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退化;湿地恢复;白龟山水库摘要: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由于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白龟山库区湿地存在着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生态退化问题,应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山水城市”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加强湿地恢复。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保护物种基因等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新领域[1-2]。
白龟山库区湿地于2007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平顶山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其自然生态系统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淮河上游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压力和人为活动干扰不断增大,白龟山库区湿地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因此,加强对白龟山库区湿地的保护、管理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湿地保护区概况1. 1 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状况白龟山库区湿地位于平顶山市区中心西南约6 km处,地理坐标在北纬33°42′14〃—33°46′16〃、东经113°02′31〃—113°14′45〃之间,地处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支流上,由库区河汊、河滩湿地组成。
保护区总面积为7 790 hm2,东西长20. 9 km,南北跨度7. 4 km,其中有林地420 hm2、滩地1 170 hm2、水域6 200hm2。
1. 2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气候特征: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6—8月份盛行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份均为东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 5 m /s。
年平均气温14. 9℃,极端最高温度43. 4℃,极端最低温度-19. 7℃,年均降水量650~800 mm,无霜期214 d。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
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概述摘要: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国湿地总面积在全世界位列第四,是湿地类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湿地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资源被不合理利用与改造,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湿地退化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湿地退化的特征表现,然后论述湿地退化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的修复方法,旨在能增加湿地面积,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湿地退化;原因;修复方法1湿地退化的特征1.1 湿地面积缩减面积大小是判断湿地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保证湿地面积足够稳定才能促使湿地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确保其具备足够强大的外界干扰抵御能力。
但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利用,导致我国湿地面积持续缩减,甚至部分湿地已经完全消失。
1.2 生态结构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属于陆地与水域系统的一个过渡性区域,因此湿地当中往往生存着丰富多样的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前些年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对湿地生物进行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生物链断裂,湿地生物种类骤减,整个生态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1.3 生态功能减弱湿地环境具有净化过滤污染物、调节物质循环、区域气候和河川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功能,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内部的合理调节,同时对外界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湿地系统的不断退化,该项调节功能也会随之减弱甚至完全丧失[1]。
2湿地退化的原因分析(1)大力发展农业、盲目开垦湿地资源。
(2)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持续增加,致使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湿地水资源补给地下水。
(3)连年干旱、持续高温,地表水面积锐减,很多泡沼水量明显缩减甚至出现枯水状态[2],湿地水严重矿化,矿物质的聚集使湿地逐渐盐碱化,泡沼与河流水质恶化。
(整理)湿地修复技术理论
1.3湿地修复的概述1..31湿地恢复相关概念湿地恢复,是指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也包括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湿地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的容积,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洪水的功能,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同时也有助于水质恢复。
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的恢复上。
1.3.2湿地恢复的理论基础1.3.2.1退化湿地恢复的基本模式受损害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一般可采用两种模式途径,详见图4一1,当生态系统受损害没有超负荷并且是可逆的情况下,干扰和压力被解除后,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
如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在进行围栏保护,几年后草场即可恢复;另一种超负荷的,并发生不可逆变化,仅依靠自然过程是不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辅助人工措施才能得以恢复。
1.3.2.2指导湿地恢复的主要理论(1)干扰理论当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引起功能减弱或丧失时就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引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的原因很多,干扰的作用是主要原因,干扰的结果上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波动和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系统的退化。
干扰分为自然干扰体系和人类干扰体系,任何一种自然环境因子只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强度超过正常强度,就可能造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干扰、气候干扰。
人类干扰的规模和强度远远超出了自然干扰,而且人类活动的干扰往往超出了湿地生态系统闭值,引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它是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利用干扰理论指导湿地恢复与重建,首先要搞清楚湿地生态系统发展过程的机理,然后分析各种干扰形式及其强度对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特别是要注意某种干扰是正向干扰还是负向干扰,将会使湿地生态系统产生进展演替还是逆行演替。
红树林湿地的退化与修复方法研究
