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2018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练习卷:法律与秩序
法律与秩序一、选择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请回答1~2题。
1.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宪法是一切法律之和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①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权利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④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3.宪法被称为“母法”,普通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被称为“子法”。
下列有关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③普通法律不得和宪法相抵触④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答案】C4.据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因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这说明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A5.为了顺应民意,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这表明A.全国人大享有最高任免权B.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C.反腐败工作是当前的中心工作D.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答案】B6.对于全国多地交警部门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进行抓拍处罚。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法律基础部分知识清单(PDF版)
2018年中考法律基础部分知识清单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违法行为1、法律的特征: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制定或者修改相关的法律问题,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法律或修改法律)❷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违法腐败无论逃跑哪里被依法查处,法律最本质的特征)❸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百姓、高官违纪违法腐败被查处,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法律的作用: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打击、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3、违法行为:(1)根据违反法律分: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情节轻重分: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注意:①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社会危害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较大,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3)任何违法行为都有法律后果,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犯罪三特征❶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❷触犯刑法❸依法受刑罚处罚5、腐败高官落马,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④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懂法、守法。
6、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7、青少年如何避免违法犯罪?启示①②)说明: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启示: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②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学法、守法、护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
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9、如何正确行使权利?①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②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二、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考点专题汇总《法律常识》汇编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考点专题汇总法律与秩序一、规则法律1、规则及其重要性:(1)规则有法律、道德、纪律、章程、风俗、宗教戒律等。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如果没有行为规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毫无秩序;2、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显著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的本质:(1)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国法律的本质。
5、法律的内容: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6.法律的作用:(1)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3)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7.青少年要:(1)树立法制观念,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2)要学法、守法、懂法、护法。
从点滴做起,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8、公民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法与道德有区别: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道德是约定俗成的;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
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 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
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
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
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范和榜样。
故②③正确。
①错误,题文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
2.2018年初,有网友爆料几位女游客在东北雪乡旅游时遭遇了下图这种“变脸”,因不想参与导游指定的项目,被导游威胁、勒索甚至扇巴掌,恶劣程度令人震惊。
据报道,该涉事导游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了避免类似欺客宰客事件再次发生()①旅游从业者应增强法治观念,遵规守法②人们应放弃到东北雪乡旅游,避开消费陷阱③消费者应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④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描述,导游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没有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旅游从业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知法守法,依法维护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总复习专题汇总:法律常识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总复习专题汇总法律常识一、感受法律的尊严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必要。
2、常见的社会规则及其特点:(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3)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即具有普遍约束性,意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
3、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
法律伴随我们一生:出生时,人身权利、受抚养权、受教育权等;六周岁,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具备劳动能力时,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达法定年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登记结婚的权利,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临终前有依法立遗嘱处分自己合法财产的权利;等。
(2)保护作用,表现为:a.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4、我们如何对待法律: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5、关于违法行为:(1)定义: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类别: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3)一般违法行为:指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因为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点: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4)犯罪: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亦即严重的违法行为。
基本特征:a.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5)刑罚:即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类别:主刑(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补充主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按单元分类汇编:-权利与义务(含解析)
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按单元分类汇编:-权利与义务(含解析)权利与义务一、选择题1.浙江温州,一座温暖之州。
这里有隐善15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兰小草”王珏,还有慈善地标“红日亭”;有行走10769公里的“微笑联盟”,更有走遍中西部14个地区的“明眸工程”。
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一个个最美的身影不断接力,最终汇集成爱心之都、尚善之城。
