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5d2b3ef5ef7ba0d4a733b44.png)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ResourcesComprehensiveUtilizationVol.24,No.72006年7月日本是汽车生产大国,也是私车普及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据2002年日本的统计资料,日本全部就业人口约6412万人,而直接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数达537万人,占就业人数的8.4%,当年生产汽车1032万辆,出口476万辆,仍有超过半数的汽车在国内销售。
此外,日本每年要进口国外汽车约30万辆。
因此,在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由于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事关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受到了该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2002年对“丰岛”事件进行深刻反省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废旧汽车回收处理行业的整治,严格规范了对拆解废弃物的填埋管理,制订了“汽车循环法”,并对报废汽车回收处理行业进行了环保补贴的扶持政策,使日本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走上了更加成熟与规范之路。
日本的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产业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1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产业的发展历程1.1启蒙阶段(1920年至1940年)日本从1898年出现汽车,但真正进入商业用途是1900年年初。
当时约有汽车600辆左右,只有极少数修车行。
1922年美国CN公司在日本组建了汽车组装工厂。
当年生产汽车16000辆,1926年生产38000辆,到1929年生产量达到了8万辆。
汽车产量迅速提高,普及率也随之扩大。
但当时汽车制造技术较落后,汽车使用寿命短,每年要产生相当数量的报废汽车。
因此,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业随之而生。
当时回收处理的重点在于部件的回收利用。
1.2发展阶段(1940年至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内有大量的被破坏的车辆,加上战争结束后美国留下了部分损坏的车辆,数量众多。
当时由于朝鲜战争需要大量的钢铁,因此,这些报废车辆大都被拆解作为炼钢原料使用。
1.3全盛阶段(1950年至1980年)1955到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工业也发展成为日本的基础工业。
借鉴日本经验 落实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借鉴日本经验 落实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c844266cf84b9d528ea7acf.png)
借鉴日本经验落实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作者:王煦来源:《新能源汽车报》2017年第34期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率先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四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该方案从生态设计与使用再生原料、规范回收利用、信息公开等方面,对生产者责任延伸提出了引导性要求,但对制度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责任认定分歧、资金落实、监管等问题涉及较少。
2002年,日本实施的《汽车回收再利用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推动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方面成效显著,资源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其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对比日本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环节是当前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软肋。
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鼓励以生产企业为主体,与符合条件的拆解、再制造企业合作,建立逆向回收利用体系,但由于报废汽车回收成本高,只有少数企业承担了主体责任,如奇瑞汽车专门成立了从事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的全资子公司,并与高校共同组建了汽车绿色技术研究中心,大多数生产企业仅提供拆解指导手册。
同时,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配套措施如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基金的设立、报废全程的信息监管,也尚不完善。
近几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不到1%,相当数量的报废汽车被转入“地下”拆解市场,存在拆解不规范、非法使用拆解零部件、拆解时造成了二次污染等问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汽车产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我国有以下启示:第一,应对废弃物品在细分基础上明确生产者责任。
迄今为止,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没有对报废汽车拆下来的物品进行细致分类,也没有根据物品市场化处理的难易程度界定各主体的责任范围。
生产企业不是回收再利用的核心参与者,除了提供拆解指导手册,没有更多作为,技术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同时,我国回收拆解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回收拆解作业不规范、不环保、不节约,尤其对拆解产生的危险废物,不能严格按危废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处置,存在很高的环境风险。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3107008de80d4d8d15a4f4e.png)
( 上海 新 华钢 铁 股份 有 限公 司 , 海 上 2 04 ) 09 0
中图分类号: 742 X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0 (06 0 - 0 10 10 - 5 02 0 )7 0 4 - 3
数量 众 多 。当 时 由于朝 鲜 战争 需 要 大 日本 是汽 车 生产 大 国 , 是私 车普 及 率 较高 坏 的车 辆 , 也 因此 , 些 报 废 车 辆 大 都 被拆 解 作 为 这 的 国家之 一 。据 2 0 02年 日本 的统计 资料 , 日本全 量 的钢 铁 ,
日本钢 材 价格 不 断上 岛” 事件 进 行 深 刻 反 省 后 , 日本政 府 加 大 了对 废 辆 。 由于经 济 的高 速发 展 ,
旧汽车 回收处 理行 业 的整 治 , 格 规范 了对拆 解 涨 ,刺 激 了报废 汽 车 回收 处理 业 的飞 速 发展 , 严 从 也 废 弃 物 的 填 埋 管 理 , 订 了 “ 车循 环 法 ” 并 对 中 回收 了大量 的废 钢原 料 和可 利 用 的零 部件 , 制 汽 , 从 报 废 汽 车 回收 处 理行 业 进 行 了 环保 补 贴 的扶 持 有 了可 观 收益 。但 当时 的拆解 技 术落 后 , 业人