红树林湿地的退化与修复方法研究红树林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红树林湿地面临退化的严重威胁,这已成为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红树林湿地的退化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一些有效的修复方法,希望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红树林湿地的退化原因1. 生物入侵:在许多地区,外来物种的入侵严重威胁着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
一些外来植物如茅膏菜和蒲公英等植物,在红树林湿地中大量繁殖,占据了原有栖息地,威胁着当地物种的生存。
2.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都会导致红树林湿地水质恶化,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甚至引发水生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3. 开发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红树林湿地被改造成滨海旅游景点或工业园区,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到持续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大量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这些都对红树林湿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海水入侵、风暴潮和干旱等,给湿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红树林湿地的修复方法1. 生物入侵的治理:采取生物控制措施,如引入天敌种来控制外来物种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并恢复红树林湿地的原有植物群落。
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水污染的治理:加强对红树林湿地周边水域的监测和治理,减少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建立湿地水质监测网,加强水质的净化和保护。
加强对湿地的生态修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3. 保护和修复湿地:加强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禁止随意开垦和破坏湿地。
加强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如重新植被、改善水质、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等,恢复红树林湿地的原有生态功能。
4. 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对红树林湿地的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 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拉姆 萨尔公约,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 者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 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 蚀、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 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 一,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 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均有湿地分布,包括沼泽、泥 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 涂等多种类型,其中,青藏高原湿地属高寒湿地,在世界 上为中国独有,它具有独特生态功能,通过涵养水源,孕 育了长江、雅鲁藏布江等亚洲主要江河。我国湿地面积约 26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2.2 湿地的生物治理 生物治理的第一步是植被恢复,只有植 被恢复了,才有可能招引来动物,逐步形 成稳定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包括 恢复不合理开垦的耕地,通过自然恢复和 人工种植两种途径,对退耕还湿区域内的 耕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恢复植被,并为动物 栖息提供适宜的条件。同时根据湿地植物 的生长特点,在适合湿地植物生长地区种 植湿地物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 样性。
评价之后再将恢复之前湿地的状态与恢复之后 的状态或者与参照湿地进行比较,就可以评价湿地 恢复的效果。具体说来,该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研究对象。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要 素有:水文、土壤、植被、碳素和养分循环以及动 物群落。 2 确定参照系。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实 际情况的差异,参照系会产生一定的变动。 3 构建指数。针对湿地的各种功能和生态要素, 构建合理的指数,通过长期的跟踪监测从而对这些 功能和要素进行评分。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湿地是连接陆地和水体的重要环境过渡带,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文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在制定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口、湖泊、河流和洪水平原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每个湿地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鸟类、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和植物等。
湿地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海岸防护和碳储存等。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保护湿地的关键措施:1. 制定湿地保护政策: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并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
政策应包括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和经济激励措施等。
2. 建立保护区网络:建立湿地保护区网络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保护区网络应覆盖各种湿地类型,并涵盖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3. 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湿地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其保护的关键。
监测应涵盖湿地的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
管理工作应包括湿地的规划、巡逻和执法等。
4. 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关注是保护湿地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湿地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三、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已经遭受破坏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1. 水文恢复:恢复湿地的水文状况是重要的一步。
通过调整水位、修复河道和改善排水系统等手段,可以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植被恢复: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
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一、湿地退化的原因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维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的面积逐年缩小,甚至有的湿地发生了退化,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资源过度利用。
湿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如果过度开发利用,就会造成湿地的病态生态和生境的破坏,导致水质恶化、水位下降等问题。
2.非法开垦。
由于湿地地形较为平坦,地势低洼,造成了湿地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困难。
