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一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和感悟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e5fe591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6.png)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和感悟1. 张飞当阳桥那一声吼啊,就像平地炸了个响雷,把曹操的大军都给震懵了,这嗓子不去唱摇滚真是可惜了,估计那声音能把桥底下的河水都给震得倒流咯。
感悟:有时候气势比武器还厉害,张飞用他的大嗓门就吓退了敌军,真可谓是“音波攻击”的鼻祖啊。
2.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那叫一个淡定,就像去邻居家借个鸡蛋似的轻松。
他站在船上,看着箭像雨点一样射过来,估计心里在想:“这些箭都是给我送装备的小喽啰。
”感悟:智慧就是能把敌人变成自己的运输大队,诸葛亮这一招真是绝了,就像空手套白狼,还套得那么理直气壮。
3.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那大刀一挥,就像切菜一样简单。
他那红脸就像是燃烧的小火炉,一路散发着霸气,那些守关的将领在他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一碰就倒。
感悟:关二爷真是猛男中的猛男,走哪都像是开了无敌挂,所到之处“菜将”纷纷倒下。
4. 周瑜被诸葛亮气得直跳脚的时候,就像一只被拔了毛的公鸡,又气又无奈。
他那点小心思在诸葛亮面前就像小孩子的把戏,每次都被看穿,然后被气得七窍生烟。
感悟:嫉妒真的会让人失去理智,周瑜这只“气鼓鼓的公鸡”就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
5. 刘备摔阿斗那一下,可真够狠的,就像扔一个烫手山芋。
他这一摔,既收买了赵云的心,又让大家觉得他爱才如命,这手段高啊,就像在变魔术,一下子就变出了人心所向。
感悟:刘备这一摔,摔出了政治智慧,阿斗就像个无辜的小道具,被老爸拿来做戏了。
6. 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那神态就像一个老狐狸在试探小猎物。
他跟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像突然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把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这曹操可真是个会玩心理战的高手。
感悟:有时候一句话比千军万马还吓人,曹操这是在不动声色地给刘备施加压力,想看看他的反应。
7. 典韦在宛城之战中,那是真的猛啊,就像一个人形绞肉机。
他拿着武器在敌阵中横冲直撞,敌军就像麦子一样被他收割,可惜最后还是寡不敌众,但他这英勇的形象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
三国演义好句加赏析
![三国演义好句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87a4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2.png)
三国演义好句加赏析稿子一嗨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国演义》里那些超棒的好句,还有我的一些小赏析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这句话简直太经典啦!它就像是给整个三国时代定了个调调。
你想想,历史不就是这样嘛,一会儿分裂,一会儿统一,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它把那种历史的循环和变化说得明明白白,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时代的波澜壮阔。
“既生瑜,何生亮!” 每次听到这句,我都能感觉到周瑜满满的无奈和不甘心。
周瑜也是个大才子呀,可偏偏遇到了诸葛亮这个更厉害的对手。
这句话把他内心的那种纠结和郁闷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咱们好像能看到他在那仰天长叹的样子。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曹操这句话可太霸气啦!充分显示出他的自私和狠辣。
不过呢,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那个乱世中为了生存和称霸所形成的性格。
虽然让人觉得有点过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曹操的独特之处。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关羽这话说得太狂啦!但就是这种狂,才显示出他的勇猛和自信。
感觉在他眼里,那些敌人都不值一提,这种英雄气概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怎么样,小伙伴们,这些好句是不是很精彩?咱们读《三国演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豪情的世界,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哟!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品品《三国演义》里的好句,可有意思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这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啊!他为了蜀汉,真的是尽心尽力,毫无保留。
每次想到这句话,我心里都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这就是忠诚和奉献的最高境界,让人忍不住为他点赞。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能说出这话,可见孙权有多厉害。
孙权年纪轻轻就能守住江东,还能和曹操、刘备抗衡,确实不简单。
这句话既是曹操对孙权的称赞,也是对自己儿子的一种期望,很有深意呢。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这简直是人生的大智慧!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能有这样的心境太难得了。
告诉我们不要被功名利禄冲昏头脑,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三国演义》好句好段摘抄
![《三国演义》好句好段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4fd910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1.png)
《三国演义》好句好段摘抄《三国演义》好句好段摘抄第一篇:《三国演义摘抄加赏析》原文:登台号令威严,跃马勇冠三军,上可以抱君侯知遇之厚恩,下可荣妻荫子,日抚摇琴以听音,夜有骄妻拌读,吾平生之原足以!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评论:此两段话描写了周瑜的儒者之风和忠义的气概大丈夫生天地之间当为国效死力马革裹尸而还体现了公谨不仅才智过人更有国者之风且心如铁石非名利可动其心原文程普:与公谨相交,如饮美酒,不觉让人陶醉评论:此乃吴军大将程普之语程普3世老臣而位居周瑜之下心有不服点将之时推病不出周瑜乃亲来探病言语之间多存相敬之气所以乃说此言体现了周瑜礼贤下士的国者之风和广阔的胸怀吕布纵赤兔马赶来。
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
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
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
