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鉴定类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作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1.1 莫氏实验一、目的掌握莫氏(molisch)实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其反应如下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1、棉花或滤纸。
2、吸管1.0ml(*4)、2.0ml(*1)。
3、试管1.5*15cm(*4)。
四、实验试剂1、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置,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4、1%淀粉溶液:讲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溶液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
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l水中)。
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1,摇匀,讲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六、注意事项1、试管中加入各种糖后,应做好标记,浓硫酸加入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2、莫氏反应非常灵敏,所用的试剂应洗净,不可再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3、当糖浓度过高时,由于浓硫酸对他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现紫色,需稀释后再做。
思考题:1、解释α-苯酚反应的原理。
2、用莫氏试验鉴定糖时需注意哪些?试验1.2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实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产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呈鲜红色沉淀2,以果糖为例,其反应如下:三、实验器材1、吸管0.5ml(*3)、5.0ml(*1)。
糖类的显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糖类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 熟悉糖类物质的颜色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 学会使用显色试剂鉴定糖类,区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根据糖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或酮基,可以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还原糖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显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糖类的鉴定。
本实验主要利用斐林试剂和苏丹Ⅲ试剂进行糖类的显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纯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蔗糖- 淀粉- 水浴锅- 试管- 移液器- 显微镜2.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将0.1g NaOH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入0.05g CuSO4,混匀。
- 苏丹Ⅲ试剂:将1g苏丹Ⅲ溶于100ml 95%乙醇中。
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 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分别置于试管中。
- 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混匀。
- 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 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该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2. 非还原糖的鉴定:- 取一定量的蔗糖、淀粉溶液分别置于试管中。
- 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苏丹Ⅲ试剂,混匀。
- 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 若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表明该溶液中含有非还原糖。
3. 鉴定结果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产生的沉淀或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均产生砖红色沉淀,表明它们是还原糖。
2. 蔗糖、淀粉溶液与苏丹Ⅲ试剂反应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表明它们是非还原糖。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对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鉴定。
2. 斐林试剂和苏丹Ⅲ试剂是常用的糖类显色试剂,可用于糖类的鉴定和分析。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化学试剂。
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误差产生。
3. 实验结果要及时记录,以便分析。
实验二 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材料与方法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
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ml。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5mL,混匀。
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四.结果与分析试剂现象产生现象的时间排序41%葡萄糖浅紫色环,试样淡棕色51%果糖浅紫色环,试样深棕色21%蔗糖深紫色环,试样深棕色31%淀粉深紫色环,试样淡棕色1%糠醛深紫色环,试样黑色 1表1试剂现象1%葡萄糖4分02秒开始变红色1%果糖2分45秒开始变红色1%蔗糖2分49秒开始变红色表21.由表1可知,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糠醛均可发生Molisch 反应,但产生的紫环颜色不同,反应后试样的颜色也不同,其中糠醛的紫环颜色最深,且试样颜色为深棕接近黑色。
朱墨时序鉴定实验报告
朱墨时序鉴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朱墨的时序鉴定,研究其色泽的变化规律,为朱墨的保护、修复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背景朱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具有独特的色泽和传统制作工艺。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保存,朱墨的色泽会发生变化。
准确鉴定朱墨的时代和保存状况对于文物保护和了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实验设计与方法3.1 实验材料- 不同年代的朱墨样本(取自博物馆藏品,共10份)- 白纸(用于绘制朱墨样本)- 光谱仪3.2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年代的朱墨样本,并用白纸绘制每个样本的颜色。
2. 使用光谱仪对每个样本进行色谱分析,记录每个样本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
3. 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朱墨色泽变化的规律。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10份不同年代的朱墨样本进行实验,我们得到了每个样本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数据。
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显示了朱墨色泽随时间的演变规律。
经实验,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墨的色泽会发生变化。
在初期使用的朱墨样本中,色泽鲜艳饱满,反射率较高;而经过长期使用和保存的朱墨样本,色泽逐渐变暗,反射率逐渐降低。
这表明朱墨在长期使用和暴露于环境中的过程中会受到氧化、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颜色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朱墨样本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保存在干燥通风环境中的朱墨样本色泽相对较为稳定,反射率较高;而保存在潮湿环境中的朱墨样本色泽变化较为明显,反射率较低。
这表明湿度对于朱墨的保存与色泽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5.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几个结论:1. 朱墨的色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经过长期使用和保存的朱墨色泽较为暗淡。
