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第6章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第六章 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6)聚氧乙烯烷基胺
x、y较小时,不溶于水而溶于油,但因有机胺结构, 可溶于低pH值的酸性水溶液。也因于此,它同时具有非 离子及阳离子活性剂的一些特性,如耐酸,不耐碱,可 杀菌等。x、y数目较大时,非离子特性上升,阳离子特 性下降,可与阴离子表活剂混合使用,常用于人造丝生 产中,改进纤维丝的强度,并保持喷丝孔结。
的洗涤剂、乳化。
4)苯酚聚氧乙烯醚(P型表活剂),n=1-30 5)Pluronic型表面活性剂 聚丙二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最初以“聚醚”的商品 名出现,故称之为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工业上习惯于用4个数字表示这一类活性剂,如 “2070”其分子式中a=c=53,b=34,4个数字中的头丙位 数20代表分子量约为2000,后两位数70代表聚氧乙烯部分 的分子量,占整个分子量的70%。
④磷酸酯盐 与硫酸酯盐相似,但有单酯盐和双酯盐两种。如:
用途:乳化剂,抗静电剂及抗蚀剂
优点:低泡,抗电解质及抗硬水性较强,
应用不多,生产较少。
2、阳(或正)离子表面活性剂 铵 盐 型
通式:[RNH3]+·CL- 或 RNH2·HAc
用途:酸性介质中作乳化、分散、润湿剂、浮选剂。
局限性:PH较高时(pH>7),自由胺易析出,失去表面活性
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由于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不同,种类较多,可进一 步分类: 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R―O(C2H4O)nH 平平加型Perqqal R中的C原子数8-18 n=1-45 稳定性较好,较易生物降解,较好的水溶性,润滑性好。
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RCOO(C2H4O)nH
制备:a与EO缩合 b与聚乙二醇脂化
第六章 表面活性物质
物质溶于水后,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 况,如图6-1所示: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能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能

4. 亲水亲油平衡
确定方法-测定与计算 (2) Davies法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4. 亲水亲油平衡 确定方法-测定与计算

4. 亲水亲油平衡
确定方法-测定与计算 (2) Davies法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4. 亲水亲油平衡 确定方法-测定与计算
同,则一般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不易形 成胶团,其cmc比直链者高,但降低表面张 力之能力则较强,即γcmc低。 有分支者具有较好的润湿、渗透性能,但去 污性能较差。

碳氟链是目前能使表面张力达到最低(15〜20 mN • m1)的疏水基,硅氧烷链处于碳氟链和碳氢链之间。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3. 亲水基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4) 亲水基位置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3. 亲水基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4) 亲水基位置的影响
磺酸基相对于胺基 在对位时cmc值较邻 位时低,去污能力 强,生物降解性好。 邻位时,润湿性能 好,间位时次之,对 位时润湿性最差。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4. 亲水亲油平衡 确定方法-测定与计算
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添加物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4. 亲水亲油平衡 混合表面性剂的HLB值 一般认为,HLB值具有加和性,因而可以预测一种混合表 面活性剂的HLB值 结果并不非常严谨,但大多数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数据表 明,偏差很少有大于1〜2个HLB单位的,而且在许多情况 下远远小于此数值,因此加和性仍可应用。 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时,可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计算 式。

第六章 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

第六章  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


21
• ①吸附等温线

单分子层,指数型,多分子层
• ⅰ Langmuir 等温式

单分子层
• •
吸附量
x

x m m
b
c
m lb c

直线式
• •
c 1 c
x m
b

x m
m
x m m
• 求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S


x m
m
NA
m

其他油, OW ~油种类的关系;

若某种油能产生σmin ,则该油的EACN= nmin

EACN 是油相的展性, nmin是表面活性剂的展性;

当体系中 =EACN 时,才产生σmin ,

配制超低界面张力体系的依据
11
• 5.2 固-液界面
• 5.2.1润湿作用

⑴接触角和Young方程

离子交换树脂 R1 H Na R Na H
R2 OH Cl R Cl OH
制备去离子水
25
26
27
28
薄膜
透镜 单分子膜 + 透镜 自憎现象 正己醇/水
铺展系数 Sa/b
a-g界面 dAa
( )T, p a 液面积扩大dA
a-b界面 dAab
b-g界面 dAb
3
6.1 液-液界面
G G G
dG