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三匹马丁字儿厮杀。
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这三个围住吕布。
转灯儿般厮杀。
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
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
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
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
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评论:此段描写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董卓义子吕布大战群雄的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流传千古可谓无人不知充分体现了吕布飞将的本色其勇武非一人可胜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
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
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
三国演义赏析(14篇)
![三国演义赏析(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60bd0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4.png)
三国演义赏析(14篇)三国演义赏析(14篇)三国演义赏析11 关羽原文:操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 关公曰:“以吾关之如土鸡瓦犬尔。
”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
”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
”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评论:这段话描写关羽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言语中带有讥讽之色,也带有好强的一面,以及刘备收降马超后关羽之其勇武过人欲何其比试也说明了这一点关羽雄霸天下武艺绝伦原文: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
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
”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愿闻三事。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评论:此段描写关羽土山约三事的故事,所谓人无信不立,这段注重表现了关羽忠义之气义薄云天原文: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
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
三国演义句子赏析
![三国演义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ec59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b.png)
三国演义句子赏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蓝本,描写了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对抗和人物的情感纠葛。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中的句子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下面就来赏析一些经典的句子。
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这句话中,分合之势,宛如历史的规律,无法改变。
这句话也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形容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 “英雄所见略同。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形容英雄见识广博,眼光独到。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都被塑造成了有着卓越智慧和高瞻远瞩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所见略同,也是对这些人物的一种褒扬。
3.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是刘备在桃园结义时说的。
这句话表达了刘备的宁愿自己失败也不愿意看到别人对自己不利的心态,展现了刘备的宽宏大量和胸怀。
4.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形容了关公的英雄气概。
关公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敢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形容了诸葛亮的气节和志向。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的忠诚和智慧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楷模。
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句子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中的句句皆经典,句句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这些句子不仅在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这些句子,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传承。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一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04a714b6c77da26925c5b06f.png)
鼓唇摇舌做说客李肃言辞也动人——《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一【背景】《三国演义》中的说客可谓如过江之鲫,你方唱罢我登场,像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景,便是最为精彩的游说事件。
读者一般对书中重要的几次游说场面耳熟能详,却未必注意到一个叫李肃的人,也成功地游说了一次吕布,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故事发生在小说的第三回,话说董卓为废立之事与丁原闹翻之后,丁原出城带兵向董卓挑战,结果丁原手下猛将吕布打败了董卓的部队。
董卓非常想得到吕布这样的人才,正愁无计可施的时候,中郎将李肃自告奋勇愿做说客,于是董卓派李肃到吕布处游说。
【原文】李肃赍了礼物,投吕布寨来。
伏路军人围住。
肃曰:“可速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
”军人报知,布命入见。
肃见布曰:“贤弟别来无恙!”布揖曰:“久不相见,今居何处?”肃曰:“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
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
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