2. 保存条件对朱墨的色泽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湿度较高的环境会导致朱墨色泽变化更为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为朱墨的保护、修复和鉴定提供一些参考:1. 对于保存朱墨的机构或个人,应控制好保存环境的湿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防止朱墨色泽变化过大。
生物实验涉及到鉴定性实验颜色反应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涉及到一些鉴定性实验,这些实验多要学生记忆一些特定实验条件下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
在记忆这些试剂和颜色反应时学生经常张冠李戴,因此在教学中我加以归纳总结,现把总结提供给大家,供大家研究。
实验中的颜色我们肉眼能看到的一般共有七色,即:赤、橙、黄、绿、蓝、靛、紫,因些实验中的颜色反应也就有这七色。
除去最不常见的靛,其它六色都对应一些实验反应。
1.赤(红):最典型的是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在沸水浴中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反应。
另外还有班氏试剂与葡萄糖反应,在沸水浴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还有就是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该反应不需要加热。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醋酸洋红染染色体(或染色质)时为红色。
2.红、橙: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3.橙、黄:最典型的是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该反应不需要加热。
另外还有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滤纸条分出的色带中最上边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紧下边的是叶黄素——黄色。
4.黄、绿、蓝:黄绿色和蓝绿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滤纸条分出的色带中最下边的是叶绿素b——黄绿色,紧上边的是叶绿素a——蓝绿色。
绿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用丙酮酸提取的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
5.蓝色:在DNA粗提取与鉴定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中发现曝光的那一半叶片用碘蒸气处理后呈深蓝色。
6.紫蓝色: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
7.紫色:最典型的是蛋白质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不用沸水浴),产生紫色反应。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龙胆紫染染色体(或染色质)时为紫色在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的培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如果有大肠杆菌,其代谢产物(有机酸)就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基因色彩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基因色彩鉴定实验,了解基因在生物体色彩形成中的作用,掌握基因色彩鉴定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生物体的色彩主要由色素决定,而色素的形成与基因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检测基因表达产物,观察其与色彩形成的关系,从而鉴定基因色彩。
三、实验材料1. 三角帆蚌基因组DNA2. 引物:Hc-GSK3基因特异性引物3. Taq酶4. dNTPs5. PCR仪6. 紫色、白色内壳色三角帆蚌7. 染色剂:苯胺黑、苯胺红等8. 显微镜9. 数据分析软件四、实验方法1. 基因组DNA提取:采用常规方法提取三角帆蚌基因组DNA。
2. PCR扩增:以Hc-GSK3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条件如下:a. 95℃预变性5分钟b. 95℃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共35个循环c. 72℃延伸10分钟3. 基因产物鉴定: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条带,判断扩增是否成功。
4. 色彩鉴定:将紫色、白色内壳色三角帆蚌的鳃、斧足、内脏团和边缘膜组织分别提取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Hc-GSK3基因表达产物。
5.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紫色、白色内壳色三角帆蚌中Hc-GSK3基因表达产物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c-GSK3基因片段,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
2. 基因产物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Hc-GSK3基因在紫色、白色内壳色三角帆蚌中均有表达。
3. 色彩鉴定: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Hc-GSK3基因在紫色蚌鳃、斧足、内脏团和边缘膜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蚌的表达量。
4. 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紫色蚌Hc-GSK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蚌(P<0.05)。
六、实验结论1. Hc-GSK3基因在三角帆蚌色彩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2. 紫色、白色内壳色三角帆蚌中Hc-GSK3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基因表达与生物体色彩密切相关。
薄层色谱鉴别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
丹参鉴定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
6、检测
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如果本身无色,可先在紫外灯光下观察有无荧光斑点(有苯环的物质都有),用铅笔在薄层板上划出斑点的位置;对于在紫外灯光下不显色的,可放在含少量碘蒸气的容器中显色来检查色点(因为许多化合物都能和碘成黄棕色斑点),显色后,立即用铅笔标出斑点的位置。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
3、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1)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取丹参对照药材,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备。
(2)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酮II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4、点样
点样用的毛细管为内径<lmm的管口平整的毛细管。
点样前,可先用铅笔在薄层板一端距底边10m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如需重复点样,则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几个样,样品点间距离为10mm以上。样点直径不大于3mm。
5、展开
薄层的展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选择的展开剂放入层析缸中(小板可用广口瓶代替),使色谱器内空气饱和5-10min,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密闭,上行展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中的深度一般要求液面距离样点原点约5mm,也就是样点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展开至规定距离后(一般当展开剂上升到离前端5-10mm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溶剂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色检测。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 物质鉴定类实验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1)物质鉴定类实验(2019·海南卷)下列检测生物分子的实验中,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B.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D.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解析: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A正确;葡萄糖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B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C正确;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错误。
答案:D1.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的基本思路细胞中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达到检测与鉴定的目的。