使 对 日 本从 19 年 出现汽车 ,但真正进入商业 上升等 因素 , 处理 费用 上升 。同时 , 报废 汽车 88 用途 是 10 9 0年 年初 。当时约 有汽 车 6 0辆左 右 , 也采取了有偿 回收 , 0 经营者要支付现金购买。因 只有极 少数 修 车行 。12 年 美 国 C 92 N公 司在 日本 此 , 报废 汽 车 回收处 理 的收 益 迅速 降低 。这 一行 0 组建 了汽 车 组装 工 厂 。当年 生产 汽车 1 0 60 0辆 , 业处 于低 迷 阶段 ,约有 500家 回收拆解 企业 改 日本 报 废 汽车 回收 的可 利用 12 9 6年 生产 3 0 80 0辆 , 12 到 9 9年 生产 量 达 到 了 行 。但 在这 一期 间 , 8万辆 。汽车 产 量迅 速提 高 , 及 率也 随之 扩大 。 零部 件市 场迅速 成长 。为了节 省处理 垃圾 的填埋 普 部分 回收 处 理企 业将 大 量 的垃 圾废 弃 在 日 但 当时汽 车制 造 技术 较 落后 ,汽 车使 用 寿命 短 , 成 本 , 长达 1 之久 , 当地生 0年 给 每年 要产 生 相 当数量 的报废 汽 车 。 因此 , 废 汽 本 香川 县 内 的丰 岛上 , 报 这 丰岛事件 ” 。 车 回收处理 业 随之 而 生。当 时 回收 处理 的重点 在 态 造成 了严 重危 害 , 就 是所 谓 的“ 于部件 的 回收利用 。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735f5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1.png)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少。
日本作为世界上循环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
1.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1.1. 资源匮乏的挑战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土地面积有限,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日本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日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1.2. 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日本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促使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逐渐引起了日本的关注。
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2.1. 政府的积极角色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首先,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措施。
其次,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于循环经济领域。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
2.2. 产业界的积极参与在日本,产业界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许多企业开始调整自身的生产流程,采用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同时,一些企业还主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产业界的积极参与为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3. 研发创新的推动日本注重科技创新,这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创新,努力开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技术和产品。
例如,日本在废弃物再利用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将许多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3.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国的启示3.1.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支持。
日本对汽车的回收利用
![日本对汽车的回收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8b6028647d27284b735107.png)
国外科技动态2000年第8期(总第373期)20研究与开发日本对汽车的回收利用日本自1965年开始在现代化工厂中大批量生产汽车,从此这种交通工具的社会保有量急剧增加。
随后,达到使用年限的报废汽车也于1979年超过300万辆;以后与年俱增,从1990年到现在,每年报废汽车均超过500万辆。
在法律的约束和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对报废汽车的再利用在数量上几乎达到100%;每辆汽车重量的75~80%得到再利用。
与其他大量生产的产品的再利用率比较,汽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报废汽车的处理过程如下。
在拆车厂先取出报废汽车内的燃料、油类等液体,然后卸下发动机、传动装置、催化剂、轮胎和蓄电池,以便回收利用。
剩下的车体用切割机切碎,对钢和其他金属进行回收,塑料和橡胶则被填埋。
报废汽车再利用的情况如图1所示。
在报废汽车的再利用方面,丰田汽车公司的做法具有代表性。
1970年该公司与丰田集团的其他各公司协作组建了丰田金属公司。
报废汽车在丰田金属公司捣碎,金属分类回收。
回收的金属送到爱知制钢公司,用电炉精炼,再制造汽车部件。
此外,拆车厂取出的催化剂由催化剂工业公司回收,液体由丰田化学工程公司回收,起动机和发电机等部件由丰通循环利用公司回收,分别再利用。
由此形成了以丰田金属公司为中心的报废汽车再利用的网络。
丰田汽车公司与有关企业合作,从车辆的开发到报废,在各个阶段都极其重视提高再利用的可能性。
在开发阶段,以减少污染环境的物质为目标。
1998年新款车中铅的使用量比1996年新款车减少了一半。
在1991年制定了“再利用设计指南”,其中规定新设计的车辆要容易取出车内的残存液体,要容易拆卸大型树脂部件和清除污染环境的物质,并且对材料种类做标记。
为了在新车设计中反映该指南的要求,在图纸设计和车辆试制的两个阶段都进行评价。
1991年开发了聚丙烯(PP )和高弹性的丰田增烯聚合物(TSO P ),这些都是有着广阔的再利用空间的树脂材料,相继用作保险杠等汽车部件。
日本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26aac6addccda38376baf51.png)
t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完整 3
( 2)综合性 的两部 法律 ,即 《 废 性 使 日本循环型社会在建设过程中有法 弃物处理法 》以及 《 资源有效利用促进 可依 ,其详细 、全面 的配套规定具有很
法 》。
强 的可操作性 ,从而有效地保 障了 1本 3 向降低环境负荷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
日本 建 设 循 环 经 济 社 会 对 我 国 的启 示
口 刘归香 柴晓利/ 文
日本 的循 环型 社会 建设 始 于 1 5 物 的产 生 、再使 用 、再 生 利用 、热 回收 修订 ,修 订的主要 内容为由主要强调原 4 9 年 ,历经5 - 年 ,经历 了公共卫生的维 o. & 和妥善处置。上述法定顺序 ,对物质在 材料的循J (ey l 改为废弃物的减 少 P Rcc )  ̄ e 护 及 改善 ;环 境保 护治 理 ;循环 型社 会 生 产 、流通 、消 费 过 程 中最 大 限度 地 降 (e u e,部件 的重复使用(e s) R d c) R ue,循 建设等三个阶段 ,建立 了以推进循环经 低污染 负荷发挥了重要作用。 济3 政策 为原则 ,以各种再 利用 法为 R
Eo o 2 1 . 1 c n my 0 0 1
年 该 比率 已分 别达 到 了7 %、7 % 、 8 5
型废 旧处理券 ,把券贴到废弃物上才算 了推 广 垃 圾 分 类 ,提 高公 众 的垃 圾 分 类
6 %、6 %,2 0 年 空 调 、电 冰 箱 、洗 合格 ;环 卫部 门不负责的废 弃物有专门 意识 ,市 长 亲 自上 电视 、到社 区宣 传 垃 1 0 06
收 ,对 无 法进 行 再 利 用 和再 生 利 用 的 资
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e1c073df111f18583d05aaa.png)
车 的残值 、 约资 源 , 且 可 以保 护 环境 , 合 国家 节 而 符
节 能减排 的大方 针 。
目前 , 欧洲 、 国 、 美 日本 等 国家 和 地 区在 废 旧汽
据“ 回收再利 用 倡议 ” 这一 自主行 动计 划 , 分别 制 定
了 2 O— 21 0 2 O 5年 的分 阶段 回收再利 用率 目标 , 并按 照 目标 认真 开展工 作 , 力减少 最终 填埋 量 。( ) 努 3 生 产 工厂 的 回收再利 用 。生产工 厂对各 道 工 序产 生的 边 角料 、 旧原 材料 和 包装 材 料 等 废 弃 物 均进 行 回 废 收再利 用 。同时 , 促进 废 弃 物 的 回收 再 利 用及 严 为
等废 品 。汽车 回收再 利用促 进 中心 的主要 工 作 内容
《 汽车 回收利 用法 》 是专 门针对 汽车 报废 回收处 理 的
法 律 , 的 出 台使 汽 车 报 废 回收 处 理 行 业 更 规 范 。 它
日本对 汽车 的 回收 再 利 用思 想 贯 穿 于 设计 、 造 和 制
