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公开课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案引言金属是化学中的一大类,具有许多惊人的性质,例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篇教学案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建议,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一、金属的性质1. 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电子结构具有特殊的性质,其中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可以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
这种结构使得金属具有出色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这些性质使得金属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热传导设备。
2.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使得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压成薄片和拉成线。
这种特性被称为可塑性和延展性。
这些性质使金属成为许多工业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3.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可以形成化合物,如硫化物、氧化物和卤化物等。
这些化合物常常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硫化铁是黑色的,可以用于制作电磁铁;氧化铜是绿色的,可以用于制作雕塑和古董。
二、金属的应用1. 金属的应用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金属制品:如金属铆钉、铁钉、刀锋和切削工具等。
(2)电子器件:如金属导线、电路板和电子设备等。
(3)建筑材料:如钢材、铝材和镁材等。
(4)医疗器械:如各种手术器械和人工器官等。
2. 金属的环境影响金属在生产、制造、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金属萃取和冶炼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含有重金属的废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金属的环境影响并尽可能地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结论金属是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学生应该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
通过本教学案,我们可以为初中化学老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金属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公开课教案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钠的基本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2. 让学生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如与水、氧气、盐酸等物质的反应。
3. 让学生了解金属钠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冶炼、化工、能源等。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钠的基本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钠与水、氧气、盐酸等物质的反应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钠的反应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金属钠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金属钠、水、氧气、盐酸、烧杯、试管等。
2. 教学课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相关内容。
3. 参考资料:关于金属钠的性质、应用及反应原理的论文和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金属钠的基本情况,如产量、分布等。
2. 金属钠的基本性质:讲述金属钠的密度、熔点、沸点等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其物理特性。
3.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a.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b.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c. 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4. 金属钠的应用:介绍金属钠在冶炼、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
6. 作业布置:请学生总结金属钠的性质和反应原理,思考金属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7.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金属钠的其他化合物及其性质,如钠氧化物、钠硫化物等。
2. 介绍金属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生理功能,如维持细胞内外的钠平衡等。
3. 探讨金属钠的环境影响,如腐蚀性、燃烧性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金属钠的基本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方面的问题。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2.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坩埚钳、铁丝(或铁片)、铝丝(或铝片)、铜丝(或铜片)、镁条等。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第1课时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为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特性:金呈金黄色;铜呈紫红色;常温下汞呈液态;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相差较大。
2.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
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易于回收、是否环保等。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
(1)2Mg+O22MgO (2)3Fe+2O2Fe3O4
(3)4Al+3O22Al2O3 (4)2Cu+O22CuO
注:铝和镁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提取方法。
1.2 金属的电子结构解释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的自由电子概念。
说明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运动与导电性。
第二章:金属的氧化与还原2.1 金属的氧化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氧化反应。
2.2 金属的还原解释金属的还原性,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夺取氧原子还原成金属。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介绍金属腐蚀的常见形式,如锈蚀、氧化层等。
3.2 金属的防护介绍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强调金属防腐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性与合金4.1 金属的反应性介绍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金属与酸、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反应性。
4.2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解释合金的定义,合金的组成与特点。
介绍合金的性质,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强调合金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提炼5.1 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解释各种冶炼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2 金属的提炼与精炼介绍金属提炼与精炼的过程和方法。
强调提炼与精炼在获得高纯度金属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原理。
解释原电池的形成和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6.2 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讨论金属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浓度、温度、金属的表面积等。
6.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介绍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如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涂层保护法等。
分析各种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七章:金属的催化作用7.1 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催化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引言:金属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材料之一。
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了解金属的性质和掌握其用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探索金属的世界。
第一部分:金属的性质1. 导电性导电性是金属的重要性质之一。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用示范实验和观察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和验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比较金属和非金属导电性的差异。
