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轴对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三、单元刚度矩阵 运用虚功原理来求解轴对称问题结构上任何单元的刚度矩阵。 运用虚功原理来求解轴对称问题结构上任何单元的刚度矩阵。 单元在结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单元在结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结点力列阵为
{ R} = R
e
[
T i
R
T j
R
T m
]
T
假设单元e的三个结点的虚位移为 假设单元 的三个结点的虚位移为
式中: 是三角形截面环形单元的应力矩阵 是三角形截面环形单元的应力矩阵。 式中:[S]是三角形截面环形单元的应力矩阵。它的子矩阵为
A1ci bi + A1 f i 2 A3 A1 (bi + f i ) ci [Si ] = (i, j , m ) A1ci A A1bi + f i A2 ci A2bi
z
rj
rm
m
j
u = u(r, z) w = w(r, z) v =0
r
(4-1)
ri
i
返回
一、单元位移模式 由于轴对称性, 由于轴对称性,我们只需分析 任意一个子午面上的位移、 任意一个子午面上的位移、应力和 应变情况。 应变情况。其有限元分析计算步骤 和平面问题相似。 和平面问题相似。首先进行结构区 域的有限元剖分。 域的有限元剖分。采用的单元是三 角形、 角形、矩形或任意四边形环绕对称 旋转一周而得到的整圆环, 轴 z旋转一周而得到的整圆环 , 通 旋转一周而得到的整圆环 常采用的单元是三角形截面的整圆 在单元类型确定之后, 环。在单元类型确定之后,单元剖 分可以在子午面内进行, 如图4-1 分可以在子午面内进行 , 如图 表示的abcd子午面被分割为若干个 表示的 子午面被分割为若干个 三角形, 绕对称轴z旋转后即形成 三角形 , 绕对称轴 旋转后即形成 若干个三棱圆环单元。 若干个三棱圆环单元。
(4-4)
类似于平面三角形单元的推导, 类似于平面三角形单元的推导,即将单元的结点坐标 z i , z j , z m , ri , r j , rm 及结点位移 ui , u j , um , wi , w j , wm 代入式( ) 可以 代入式(4-4)中,可以 ,α 6 解出六个待定系数 α 1, α 2 , ⋅ ⋅ ⋅。再将这些待定系数回代到式 (4-4)中,就可以得到由结点位移和形函数所表示的单元内任 ) 一点的位移表达式
(

T * e
})
{ R} = ∫∫∫ {δ
e
= {δ
(
T * e
})
(
T * e
})
[ B] [ D][ B]{δ } rdrdzdθ
T e T e
⋅ 2π ∫∫ [ B] [ D][ B]rdrdz {δ }
(4-18)
返回
由于虚位移列阵 {δ
*
{ R} e = 2π ∫∫ [ B] T [ D][ B]rdrdz{δ }
第四章 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4-1轴对称问题有限单元法 轴对称问题有限单元法 4-2空间问题常应变四面体单元 空间问题常应变四面体单元
第一节
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轴对称结构体可以看成由任意 一个纵向剖面绕着纵轴旋转一周而 形成。此旋转轴即为对称轴, 形成。此旋转轴即为对称轴,纵向 剖面称为子午面,如图4-1表示一 剖面称为子午面,如图 表示一 圆柱体的子午面abcd被分割为若干 圆柱体的子午面 被分割为若干 个三角形单元, 个三角形单元,再经过绕对称轴旋 转,圆柱体被离散成若干个三棱圆 环单元, 环单元,各单元之间用圆环形的铰 链相连接。对于轴对称问题, 链相连接。对于轴对称问题,采用 圆柱坐标较为方便。 圆柱坐标较为方便。以弹性体的对 称轴为z轴 称轴为 轴,其约束及外载荷也都 对称于z轴 对称于 轴,因此弹性体内各点的 各项应力分量、 各项应力分量、应变分量和位移分 量都与环向坐标θ无关 无关, 量都与环向坐标 无关,