有些区域的开发商为了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没有经过湿地保护批准就直接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破坏。
3.污染环境。
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威胁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工厂废水、城市污水、农业污水等种种污染源都让湿地雪上加霜。
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成为了拯救湿地的难点。
4.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危害缓慢显现,但对湿地的破坏却是致命的。
全球变暖、全球降水量的变化等,都让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不可估量的危机。
二、治理湿地退化的技术与措施从长远的角度看,人们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目前,对于治理湿地退化问题,有以下的技术和措施:1.湿地重建对于已经退化的湿地,需采取湿地重建措施。
这项技术主要为湿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帮助,可以有效的抵制湿地退化,确保湿地的生态系统得到健康的生态环境的支持。
2.湿地修复针对已经受灾的湿地,需采取的措施是湿地修复。
这项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湿地恢复破坏后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生境的重构来帮助湿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
3.污染防治湿地的生态系统恢复需要有效的防止引入过多的污染物,或是有效清除污染物。
因此,对于治理湿地退化的措施中,这部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4.湿地保护对于湿地的稀缺性和公益性,社会需重视湿地保护问题。
湿地的保护从源头上防止湿地受到的损害,平衡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让湿地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效果研究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效果研究摘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退化现象愈发严重,尤其在人口众多的我国,表现的尤为明显,湿地的退化和破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显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些湿地恢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及评价恢复的效果。
关键词:退化湿地;恢复策略;恢复效果评价1我国湿地退化概况目前我国湿地的主要问题有很多,比如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湿地部分或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一些内陆湿地丧失了淡水存蓄等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并增加了洪水灾害风险;湿地存在的开垦与改造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几大主要威胁因素,依然严重等。
从全球环境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区威胁极大,将引起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发生,影响到海岸湿地的变化和海岸资源的承载能力,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沿海地区是非常不利的。
如滥建游乐设施,北戴河的旅游海滩面积进一步缩小,质量下降;滦河口湿地缺乏保护,生物种群骤减,表现为滨海湿地的环境恶化[1 ]。
2湿地恢复的策略2.1 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加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点将主要在以下四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对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等生物的保护力度;对于生境脆弱又功能特别重大的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保护濒危物种;重点保护湿地中的关键种,也就是保护建群种。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防止人们对湿地进行破坏,同时引入一些原来湿地中所有的物种,则可以加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2.2 污染源控制造成湿地退化的污染源包括露天采矿的灰尘和垃圾的积累、大肠杆菌等菌类数量的增加、水生生物的残余物和腐败物等。
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加强源头的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
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后期的区域恢复措施
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后期的区域恢复措施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后期区域恢复措施。
本文将从湿地恢复的原则、方法和案例三个方面分析。
一、湿地恢复的原则1.还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恢复的目标是还原湿地的自然状态,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
这需要遵循自然演替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2.保护和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恢复湿地需要保护湿地中的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3.改善湿地水质湿地恢复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湿地的水质。
这可以通过减少农业和工业的污染、处理废水、提高水体循环等措施来实现。
二、湿地恢复的方法1.湿地植被恢复恢复湿地的植被是湿地恢复的关键一环。
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湿地环境的植被,例如芦苇、蒲草等,来恢复湿地的植被群落。
2.湿地水体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恢复湿地的水体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拆除围堰,恢复自然水体循环,减少人工排水等方式来改善湿地的水体状况。
3.改善湿地土壤质地湿地的土壤状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
4.控制入侵物种许多湿地都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这些入侵物种会对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在湿地恢复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和清除入侵物种。
三、湿地恢复案例1.美国恢复伊利湖湿地伊利湖湿地是北美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
由于农业和城市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湿地,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水体治理、控制入侵物种等。
通过这些措施,伊利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2.中国恢复滨海湿地中国的滨海湿地也面临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禁止围垦、加强海岸线保护、恢复海岸植被、控制污染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滨海湿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总之,湿地保护和区域恢复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失 败 停止人 类干扰
积极恢复 通复(通过调整设计) 新的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 构、功能被持续的干扰 消极的恢复 失败 部分恢复 持续表现出生态 系统功能限制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二)湿地恢复原则及目标
