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欣赏 打枣》白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欣赏 打枣》白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2
打枣
东胜区吉劳庆小学 白芳
乐器陈列室
唢呐又称“喇叭”,比较小的唢呐叫作“海笛”。中国民间婚 丧嫁娶,扭秧歌、踩高跷、打花鼓、跑旱船,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 娱乐活动,如朝鲜族的农乐舞等,所用吹打乐中,皆以唢呐为主奏 乐器。传统戏曲、歌舞音乐里,常有唢呐曲牌吹奏。
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传统唢呐可吹奏七个调。1949 年后的乐器改革中,扩大了音域,音乐表现力得以增强。唢呐除用 于独奏、合奏外,还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它的吹奏技巧丰富多 彩,有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音、打嘟噜、循环换气等,还善 于模拟人声歌唱、鸟鸣鸡叫等。
分段欣赏——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填空:
这部分音乐依然采用了(第二部分)的主题音调,反 复出现了(两次),音乐情绪(越来越热烈),(大、小) 唢呐交替使用,用( 咔腔 )的方式模仿了(爷爷)和 (小孙女)的不同声音,乐曲结束时用小唢呐模仿了 ( 笑声 ),表现了(爷爷和小孙女打枣时的快乐心情)。
分段欣赏——引子
请同学们边聆听音乐边填空。
这段音乐的速度( 自由 ),唢呐音色 ( 高亢、明亮),音乐风格( 活泼、有趣 ), 把我们带入了( 北方农村的一个小庭院中)。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
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思考问题:
分段欣赏——第二 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完整欣赏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听一听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 次?
五次
完整欣赏
请同学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分辨大唢呐、小唢呐的 不同音色,并想象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欢乐情景。

小学音乐欣赏:黄葛树,山茶花课件

小学音乐欣赏:黄葛树,山茶花课件

黄葛树,山茶花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二声部歌曲,并感受二声部给歌曲情绪带来的变化,在演唱时能将歌曲的情绪表达出来。

2、通过对比体验、实践、反复聆听和演唱歌曲,模唱、视唱、教唱、师生合作,表达歌曲情感。

3、通过演唱,感受歌曲旋律流动起伏的地方特色,并通过教学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绪和爱护家乡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并演唱二声部2、连音线(一字多音)切分音教具准备:电子琴、PPT教学过程:一、课前做发音开声练习。

