指令,ADC表示带进位加法指令,SUB表示减法指令,SBB表示带进位减法指令。
3) 乘除法指令MUL表示无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表示带符号数乘法指令,DIV表示无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表示带符号数除法指令。
4) 符号位扩展指令CBW表示从字节扩展到字的指令,CWD表示从字扩展到双字的指令。
5) BCD码的调整指令在进行十进制加减运算时,需要将数据用BCD码表示,还要考虑到是组合BCD 码还是非组合BCD码,组合BCD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非组合BCD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对于组合的BCD码加减法运算其结果存放在AL中。
组合的BCD码加法调整指令DAA;组合的BCD码减法调整指令DAS;非组合的BCD码加法调整指令AAA;非组合的BCD码减法调整指令AAS;乘法的非组合BCD码调整指令AAM;除法的非组合BCD码调整指令AAD。
8088/8086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指令,可参照表2所示内容。
表2数据类型的数据运算表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对于表格中三组无符号数,试编程求这三组数的指定运算结果,并考虑计算结果对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影响:①实验分析本实验要求简单,仅对指定三组数进行基本运算。
只需使用ADD、SUB、MUL、DIV四个运算命令,并以MOV命令作为数值转移的手段即可。
运算结果和状态标志的情况可以通过debug调试中的T命令进行逐步查看。
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时,会出现对高位的进位扩展。
因此,在记录结果的时候不能仅仅记录低2位(十六进制)的结果,应记录包含高位的完整结果;2.在使用MUL和DIV命令时,语句的写法与ADD和SUB有区别;3.除法运算既可得到商,也可得到余数,余数存在DL中;4.查看结果时以三个语句为一次运算,输入三个T命令后的结果才是此次运算的结果。
②流程图③程序样例1、DATAS SEGMENT;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BUF1 DB 0ABH,64H,0A2HBUF2 DB 78H,5AH,3FHBUF3 DB 10 DUP(?)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START:MOV AX,DATASMOV SI,0MOV CX,2Q1:MOV AH,0HMOV AL,BUF1[SI]MOV BL,ALMOV AL,BUF2[SI]ADD AX,BX ;进行运算MOV BUF3[SI],ALADD SI,1HDEC CXJNZ Q1 ;跳转再做一次第二组数的加法运算MOV AX,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2、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0MOV CX,2Q1:MOV AH,0HMOV AL,BUF2[SI]MOV BL,ALMOV AL,BUF1[SI]SUB AX,BXMOV BUF3[SI],ALADD SI,1H ;do the operationDEC CXJNZ Q1 ;do it again with the second group of numbers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3、DATAS SEGMENT;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BUF1 DB 0ABH,64H,0A2HBUF2 DB 78H,5AH,3FHBUF3 DB 10 DUP(?)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2MOV CX,1Q1:MOV AH,0HMOV AL,BUF2[SI]MOV BL,ALMOV AL,BUF1[SI]DIV BXMOV BUF3[SI],ALADD SI,1H ;do the operationDEC CXJNZ Q1 ;do it again with the second group of numbersMOV AX,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④实验结果0ABH+78H64H+5AH0ABH-78H64H-5AH0A2H*3FH0A2H/3FH2) 在数据段定义了两个多精度的有符号16进制数,BUF1和BUF2。
求两数的和与差,并将计算值存放在BUF2为首地址的缓冲区中;同时将两组数据当作十进制数据来处理,再次求两数的和与差,并将结果存放在BUF2为首地址的缓冲区中。
试编程实现上述运算。
BUF1 DB 92H,98H,45H,64H,78HBUF2 DB 33H,46H,17H,45H,52H①实验分析本实验的思想是把这个两个多精度数进行按精度(每两位)进行运算,考虑进位与借位,每种运算都可以使用循环和带进位加法,或循环和带进位减法进行实现。
对于十进制数运算的要求,再辅以DAA和DAS两种十进制调整命令,将结果变为BCD码即可。
本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本实验要求就过存入以BUF2为首地址的缓冲区。
为在运算时保护BUF2的数据,需定义另一个存储空间来存储和BUF2一样的数据;2.在进行不同运算的间隙应当进行清除进位标志的操作,即使用CLC命令,避免上一运算的进位影响下一位运算的结果;3.DAA和DAS都只能对AL里的结果转换为压缩BCD码,因此十进制加减结果必须存入AL里,且转换为压缩BCD码的结果要靠读取AL来获得。
②程序流程图③程序样例1、DATAS SEGMENT;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BUF1 DB 92H,98H,45H,64H,78HBUF2 DB 33H,46H,17H,45H,52HBUF3 DB 10 DUP(?)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0MOV CX,4MOV AH,00HQ1:MOV AL,BUF2[SI]MOV BL,ALMOV AL,BUF1[SI]ADC AL,BLMOV BUF2[SI],ALINC SIDEC CXJNZ Q1MOV AX,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2、DATAS SEGMENT;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BUF1 DB 92H,98H,45H,64H,78H BUF2 DB 33H,46H,17H,45H,52H BUF3 DB 10 DUP(?)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0MOV CX,4MOV AH,00HQ1:MOV AL,BUF2[SI]MOV BL,ALMOV AL,BUF1[SI]SBB AL,BLMOV BUF2[SI],ALINC SIDEC CXJNZ Q1MOV AX,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3、DATAS SEGMENT;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BUF1 DB 92H,98H,45H,64H,78HBUF2 DB 33H,46H,17H,45H,52HBUF3 DB 10 DUP(?)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0MOV CX,4MOV AH,00HQ1:MOV AL,BUF2[SI]MOV BL,ALMOV AL,BUF1[SI]ADC AL,BLDAAMOV BUF2[SI],ALINC SIDEC CXJNZ Q1MOV AX,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4、DATAS SEGMENT;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BUF1 DB 92H,98H,45H,64H,78H BUF2 DB 33H,46H,17H,45H,52H BUF3 DB 10 DUP(?)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0MOV CX,4MOV AH,00HQ1:MOV AL,BUF2[SI]MOV BL,ALMOV AL,BUF1[SI]SBB AL,BLDAAMOV BUF2[SI],ALINC SIDEC CXJNZ Q1MOV AX,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④实验结果3) 编程计算280*584/190,运算结果用十六进制表示。
要求上式计算结果的商存入AX,余数存入DX寄存器。
①实验分析本实验要求很简单,可用基本运算直接完成。
值得注意的就是最后进行除法运算时,DIV命令的执行结果自动将商存在AX中,余数存于DX中,可直接满足实验要求,故无需多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