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成都华西中学牟林

[摘要] 成都市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课堂观察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

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

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实践性:不仅它的观察对象是课堂教学实践,他本身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堂观察。以下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

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

(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

(2)实验观察:设计具有特殊要求的课堂情景,并严格控制观察测量对象的课堂观察。

2、按观察者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分

(1)直接观察:现场感知的课堂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录音、录像等设施观察。

3、按观察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组织的活动,通过与被观察者的互动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置身于课堂静静之外。

4、按观察范围和系统化程度分

(1)开放式:不做主观判断的真实记录;

(2)聚焦式:针对观察焦点进行观察;

(3)结构式:用记号对观察事件进行的统计与记录;

(4)系统式:利用编码量表等系统分析工具对课堂进行观察。

5、按搜集资料的属性分

(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6、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分类

(1)自我观察:通过观察教学录像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2)非自我观察:现场或通过录像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课堂观察的要素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为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使整个课堂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观察教师的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目标——把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为目标,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条件要明确限定,行为动词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表现程度要说明具体水平。

2、教学指导方式

教学指导方式要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要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要生活化。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策略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4、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5、学习效果

学生的课堂情趣预期、内容预期和对教师的态度预期得到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计划是否一致,课堂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拓展度,课堂思维品质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师生情感交融、思维活跃、表现出一定的超越教师预期的结果。

四、课堂观察的维度

1、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课前是否有准备准备了什么多少人做了准备怎要准备的,准备任务完成得如何

(2)倾听程度。有多少人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倾听的时间多少有哪些记笔记等辅助行为多少人有这些行为

(3)合作互动。有哪些合作互动行为参与提问和应答的有多少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合作学习的程度如何

(4)自主学习。有多少人多少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5)学习目标。有多少人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些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2、教师活动

(1)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设计依据是否清楚怎样围绕目标开展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没有证据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

(2)内容呈现。讲解的效果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实验等动作表现的规范程度如何

(3)师生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如何问题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搭理方式如何问题和内容的契合度怎样

(4)学习指导。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

(5)教学机智。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的表现了哪些非语言行为效果如何

3、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现的目标设计的依据可靠吗有无新生成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的

(2)教材研究。采用了哪些策略处理教材照顾到学生实际了吗怎样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如何处理的

(3)策略实施。预设了哪些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时合度如何有没有关注学法指导情景创设的情况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