次生演替理论 自我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A年龄 C竞争 D干扰 E环境条件 G生长 H啃食 P疾病 播种 种子 f(A),f(D),f(H),f(P) 种子散布 成年植株 f(A),f(C),f(D),f(H),f(P)
湿地恢复的自我设计理论和设计理论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自然动态的湿地 改变前的生态 系统与结构 失败 人类干扰生态系统过程 改变水文过程(洪水、水位、通道、 筑坝、城市化、农业、火灾、放牧) 自然干扰(洪水、啃食、火、 暴风) 消极的恢复 潜在的天然湿地 生态系统类似于 改变前的类型 败 失 退化的湿地 乡土种减少、生产 力降低、功能改变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四)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
生态合理性:恢复退化的湿地到接近于受干扰前的自然状 态,即重现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学特征,直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并健康发展。 社会合理性: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出台湿地立法,增 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是社会合理性的具体体现。 经济合理性:一方面指恢复项目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指 恢复后的经济效益,即遵循最小风险与效益最大原则。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二、湿地退化的机理
(一)气候干旱化 (二)水利工程设施影响
(三)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四)湿地退化的制度成因
关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关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
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2. 5×107hm2,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
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功能机理的关键。
当前,国内外湿地生态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化学过程侧重研究各类湿地C、N、S、P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g等重金属循环,沉积物、枯落物的积累和降解及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②生物过程研究更加注意长期定位和模拟实验研究。
同时开展了物种迁移与基因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③物理过程仍是侧重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将系统热力学、信息论及控制论等新兴理论应用于湿地能量流动研究。
通过对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相应研究,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
1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1脆弱性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水文流动是营养物质进入湿地的主要渠道,是湿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摘要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和退化,急需保护和恢复。
本文围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展开研究,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破坏原因、保护与恢复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技术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指土地上或土壤表面常年或季节性积存有水的区域,包括沼泽、沼泽地、湖泊、河流、河口和海湾等多种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和生态服务提供者。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稳定性、动态性和耐盐碱性。
湿地中分布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群落,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地提供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等生态服务,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质循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生长繁衍。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湿地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湿地被开发建设为城市、工业园区、农田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系统功能丧失。
城市的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2. 农业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导致湿地的土地退化,还会造成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此外,种植湿地植被的砍伐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4.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生物入侵、盐碱化、过度捕捞等因素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退化原因及恢复方式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3、脆弱性 湿地生态系统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干扰,生态平衡极易受到破坏,且 受破坏后难以恢复 这主要由湿地所具有的特殊水文条件所决定。湿地水文状况的稳定性 或节律决定着湿地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与水文调节 湿地强烈蒸发和蒸腾作用,把大量水分送回大气,使局部气温和湿度等 气候条件改善,特别是湿地水体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常形成特殊的局部小 气候 此外,湿地释放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具有重要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3、物质生产 湿地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及生活资源。它不 仅提供木材、饲草、芦苇等重要的植物性原料,而且也是渔业毛皮动物等 的重要生产基地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4、过渡性 湿地是介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型生态系统,它既具有陆地 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分布特点,表现出 水陆相兼的过渡型分布规律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清除污染 湿地土壤及生存于其中的多样的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具有吸附,吸收 和分解污染物,净化环境的功能,它们在去除悬浮物,促进营养物质循环,产 生氧气等方面亦有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原因
湿地退化是指湿地因其生态特征的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及其功能的 削弱或失衡
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自然变化,如植被演替、沉积作用等引起的湿地变化 2、人为作用,即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活动和不合理的管理实践产生的 湿地生态退化
退化湿地的恢复
生态恢复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技术和 方法,人为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培植和优化 系统内部及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秩序,使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湿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家园,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遗憾的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湿地的意义和价值湿地是自然界中之一特殊的生态系统,在多种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均有出现,是水与陆地相交的地方,也被称为“自然滤水站。
