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
课例研究与教学改进-课堂观察的研究与技术(课件)
本课件将探讨课例研究与教学改进的重要性,特别关注课堂观察的研究与技 术,包括研究方法、观察技巧、教学改进策略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
研究方法
• 定性与定量研究比较 • 观察法的优缺点分析 • 反思式观察法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察技巧
• 注意力的集中与注意的对象 • 记录方式与表现形式 • 观察角度与深度
总结与展望
• 课例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 观察与实践的结合 • 教师的角色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进
•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 基于观察结果的改进策略 • 行动研究的意义与实践
课件制作
• PPT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 PPT中图片、文字的运用 • PPT的呈现方式与效果
实例分析
• 案例一: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与改进 • 案例二:高中地理课堂的观察与改进 • 案例三:大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改进
英语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技术手段
英语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技术手段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 )即同事间互相协作,相互听课。
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观察不是评估教学的手段而是收集信息的途径。
授课教师在课前虽然对课堂活动、任务、时间安排进行精心设计,但设计与实际的教学实施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请同事帮助观察课堂教学,收集教学信息。
在请同事听课时,通常要求他们收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如何开始课堂教学、组织活动?如何结束该课?2.时间分配方面:教师如何分配不同活动的时间?3.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使用何种策略、步骤来完成课堂任务?相互交流的形式、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时间如何?4.提问、问答方面:课堂上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
5.教师讲解方面:课堂上教师如何解释生词、语言难点、语篇等?6.教师活动覆盖面: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范围有多广,是否与某些学生交流更多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7.学生结对活动方面:学生完成结对活动的方式,在活动中的反应以及所使用的语言,是用英语还是母语,还是两者并用?8.组活动方面:教师以何种方式分组,是随机的还是固定的每个小组的人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使用外语和母语的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9.课堂交流方面: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模式。
10.教材使用方面: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如何,以及以何种形式脱开教材?听课教师或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表格、清单和条目记录课堂某一行为,或对课堂发生的主要活动作一概括。
此外,课后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听课教师就刚结束的这节课回答如下问题:(1)你认为本课(或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你(或学生)从本课中真正学到了什么?(3)你认为本课最无效的部分是什么?同时授课教师本人也可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对照三方面的回答,可以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意见。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一、观察方法
1、图像观察法:通过观察和收集教室的图片或录像,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堂氛围;
2、调查访谈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学生、教师课堂实际表现;
3、参与观察法:以认真的态度,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学生及教师课堂表现;
4、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并将这些记录下来,以供后期检查和分析。
二、课堂观察技术
1、口头提问技术:在课堂上提出有助于引发学习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对话技术: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视频技术:使用专业的视频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设置录制学生口头回答内容;
4、展示技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5、模拟技术:通过实际模拟,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
1/ 1。
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
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
首先,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内容。
教
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确定观察的主题和
内容。
例如,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而在生物课堂
上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观察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
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合理安排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观察实验通常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和实施时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
情况合理安排观察的时间。
同时,观察实验的地点也需要考虑到安
全和便利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实验。
另外,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和材料。
观察实验通常需要一些专门的仪器和材料,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这
些工具和材料,确保观察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
生介绍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最后,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需要合理安排观察的步骤和方法。
观察实验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师应该向学生介
绍清楚这些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观察实验。
同时,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观察的目标、时间、地点、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希望通过科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能力。
课堂观察的技术
课堂观察的技术一、课堂观察的内涵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
日常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的是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
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眼看、耳听、手记)及借助有关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指导上海静安区教研员开展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时,提出它有三个要素:其一、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利用录像带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科学地观察、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并关注关键的教学事件。
其二、要求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其三、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二、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1.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师的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师的智慧是实践的智慧。
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观察和领悟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反应。
教师还必须发展并持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节奏复杂而多变,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很难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课堂里所进行的一切,他们很少有机会多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⑴课堂上的互动是迅速而复杂的人际沟通。
⑵课堂是复杂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忙得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他们正在做什么。
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偏好,使教师往往对某些问题比较敏感和关注,而对另一些问题却忽略或不易察觉。
⑷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监测观察和专门研究自己教学行为的训练。
⑸迄今为止,教师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关于他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譬如: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天里与学生进行过1000多次人际交往。