”布便令牵过来看。
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后人有诗单道赤兔马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布见了此马,大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
酒甜,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
”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
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2d3bd6b9f3f90f76c61b35.png)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赏析]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
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
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
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
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4、“既生瑜,何生亮”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
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5、“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
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6、“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
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7、“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
三国演义前三十页好句摘抄及赏析
![三国演义前三十页好句摘抄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fb4c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2.png)
三国演义前三十页好句摘抄及赏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的前三十页中摘抄出一些好句,并对其进行详细赏析,以展示其中的丰富性、完整性、清晰性、详细性和生动性。
摘抄与赏析1.英雄豪杰,宴会之间,或有议论曰:‘今之世,人君昏乱,天下分裂,四方割据,贼臣弄权,纵横鞭挞,是以民无宁岁之日,凡在朝廷者,不思报效,但恐祸及己身耳。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乱世局势和人们对政治的不满。
豪杰们在宴会中讨论时事,感叹时世乱象,表达了对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朝廷腐败现象的批评。
2.少年时即有大志,岂能安居于尘埃之下!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刘备的雄心壮志和追求高尚理想的决心。
他年少时就有着远大的抱负,不甘平庸,决心要成就一番伟业,不愿安于现状。
3.吾乃天下之人也,岂可暴于人后乎?赏析:这是关羽在被曹操逼迫下投降刘备时的表态。
关羽自认为是天下英雄,不愿屈居于人之后,因此选择投靠刘备,希望能够继续追寻自己的抱负。
4.古人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赏析:这是赵云在加入刘备军队后对刘备的忠诚宣言。
他引用了古人的谚语来说明,只有冒险才能获得成功,只有敢于进入危险的地方,才有可能收获更大的成就。
5.独眼龙,可愿投吾麾下,助我成就霸业?赏析:这是刘备对张飞的邀请和征求意见。
刘备称呼张飞为独眼龙,向他表示希望他能够投效自己,共同实现雄图霸业。
6.若生一计,可擒贼王!赏析:这是诸葛亮在刘备求助时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智谋。
他表示只要有一个好的计策,就能够击败敌人,俘虏曹操。
7.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赏析:这是刘备对军队作战准备的重要性进行强调。
他明确指出,战争之前需要先做好充足的粮草准备,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持久力。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这是诸葛亮对自己追求事业的信念和决心的表达。
他认为人生无论何时都会面临死亡,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来铭记在历史中。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及赏析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a0d178ec3a87c24128c4ae.png)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及赏析【精彩片段】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
二人在舟中共议。
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
”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
”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
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人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
”肃接檄文观看。
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
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
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
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
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
”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
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肃领命而去。
三国演义好段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好段摘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983c84f524ccbff12184a7.png)
三国演义好段摘抄赏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好段摘抄赏析11、各人受了计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优入帐,优再拜于帐下曰:“家兄孟获,感丞相活命之恩,无可奉献,辄具金珠宝贝若干,权为赏军之资。
续后别有进贡天子礼物。
”孔明曰:“汝兄今在何处?”优曰:“为感丞相天恩,径往银坑山中收拾宝物去了,少时便回来也。
”孔明曰:“汝带多少人来?”优曰:“不敢多带。
只是随行百余人,皆运货物者。
”孔明尽教入帐看时,皆是青眼黑面,黄发紫须,耳带金环,鬅头跣足,身长力大之士。
孔明就令随席而坐,教诸将劝酒,殷勤相待。
2、司马师见毋丘俭军退,聚多官商议。
尚书傅嘏曰:“今俭兵退者,忧吴人袭寿春也。
必回项城分兵拒守。