1、按拍子打节奏唱音阶。

2、复习旧课。

《木叶歌》二、出示新课《黄葛树,山茶花》听歌曲、谈感受提问:“它们是谁呀”?(出示APP)三、对比练习,解决难点乐句1、出示旋律(1)教师范唱乐句并提问,两个乐句有何不同啊?从而引出“连音线”(2)学生唱乐句(3)教师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练习(4)用“lu”音哼唱乐句2、出示节奏(跟着老师一起做节奏游戏)3、出示歌曲的第三乐句(1)出示乐句(2)作对比(3)唱旋律(4)用“lu”音唱乐句(5)用连贯、柔和的声音唱歌词三、学唱歌曲1、学唱第一部分(1)听范唱(2)教唱旋律(3)教师弹,学生用“lu”音唱旋律(4)跟伴奏音乐读歌词(5)学唱歌词(6)齐唱第一部分2、学唱第二部分(1)节奏练习(2)聆听歌曲(3)指出一、二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5)分声部唱歌曲3、完整唱歌曲(1)教师设计简单打拍动作,师生齐表演(2)学生分组打节奏演唱四、小结本课主要学习掌握《黄葛树,山茶花》这首歌,并掌握连音线其中一个意义“一字多音”,能初步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部编小学音乐六年级《一对白鸽子》郑茵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六年级《一对白鸽子》郑茵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优质课PPT课件,适合公开课赛课!”
4 名师PPT课件
一对白鸽子
导入 名师PPT课件
请同学们做一个游戏,大家还记得2/4、3/4拍的强弱 规律吗,用拍桌子的方式来分别表现。
名师P请PT同课件学们分成两组接龙拍击2/4、3/4拍,每组反 复四次。
名师P再PT次课件增加难度,请两组同学一起拍击2/4和3/4拍, 注意表现出么特点?它们对歌曲风格的形成发挥什么作用?
名师P再PT次课件欣赏这首作品,说说范唱的演唱具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尝试学习范唱的方式演唱,体会民间音 乐的魅力,结束今天的课程。
谢谢观赏!
名师P现PT在课件请同学们在一小节内合作拍击二拍子和三拍 子,注意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名师P再PT次课件增加难度,请两组合作拍击下面的节奏。
名师P刚PT才课件学习的节奏中有一个特殊的节奏划分方式, 叫做连音符。
连音符:节奏的一种特殊划分方式。一个单纯音符不按照 二等分划分,而是划分为三个、五个、六个、七个、九个 或更多音符时值,最常见的连音符是三连音。
名师P我PT们课件来欣赏一首歌曲,同时请观察乐谱,这首作 品中出现了哪几种连音符?
名师P再PT次课件欣赏作品,你知道这首作品是中国民歌的哪 一个类型吗?流行在中国什么地方?这种音乐类 型具有什么特点?
名师P请PT同课件学们视唱下面的乐谱,注意节奏的准确。
名师P请PT尝课件试填词慢速演唱歌曲,歌曲的歌词具有什么 特点?注意节拍的变换。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鸿雁》屈情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鸿雁》屈情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鸿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能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熟练地听唱歌曲,分析歌曲,用歌声抒发思乡之情,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把握歌曲中前倚音的唱法。

4.认识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5.多角度欣赏歌曲《鸿雁》二学情分析1.五年级孩子能演唱一定的歌曲,有一定的歌曲表现力三重点难点1.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并能用自然,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把握歌曲中前倚音的唱法。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赏草原景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本课师:同学们,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草原?2.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内蒙古。

3.师小结:蒙古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勤劳勇敢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广阔草原。

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草原孕育了优秀的儿女,他们能歌善舞,流传了很多优秀的民歌,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草原,欣赏并学习这首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

4.揭题《鸿雁》体验探究——悟草原情听赏歌曲5.初听歌曲,从歌名中感受思考:鸿雁,是一种候鸟,春来北迁,秋去南飞。

信守时间,歌曲里充满浓郁的乡愁,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地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

悠远蜿蜒,直抵内心。

再听歌曲,从歌词中体会。

6.带节奏朗读歌词,找出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细听歌曲,从旋律中品味播放《鸿雁》让体会歌曲的意境,想象自己遨游在蒙古大草原中。

