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精选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3)学会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2)学会提炼论据,概括论点;(3)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认识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3)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3)学会提炼论据,概括论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对敬业与乐业有什么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并尝试分析其逻辑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提炼论据,概括论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阐述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见解;(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与乐业。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作文;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敬业与乐业》教学教案

九年级《敬业与乐业》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的情感态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敬业与乐业的定义与区别。
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敬业与乐业。
讲解:详细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敬业与乐业。
总结:总结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实践意义。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敬业与乐业》相关章节。
案例资料:选取一些敬业与乐业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参考书籍:关于敬业与乐业的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2 教学材料PPT:制作PPT,展示敬业与乐业的定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纸张、笔:供学生做笔记和答题使用。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引入讨论,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实践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总结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第五课时:评估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掌握程度,给予反馈和指导。
5.2 时间安排引入讨论:15分钟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0分钟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实践方法:2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总结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10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分享观点和经验:10分钟评估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掌握程度:10分钟给予反馈和指导:5分钟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集合》,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概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学习并能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2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优秀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优秀4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谈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你是否反思过自己学习的态度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真谛。
课堂实录一、走近作者【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深入了解其社会地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掌握生字生词【通过学生的预习与老师的强调,掌握字词音形义。
】1.掌握生字读音。
佝gōu偻lóu骈pián进亵xiè渎dú心无旁骛wù强聒(guō)不舍禅chán师2.理解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第7课《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区分观点和材料、论点和论题。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结构。
3.分析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4.理解“敬业与乐业” 的内涵,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难点(1)理解“敬业与乐业” 的内涵,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2)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体会其准确、严密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投影出示:“择一事终一生” 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敬业与乐业》。
2.了解作者投影出示:梁启超 (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戊戌变法” 领袖之一。
中国近代维新派学者。
3.字词梳理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并理解意思。
蛀(zhù)、赦(shè)、禅师(chán)、旁骛(wù)、秘诀(jué)、亵(xiè)渎(dú)、妄(wàng)想、承蜩(tiáo)、佝偻(ɡōu lóu)、骈(pián)进、教诲(huì)、罪孽(niè)、强聒(ɡuō)不舍、层累(lěi)、解剖(pōu)提问:“旁骛” 是什么意思?(明确:不专心正业,追求其他。
)提问:“强聒不舍” 中“聒” 的读音是什么?(明确:guō。
)4.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的论题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分别谈了哪三个问题?明确:论题是“敬业与乐业”,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 三个问题。
5.梳理结构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提出问题(1)分析问题(2 - 8)“有业” 之必要(2 - 5)要敬业(6 - 7)要乐业(8)解决问题(9)总结勉励,责任心——敬业,趣味——乐业,人类合理的生活方式就该敬业乐业6.合作探究阅读 1 - 5 自然段,思考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明确: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无业的害处”“有业的重要” 三个问题。
2023最新-《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帮助大家整编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9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听介绍了解背景及常识二、简介作者(略)三、阅读感知第一部分(1):(总)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分段讲读(一)学习第一部分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论述中心(二)学习第二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1.论述"敬业"的重要2.论述"乐业"的重要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10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背诵"我老实告诉你……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学习第三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章的多句名言。
4.结合自己的学习情感体验,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思路。
2.结合自己的学习情感体验,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意点出“敬业”二、寻找论点,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或中心句预设: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工作第一要敬业凡职业都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苦乐全在客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也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3.将原来的句子缩减为五句话预设: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先说说有业之必要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乐业即责任心,敬业即是趣味4.明确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5.理清思路,明确三者的关系:有业——敬业——乐业有业是基础,敬业是良好态度,乐业是最高境界三、合作整理,发现方法1.分组讨论,以“我喜欢第几段,因为这一段有()的论证方法”的句式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要求句式中包含某一段,理由中须涉及到论证方法2.积累文章中出现的名句,展示,并齐读安其居乐其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难矣哉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主一无适便是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四、自由讨论1.你认为你的“业”是什么?你如何做到敬业与乐业?2.你觉得学习乐吗?五、教师寄语敬重学业,乐于学业,就会迎来丰收好季节!【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 的主旨,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敬业与乐业” 的主旨,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品味本文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敬业” 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敬业与乐业” 的理念。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如“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生活,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工作?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更有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演讲词《敬业与乐业》,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他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广东新会人。
“戊戌变法” 领袖之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 148 卷,1000 余万字。
三、字词积累教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扫清字词障碍。
请大家看屏幕,读一读这些词语。
1.亵渎(xiè dú)2.骈进(pián jìn)3.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4.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5.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6.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教师:下面我们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敬业爱岗的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认识到各种职业的价值。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作者论证方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文章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2)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敬业与乐业的意义。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文章。
2. 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4篇)篇一: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一次讲演。
虽然时间已经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
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2、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总,提出问题)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三个问题:一是有业的必要性;二是为什么要敬业;三是为什么要乐业。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递进关系,层层推进。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论述“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问题: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一等奖设计4篇