” 湿地有着不可替代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价值,极大促进了大气水循环、土壤调节、物质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能提供人类各种必需的资源,包括水、食物、药材等。
同时,湿地还与人类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是人类用于文化储存和生态景观的重要场所。
二、湿地的生态退化原因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类活动。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娱乐需求,对湿地进行水利、土地利用、采矿、填海造陆、伐木等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出现沙漠化和湿地化退化等现象。
(二)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加剧等变化,会直接影响湿地的气候、水文和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环境变得极不稳定和脆弱。
(三)生物入侵。
随着全球贸易的带动,一些外来物种不断侵入到湿地,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使湿地植物分布和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污染问题。
人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物不断进入湿地,会对湿地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毁坏。
三、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紧迫性和长期性。
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目标在于促进湿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促进湿地的恢复和使湿地保持稳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和法律体系建设。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和修复体系,加强湿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并推行湿地管理规划和措施,加大对湿地的投资和支持。
湿地退化及其生态恢复
湿地退化及其生态恢复水环境所程东升、王亮、王世岩、吴佳鹏1 调研背景概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比较而言,湿地是最濒危的生态系统(Tockner et al.,2010)。
由于自然原因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Brinson and Malvarez,2002)、蓄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刘红玉和李兆富,2006)。
从世界范围来看,众多国家已经历或正在经历湿地面积迅速减少、退化的过程。
在17世纪,美国有超过88×104km2的湿地,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损失了53%的湿地(Bacon,1992)。
在过去的1000年时间内,欧洲大陆上80%的原生湿地损失殆尽(Verhoeven,2013)。
大部分国家,如荷兰、德国、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等,其湿地面积损失均在50%以上(Jone and Hughes,1992)。
亚洲的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的红树林湿地已分别损失了97%、78%、22%(Scott,1992)。
中国湿地退化现象也非常突出(刘影和彭薇,2003;吴向培等,2003;田昆等,2004;侯伟等,2005;张昆等,2008;李景刚等,2010),71%的湿地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天然湖泊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800个下降到80 年代的2350个,面积减少了11%(傅国斌和李克让,2001)。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中既有天然湿地,也有人工湿地,湿地生态系统往往是许多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湿地是自然界中一个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其作用和价值被众人所认识和接受。
但在现实生活中,湿地的破坏和损失还是不可避免的。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从根源上减少湿地的破坏和损失。
二、采取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湿地的恢复和保护。
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掌握湿地的生态特点和演化规律;了解湿地的污染和破坏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对于没落的湿地,应该进行植被恢复,尽快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还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入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物种,帮助湿地恢复生态平衡。
三、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工业化生产和生活污染是湿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湿地保护和恢复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和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避免大量的污水和废弃物流入湿地,导致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包括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有效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推动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在实行过程中,需要减少经济额度高度依赖湿地资源的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与湿地保护和恢复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湿地保护和恢复相关产业的扶持,支持和鼓励具有生态保护意识的企业和机构开展相应的项目和活动;另一方面,应该推动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与湿地保护相适应的产业,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彭少麟等: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2 027
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有物理、生物和化学 等三方 面. 它们具体体现如下: 围垦湿地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城镇 用地; 筑堤、分流等切断或改变了湿地的水分循环过程; 建坝 淹没湿地; 过度砍伐、燃烧或啃食湿地植物; 过度开发 湿地内 的水生生物资源; 废弃 物的堆 积; 排 放污 染物. 此外, 全 球变 化还对湿地结构与功能有潜在的影响[ 2, 15, 18, 25, 29] .
3 湿地恢复的概念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 态技术 或生态 工程对 退化或 消失 的湿地进行 修复或重建, 再现 干扰前 的结构 和功能, 以 及相 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它包括 提高地下水 位来养护沼 泽, 改 善水禽 栖息地; 增加 湖泊 的深 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 增加鱼的产量, 增强调蓄功能; 迁移湖 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 积物以 及有毒 物质以 净化水 质; 恢复 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 提供野生生 物栖息 地以及户外娱乐区, 同 时也有 助于水 质恢复[ 5] . 目 前的 湿地 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的恢复上.