生 产 的整 个 流 程 , 体 体 现 在 以 下 3个 环 节 : 1 研 具 ()
主 要 是 经 济 产 业 省 、 境 省 和 国 土 交 通 省 。 经 济 产 环 业 省 、 境 省 负 责 研 究 、 定 、 导 报 废 汽 车 回 收 处 环 制 指
施 。该法 在 资金 、 息 管理 等 方 面 有 很 多创 新 和独 信
到之处 , 实施 3年来 , 取得 了良好 的效 果 。 1 日本 报废 汽车 回收再 利用 政策 日本于 2 O世 纪 7 O年代开 始建 立循 环 型经 济 系 统, 以摆脱大 量 生产 、 量 消 费 、 量 废 弃 型 的 发 展 大 大 模式 , 把报废 产 品作为 资源进 行有 效 回收再 利 用 , 并 建 立 了推进符 合 循 环 型社 会 要 求 的 基 本法 律 体 系 。
日本如何回收拆解再利用报废汽车_
![日本如何回收拆解再利用报废汽车_](https://img.taocdn.com/s3/m/78fc6112cc7931b765ce158d.png)
理;强调政府应发挥的职责,忽视了 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明确了各部门 的职责,但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跨 地区、跨部门的监管和执法过程, 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责任落空情 况。目前我国依法报废的汽车只占应 报废汽车总量的40%左右,这与监管 不到位、执法不力密切相关。另外, 信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因 素。最重要的是,这些管理办法的法 律地位不够高,无法做到统需求 量很大,我国二手车的质量和价格 都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与此同 时,还应严格边境监查,提高进口准 入口径和安全管理制度,禁止进口加 工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或成本高 以及有毒、损害环境的汽车材料,防 止高档二手车及非法报废汽车流入我 国境内。
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再利用 与最终处理涉及公共安全、资源再利 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利益,我国 既要借鉴日本成功的管理模式,更要 结合本国的实际,充分研究我国报废 汽车回收拆解和再利用行业的发展水 平和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 政策,着手建立行业技术体系,促进 产业优化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开拓 国际市场,利用国际环境容量,实现 全球化配置,缓解我国报废汽车处理 的资源环境压力,助力我国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经验启示 鉴于上述问题和不 足,可借鉴日本的《汽车回收再利用 法》经验,在《循环经济促进法》、 《固废法》指导下,在《报废汽车管 理办法》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汽车回 收再利用法》,强化报废汽车的固体 废弃物管理,明确相关方的环境管理 责任,理顺各主管部门的权责,明确 规定或设立部门之上的统一监管部 门,解决执法过程中的横向协调问 题。另外,还要拓宽管理机制,发挥 行业协会的规范促进作用,解政府 “鞭长莫及”之困。另一方面,健全 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其他法规制度, 包括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将汽车自生 产、报废至最终处理全生命周期的数 据以及其他法律及行政手续所需数据 的信息纳入信息化管理,既利于追踪 汽车回收的各个环节,又有助于主管 部门之间或与回收企业的信息共享, 提高对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的监督管理 水平。
日本报废汽车拆解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报废汽车拆解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b334ffc910ef12d2af9e7b1.png)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及启示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0f792c7a58da0116c1749f0.png)
一、背景我国现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更好地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变得薄弱,所以发展绿色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是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十几年,我国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63亿辆,截至2017年3月份,全国汽车保有量首次超过2亿辆。
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以及不断提高的汽车普及率,为报废汽车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的报废汽车行业体系还不成熟,若报废过程不完善,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但会浪费报废汽车的材料,还会使报废时耗用的资源发挥不到该有的价值,报废过程中还有潜在的环境风险,比如随意掩埋或焚烧不易处理的非金属材料。
直接排放废弃物等,都会对土地环境和周围的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处理报废汽车成为我国面临的新型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日本在报废汽车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将成为我国报废汽车和解决资源压力问题的重要航标。
二、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日本报废汽车的回收,起初把回收废旧钢铁资源作为主要目的,随后渐渐转变为以回收并处理废弃物,减少其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为主要的目的。
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环境省与企业、协会进行多方面充分沟通后,在2002年提交《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同年7月该法经国会审议通过,于2005年1月正式实施。
根据该法所设定的标准,2005年之前目标回收利用率约为70%。
而据日产汽车中期的环保计划———Nissan 绿色计划2016,日产汽车将继续推进报废汽车的循环再利用,致力于将报废车辆回收再利用比例提升至日本市场最高水准。
而这一积极践行汽车回收再利用法案的计划,不仅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日本各阶层群众的广泛赞誉。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短缺,为实现可循环经济发展,减少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所以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620ccc10a216147917112831.png)
2.2.2 实施绿色采购与发展静脉产业[14~16] 一是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日本以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和有效利用资源为出发点,于 1997
年开始在“零排放工业园”基础上开始规划和建设了一批废弃物再生利用行业的生态工业园 区,目前已先后批准建设了 23 个生态工业园区。
二是通过绿色采购,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创造市场需求。日本的《绿色采购法》规定了国 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等单位有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义务,通过对环境友好型产品实施优 先购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循环型社会建设、发展静脉产业的积极性,成为推进循环经 济发展的重要立法。
1.3 再生资源产业的任务 就再生资源产业的本质特性而言,其任务可概括为“两个保护,三个效应”。 所谓“两个