2. 导热性导热性是金属的另一个重要性质。
通过示范实验和观察实验,教师可以展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学生可以参与实验,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
3. 延展性和塑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塑性,这使得它们能够被锤击或拉伸成不同的形状。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金属的延展性和塑性,让学生对金属的这些性质有直观的认识。
4. 密度和重量金属的密度通常比较高,具有一定的重量。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展示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金属的密度和重量之间的差异。
第二部分:金属的用途1. 建筑和建筑材料金属在建筑和建筑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钢结构、铝合金等。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金属在建筑领域的用途,并能够理解其应用的原理。
2. 电子产品金属在电子产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电线、电路板等。
通过实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金属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限制。
3. 交通工具金属在交通工具制造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飞机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教师可以介绍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讨论其对交通工具性能的影响。
4. 医疗器械金属在医疗器械制造中有重要的应用,如手术刀、人工关节等。
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金属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示范实验和观察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验证金属的性质。
2.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展示金属的应用领域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的用途。
(完整word版)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公开课教案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
(3)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认识该类型反应的基本规律。
(4)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的认识;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
(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认识该类型反应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仪器:药匙、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药品:镁带、铝片、锌粒、铁钉、铜片、硫酸铜溶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由几幅金属制品图片引入课题.[问题]: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通过预习知道一些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图片展示]: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说明用到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等[温故]:回顾已学知识中有哪些涉及金属的反应(如: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活动与探究1]:将光亮的铜片和铝片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交流展示]: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交流与讨论]: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讨论]:1、中国有句俗语叫“真金不怕火炼",什么意思?2、不同的金属和氧气反应的条件有何不同?[归纳]:归纳:1.不同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氢气的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2.认识合金的概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的特性。
3.通过实验了解合金与组分金属硬度、熔点的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气的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合金的概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难点:氢气的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合金的概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相关视频等。
锌粒、稀盐酸(或稀硫酸)、分液漏斗、长颈漏斗、试管、导管、锥形瓶、多孔隔板、弹簧夹、集气瓶、水槽等。
四、教学过程一、氢气的制取【展示】展示PPT第4页。
【布置任务】经查阅资料可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
【交流讨论】现在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
【展示】展示PPT第5页。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做了如下的整理和拓展:反应的原理为:Zn+H2SO4ZnSO4+H2↑或(Zn+2HCl ZnCl2+H2↑)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制取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采取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发生装置内加入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
五、板书设计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一、氢气的制取药品:锌、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Zn+2HCl ZnCl2 + H2↑(Zn+H2SO4ZnSO4 + H2↑)装置:制取装置: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二、合金概念: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优于组成金属的性能:1.更大的硬度,更高的强度。
(韧性好、耐拉伸、耐弯曲)2.较低的熔点。
3.更好的抗腐蚀性能。
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那么,了解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完成114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小结]:1.金属颜色:(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
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3.金属的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4.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5.金属的硬度:(1)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6.金属的熔点:(1)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引导]通过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金属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金属的特点,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1.2 金属的电子排布解释金属的电子排布规律,以钠、铜为例,说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过程。
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接触时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如金属腐蚀、形成原电池等。
第二章:金属的制备与冶炼2.1 金属的天然存在与提取介绍金属的天然存在形式,如金属矿物,以及金属的提取方法,如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
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提取金属的实验,如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金属。
2.2 金属的制备与冶炼方法介绍不同金属的制备与冶炼方法,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冶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铁的冶炼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铁氧化物。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原因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等。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金属腐蚀的现象,如铁的锈蚀。
3.2 金属的防护方法介绍金属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强化等。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防护方法对金属腐蚀的影响,如涂层涂覆后的金属片的耐腐蚀性。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4.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与卤素的反应,金属与氧化剂的反应等。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4.2 金属与金属的反应解释金属与金属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金属与合金的反应等。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反应的结果,如铜与银离子的置换反应。