而设计 理论 认为, 通 过工 程和 植物 重建 可 直接 恢 复湿 地, 但湿地的类型可能 是多样 的. 这 一理论 把物种 的生 活史 ( 即种的传播、生长 和定居 ) 作 为湿地 植被恢 复的重 要因 子, 并认为通过干扰物种生活 史的方 法就可 加快湿 地植被 的恢 复( 图 1) .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 自我设计理论把湿地恢复放 在 生态系统层次考虑, 未考虑 到缺乏 种子库 的情 况, 其 恢复 的 只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 而设计理论把湿地恢复放在个体 或 种群层次上考虑, 恢复可能 是多种 结果. 这两 种理论 均未 考 虑人类干扰在整个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
湿地生态恢复
——水资源净化以及城市雨洪利用
前 言
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 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 6m的海域地带等。 湿地面临的问题: 1.目前湿地开垦、改变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湿地成为中国自然湿地 面积削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2.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3.水资源的丌合理利用 4.生物资源大量丧失或退化
自由表面流 湿地
总面积为22hm2 ,包括18.5hm2 湿地和3.5hm2 的开放水 域。由两个平行的处理系统(A B)组成,每个系统又分为5 个湿地单位。水流控制阀可让每个湿地单独运行,每个单位 中的堤岸可以调节湿地的水流及水量分配,并且分隔不同的 湿地植被。
点击添加标题
城市雨洪利用
原因
环境污染 水土流失 城市水资源的丌 合理运用
现状
城市干旱无水
策略
立法
城市内涝
改革
原因
城市水体污染: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城市河流固化:水景工程,滨水工程,拦河坝 城市传统地下排水系统:独立的、完备的排水系统,足够 排放大量的城市雨水 城市地表硬化:水泥、硬质铺装
现状
城市内涝:中国不少城市每年都会被雨水淹没,许多城市 小区只要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雨就会被淹。 城市干旱:天一放晴,城市地表很快就没水了(城市热岛 效应,空气质量下降)。
前 言
湿地景观恢复不水资源管理的关系
“鱼”不“水”的关系。 通过水资源管理为湿地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一定清洁程度的水源, 以及保障水质和必要的养分; 湿地则依赖自己的综合性功能处理净化雨水、削减径流的排放、调节 暴雨峰流量。
目 录
湿地水资源净化
案例:上海化学工业园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那点事儿。
湿地啊,那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就像地球的“肾脏”一样,起着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好多重要作用呢。
可现在啊,咱们的湿地生态系统却有点“闹情绪”,出现了退化的情况,这是咋回事儿呢?首先啊,人类活动那可是“头号嫌疑犯”。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那叫一个快啊。
大量的湿地被开垦成了农田、建设用地,就好比是湿地的“地盘”被一点点抢走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为了盖房子、建工厂,把原本好好的湿地给填了,湿地没了生存空间,自然就慢慢退化啦。
还有啊,围湖造田这种事儿也不少见,湖泊面积变小,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水污染也是个大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啥的,很多都没经过好好处理就流进了湿地。
这就好比给湿地灌了“毒药”啊,湿地里的生物可受不了,大量死亡或者迁移,湿地生态平衡就被打破了。
就像有些河流旁边的湿地,因为河水被污染得黑乎乎、臭烘烘的,湿地里的植物都长不好,更别说那些小动物了。
过度捕捞和采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伤心事”。
有些人为了赚钱,在湿地里过度捕捞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把湿地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还有些人采集湿地里的珍稀植物,导致这些植物越来越少。
这就像是把湿地的“家庭成员”一个个都抓走了,家都不完整了,能不退化吗?那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咱们该咋办呢?首先得加强保护意识的宣传啊。
让大家都知道湿地的重要性,就像宣传爱护自己的家一样。
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各种方式,让每个人都明白,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然后,政府要出台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破坏湿地的行为狠狠打击。
比如说,对那些非法开垦、污染湿地的企业和个人,要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让他们知道湿地可不是想动就能动的。
同时,还要加大湿地生态修复的力度。
比如说通过种植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来恢复湿地的植被;通过投放一些水生生物,来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彭少麟「摘要」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
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湿地是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可调控区域内的水分循环和C、N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生物生产力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商品,还能过滤和分解所吸纳的污染物。
由于湿地的功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全世界的湿地因大量围垦和干扰而丧失或退化。
在退化湿地的恢复过程中,可用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演替理论、入侵理论、河流理论、洪水脉冲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等理论作指导。