保护”,一是保护社会资源;二是保护社会环境。所谓“三个效应”,一是社会效应,;二是环 境效应;三是长远效应。
2 日本循环经济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及经验
2.1 日本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社会经济模式使日本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
关键词:再生资源产业,日本,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再生资源产业是专门或主要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即收购与销售作为各种再生资源赋存形 式的物品)与加工利用(即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制造各种成品、半成品,并加以销售)以及与 其相关的科技开发、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集合,它蕴涵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的发展极大地刺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 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早,门类多,规模大, 体系完整,其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对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 日本废旧家电回收产业的发展现状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演化--日本经验和启示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演化--日本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54390d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6.png)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演化--日本经验和启示乌力吉图;徐静【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经历了传统和循环型两个阶段。
文章考察了传统体系的主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制度变化的成因;探讨了循环型体系中的汽车生产商责任、回收处理成本以及汽车回收利用促进中心的经济学意义,解析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回收利用体系中的实践模式,指出制度的演化是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从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管方式等3个维度提出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The end-of-life vehicles recycling system in Japan has gone through stages of traditional and recycling respectively .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main structure ,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aus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at the traditional stage , and explores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responsibility , recycling cost , and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Japan Automobile Recycling Promotion Center (JARC ) in the recycle system , and also analyses the practice model of the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 in the recycle sys-tem ,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is the drive of Japan's sustainable end-of-life vehicles recycling industry . On this ba-sis , Japan'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are discussed from the dimension of risk management , institutional building and supervision models .【总页数】5页(P45-49)【作者】乌力吉图;徐静【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471【相关文献】1.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及特点分析 [J], 侯华亮2.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及特点分析 [J], 侯华亮3.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及启示 [J], 徐晨天;杜丹丰;刘君宇4.德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J], 徐静5.日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胡涛; 曹春苗; 吴玉萍; 沈晓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与日本废弃物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国与日本废弃物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512cfe6b8f67c1cfbd6b80d.png)
摘要: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循环利用,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是对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
日本将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回收处理作为其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确定了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方;针对不同种类的废弃物质,建立了快速畅通的废弃物回收体系,保证了废弃物快速有效的回收利用。
由于中国与日本在废弃物回收管理领域差距甚大,因此中国必须通过立法明确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者,构建完善的回收体系,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实现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产业化,以促进中国废弃物回收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废弃物管理;回收模式Abstract: The core of recycling economy is essentially to consume the natural resources asfew as possible by way of recycling the waste reutilization. In Japan, making t he waste h armless and converting them into renewable resource have been an integral part o f its recycling economic system, and there is a perfect legal system to make cer tain that who shall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waste recycle,as well as an unblock ed and quickly operated waste recycle system to make sure of highly efficient wa ste collection. In this respect a wide gap is foun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in China what shall be done first includes to legislate against that nobody isresponsiblefor waste recycle and to build a relevant system to which an emphati cally supporting policy shall be given to industrialize the waste recycle undereffective management.Key words:recycling economy;waste recycle management; recycling mode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物资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减量化(red 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