这说明()A.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存在假恶丑B. 社会生活总是绚丽多彩的C. 真善美的行为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参与D. 奉献爱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唯一途径(2)“兰小草”捐款30万元,这是在对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行使()A. 占有权B. 使用【解析】【分析】(1)本小题题目表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体现,这种行为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故C符合题意;ABD都犯了绝对化的错误;(2)财产所有权是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题目中的捐款行为是行使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故D符合题意,ABC属于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内容,但与题目不符;(3)“兰小草”一诺千金,告诉我们要诚信,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与人交往的通行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要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为构建诚信社会贡献力量,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的承诺,不能兑现,故错误;故答案为:(1)C;(2)D;(3)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参与社会公益,财产所有权,诚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认真分析题干材料,明确题意主旨,可以排除错误的题肢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2.观察图4,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国家保护公民个人信息②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中心③必须打击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④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漫画中体现的是国家打击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考点专题汇总:法律常识、心理道德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考点专题汇总法律常识、心理道德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公民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3.公民权利的特点。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如何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①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③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6.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①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如何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法律部分考点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法律部分考点专题汇总一、考点精要: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学会学习二、问题精讲: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答:(1)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青少年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做法: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我们在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我们是在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走上社会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
④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2.为什么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青少年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列举几种学习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①有良好习惯的人办事有条理,不会手忙脚乱,这实际上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益。
习惯是一条“心灵路径”,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学习的润滑剂。
②好习惯让我们终身受益,坏习惯让我们终生受累.只要不断克服和纠正学习上的各种坏习惯,主动养成学习上的种种好习惯,我们就能学得更快、更多和更好。
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一、考点精要:1.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2.生命健康权;学会自我保护。
3.维护良好社会公共秩序的意义。
二、问题精讲:1.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哪些?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答: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XXX知识点整理绪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3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知识点:1.(新时代的5个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3.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其中国人的。
4.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猛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新时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好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新时期属于每小我,每小我都是新时期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大学生怎样才能做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P7要有崇高的幻想信念,,自信自励。
(有幻想)要有高强的本领才能,勤奋研究,全面发展。
(有本领)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有担当)知识点:1.党的XXX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期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有幻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2018年中考政治(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法律部分(含解析)
2018年中考政治(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法律部分一、选择题1.中学生肖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几名社会青年的敲诈,对此肖某应该()A. 不顾一切,与其搏斗B. 现场配合,事后伺机报复C. 忍气吞声,任其勒索D. 巧妙周旋,事后寻求救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的将不法分子抓获。
D符合题意,正确。
A做法不利于保护自己,错误,B伺机报复易导致新的违法犯罪,做法不正确。
C忍气吞声会纵容违法犯罪。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
2.2018年6月,北京市防汛抗早指挥部公布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提醒市民:外出遇到暴雨时,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骑车人员在遇到道路积水时。
应下车推行,注意观察,绕开有水流漩涡的地方……根据提示,中学生外出遇到暴雨时应()①提高防范意识,注意警示标志②注意观察雨情,领导抗洪救灾③检查公共设施,组织人员疏散④采取恰当措施,注意自身安全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题目的主体是中学生,故①④符合题意,中学生需要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②③不符合题意,领导抗洪救灾,检查公共设施,阻值人员疏散主题不属于中学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要求,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3.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
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应教育引导中小学生()①拒绝使用手机,远离网络。
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解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一.单选题(共20小题)1.(2018•滨州)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①看到爸爸酒驾,小兰及时劝说和制止②小东经常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③小虎为给受欺负的好友“报仇”,将小恒痛打一顿④酷爱读书的小泽从学校图书馆偷了一本特别喜欢的书收藏起来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分析】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政治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解答】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选项①②中的行为有利于他人及社会,属于正义行为;选项③④中的行为属于非正义行为。
故选:A。
2.(2018•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法律的显著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特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特征指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BC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原则,不是法律特征,D错误。
故选:D。
3.(2018•郴州)“公平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下列做法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①“神州十一号”成功发射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③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是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
广东省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七下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一.单选题(共19小题)1.(2018•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法律的显著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特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特征指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BC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原则,不是法律特征,D错误。
故选:D。