Aa
dAa


Ab

dAb


Aab
dAab

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概述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和亲水基的结构)离子类型:a.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羧酸盐型、磺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多羧基型、聚氧乙烯型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这类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如何表征?假如ψ。

是水或溶剂的表面张力,ψ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则表面(界面)张力降低值π可表现为π5ψ。

2ψ,在稀水溶液中可以用表面张力降低值与溶液浓度的比值π/c来衡量溶质的表面活性。

当物质的浓度c很小时,ψ-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CH2,π/c增加为原来的3倍。

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是什么?如何解释?两大性质:降低表面张力和胶束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是由亲水、亲油基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性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液体表面,用表面自由能低的分子覆盖了表面自由能高的溶剂分子,因此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胶束的形成:达到吸附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再增加,其分子会在溶液内部采取另一种排列方式,即形成胶束。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被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写为cmc)。

测量依据:表面张力、电导率等性质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上述性质发生突变的浓度。

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

大学表面活性剂复习资料(考试用)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题目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1.表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2. 界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物质相与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之为界面)3. 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指液体增加单位表面上所需做的可逆功,或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值,或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该物质即为表面活性剂。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2.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3.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4.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2)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4)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系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第6章润湿作用

第6章润湿作用
Wi-浸湿功,反映了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取代气体的能 力,Wi>0,是在恒温恒压下,浸湿自动发生的条件。
ALVcos
0< <900时A>0
第6章润湿作用
1.硬固体表面的浸湿
1)硬固体表面的完全浸湿 实质是固-气界面完全被固-液界面所代替,而液体表面 在浸湿过程中无变化。
第6章润湿作用
2)硬固体的部分浸湿
同一体系,W a >Wi>S。 第6章润湿作用
6.3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无机固体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无机盐 等,常被称为高能表面。200-5000mJ.m-2 固体有机物及高聚物的表面能与一般液体不相上 下,被称为低能表面。<100mJ.m-2
第6章润湿作用
6.3.1低能表面的润湿性质
图6-9 Zisma第n6图章润与湿作 用c
第6章润湿作用
润湿临界表面张力数据可以看出以下一些规律
1)高分子固体的润湿性质与其分子的元素组成有关。 在其引入氟原子时会使变小,而引入其他杂质原子 时升高,
杂原子使其润湿能力增加的顺序如下:
F<H<Cl<Br<I<O<N。
同一原子取代越多则效果愈明显。
(2)有机物质中含有极性基团时升高。
(3)附有表面活性物质的单分子层的玻璃或金属显示
S>0,即固液粘附功大于液体内部内聚功时,铺展润湿 是一个自发过程,液体可以自行铺展于固体表面。
SSV S LLV A LV
S>0,A>
LV,即固液粘附张力大于液体表面张力即可发生铺展过程。
第6章润湿作用
2.液体在液体表面上的铺展
SO /WWOWO
当SO/W>0时,即恒温恒压下体系表面自由焓降低,

表面活性剂知识点总结(1)

表面活性剂知识点总结(1)

知识点回顾第1章:绪论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指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一类物质。

从结构上看均为两亲分子,即同时具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的非极性基团。

亲水基团进入水中,憎水基团企图离开水而指向空气,在界面定向排列。

2 表面活性剂的特征: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和效率);在界面形成定向单层;超过临界浓度后形成胶束;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一般分子量为300-1000。

3 表面张力、克拉夫点、浊点的定义表面张力: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简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为mN/m克拉夫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点浊点: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匀胶束溶液发生相分离的温度4 典型表面活性剂的命名、代号与结构式,比如1831,1227,BS12,LAS,SAS,AS,AEO,AES等。

5 按照应用功能可分为乳化剂、洗涤剂、润湿剂、发泡剂、消泡剂、分散剂、絮凝剂、渗透剂及增溶剂等。

按结构组合分为普通型、双子(Gemini)型、Bola型、星型等。

6 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四大要素:原料绿色化(采用无毒无害原料,提高制造过程及产品安全性)、制备工艺绿色化(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实现制造过程零排放,减少反省步骤缩短制备流程,减少过程排放)、产品性能绿色化(改变分子结构提高安全性能,开发新型温和活性剂)、应用过程绿色化(微乳农药,微乳炼油替代消耗臭氧层物质及非臭氧层有机溶剂的水基清洗剂)。

