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
发表时间:2012-03-29T16:03:38.6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5月总第191期供稿作者:何炳荣
[导读] 刘伟国等[13]研究用微波辐射大鼠100d,1h/d,发现DNA、RNA受到损伤。
何炳荣
(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桂林541001)【关键词】微波;健康危害;研究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MHz-300GHz(波长1mm-1m)之间的电磁波。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在通讯、军事、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辐射的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微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
1微波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调查
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后,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变化,朱海洲[1]调查发现,微波站的工作人员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蔡广等[2]对330名某雷达站的官兵进行调查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研究还发现,手机使用者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后可引起多种症状,且随着手机日平均使用时间的增加而症状的出现率明显提高[3].
2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2.1微波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微波不仅可影响T 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还可影响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慢性低功率微波辐照可致家兔T淋巴细胞数减少[4].
2.2微波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微波对抗体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陈永娟等[5]以2450MHz微波辐照小鼠,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影响不明显。庞轶兵等[6]研究了2450GHz连续微波和振幅调制微波辐照,发现连续微波辐照引起雄鼠脾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37%),调制微波可引起雄鼠脾指数升高(+15%)、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55%),而发现雌鼠没有类似变化。
于永梅等[7]调查发现电视直播中心和卫星通讯中心的长期从业人员IgG和IgM浓度升高,表明作业环境微波污染可影响作业人员免疫蛋白的浓度。
3微波对眼睛损伤
3.1微波对视网膜损伤调查研究
微波对视网膜的损伤主要取决于微波本身的物理特性,如模式、频率及照射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照射次数等,根据陈则行等[8]对某微波站413名作业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低强度[10mW/cm2(1W/m2)]、长时间的微波照射下,可发生视网膜黄斑部色素斑,且眼底改变和工龄呈正相关。戴淑芳等[9]在调查中也发现微波可引起视网膜的损伤,主要为后极部小血管痉挛、黄斑部色素紊乱、灰黄色萎缩斑。
3.2微波对视网膜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李昌吉等[10]的研究,他们采用27W/m2高强度微波一次性(2h)照射兔头部,发现除可见明显的角膜混浊和白内障外,视网膜也严重受损。
3.3微波对晶状体影响
微波对晶状体的损伤主要是晶状体混浊,张艳玲等[11]对70名微波作业3年以上工龄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微波作业人员主要表现为晶状体点片状混浊(11.4%)。
4微波致突变、致畸、致肿瘤作用
4.1致突变作用
微波辐射可能会影响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DNA或染色体结构、体细胞改变可能伴随着细胞死亡或癌症的发生,而生殖细胞的这些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王秀文等[12]报道国外专家对小鼠大脑细胞和睾丸细胞经微波辐照(功率为1mW/cm2,SAR=1.18W/kg),发现DNA 片段发生改变。刘伟国等[13]研究用微波辐射大鼠100d,1h/d,发现DNA、RNA受到损伤。
4.2致畸作用
根据文献[11]报道有人在小鼠整个怀孕期接受915MHz、2450MHz和6000MHz辐照,而后观察怀孕小鼠及其胎鼠和新生仔鼠的各种形态学、精神生理学等指标的改变,发现暴露于6000MHz微波辐射的实验组有轻微发育迟缓,并有统计学意义。
4.3致癌作用
关于移动电话引起脑瘤及儿童白血病的报道日渐增多,使微波与肿瘤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肿瘤的潜伏期长,致病机制复杂,再加上人群的微波暴露水平难于准确统计,因而有关微波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结果也颇有争议。
5结语
综上所述,微波对人体的生物学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眼睛视网膜和晶状体的损伤、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及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人体影响的调查结论报道也不一致,有些结果与研究结果还有差异,还有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这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尚缺乏一致性和重复性,因此目前还不能得出低强度电磁辐射对人体生物效应的明确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海洲,低功率密度微波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职业与健康,2005,21:205.
[2]蔡广,王德文,李全岳,等.雷达微波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19:31-33.
[3]伏代刚,龙云芳,赵立强等.手机微波辐射强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20:85-89 [4]王秀文,李延华,王玮.微波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进展.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271-272.
[5]陈永娟,陈宇炼,翁念农,等.低强度微波对小鼠免疫毒性的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1997,14:104-110
[6]庞佚兵,丁桂荣,郭国祯,等.2450MHz微波辐照对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的影响.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186-187
[7]于永梅,韩志新,何丽华,等.微波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3,21:396
[8]陈则行,张鹤悟,刘庆川,等.微波站低场强微波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3,9(9):397-398 [9]戴淑芳,吴岚英,李丽,等微波作业人员眼部损伤—六年动态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4,16(2):87-89 [10]李吉昌,詹承裂,唐茂云,等.微波致角膜和视网膜损害的实验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89,11(3):141-143 [11]张艳玲,苏首勋.微波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调查.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17(4):226
[12]王秀文,李延华,王玮.微波危害人体健康进展.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271-272
[13]刘伟国,扬小峰,朱永坚,等.移动电话微波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状态的影响.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