一位教师课堂提问只是局限在第一排和教室中间区域的同学,提问面只占全班同学的23%,而另一位教师偏好提问男同学和优秀学生,其中一位同学一节课被提问8次,而另一位内向的女同学开学以来从未举过手也从未被老师叫起回答过问题。
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观察学生的技术与方法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人教育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20、3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
如贝尔斯1950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年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
自7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人们对于量化工具的“科学性”也开始质疑,一些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方法重新引起人们重视,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主要主流。
如Rosenshine和Furst就综述了1970年代以前研究者在使用课堂观察时所潜在使用的有效教师的九种特征。
Acheson和Gall (1995)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普及),发展出了针对有效教学特征的二十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技巧。
英国学者在 1999年出版的《课堂观察简介》中指出,课堂观察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并从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反思了每一类方法的优劣所在。
近些年来,一种以课堂观察为工具研究学生学习的趋势逐渐显现。
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安德森(C.M.Anderson)等人提出的个体学生系统(ISI)评估工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斯图尔曼(M.W.Stuhlman)等人提出的课堂评分系统(CLASS)、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克拉克(D.Clarke)提出的“学习者视角的研究”(LPS)等都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
教师能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观察的技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的最终效果。
一般而言,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娴熟的观察技能。
一、观察学生的特性1.目的性学生的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它有别于日常观察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实行课堂观察?一、什么是课堂观察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对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
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
能够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实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实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动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观察主体能够是研究人员,也。
能够是教师。
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表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
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实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
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水准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
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
(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小学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点滴录
小学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点滴录——学习心得课堂观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要素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要素的9个方面,即:课堂沟通、课堂行为互动、师生话语、课堂过程、课堂管理、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现场机智。
在课堂上,当我们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后,只要孩子能对答如流,回答的问题能迎合老师的心里,老师往往会不吝啬的大加夸奖:“你真聪明、你回答的真好”等等。
如这位教师,前者学生的回答虽然只回答了一个结果,却迎合了老师的心里,得到了表扬;后者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但学生的智慧火花已在闪现,但却没有被老师重视,而一句“再想想”了知。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也就需要适时进行肯定和表扬。
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而这智慧的火花并不代表只了解一个结果,更要关注一个过程。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孕含点滴创新的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
作为教师一定要始终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座右铭,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通过教学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按照教师行为规范和教育法对教师语言和行为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让学生尊重的教育者。
通过“课堂观察技术”的学习,使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一定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争做优秀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课堂观察就是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中通用技术课堂观察总结
课堂氛围与互动情况
课堂氛围融洽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 系,课堂氛围和谐、融洽,有利于学 生的学习和成长。
互动情况良好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 自然,学生们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想法,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予反馈 和建议。
2023
PART 04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REPORTING
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
分层教学
02
03
加强课堂互动
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实 施分层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 支持和辅导。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教师角色与指导方式
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对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 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明确教师角色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 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XX
学生参与度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不利于知识的深入 理解和应用。
教师角色与指导方式问题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忽 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自 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VS
指导方式不当
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过于注重知识的 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 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01
通用技术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
其技术素养水平。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通过通用技术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
课堂观察的视角案例与分析(精品)
4. 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由于策略与技术总是镶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这 就让我们越发地觉得课堂观察给讲课人与听课人带来的 帮助,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 相对评价——与别人相比处在何种教学水平上。通常用 于教学比赛,上级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考核评价、教学 质量监测中的课堂教学过程监测,选拔求职教师等。
评价标准要有权威性的依据 评价内容要有全面性 评价方法要公正、客观
学习一堂课
● 通过一节或若干节课的观摩,学习借鉴课堂教学中总 体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措施、教学细节处理等方 面的成功经验。
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
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 集信息— 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
