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考研政治判断题库及答案
![考研政治判断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d11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考研政治判断题库及答案考研政治判断题库及答案一、考研政治概述1、考研政治是针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政治素质测试,旨在检测考生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入学所需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
2、考研政治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等五个方面内容。
3、考研政治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五种类型。
其中,判断题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约20%。
二、考研政治判断题库以下是一道考研政治判断题的样例: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答案:正确解释:这句话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党和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三、考研政治判断题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2、仔细分析选项,找出其中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选项。
3、注意题目中的措辞和语气,如“一定”、“总是”、“唯一”等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4、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可以进行标记,留待后面再次检查。
四、考研政治判断题复习方法1、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夯实基础。
2、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思路。
3、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4、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考研政治判断题是考研政治考试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考生需要认真复习,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思路,提高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2024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摆脱压迫和半殖民地地位 B. 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C.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D.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00cfd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3.png)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1.马原--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等。
写作模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2.找不到原理,怎么办?第一种情况:指定了用唯物论作答。
第一,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与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类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种情况:指定了用辩证法作答。
第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3e39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f.png)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是()。
A. 物质的B. 理性的C. 意识的D. 文化的答案:A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即物质决定意识。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阶段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阶段D.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阶段。
二、简答题1. 解读《论联合政府》的重要思想。
答案:《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于1945年9月27日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联合政府问题的思考。
文章明确提出,联合政府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政权形式,它不同于民主集中制和革命政权,而是各派别、各阶级、各社会团体通过协商组成的政府。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强调了全党对联合政府的正确理解和应对政权问题的正确态度,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三、分析题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及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分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其中,“五位一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名词解释1.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指的是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发展。
包括物质条件的改善、文化素质的提高、政治觉悟的增强等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选择题考点必背及解答技巧之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考研政治选择题考点必背及解答技巧之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6234a04b35eefdc9d3333d.png)
(命题老师最容易出的哲学干扰项)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也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说的“物质”是指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
5.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6.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7.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1
![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20c1a377a8114431b80dd83f.png)
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分数:2.00)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影响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但依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没有体现的哲理有( )(分数:2.00)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原理”。
此题不难选出正确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的是“不包含的哲理”,看清题目要求再作选择。
4.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
这件事说明( )(分数:2.00)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考研政治选择题考点必背及解答技巧之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新)
![考研政治选择题考点必背及解答技巧之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新)](https://img.taocdn.com/s3/m/11b34f5b16fc700abb68fce6.png)
(命题老师最容易出的哲学干扰项)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也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说的“物质”是指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
5.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6.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7.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考研政治题库(绪论——练习部分)
![考研政治题库(绪论——练习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6afaccf4028915f804dc2a7.png)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1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选择题Ⅰ1.一切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B.各门科学的总和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A.朴素唯物论B.庸俗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8."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神秘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的进步1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考研政治真题重现及解析辩证的唯物论
![考研政治真题重现及解析辩证的唯物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489b0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f.png)
考研政治真题重现及解析:辩证的唯物论第一部份:真题重现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以为:全数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大体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大体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以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熟悉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1995年)6.完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本源性C。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995年)7.主张“世界上除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定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按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围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熟悉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超级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即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具有同一性C。
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751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1.png)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B. 物质性C. 社会性D. 客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统一性。
选项A,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A错误。
选项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故B正确。
选项C,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规范等。
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C错误。
选项D,客观性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客观性是世界的基本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D错误。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不断变化,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选项A,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指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事物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故A正确。
选项B,描述的是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与题目要求的“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符,故B错误。
考研政治辨析题
![考研政治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112d0fba1aa8114431d9c2.png)
(三)辨析题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考研政治辨析题解答要点与实例分析
![考研政治辨析题解答要点与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d2c3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9.png)
