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部立体定向放疗课件

头部立体定向放疗课件

并发症
常见颅内肿瘤的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应症 ①颅内转移瘤直径< 3 ~ 4cm,数目< 3 ~ 4个; ②Kps评分 >50分; 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 ④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经外照射仍有残留者; ⑤没有严重的颅内高压症者。
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
照射剂量 肿瘤边缘照射剂量各家报道不一,大多在16~30Cy[1~-5],通常认为单次大剂量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手术的比较:
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手术相比,病人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可见,对中、小体积的转 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替代传统的开颅手术方法,但是对于单发的大的转移瘤(直径 >3.0cm)、存在肿瘤占位效应如伴有严重的高颅压者,手术治疗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脑转移瘤
是否应配合全脑放射治疗: Chidel 回顾分析135例,他的结果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与不加全脑放疗,2年局控率 为80%比52%(p=0.03), Kondziolka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与不加全脑放射的随即分 组研究,结果示1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0%、8%。
头部立体定向放疗_课件
概述 适应症及禁忌症
并发症 颅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概述
发展史
二十世纪50年代, Leksel教授首先提出 SRS的概念 1967年在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产生第一台γ刀 1982年在巴黎,Colombo及Betti采用直线加速器实现SRS, 称之为X刀 在90年代初,依据放射生物学原理,人们利用SRS技术做多分割、较低剂量照射,发展成为立体定向放射 治疗(SRT)
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剂量和体积是最重要的因素
并发症
40 35 30 25 20 15 10

胶质瘤PPT课件(2024)

胶质瘤PPT课件(2024)
家属自身的心理调适
33
2024/1/29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4
2024/1/2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利用胶质瘤相关抗原制备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如树突状细胞疫苗、多肽疫苗等。
肿瘤疫苗
将体外激活、扩增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回输给患者,如CAR-T细胞、NK细胞等。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27
2024/1/29
通过基因转导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胶质瘤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如抑癌基因、自杀基因等。
02
通过给予外源性细胞因子,调节胶质瘤微环境,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如IL-2、IFN-γ等。
细胞毒性药物前体基因治疗
03
将细胞毒性药物前体基因导入胶质瘤细胞,使其在细胞内表达并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29
2024/1/29
06
CHAPTER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30
2024/1/29
增强CT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轮廓和内部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CT血管成像(CTA)
可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评估手术风险。
8
2024/1/29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平扫MRI
增强MRI
功能MRI(f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进一步提高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鉴别诊断
11
2024/1/29
03
CHAPTER
手术治疗策略及技巧
12
2024/1/29
手术适应症

胶质瘤课件_图文

胶质瘤课件_图文
少用
普通液体摆放台
化疗药摆放台
配置使用要求
• 环境要求:净化环境下配制 通风、换气的环境
防护标准:防护服、手套、护目镜
使用要求:现配现用,按照顺序输入 化疗药物输入之前,先输给20%甘露醇 最好采用深静脉,浅静脉留置针
防止外渗
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1、胃肠道反应是最忧虑的副作用,可导致 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效果
平均生存期 (月) ~120 ~60 ~60 ~36 <12
第一部分: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 全切除肿瘤 • 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 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子病理) • 化疗药物筛选:体外化疗药敏试验 • 降低颅内压 • 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功能区术中电刺激监护
• 功能区胶质瘤切除应在保护功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大范围的切除
白细胞正常值:4~10×109/L
3 脱发是影响患者自尊的严重问题,因此, 化疗前应把这一可能发生的问题告知患者 ,使其有心理准备,并告知患者化疗结束 后,头发还会重新长出,而且浓密。
4、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1)化疗药物应按要求配制,先以不含化了药物 的液体穿刺血管,穿刺成功确无液体外渗后再 换含有化疗药物的液体。
胶质瘤课件_图文.ppt
本节重点内容
• 胶质瘤的临床分级 • 胶质瘤的生长特点 • 胶质瘤的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特点 • 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流程及护理要点 • 胶质瘤化疗的常用药物分类 • 化疗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外渗的处理要
点 • 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胶质瘤
其他
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 术后尽早,或联合放疗 • 联合化疗,但一般不超过3种药物联合 • 根据病理诊断及分子标记物指导化疗 • 根据化疗药物敏感性测试指导化疗

