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与课文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与课文学习方法

一、作品梗概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二、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一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全椒(今属安徽)

人,清代小说家。他出身于科举世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南。他反对封建科举制度,鄙薄一味追求功名富贵不择手段、放弃自尊的八股学士。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作揖yī: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见教jiào:指教。

盘缠chan:旅费。

心窍qiào:指认识和思维的能力。

星宿xiù:我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

桑梓zǐ:家乡。

侥jiǎo幸:偶然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

不省xǐng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举后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前贫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1):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以及他中举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四、鉴赏品读

1.课文前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课文第②段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范进的地位低下,另一方面和后文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更形象地刻画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增强讽刺效果。

3.发榜之日,家中断炊,范进奉母之命到集上去卖鸡。这一情节的安排有何用意?

首先,中举前一刻范进家中贫困至极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有趣;再次,因为卖鸡,范进中举的消息才会由邻居去告知,才会有范进的不相信,由此出现了范进喜极而疯的闹剧。

4.“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

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分析句中的“飞奔”“一步一踱”“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作用。

“飞奔”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卖力的劲头和急于巴结范进的心情,与后文众邻居的行为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市井图。“一步一踱”的动作描写和“东张西望”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范进卖鸡时的可怜相,为后文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做铺垫。

5.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

6.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这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7.课文最后三段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刻画胡屠户,并对张乡绅拜会进行详细描写,有何用意?

作品通过描写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①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②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③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但如果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第二题

中举前,胡屠户瞧不起范进,骂他是“现世宝穷鬼”“癞虾蟆”,对范进的嘲讽、不屑和羞辱表现了胡屠户对范进极度轻鄙的态度;中举后,称呼范进为“老爷”“天上的星宿”“贤婿”,“一路”“几十回”为范进扯衣服,对范进的千种夸赞、万般讨好表现了胡屠户对范进谦卑恭敬、阿谀奉承的态度。他态度的变化可用“前倨后恭”四字概括。

种种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

第三题略

第四题

1.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贴切地把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

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范进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痴傻颠狂的形象,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讽刺意味十分强烈。

2.“跟在后边”“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与前文胡屠户的盛气凌人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文章的讽刺意味,生动描写出胡屠户趋炎附势、巴结女婿的丑恶嘴脸。

3.这里揭示的是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他嗜钱如命、自私贪婪又虚伪做作的市侩形象。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法

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因文而异的预习法。(1)抒情文章,要多读,要动情地朗读,抒发感情,体会感情。(2)故事性强的文章,要初步掌握故事情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寓言故事,要通过初读,着重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4)借物喻人的文章,要着重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