1、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一等奖设计《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
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概念和观点。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敬业乐业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敬业与乐业》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课文中的案例和例子,以及它们对敬业乐业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引起学生对敬业乐业的兴趣和关注。
向学生介绍课文《敬业与乐业》的背景和作者。
2.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进行讨论和交流。
2.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和例子,让学生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启示,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职业中实现敬业乐业。
2.4 写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课堂讨论与提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课堂互动。
3.2 写作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表达。
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课文文本提供《敬业与乐业》的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4.2 相关案例和例子提供一些与敬业乐业相关的案例和例子,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3 写作作业模板提供一份写作作业的模板,帮助学生规范写作格式和要求。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5.2 时间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实践。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第一章:敬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1. 了解敬业精神的内涵;2. 认识敬业精神在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
1.2 教学内容1. 敬业精神的定义与内涵;2. 敬业精神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3. 敬业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4. 培养敬业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敬业精神的定义;2. 讲解敬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3. 分享敬业精神在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中的案例;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敬业意识;5. 总结与反思。
第二章:乐业态度的培养与重要性2.1 教学目标1. 理解乐业态度的含义;2. 认识到乐业态度对个人和工作的重要影响;3. 学会培养乐业态度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1. 乐业态度的定义与特点;2. 乐业态度对个人成长的作用;3. 乐业态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4. 培养乐业态度的策略与方法。
2.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乐业态度的含义;2. 讲解乐业态度的培养与重要性;3. 分享乐业态度对个人成长和工作的案例;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乐业态度;5. 总结与反思。
第三章:敬业与乐业的实践与应用3.1 教学目标1.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关系;2. 学会将敬业与乐业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3. 培养学生的敬业与乐业精神。
3.2 教学内容1.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解析;2. 敬业与乐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4. 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
3.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敬业与乐业的关系;2. 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实践与应用;3. 分享敬业与乐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4. 小组讨论:如何将敬业与乐业应用于个人成长;5. 总结与反思。
第四章:培养敬业与乐业的习惯4.1 教学目标1. 认识到培养敬业与乐业习惯的重要性;2. 学会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习惯;3. 培养学生的敬业与乐业精神。
4.2 教学内容1. 培养敬业与乐业习惯的重要性;2. 培养敬业与乐业习惯的方法;3. 坚持与毅力在培养习惯中的作用;4. 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
《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优秀4篇

《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敬业与乐业》优质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通用1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通用13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一) 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1. 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学生讨论)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1) 朱子的话;(2)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3)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4) 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5)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明确:第一类(1)和(5)都是;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 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明确:(1) 什么是“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2) 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 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三) 拓展延伸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学生讨论)(四) 课时小结1. 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2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敬业与乐业》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5.社会责任与实践:引导学生将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敬业与乐业》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分析论证方法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方法,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非评判者。这样有助于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成为一个敬业乐业的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强调作者如何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加强论证,如文中通过对比敬业与不敬业的后果,突出敬业的重要性。
初三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锦集3篇)

初三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锦集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锦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初三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专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化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行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方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经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静静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醇厚不客气,那一天便肯定的不愿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值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如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知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看法。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惋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好用了。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精选14篇)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篇1教学重难点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1、2段)“第一要敬业。
”(3、4段)“第二要乐业。
”(5、6段)“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7段)“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
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
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答案:1.事实: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精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讲演词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3、掌握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字词:
旁骛(w u )亵渎(xi e d u )骈® a n)进强聒(gu o )不舍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亵渎:轻慢,不尊重。
二、导入新课:结合“知识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号饮冰室主人。
清光绪举人。
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并称“康梁”。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后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提示:引论——本论——结论)
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 三个问题。
4、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一是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5、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
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8-9 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
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讲演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
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
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
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自己做一些短小议论文
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