z
d
c
m j
i i
m j
θ a b
r
图4-1 轴对称结构
返回
只是径向坐标r和轴向坐标 的函数 也就是说, 只是径向坐标 和轴向坐标z的函数。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过 和轴向坐标 的函数。 z轴的子午面上的位移、应变和应力的分布规律都相同。因此 轴的子午面上的位移、 轴的子午面上的位移 应变和应力的分布规律都相同。 轴对称问题可把三维问题简化为以( , ) 轴对称问题可把三维问题简化为以(z,r)为自变量的二维 问题。 问题。 由于轴对称性,弹性体内各点只可能存在径向位移u和 由于轴对称性,弹性体内各点只可能存在径向位移 和 轴向位移w。此时,位移u、 只是 只是r、 的函数 的函数, 轴向位移 。此时,位移 、w只是 、z的函数,而环向位移 v=0。即: 。
bi 1 0 [ Bi ] = 2∆ f i ci 0 ci 0 bi
( i,j,m)
返回
可以看出,单元中的应变分量,都是常量, 可以看出,单元中的应变分量,都是常量,但是环向应变不 是常量,而是坐标r和 的函数 的函数。 是常量,而是坐标 和z的函数。为了简化计算和消除由于结 点落在对称轴上使r 而引起的计算溢出, 点落在对称轴上使 = 0而引起的计算溢出,通常采用单元的 而引起的计算溢出 来近似代替( 形心坐标值 (r, z)来近似代替(4-12)中的 ,z值,即令 )中的r, 值
返回
其中
1 − 2u A2 = 2(1 − u)
u A1 = 1− u


(1 − u) E A3 = 4(1 + u)(1 − 2u)
从(4-14)式可知,只有剪应力在单元中是常数,而其他 )式可知,只有剪应力在单元中是常数, 三个正应力在单元中都不是常数,与坐标r和 有关 有关。 三个正应力在单元中都不是常数,与坐标 和z有关。同样 采用形心坐标和来代替, 采用形心坐标和来代替,每个单元近似地被当作常应力单 所求得的应力是单元形心处的应力近似值。 元,所求得的应力是单元形心处的应力近似值。
r≈r = 1 ri + r j + rm 3 1 z ≈ z = zi + z j + zm 3 ai cz + bi + i r r
( (
)
)
(i, j, m)
于是
fi = fi =
有限元网格确定后,各单元的就是定值。 有限元网格确定后,各单元的就是定值。这样就可以把轴对 称问题的各单元看成是常应变矩阵, 称问题的各单元看成是常应变矩阵,所求得的应变是形心处 的应变值。当轴对称结构的单元划分比较小时, 的应变值。当轴对称结构的单元划分比较小时,这种近似所 引起的误差是很小的。特别当结构上各单元的形心离Z轴较 引起的误差是很小的 。 特别当结构上各单元的形心离 轴较 远时,产生的误差就更小了。 远时,产生的误差就更小了。 返回
0 Ni
Nj 0
0 Nj
Nm 0
δ 0 i δ j N m δ m
(4-11)
返回
二、单元应变与应力 为了将单元任意点的应变和应力用结点位移表示, 为了将单元任意点的应变和应力用结点位移表示,可按以 下步骤推导。 下步骤推导。 将式( )代入轴对称问题的几何方程, 将式(4-5)代入轴对称问题的几何方程,便得到单元体内 的应变, 的应变,即
图4-2
r
{δ }
e

[
T i
δ
T j
δ
T T m
] = [u
i
wi
uj
Fra Baidu bibliotek
wj
um
wm
]
T
(4-3)
对于每一个环形单元,需要假定其位移模式。 对于每一个环形单元,需要假定其位移模式。仿照平面三 角形单元, 角形单元,取线性位移模式
u = u( r , z ) = α 1+ α 2 r + α 3 z w = w( r , z ) = α 4 + α 5 r + α 6 z
(4-21)
返回
其中每个子矩阵为
[k ]
st
e
= 2π ∫∫ [ Bs ] [ D][ Bt ]rdrdz
T
( s, t = i, j, m) (4-22)