胶质瘤放疗ppt课件

胶质瘤放疗ppt课件
3.生长方式:颅内肿瘤有扩张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弥漫 性生长、多灶性生长,和扩张兼有浸润性生长等多种形 式;
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手术是目前治疗颅内肿瘤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但因 为肿瘤生长位置、大小、生长方式、病理类型、生物学行 为,以及如何保护CNS的重要功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 以“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瘤体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完整实现。 同时血脑屏障碍的存在,使化疗药物很难进入脑组织。所 以术后放射治疗作为颅内恶性肿瘤术后治疗的必要补充, 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非生殖细胞瘤 淋巴瘤
最大限度切除 最大限度切除
最大限度切除
活检/诊断放疗 最大限度切除
活检
术后RT(54Gy) 术后CS(36Gy) 局部加量(至50~60Gy) 术后CS(36Gy) 局部加量(至54~60Gy) CSI(36Gy)局部加量 (54Gy) 术后RT(54Gy) CSI(40Gy)局部加量 (至60Gy)
WHO分级
III级 IV级 IV级 IV级 III级
III级
III级
III级
ICD-O 分级
9401/3 9440/3 9441/3 9442/3 9381/3
9451/3
9382/3
9392/3
颅内肿瘤的病理特点
1.颅内肿瘤因缺乏淋巴管,所以无淋巴转移,同时血行转 移也较为罕见;
2.种植性转移是颅内肿瘤最多常见的播散方式,多见于髓 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等;
现代放射治疗系统
利用放射线在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基础上, 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临床肿瘤治疗的手段。
病理类型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⑴ 高度敏感肿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⑵ 中度敏感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和松果

胶质瘤诊断与治疗PPT

胶质瘤诊断与治疗PPT
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等干细胞疗法在胶 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药物:纳米药物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影像学技术:新型影像学技术如PET/MRI等在胶质瘤诊断中 的应用前景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提高胶质瘤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推动胶质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科研成果和经验,推动全球胶质瘤研究的进步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局部肿瘤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全身肿瘤 联合治疗:放疗与化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放疗和化疗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或 增强免疫系 统来攻击肿 瘤细胞
基因治疗: 通过改变肿 瘤细胞的基 因表达来抑 制肿瘤生长
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无 力、平衡失调等
语言功能障碍,如言语不 清、理解困难等
视觉障碍,如视野缺损、 视力下降等
PART FOUR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立体定向手术、内镜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康复训练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睡眠等,以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PART SIX
添加项标题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添加项标题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添加项标题
适当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添加项标题
心理调适: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避 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家庭支持:家人给 予患者充分的理解 和支持,共同面对 疾病挑战

《脑胶质瘤的治疗》PPT课件

《脑胶质瘤的治疗》PPT课件

医学PPT
47
如果7天治疗后效果满意,可以考虑减少激素
用量。
• 肿瘤大部分切除,水肿较局限,无症状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应在2-3周内停药,一般在用药小于 21天的患者,戒断症状较少见,每3-4天减量50%。 临床症状恶化,可以恢复到以前的剂量。
• 肿瘤部分切除,未切除,伴水肿,糖皮质激素需 更缓慢的减量,每8天减量25%。
• 1,肿瘤位于运动或语言等功能区,或者 位于大脑深部,手术风险大,不宜盲目 追求全切。(由于肿瘤与周边组织的水肿使脑结构
移位,常规的影像学资料很难正确判断)
• 2,全身状态不能耐受手术,尤其合并有 全身性疾病的高龄患者
医学PPT
14
术前评估
• Daumas-Duport的胶质瘤分型:
• I型 肿瘤是团块状肿瘤,侵袭周围组织不明 显,这类肿瘤不常见,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纤维 型星形细胞瘤
• 4、减少肿瘤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渗漏。
• 5、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减少血管密度,对抗 肿瘤的血管生成效应(下调VEGF或收缩血管)。
医学PPT
45
常规治疗
• 选择药物治疗瘤周水肿时应兼顾疗效与安全性两方面因 素。目前常用的一线药物为: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
• 地塞米松的起始剂量是10mg/天,当常规剂量无效时, 可以增加剂量到20mg/天, 14天后停止,当剂量超过 20mg/天时,激素毒性开始增加。对于普通水肿患者, 我们不推荐超过20mg/天的剂量。有报道应用到100mg/ 天。由于地塞米松较长的半衰期,每天的剂量可以分2, 3,4次给予,此方案可以增强患者的耐受能力,而不影 响治疗的有效性。
9450/3

