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bb5d01b14e852459fb573b.png)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环境生态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侧重研究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在总结近些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结合本校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一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加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方面。
这就要求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维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系统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形态,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索取于自然并无害化废弃于自然,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而环境生态学是推进环境保护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一)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环境生态学是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两学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应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44eb5c90c22590102029d5d.png)
匦
垫 : 主型 一一一… 鱼 一. 一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 学改革探 索r
口 雷泽 湘 谢 勇
广东 ・ 州 广 502 ) 125 ( 恺农业技 术 学院环境 科 学与工程 系 仲
摘 要 在教学 中, 通过合理精 选教学 内容, 转变教学观念 、 创造优 良 学氛围, 教 改革教学方法 , 改进考评方 法等措施 , 增加 了 堂教学的趣味性 , 了 学质量, 课 提升 教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面, 高 了 提 学生素质 ; 利用直观教学、 现场教 学、 堂讨论、 课 学生经验 交流、 学生 自 讲等教 学方式。 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 培养 取得
三、 改革教学方 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联 系本地实际, 合理精选教材 内容 《 环境生态学 》 注重生态学 基础知识 、 基本原理 与实际应用的
、
结合。 目 , 国 《 前 我 环境生态学 》 的教材较多 , 的偏重于生态学理 有 论的介绍 , 有的则着重对生态 系统 的服务 、 管理及受损生 态系统的
由于工农业 的迅速发展 , 国环境问题 目益突 出, 我 有关 环境保 护 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9 5 , 19 年 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 、 中央宣传部 联合颁布了《 国 全 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 9 6 2 1 年 ) , 19 — 00 》 提出 未来 1 年是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 二步 ,也是控制环境 污染 和 5 生态破坏的关键时期 。 为适应形势 , 强化环境教育 , 培养合格的建设 人才 ,高等学 校的很多专业都开设 了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的课程 , 进
一
明: 强烈的兴趣、 愉悦的心情可以使人思维活跃、 充满生机, 而抑郁的 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而 ,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平等地对待 学生 , 创造民主 、 友好的课堂气氛, 在知识信息传递的同时加强师生闻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95a76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3.png)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王辉;焦莎莎;朱书法;汤红妍【摘要】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resources sharing were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connotation was strengthened, and brand and strength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ere promoted.The teach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rriculum was reformed, which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course of attempt.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n theory and experiment of the reform, the qualityof teaching was improve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was cultivated,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al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为了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推进改革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化,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品牌和实力,必须对“环境生态学”教学方法的进行改革,积极开展有关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尝试。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83198fa998fcc22bcd10d26.png)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 系的科学 。随着人口的增 长和 工业 、 技 术 的进 步 , 人 类 正 以 前所 未 有 的规 模 和 强 度 影 响 环境 , 环境 问题的出现 , 诸如资源枯竭 、 人 口膨胀 、 粮食短缺 、 环 境退化 、 生态失衡等 问题的解 决 , 都有赖 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因此 , 研究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 已成为现代生态学 的重 要内容。《 环境生态学》 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 , 具有基础性 、 综合胜、 实践性 的特点 , 许多同行对《 环境生 态学 》 课程 的教学内容设置 、 教学方式 、 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等 方面进行了探讨 , 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何创新教学方式 , 改 革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关键 。 1教材选择及 内容取舍 在《 环境生态学》 现 有教材 中. 多数是面 向环境类专业 不具 生物 学 或 生态 学 背 景 的高 校 学 生 编著 的 , 现 有 教材 种 类 多 达 1 O 余部 , 其 主 要 内容 多为 介 绍 生 态 学 基 本 理 论 , 而 联 系 国 内 生 态 环境 问题 的 内容 较 少 , 并 且 与 其他 相 关 课 程 内容 存在 大量 的重
l 交 流—
—
—
—
《 环 境生态学》 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践
张杏辉 , 余丽娟 , 李延盛 , 蒙冕武 , 温桂清
( 广 西 师范 大学环 境与 资 源学 院 , 广 西 桂林 5 4 1 0 0 4 )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4dee03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b.png)
高等教育24课程教育研究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季玉祥 唐天乐 李 娜 文少白 张 军(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 海南 海口 571199)环境生态学是近40年新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1]。
《环境生态学》课程是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环境科学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同行对《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5],但该课程在很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仍属于新兴课程,其内容和体系仍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以及考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国内多数《环境生态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生态学原理部分,二是应用部分[6]。
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学科体系尚不够完善,借鉴了生态学学科的许多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与普通生态学存在着交叉重复现象[7]。
因此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经过笔者对众多教材比较,选取了由盛连喜主编的《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作为教材,并根据教学大纲适当对所选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
海南医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环境生态学》课程,学生不具有生态学背景知识,要补充生态学原理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及生态系统生态等),删除该教材与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如所选教材中的“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课程内容存在重复。
《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特点教学改革论文
![《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特点教学改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f56d27ed630b1c59eeb52c.png)