考研政治辨析题解答要点与实例分析在考研政治中,辨析题是一个相对较为常见和重要的题型。
相较于其他题型,辨析题更注重的是考生对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如何正确解答辨析题,成为了考研政治备考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解答辨析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一般会要求考生对两个观点或政策进行分析和辨析。
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个要点来进行解答:首先,要理解并梳理各个观点和政策的内涵和主张。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还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都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构成的。
只有充分理解各个观点和政策的内涵,才能在辨析过程中明晰其差异和联系。
其次,要分析各个观点和政策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每个观点或政策都有其所面对的具体情境和背景,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分析各个观点和政策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这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实践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接下来,要理性评价各个观点和政策的优缺点。
在辨析题中,我们不只是要简单地列举出各个观点和政策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理性的评价。
评价的过程应该充分考虑观点和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意义,从而得出一个全面的结论。
最后,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支持理由。
在解答辨析题时,不能只停留在对各个观点和政策的介绍和辨析上,更需要考生对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在给出观点时,要结合前面的分析和评价,给出充足的支持理由。
支持理由可以是理论根据,也可以是具体案例。
在这一步,考生的个人观点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考核。
以下是一个实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辨析题的解答过程:假设题目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位观点与教条主义观点进行辨析。
我们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位观点是指马克思主义将实践置于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主张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教条主义观点是指机械地奉行某些原则,不考虑具体实践,只重视教条。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两者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实践本位观点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理论的创新,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适应社会和国情的要求;而教条主义观点则可能因为脱离实际而产生错误和僵化。
考研素质测试题目及答案
![考研素质测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cb53b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d.png)
考研素质测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考研的必要条件?A. 良好的学术背景B. 充足的时间准备C. 良好的身体素质D. 丰富的工作经验答案:D2. 考研英语中,阅读部分主要考察的是:A. 词汇量B. 语法知识C. 阅读理解能力D. 写作技巧答案:C3. 考研数学中,线性代数的考察重点不包括:A. 矩阵运算B. 向量空间C. 微积分D.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答案:C4. 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经济决定论D. 社会进化论答案:A5. 考研复试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面试内容?A. 专业知识问答B. 英语口语测试C. 个人才艺展示D. 学术背景介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考研备考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考生的备考效率?A. 学习方法B. 学习环境C. 个人情绪D. 考试政策答案:A, B, C7. 考研英语写作部分,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写作题型?A. 图表作文B. 论述文C. 应用文D. 翻译答案:A, B, C8. 考研数学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A. 随机事件B. 概率分布C. 统计推断D. 几何学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考研报名时,考生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位证书的复印件。
答案:正确10. 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可以立即申请调剂。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考研备考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答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12. 描述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技巧。
答案:考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然后仔细阅读题目,根据题目要求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注意关键词的定位,同时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
![202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dc8a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9.png)
202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15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是考研政治中必考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202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产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革命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立统一和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3.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是解释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
4. 马克思主义的立体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核心内容。
三、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特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制度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 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连续发展过程。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d57919bb4cf7ec4bfed0c1.png)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B.作为联系的环节时体现着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C.辩证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也就是扬弃D.辩证的否定首先是山外力推动引起的正确答案:A,C解析: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作为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继承、保留和连续性,作为发展的环节则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克服、排斥和非连续性。
辩旺的否定就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克服和保留的统一,也就是扬弃的过程。
因此,正确选项为AC。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包括(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B.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不可推翻C.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D.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当前不能检验的,最终会被今后的实践作出裁决正确答案:A,B,D解析: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C属于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A.它自觉运用马列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和社会B.它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来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战略C.它在理论上对马列主义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特点D.它对马列主义的一部分基本原理进行了大胆的超越正确答案:A,B,C解析: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社会和历史,并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大胆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88aa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4.png)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着马克思主义运动和建设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其认识论的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本体论基础,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考研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非常重要,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其发展历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论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基础,具体表现为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没有非此即彼的“绝对意义”,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其中的“辩证法”是指矛盾着的相互联系的关系,辩证法概括了宇宙运动的总性质和本质规律,具有趋势性、进步性和科学性。
2. 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经济和政治、文化和道德,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之上建立的”。
3.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阶级斗争的演变。
每个时代的社会都有不同的阶级,这一阶级的利益代表着它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方向。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阶级斗争形式。
4. 人的本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能够实现人类本质的所有可能性,是基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选择。
社会制度是影响人的行为、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哲学基础阶段、中期的哲学研究阶段和晚期的马克思哲学阶段。
1. 早期的哲学基础阶段这一时期保罗·斯特劳斯、费尔巴哈、荷尔巴赫和杨格等人的哲学思想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考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https://img.taocdn.com/s3/m/4ea8b96da6c30c2258019e24.png)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现实条件为转移。
这一论断(分数:2.00)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20世纪70年代,印度发现了脱离人类社会而由狼抚育并与狼共同生活的“狼孩”。
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2.00)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社会性的劳动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对于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
狼孩没有意识正说明了这一点。
正确答案是A。
4.部分质变是指(分数:2.00)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部分质变的内涵。
考研政治考哪几门课程
![考研政治考哪几门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374178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8.png)
