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创新方案 第七章 第二讲 城市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交通 便捷
(3)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4)意义 ①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 变化。 ③是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 [温馨小贴士]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 化的标志,而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 交通条件的改善等都是城市化的表现。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重要程度:★★★★☆]
1.城市化 (1)城市化的三大表现 ① 人口向城镇集聚。 ②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③ 乡村变为城镇 。
(2)动力
动力
推力 (乡村)
拉力 (城市)
含义
使人群离开 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 到城市的因
素
因素 人口增长 快,对土地压 力大; 收入 低,社会服
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就业机会 多,社会福利保 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
些数据。据此完成 1~2 题。
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比率(%) 举家迁移比率(%) 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千米)
2002 年 30.09 27.89 22.38
2012 年 52.57 35.29 20.66
25 973 45 565
年均增长 3.01% 2.38% -0.80%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 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3)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 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 景观尽可能的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命题角度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 (2014·全国高考新课 标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 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 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1)~(2)题。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稍被拉平的“S”形 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进入 后期 阶段 发展中国 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 初期 阶
家
段或 加速 阶段,速度快
[温馨小贴士] 一般来讲,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 水平是相适应的,但并不绝对。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 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可能比较高。如南美洲的一些 国家,受历史因素影响,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西亚、北非 的一些产油国,受自然条件影响,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晚,发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
展快
市化进程快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
总体水平 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
低,且不平 和工业化进程,城市人口比重不足 40%
衡 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
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 不合理
[答案] (1)D (2)B
本题易错之处是对“握手楼”的理解,“握手 楼”指的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距离太近的楼房。有人形容:相邻两栋楼的同层住户, 打开窗户便可以握手。握手楼存在着不利于采光、绿 化、消防安全等弊端。
题组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银川模拟)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 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 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 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 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 通和住房条件。
答案:A
4.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解析: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 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 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 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 正确;美国人 口政策在 1970~2008 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 错误; 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 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 错误。
2.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 年后,城市化发展趋缓主要受逆城市化 的影响 B.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将会大量涌现城市群 和城市带 D.积极促进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可 知:1980~2010 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由图中 看不出人口出生率变化。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乡 村人口数量相等。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是我国城 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因。第 2 题,从我国国情出 发,我国城市化应该加快乡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题组一 城市化的内涵及表现 (2015·郑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乡村和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 ) A.1980~2010 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B.1950~2010 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 乡村地区 C.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 率相同 D.房地产开发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 因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 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 ÷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 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1.2002~2012 年间,我国( )
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后
表 现
人口由乡村 迁往城市,农 村地域转化 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 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 往农村和小城
镇
人口迁回 市区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成 因
城市的拉 力和乡村
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 为追求更
增,地价上涨, 好的生活
交通拥挤
环境
再城市化 开发中心 区,高科技 产业、第三 产业的发展
图 解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 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 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 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 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 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 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 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 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 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 城区集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 人口都出现负增长,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 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 呈减少趋势,B 错误;Ⅳ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 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 错 误;从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 致由-0.8%变为-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 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量下降
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
城市交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
通问题
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
宅问题 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 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 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 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信息
推断结论
珠江三角洲某中 心城市
城市规模大,城市化发展速度 快 ,城市人口不断 增加 , 城市中心房价 昂贵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 力增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
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 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 间
19 世纪~20 世纪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
代
20 世纪 70 年 代~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
答案:B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要程度:★★☆☆☆]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 不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 环境质量 下降,甚至出
现 环境污染 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 减少 ;水质、水量 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 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 热岛 ” 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B (2)D
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对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判 读,尤其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短柱的中间,必须 看长度,而不能简单地以上界或下界进行判断。从图 中看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比第三产业增长的慢,但仍然 是上升的。
农民、自家宅基 地、握手楼楼房密 集,采光条件差
吸引外来人口 租住,增加自身 收入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用地规模缩小, 土地价格上涨;人口增多,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农 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第(2)题,城 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住房紧张,房 租上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度好的中心城市的 房租尤其昂贵,城市周边地区房租相对廉价,更适合 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答案:1.A 2.D
题组二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012·浙 江 高 考 )美 国东 北部 大城 市带 (亦 称波 士 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 带。下图为 1970~2008 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 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 图。据此回答 3~4 题。
大气 污染、水 污染、 噪声 污 染、垃圾污染等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 低污染的节能 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 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 协调 , 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 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
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第 1 题,表中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为 3.01%,举家迁移比率为负值,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 城镇化;而户籍人口比率年均增长为 2.38%,说明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人口城镇化快于人 口市民化;举家迁移比率只有 20%左右,说明农民工大多 举家在农村生活。第 2 题,表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78%,大于城镇化率的 3.01%,说明城市的建成区面积 增长大于城镇人口的增长,则表明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答案:1.B 2.C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早
产业革命早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
水平高 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
重在 70%以上
一些大城市 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
出现逆城市 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
化现象 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命题角度 城市化的表现和进程 [例] (2013·安徽高考)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