《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探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550001)作者简介:李秋华,男,(1977-),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摘要】通过对全校公选课《环境生态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旨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提高公选课《环境生态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特点;实践能力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practical on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li qiuhua(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mountainous area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abstract】curriculum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are analyze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a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curriculum and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aim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stimulate to innovate the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logy;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ability【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4-02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蓝藻水华与赤潮、重金属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全球环境生态问题倍受关注,加强环境生态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f715ae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6.png)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谢毅文(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东莞523808)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4-0070-03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81912026)及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1002)资助。
作者简介:谢毅文(1980-),男,广东东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
摘要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对环境生态学的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兴趣不高,而且学习效果较差,有必要对其教学从内容、方法以及实践方面进行改革,使其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改革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科学地筛选与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演讲式教学、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等;开展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环境工程专业On the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of College En 原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Environmental Ecology"Course //Xie Yiwen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have insufficient attention,low inter-esting,and the problem of the poor study effect to "environmentalecology"course,the educational reform will includ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ar exercitation to let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serv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better.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Including: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to select and arrange teaching contents scientif-icall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society;adopt flexible an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peech teaching,heuristic teaching and inquiry teaching to the course and so on;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will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cology"course design and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teaching as to promote students'professio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level of the cours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logy;educational reform;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环境生态学是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同学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环境学科基础课。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ae229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b.png)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本文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形成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学生为本;环境科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46-02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由生态学理论支撑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平衡等理论,对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态文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态学相关课程,作为生物、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我校,普通生态学是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后继专业课的基础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学习普通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意识,让学生能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普通生态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对生态学教学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校普通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所有活动、所有环节的落脚点,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纽带。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点非常多,而该课程的课时数是48个学时。
要在48个学时内把所有知识点都涉及到,势必会造成过于理论化以及重点不能突出的问题。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但还需要进一步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2.缺少实践教学作为辅助。
普通生态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许多生态学原理和现象,仅仅通过书本是无法牢固掌握和理解的。
但目前我校普通生态学课程并没有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应用一些生态学原理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
环境生态学论文2700字_环境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环境生态学论文2700字_环境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9022aef580216fc710afd5c.png)
环境生态学论文2700字_环境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环境生态学论文2700字(一):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随着本科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生态学》课程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越来越重要。
本文结合近几年对该课程的讲授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课堂的教学模式及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提出了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绪论教学,改进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考试方式等,从而不断提高环工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掌握学习主要的环境生态因子,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分析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了解生态环境评价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的基本技术方法,从而对人类活动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影响进行认真的反思,树立人是自然界中人的观念,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环境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