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几个方面对每种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进行分析和判断:2.物质鉴定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时,因其较黏稠,故使用时需稀释。
(3)可溶性还原糖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它们不含还原糖。
(4)颜色深浅与所鉴定的物质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3.列表比较6种物质的鉴定1.(2022·山东菏泽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解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需采用50~65 ℃水浴加热的方式,通过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判断组织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A错误。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B错误。
生化鉴定类实验
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性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性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
高巾生物学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有: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③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中学阶段,最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盐析或层析;最常用的鉴别(定)方法是利用各种物质特定的显色反应,此法应严格控制样品的量,和排除其他有关物质的干扰,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滴定法和比色法。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显色反应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蛋白质十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方法步骤:还原糖的鉴定:选材→制备组织样液→鉴定样液。
脂肪的鉴定:选材→切片制作→染色→镜检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选材→制备样液→鉴定样液。
3.注意事项:(1)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为提高实验效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则成功了一半。
(2)用于鉴定还原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含糖量较高,而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3)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
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成切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4)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d,便于研磨。
(5)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
(6)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B。
(7)在可溶性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的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 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 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 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 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 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 、DNA 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 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 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 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原理:RNA+ 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8 、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9 、CO2 的检测原理:CO2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 的产生情况。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作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1.1 莫氏实验一、目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掌握莫氏(molisch)实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其反应如下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1、棉花或滤纸。
2、吸管1.0ml(*4)、2.0ml(*1)。
3、试管1.5*15cm(*4)。
四、实验试剂1、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置,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4、1%淀粉溶液:讲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溶液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
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l水中)。
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1,摇匀,讲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六、注意事项1、试管中加入各种糖后,应做好标记,浓硫酸加入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2、莫氏反应非常灵敏,所用的试剂应洗净,不可再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3、当糖浓度过高时,由于浓硫酸对他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现紫色,需稀释后再做。
思考题:1、解释α-苯酚反应的原理。
2、用莫氏试验鉴定糖时需注意哪些?试验1.2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实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产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呈鲜红色沉淀2,以果糖为例,其反应如下:三、实验器材1、吸管0.5ml(*3)、5.0ml(*1)。
糖的颜色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的颜色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2. 掌握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鉴定方法;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糖类在浓酸作用下,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某些试剂反应,可产生具有特定颜色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对糖类的鉴定。
1. 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在浓酸作用下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萘酚反应生成红紫色复合物。
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证明还原糖的存在。
2. 非还原糖的鉴定:非还原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马铃薯匀浆。
2. 试剂:浓硫酸,萘酚,蒸馏水,NaOH溶液,CuSO4溶液,3,5-二硝基水杨酸,苯酚,亚硫酸钠,酒石酸钾钠,葡萄糖,碘液。
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苹果或梨匀浆和2mL马铃薯匀浆。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硫酸。
(3)振荡均匀,观察两支试管液面间是否出现紫环。
2. 非还原糖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花生种子和2mL鸡蛋清。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硫酸。
(3)振荡均匀,观察两支试管液面间是否出现紫环。
3.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进一步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和2mL淀粉溶液。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NaOH溶液和1mLCuSO4溶液。