举例阐述四大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7 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 表面张力的表达方式(力学和能量角度)和测定方法。

力学:f=2γl能量:dG=γdA测定方法:滴重法(滴体积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滴外形法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作用力、温度、压力。

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

第6章_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6章_两性表面活性剂

叔胺 + 氯乙基磺酸 盐
2019/7/2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2
叔胺
+ NaHSO4 + 环氧氯丙
2019/7/2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3
叔胺 + 磺酸环内酯
2019/7/2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4
叔胺 + 氯代丙烯 + NaHSO4
2019/7/2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5
6.3.3 硫酸酯甜菜碱的合成
CH 3 R N + ( C H 2)n O S O 3
7
2 临界胶束浓度与pH的关系
阳离子 pH变大,cmc减小 阴离子
3 pH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的影响
4 pH对基质上的吸附量及杀菌性的影响
pH
pI
5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CMC与碳链长度的关系
碳链越长,表面活性越高,cmc越小
6去污力 烷基链为12-16个碳原子去污效果最佳。
2019/7/24
R - NH2 + CH2=CHCN
R – N+H – CH2CH2 – CN
NaOH
R – N+H – CH2CH2 – COO – Na
2019/7/24
表面活性剂化学
21
3 高级脂肪胺 + 氯乙酸钠 R - NH2 + ClCH2COONa
R – N+H – CH2 – COO - Na
2019/7/24
CH 3
N=2-3
2019/7/2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6
1 叔胺 + 氯醇
引入羟基 再硫酸酯化
CH3
HSO3Cl,2NaOH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

33
复习要点: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计算。 2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固体表面的影响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相性质
35
4.2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胶团化作用
(a)极稀溶液;(b)稀溶液;(c)临界胶团浓度的溶液;(d)大于临界胶团浓度的溶液
胶团: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油基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
相互缔合在一齐,而亲水基朝向水中的胶态聚集物。 临界胶团浓度:形成胶团时的浓度 (cmc)。
44
4.7临界胶束浓度性质特点
cmc愈小,表面活性愈高; cmc愈低,改变界面状态起到润湿、乳化、加溶、起 泡、洗涤等作用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愈低; cmc是表面活性剂的—个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45
4.8加溶作用

加溶作用: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使难溶 于水的有机物的表观溶解度高于纯水中的溶解度,此
3.1Gibbs公式
C 2
Γ2
(1 )

C2 RT
(
)T
若 γ 单 位 是 dyn.cm-1(erg.cm-2) , R 的 单 位 是 8.31×107erg.mol-1.K-1,Γ单位是mol.cm-2;若γ单 位是mN.m-1(mJ.m-2),R的单位是8.31J.mol-1.K-1 , Γ单位是mol.m-2 22
HLB
W A HLB
A
W B HLB
.B
....
W A W B ...
Example:
含30%Span80(HLB=4.3)和70%Tween80(HLB=15) 的混合乳化剂的HLB值:
HLB=0.30×4.3十0.70×15.0=1.8
9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分类 2.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共65张PPT】