目前,环工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普遍对《环境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对于环境专业的重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环境生态保护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1绪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境生态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第一学期进行学习的理论课程,对于初次接触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能将绪论部分的内容讲授得精彩,引人入胜,使学生对接下来的《环境生态学》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因此,对本课程绪论部分的讲授应更加用心。
环境科学生态学课程建设完善论文
![环境科学生态学课程建设完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fdf69b561252d381eb6e00.png)
环境科学生态学课程建设完善论文1“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1.1教材选择问题自1992年金岚主编的最早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有教材版本达十几个,总的来看,大多数是面向不具备生态学背景的专业编写的,生态学基础知识所占篇幅较大,适合林业院校非生态类的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类专业采用;而林业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开设有普通生态学或生态学基础课程,在修读“环境生态学”课程时,其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因此,该专业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有较大的困难。
1.2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重叠问题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在大二开设《普通生态学》课程,大三开设《环境生态学》,由于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是随着人类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变化、以及适应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与生态学必然存在知识交叉、内容重复的现象。
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通生态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规划等内容[2-3];而环境生态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特征及动态、生物群落特征及动态、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4-9]。
不难看出,二者主要在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及生态系统生态等方面存在着大量内容的重叠。
据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统计,两门学科的内容交叉点达到了40%~70%,这种局面不利于建立优化的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也造成了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1.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较传统的单一板书有其优势,如信息量增大、动态过程可再现等。
但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也有不足之处,如大量使用相对浅白的图片,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可能会产生抑制作用[10]。
诚然传统的粉笔授课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但也不应完全摒弃。
环境生态学论文2800字_环境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环境生态学论文2800字_环境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d62c895be1e650e53ea9933.png)
环境生态学论文2800字_环境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环境生态学论文2800字(一):“环境生态学”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摘要]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新时代赋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新任务,而对“环境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掌握与矿山生态恢复相关的理论知识。
本文分析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矿山生态恢复领域的优势,以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习“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并对教学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让“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借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才能使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持续利用各种资源成为可能[1],“环境生态学”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它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生态学重要的应用学科之一,旨在着重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类环境问题,其中,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则是环境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资源勘查工程是勘查资源的一个重要学科,传统资源勘查专业主要培养矿产勘查、勘查评价和矿产开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但是,随着新时代國家发展的需要,资源勘查工程还涉及生态恢复,尤其是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技术领域,资源勘查工程具有独特的优势。
而设置“环境生态学”课程,可以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受损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其恢复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得该专业学生具备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和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好地为保障国家资源与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管理服务。
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矿山生态恢复领域中的优势(一)熟悉和掌握矿山开发全流程,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需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涉及从勘查选区、勘查评价到矿产开发全过程的地质、技术、经济及环境等方面内容,因此,该专业熟知矿山从勘查到开发过程中的各个产污环节,进而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全过程,最终引领和带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提升矿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期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e33a0f1eb91a37f0115c01.png)
作为一项40年前刚刚兴起的综合交叉课程,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同科学结合交叉进而逐渐产生的一门科目。
其应用生态知识,研究人为因素影响下,生态体系自身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为因素的反馈,寻找使被损坏的生态体系能够复原、再建及维护方法的科技。
环境生态学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设置的一项基础课程,此学科对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延续学习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大多数同业人员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方式、手法、内容等方面均具有丰厚的经验。
可是环境生态学在大部分高等学校里依旧属于刚刚兴起的学科,其系统内容需要持续发展和健全。
因此,在学科教学上具有许多不足。
文章重点讲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特征,针对环境生态学的教学方式、手法、内容等方面实行革新及研究,大大提升了此科目的教学品质。
一、环境生态学课程的特征和教学存在的问题环境生态学课程的特征和问题包括:第一,看重理论基础,其中许多定义、理论基础重复之前学生学的内容,忽视环境科学专业学识的累积[1]。
例如,环境生态学导论,像环境的定义、类别、生产消费还原者、等基础定义在“环境基础学”上已经进行了阐明;如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毒作用的影响因素、环境污染毒性的评估均在环境检验上具体研讨过;环境污染的转变迁移,“环境化学”上已有详尽叙述。
第二,多种课程穿插。
如环境生态学,由中看出以科学及生态学两种科目穿插而形成的课程,除此之外,还涉及社会经济、规划管理、毒理学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等。
第三,忽视了应用技能的培养。
环境工程的学生主要运用新进科学技能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环境。
然而,此环境生态学旨在陈述基础定义、理论及变化规律,很少提出关于被损坏的生态体系复原、再建、维护,生态管理与计划,生态学检验及评估等课外实践的例子,针对环境管理修复等技术也略微尝试,语焉不详。
二、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与生态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在学习环境生态学这门学科上,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课外实践等方面均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科要求和学识的背景,研究出适用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学习环境生态学学科的方式,下面笔者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手法、实践学习三方面入手,对环境生态学进行改革。