(3)将两支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分钟。
(4)观察两支试管中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的鉴定:在苹果或梨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加入浓硫酸后,液面间出现紫环,证明其中含有还原糖。
2. 非还原糖的鉴定:在花生种子和鸡蛋清中加入浓硫酸后,液面间未出现紫环,证明其中不含还原糖。
3.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进一步鉴定: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葡萄糖为还原糖;在淀粉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后,未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淀粉为非还原糖。
鉴定实验
还 原 糖 脂 肪 蛋 白 质 质 流 动 有丝分裂 酶 效 率 酶 专 一 酶 温 度 酶 - PH 色素提取 分离复原 向性运动 生 长 素 提取DNA 人遗传病 种群密度 制生态瓶 调查环境 观察SO2
还 原 糖 脂 肪 蛋 白 质 质 流 动 有丝分裂 酶 效 率 酶 专 一 酶 温 度 酶 - PH 色素提取 分离复原 向性运动 生 长 素 提取DNA 人遗传病 种群密度 制生态瓶 调查环境 观察SO2
2.高中生物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总结
① 15% 15%的HCl和95%的酒精:解离液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与酒精1:1混合,起解离作用
② 8%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改 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 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 合 ③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提供酸性环境(浓度不要 求掌握的)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活 材 料: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线粒体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五、材料选择满足实验要求: ①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鉴定中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 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因为这些材料中主要的糖 类为不具还原性的蔗糖;(淀粉、蔗糖、纤维素 都是非还原性糖。) ②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时,选择菠菜叶下表皮 稍带叶肉(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而靠近下表 皮的叶肉细胞中含少而较大的叶绿体)或用藓类 (叶片薄、叶绿体大),观察时应选择靠近叶脉 部位细胞(叶脉附近细胞中水含量丰富,细胞质 流动明显);
根尖成熟区(根毛)细胞:无叶绿体,有大液泡
观察叶绿体的 实验不适用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高中生物实验中酒精和盐酸的用法其他试剂及用法(1)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
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用于尿糖的测定。
(2)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4)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5)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6)0.3 g/mL 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7)0.1 g/mL 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实验 试剂目的鉴定脂肪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洗去染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8%的盐酸1.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染色剂迅速进入细胞2.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叶绿体色素提取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解离液(15%盐酸:体积分数95%的酒精=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70%的酒精 消毒;浓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快速变性,在外表形成一层保护膜腐乳的制作 12%的酒精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腐乳独特的香味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体积分数70%酒精杀死保存小动物,防止腐烂,成为标本DNA 粗提取与鉴定体积分数为95%酒精(充分预冷)溶解杂质析出DNA(8)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
当氯化钠浓度为2 mol/L、 0.015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 DNA溶解度最低。
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9)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
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日期:2011年11月2日小组成员:——(2010******)——(2010******)专业:生物科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班级:************摘要本实验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并从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作用、Mg2+的取代以及色素光谱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鉴定。
一、实验目的1.以植物叶片组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2.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3.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1.提取: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与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分离: 当溶剂沿支持物不断向前推进时,由于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两相(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不同。
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可将不同色素分离。
3.理化性质的观察: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酯,在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中镁可被氢原子取代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具有荧光,故从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叶绿素溶液呈血红色。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强光氧化,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1.材料:菠菜;2.用具:天平、研钵、三角漏斗、滤纸、层析缸、毛细管、分光镜、量筒、烧杯、试管等;3.试剂:丙酮、碳酸钙、层析液(石油醚:丙酮=25:3),20%KOH-甲醇、乙醚、1%HCl、醋酸铜。
四、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新鲜菠菜叶片2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2)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无水丙酮10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ml;3)用漏斗滤去残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暗处)。
2.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1)层析样纸制备:将优质滤纸剪成3cm×9cm的长条,将一端剪成中央留约1cm×0.5cm的窄条;2)点样:用细玻璃棒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点于层析纸的窄条上端中央部,晾干后在原处重复点样7-8次;3)展层:在层析缸中加入3-5ml层析推动液,然后将已点样的层析纸插入缸的側壁槽内,调节纸条使窄条1/2部分浸入推动液中,盖好盖子,于阴暗处展层约10min,即可在层析纸上分辨出4种不同的清楚色层。
科学实验:变色紫甘蓝
准备好了吗?开始实验啦!
拓展创新
一、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有很多(如酚酞、刚果 红、石蕊、溴甲酚紫、甲基红、茜素黄R等),你还 知道哪些不同颜色的酸碱指示剂呢?
二、人们平时用紫甘蓝做菜的时候,有时会在盘 子中留下紫色的汁液,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办法改 变吗?