间变性少突胶质瘤
9451/32

2024脑胶质瘤ppt参考课件

2024脑胶质瘤ppt参考课件

ONE KEEP VIEW 脑胶质瘤ppt参考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脑胶质瘤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诊断•影像学检查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治疗方案及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PART01引言目的和背景提高对脑胶质瘤的认识和理解01通过本次课件的讲解,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知识。

探讨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02介绍当前脑胶质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03通过分享典型的病例、诊断经验和治疗技巧等内容,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脑胶质瘤的基本概念介绍脑胶质瘤的定义、分类、发病部位和流行病学特点等基础知识。

详细阐述脑胶质瘤的病理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细胞信号传导异常等方面的内容。

介绍脑胶质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帮助听众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脑胶质瘤。

系统介绍脑胶质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同时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分享典型的病例,介绍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引导听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脑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典型病例分享和讨论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课件内容概述PART02脑胶质瘤基本概念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

它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一种,主要发生在脑和脊髓的胶质细胞中。

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脑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脑胶质瘤定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其他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01020304部分脑胶质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关。

《脑胶质瘤放疗》PPT课件

《脑胶质瘤放疗》PPT课件

中度:口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斑点状白膜、溃疡形成,有明显 疼痛,进食困难。此期应根据病人口腔PH值选择适宜的漱口液,810次/日,含漱2分钟,并且口腔喷药常用桂林西瓜霜、双料喉风散、 金黄散、溃疡糊等,以保护口腔粘膜,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 鼓励病人大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重度:口腔粘膜极度充血、糜烂、出血,融合成白膜,溃疡加 重,并有脓性分泌物,剧痛,不能进食,并偶有发热,此期需暂停 放疗,加强口腔护理,4次/日,清除脓性分泌物,督促病人漱口, 8-10次/日,为防止霉菌、真菌的感染,并加服氟康唑,50-100mg/ 日,并静点抗生素,补充高营养液,如氨基酸、白蛋白等,促进溃 疡的愈合。
6
精选PPT
7
精选PPT
放疗病人注意事项:
入放射治疗室不能带金属物品,如手表、钢笔、项链、耳环、 假牙、钥匙等,以免增加射线吸收,加重皮肤损伤。
8
精选PPT
调强放疗适应范围
(1)单纯根治的肿瘤: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口腔 癌、副鼻窦癌、何杰金氏病、髓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 肺癌、食道癌等。
(2)与化疗合并治疗肿瘤:小细胞肺癌、中晚期恶性 淋巴瘤等。
视力下降的情况也是经常会发生的,所以在护理的 时候应注意照射时对眼球的保护,尤其是照射额叶和枕 叶病变时。
同时行走时应注意防跌倒,注意调节免疫力,促进 病人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限制入水量。对脑瘤有颅内 压增高脑水肿症状的患者,应供给机体最低限度的液体, 并经常检查血电解质,防止水钠潴留加重脑水肿。
11
护理时应严密观察颅内压增高症状,观察早期症状 及生命体征变化,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激素、脱水剂的 应用,消除炎症,缓解头痛,长期服用也可缩小肿瘤, 延长患者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 泌物,定时给氧,有条件可用高压氧舱给氧,每日2-3次, 每次45分钟。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PPT课件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PPT课件

