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①涉及的概念: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

②涉及的定律:光的折射;

本章有两大特点:①综合性、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②概念性很清晰,

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放大镜”上,对凸透镜能成很多性质的像不能够很快接受,所以本章要教会学生凸透镜能成像以外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光的折射。

本节知识学习比较难,考试时若题目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工夫,学生对“放大、缩小、变大、变小、前移、后移…”等变量很难把握。要在学生的概念形成阶段就要理解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本节也是下几节的基本知识,如果本节没学好,照相机、眼睛、望远镜等就很难深入学习。学习本节,学生会提出一些诸如: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倒立的像,实象与虚象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课堂主要为学生解开谜团。

2、目标: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就本内容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过程与方法:

(1)、设置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产生成功喜悦。

(2)、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论证、归纳、表述等形式对透镜的成像规律有较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科学规律。

(2)、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4、重难点:本节是概念课,从课程标准的知识扩展和理解概念层次都有较高要求。

重点知识:(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和区别。

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本课堂用实验引入的方式为主,以问题引入的方式为附并搀加点复习引入的思维方式等。

器材:蜡烛、镜子、凸透镜等

一是小孔成像,二是平面镜成像,三是凸透镜成像。

2、概念形成阶段(包括探究性实验):

体现在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上。

①、凸透镜的相关概念

②、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光路图。

③、教师提倡学生做出凸透镜成像条件的猜想,然后利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进行演示。

④、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些探究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学案发给学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么条件下(什么距离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离凸透镜怎样的距离时,光屏上便能出现像,此时,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

⑷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3、巩固练习:由浅入深的巩固知识以及编写几道“形成性”的练习题。

三、教学体会: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