湿地恢复的方法包括:尽可能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恢复湿地的供水连接,利用水文过程加快恢复,控制污染物的流入,修饰湿地的地形或景观,改良湿地土壤,在最佳位置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减少人类干扰,提高湿地的自我维持能力,建立缓冲带以保护自然的和恢复的湿地,建立湿地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评价体系并予以监控。
1.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全球约有8. 6×106km2的湿地(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6 %),其中约56 %的湿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此前Matthews于1987估计全球湿地有5. 3×106km2 .两者数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人对湿地的划分范围不同,当前人们沿用较多的仍是较大的数据)。
湿地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湿地的重要功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0 %的湿地资源丧失或退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展了有关研究和实践,以保护自然湿地并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虽然起步晚一些,但发展很快,尤其是红树林湿地恢复和湿地综合利用方面。
本文拟探讨湿地退化的原因、湿地恢复的有关理论及方法。
2.湿地的功能及其退化原因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其水位常常较浅或接近陆地表面,主要分布在海岸带和部分内陆区域。
美国一般可将湿地分为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其中前者又可细分为潮汐盐沼、潮汐淡水沼泽和红树林湿地三类,后者可细分为内陆淡水沼泽、北方泥炭湿地、南方深水沼泽和河岸湿地四大类.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型组(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丛沼泽、藓类沼泽);浅水植物湿地型组(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红树林湿地型组;盐沼型组(灌丛盐沼、草丛盐沼);海草湿地型组.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其主要的功能体现在:调控区域内的水分循环;调节区域乃至全球C、N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生物生产力,分解进入湿地的各种物质,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对人类来说,这些功能体现的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调控洪水、暴雨的影响,过滤和分解污染物,改善水质,防止土壤侵蚀,提供食物和商品,旅游地点等.(收集整理)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有物理、生物和化学等三方面。
它们具体体现如下:围垦湿地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城镇用地;筑堤、分流等切断或改变了湿地的水分循环过程;建坝淹没湿地;过度砍伐、燃烧或啃食湿地植物;过度开发湿地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废弃物的堆积;排放污染物。
此外,全球变化还对湿地结构与功能有潜在的影响3.湿地恢复的概念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它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以及户外娱乐区,同时也有助于水质恢复.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的恢复上。
一般地,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泽地或开放水体,恢复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湿地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即他们对受扰前或近于原始湿地的了解程度。
无论如何,由于恢复与重建的细微差别,如果是恢复,一个地区只会再现它原有的状态,重建则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由于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因而恢复后的栖息地没有完全模拟原有特性,再者恢复区面积经常会比先前湿地要小,使先前湿地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因此,湿地恢复是一项艰巨的生态工程,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发育特征,以更好地完成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4.湿地恢复的理论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据称是唯一起源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由van der Valk、Mitsch和Jorgensen等提出并完善的湿地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湿地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已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Mitsch和Jorgensen认为,在一块要恢复的湿地上,种与不种植物无所谓,最终环境将决定植物的存活及其分布位置。
Mitsch比较了一块种了植物与一块不种植物的湿地恢复过程,他发现在前3年两块湿地的功能差不多,随后出现差异,但最终两块湿地的功能恢复得一样。
他与O2 dum均认为湿地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种植植物只是加快了恢复过程,湿地的恢复一般要15~20年。