预防措施建议
1 2
精确制定放疗计划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精确制定 放疗计划,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放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
3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放疗相关知识及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处理方法探讨
及时就医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止 痛药、抗过敏药等。
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身 体抵抗力,促进受损组织的修 复。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对于严重并发症患者,应及时 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 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
放射性脑病
由放疗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表现为头痛 、恶心、呕吐、认知障碍等。原因可能 与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及个体差异有关 。
2
放射性脊髓病
脊髓受照射后出现的损伤,表现为肢体 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原因可能与 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及脊髓敏感性有关 。
3
放射性皮炎
皮肤受照射后出现的炎症反应,表现为 红斑、水肿、瘙痒、疼痛等。原因可能 与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及皮肤敏感性有 关。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ppt课件
目录
• 立体定向放疗概述 •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 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流程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临床效果评价与长期随访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立体定向放疗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确聚焦于肿瘤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

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胶质瘤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胶质瘤如何治疗?
放疗
1 放疗是利用高能量的射线如X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放疗可以减缓 或控制肿瘤的生长。胶质瘤的放疗通常使用“外照射放疗”(即放射线来源 于身体外部的机器)。
2 目前有传统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两种。传统放疗包括肿瘤组织局部放疗和全 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会将高剂量放射线,准确地集中在肿瘤组织上来杀死 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一般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经常听说的伽马刀治疗 就是立体定向放疗的一种。
力;语言能力、吞咽功能等。
头部CT扫描、磁共振(MRI)检查
02
头部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和MRI,这两种方法可以显示肿
瘤的大小、部位、形状、脑组织水肿及受压移位的情况等。
MRI是目前胶质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根据病情,医生可能还
会建议您做增强的CT或MRI检查(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做检
查),来更清楚地显示胶质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因为胶质瘤会向周围正常的脑组织浸润生长,所以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彻 底切除,但这并不意味着做手术就没有意义。医生通过手术最大范围安全 切除肿瘤,缓解胶质瘤引起的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再结合后续的放 疗、化疗等其他治疗进一步杀伤剩余的肿瘤细胞。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组 织越多,后续其他治疗的压力就会越小。
02
胶质瘤如何治疗?
胶质瘤如何治疗?
胶质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分级和位置, 以及您的年龄、总体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胶质瘤的治疗方 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疗法(放疗)和化学疗法(化 疗)。医生通常会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放疗 化疗 对症治疗
胶质瘤如何治疗?
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胶质瘤课件(精品PPT)(2024)

胶质瘤课件(精品PPT)(2024)
面的状况。
临床访谈
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 交流和访谈,了解患者
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观察法
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表 现,评估其生活质量状
况。
综合评估
将问卷、访谈和观察结 果综合分析,得出全面 、客观的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患 者缓解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

协助日常照护
增强MRI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更准 确地判断肿瘤的边界和浸 润范围。
功能MRI
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 )、灌注加权成像(PWI )等,可提供更多关于肿 瘤生理和代谢的信息。
PET-CT检查
PET-CT融合图像
可同时提供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代谢显像
通过测量肿瘤组织的代谢活动,可判断其生长速度和侵袭性。
影像学评估意义
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评估手术可行性
影像学检查可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 和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 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肿瘤的切除难度 和风险,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监测治疗效果
发现复发和转移
影像学检查可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肿瘤 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1
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给予外源性细胞因子,激活患者 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
杀伤作用。
03
基因治疗
将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患者体内,通过 改变肿瘤细胞的遗传特性,达到治疗肿瘤的
目的。
05
02
生物治疗方法
包括细胞因子治疗、抗体治疗、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等。

