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第节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方式
(1)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方式
按公交停靠站设置的位置,分为沿人行道边缘及沿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分隔带设置两种;按几何形状又分为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类。
(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选择原则
机非混行道路,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或专设机非分隔带布置停靠站;机动车专用道,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沿分隔带设置停靠站。
(3)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类型
A. 机非混行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可沿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见下图;
利用人行道多余宽度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见下图。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类型
B. 沿机非分隔带设置公交停靠站,在分隔带宽度≥4m时,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方法如图下所示;
在分隔带宽度<4m而人行道有多余宽度时,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方法如下图所示。
(4)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几何尺寸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最小几何尺寸见下图。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几何尺寸
一辆公交车停车长度以15~20m为准,多辆公交车停靠的站台长度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Lb-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
n-公交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交车辆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取n=公交线路数+1;
lb-公交车辆长度。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31
设置几条停车线优点
形成了不同公交线路的专用候车区 减少了公交停靠时乘客换乘的盲目流动 减少了公交靠站时间
.
32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公交枢纽、轨道站点等乘客相对集中的站点
专用的自行车存车处 专人负责管理
一般公交车站
专用车棚
专用的自行车存放点,专人巡视管理
利用便道护栏、机非隔离带或绿化带(树间隙设置自行车 存放车架)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
41
1、基本类型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 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 (Near-side bus stops,NS) ➢ 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 路段公交停靠站 (Mid-block Stops, MS)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1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设置原则
站点位置、换乘衔接、线路配载、站点港湾及渠化
公交停靠站的功能?
方便车辆停靠 方便乘客上下车 方便乘客换乘 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提供可靠的公交信息
.
3
换乘
公交换乘的环节
家-公交车站
步行
自行车 :存放
汽车 :停放
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以就地换乘最好
例如对于路口出口加宽的站台有l0条线路公 交车停靠上下乘客,则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 离≥100m。
.
18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离≥100m?
要通过该站点发车高峰调查来确定实际站点 长度,以进站排队不排到路口为原则。
出现排队停车进入路口现象,则公交车站还要远移。
因此乘客换乘距离远近,实际上是受公交站 点来车数影响的,即公交也存在饱和问题。公交来 车越多,则换乘距离就越远。
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
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一、修订背景为加强对公交中途站设置的技术指导,提高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实现公交中途站点规划设计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某某市于2008年发布了《某某市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以下简称《设置规范》),为某某公交中途站的规划、设置提供依据。
《设置规范》围绕公交中途站规划的控制指标、平面几何尺寸、附属设施配置及设计要求等提出了详细的规定,达到了规范公交中途站设置与管理体系的目的。
《设置规范》已实施10年,在此期间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部委、省市新出台并不断更新了城市道路与设施方面的规划要求与管理措施;某某市特区内外实现一体化发展;智能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约束加剧;以及市民对公交中途站设施有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以上均对公交中途站的设置要素提出新的要求。
二、修订必要性(一)为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有必要对接最新出台及新修订的国家、省、市公交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公交服务设施各项要素最新要求,使行业服务规范与管理适应新形势。
(二)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对美好出行服务需求,体现城市温度,有必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公交中途站安全设施、无障碍设施、候车服务等相关要求,确保有需求的人能够安全、方便、舒适地享受公交服务。