学唱歌曲7.边画旋律线边用la哼唱旋律,体会旋律(优美、悠扬)8.前倚音:通过老师范唱带倚音和不带倚音的两种唱法,听辨区别哪一种更加突出情感。

9.边唱边思考分析歌词:“天苍茫,雁何往”唱几遍?这样安排,情绪有什么变化?(情感递进,呼唤的——强烈的)分小组练唱歌曲并展示多元融入。

五拓展1.欣赏韩磊演唱《鸿雁》2.思考歌曲可以加什么舞蹈动作3.蒙古族舞蹈动作(大雁飞)。

小学音乐欣赏十二木卡姆课件

小学音乐欣赏十二木卡姆课件
十二木卡姆的音乐:
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 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
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 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
B 伴奏乐器
在维吾尔族民间, 《十二木卡姆》主要有艾 捷克,弹拨尔,独它尔,卡龙,热瓦普, 萨它尔,手鼓。
艾捷克
弹拨
C. 内容及唱词
《十二木卡姆》主要是根据音乐的逻辑连 篇成章的, 其中的每一部都没有完整的故事 内容, 前后连接的各段乐曲所填唱的诗词在 内容上也完全没有联系。
歌词:1.著名诗人的诗歌
2.来自民间的歌词
第一种:主要流传在塔里木盆地南缘、西 缘、西北缘各绿洲—喀什木卡姆,简称 《十二木卡姆》共12套。
第二种是流传在“刀郎地区”的《刀郎木卡姆》
第三种为流传在东部新疆哈密地区的《哈 密木卡姆》。
共有十二套十九个分支
第四种为流传在东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吐鲁番 木卡姆》。包括12套
《十二木卡姆》
最后形成为十二木卡姆是在叶尔羌汗国时期
1.木卡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 — ——综合艺术
2.木卡姆——源于阿拉伯语的词汇—共同的 “ 音乐现象” ——二十个国家或地区存在 着“ 木卡姆” 音乐现象—中国(新疆)至 埃及——一种国际艺术现象
3.传承方式——师徒相袭、口传心授
二 木卡姆分类
十二木卡姆
一 木卡姆概述 二 木卡姆分类 三 以《喀什十二木卡姆》为例
2
一 概述
原始形态“摩诃逗勒”公元前2世纪,流传在新疆东部天山以南至罗 布泊一带。
公元4世纪,龟玆文献中已有大曲(马卡姆,焉耆语)之名。 公元6-7世纪,木卡姆音乐结构已趋于完善,已成为一种包括有艳
(歌曲),趋(乐曲),乱(歌舞曲)的大型音乐歌舞套曲。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课ppt课件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课ppt课件

分段演唱
将歌曲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进行演唱指导, 包括音准、节奏、力度等方面的把握。
合唱排练及注意事项
合唱队形排列
01
根据歌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合唱队形,确保
声音的和谐与平衡。
合唱技巧指导
02
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融合、音色的统一等
,提高合唱效果。
注意事项
03
提醒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保持声音的稳定性
02
歌曲采用简单的音乐语言和生动 的歌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适合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较小,音乐基础相对薄弱, 需要通过本课程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 学习。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 和表现,可以通过本课程培养其音乐 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太阳 出来喜洋洋》的旋律、节 奏和歌词。
音乐欣赏推荐清单
同类型音乐作品
推荐一些与《太阳出来喜洋洋》风格相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 感受不同文化中的太阳形象。
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介绍一些其他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摇滚等,拓宽学生 们的音乐视野。
世界民族音乐
推荐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民族对太阳 的诠释和表达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风格特点
该歌曲属于四川山歌,以其高亢、嘹 亮的嗓音和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为特点 。歌词中大量运用四川方言,展现了 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作者生平
金鼓,四川籍著名音乐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自幼便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 趣。他一生致力于四川民歌的收集、整理和推广,为四川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小学音乐课件《大家来劳动》

小学音乐课件《大家来劳动》

旋律学习
总结词
旋律是音乐的骨架,掌握好旋律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至 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大家来劳动》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 旋律,通过反复听唱、模唱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旋律。同时 ,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音阶 等,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和记忆。
节奏学习
总结词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掌握好节奏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十分重要。
表现手法
歌曲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合唱、 伴唱等,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 力。
03
歌曲学习
歌词学习
总结词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歌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 情感。
详细描述
在《大家来劳动》这首歌曲中,歌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劳动的场景,表达了劳动 的快乐和自豪。在学习歌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歌词中 的情感,并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词所曲演唱比赛
总结词
准备阶段
通过组织劳动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对 劳动歌曲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 表现力。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劳动歌曲 ,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同时,制定比赛 规则和评分标准。
比赛阶段
总结阶段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个人或小组形式的比赛 ,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担任评委。比赛可设 置初赛和决赛,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学生。
小学音乐课件《大家来劳 动》
• 课程介绍 • 歌曲背景 • 歌曲学习 • 音乐欣赏 • 实践活动
01
课程介绍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大家来劳 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劳 动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 特点。
能力目标