考研政治考哪几门课程考研政治共考核了以下几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外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考研政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和世界观。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列强侵略、民族独立、农民起义、资本主义发展、文化变革等。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熟悉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思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
中国现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的另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重要历史人物,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考研政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涉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相关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考研政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外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是考研政治中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
考研政治辨析题
![考研政治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b1555bc281e53a5902ff22.png)
(三)辨析题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考研政 治模拟试题及解析
![考研政 治模拟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2a407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5.png)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其社会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根源。
B 选项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C 选项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D 选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A 选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B 选项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旧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体现;C 选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共有的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D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A 选项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C 选项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D 选项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但不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选择题考点必背及解答技巧之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命题老师最容易出的哲学干扰项)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也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说的“物质”是指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
5.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6.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7.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
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9.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第一,二元论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平行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这就等于说,世界是不统一的。
一元论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本原,这就等于承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第二,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其中,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
10.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方面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庸俗唯物主义则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其要害在于抹煞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11.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1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表现在:现象离不开本质。
任何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表现。
真象表现着本质,它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象也表现着本质,它从反面歪曲地颠倒地表现着本质。
本质也离不开现象。
本质不能赤裸裸地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割裂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会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13.批判非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第一,要批判非决定论。
非决定论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把一切都看成是纯粹偶然。
第二,要批判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主张一切现象都是纯粹必然的。
14.要反对割裂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
一种是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激变论;另一种是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庸俗进化论。
15.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寻找,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注意: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16.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必须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
循环论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前进性,认为一切过程不过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
循环论必然导致悲观主义。
直线论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直线论必然导致盲目乐观主义。
1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具体的同一,而这种同一必须包含着斗争;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
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加以割裂,或者只见同一不见斗争,或者只见斗争不见同一。
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形而上学割裂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或者否认内因夸大外因,表现为“外因论”;或者否认外因而只承认内因。
19.唯物主义反映论(正确的)与唯心主义先验论(错误的)的根本对立:(1)唯物主义认识论又叫反映论。
它主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除庸俗唯物主义外,各唯物主义派别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其基本观点包括:一是客观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它是认识内容的唯一来源;二是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三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2)唯心主义认识论又叫先验论。
它主张人类的认识先于客观物质、先于实践而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认识是对主观体验、感觉和心灵的把握;客观唯心主义主张认识来源于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取决于它们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必然同时坚持反映论;唯心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必然同时坚持先验论。
20.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但它有两大缺陷:第一,不懂得实践的观点,不懂得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第二,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机械的消极的反映论。
21.要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可靠,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可靠,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它们各持一个方面,在思维方法上属于形而上学。
22.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懂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条主义夸大书本知识、理性认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犯了类似于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感性经验,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犯了类似于经验论的错误。
23.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第一,由于真理是客观的,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
第二,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
第三,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
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2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主观真理。
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注意: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真理观,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
)25.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承认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与实用主义。
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
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26.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
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
绝对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发展。
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真理,必然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
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27.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在坚持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而否认其相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的思想僵化;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而否认其绝对性,会导致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28.历史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宿命论主张历史发展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而少数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者。
唯意志论主张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29.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承认个人的作用。
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张英雄人物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