第五章:金属的应用5.1 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介绍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如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金属在不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5.2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讨论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利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凤冈三中张成达学习内容: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学习目标:⒈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金属的非金属;⒉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⒊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如铁矿、铝矿)的主要化学成份;⒋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⒌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学习课时:两课时教学时间:星期四教学设计:一、学生给合下列问题预习、讨论:⒈金属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有什么区别?⒉常见金属铝、锌、铁、铜与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都能反应吗?铝、铁、锌能与硫酸铜反应吗?若反应,分别产生什么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由此你会想到些什么?⒊什么叫置换反应?举例说明?⒋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请设计出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的装置。
⒌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褐铁矿、水铝石、孔雀石等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二、教师结合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⒈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多数金属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沸点较高等。
根据金属上述的物理性质,对应区分非金属。
⒉⑴铝、锌、铁、铜与氧气的反应⑵铝、锌、铁、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和上述类似。
⑶铝、铁、锌与硫酸铜的反应根据上述学习知道:①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金属的锈,可用“Fe + CuSO4 = FeSO4 + Cu”的原理来制取金属铜;②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的强弱程度与金属的性质有关,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⒊初中部分的置换反应一般都是单质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即的反应中形成阳离子与化合物中的阴离子结合而使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形成游离态。
如:2Al+3H2SO4=Al2(SO4)3+3H2↑ Zn + H2SO4= ZnSO4+ H2↑Zn + CuSO4 = ZnSO4+ Cu Fe + CuSO4= FeSO4+ Cu⒋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锌跟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气(选择锌、稀硫酸的理由是什么?)Zn + H2SO4= ZnSO4+ H2↑装置:由于锌是金属固体颗粒、稀硫酸是液体在常温下接触反应,所以可选用“双氧水制氧气”或“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等类似的发生装置;由于生成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但氢气具有可燃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性、氧化、还原、腐蚀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金属化学性质的原因和结果。
1.2 教学内容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
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
实验操作: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进行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
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展开讲解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活性测试实验。
讲解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讲解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
3.3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评价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准备5.1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
5.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样品,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佩戴实验安全帽,手套,注意事项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氧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演示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演示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活泼性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8.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法和问题驱动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公开课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感受金属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其它因素;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与金属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金属的性质与利用的关系。
2.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铝条、砂皮、锡丝、铁丝、镁条、酒精灯、铜丝、铝片、火柴、坩埚钳、戒指、石棉网、直流电源、灯泡、导线。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归纳小结[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活动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
(学生列举)【活动2】了解金属利用的发展史。
(图片展示)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的热情。
展示四张代表性的金属制品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发展史,感知金属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二、探究常见金属的性质【活动1】实验探究、验证金属物理性质根据提供的金属材料、实验仪器及用品,按表中的提示,设计实验探究、验证金属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注意记录)并从表格下方选项中选择日常生活中相应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A.电线、电缆B.铁丝C.饰品D.铁锅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验证的方式,增强思辨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性质决定用途。
思考:1.金属都有导电性,那灯泡内为何选用钨丝而不用其它金属呢? 小结:金属都有、有、性、有性,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金呈,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但汞却是,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资料卡片】银 铜 金 铝 锌 铁 铅(优)100 99 74 61 27 17 7.9(良)金 铅 银 铜 铁 锌 铝铬 铁 银 铜 金 铝 铅(大)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0(小)(高)3410 1535 1083 1064 962 660 232(低)(大) 9 4~5 2.5~4 2.5~3 2.5~3 2~2.9 1.5(小)钨 铁 铜 金 银 铝 锡物理性质比较物理性质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100作标准)密度/(g ·cm -3 )熔点/°C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表8-1 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设计意图:从宏观的角度辨识金属在生活中的利用,归纳金属的物理共性,通过对比知道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让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辩证分析。
(新)沪教版化学《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公开课(教案)word版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响,置换反响的概念。