将军可令一军取乐嘉城,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则淮南之卒必退矣。
兖州刺史邓艾,足智多谋;若领兵径取乐嘉,更以重兵应之,破贼不难也。
”师从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邓艾起兖州之兵破乐嘉城。
师随后引兵到彼会合。
3、高定即引部将鄂焕并本部兵,杀奔朱褒营来。
比及离寨约有十里,山后一彪军到,乃朱褒也。
褒见高定军来,慌忙与高定答话。
定大骂曰:“汝如何写书与诸葛丞相处,使反间之计害吾耶?”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
忽然鄂焕于马后转过,一戟刺朱褒于马下。
定厉声而言曰:“如不顺者皆戮之!”于是众军一齐拜降。
定引两部军来见孔明,献朱褒首级于帐下。
孔明大笑曰:“吾故使汝杀此二贼,以表忠心。
”遂命高定为益州太守,总摄三郡;令鄂焕为牙将。
三路军马已平。
4、孔明正在营中忧闷,忽报:“东边救兵到了,旗上书:‘魏先锋大将王双’。
”孔明问曰:“谁可迎之?”魏延出曰:“某愿往。
”孔明曰:“汝乃先锋大将,未可轻出。
”又问:“谁敢迎之?”裨将谢雄应声而出。
孔明与三千军去了。
孔明又问曰:“谁敢再去?”裨将龚起应声要去。
孔明亦与三千兵去了。
三国演义好句赏析
![三国演义好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c474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9.png)
三国演义好句赏析
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把曹操的狠辣展现得淋漓尽致啊!就好比你被人背叛后,那种愤怒和决心,曹操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的野心不择手段。
这得多霸气啊!
2. “既生瑜,何生亮。
”这简直是周瑜心中的无奈呐喊呀!就像你在和一个特别厉害的对手竞争,怎么都赢不了,那种又气又恨的感觉,周瑜体会得太深刻了。
哎,可怜的周瑜!
3.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哇塞,听听这气势,赵云多威风啊!就好像你在众人面前骄傲地宣布自己的厉害身份一样,让人热血沸腾啊!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太让人敬佩了!这就如同一位为了理想拼命奋斗的人,不惜一切代价,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5.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是对吕布和赤兔马的高度赞美呀!就好像说一个人是人群中的佼佼者,那种厉害程度不言而喻,吕布不愧是猛将啊!
6.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对孙权的极大肯定啊!就像长辈夸赞一个有出息的后辈,孙权确实有雄才大略,让人赞叹不已!
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就如同四季更替一样自然,历史的发展不就是这样吗?
8. “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可真是太惨了呀!就像你本想占个大便宜,结果却吃了大亏,多倒霉呀,可怜的孙权!
9.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就好像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人向往。
10. “刮骨疗毒”,关羽这胆子也太大了吧!就好像一个人面对巨大的痛苦却毫不畏惧,这是何等的勇气啊!关羽真乃英雄也!我觉得里的这些好句真的太精彩了,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_作文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_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146b5ea5e9856a561260a1.png)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欣赏片段一:云纵马过桥,行二十余里,见玄德与众人憩于树下。
云下马伏地而泣。
玄德亦泣。
云喘息而言曰:“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
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
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
”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
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
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赏析:应该说赵云不畏生死,往来曹操百万大军之中,救出刘备的儿子是大功一件,但对于刘备来说当时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了,更没有什么可以抚慰和奖赏像赵云这样的忠臣了,掷子于地既可以笼络人心又打破了当时的尴尬局面,正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片段二: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
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
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
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忽一人大叫曰:“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众视之,乃刀斧手拥张辽至。
操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赏析:因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该段成为永恒的经典.吕布虽是武艺超群,但却是贪生怕死之辈,为自己抹上了一个不光彩的句号.此处的刘备体现出他少有的决断力,寄人篱下,即能够取得曹操些许信任,又能够除此一大劲敌,同时,吕布的为人也足够让他认作是自作自受,又报了兄弟分别,妻离子散之仇,岂不快哉?。
三国演义打斗精彩赏析
![三国演义打斗精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0cfe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e.png)
三国演义打斗精彩赏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打斗场面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激烈的对抗和精彩的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打斗场面进行赏析,探讨其中的精彩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而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在战斗中,孙刘联军采取火攻的策略,成功烧毁了曹操的船队,使曹操大军遭受重创。
整个战斗过程中,火光冲天,战船燃烧,士兵呼喊,气氛紧张而激烈。
这场战斗展现了孙刘联军的智谋和勇气,也展现了曹操的强大实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场战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现了双方的对抗,还展现了双方的智谋和策略,使得整个战斗过程更加丰富和精彩。
另外一场精彩的打斗是《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之战。
