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 事件。
(1)建立了第一个 无产阶级 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 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 解放斗争 ,改变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
(3)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知识梳理(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①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 敌对势力 联合起来, 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2)最重要措施:余粮收集制。 (3)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 粮食供应 ,缓解了城市 饥荒;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017 年 6 月《环球时报》
[探究]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 摇全球的大事件”?
[提示] 理解: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对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十月革命的特点
[明历史解释]
革命的 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 道路 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 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列宁主义形 成。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家面临着严 峻的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攻,为了稳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 序稳定,苏俄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苏联强大国家的基础,但这种发 展模式后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革命的 影响
十月革命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 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 时代,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练经典小题] 1.十月革命前,面对一战,列宁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
内战争”的口号,1915 年 8 月列宁又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 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能取得胜利。这说明( ) A.列宁预见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B.列宁认为单独一国也可建立社会主义 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D.理论创新推动了俄国革命实践的发展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列宁主义推动了俄国革命实践的发展, 故选 D 项。 答案:D
知识梳理(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 资本主义 经济不断发展,沙 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 社会矛盾 日益尖锐。(经济、政治) (2)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 产业工人 ,展开了有组织 的工人运动。(阶级) (3)1900 年,列宁创办《 火星报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
A.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全新社会政治制度的革命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
革命,是取得最终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主题二 曲折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在实践 [析史料实证]
[提示] (1)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刚刚完成;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 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在 继续的形势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2)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的“和平、 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
主题一 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俄国现代化进程的结构失衡造成的系统性危机,是 导致俄国革命的客观前提。第一次革命迫使沙皇政权进行改革, 但斯托雷平体制(在不改变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 展)的失败造成了危机加剧的形势,从而酝酿了新的革命。第一 次世界大战激化了既有矛盾,与此有关的一系列事件把俄国引向 1917 年革命……这正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特殊性之所在。
取消自由贸易、建立贫农委员会等一系列战时共产主义的激进政 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顽强抵抗, 导致农民与城市工人的关系紧张。
——摘编自刘诚《论十月革命后苏俄多党合作实践 的终结——基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视角》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述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 由,并分析“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顽强抵抗”的原因。
材料三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 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 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 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 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 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探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 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
[提示] 原因: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 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 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明历史解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 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 4 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摘编自《全球通史》
[探究] 根据材料二,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 么在当时被认为“似乎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为什么“半年 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政策
特点
目的
“战时 共产主 义政策”
兼有“战时”与“共产主 义”特色,共产主义在政 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 运用
战胜国内外敌人;通过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 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 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 济;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 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 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 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 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 本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
Baidu Nhomakorabea
2.俄国的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革命性质不同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解析: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 性质革命,二者革命性质不同,故 C 项正确。 答案:C
3.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材料一 在当时严峻的经济困境和战争压力面前,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实施既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为了克服当时的经 济困境和内战威胁的应急措施,也有基于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 理论的教条化理解,即将它作为“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 配”,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施路径的考虑。由于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姚海《1917 年俄国革命的根源》
[探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道 路特殊性的原因。
[提示] 原因:俄国现代化结构失衡;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 分;一战加剧了各种矛盾。
材料二 4 月 16 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 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 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四 俄国革命已经过去 100 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 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 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 100 周年节点 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 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 响,而列宁为 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 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 100 周年明确表达立场。
2.标志: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确立的党的指导 思想是“ 布尔什维主义 ”。
3.意义:列宁主义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 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在 20 世纪俄 国和世界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知识梳理(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二月革命后的局势: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掌握政权,继续 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革命战略与策略:1917 年 4 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 社会主义 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3)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917 年 11 月 7 日, 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 冬宫 。 (4)苏维埃政权正式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 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新经济政策” (1)内容: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 粮食税 等 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 以 租让制 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2)作用:到 1937 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 标;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 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实现的 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理论 角度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 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 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
过程的 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 特殊性 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成功的 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较强,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 原因 领导和巩固的工农联盟,并能够根据形势及时调整策略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 全盘集体化问题》整理
[探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 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提示]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 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 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材料三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 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 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 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 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 际问题。
——摘自《列宁选集》第三卷
[提示] 理由:有利于集中全国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 的胜利;符合共产主义原则。
原因:实行余粮收集制,实际上是农民将粮食无偿交付国家,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 物分配制,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 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 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探究] 材料三反映了列宁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 变化:由主张和平夺取政权到通过革命斗争武装推 翻资产阶级政权。
主要原因:临时政府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残酷 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许多城市 苏维埃的领导权;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
4.评价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 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2)苏联的发展模式排斥 市场经济 ,片面发展 重工业 ,在 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 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