(三)根据《某某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某某标准建设工作的通知》(深标办(2018)5号)和《市交通运输委关于抓紧做好交通运输领域某某标准建设工作的通知》(深交字(2018)341号),《某某市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SZDB/Z12—2008)发布时间超过5年,需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进行复审、评估、修订。
为落实“某某质量提升年”,践行“某某质量品质交通”,有必要结合我市公交中途站发展实际需求,对现有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进行修编,为提升我市公共中途站的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奠定基础。
以阳泉市为例浅谈城市公交停靠站改造与设计
以阳泉市为例浅谈城市公交停靠站改造与设计城市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针对目前阳泉市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的问题,根据公交线路走向、道路横断面形式及交叉口的交通状况,结合公交停靠站类型、规模与道路用地条件等情况,从减少公交车辆和其它非公交车辆相互干扰的角度出发,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标签:公交停靠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1 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合理的重要性公交站点是公交车运行当中的重要节点,承担了公交车停靠和乘客上下,以及公交换乘、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衔接的重要作用,在城市主要地段人口密集区域,交车停靠站站点选址关系到公交使用者的出行便利程度。
公交停靠站的科学设置是保障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必要条件,随着城市交通状况日益紧张,社会普遍认为公交停靠站设置不合理,是造车交通阻塞的重要因素,因此,公交停靠站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2 阳泉市现状公交停靠站存在的问题2.1 公交停靠站间距及位置布置不合理就阳泉市城区来说,道路网密度较大,因而个别公交停靠站之间间距仅为200米,相对于规范要求的500-800米间距太小,公交停靠站需要重新整合。
另外,公交停靠站位置大多选择在道路交叉口附近,对于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而言,由于公交车挤占一条机动车道,使得尾随其行使的车辆无法快速出入交叉口,造成交叉口的道路堵塞。
2.2 公交停靠站類型选择不合理阳泉市城市道路上公交停靠站类型过多地采用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使得公交车停靠时挤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经过公交停靠站时,不得不占用机动车道,造成非机动车对机动车行使的干扰,同时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
另外,阳泉市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大部分为单幅路、双幅路时,大多设置为沿人行道的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从而导致了公交车全程占用机动车道,其对尾随的非公交车辆的影响,不仅是进出站时减速、加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停靠时易造成其它非公交车辆的停车延误。
2.3 没有明确的出租车停靠点设置阳泉市市区出租车招手即停,有时挡在了马路中间或者停在了公交站台边,甚至有时候堵住了后面公交车的车道,让公交车只能无奈地等待。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需要设计合适的停靠站。
下面我将从站点设置、站牌设计和站点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站点设置1.选址合理: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尽量接近主干道,方便乘客换乘。
此外,站点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停靠车辆和候车乘客。
2.站点规划:根据停靠车辆的数量和乘客流量,站点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候车区域。
停靠位宜设置在站台的一侧,并根据车辆的长度和数量进行合理划分。
3.乘客便利设施:站点应设置候车亭或候车棚,提供遮蔽、防雨等功能。
候车区域应设置座椅,方便乘客等候。
此外,还可以设置自动售票机、公交线路查询等乘客自助设施,方便乘客获取相关信息。
二、站牌设计1.合理布局:站牌应设置在候车区域的显著位置,方便乘客查看。
站牌的高度和角度要适中,以便乘客站在候车区域能够轻松看到站牌的信息。
2.信息明确:站牌上应标示该站点的名称、公交线路以及各线路的停靠时间和发车间隔等信息。
站牌的字体和颜色要清晰可辨,方便乘客查看。
3.公共广告:站牌的后部可以设置公共广告位,用于发布城市宣传、公益广告等信息。
这不仅可以为广告商提供宣传渠道,还可以为市民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三、站点管理1.安全管理:站点应设立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维护站点的秩序和安全。
岗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卫生管理:站点应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站台和候车区域的卫生和环境整洁。
此外,站点还可以设置垃圾桶和公共厕所,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
3.信息管理:站点管理者可以使用智能化系统管理站点信息。
通过公交车GPS定位、监控摄像等设备,实时掌握站点的乘客流量和车辆情况,及时调整线路和班次,提高服务效率。
总结起来,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要考虑到乘客的便利和舒适度,以及站点的安全和管理。
合理的选址、规划和设置候车设施,清晰的站牌信息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都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不同所处位置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12)根据设置方法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48