所以紫甘蓝溶液能用来检测物质的酸碱 性。
一、PH试纸
PH试纸也叫石蕊试纸,是一种专门来测验物 质溶液酸碱性的工具,pH试纸涂抹物质溶液后判 断酸碱性主要是靠比对色卡上的数字来辨别。
二、紫甘蓝液体鉴定能溶液酸碱性的原因
紫甘蓝细胞液中的花青素的颜色会因溶液物 质的酸碱度不同而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 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所以紫甘蓝能够作为 指示剂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验证紫甘蓝具有检测物质酸碱性的特性
在紫甘蓝汁中滴入酸性溶液 观察颜色变化
在紫甘蓝汁中滴入碱性溶液 观察颜色变化
用紫甘蓝汁检测的结果与用PH试纸的测试结果接近。
为什么紫甘蓝溶液能够检测物质的酸碱性呢?
紫甘蓝的细胞内含花青素。花青素是一 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花青素的颜色会因溶 液物质的酸碱性不同而改变颜色。细胞液呈 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
小谜语
大紫球,一层层,生比熟吃营养 多。 (打一蔬菜)
物质有酸碱性,怎样才能检测出来呢?
哪些是酸性的 哪些是碱性的呢?
数值越大碱性越强,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你能根据试纸的颜色来断定酸碱性吗?
验证PH试纸能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白糖溶液 弱酸性
食盐溶液 中性
洗衣粉溶液 弱碱性
小苏打溶液 强碱性
pH试纸上有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这三种指 示剂。检测的溶液在比色卡上的PH值大于7的呈碱性, 小于7的呈酸性,7为中性。
蔬菜感官鉴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感官鉴别方法,对蔬菜的色泽、气味、滋味和形态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了解不同蔬菜的品质差异,为日常购买和食用蔬菜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蔬菜样品:包括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和食用菌类等不同品种的蔬菜。
2. 实验器材:感官评价室、电子秤、剪刀、小刀、味觉评分卡、嗅觉评分卡、视觉评分卡等。
三、实验方法1. 色泽评价:观察蔬菜的颜色、光泽、有无病斑、虫害等,根据视觉评分卡进行评分。
2. 气味评价:闻取蔬菜的气味,判断其是否具有清香、甘辛香、甜酸香等正常气味,有无腐烂、变质等异常气味,根据嗅觉评分卡进行评分。
3. 滋味评价:品尝蔬菜的滋味,判断其是否具有甘淡、甜酸、清爽鲜美等正常滋味,有无苦涩、异味等异常滋味,根据味觉评分卡进行评分。
4. 形态评价:观察蔬菜的形状、大小、质地、有无损伤、病变、虫害侵蚀等,根据视觉评分卡进行评分。
5. 综合评价:根据色泽、气味、滋味和形态四个方面的评分,对蔬菜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四、实验步骤1. 将蔬菜样品分别放置在感官评价室内,确保环境安静、光线适宜。
2. 评价人员对蔬菜样品进行色泽、气味、滋味和形态四个方面的感官评价。
3. 根据评分卡对每个样品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 对每个样品的四个方面评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分。
5. 分析综合评分,判断蔬菜的品质优劣。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泽评价:不同品种的蔬菜在色泽上存在差异,如黄瓜颜色鲜绿、西红柿红色鲜艳等。
病斑、虫害等异常色泽会影响蔬菜品质。
2. 气味评价:蔬菜气味与其品种密切相关,如大蒜具有浓郁的特殊气味。
异常气味如腐烂、变质等会影响蔬菜品质。
3. 滋味评价:蔬菜滋味与其品种和生长环境有关,如甜菜甜味较浓、苦菜苦味较重。
异常滋味如苦涩、异味等会影响蔬菜品质。
4. 形态评价:蔬菜形态与其生长状态有关,如新鲜蔬菜形状饱满、质地坚实。
损伤、病变、虫害侵蚀等异常形态会影响蔬菜品质。
高中生物颜色的检验教案
高中生物颜色的检验教案
年级:高中
科目:生物
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颜色对生物的影响,并学会进行颜色的检验。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颜色对生物的影响;
2. 学会进行颜色的检验;
3. 提高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红、蓝、黄等颜色的颜料或食用色素、几种不同的植物或昆虫等生物样本;
2. 实验工具:试管、注射器、显微镜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颜色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颜色在生物中的作用。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颜色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步骤并讨论实验预期结果。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颜色的检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实验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不同颜色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原因。
5.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论,讨论颜色对生物的影响及应用。
延伸活动:
1. 邀请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探究颜色与生物之间的其他关系;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颜色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评估方式:
1.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结果给予评分;
2. 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结论总结环节进行口头表达,评价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1.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 学生对颜色在生物中的影响是否有深入的理解。
火焰颜色研究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物质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变化。
2. 分析火焰颜色与物质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火焰颜色在物质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火焰颜色是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由于高温激发,使物质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随后释放能量时产生的特定波长光。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其电子跃迁能级也不同,因此产生的光波长不同,导致火焰颜色各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酒精、乙醇、汽油、木炭、硫磺、铁丝、镁条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夹、试管、镊子、酒精灯架、白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根酒精灯,点燃后用镊子夹取少量酒精,滴在白纸上,观察火焰颜色。