两性表面活性剂【共65张PPT】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钙皂分散力的影响
钙皂分散力 (lime soap disporsing rate , LSDR) 钙皂分散分散指数
100g油酸钠 在 硬度333mg/L的硬水中维持分散,
恰好无钙皂沉淀发生的分散剂的质量(g)
LSDR数值越低,表面活性剂对钙皂的分 散能力越高。
1、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烷基R的碳链增 长,或氮原子与羧基间的碳原子数n由1 增加至3时,活性剂的钙皂分散力有所提 高,LSDR值降低。 2、当表面活性剂分子上引入酰氨基或将 羧基转换成磺酸基或硫酸基时,会使钙 皂分散力大大提高,LSDR数值降低。
广义地说:所谓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 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所说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 成的表面活性剂。换言之,单就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来讲, 在亲水基一端既有阳离子(+)也有阴离子(-)。
整个表面活性剂中开发较晚的一类:
1937年 专利开始报道;
1940年 杜邦公司首次报道了甜菜碱系两性表面活性 剂;
甜菜碱是由Sheihler早期从甜菜中提取 出来的天然含氮化合物,其化学名为三甲 基乙酸铵。
目前“甜菜碱(Betaines)”一词已冠于 所有类似此结构的化合物,并已扩展到含 硫及含磷的类似化合物。
天然甜菜碱不具有表面活性,只有 当其中一个CH3被长链烷基取代后才具 有表面活性,人们称该类物质为甜菜 碱型表面活性剂。
1、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等电点 两性表面活性剂通常总含有酸性基团和碱
性基团,因此,在溶液中表现出最大的特征
是有着两性化合物物共同具有的等电点性质。
它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许多性质,如吸附、 溶解等密切相关。
以氨基丙酸为例
PH﹥4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
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盐析作用,使其溶解度降低, 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盐析作用,使其溶解度降低,Krafft 温度点升高; 温度点升高;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不明显,溶解度略有降低,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不明显,溶解度略有降低,Krafft温 温 度点略有升高; 度点略有升高; 两性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提高, 温度点降低。 两性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提高,Krafft温度点降低。 温度点降低
R
o
_N OCH H
C N
C
2
R
C N CH2CH2OH
. Cl
_
RC O
N
CH2
+ ClCH2 CH2 CH2CH2OH
H2N CH2
N R C N CH2 CH2CH2OH CH2 + ClCH2COONa
HOCH2CH2
N R HOCH2CH2 C + N
CH2 CH2
_ CH2COO
6.3.6 氨基酸型
pH ~ 4 ~
ClCH2COONa + H2O
CH3
o
CH3 ClCH2COONa + C12H25 N CH3
50~150
C
5~10 h
C12H25
+ N CH3
CH2COO + NaCl
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去污、柔软、抗静电、 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去污、柔软、抗静电、起泡和润湿 性能。对皮肤刺激性小,手感好、易生物降解、毒性低, 性能。对皮肤刺激性小,手感好、易生物降解、毒性低, 有良好的抗硬水性和对金属的缓蚀性。 有良好的抗硬水性和对金属的缓蚀性。 配制洗发香波、泡沫浴、儿童沐浴露等。 配制洗发香波、泡沫浴、儿童沐浴露等。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有答案

表面活性剂期末复习有答案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绪论1 基本概念:(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N/m)(2)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的溶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4)表面活性剂有效值能够把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的最小值。

显然,能把水的表面张力降得愈低,该表面活性剂愈有效。

(5) C20C20:降低溶液表面张力20mN·m-1 时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该值愈小表明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能力愈强。

(6)cmc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7)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8)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指缔和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的数量,可度量胶束的大小。

疏水性↑,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胶束的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9)Krafft 点Krafft 点: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由浑浊变澄清,溶解度急剧增加时的温度。