4.4 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本节主要是从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公交中途停靠站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及其相关的控制管理措施进行说明。
4.4.1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公交中途停靠站专为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下上车服务。
公交站点应根据公交线路网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道路性质、沿线两侧用地性质、换乘便利性、临近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况及用地可能条件,来合理布局并确定其类型和规模。
设置时应做到:●保证乘客的安全;●方便乘客换乘、过街;●有利于公共汽车安全停靠、顺利驶离;●与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相协调。
4.4.1.1 站点位置的选择1、站距规定根据国家标准,公交停靠站的服务面积,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同时,公交停靠站的站距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同向换乘距离应不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米。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
2、站点位置的选择标准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标准见表4-13。
表4-13 公交停靠站的位置选择标准3、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在公交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乘客一般要通过步行或者自行车到离公交系统,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应使乘客步行和骑行时间最短。
显然,交叉口是各个方向人流汇聚和流散最为便捷的地方,因而交叉口附近是公交站点布置的理想位置。
一般规定,在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离交叉口50米以外;对于新建、改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平坡或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上,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坡度最大不得超过2%。
下面,对在交叉口下游和上游的公交站点设置分别进行说明。
(1)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在下列情况下,优先考虑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存在视距问题;●机非混行的道路,公交车频繁使用右侧非机动车道;机非分隔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 且右侧机动车道不是公交车专用道,机动车高峰期间,公交车频繁使用外侧机动车道;●机动车高峰期间上游右转车流量超过250辆/h;●公交车为左转的情况。
公交停靠站设计说明
1公交停靠站设计本次设计不含公交始发站和终点站的设计,只对设计道路范围内的公交停靠站进行设计。
对南河路、西顺城街、北泉路上现有的公交停靠站的候车亭和站台牌全部进行更换,对其中位置设置不合理的停靠站进行调整,同时对其他设计范围内道路沿线增设公交停靠站。
1.1公交停靠站站点设计原则和依据:1、停靠站间距500~600米;局部地段受现场条件限制,适当缩短或延长。
2、交叉口附近的站点,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即交叉口的下游),距交叉口50~100米;3、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
其错开距离宜不小于50m。
4、根据项目业主三台县规划和建设局提供的站点位置图。
具体的停靠站站点位置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1.2公交停靠站站台设计1、根据三台县县城内公交线路较少的情况,同时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受限制,不宜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所以本次设计的公交停靠站均采用非港湾式停靠站,车辆停靠占用机动车道,站台设置在人行道或分隔带上。
2、公交停靠站站台尺寸和设施设置大型站:对于公交线路多、公交乘客多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15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站台设两个大候车亭和一个小候车亭(简称两大一小)、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置10个。
中型站:对于公交线路适中、公交乘客适中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10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站台设一个大候车亭和一个小候车亭(简称一大一小)、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置16个。
1/ 2小型站:对于公交线路少、公交乘客少或者受现场场地限制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7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
站台只设一个大候车亭(简称一大)和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置5个。
3、公交停靠站站台的候车亭和站名牌由专业厂家生产,主要材料采用镀锌板静电喷塑。
采取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的方式。
4、为保证安全,公交停靠站站台宜高于行车道地面0.2米。
2/ 2。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概要
停车换乘做得好,公交就会出现稳定
的客流,有利于促进公交发展。
5、上、下行对称公交停靠站相对位置的确定
为方便乘客过街换乘,错开距离以30m为宜。
迎面错开
背向错开
迎面错开
如果错开距离很小,又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行 人过街横道,以至于公交车在行人过街横道前 形成排队;
由于公交车体积较大,很容易阻挡其左侧机动 车司机和右侧过街行人的视线。
A 站点合并与换乘的关系
B 站点线路专用停靠位置的相对位置
C 固定不同线路公交车的停车线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A 站点合并与换乘的关系
从方便快捷的角度来讲,希望公交车站集中 从公交站台分布来讲,希望固定线路的停靠 位置,乘客选择最方便 如何将等车时间与换乘行走时间结合起来考 虑,减少总的换乘时间?