2. 重复步骤1,分别滴加乙醇、汽油、木炭、硫磺、铁丝、镁条等物质,观察火焰颜色。
3. 记录每种物质的火焰颜色,并分析其与物质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酒精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2. 乙醇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比酒精火焰亮。
3. 汽油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伴有黑烟。
4. 木炭燃烧时,火焰呈红色,伴有少量白烟。
5. 硫磺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伴有刺激性气味。
6. 铁丝燃烧时,火焰呈红色,伴有火花。
7. 镁条燃烧时,火焰呈白色,伴有耀眼的光芒。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酒精和乙醇都是有机物,其分子结构相似,因此燃烧时火焰颜色相似,均为淡蓝色。
2. 汽油是烃类混合物,分子结构复杂,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伴有黑烟。
3. 木炭是碳的一种形态,燃烧时火焰颜色为红色,伴有少量白烟。
4. 硫磺燃烧时,火焰颜色为蓝紫色,产生刺激性气味,表明硫磺中含有硫元素。
5. 铁丝燃烧时,火焰颜色为红色,伴有火花,表明铁丝中含有铁元素。
6. 镁条燃烧时,火焰颜色为白色,伴有耀眼的光芒,表明镁条中含有镁元素。
七、实验结论1. 不同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与其化学成分有关。
2. 火焰颜色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物质鉴定方法。
3.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初步判断物质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 体色中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 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 色素。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 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 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 素浓度适宜。 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 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 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 起点相同。 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 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 纸条上得不到色素
(2)下列生物材料中,可用于还原糖鉴定的是( B ) A.柑橘 B.苹果 C.新鲜肝脏 D.甘蔗
1.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所用的试剂为 斐林试剂 , 所出现的颜色为 砖红色 ,该试剂分为甲液和乙 液,使用时必须 现配现用 , 混合使用 。 其原因是 该试剂不稳定,易生成蓝色沉淀 。 2.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必须先加双缩脲试 剂A( 0.1g/mLNaOH 溶液),再加双缩脲试剂 B(0.01g/mLCuSO4 溶液),这样实验才能成功, 原因是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离子发生紫色 。 反应,否则产生蓝色Cu(OH)2沉淀,对实验 现象有遮蔽作用
(2)脂肪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解 释 题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 染液,用50%酒精洗 不洗去浮色,会影 去浮色,吸去酒精。 响对橘黄色脂肪滴 的观察。同时,酒 精是脂溶性溶剂, 可将花生细胞中的 脂肪颗粒溶解成油 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 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 酒精,滴上1~2滴蒸 玻片时产生气泡。 馏水,盖上盖玻片。
4、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 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6、方法步骤: (1)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 1. 制备组织样 液。(去皮、 切块、研磨、 过滤)
注意问题 苹果或梨组织 液必须临时制 备
解释 因苹果多酚氧化 酶含量高,组织 液很易被氧化成 褐色,将产生的 颜色掩盖。
2. 取1支试管, 向试管内注入 2mL组织样液。
6、方法步骤: (1)可溶性糖的鉴定
4、实验步骤: (1)提取色素 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 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 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 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快速研磨: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 的丙酮挥发。 色素颜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 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收集滤液 (3)制备滤纸条 一端剪去二个角 (4)划滤液细线 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 叠。重复三次。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 更明显。 (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6)观察实验结果
操作方法 3. 向试管 内注入 1mL新制 的斐林试 剂,振荡。
注意问题 解释 应将组成斐林试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 剂的甲液、乙液 甲、乙液混合保存 分别配制、储存,时,生成的Cu 使用前才将甲、 ( OH ) 2在70~90℃ 乙液等量混匀成 下分解成黑色CuO 斐林试剂;切勿 和水; 将甲液、乙液分 甲、乙液分别加入 别加入苹果组织 时可能会与组织样 样液中进行检测。液发生反应, 无Cu ( OH ) 2生成。
(3).滤纸上的色素线一定不能没过层析液,否则: A、色素扩散会不均匀 B B、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C、色素扩散速度变慢 D、色素带彼此重叠 (4).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 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 A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2)脂肪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低倍镜下找到花生 子叶薄片的最薄 处,可看到细胞 中有染成橘黄色 或红色圆形小颗 粒。