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36f410f18583d049645907.png)
作者:崔选盟,男,1963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
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崔选盟(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21) 摘要 随着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报废汽车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在介绍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的内容、运行机制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日本汽车回收再利用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汽车 回收再利用 制度 借鉴 随着对环保认识的不断深入,报废汽车的回收再利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汽车行业的重视。
废旧汽车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废旧汽车的残值、节约资源,而且可以保护环境,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方针。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废旧汽车处理方面,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机制和体系。
据统计,美国共有12000多家报废汽车拆解企业、20000家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和200家拆后报废汽车粉碎企业,能把占汽车质量80%的零部件回收并重新利用。
欧盟于2000年发布报废汽车回收指令,将报废车辆的回收再利用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
该指令规定,汽车生产商在欧盟国家上市新车时必须出具证明,其投入市场的新款汽车的材料回收率至少占质量的85%,其可利用率至少为95%。
该指令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成员国开始全面执行。
日本的报废汽车回收行业更发达。
日本于2002年制订了《汽车回收利用法》,并在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该法在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创新和独到之处,实施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政策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循环型经济系统,以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的发展模式,把报废产品作为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再利用,并建立了推进符合循环型社会要求的基本法律体系。
《汽车回收利用法》是专门针对汽车报废回收处理的法律,它的出台使汽车报废回收处理行业更规范。
日本对汽车的回收再利用思想贯穿于设计、制造和生产的整个流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环节:(1)研发和生产阶段的回收再利用,其措施包括:①生产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零部件,这些可再生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超高烯烃聚合物等;②采用拆解方便的汽车结构;③对材质进行标识,以判别能否再生。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演化——日本经验和启示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演化——日本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e66c22faaea998fcc220ec2.png)
日本是汽车工业发达 国家 ,每年产生 的报废
康发展亟待解决 的问题 ,亦是我 国汽车工业可持 汽车就达到约 400万辆 , 日本又是一个 资源匮乏
续 发 展所 面 临 的重 大课 题 。
的国家 ,而报废汽车的资源价值很高 ,因此 , 日
当前学术界关于报废汽车 回收利用体系这一问 本传统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主要是 以资源综合利用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ofIndustrial Technolo ̄ie,al E‘潮砌 c8
N0.12(Gt ,No.2 42)
Dec.2O13
为 目的建立起来 的封闭型体 系 (见图 1)。报废汽 之外 ,此 时 ,填 埋 场 的稀 缺 性 凸 显 ,处 理 破 碎 残 车通过该体系的拆解和粉碎作业后 回收利用率可 渣 (ASR)的成本 由 1985年的每吨约 8000日元飙 达到 80%,这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支撑 了 日本工业 升至 2000年的每吨约 22000日元 ,但是 日本封闭 的发展。价格信息在上下游之间相互传递是市场 型回收利用体系缺失价格信息从下游传递上游的 规律 ,但动脉产业 的这一普遍规律 ,在没有制度 功能,由此导致再生资源企业承受资源价格 的下 制约的静脉产业中行不通也是普遍现象 ,价格信 跌和处理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为 了降低成本求 息无法从下游向上游传递是 日本封 闭型 回收利用 生存再生资源企业选择了非法丢弃和不妥 当处理 , 体系的特征。以 1985年广场协议为契机 ,Et本制 丰岛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代表性非法丢弃 造 业加快 了对外 直 接 投 资 步伐 ,该 变 化 一方 面缓 事件。丰岛事件暴露出封闭型回收利用体系的弊端 和汇率变动对 日本经济的冲击 ,另一方面减少 日 和这一制度不能够支撑 日本汽车工业持续发展 的实 本国内市场对资源的需求 ,需求的减少和 9o年代 际问题。该事件触动 了日本各界 的神经 ,从国家、 泡沫经济崩溃的影 响,使得资源价格表现不佳一 地方政府到企业界开始考虑和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 路下滑 ,如 1985年价格为每吨约 23(X)0日元 的废 展要求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 铁到 2OOO年跌至每 吨约 8500日元 的价格,除此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c6824e0998fcc22bcd10d51.png)
2 0 ,经济产 业省 和环境 省 与企业 、协会等 各方 面 外 ,据产业结构审议会 及中央环境审议会的推算结果 ,包括 0 2年 充 分沟通 ,共 同提交 汽 车 回收 再利用法 ,于同年 7月在 主动实施的破碎残渣再 生利 用在 内的报废汽车再生利用率可 国会审议通 过 ,自 2 0 0 5年 1月 1日起实施 。该法 出台的 目 达 8 -8 %。 4 6
文 l 胡涛 ■春营 昊玉萍 沈晓悦
15 . 亿辆 。以 6 %的报 废率计算 ,报废 量至少
为 9 0万辆 0
’.