在轴对称问题中,矩阵[B]不是常数而是坐标r, z的函数,所以 (5-22)式的积分运算比平面问题要复杂得多。为了简化计算 仍取单元形心的坐标 r , z 代替矩阵[B]中的坐标r, z,得到一个近 似的单元刚度矩阵。此时,(5-22)式可以写成
单元的各应力分量可通过将式( 单元的各应力分量可通过将式(5-12)代入轴对称问题 ) 的物理方程得到
σ r σ e {σ } = Z = [ D]{ε } = [ D][ B]{δ } = Si σθ τ rZ
[
Sj
S m {δ }
]
e
(4-14)
m
v
u ri i
这样, 各单元在子午面rz平 这样 , 各单元在子午面 平 面上形成三角形网格, 面上形成三角形网格 , 就如 同平面问题中在xy平面上的 同平面问题中在 平面上的 网格一样。 网格一样 。 采用位移法有限 元分析, 元分析 , 其基本未知量为结 点位移。 单元的结点位移列 点位移 。 阵如下: 阵如下:
0 ci 0 bi
bj 0 fj cj
0 cj 0 bj
bm 0 fm cm
返回
式中
ai ci z f i = + bi + r r
(i,j,m)
上式可简写成
{ε } = [B ]{δ }e
(4-13)
其中 [B] [B]为三角形断面环元的应变矩阵,它可写成分块矩阵形 式[B]=[Bi Bj Bm]
∂u ∂r bi ε r ∂ w 0 ε {ε } = z = ∂ z = 1 εθ u 2 A fi γ rz r ci ∂ u ∂ w ∂ z + ∂ r ui 0 wi c m u j 0 w j (4-12) bm um wm
({δ } ) {R}
T * e
e
= ∫∫∫ {ε
* T
} {σ }rdrdzdθ
(4-17)
上式等号左边为单元结点力所作的虚功, 上式等号左边为单元结点力所作的虚功,与平面问题不同的是 这里所说的结点力是指作用在整个结圆上的力,等式右边是指 这里所说的结点力是指作用在整个结圆上的力, 整个三角形环状单元中应力的虚功。 整个三角形环状单元中应力的虚功。 将(5-14)式和(5-16)式代入(5-17)式,则得
u = N i ui + N j u j + N m um w = N i wi + N j w j + N m wm
(4-5)
其中形函数
Ni =
(ai + bi r + ci z ) (i, j,m ) 2A
1 ri zi zj zm
(4-6)

A=
1 1 rj 2 1 rm
(4-7)
ai =
rj rm
z
d
c
m j
i i
m j
θ a b
r
图4-1 轴对称结构
相邻的单元由圆环形 的铰链相连接 。 单元的棱 边都是圆, 故称为结圆。 边都是圆 , 故称为结圆 。 每个结圆与rz平面的交点称 每个结圆与 平面的交点称 结点。 为结点。 如图4-2中的 如图 中的 i, j, m点。 点
z rj j
rm
= [ K ] {δ }
e e
}
e
是任意给定的,所以有
e
(4-19)
[ K ] e 就是单元刚度矩阵 式中,
[ K ] e = 2π ∫∫ [ B] T [ D][ B]rdrdz
写成分块形式,则为
(4-20)
[ K ]e
k ii = k ji k mi
kij k jj k mj
k im k jm k mm
zj zm
= rj z m − rm z j = z j − zm
(4-8)
bi = −
1 zj 1 zm
(i, j, m)
(4-9) (4-10)
ci =
1
rj
1 rm
= rm − r j
(4-5)式也可以写成矩阵形式
{u} =
u e = [N ]{δ } w
Ni = 0
{δ }
* e
= u
[
* i
v
* i
u
* j
v
* j
u
* m
v
* m
]
T
单元任一点的虚位移为
{u }= [N ]{δ }
*
* e
(4 -15) (4-16)
单元的虚应变为
{ ε } = [ B ] {δ }
*
* e
根据虚功原理, 根据虚功原理, 三角形断面形状的单元体所吸收的虚应变 能等于单元结点力所做的虚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