在这场战斗中,刘备率领部队撤退时,被曹操的追兵追击,最终被困在了华容道上。
在这个狭窄的山路上,刘备面临着曹操的追兵和险峻的山路,情势十分危急。
但是,关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一刀砍断了华容道上的一根悬崖,为刘备开辟了一条生路。
整个战斗过程中,山高路险,刀光剑影,气氛紧张而激烈。
这场战斗展现了关羽的忠义和勇气,也展现了刘备的智谋和胆识。
这场战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关羽的豪气和义气,也展现了刘备的胆识和智谋,使得整个战斗过程更加感人和激动人心。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打斗场面,如官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等。
每一场战斗都展现了当时的军事策略和战斗技巧,也展现了人物的勇气和智慧。
这些战斗场面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极大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打斗场面是其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激烈的对抗和精彩的策略,展现了当时的军事技巧和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摘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786c0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5.png)
三国演义摘抄赏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摘取《三国演义》中的几段精彩描写,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赏析。
1. “英雄,所见略同。
”这句名言出自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一番话,是他对刘备的评价。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曹操对刘备的认同和敬意。
他们虽然身份不同、立场对立,但他们都具有睿智、胸怀宽广且有远见的领导者气质。
这句话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审视和判断,强调了人物的共性和价值。
2. “匹夫岂敢忘天地之大义?!”这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一番豪言壮语。
他是一个仁义之人,对天地之大义充满敬畏之心。
这句话体现了他追求天下太平、伸张正义的决心,也反映了作者对君子之道的向往。
通过刘备的形象,作者塑造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人道主义的思考与呼吁。
3. “割发代首,何患无儿!”这句话出自关羽,他在受到曹操的压迫时,毅然割发代首,保全了主公刘备的安全。
这句话表达了关羽对忠诚的坚守和对义理的不屈服。
他不顾自己的形象和面子,选择了保全刘备的大义,体现了他对主公的忠诚和信仰。
这个形象也成为了后世忠诚于主公、对正义不折不扣的人的标杆。
4.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之一。
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也是一个智勇兼备的人物。
这句话展示了他对自己的自信和对天下人的胸怀。
他要求自己在处理事务时要以天下人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高尚情操和为民请命的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通过摘译和赏析这些《三国演义》中的名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人物生动刻画和思想表达的独到见解。
这些摘抄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风采和智慧,也蕴藏着作者对正义、忠诚和仁义道德的思考与追求。
通过这些摘抄赏析,《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彩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和历史人物的英勇智慧。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欣赏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9813bc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1.png)
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 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
•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 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 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 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 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 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 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 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 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 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 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 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 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 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 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 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 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 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 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 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2023年最新的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
![2023年最新的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1b13b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2.png)
2023年最新的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加赏析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1、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