车工 业 既是 拉 动 国民 经济 发 展 的
随 着汽车报 废量 的增加 ,报废 处理过 程
支柱产 业 ,也是 高消耗 、高 排放 、 中潜在 的环 境风 险 ,也将 日益 显现。如随 意
Z 而 i碗广西j 璺 i T i 丽
E v o me tl S s ia lD vl me t n i n na & ut n be e e p n 环境与可持 r a o 续发展
母
协 : 特 勒(国 投 有 公 I 基 R IL R 办 卡 彼 中 ) 资 限 司 } PLA 。
持续 发展 ,是我 国面 临的新 型 环境 问题 ,如 不及 时关 注和 无论 是制度性的还是行业性 的状 况都 得到明显改善 ,层面上
重视 ,必将产生严重的资源环境影 响 ,成为我国 “ 资源节约 的统计指 数均为 良好 ,达到预期效果 。但 是 ,该法在二手汽 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的阻力。 日本在报废汽车 回收拆 车 出 口方面没有做相关规范 。因此 ,在该 法运 行下 ,二手汽
《 汽车 回收 再利 用法 ) 非政 府机 构 ,如汽 车 回收再 出 口二手 车的名 义 ,通过 贸易手 段处 理报 废汽车 ,每年 大 )将 利用促进 中心和再资源化 协力机构等 ,纳入管理机制 ,通过 致在 10万辆左右 ,约 占整个报废汽车 总量的 1 5 0 / ,主要 出
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带来的启示
![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带来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d750f3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0.png)
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带来的启示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带来的启示杂志:企业导报出处:企业导报 13年第15期作者:丁新桥刘霞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汽车进入新旧更替期,报废汽车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本文通过阐述发达国家在报废汽车回收处理中的政策和技术手段,结合我国现阶段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总结出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的新途径。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废旧汽车带来的安全、环保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一方面,达到报废条件的车辆,如果继续使用或改装上路,将会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会导致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对报废汽车的零件和油液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大量汽车进入了新旧更替期。
如何合理处理报废车辆,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国情,探讨我国汽车报废处理的新途径。
一、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汽车报废量超过400万辆,预计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辆。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这些报废车辆进行合理处理,将会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何有效地实现车辆的合理报废已经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汽车的报废和解体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政策机制尚不完善。
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办法,虽然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联合颁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监管机制,可操作性不强。
行业内存在很多私营拆解企业,且都不具备拆解资格,这些企业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回收拆解程序,对正规回收拆解企业造成极大冲击,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2.报废汽车回收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过半数报废汽车未通过正规渠道报废回收。
日本二手车出口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二手车出口及其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e52f6c258fb770bf68a5507.png)
日本二手车出口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李晓依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1期2019年4月26日,中国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正式启动二手车出口业务。
推进二手车出口不仅有助于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还将帮助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促进汽车产业流通,带动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养护、改装及维修服务的出口,同时有效减少国内报废拆解数量,缓解国内环保压力。
但中国二手车出口面临着诚信交易体系尚未建立、二手车出口价格相对较高、出口配套服务不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日本二手车出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检测评估规范、流程便捷高效的交易模式,拥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是二手车行业发展的成熟模版。
中国应学习和借鉴日本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丰富经验,加速推进二手车出口高质量发展。
一、日本二手车出口的现状及趋势(一)日本二手车出口位居世界前列日本是汽车生产和使用大国,截至2019年底,日本汽车保有量达到7841.7万辆,其中乘用车6214.0万辆。
日本二手车交易始于1955年左右,由于优良的路况条件和日本人普遍良好的用车习惯,日本二手车普遍车况较好,行驶里程较低,消费者对二手车的接受度很高。
自2000年起,日本二手车交易量就超过新车销量,在汽车交易总量中占比保持在60%左右。
2019年,日本新车总销量519.51万辆,其中乘用车430.1万辆;二手车交易量698.82万辆,其中乘用车587.57万辆。
日本二手车出口贸易始于1960年前后,20世纪80年代得益于拍卖市场的迅速发展,二手车出口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出口二手车13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出口超过百万辆,在日本汽车出口总量中占比均达到20%以上。
2019年,日本二手车出口129.61万辆,占当年日本汽车出口总量(610.25万辆)的21.24%,出口额5323.1亿日元;其中,二手乘用车出口108.81万辆,占当年日本乘用车出口总量(539.50万辆)的20.17%。
各国汽车回收特点及中国可借鉴经验
![各国汽车回收特点及中国可借鉴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eee20fd376eeaeaad1f3301a.png)
回收物流是一个由于商业商品循环越来越活跃以后随之兴起的新兴概念。
他的意思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即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
如果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传统的企业物流模式一般是从原料采购开始,终止于消费者手中,企业输出生产品,副产品作为废弃物处理。
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要求企业物流管理延伸到废弃产品的回收领域。