背向错开
对于三块板或一块板道路上的非港湾式公交站,
如果两站点间的距离太近,易现“双重瓶颈” 。
对于港湾式公交站,如果站台长度不足而产生排
队溢出,则也会出现“双重瓶颈” 。
四块板或两块板道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一、站点位置的选择
二、设置类型的选择 三、公交站候车厅设计
四、新型公交站牌的设置 五、公交停靠站秩序管理
专用的自行车存车处 专人负责管理
一般公交车站
专用车棚
专用的自行车存放点,专人巡视管理
利用便道护栏、机非隔离带或绿化带(树间隙设置自行车 存放车架) 在便道上画出专门的自行车存放区
目前,公交车站自行车乱停乱放已成
为社会问题,不仅阻断行人便道,而且引 发了破旧自行车乱丢乱弃问题,也为盗贼 偷车创造了条件。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南京地铁一体化设施公交、出租车停靠站规划设计标准1 范围本文件用于指导南京市市区范围内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换乘设施中的公交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工作。
文件规定了公交车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控制指标、平面几何尺寸、附属设施配置及设计要求等。
2 编制依据CJJ 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B 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JJ 15-1987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3 专业术语3.1 公交停靠站仅具有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常规公交中途站点。
3.2 出租车停靠站仅具有出租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出租车停靠站点。
3.3 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用局部拓宽路面的方法设置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4 浅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一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5 深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多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6 非港湾式停靠站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道路车行道上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7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车辆驶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
3.8 平面交叉口的上游、下游车辆驶入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上游,车辆驶出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下游。
3.9 站台供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道路铺装部分。
4 一般规定4.1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须遵循需求适应、土地节约、人车安全、交通顺畅、换乘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4.2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原则上设于轨道站点主要行人出入口50m范围内。
4.3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须与站台所在的道路、交叉口及人行过街通道等交通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
4.4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还需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施规模与位置,兼顾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要求。
4.5 在用地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形式。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说明
地铁一体化设施公交、出租车停靠站规划设计标准1 围本文件用于指导市市区围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换乘设施中的公交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工作。
文件规定了公交车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控制指标、平面几何尺寸、附属设施配置及设计要求等。
2 编制依据CJJ 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GB 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CJJ 15-1987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3 专业术语3.1 公交停靠站仅具有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常规公交中途站点。
3.2 出租车停靠站仅具有出租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出租车停靠站点。
3.3 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用局部拓宽路面的方法设置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4 浅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一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5 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多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6 非港湾式停靠站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道路车行道上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7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车辆驶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
3.8 平面交叉口的上游、下游车辆驶入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上游,车辆驶出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下游。
3.9 站台供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道路铺装部分。
4 一般规定4.1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须遵循需求适应、土地节约、人车安全、交通顺畅、换乘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4.2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原则上设于轨道站点主要行人出入口50m围。
4.3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须与站台所在的道路、交叉口及人行过街通道等交通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
4.4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还需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施规模与位置,兼顾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要求。
4.5 在用地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形式。
5 公交停靠站设计5.1公交停靠站形式的选择5.1.1主干道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道路,须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公交车和出租车是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保证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正常运营,并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一个合理设计的停靠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要点和原则,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该便捷易用。
乘客上下车的过程应该简单方便,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停靠站的位置应该选择在交通流量大的地方,方便乘客的出行。
此外,停靠站应该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乘客能够快速找到停靠站的位置。
在站点上方设置明亮的灯光,夜间能够方便乘客辨别站点,提高安全性。
其次,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该具备良好的交通组织和管理能力。
停靠站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停靠需求,确保车辆能够顺利进出停靠站。
停靠站周围的道路也应该宽敞通畅,便于车辆的进出。
停靠站应该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以应对高峰时段的乘客需求。
另外,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美观设计。
停靠站的周围环境应该整洁卫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停靠站的建筑物可以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地貌特点,对停靠站进行美化,增加城市的形象。
可以在停靠站的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一个美丽的绿化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做在站点线路不多的情况下效果很好。
根据站台长度,设置几条停车线,每条停车线只设定3或4条 公交线路定点停靠,如停靠段占满时可以借用相邻停靠段。
设置几条停车线优点
形成了不同公交线路的专用候车区 减少了公交停靠时乘客换乘的盲目流动 减少了公交靠站时间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公交枢纽、轨道站点等乘客相对集中的站点
3、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
A 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
B 在交叉口上游设置公交站点 C 上、下游设置公交站点的综合比较
公交站点宜设置在交叉口什么位置上?