脑瘤放射治疗-易俊林ppt课件

脑瘤放射治疗-易俊林ppt课件
1-,2-,3-年局部控制率: 25.9%, 11.1%, 3.6%
MST 7.5m
复发挽救组 MST 6.4m (1-11m)
结 果-生存
首程补量组: 1-, 2-,3年 OS 64.3%,21.4%, 7% MST 14.5m
复发挽救组: 8例随访到死亡 FSRT后生存 3-17.4m, MST 9.4m
放射治疗技术
In: Textbook of Radiation Oncolgy, 2nd edition, 2004, Leibel Phillips 剂量:59.4-60Gy, 1.8-2.0Gy/f
靶区:CTV:T1WI +2.5cm or Flare +1.5cm
PTV: CTV+0.5cm
– Conedown treatment: After 46 Gy, Conedown field include the contrast-enhancing lesion (without edema) on the presurgery CT/MRI scan plus a 2.5-cm margin.
SRS followed by EBRT (60 Gy) plus BCNU
(80 mg/m2 d1–3 every 8 weeks for six cycles )
VS EBRT with BCNU alone.
Souhami et al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4,60: 853–860
只有术后残留病灶包括在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的靶区范围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与残存肿瘤大小相关 最大直径 < 20 mm 24 Gy 最大直径 21-30 mm 18 Gy 最大直径 31-40 mm 15Gy

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ppt课件

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  ppt课件

Onishi H, ASCO 2004
17
Total cases: Age: Pulmonary disease: Histology:
I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转归
作者 Onisi, 2007 Negata, 2005 Uematsu, 2001 患者 257 45 50 MFU T 38 36 30 RR or LR 8-14 2 6 DM 20 16-31 14 OS 65 83 66 CSS 90 88
22
放疗前定位CT 图像
右图为放疗后 2月余复查
23
24
患 者 病侯 肿灶某 瘤直男 周径 边: 剂 岁 量 右 侧 中 心 次 型 , 肺 隔 鳞 日 癌 79 次
25
5x6cm 5Gyx7 1
SRT
三 月 后 复 查 结 果
26
肝癌的立体定向放疗
27
肝癌的治疗情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能够 获得手术治疗的病例仅占5%-20%,因此, 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是提高肝癌预后的关 键;
Zimmerman, 2006
Fakiris, 2009 RTOG, 0236
68
70 55
17
50 25
12
12 6
16
13 15
51
43 72
73
82 -
18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成为早期NSCLC的另一 根治性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的 地位的确立,是肺癌治疗进展中 的一个里程碑
38