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 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的教学改进策略 与方式。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 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理念、先进 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 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 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3. 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
通过与上课人的优点相比而发现自己的缺点时,这 就意味着有可能自己的这些缺点是可以弥补的,虽然弥 补的方式方法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但从讲课人的成功 之道中却是可以获得较大的启示。
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阅读感受
这种方法不仅客观、准确,而且可以实时反馈教学效果,让教师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作者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观察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 挖掘、机器学习和可视化技术来揭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预测学生的学习趋 势和效果。
阅读感受
作者强调了通过观察结果进行反思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在收集和分析数 据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 量。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它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来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 量。
目录分析
课堂观察技术:这部分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技术,包括数据采集、 处理、分析和呈现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实现。
目录分析
实践案例分析:这部分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基于 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
目录分析
总结与展望:这部分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 法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目录分析
强调技术实现: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还重点介绍 了相关的技术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目录分析
案例丰富:这本书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技巧。
课堂观察的技术要求
课堂观察的技术要求1.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控。
2.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
3.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
教师的观察应与教学行为自然融合在一起,既要有意识观察,又不露明显痕迹,不对学生形成明显的压力,不让学生感到教师处处在监视自己。
4.排除各种主观倾向,进行客观观察。
实践表明,教师心理活动的某些主观成分有时也会左右他的课堂观察,从而形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察结果。
以下几种效应对教师的课堂观察会有消极影响,应加以排除:(1)期待效应。
指根据自己的结论期待事实的发生。
例如,对好学生有正向期待,一般不做消极分析,对差生有反向期待,一般也不做积极分析。
(2)平均值效应。
有些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做班级整体评论,也就是往往把学生群体看的都比较好,或都比较差,这样容易造成对学生个体评价的不公正。
(3)中心论倾向。
即遵守一贯的正态分布原则,中间大两头小,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有过强的固定性。
(4)互动倾向。
即一种光环效应,一好百好。
对学生的主要印象可以影响到对他的其他印象。
例如,教师特别好取学生成绩的光环,一般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也都好,成绩差其他方面也不怎么样,等等。
(5)标签效应。
指教师一旦发现某个学生身上不好的东西,就下结论,贴出了标签。
这个标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改变,并可能传递给其他教师而影响他们的观察,班主任的标签往往影响力较大。
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
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一、引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课堂观察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评价。
二、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观察评价还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的种类1. 视频录像观察评价法:利用摄像录像设备记录教师授课过程,然后回放观看,通过细致观察教学细节,评估教学效果。
2. 学生课堂反馈评价法:通过询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评估教学效果。
3. 教师自我观察评价法:教师自己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教学效果,并找出改进方向。
四、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的具体操作1. 视频录像观察评价法的操作步骤:教师需要准备摄像录像设备,选择适当的录像时间和地点,录制教学过程,并在观看录像时,注重教学细节的观察和评估。
2. 学生课堂反馈评价法的操作步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分析。
3. 教师自我观察评价法的操作步骤: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请教他人、观摩他人的授课、阅读教育专业书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察能力和评价水平。
五、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各种评价方法相辅相成,可以全面了解教学情况;通过不同的角度评价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改进建议。
2. 不足:某些评价方法可能会受到时间、场所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教师可能存在主观意识对观察结果的不客观评价;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六、教师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方法的应用1.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设计,通过视频录像观察评价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教育领域中,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帮助评估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亦或是为了发现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避免盲目观察和浪费时间。
其次,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观察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观察、录音录像、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观察工具可以是观察记录表、评估表、反馈表等。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为后续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保持客观和公正。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主观评价。
观察者应该尽量客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评价,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课堂情况,获取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最后,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及时总结和反馈。
观察者在观察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观察结果,分析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观察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及时总结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行为类别
D、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E、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15
16
17
18
19
20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推理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C、教师理答方式
打断、代替、提示
不理
重复问题
肯定、鼓励或称赞
鼓励学生提问
提问后齐答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追问前一位学生
提问后叫其他同学
没停或不足3秒
停顿过长
适当停3-5秒
学生答不出耐心等几秒
特殊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JAC)
教师讲
间接影响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
③接受学生主张
36
37
38
39
40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听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成都华西中学牟林[摘要] 成都市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课堂观察序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
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
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
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
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
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
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实践性:不仅它的观察对象是课堂教学实践,他本身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堂观察。