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2、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
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
操大怒,欲捕斩之。
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
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
百姓皆垂泪而去。
3、李傕、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
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4、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
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
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
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
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5、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
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
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
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
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6、却说曹豹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赶来。
飞见豹,大怒,拍马来迎。
战了三合,曹豹败走,飞赶到河边,一枪正刺中曹豹后心,连人带马,死于河中。
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
吕布入城安抚居民,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
7、却说玄德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
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
孔明曰: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若何。
玄德曰:敢烦军师亲自走一遭。
刘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谐矣。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https://img.taocdn.com/s3/m/757cf2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1.png)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其中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情节和片段。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片段:1. 大刀向麦城这是一个战斗场面,描述了三国时期蜀汉和魏国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在这次战斗中,蜀汉的名将赵云手持一把巨大的青龙偃月刀,向魏军进攻。
赵云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技巧,成功地杀死了魏军的许多将领,最终获得了胜利。
2. 孔明借箭这个片段描述了蜀汉的军师诸葛亮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借到了一万根箭来为蜀汉的军队提供武器。
诸葛亮首先派遣了自己的“八卦阵”,让魏国大军迷失方向。
然后,他让蜀汉的士兵在夜间用绳索拉着竹筒,模拟了许多弓箭的射击声音,以吓唬魏国的军队。
最终,魏国的将领们只好向蜀汉借箭,以自卫之用。
3. 诸葛亮火烧新野这个片段描述了诸葛亮为了防止曹军追赶,不惜烧毁了自己的家乡——新野城。
在这次战斗中,曹军一度追到了蜀汉的后方,威胁到了蜀汉的安全。
为了确保军队的顺利撤退,诸葛亮下令放火烧毁了整个城市。
虽然这次举动对于诸葛亮来说十分痛苦,但却保证了蜀汉军队的平安。
4. 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个片段描述了关羽率领的蜀汉军队和东吴军队之间的一次交锋。
关羽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技巧,成功地挑战了东吴的名将吕蒙。
最终,关羽被困在了东吴的漫水关里,面对着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他毅然决定单刀赴会,表现出了绝世的豪气和义举。
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脱身,死于敌手之手。
这些片段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时期的英雄豪气和智慧智谋。
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的不凡功绩和荣耀,也启发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三国演义语言精炼赏析
![三国演义语言精炼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479b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1.png)
三国演义语言精炼赏析一、黄承儿事陈宫(二级标题)1.陈宫的才华横溢(三级标题)陈宫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才华横溢,聪明智慧。
他才气出众,以一副书生相,掩盖了他的聪明才智。
他能够洞察人心,分析政治局势,为刘备出谋划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黄承儿展现心计(三级标题)在黄承儿事陈宫的故事中,黄承儿展现出了她的心计和智慧。
她以娇弱的外表骗过了曹操,为陈宫谋取了生存的机会。
黄承儿为了能与陈宫一同生活下去,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尊严。
二、曹操与刘备的对话(二级标题)1.曹操的口才与权谋(三级标题)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他以其出色的口才和权谋闻名于世。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在与刘备的对话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口才和权谋,巧妙地将刘备说服加入自己的势力。
2.刘备的忠诚与坚守(三级标题)刘备是一个忠诚而坚守原则的人物。
在他与曹操的对话中,尽管曹操用各种手段试图说服他,但刘备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最终选择了离开曹操而单独闯荡天下。
三、战争中的忠诚与背叛(二级标题)1.三国时代的战争背景(三级标题)《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代的战争背景,表现了各个势力之间的争斗与纷争。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忠诚与背叛成为了关键的议题。
2.关羽的忠诚与背叛(三级标题)关羽是一个以忠诚著称的人物,他一直效忠于刘备。
然而,在一次战斗中,关羽背叛了刘备,投降了曹操。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思考,也显示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性。