小学音乐红旗颂课件ppt

小学音乐红旗颂课件ppt

展开部
这一部分是乐曲的核心,通过运用丰富的 音乐手法,如变奏、转调等,将主题展开 ,使乐曲更加丰富和有层次。
主题与旋律
主题
红旗颂的主题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
旋律
乐曲的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力。
和声与配器
和声
红旗颂的和声运用丰富多样,通过运 用不同的和弦和音阶,营造出不同的 音乐氛围。
音乐特色
《红旗颂》采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奏 鸣曲式结构,以红旗的主题在不同阶 段以不同形式出现,并以此构成音乐 的发展主线。
作品情感饱满激昂,音调庄严宏伟,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手法 上,作曲家运用丰富的音乐语言和强 烈的感情色彩,通过奏鸣曲式的结构 安排,使音乐的发展层次分明,段落 清晰。同时,作曲家还运用了丰富的 音乐表现手法,如旋律的对比、节奏 的变化、和声与音色的处理等,使作 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乐器与演奏方法
乐器
乐器是演奏音乐的工具。《红旗颂》可以使用多种乐器进行演奏,如管弦乐器 、打击乐器等。不同的乐器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感表达。
演奏方法
演奏方法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红旗颂》的演奏方法包括演奏技巧、力度 和速度等,能够影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03
CHAPTER
《红旗颂》作品分析
VS
详细描述
在演奏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选择适合的演奏方式,如使用乐器演奏 或拍手等节奏性动作。同时,教师可引导 学生注意演奏时的力度、速度和节奏感, 以及与同伴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06
CHAPTER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总结
音乐欣赏能力提升
民族自豪感增强
通过《红旗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 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提 升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歌曲忆江南PPT课件

小学歌曲忆江南PPT课件

歌曲的艺术价值评估
历史价值
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歌 曲,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信息。
艺术价值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都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音乐 艺术中的珍品。
教育价值
歌曲适合小学生欣赏和学习, 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 美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社价值
歌曲能够传递正能量,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广泛
歌曲音乐欣赏
歌曲的旋律分析
01
02
03
旋律优美
这首歌曲的旋律流畅、优 美,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 觉。
音程跨度适中
旋律中的音程跨度适中, 没有过于突兀的跳跃,易 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
重复句多
歌曲中多次重复相同的旋 律,有助于学生记忆。
歌曲的节奏特点
节奏明快
这首歌曲的节奏明快,富 有动感,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
切分音型运用
歌曲中运用了切分音型, 使旋律更加富有变化,增 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休止符的运用
歌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休止 符,使歌曲更加生动、活 泼。
歌曲的演唱技巧
自然音域演唱
这首歌曲的音域适合小学生的自 然音域,学生在演唱时不易感到
吃力。
气息控制
学生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气息的控制 ,保持声音的连贯和稳定。
咬字清晰
THANKS
[ 感谢观看 ]
小学歌曲《忆江南》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歌曲背景介绍 • 歌曲音乐欣赏 • 歌曲情感表达 • 歌曲艺术价值 • 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CHAPTER 01
歌曲背景介绍
歌曲的创作背景
《忆江南》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歌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和回忆。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张德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张德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名师P再PT次课件欣赏第四主题,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 音乐的韵律。
名师P这PT首课件作品是由引子和这四个主题来完成的,请完 整欣赏作品,写出主题出现的顺序。
名师P请PT完课件整欣赏作品,并按照练习过的方式随音乐参 与表演并总结表演中的不足之处。
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总结及时调整,再次随《雷 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视频参与表演,结束今天 的课程。
名师P请PT用课件鼓和镲代替拍手和拍腿按照乐谱上的标记为 第三主题伴奏,注意鼓和镲的演奏方式要正确, 要有力度。
注: 拍手 拍腿
名师P倾PT听课件第四主题,请问第四主题中使用了什么样的 音符使音乐情绪变得比较轻快?
名师P请PT同课件学们随老师的弹奏视唱下面的乐谱,比较老 师弹奏的加装饰音的旋律,体会两条旋律情绪的 不同。
名师P第PT三课件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加入了鼓和镲, 请听第三主题,听辨鼓和镲出现在什么地方?请 听到鼓时举左手、听到镲时举右手。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师PP请T课按件 照乐谱上的标记随老师弹奏的第三主题旋律 做声势练习。
注: 拍手 拍腿
名师P请PT按课件照乐谱上的标记随第三主题音响做声势练习。
注: 拍手 拍腿
谢谢观赏!
名师P请PT再课件次倾听第一主题,用动作表现第一主题的力 度变化。
名师P请PT同课件学们按乐谱的标记,随老师弹奏的第一主题 做声势游戏。
注: 拍腿
名师P请PT同课件学随音响完成第一主题的声势练习
注: 拍腿
名师P请PT同课件学们倾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较,第 二主题的力度、节奏和情绪有什么变化?
“优质课PPT课件,适合公开课赛课!”
5 名师PPT课件
雷鸣电闪波尔卡
名师P今PT天课件,我们要学习一首波尔卡作品,名字叫《雷 鸣电闪波尔卡》。请同学们欣赏这首作品,仔细 听辨作品中使用了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雷鸣电 闪”的?