而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湿地,但湿地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即种的传播、生长和定居)作为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并认为通过干扰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湿地植被的恢复.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自我设计理论把湿地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子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只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设计理论把湿地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可能是多种结果。
这两种理论均未考虑人类干扰在整个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演替理论演替是生态学中最重要而又争议最多的基本概念之一,一般认为“演替是植被在受干扰后的恢复过程或从未生长过植物的地点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演替的观点目前至少已有9种,但只有2种与湿地恢复最相关,即演替的有机体论(整体论)和个体论(简化论).有机体论的代表人Clements把群落视为超有机体,将其演替过程比作有机体的出生、生长、成熟和死亡。
他认为植物演替由一个区域的气候决定,最终会形成共同的稳定顶极。
(收集整理)个体论的代表人Gleason认为植被现象完全依赖于植物个体现象,群落演替只不过是种群动态的总和。
上述两种演替观点代表了两个极端,而大多数的生态演a)Clements/ Pearsall的经典演替理论替理论反映了介乎其间的某种观点.例如,Egler提出的初始植物区系组成学说认为,演替的途径是由初始期该立地所拥有的植物种类组成决定的,即在演替过程中哪些种的出现将由机遇决定,演替的途径也是难以预测的.事实上,前两种演替理论与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利用演替理论指导湿地恢复一般可加快恢复进程,并促进乡土种的恢复。
Odum提出了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14个特征,Fisher等在研究了美国Arizona的一条溪流的恢复过程后作了比较,他们发现所比较的14个特征中只有半数是相符的.因此,虽然可以用演替理论指导恢复实践,但湿地的恢复与演替过程还是存在差异的。
入侵理论在恢复过程中植物入侵是非常明显的。
一般地,退化后的湿地恢复依赖于植物的定居能力(散布及生长)和安全岛(safe site ,适于植物萌发、生长和避免危险的位点). John stone提出了入侵窗理论,该理论认为,植物入侵的安全岛由障碍和选择性决定,当移开一个非选择性的障碍时,就产生了一个安全岛。
例如,在湿地中移走某一种植物,就为另一种植物入侵提供了一个临时安全岛,如果这个新入侵种适于在此生存,它随后会入侵其它的位点。
入侵窗理论能够解释各种入侵方式,在恢复湿地时可人为加以利用。
河流理论位于河流或溪流边的湿地与河流理论紧密相关。
河流理论有河流连续体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 )、系列不连续体概念(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 ,有坝阻断河流时)两种。
这两种理论基本上都认为沿着河流不同宽度或长度其结构与功能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理论:在源头或近岸边,生物多样性较高.在河中间或中游因生境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最高,在下游因生境缺少变化而生物多样性最低.在进行湿地恢复时,应考虑湿地所处的位置,选择最佳位置恢复湿地生物。
洪水脉冲理论洪水脉冲理论认为洪水冲积湿地的生物和物理功能依赖于江河进入湿地的水的动态。
被洪水冲过的湿地上植物种子的传播和萌发,幼苗定居,营养物质的循环,分解过程及沉积过程均受到影响.在湿地恢复时,一方面应考虑洪水的影响,另一方面可利用洪水的作用,加速恢复退化湿地或维持湿地的动态。
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湿地位于水体与陆地的边缘,又常有水位的波动,因而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和中度干扰,是检验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理论的最佳场所。
边缘效应理论认为两种生境交汇的地方由于异质性高而导致物种多样性高.湿地位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其潮湿、部分水淹或完全水淹的生境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源、库和转运者三重角色,适于各种生物的生活,生产力较陆地和水体的高。
湿地上环境干扰体系的时空尺度比较复杂,Con2 nell提出的中度干扰理论认为在适度干扰的地方物种丰富度最高,即在一定时空尺度下,有适度干扰时,会形成缀块性的景观,景观中会有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存在,而且各生态系统会保留高生产力、高多样性等演替早期特征,但这一理论应用时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中度干扰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
5.湿地恢复的策略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其内在实质是系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弱与破坏,而在外在表现上则是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或丧失以及自然景观的衰退。
湿地恢复和重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由于演替的作用,只要消除干扰压力,并且在适宜的管理方式下,湿地是可以恢复的。
恢复的最终目的就是再现一个自然的、自我持续的生态系统,使其与环境背景保持完整的统一性.不同的湿地类型,恢复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策略亦不同。
对沼泽湿地而言,由于泥炭提取、农业开发和城镇扩建使湿地受损和丧失。
如要发挥沼泽在流域系统中原有的调蓄洪水、滞纳沉积物、净化水质、美学景观等功能,必须重新调整和配置沼泽湿地的形态、规模和位置,因为并非所有的沼泽湿地都有同样的价值。
在人类开发规模空前巨大的今天,合理恢复和重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沼泽湿地,而又不浪费资金和物力,需要科学的策略和合理的生态设计。
就河流及河缘湿地来讲,面对不断的陆地化过程及其污染,恢复的目标应主要集中在洪水危害的减小及其水质的净化上,通过疏浚河道,河漫滩湿地再自然化,增加水流的持续性,防止侵蚀或沉积物进入等来控制陆地化,通过切断污染源以及加强非点源污染净化使河流水质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