2.(2018•绥化)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其中具有强制性的是()A.法律 B.道德 C.规章 D.纪律【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特征。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根据教材知识,道德、法律、纪律以及规章制度都属于行为规则,但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的行为规范,A符合题意;道德不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具强制性,纪律和规章也不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18•济宁)2018年初,有网友爆料几位女游客在东北雪乡旅游时遭遇了如图这种“变脸”,因不想参与导游指定的项目,被导游威胁、勒索甚至扇巴掌,恶劣程度令人震惊。
据报道,该涉事导游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了避免类似欺客宰客事件再次发生()①旅游从业者应增强法治观念,遵规守法②人们应放弃到东北雪乡旅游,避开消费陷阱③消费者应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④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树立法治观念。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八年级下_第一单元_坚持宪法至上
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八年级下_第一单元_坚持宪法至上第一篇: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八年级下_第一单元_坚持宪法至上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一.单选题(共30小题)1.(2018•连云港)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轻按宪法,紧握右拳,庄严宣誓。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
实施宪法宣誓制度()①凸显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②能够预防和惩治腐败官员,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滋生③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④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履行宪法使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解答】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目的是警示和激励国家工作人员遵守宪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凸显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进而引导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①③④符合题意;①“从根本上杜绝”说法绝对。
故选:D。
2.(2018•重庆)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表决,以赞成2902票,反对41票,弃权9票表决通过了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①全国人大行使了立法权②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解答】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13套含答案.doc
2018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13套含答案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一.单选题(共19小题)1. (2018•广安)如图漫画体现了青春期学生()的矛盾心理。
A. 闭锁与开放B.独立与依赖C.半成熟与半不成熟D.顺从与叛逆【分析】本题考查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是向成人过度的阶段,青春期由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不协调而产生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里矛盾,才能使自己即可成长。
【解答】漫画体现了青春期学生独立意识提高,渴望摆脱父母的约束,但同时依赖性仍然存在,是独立性与依赖的矛盾心理,所以B符合题意;闭锁与开放性的矛盾与漫画不符,A排除;C错误,青春期属于半成熟半幼稚期;青春期属于叛逆期,D与题干不符。
故选:Bo2. (2018-海南)“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战胜困难需要()A.自尊B.理想C.自立D.信心【分析】题目考查自信含义与作用。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 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自信能使人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解答】“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战胜困难需要自信心,自信使人勇敢,会把握住好机会,有利于自己的成功,所以D符合题意;题干体现自信,与自尊、理想、自立不一致,ABC排除。
故选:Do3. (2018-云南)小孙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主动跟同学交流沟通,喜欢将自己闭锁起来。
这种心理状属于()A. 逆反心理B.从众心理C.闭锁心理D.虚荣心理【分析】本题考查青春期的闭锁心里及危害。
闭锁心理会使人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 影响我们的正常交往,影响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解答】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闭锁心理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的小孙经常独来独往, 从不主动跟同学交流沟通,喜欢将自己闭锁起来是青春期闭锁心理的表现,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一方面,渴望被人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独立意识增强,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轻易表露出来,于是就产生了青春期常见的闭锁心理。
2018年中考政治 基础知识测试题(答案不全)
基础知识测试题(信心!细心!耐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A、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B、它具有强制性,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2、下列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下列属于犯罪行为的是: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违宪行为4、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强制性5、犯罪的法律标志是: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强制性6、犯罪的必然后果是: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强制性7、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A、管制B、拘役C、罚金D、死刑8、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A、剥夺政治权利B、罚款C、罚金D、没收财产9、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就是:A.警察B.法律C.军队D.制度10、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A.法律援助B.诉讼C.向政府部门反应D. 向妇联反应11、俗称为“民告官”的诉讼类型是: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法律诉讼12、世界文化的特点是:A.全球化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多元化 D.多样性和丰富性13、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___________表现出来。
A.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B.各民族共同的理想C.各自不同的生活领域 D.各民族相同的礼仪14、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B、文化多样化C、单一化D、具体化15、网络交往对象具有:①虚拟性②间接性③隐蔽性④真实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上网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A.纪律B.网络文明公约C.道德D.法律17、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作为国家的,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2018 中考政治真题卷与解析全套
2018 中考政治真题卷与解析全套第I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1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党的十九大提出,____ 是马克思主文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 毛泽东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邓小平理论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2. 为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A. 中国旅游日B. 中国环保日C. 中国品牌日D. 中国安全日【答案】C3. 2017年7月1日,香港同归祖国___周年。
回归以来,香港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10B. 15C. 20D. 25【答案】C4. “平安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卓越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威力。
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以下事件属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有①2017年8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印发②2017年11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③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④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平安中国体现的是政治文明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①②观点错误;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体现的是法制建设,即政治文明建设,③④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5.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先法修正案》。
此次宪法修改在国家机构中新增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C. 监察委员会D. 军事委员会【答案】C6. 2018年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完成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 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
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
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
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和榜样。
故②③正确。