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这种物流模式具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优势。
首先,从技术角度,企业使用原材料的种类有限,企业熟悉其原材料的性质,具有再生利用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再生利用,可以避免浪费和减少原材料输入。
其次,从管理角度,企业内部的循环便于操作,可以减少距离成本和避免交易成本。
今天我们主要来讨论回收物流中的汽车回收物流问题。
虽然绝大部分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施,但汽车逆向物流服务仍处于分散、割裂、封闭和无序竞争状态。
尽管逆向物流可以利用汽车正向物流所布置的网络,但逆向物流的特性使其在利用这些网络点时不能充分发挥网点的作用。
因此,企业间必须加强合作,完善汽车逆向物流渠道,对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路资源优势,降低逆向物流成本。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各个国家的汽车回收制度特点。
一:美国汽车回收再造特点:汽车诞生与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每年因老旧过期和交通事故报废的汽车约1000万辆。
超过日本和德国之和。
上世纪后期美国虽然开始了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但因实施污染者负责的原则由车主交非常高的处理费用,以至于常常出现公路两旁和树林内丢弃废旧汽车的现象。
美国针对这一个现象作了一系列的改革。
美国的汽车制造大户积极参与了废汽车回收事业并通过对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提高美国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技术和效益齐了重大作用,如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联合在密歇根州的海兰帕克建有汽车回收利用研究开发中心,工作人员大多是各汽车厂派来的工程技术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Experience on Recycling and Disassembling of End of Life Vehicle in Japa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文 | 胡涛 曹春苗 吴玉萍 沈晓悦汽车工业既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高消耗、高排放、影响环境污染的重点行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逐年增加。
200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双破136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全国汽车保有量累计7619万辆,报废量超过270万辆。
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
以6%的报废率计算,报废量至少为900万辆。
随着汽车报废量的增加,报废处理过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也将日益显现。
如随意处理不易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随意掩埋或烧毁分捡麻烦、不易处理的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直接排放拆解过程产生的“三废”等,不仅造成二次污染,损害周边居民健康,而且严重者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危害。
因此,如何处理报废汽车,防范环境风险,促进可可回收再加工的汽车零部件联合主办(United-edit):《WTO经济导刊》、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系人(Contact Us):杜娟 电话(Tel):+86 10 88560062-8017 juan.du@协办: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Environmental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SR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新型环境问题,如不及时关注和重视,必将产生严重的资源环境影响,成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阻力。
日本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处理报废汽车,解决资源环境压力,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日本经验:法律、技术、市场多管齐下日本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汽车保有量在1997年达到7000万辆,随着其国内市场的成熟化以及置换购买成为主流,汽车保有量相对稳定。
2000年后大致保持在7500万辆左右。
报废汽车每年在500万辆左右,其中约100万辆以二手车的形式出口到国外,剩余400万辆在国内以“有偿交易”的方式,进行自律性处理。
随着《汽车回收再利用法》的实施,这一数字正在增大。
颁布《汽车回收再利用法》2002年,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与企业、协会等各方面充分沟通,共同提交《汽车回收再利用法》,于同年7月在国会审议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法出台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非法丢弃报废汽车,明确报废汽车处理时应遵守的规范,应对破碎残渣、氟利昂类、安全气囊等处理问题,实现填埋量的最小化。
《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将非政府机构,如汽车回收再利用促进中心和再资源化协力机构等,纳入管理机制,通过政府和非政府两个途径分别进行管理;明确规定了报废汽车处理流程:报废汽车所有人→收购公司→拆解公司→破碎公司→最终处理公司,并明确了各相关方的责任和资源回收再利用费用;同时,该法还引进电子目录系统,对全部车辆进行编号,追踪汽车回收处理整个流程的运行。
2005年该法实施前后,曾在相关部门一度出现混乱。
如作为报废车辆进入回收系统法规的二手车记录为200万辆, 比预定年报废车辆总量要低,“消失”了100万辆车。
随后逐渐走上正轨,各种统计数据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拆解台数已恢复到350万台的水平,“消失的报废汽车”问题得以解决。
《汽车回收再利用法》是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与日本模式相对应的专门针对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的一部法律,以解决破碎残渣问题和提高回收再利用率为目标。
实施5年来,无论是制度性的还是行业性的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层面上的统计指数均为良好,达到预期效果。
但是,该法在二手汽车出口方面没有做相关规范。
因此,在该法运行下,二手汽车的出口可能成为向他国转嫁报废汽车的手段。
发展报废汽车处理产业与技术日本报废汽车处理机制的良好运转,除了归功于完善的法律制度的规范与指导作用,还得益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优化的结构及先进的技术体系做支撑。
目前日本国内的拆解公司大约有5000家,其中80%是每月拆解台数在50台以下规模的小型企业群体;破碎公司有140家,粉碎机的数量在180台左右,正在朝大型化发展。
日本报废汽车处理产生的物流,多以循环利用的方式,再次回到生产环节中,资源回收再利用率达到80%左右。
其中作为二手零部件的再使用率为20-30%,作为原料的资源再利用率占50-55%,破碎残渣填埋率约占20-25%。
另外,据产业结构审议会及中央环境审议会的推算结果,包括主动实施的破碎残渣再生利用在内的报废汽车再生利用率可达84-86%。
报废汽车出口国际市场由于《汽车回收再利用法》没有涉及报废汽车出口方面的规范,加上经济和资源环境利益方面的诉求,日本还以出口二手车的名义,通过贸易手段处理报废汽车,每年大致在100万辆左右,约占整个报废汽车总量的1/5,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中南美、非洲、东欧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全缅甸80%的在使用车都是日本的二手车。
出口二手车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处理成本,而且还有少量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内处理报废汽车的资源环境压力。