小学音乐课PPtPPT课件

小学音乐课PPtPPT课件

称 为
也 是
汉 族

同 化
“ 华
世 界
中 国

、 夏 上 56
融”人个
合的口民
,中最族
汉原多中
代居的人
开民民口
始,族最
,后。多
称同汉的
为其族民
汉他是族
族民原,
。族
听一听
我国的民族1阿昌族2白族3保安族4布朗族5布依族6朝鲜族7达斡尔族8傣族9德昂族11侗族12独龙族13鄂伦春族14俄罗斯族15鄂温克族16高山族17仡佬族18汉族19哈尼族20哈萨克族21赫哲族22回族23基诺族24景颇族25京族26柯尔克孜族27拉祜族28珞巴族29傈傈族30黎族31满族32毛南族33门巴族34蒙古族35苗族36仫仫族37纳西族38怒族39普米族40羌族41撒拉族42畲族43水族44塔吉克族45塔塔尔族46土家族47土族48佤族49维吾尔族50乌孜别克族51锡伯族52瑶族53彝族54裕固族55藏族56壮族你知道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音乐下册
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 2.通过欣赏朝鲜族、维吾尔族、傣族的舞
蹈,了解这3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 • 3.通过欣赏《栀子花开》、《清晨、我们
踏上小道》、《春雨蒙蒙的下》,了解歌 曲的四种演唱形式。 • 4.为歌曲创编舞蹈,随音乐表演。
我国的民族
• 1、阿昌族2、白族3、保安族4、布朗族5、布依族6、朝 鲜族7、达斡尔族8、傣族9、德昂族11、侗族12、独龙族 13、鄂伦春族14、俄罗斯族15、鄂温克族16、高山族17、 仡佬族18、汉族19、哈尼族20、哈萨克族21、赫哲族22、 回族23、基诺族24、景颇族25、京族26、柯尔克孜族27、 拉祜族28、珞巴族29、傈傈族30、黎族31、满族32、毛 南族33、门巴族34、蒙古族35、苗族36、仫仫族37、纳 西族38、怒族39、普米族40、羌族41、撒拉族42、畲族 43、水族44、塔吉克族45、塔塔尔族46、土家族47、土 族48、佤族49、维吾尔族50、乌孜别克族51、锡伯族52、 瑶族53、彝族54、裕固族55、藏族56、壮族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通用)ppt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通用)ppt