①错误,题文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
2.2018年初,有网友爆料几位女游客在东北雪乡旅游时遭遇了下图这种“变脸”,因不想参与导游指定的项目,被导游威胁、勒索甚至扇巴掌,恶劣程度令人震惊。
据报道,该涉事导游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了避免类似欺客宰客事件再次发生()①旅游从业者应增强法治观念,遵规守法②人们应放弃到东北雪乡旅游,避开消费陷阱③消费者应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④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依法规旅游市场秩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描述,导游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没有依法规自身的行为;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旅游从业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知法守法,依法维护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3.2018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做出如下图扒阻车门的举动,她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罗某的行为警示我们()①要坚持正义标准,树立规则意识②行使公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③一般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④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自己的行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描述,罗某阻拦列车,破坏了社会秩序,既是不道德的,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也是一般行为。
该行为带给我们的警示,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回答从该案例中,我们得到的教训,罗某的行为违背了多数人的利益,是非正义的、是缺乏规则意识的体现,损害了公共利益,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罗某的行为是行政行为,不属于犯罪,故应排除;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对规则与正义,正确行使权利,知法守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意主旨,可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答案,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4.2017年8月,一段“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的视频刷屏网络,引起网友热议。
这段视频启示我们应()①诚实守信,赢得他人的信任②相互礼让,构建和谐社会③遵守交通法规,做守法公民④文明交往,尊重他人,懂得感恩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文描述,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
这是一幅和谐的社会生活画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说明了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老人懂得感恩。
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无关,故应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知法守法,尊重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明确题意主旨,分析题肢选项,排除符合题意的干扰选项,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5.2017年11月6日,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
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某、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要学法、懂法、守法②受害者要学会自我保护③欺凌者的行为是一种行为④校园欺凌现象是正常的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校园的欺凌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受害者没有学会自我保护等相关,据此,①②③的启示符合题意,正确。
④错误,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法律后果,是不正常的现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知法守法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难度值不大。
6.前不久,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5日。
两名女护士私锁共享单车的行为()①属于不文明行为②是不道德行为,但不③属于行为④应受刑罚处罚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为一已私利私锁共享单车既是不文明,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是行为,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②④错误,题文中被行政拘留表明其行为是行政行为,但没有犯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被行政拘留5日“,据此,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7.以下属于表征刑事处罚的是()①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②以规政府机关执法行为为主要目的③以赔偿被害人财产损失等为主要手段④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为主要手段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
它是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为主要手段。
①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这是行政处罚。
③不符合题意,这是民事处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
8.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有序停放共享单车体现遵守公共秩序,公共汽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是关爱他人和友善的表现。
①②符合题意正确。
③错误,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是行使监督权,同犯罪作斗争的表现。
④错误,男生帮上台表演的女生搬乐器这是正常的男女同学的交往。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男女同学交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
9.犯罪的法律标志是()A. 违反刑事法律B. 具有主观恶意 C. 造成严重后果 D. 法官独立裁决【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性的必然结果。
A观点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难度值不大。
10.自2017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禁燃烟花爆竹新规正式实施。
2018年元旦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全市共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96起,罚款84起,拘留15人。
在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属于()A. 刑事行为B. 民事行为 C. 行政行为 D. 严重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按照违反的法律,行为分为民事行为,即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行为,即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行为,即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违宪行为。
其中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情节比较轻,对社会危害性较小,被称为一般行为;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最大、性质最严重,属于严重行为,即犯罪行为。
民事行为、行政行为、刑事行为应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
根据被查处的者所受到的处罚,应该属于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是C选项。
ABD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反行为类别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行为类型的判断我们可以从概念和承担的法律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11.放学回家的路上,初中生小亮总喜欢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惹得过往的司机一声声埋怨斥责。
小亮的行为()①违反了交通法规②行使了通行自由③构成了危险驾驶④漠视了自身安全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①②【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中小亮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违反了交通规则,缺乏规则意识,也不利于自身生命安全,缺乏生命安全意识。
①④说确,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没有履行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③说法错误,危险驾驶是指驾驶机动车造成危险,自行车不是机动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和珍爱生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联系实际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12.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①判断正确,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②判断错误,退休老师将自己财产全部捐给学校,属于依法行使自己的经济权利——财产的处分权,③判断错误,使用名人照片做广告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④判断正确,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行为人符合我国《刑法》中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财产所有权,肖像权,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材料,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13.图1所表示的是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育图示相同的是()A.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B.宪法,预防未虎年人犯罪法C. 公民的基本义务,保守国家秘密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行为包括了一般和犯罪。
图一中和犯罪的关系是包含关系,根据宪法知识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行为和犯罪,公民的基本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和继承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