3.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和操作。
4.知道合金的概念,了解合金具有的性质及合金与纯金属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认识和体验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加深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的认识。
2.通过对钢铁、青铜等合金知识的了解,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置换反响的概念,并了解该类反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仪器:水槽、试管、镊子、烧杯、砂纸、酒精灯、导气管等。
药品:铜片、铁片、铁钉、稀硫酸、稀盐酸、锌粒、水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在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上,曾经以青铜、铁器作为历史时代的标志。
可见,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今天,我们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利用了该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P114表5-2中。
【联想与启示】1.为什么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3.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固体〔汞为液体〕,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过渡】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金属具有与氧气反响的性质。
那么,是否大局部金属都有此性质呢?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响实验探究:按P①大局部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响。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盐酸、硫酸铜等。
2. 教学课件:金属化学性质相关课件。
3. 教学资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腐蚀与防护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现象。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讲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5.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2. 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2. 研究金属的提炼方法及其环保意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完成金属化学性质相关习题。
2. 调查生活中金属制品的腐蚀现象,提出防护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pdf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利用方式;2.掌握金属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特点;3.了解金属常见的利用方式,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导电、导热特点的理解及应用;2.金属的延展性的理解及应用;3.金属的常见利用方式及相关例子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思考,并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的导电性是指电流从金属中传导的能力。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在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导致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金属导电性好的原因是金属元素中的电子排列方式。
2.2 金属的导热性•金属的导热性是指热能从金属中传导的能力。
•金属的导热性好的原因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的运动能传递热量。
2.3 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延展性是指金属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形状而不断延展、变薄的性质。
•金属的延展性好的原因是金属元素中的金属键结构。
3. 实例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展示金属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应用,如: - 电线、电路板中使用的铜导线; - 制作散热器时使用的铝材料; - 制作拉丝时使用的金银材料。
4. 活动实践(2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小实验验证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 导电性实验:使用导线和电池搭建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 导热性实验:在不同的金属材料上放置相同的冰块,观察冰块融化的速度; - 延展性实验:分别对不同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实验,观察材料的变化。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金属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延伸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或开展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金属性质和利用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导电性:电流传导能力- 导热性:热能传导能力- 延展性:外力作用下形状改变能力- 应用示例:电线、散热器、拉丝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方式,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公开课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和特点,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1.2 金属的分类与命名介绍金属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如根据活动性序列进行分类。
1.3 金属的化学性质介绍金属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腐蚀等。
第二章:金属的提取与冶炼2.1 金属的提取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提取方法,如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等。
2.2 金属的冶炼过程介绍金属的冶炼过程,如矿石的选择、精炼、电解等。
第三章:金属的应用与加工3.1 金属的应用领域介绍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建筑、电子、汽车等。
3.2 金属的加工方法介绍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切割等。
第四章: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金属资源的保护介绍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如合理开采、节约使用等。
4.2 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介绍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方法,如循环利用、替代材料等。
第五章: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实例5.1 金属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介绍一些金属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如铜在电子行业的应用等。
5.2 金属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介绍一些金属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如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第六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1 金属腐蚀的类型介绍金属腐蚀的类型,包括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
6.2 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环境因素、物质接触等。
6.3 金属的防护方法介绍金属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第七章:金属的回收与再利用7.1 金属回收的意义阐述金属回收的重要性,包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
7.2 金属回收的工艺介绍金属回收的工艺流程,如废金属的分类、破碎、熔炼等。
7.3 金属再利用的案例分享金属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如废旧电子产品中的金属回收利用。
第八章:金属与环境8.1 金属与环境的关系讨论金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金属污染、生态影响等。
8.2 金属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金属环境保护的措施,如清洁生产、绿色冶炼等。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
练一练:写出金属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活动探究(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盐溶液)反应]
实验: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时间,取出铁钉,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结:一些金属能将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出来。
练一练:
写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方程式