设置在路口的出口处,离路口越远,对路口的影响就 越小,但乘客换乘的步行距离也就越远
避免因公交停站排队引起机动车、非机动车在路口进 得来而出不去
箱体形式的公交停靠站的站牌设计:
(1)面向车道侧: 用大字标题醒目的标出本站站名及下 站站名,让乘客在车上能看清站名; (2)面向人行道侧: 各条线路的到站信息,前后站的站名; 各条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 (3)左侧: 各条线路到达本站的时间表;从本站 出发到达主要节点的大概行程时间; (4)右侧:公交网络图。 1
从各公交调度室调查高峰发车频率及公交车的车身长度 在公交站点调查单车(配线路号)占用站台时间和站台 排队长度情况。
必要时抽查各线路车辆的满载率,以确定是否用调整发车 间隔来确定站台长度。
若路口没有展宽
在同样公交线路配载(10条)的情况下,公交站点
应远移至路口出口150m以外,
避免因公交停靠站排队至路口时出现路口出口的时
B 站点线路专用停靠位置的相对位置
设专用停靠位置时公交站台会很长,故线路数一般不宜
超过5条,特殊情况不应超过7。
到站频率 站台类型 长度
一般应将上下乘客少、车辆密度小的线路设在前方(电
车), 反之设在后方(汽车) 。
C 固定不同线路公交车的停车线
以交叉口出口处公交站点为例
在公交站台的最前端设置-首车停止线,不管哪条线路来车, 都要驶到首车停止线后停车上下乘客,后续来车在该车后顺 序停靠。
停靠站类型选择
1
人行道宽度足够时设港湾式停靠站
2
2
尽量创造条件设置港湾式停靠站
2
3,4
设港湾式停靠站
3
3,4
路段交通负荷较大时设港湾式停靠站,较小时 可不设港湾式停靠站 路段交通负荷大时设港湾式停靠站,较小时可 不设港湾式停靠站。 设港湾式停靠站
3
3,4
4
5,6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机非混行道路、机动车专用道路:局部压缩人行道设置
上下游公交停靠站的综合比较一览表
设站考虑指标 公交车辆实际停靠延误 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折减 对通流的干扰程度 对行人安全性的影响 上游公交站点 大 大 大 大 下游公交站点 小 小 小 小
对车辆安全性的影响
大
小
对于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道路及用地条件均允许 的情况下,应该设置在交叉口下游。
4、站点合并设计策略
公交换乘涉及到的因素
停车换乘设施
一、站点位置的选择
二、设置类型的选择 三、公交站候车厅设计
四、新型公交站牌的设置 五、公交停靠站秩序管理
一、站点位置的选择
1、站距规定 2、站点位置的选择标准 3、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 4、站点合并设计策略
路段、交叉口 上游、下游
5、上、下行对称公交停靠站相对位置的确定
公交站点处各线路的高峰配车数
以高峰时各线路来车数的站台占用时间—
—算同时停靠站台的车辆数——确定站台长度即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离。 例如对于路口出口加宽的站台有l0条线路
公交车停靠上下乘客,则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
距离≥100m。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离≥100m?
要通过该站点发车高峰调查来确定实际站点 长度,以进站排队不排到路口为原则。
A 站点合并与换乘的关系
B 站点线路专用停靠位置的相对位置
C 固定不同线路公交车的停车线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A 站点合并与换乘的关系
从方便快捷的角度来讲,希望公交车站集中 从公交站台分布来讲,希望固定线路的停靠 位置,乘客选择最方便 如何将等车时间与换乘行走时间结合起来考 虑,减少总的换乘时间?
位置设定
当公交站设在机非分隔带且分隔
带宽度只1m左右时,将候车厅设
在公交站台对应的人行道边缘。
顶棚设计
当候车厅设在人行道上时,顶棚 宜采用悬臂式
四、新型公交站牌的设置
站牌接收调度指挥中心以无线广播方式传送的公 交车辆位置和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并以LED方式在 站牌上直观地显示整条线路所有车辆的运行区间状况, 使人们等车变得灵活而方便。
公交车为左转的情况。
公交车为左转的情况
离对向停车线的距离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距离多远为合适?