11723351_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1723351_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87149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0.png)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91-93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 杨素苗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秦 娟,张 震,王育鹏(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要:通过从《环境生态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及双语教学4个方面对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以期解决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实践实习以及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反思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对《环境生态学》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2)09⁃0091⁃03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QIN Juan ,ZHANG Zhen ,WANG Yu⁃peng(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ur aspects reform o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from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and bilingual teaching ,the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n the environmental ecology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was analyzed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existing course for the setting of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then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of teachers ,enable student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收稿日期:2012⁃08⁃12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教学研究项目(2012055)作者简介:秦 娟(1979-),女,宁夏银川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关于《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d118e5f3c1ec5da50e27020.png)
sr n te ig tebai h oy a d atc n mp ra c o pa tc . te gh nn h sc te r n t higi otn e t r cie a
Ke r s En io me t lEc l g T a h n y wo d vr n n a o o y; e c i g;Reo fr m
选择 了环 境生 态学 作为其 专业 基 础课 , 但制定 的教 学 目标 、 大纲和选择的教材都有较大 的不 同。 重庆三峡学 院环境 科学 专业 近年 来 由于进 行 了专业 改 革, 已经 由原 来偏重 环境 污染治 理逐渐 调整 为 以环 境规划 、 管 理为主 , 境分析 、 测与污染治 理兼顾 的专 业方 向, 以 环 监 所 更 加重视《 环境生态学》 的教学 。笔者从强化课 堂教学 、 加强
Ab t a t Th e c ig meh d rfr o vrn na oo y wa su s d fo te a p cso o sld tn h e c ig i l so m , sr c eta hn to eom fEn i me tlEc lg sdic se r m h s e t fc n oi aig te ta hn n ca ro o s
基 础理论 和重视实践环节等方面 对此 进行 了总结 。
1 强化课堂教学
所谓 系统 , 就是 由若 干相 互作用 的部分 ( 要素 、 过程 ) 所 构成的具有特定 功 能的 整体。任 何一 个 系统都 具有 一定 的 结构和功能 , 且系统是在不 断演化 和发展 的。美国著名 的 并
生态学家 O u d m对生态学 的定 义为 : 态学是 研究生 态系 统 生
安 徽 农 业科 学 , u a o h i g J r lf o n Anu 6.Si 0 9,7 2 ) 19 6 19 4 A c. 0 3 (8 :3 1 ,33 2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e38b82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9.png)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一、问题分析1.1 传统环境生态学教学的弊端传统的环境生态学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与实验环节。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难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性强的学科,单一的理论教学难以涵盖全部知识点。
1.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生态学变得愈发重要。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环境需求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更紧密的结合新时代的环境需求。
二、教学改革方向2.1 增加实践环节通过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方式,例如合作实践、综合实验实践等。
2.2 强化环保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环境危机的态度。
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环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进而形成环保习惯。
2.3 强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倾听和理解现实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现实案例的引导与批判思考,学生将认识到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环境生态学的理解。
3.1 实施知识点分层通过对环境生态学知识点进行分层,简化知识点难度,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点教学,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施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增加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
3.3 实施群体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人际互动和团队合作。
可以通过群体练习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塑造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推动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总结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需要教师的大力支持与投入,而且改革不止这一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思考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思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186f63a45177232f60a23b.png)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思考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加强环境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为适应形势,强化环境教育,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很多高校开设了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课程,《环境生态学》即是其中课程之一。
文章就是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一、适当采用学生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为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动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仅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布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然后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幻灯片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随机轮讲、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给予针对性的点评。
通过互动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到主动的“我要学”,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在现代教学工具的选择方面,注重多种教学工具的合理应用和搭配,包括照片、影音、视频、三维动画课件、记录片、p p t 等多种方式,进行现代教学工具的合理选择利用。
例如在讲解到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这章的主要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内容不易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环境生态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侧重研究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在总结近些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结合本校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一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
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加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方面。
这就要求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维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系统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
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形态,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索取于自然并无害化废弃于自然,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而环境生态学是推进环境保护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环境生态学是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两学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应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择一本难度深度适中、教学案例丰富、技术先进实用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河