以下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
(2)实验观察:设计具有特殊要求的课堂情景,并严格控制观察测量对象的课堂观察。
2、按观察者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分(1)直接观察:现场感知的课堂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录音、录像等设施观察。
3、按观察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组织的活动,通过与被观察者的互动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置身于课堂静静之外。
4、按观察范围和系统化程度分(1)开放式:不做主观判断的真实记录;(2)聚焦式:针对观察焦点进行观察;(3)结构式:用记号对观察事件进行的统计与记录;(4)系统式:利用编码量表等系统分析工具对课堂进行观察。
5、按搜集资料的属性分(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6、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分类(1)自我观察:通过观察教学录像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2)非自我观察:现场或通过录像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课堂观察的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为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使整个课堂的起点和归宿。
我们要观察教师的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目标——把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为目标,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条件要明确限定,行为动词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表现程度要说明具体水平。
2、教学指导方式教学指导方式要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要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要生活化。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策略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4、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5、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堂情趣预期、内容预期和对教师的态度预期得到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计划是否一致,课堂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拓展度,课堂思维品质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师生情感交融、思维活跃、表现出一定的超越教师预期的结果。
四、课堂观察的维度1、学生活动(1)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有准备准备了什么多少人做了准备怎要准备的,准备任务完成得如何(2)倾听程度。
有多少人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倾听的时间多少有哪些记笔记等辅助行为多少人有这些行为(3)合作互动。
有哪些合作互动行为参与提问和应答的有多少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合作学习的程度如何(4)自主学习。
有多少人多少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自主学习(5)学习目标。
有多少人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些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2、教师活动(1)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设计依据是否清楚怎样围绕目标开展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没有证据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2)内容呈现。
讲解的效果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实验等动作表现的规范程度如何(3)师生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如何问题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搭理方式如何问题和内容的契合度怎样(4)学习指导。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5)教学机智。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的表现了哪些非语言行为效果如何3、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现的目标设计的依据可靠吗有无新生成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的(2)教材研究。
采用了哪些策略处理教材照顾到学生实际了吗怎样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如何处理的(3)策略实施。
预设了哪些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时合度如何有没有关注学法指导情景创设的情况如何(4)过程评价。
采用了哪些评价行为如何获得评价信息的如何利用评价信息的效果如何(5)课程资源。
预设了哪些课程资源生成了哪些课程资源利用得如何4、课堂文化(1)课堂思考。
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表现出哪些思考行为学生的思考习惯如何(2)民主氛围。
课堂有无规则保障学生话语权如何处理学生中的不同意见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如何有无关爱学生的行为(如关注特殊学生)(3)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情景创设和资源利用如何服务于创新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的(4)课堂特色。
教师个人特殊的人格魅力的表现如何在教学方面体现出哪些特色师生关系中体现了哪些特色五、教学观察的基本流程我们以备课组为观察活动主体,来说明教学观察的工作流程。
1、思想准备确定观察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是被观察者说课,同伴向被观察者提问和被观察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同伴们一起商议确定观察点分工。
2、技术准备准备观察工具。
例如。
座位表、观察量表、问卷表、录音或录像机等等。
3、现场观察和记录课中观察收集信息。
例如,完成量表的基本信息记录,全息录音录像。
4、课后效果观察观察者了解学生(例如,问卷、访谈、测验),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别交流,分析整理录音录像资料,完成量表的统计分析。
在以上基础上进入课后讨论:围绕观察主题解决问题——被观察者反思,观察者报告观察分析结果(简要说明几个结论,立足证据必要推论,有回应,不重复,有反思和改进意见),提出大家一致认可的问题解决办法(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对问题解决的意见,对今后同类课的改进意见等)。
六、教师在教学观察中的角色定位课堂观察需要一种教师之间的亲密和谐的氛围,只有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而非一种规定的任务而表现出教师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专业交流时,我们才能分享其中迸发相互来的教育智慧。
要形成这种氛围,就需要对课堂观察的正确认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观察者观察者要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地询问被观察者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
如果这些优点正式自己的不足,那就要思考如何利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弱点。
如果发现别人的不足也是自己的不足,那就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足。
总之,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抱着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的心态,抱着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心态,抱着共同探究教学问题的心态去进行课堂观察。
不要以一个指导者、批评者的心态去观察课堂,不要抱着带上挑剔眼光甚至有色眼镜去鉴别或试图改变别人的课堂的心态观察课堂,不要刻意为表现自己的评课能力去观察课堂。
2、被观察者被观察者要把观察者看成自己的同伴,要想到别人是来帮助自己的。
自己正好有机会向他人学习,正好有机会倾听来自不同人的意见。
观察者是一群不需要你付出成本的志愿者,何乐而不为呢被观察者要诚恳地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展示真实的自我,不必掩饰。
在课后反思的时候,要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即使是你不可接受的意见,也要抱着“闻者足戒”的态度。
相信同伴的意见都是善意的。
在一个教学实践的共同体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是经常互换的。
所以,真诚的合作,真实地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永葆这个共同体的活力与友好。
七、集体观察的方法集体课堂观察,是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的重要形式。
集体课堂观察,最好的办法是分工合作,事先设计若干观察点,指定某人负责某一个或几个点的观察。
这样才可以做好记录,让事实和数据说话。
比如:1、教师基本功的观察,包括上下课的课堂组织、板书、课件设计、语言(声音、情态、姿体)、环节的把控与转换、师生互动、应激处理等等。
2、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包括课前准备、上课仪式、听课的专注程度、应答的活跃程度、提问的主动程度、课堂练习的认真程度、互动的积极程度,思考的深度,下课仪式。
3、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的观察,问题类型A预设问题、生成问题和随机提问;问题类型B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提问方式:自问自答、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自问自答等。
4、对师生活动转换的观察,观察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转换次数,转换率。
八、常见的课堂观察举例1、田野笔记法观察者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有关信息的一种定性的观察方式。
2、记号体系分析法预先列出需要观察和可能发生的行为,并编制好记号体系观察表,对每一种计划观察的时间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观察后记录记号数量和行为所发生的频次,再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