整理本节课知识
课题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 2MgO 3Fe+2O2 Fe3O44
4Al+3O2 2Al2O32Cu+O2 2CuO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让学生齐声朗读金属的物理性质.加强记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巩固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学习及应用。
学生很快会想到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和有快能比较出镁、铁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通过让学生打磨铝片,发现其实常温下铝表面已经被氧化。
这里指的是大部分金属,也有例外,如“真金不怕火炼”
发现:,
说明常温下:
化学方程式:
比较铜、铝的金属活泼性:
铝铜
[小结]
金属+→,
基本反应类型: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和氧气反应,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下面,我们就用镁、锌、铁、铜与酸的反应来探究这个问题。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掌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3.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置换反应。
难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相关视频等。
镁条、铁片和铜片(或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砂纸、试管、硫酸铜溶液、无锈的新铁钉等。
四、教学过程【展示】展示第13页。
【讲述】这是置换反应的特征、通式及判断方法。
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忆和理解置换反应。
【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1.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2CO+O222CO2这个反应中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但它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因此它不是置换反应。
2.由于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因此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展示】展示PPT第14页。
【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反生置换反应得到单质铜,这也是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
【交流讨论】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现在请你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并填写表格。
【展示】展示PPT第15页。
【总结】这是这几个反应的表达式及特五、板书设计第1节2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一、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Mg+2HCl MgCl2 + H2↑(Mg+H2SO4MgSO4 + H2↑)22Fe+2HCl FeCl2 + H2↑(Fe+H2SO4FeSO4 + H2↑222Cu和稀盐酸(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2+2CuSO4FeSO42+2Cu(曾青得铁化为铜)22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2. 理解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3. 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 金属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2. 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2. 提问:金属有哪些常见的性质?Step 2:探究金属的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
2. 确定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
Step 3: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概念。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酸、水等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
Step 4:金属的氧化反应(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氧化反应。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氧化反应。
Step 5:金属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金属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金属应用进行介绍。
3.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复习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拓展课外知识,介绍金属的提炼和合金的制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
(3)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认识该类型反应的基本规律。
(4)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的认识;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
(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认识该类型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仪器:药匙、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
药品:镁带、铝片、锌粒、铁钉、铜片、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由几幅金属制品图片引入课题。
[问题]: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通过预习知道一些的金属的物理性质?
[图片展示]: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说明用到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等
[温故]:回顾已学知识中有哪些涉及金属的反应(如: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活动与探究1]:将光亮的铜片和铝片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
[交流展示]: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发生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交流与讨论]: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
[讨论]:1、中国有句俗语叫“真金不怕火炼”,什么意思?
2、不同的金属和氧气反应的条件有何不同?
[归纳]:归纳:1.不同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
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 反应条件的不同,说明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
镁最活泼,金最不活泼。
顺序:Mg > Al > Fe > Cu >Au
[活动与探究2]:分别将光亮的镁带、锌粒、铁丝、铜丝浸入到盛有稀盐酸(或稀硫酸)的试管中,交流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
[交流与讨论]:二、金属的化学性质:2、与酸反应
[讲解]:如何书写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Zn + HCl :
1、交换位置,写化学式:Zn + HCl--H 2+ZnCl 2
2、配 平:Zn + 2HCl==H 2↑+ZnCl 2
讨论交流:从上图中,你的发现或收获?
1、Mg 、Zn 、Fe 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Cu 却不能;
2、铁、镁、锌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
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镁、锌、铁、铜的金属的活动性有差异。
顺序:Mg >Zn > Fe > Cu
[小结]
1.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2.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交流与讨论]:Fe + 2HCl == FeCl 2 + H 2 ↑
Fe + H 2 SO 4 == Fe SO 4 + H 2 ↑
Zn + 2HCl == ZnCl2 + H 2 ↑
Zn + H 2 SO 4 == Zn SO 4 + H 2 ↑
Mg + 2HCl == MgCl 2 + H 2 ↑
Mg + H 2SO 4 == Mg SO 4 + H 2 ↑
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活动与探究3]:在硫酸铜溶液中浸入一根铁丝,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交流与讨论]: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 SO4 + Cu
[学习总结]:常见金属的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
(2)与酸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四、板书设计: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金属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O2反应:2Mg + O2 2MgO 2Cu + O2 2CuO
3Fe + 2O2 Fe3O44Al + 3O2 == 2Al2O3
2、与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H2↑ Fe + H2SO4== FeSO4 + H2↑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