海大学环境学院在进行环境生态学课程讲授时,选用的是由盛连喜主编的《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作为教材。
该教材内容较为详尽,在知识结构体系上能反映学科发展的特点,便于突出环境生态学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较适合环境科学类各专业的使用。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生态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是现代生态学的标志。
[2]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以“生态系统”为关键词,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术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的结构组成,进而阐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服务功能,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以及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之家的关联性,再结合当今的环境问题和具体的工程案例,讲授如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和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管理和规划。
而对于那些与其他基础课程相似或重叠的内容应当弱化,如环境污染物与毒物的概念、毒性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在环境工程这门课程上已有阐述;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监测和影响评价等在环境监测上也已详细描述。
[3]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本专业特色,把水生态系统的内容耦合进来,讲授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分析水环境中常见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解析水环境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在《环境生态学导论》中,讲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内容。
群落
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在预测(水)生态系统功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多变,包括鱼类、浮游生物、藻类、微生物以及底栖生物,这些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估和预测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至关重要。
而群落或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的多样性指数:alpha(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每个空间尺度的环境不同测定的数据也不相同。
其中,α多样性(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的计算分析相对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相关介绍,把α多样性中常用的度量指标加以解析,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指数的计算,为将来深入学习生态学理论打下基础。
α多样性一般指生境内物种的多样性程度,即不侧重于比较,而只是评估生境内的多样性程度。
群落生态学中研究生物多样性,通过单样品的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可以反映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包括一系列统计学分析指数估计环境群落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
α多样性常用的指数包括Ace丰富度估计量(theACEestimator)、Chao1丰富度估计量(Chao1richnessestimator)、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diversityindex)、Pielou均匀度指数等。
其中,Ace 丰富度估计量和Chao1丰富度估计量常用来计算群落物种的丰富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则是计算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常用指数。
Ace丰富度估计量和Chao1丰富度估计量的值越大,表示群落物种丰富度越高。
香农-威纳指数是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
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中包含两个因素: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equitability)或均匀性(evenness)。
种类数目多,可增加多样性;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提高。
辛普森指数越大,表示多样性越低。
辛普森指数多样性指数中稀有物种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普遍物种所起的作用较大。
这种方法估计出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需要较多的样本。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是α-diversity的标量。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两环节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4]首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5]例如,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时,及时向学生发问,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在生态系统
中扮演的角色,并解析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组分。
在讲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时,从实际生活中举例说明人为干扰的可能形式,并描述人为干扰会对生态系统带着哪些负面影响。
此外,积极推进交互式教学的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和时事新闻,了解自己家乡出现的生态问题,并与教师相互讨论可能的治理措施。
例如,最近几年较为严重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家住临海的学生应该有切身体会。
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造成了沿海滩涂和近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塑料堆积和污染等问题,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摄食塑料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正常代谢,造成了该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水生态问题。
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让其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分析,搞清楚生态问题的来源和现状,通过与教师交流沟通后,给出自己的理解。
另外,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值得推进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加强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对生态学的全面认知。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生态学专业的留学生与教师共同上课,在给学生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视角向学生传达了对环境生态学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增进了学生间的联系和沟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设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创新训练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环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极其重要。
[6]在学生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把学习到的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7]例如,在《环境生态学导论》中,讲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含义及计算过程,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如α多样性)的测定和计算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相关内容讲授后,我们组成学生开展了野外实地考察,监测分析了玄武湖水体沉积物中的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牛首山中不同植被群落的多样性,利用所学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评估了底栖生物和植被群落在对应区域内的物种分布特征,同时尝试分析了其中的环境影响因素。
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实施了实验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结果的解析,把生态学导论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到了实践当中。
整个实践过程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外,增加学生的创新训练的参与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以创新训练项目的形式,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如(水)生态系统的问题解析和修复措施类的项目。
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实际环境问题为导向,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把问题总结归类,
分析问题的来源,解析问题的控制对策,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一过程可显著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鉴于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发展特点,增强现代教学理念,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改革和探索,通过教、学、研的全方位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