拓展知识
教师可以在主体环节中,适 当地拓展相关的音乐知识, 如音乐家的生平、音乐风格 的发展历程等。这不仅可以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
结束环节
回顾总结
在结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欣赏过程,总结音乐作品的特点、感受 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的交流和 互动。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如节奏、旋律、和 声等。
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选择和欣赏不同类型 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 间音乐、流行音乐等。
能够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的风 格、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
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想,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 创造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增强 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小组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 享各自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促 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总结反馈
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肯定幼儿 的独特见解,同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 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
04
CATALOGUE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 的音乐或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主题。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 开朗的性格,提高自信心和自我
调节能力。
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不同 风格音乐的意识和习惯,拓宽国
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
音乐作品的选择
总结词
选择适合大班年龄段的音乐作品,注重作品的多样性、经典性和教育意义。

小学音乐欣赏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课件

小学音乐欣赏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课件
欢迎进入音乐课堂
猜一猜?
腿短短,脸圆圆,耳朵长在脑袋上, 肚里声声滴答响,提醒我们早起床。
04
凝听A段旋律:
1.有什么样的情绪? 轻松、高兴
2.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化?
A段
VS
B段
再次凝听,小闹钟响了几声?
先响了5声,后7声
C段
休息
伸懒腰 喝茶
看书
谈天
乐曲又有了什么变化?
速度
情绪
更快
更加猛烈
钟表都准时地响了
回顾乐曲《在钟表店里》
A 段
轻松、愉快
B 段
抒情、骄傲
Aꞌ 段
轻松、愉快
C 段
放松、平静
Aꞌꞌ 段+尾声
激动、自豪
工人们在劳动 欣赏自己作品 继续劳动
休息、喝茶 完成了工作
时间匆匆流逝,你意识到了什么?
关爱他人
好好学习
珍惜 时间
孝敬父母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mp3
小提琴的常用音域在g-a4。 小提琴处能演奏单音外,还能演奏双音、和弦。
小提琴改编曲 《Summer Time》 (夏日时光)
音响、谱例\Violin\Summer Time.mp3
作曲家背景
格什温(1889-1937)生于纽约市不卢克林俄国犹 太移民家庭。因从小喜欢爵士乐而走上了一条与一 般严肃音乐作曲家不同的道路。十二岁开始学习钢 琴,1917年开始为百老汇音乐剧院作曲,到了二十 年代中期,已成为了一位老练的百老汇作曲家。他 最重要的作品有: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管 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等。三十年代电影工业的迅速发展,又吸引了格什 温,在1936年来到洛杉机从事电影配乐。可是,当 他正处于事业成功的顶峰时,突然因患脑癌离开人 世,享年39岁。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在美的音 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 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 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走为进而学习 音乐其它方面知识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会听音 乐、听懂音乐,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感官欣赏,属于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 是比较肤浅的欣赏。 情感欣赏,能听出音乐作品中的喜怒 哀乐,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理智欣赏,a、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 生平等。b、能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 c、能分辨出音乐结构以及各种作曲技 巧和手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如果说,音乐创作是一度 创作,音乐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话,那么,音乐欣赏就 可称之为三度创作。