注 意 解 释 问 题 装片不 时间一长,油滴 宜久 会溶解在乙醇中。 放。
(3)蛋白质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制备组织样液。 (浸泡、去皮 研磨、过滤。)
解 释 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 研磨成浆,也可购新 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 间。 鉴定。加样液约 A液和B液也 先加NaOH溶液,为 2ml于试管中, 要分开配制, Cu2+与蛋白质反应提 加入双缩脲试 储存。鉴定 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剂A,摇匀; 时先加A液 A、B液混装或同时加 再加入双缩脲 后加B液。 入,会导致Cu2+变成 试剂B液3~4滴, Cu ( OH ) 2沉淀, 摇匀,溶液变 CuSO4溶液 而失效。 紫色。 不能多加。 否则CuSO4的蓝色会 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6、方法步骤: (1)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 4. 试管放在盛 有50-65℃温水 的大烧杯中(水 浴加热),加热 约2分钟,观察 到溶液颜色: 浅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沉 淀)
注意问题 解释 最好用试管夹 防止试管内的溶 夹住试管上部,液冲出试管,造 使试管底部不 成烫伤; 触及烧杯底部,缩短实验时间。 试管口不朝向 实验者。
2.实验目的: (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 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 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3、实验材料: 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四、 实验步骤
1. 提取叶绿素
研磨法 材料剪碎 加入有机溶剂 研磨、匀浆 过滤 提取液 研磨法提取 光合色素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质1、实验原理:(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 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 鉴定非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是还原糖 (2)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 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 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管内注入 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 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 为什么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 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 CuSO4有碱性溶液中生成大 量蓝色沉淀会遮蔽所产生的紫色
鉴定蛋清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为何充分稀释? 如蛋清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 试管的内壁,使试管不易刷洗干净 做鉴定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 留出一部分样液,以做 对照 之用,这样会增强说 服力。
奶粉被视为婴儿的理想食品, 请简述奶粉内含有蛋白 质的检验方法 。市场上出售的少数劣质奶粉中掺有 淀粉,请问用什么方法鉴别。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若溶液变为红紫色,则说明有蛋 白质存在;若不变色,说明没有蛋白质存在 . 用碘液检验,如变蓝,则说明有淀粉存在,如不 变蓝则说明无淀粉存在.
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1. 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 现的颜色分别是( D )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
6、练习与巩固
(1).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 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C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 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2).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 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C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祈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 叶黄素
类胡萝卜素 (占总量的1/4) 叶绿素 (占总量的3/4)
叶绿素a 叶绿素b
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 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3、二氧化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 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蛋白质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 蛋清要先稀 如果稀释不够,在实 释。 验中蛋清粘在试管 壁,与双缩脲试剂反 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 壁上,使反应不容易 彻底,并且试管也不 易洗干净。 附:淀粉的检测和 碘液不要滴 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观察用试管取2ml 太多 待测组织样液, 向试管内滴加2滴 碘液,观察颜色 变化。
3.植物组织中部分有机物成分鉴定实验: (1)为鉴定组织中有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常在梨果 肉的薄片上滴加 试剂,然后加热至呈 斐林试剂 现 砖红 色为止。 (2)为鉴定组织内有脂肪的存在,常用 花生子叶 的薄 片,经压片法将其压碎后,滴加2滴 苏丹Ⅲ染液 试剂, 3~5分钟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到在细胞内有染成 橘红色的脂肪滴。 (3)做鉴定细胞内脂肪实验时,实验材料滴加试剂后 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不能观察到脂肪滴,其原因 是 染液中的酒精溶解组织中的脂肪,使染色模糊不清,影 。 响实验结果 (4)若用物理方法鉴定脂肪的存在,请叙述鉴定方 法 烘烤花生种子后,把子叶放在白纸上用手指挤压,白 。 纸上出现透明的油渍,说明子叶中含有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