我国报废汽车管理现状及日本经验教训启示我国已步入汽车时代,汽车报废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环境风险必将日益凸现。
如何未雨绸缪,防范中国式的“丰岛事件”上演,如何严格防范报废汽车产生的环境风险,需要借鉴日本此方面的成功经验,防患于未然。
我国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我国关于报废汽车方面的法规,如2001年国务院第307号令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2006年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政策》;2009年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报废汽车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包括2010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虽然其中增加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以及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在报废机动车拆解活动中的责任等,但是主要在于加强对报废汽车的监管管理,忽略了报废汽车潜在的环境风险管理;强调政府应发挥的职责,忽视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
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跨地区、跨部门的监管和执法过程,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责任落空情况。
2009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早已超过200万辆,可只有50多万辆按照正常程序进入报废回收中心,约3/4的应废不废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正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环境质量。
这与市场管理混乱,缺乏有效指导规范,监管不到位,执法不力密切相关。
另外,信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
最重要的是,这些管理办法的法律地位不够高,无法做到统一监督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日本经验启示: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再利用产业发展,着手建立我国报废汽车处理行业的技术体系。
日本经验启示:尽快出台我国的《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力度。
鉴于上述问题和不足,可借鉴日本的《汽车回收再利用法》经验,为汽车报废、回收、拆解等过程制定具备长效机制的法规可循。
在《循环经济促进法》、《固废法》指导下,在《报废汽车管理办法》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强化报废汽车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明确相关方的环境管理责任,理顺各主管部门的权责,明确规定或设立部门之上的统一监管部门,解决执法过程中的横向协调问题。
另外,还要拓宽管理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规范促进作用,解政府“鞭长莫及”之困。
另一方面,健全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其它法规制度,包括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将汽车自生产、报废至最终处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以及其他法律及行政手续所需数据的信息纳入信息化管理,既利于追踪汽车回收的各个环节,又有助于主管部门之间或与回收企业的信息共享,提高对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的监督管理水平。
我国报废汽车处理产业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处理产业,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水平低下、资源规模不足、非法拼装严重、产业秩序混乱。
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回收就是拆解”的产业现状,仅实现40%的回收利用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统计表明,汽车上的钢铁、有色材料零部件90%以上可以回收、利用;玻璃、塑料等回收利用率也可达50%以上;更重要的是,汽车触媒转换器、闸阀等部件中铂、钯、钽和铟等稀有金属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而以材料回收为主要目的的拆解行业,忽视了拆解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以及拆解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产生了严重甚至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
左图:废旧汽车分类拆解出来可回收的铜线下图:废旧汽车分类拆解出来可回收的排放管我国报废汽车40%的低回收利用率,不仅与管理机制作用发挥不足有关,还在于产业与技术起不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鉴于此,可以通过实施补贴、减税、鼓励技术创新等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向专业化、规模效应与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逐步实现产业优化与结构调整。
同时,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纳入产业指标要求,绿化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Environmental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链 接:丰岛事件:报废汽车处理体制自律性的崩溃1990年,日本香川县丰岛发现68万吨左右非法丢弃物,占地约7公顷。
大部分是汽车及家电等破碎残渣,并且掺杂有废油、油污、二恶英等有害物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生态和发展损失,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也深受影响。
之后,居民环境意识高涨,反对新建处理场的运动逐渐激化,间接推动1995年《废弃物处理法》的修改。
自此,破碎残渣的掩埋由稳定型处置场转为管理型处置场。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填埋场的有限性以及处理费用的上涨,破碎残渣的填埋余力日渐窘迫。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从1997年开始对报废汽车,自主地采取措施:①提高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②削减ASR 的填埋量;③削减有害物质的使用量。
与此同时,正逢废旧金属的市场状况急剧恶化,报废汽车交易进入“逆有偿化”时期,报废汽车处理体制的“自律性”出现危机,面临崩溃。
业发展,引导产业向环保型产业转变。
另一方面,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是我国重要的再生资源,也与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密切相关,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因此,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模式包括新技术、新设备与新工艺,着手准备建立我国报废汽车处理行业的先进生产线,完善回收拆解再利用的技术体系,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解回收利用环节废弃物的产生,最小化废弃物的填埋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我国国际市场利用不足目前,我国的报废汽车主要是在国内,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予以消化,国际市场利用不足,甚至成为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旧“名牌”车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