这是音乐实践活动当中相当重要 的环节。一件音乐作品只有被更多的听众欣赏、理解、 接受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是音乐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之一。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是把人类已有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去接受它们,逐 步的扩大学生视野,从而使音乐文化 在新一代的心灵中生根开花。通过音 乐欣赏活动,使学生们掌握欣赏音乐 的一般常识和技巧,养成经常欣赏音 乐的习惯,陶冶情操,使之成为一个 国家和社会合格的公民;并为高雅音 乐艺术培养忠实的听众群体,全面提 高新一代乃至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素 质。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归根结底是一门听觉艺术,训练与培养良好 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不 仅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 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必要前提。演唱、演奏、识读 乐谱等等都离不开听觉的重要作用。旋律、节奏、 速度、力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表情意义也都需要 借助听觉来感知和把握。
作品创作背景
歌剧《波吉与贝丝》由海沃德的同名小说 《波吉与贝丝》改编。格什温偶然在阅读小 说《波吉与贝丝》时,脑子里不由自主的产 生了旋律、和弦。1926年第一次与海沃德会 面并详细探讨了将其改编为歌剧的想法。由 于种种原因,格什温与海沃德的第二次会面 已经是七年以后的事情了。在此以后,才正 式开始着手于剧本及音乐的创作,1935年才 完成手稿。在此期间,他多次倾听黑人灵歌, 多次亲身体验黑人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创作的灵感。
音色与音域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别是: 1. 第一弦(高音弦):E弦——发音较明朗、清澈,
尤其在高音区色泽更加透明、光辉,具有水晶般 明亮性格。 2. 第二弦A弦与第三弦D弦发音优美柔和,适合奏如 歌的旋律。 3. 第四弦——G弦,发音深沉厚实,有热情奔放、 明亮有力的性格。如巴赫的《G弦之歌》音响、谱例\Violin\曲目
滑音 拨奏 弓杆击奏——弓背击弦
三种改变音色的方法
1. 用弱音器 2. 靠马奏法 3. 指板上奏法
第演变而来。 小提琴的制造技术是从意大利兴起的。 十七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 小提琴传入我国,大约是在鸦片战争(1840 年)以后,在音乐会上出现约有六七十年历 史。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绪论
•对音乐欣赏活动的认识:
音乐分为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而在通俗音乐中又有 些是格调不高的庸俗作品,这部分作品毫无疑问不适 合青少年的听和唱(如《纤夫的爱》)。作为学校应 该严格把好这一关。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音乐 作品已经体现出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 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应遵循由潜到深, 由通俗到高雅的规律。
作品简介
《波吉与贝丝》取材于美国南卡罗来那州查尔斯顿 黑人生活,可以说是格什温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顶点。 评论家们一般都认为这是“毫不含糊地对美国人民 产生影响的一部美国歌剧”。《夏日时光》是歌剧 《波吉与贝丝》中的第一个唱段,又被称为《摇篮 曲》。本曲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场景, 它既是内战前种植园奴隶生活的诗化,也是非洲大 陆祖先们农业社会的写照。乐曲在做反复时,使人 感到有种力量要“伤害”他们,更反映出他们昔日 是那么“无忧无虑”。该曲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 结合起来,歌剧尽管没有直接使用民间素材,但在 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美国民间音乐(爵士乐)中五声 调式风格,使其更像是真的民间音乐一样。 此曲用小提琴独奏,突出了小提琴更接近于女高音 音色的特点,使之充分的表现了乐曲的意境。
提琴的构造
分以下几部分: 1. 琴身 2. 琴弓 3. 琴弦
弓弦乐器的发音原理
琴弦振动时,除了全长振动外,还按 不同比例的段落分别同时振动而发出 不同高度的音。 泛音: 1. 自然泛音 2. 人工泛音
弓弦乐器的各种弓法
1. 分弓 2. 连弓 3. 断弓 4. 混合弓法 5. 颤弓
几种特殊的演奏方法
本课程以对各乐器组的分类讲解 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各种乐器的 特点介绍,进一步结合曲式结构 做音乐欣赏的实例分析,最后达 到学习的目的。
第一章 弓弦乐器组
总述
现代管弦乐队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是经 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这类乐器的 前身是古提琴类乐器,它是十四世纪 末至十五世纪初由欧洲的弗杜拉琴演 变而来的。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
音乐作品的背景 音乐风格和流派 音乐体裁与表现形式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表现要素——音色(各种乐器及 人声)、和声(西方传统和声、中国 五声性和声等)、力度、速度、节奏、 旋律等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欣赏方法进行教学 1. 直接欣赏法 2. 间接欣赏法 3. 联想想象欣赏法 4. 对比欣赏法 5. 引导欣赏法 6. 讨论欣赏法(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