(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 )
(3)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4)意义 ①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 变化。 ③是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 [温馨小贴士]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 化的标志,而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 交通条件的改善等都是城市化的表现。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重要程度:★★★★☆]
1.城市化 (1)城市化的三大表现 ① 人口向城镇集聚。 ②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③ 乡村变为城镇 。
(2)动力
动力
推力 (乡村)
拉力 (城市)
含义
使人群离开 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 到城市的因
素
因素 人口增长 快,对土地压 力大; 收入 低,社会服
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就业机会 多,社会福利保 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
些数据。据此完成 1~2 题。
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比率(%) 举家迁移比率(%) 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千米)
2002 年 30.09 27.89 22.38
2012 年 52.57 35.29 20.66
25 973 45 565
年均增长 3.01% 2.38% -0.80%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 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3)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 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 景观尽可能的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命题角度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 (2014·全国高考新课 标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 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 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1)~(2)题。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稍被拉平的“S”形 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进入 后期 阶段 发展中国 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 初期 阶
家
段或 加速 阶段,速度快
[温馨小贴士] 一般来讲,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 水平是相适应的,但并不绝对。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 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可能比较高。如南美洲的一些 国家,受历史因素影响,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西亚、北非 的一些产油国,受自然条件影响,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晚,发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
展快
市化进程快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
总体水平 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
低,且不平 和工业化进程,城市人口比重不足 40%
衡 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
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 不合理
[答案] (1)D (2)B
本题易错之处是对“握手楼”的理解,“握手 楼”指的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距离太近的楼房。有人形容:相邻两栋楼的同层住户, 打开窗户便可以握手。握手楼存在着不利于采光、绿 化、消防安全等弊端。
题组一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银川模拟)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 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 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 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 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 通和住房条件。
答案:A
4.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解析: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 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 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 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 正确;美国人 口政策在 1970~2008 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 错误; 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 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 错误。
2.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 年后,城市化发展趋缓主要受逆城市化 的影响 B.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将会大量涌现城市群 和城市带 D.积极促进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可 知:1980~2010 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由图中 看不出人口出生率变化。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乡 村人口数量相等。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是我国城 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因。第 2 题,从我国国情出 发,我国城市化应该加快乡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题组一 城市化的内涵及表现 (2015·郑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乡村和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 ) A.1980~2010 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B.1950~2010 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 乡村地区 C.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 率相同 D.房地产开发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 因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 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 ÷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 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1.2002~2012 年间,我国( )
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后
表 现
人口由乡村 迁往城市,农 村地域转化 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 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 往农村和小城
镇
人口迁回 市区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成 因
城市的拉 力和乡村
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 为追求更
增,地价上涨, 好的生活
交通拥挤
环境
再城市化 开发中心 区,高科技 产业、第三 产业的发展
图 解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 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 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 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 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 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 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 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 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 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 城区集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 人口都出现负增长,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 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 呈减少趋势,B 错误;Ⅳ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 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 错 误;从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 致由-0.8%变为-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 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量下降
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
城市交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
通问题
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
宅问题 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 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 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 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信息
推断结论
珠江三角洲某中 心城市
城市规模大,城市化发展速度 快 ,城市人口不断 增加 , 城市中心房价 昂贵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 力增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
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 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 间
19 世纪~20 世纪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
代
20 世纪 70 年 代~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
答案:B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要程度:★★☆☆☆]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 不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 环境质量 下降,甚至出
现 环境污染 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 减少 ;水质、水量 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 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 热岛 ” 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B (2)D
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对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判 读,尤其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短柱的中间,必须 看长度,而不能简单地以上界或下界进行判断。从图 中看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比第三产业增长的慢,但仍然 是上升的。
农民、自家宅基 地、握手楼楼房密 集,采光条件差
吸引外来人口 租住,增加自身 收入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用地规模缩小, 土地价格上涨;人口增多,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农 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第(2)题,城 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住房紧张,房 租上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度好的中心城市的 房租尤其昂贵,城市周边地区房租相对廉价,更适合 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答案:1.A 2.D
题组二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012·浙 江 高 考 )美 国东 北部 大城 市带 (亦 称波 士 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 带。下图为 1970~2008 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 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 图。据此回答 3~4 题。
大气 污染、水 污染、 噪声 污 染、垃圾污染等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 低污染的节能 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 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 协调 , 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 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
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第 1 题,表中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为 3.01%,举家迁移比率为负值,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 城镇化;而户籍人口比率年均增长为 2.38%,说明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人口城镇化快于人 口市民化;举家迁移比率只有 20%左右,说明农民工大多 举家在农村生活。第 2 题,表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78%,大于城镇化率的 3.01%,说明城市的建成区面积 增长大于城镇人口的增长,则表明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答案:1.B 2.C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因
起步早
产业革命早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
水平高 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
重在 70%以上
一些大城市 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
出现逆城市 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
化现象 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命题角度 城市化的表现和进程 [例] (2013·安徽高考)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
(1)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