病例介绍
2016-03-28入院查胸部CT
39

PPT医学课件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讲义

PPT医学课件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进展讲义

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疗的争议
由于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Kelly等报道在MRI的T2高 信号区外可找到肿瘤细胞,SRS/SRT治疗胶质瘤尚有争议。
J Neurosurg, 1987; 66:865
但Plathow等报道91%的复发位于射野的高剂量区内; Shaw等也发现低剂量区外复发仅占5%。 认为常规外照射后 使用SRS/SRT对生存是有意义的。
放/化疗联合
Kaplan-Meler生存曲线:与单独放疗相比,在术后放疗基础上加 用传统化疗,其生存率仅提高了6%(40%vs46%)。
Lancet 2002;359:1011-1018
EORTC 26981/22981 -NCIC CE3 研究 GBM治疗的里程碑III期试验
TMZ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具有长期生存获益
生存时间损失(周)
0 4 9 11 14
J Neurooncol, 2007;85:339-343
分割方式
RTOG83-02 前瞻性随机的I/II期试验。对III-IV级病人采用超分割/加
速超分割放疗747例病人,中位生存期在治疗组间未见显著 差异。
分割方式
Carsten 等对超分割或加速超分割的 21 个临床研究进行 了Meta分析, 结果均未显示改变分割方式较常规分割放 疗有提高生存的优势。
复发/补救治疗: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化疗(伊利替康,BCNU,TMZ); 替莫唑胺; 亚硝基脲; PCV; 环磷酰胺; 铂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高级别胶质瘤(III/IV级)化疗:
间变性胶质瘤 辅助治疗:
TMZ或PCV 并后续放疗。 复发/补救治疗:
替莫唑胺; 亚硝基脲;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化疗(伊利替康,BCNU,替莫唑胺); 伊利替康; 环磷酰胺; 铂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依托泊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8
323医院 高红祥
.
1
确诊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
1、是首诊还是复发?
2、通过了解病史,得到各种预后相关因素: 年龄、KPS、病理、手术情况等,评价预后 情况?
3、遵循文献结果,判断某种特定治疗方式是 否对患者预后获益(生存及并发症)?
2020/7/8
.
2
现状
脑胶质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肿瘤的35.2% 一6 0.1%(平均44.69%)。主张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 于肿 瘤呈浸润性生长,导致多数脑胶质瘤难以全部切除且术后 复发率极高。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正常脑组 织耐受量及脑功能区结构限制了放疗剂量的提升,常规放疗总 体疗效不佳,而扩大照射范围,或改变剂量分割方式也不能明 显提高生存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作为不能手术或术后残 留病灶治疗的有效手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同时 无创伤、无痛苦,在脑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或替代治疗中应用越 来越广泛。
2020/7/8
.
3
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且恶性胶质 瘤具有原位复发的特点,80%发生在原发灶外2cm范围内,优 化局部放疗是治疗的焦点。
现在标准的HGG治疗方案为:手术+RT+TMZ,如此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预后,但中位生存期还是仅为14.6月,2年生存率为 2St7up%p R。,Hegi ME,et al.Effects of radiotherapy with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versus
状态、手术情况、外照射剂量。其中年龄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以50岁为
分界20点20/7;/8 其次是KPS评分,以70分为分.界点。
13
2020/7/8
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
14
组别
RTOG对恶性胶质瘤的回归分 析
患者特点
中位生存期(月)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Ⅰ、Ⅱ 年龄=<50,精神状态正常或年龄
radiotherapy alone on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in a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5-year analysis of the EORTC-NCIC ncet Oncol 2009;10:459-66
2020/7/8
治疗因素 手术切除的程度
放疗的应用 化疗的应用 放化疗联合应用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MGMT与放疗敏感性有关 ✓Ki-67在病理分级中作用明显,但在胶质母细胞瘤中与预后无关
2020/7/8
.
12
RTOG对其三组实验1578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RPA分 级
预后因素:
年龄、病理、KPS评分、精神状态、首发症状至治疗的时间间隔、神经功能
>50,KPS>70,症状持续>3月
40-60
Ⅲ、Ⅳ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年龄=<50,精神状态异常 或年龄>50,症状持续<3月
HFRT(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特点:低分割、单次高 剂量。包含F-SRT概念,但其在靶区定义及处方剂量线选择上有本质区 别。一般指IMRT所用的低分割模式。
2020/7/8
.
8
二、立体定向放疗的合理性
2020/7/8
.
9
早期的数据显示靶区高剂量能显著提高生存时间。
Gutin PH, Prados MD, Phillips TL, et al. External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an interstitial high activity iodine-125 implant “boost” in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liomas: NCOG study 6G-82-2.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1
以前的文献报道,复发病例多在原发肿瘤边缘2cm范围内, 但当我们将靶区定义为GTV外放2-3cm后,近期的数据却显示 大量的复发病例都集中在放射野内,这就提示了也许提高靶 区内剂量能减少复发。
Minniti G,Amelio D,Amichetti M,er al.Patterns of failure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arget volume delineation in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treated with conformal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Radiother Oncol 2010
2020/7/8
以上可看出,提高靶区剂量意味着生存获益 及局控率提高。而立体定向放疗由于其剂量 线的.陡降特性,使其具有了潜在的价值。10
三、预后因素
2020/7/8

.
11
正相关
负相关
患者因素 KPS评分
精神状态
神经功能状态 MGMT的甲基化 1p\19q缺失
胶质瘤级别
年龄 Ki-67指数 p53、PTEN突变 MMP表达 VEGF表达
Walker MD, Strike TA, Sheline GE. An analysis of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the radiotherapy of malignant glioma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79
Brachytherapy的临床数据提示中心高剂量能提高局控率及 生存获益。
.
4
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二 应用立体定向放疗的合理性 三 预后因素 四 适应症 五 问题及展望
2020/7/8
.
5
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2020/7/8
.
6
治疗设备
2020/7/8
.
7
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特点:靶区明确、靶区高剂量、剂量线陡峭 SRS(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定义为单次的大剂 量照射; F-SRT(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定义 为多次的低分割大剂量照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