四、结语(二级标题)《三国演义》中的语言精炼赏析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忠诚、权谋等议题的深刻思考。
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混乱而辉煌的时代,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些赏析不仅让我们对于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启示了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思考。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之作,其语言精炼的赏析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唇摇舌做说客李肃言辞也动人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赏析之一
【背景】
《三国演义》中的说客可谓如过江之鲫,你方唱罢我登场,像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景,便是最为精彩的游说事件。
读者一般对书中重要的几次游说场面耳熟能详,却未必注意到一个叫李肃的人,也成功地游说了一次吕布,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故事发生在小说的第三回,话说董卓为废立之事与丁原闹翻之后,丁原出城带兵向董卓挑战,结果丁原手下猛将吕布打败了董卓的部队。
董卓非常想得到吕布这样的人才,正愁无计可施的时候,中郎将李肃自告奋勇愿做说客,于是董卓派李肃到吕布处游说。
【原文】
李肃赍了礼物,投吕布寨来。
伏路军人围住。
肃曰:“可速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
”军人报知,布命入见。
肃见布曰:“贤弟别来无恙!”布揖曰:“久不相见,今居何处?”肃曰:“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
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
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
”布便令牵过来看。
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后人有诗单道赤兔马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布见了此马,大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
酒甜,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
”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
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
布惊曰:“何为有此?”肃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
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
”布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
”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赏析】
劝人杀掉义父、背叛原主,本是世上最难启齿之事,但李肃却驾轻就熟,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顷刻间就说动吕布拱手来降,这实在不能不让读者啧啧称奇。
李肃是如何来成功地策反了吕布呢?让我们沿着作者的笔触仔细往下看。
首先,李肃一到吕布处,便以“故人”的身份和“贤弟”的称谓与吕布套近乎,这样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为游说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接着,李肃以“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之词,向吕布灌迷魂汤,同时利用吕布容易见利忘义的弱点,以名骥赤兔马来打动他,末了再加一句“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让吕布飘飘然不辨东西。
之后,李肃在与吕布对饮时,以“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之语,既引出丁原,羞辱吕布,同时也探测对方的底线。
当吕布感到无地自容,不得不说出“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恨不逢其主耳”的话来时,李肃便从正面进行劝说,对吕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向吕布宣讲董卓的好处,为其指明一条“弃暗投明”的路,终于使吕布动了背弃原主之心。
当吕布恨无投奔董卓的门路时,李肃拿出金珠、玉带,并挑明这些东西与前边的赤兔马均为董卓所赠,无疑给吕布吃了一颗定心丸。
接下来,吕布第二次问李肃拿什么作回报?其实这正
是李肃游说的目的,但他和第一次一样仍然不从正面回答,而是从侧面启发与暗示吕布:“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
”意在要他做一件大事,并且用激将法激吕布:“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吕布终于被逼得没有了退路,不得不下定归降董卓的决心。
至此,李肃的游说工作大功告成,但他最后不忘再催促一下:“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
李肃游说吕布这段文字,其出奇处在于从头至尾,李肃没有直接和明确地向吕布说一个“叛”字或“降”字,所有李肃想说的意思,都由吕布从自己口中说出了,让人不能不惊叹罗贯中笔下的李肃,实在是有着高超的游说本领。
【思考】
1.吕布也许算《三国演义》中位列第一的猛将,但他同时也是出了名的头脑简单、见利忘义和反复无常之人。
请从上段文字中分别找出一句话,能够反映吕布的上述性格特征。
2.作者在上述文字中,分别从三个层次描写了赤兔马,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特点和好处。
3.前后照应是小说细节描写中常用的手法,其好处是可以使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行文缜密,还能使一些关键的内容得到强化。
请至少找出上段文字中两处前后照应的地方。
【答案】
1.①“久不相见,今居何处?”;“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反映吕布缺乏政治头脑,不了解敌我阵营的构成,也不认识谁是真正的英雄。
②布见了此马,大喜,……“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反映吕布见利忘义,谁给好处就跟谁干。
③“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反映吕布反复无常,刚给丁原做了干儿子不久,又想给董卓做干儿子了。
2.第一个层次,由李肃口中介绍赤兔马,突出此马超常的本领;第二个层次,由吕布眼中看到赤兔马,描写此马非凡的品貌;第三个层次,通过第三方的诗,来极力渲染此马的神勇,是对前边两个层次的综合。
3.①“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
”与“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前后照应。
②“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与“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
”前后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