停靠站必须在视距三角之外 下游(出口)右侧拓宽增加车道时,应在右侧车 道分岔点向前15~20m
新建交叉口,对于非港湾站,按道路等级:主 干道上距停车线至少80m,次干道50m,支路30m
公交站点处各线路的高峰配车数
一辆公交车停车长度以15~20m为准 多辆公交车停靠的站台长度 公交停靠站车道宽度:3.0(2.75);相邻车道3.25 人行道宽度有多余时,可考虑压缩人行道设置公交 停靠站,最小宽度不小于2.5m
3、停靠站类型选择原则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道路,公交停靠站不应占用 车行道,应采用港湾式布置;
停车换乘做得好,公交就会出现稳定
的客流,有利于促进公交发展。
5、上、下行对称公交停靠站相对位置的确定
为方便乘客过街换乘,错开距离以30m为宜。
迎面错开
背向错开
迎面错开
如果错开距离很小,又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行 人过街横道,以至于公交车在行人过街横道前 形成排队;
由于公交车体积较大,很容易阻挡其左侧机动 车司机和右侧过街行人的视线。
多条公交线路交叉汇集,公交乘客换乘方便,有利 于提高公交吸引力; 能充分利用交叉口的行人过街通道,乘客通过交叉 口步行距离短; 提高了行人和乘客的安全性; 由于公交车辆通过交叉口速度不高,而且可以利用 交叉口减速,能有效缩短公交停靠的减速距离; 对于设置在进口的公交站点,公交车辆能有效利用 红灯时间上下客,减少了公交车辆的停靠延误; 对于设置在出口的公交站点,公交司机能充分利用 交叉口信号控制产生的车流中断间隙出站,减少车 辆延误。
间瓶颈,引起机动车、非机动车在路口进得来而出
不去得秩序混乱。
B
在交叉口上游设置公交站点
设置条件 离停车线的距离
设置条件
公车流量大,车辆停靠不产生冲突危险 右转车道公交车占主要比例
离停车线的距离
边侧有拓宽增加的车道时,停靠站应设在该车道分岔点
之后至少15—20m .并将拓宽车道加上公交站台长度后
二、设置类型的选择
1、基本类型 2、一般规定
3、停靠站类型选择原则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1、基本类型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 (Near-side bus stops,NS) 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路段公交停靠站 (Mid-block Stops, MS)
机非混行道路间局部压缩人行道设置
沿机非分隔带设置公交停靠站
4米
当人行道或者机非分隔带宽度不足,而机动车
道宽度又较大时,可以通过适当压缩机动车道、偏
移道路中心线来设置外凸式港湾停靠站
港湾站尺寸
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占道式(直线式)停靠站
公交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太短;否则可以
根据设置方法分类
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 沿中央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
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
根据站台形式分类
直线式公交停靠站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2、一般规定
公交停靠站候车站台的高度取15—20cm;站台的宽
度应取2.0m,改建及治理交叉口附近不小于1.25m
出现排队停车进入路口现象,则公交车站还要远移。
因此乘客换乘距离远近,实际上是受公交站 点来车数影响的,即公交也存在饱和问题。公交来 车越多,则换乘距离就越远。
公交站点的公交车流量调查
以5min为一个统计时段,划分调查车种。
如6m、8m、I0m、13m (即铰接式公交车)、18m
安排两组调查
设在路口进口处,为保证路口导向车道的长度,距离 路口会太远
一般规定:在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应设在离交 叉口50m以外处
A 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
设置条件
离对向停车线的距离
设置条件
?
存在视距问题; 机非混行的道路,公交车频繁使用右侧非机动 车道; 机非分隔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右侧不是公 交车专用道,高峰期间公交车频繁使用; 高峰期间上游右转车流量超过250辆/h;
专用的自行车存车处 专人负责管理
一般自行车存放点,专人巡视管理
利用便道护栏、机非隔离带或绿化带(树间隙设置自行车 存放车架) 在便道上画出专门的自行车存放区
目前,公交车站自行车乱停乱放已成
为社会问题,不仅阻断行人便道,而且引 发了破旧自行车乱丢乱弃问题,也为盗贼 偷车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