Krafft 点低,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性越好;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Krafft 点以上使用(10)浊点浊点:1%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澄清变浑浊时的温度。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在浊点以下使用浊点越高,溶解度越好,使用范围越广2 基本数值(1)水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72.8mN/m(2)大部分表面活性剂的cmc在10-6~10-1mol/l3 重要关系(1)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力有关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分子间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随压力升高,气相密度升高,液体表面的内向合力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2)cmc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内因:(1)碳氢链的长度:碳数↑,cmc↓(2)碳氢链的分支:分支↑,cmc↑(3)极性基团位置:极性基团居中,cmc↑(4)碳氢链中引入双键、极性基团,cmc↑(5)疏水链的性质:CH链→CF链,cmc↓(6)亲水基团的种类:n-SAA <<ionic-SAA≈amphionics –SAA外因:温度:ionic-SAA在其Krafft point 以上使用nonionic-SAA在其cloud point 以下使用无机强电解质:加入使ionic-SAA的cmc↓,对nonionic-SAA影响不大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影响胶束的形状(3)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般规律γ极性的碳氢化合物>γ非极性碳氢化合物;γ芳环或共轭双键化合物>饱和碳氢化合物;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者表面张力较高4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类型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
咪唑啉型
R-NH-CH2CH2COOH
R-N+(CH3)2-CH2COO¯
H2 C N CH2 R C N (CH2)3COO
CH2CH2OH
R-NHCH2CH2CH2SO3Na
R-N+(CH3)2-CH2CH2CH2SO3¯
H2 C
N RC
CH2 N+ CH2CH2OH (CH2)3SO3-
3. 硫酸酯盐型:-OSO3M
Krafft点(℃)
n=3 <4 27 —
6.2.7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钙皂分散力的影响
• 钙皂分散力(LSDR, lime soap disporsing rate)或钙 皂分散性是指100g油酸钠在硬度为333mgCaCO3/L的硬水中 维持分散,恰好无钙皂沉淀发生时所需钙皂分散剂的质量
• 钙皂分散剂是指具有能防止在硬水中形成皂垢悬浮物功能 的物质
• 主要分为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型和氧化胺型等
1. 甜菜碱型 2. 咪唑啉型 3. 氨基酸型
CH3 R N CH2COO
CH3
阴离子部分:磺酸基、硫酸酯基等 阳离子:磷和硫等
H2 C N CH2 R C N CH2COO
CH2CH2OH
RCHCOO
RNH2 CH2CH2COO
NH2R
N-烷基-β-氨基丙酸
6.3.1 羧酸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多用于抗静电剂、纤维加工助剂、 干洗剂或香波中的成分
• 天然甜菜碱主要存在于甜菜中
(CH3)3NCH2COO
• 羧酸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通式为:
CH3 R N CH2COO
CH3
6.3.1.1 氯乙酸钠法合成羧酸甜菜碱

表面活性剂概述

表面活性剂概述

特点
1)具有“两亲”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R-
COONa)





油 基


亲水基 亲水基
亲水基
亲水基
亲 油 基




亲水基

亲水基


油亲水基基γ2)用量少1
2
3 C 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临界胶束浓度)
3)在CMC处作用显著
1.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1 世界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状况
• 世界表面活性剂工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制 皂的油脂十分匮乏而得以发展。
•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并随着石油 化学工业的发展而日趋完善,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一 起成为新兴的化工产品。
• 目前全世界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有6000多种,商品牌号上 万种,年产量接近1200万吨。
1.1.1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
C12H25
SO3Na
阴离子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离子型
. CH3
CH2 N+ CH3 Cl -
阳离子型:
CH3
苄基三甲基氯化铵
表面活性剂
两性型:
CH3 C12H25 N+ CH2COO-
CH3
十二烷基甜菜碱
非离子型
10
1.1.2 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
表1-1 按亲水基结构分类的表面活性剂类型
(2)含硅表面活性剂
(3)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量高于1000的表面活性剂 , 主要类型有聚乙
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酯等
14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第6章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6章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6章两性表面活性剂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第6章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第一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概述国外:两性表面活性剂开发较晚,1937年美国专利率先开始了这类表面活性剂的报道,1940年开发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1977年美国大概有20多种两性表面活性剂列入商品生产并投放市场。

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国内: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其的研究和生产的,品种很少,主要是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

到2002年我国两性表面活性剂只有5000吨/年,占表面活性剂总量的0.5%。

我国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研究仍处于起步状态。

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一、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1.能给出和接收质子,当PH低于等电点时,多呈阳离子性;当PH高于等电点时,多呈阴离子性。

2.几乎可以同其他所有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且一般都会产生加和增效作用。

3.毒性和刺激性非常小,可用于化妆品及洗发香波中。

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4.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甚至在海水中也可以有效地使用。

5.对织物有优异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6.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

7.可以吸附在带有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物质表面上,而不产生憎水薄层,因此有很好的润湿性和发泡性。

8.具有一定的杀菌性和抑霉性。

9.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二、分类按阴离子部分的亲水基类型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按整体化学结构分类: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型、氧化胺型。

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按酸性基和碱性基分类等电点区呵呵,自己看就知道了等电点:又称等电区或等电带,在静电场中,由于电荷作用,阴离子形式存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离子将向阳极移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离子将向阴极移动。

在一个狭窄的PH值范围内,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内盐的形式存在,此时将该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放在静电场中时,溶液中的双离子将不向任何方向移动,即分子内的静电荷为零。

此时溶液的PH值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一)Krafft点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 其溶解度在某一温度点急剧升高,转折 点对应的温度称为Krafft 点。而此点对 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 临界胶团浓度(CMC)
图9-8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Krafft点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Krafft点 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或者说,只有在 温度高于Krafft点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好的发挥作 用。 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Krafft点为8℃,而十二烷基 磺酸钠的Krafft点为70℃,在室温条件下使用,前 者作增溶剂为好,后者的Krafft点高就不够理想 .
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与表面活性剂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 很容易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由于这种吸附,固体 表面的状态和性质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药剂制备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固体疏水性粉 末表面吸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有利于药物的润湿和 溶解。 固体极性不同,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表现不同特 点。
庚基乙二醇十二烷基醚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三)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2.电导法 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 度的平方根作图,准确性以后者为最好,因 为浓度低时是直线,CMC值时摩尔电导率随 浓度的平方根变化很大。曲线的转折点即为 CMC值。
十二烷基磺酸水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三)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物理性质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的 较小范围内会发生突变,所以利用此特性,可测定 CMC值。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只介绍二种常用的 方法。 1.表面张力法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 时随溶液浓度增大而急剧下降,当达到CMC值后, 这种下降则变得缓慢或不再下降。因此,以表面张 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概述

第6章_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6章_两性表面活性剂
7
2 临界胶束浓度与pH的关系
阳离子 pH变大,cmc减小 阴离子
3 pH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的影响
4 pH对基质上的吸附量及杀菌性的影响
pH
pI
5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CMC与碳链长度的关系
碳链越长,表面活性越高,cmc越小
6去污力 烷基链为12-16个碳原子去污效果最佳。
2019/10/4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3
6.1.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具有等电点(pI) 2 可以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 3 毒性低、对皮肤眼睛刺激性小 4 耐水硬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 5 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4
6.1.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6.1.2.1 按阴离子部分的亲水基团分类 羧酸盐型 磺酸盐型 硫酸酯盐型 磷酸酯盐型
表面活性剂化学
8
6.3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6.3.1 羧酸甜菜碱的合成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9
1 氯乙酸钠法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0
2 卤代烷和氨基酸钠 3 卤代烷和氨基酸酯 4 α-溴代脂肪酸与叔胺 5 烷基氯甲基醚与氨基酸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1
6.3.2 磺酸甜菜碱的合成
叔胺 + 氯乙基磺酸 盐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2
叔胺
+ NaHSO4 + 环氧氯丙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3
叔胺 + 磺酸环内酯
2019/10/4
表面活性剂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7 31
6.1.4 影响分子有序组合体大小和形状的因素
影响分子有序组合体大小和形状的主要因素: 影响分子有序组合体大小和形状的主要因素: 有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浓度、温度、 有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浓度、温度、无机 电解质及极性有机添加剂等。 电解质及极性有机添加剂等。
2011-1-17
32Βιβλιοθήκη 1. 分子结构的影响V 临界排列参数 R = a0 lc
V: 疏水部分体积 a0: 亲水基面积 lc : 疏水链最大伸展长度
表6.1
表面活性剂的几何形状, 表面活性剂的几何形状,特别是亲水基和疏水基横截面 积的相对大小,影响其组合形成的聚集体形状。 积的相对大小,影响其组合形成的聚集体形状。
2011-1-17 33
2011-1-17 37
4. 温度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 胶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型)胶束,随温度升高而 聚氧乙烯型 胶束, 变大,当温度达到其浊点时,胶束长大到极限, 变大,当温度达到其浊点时,胶束长大到极限,胶束 聚结到一起发生相分离,溶液由澄清均相变为混浊, 聚结到一起发生相分离,溶液由澄清均相变为混浊, 进一步相分离形成双水相。 进一步相分离形成双水相。
2. 浓度的影响
图6.1 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胶团的聚集程度增加。 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胶团的聚集程度增加。
2011-1-17
34
3. 电解质的影响 扩散双电层 表面带电, 表面带电,在其周围 必吸引着与其电性相 反、电量相等的离子; 电量相等的离子; 在界面上形成紧密层 在界面上形成紧密层 和扩散层,构成扩散 扩散层,构成扩散 双电层; 双电层;
2011-1-17
(b)浓度相对升高,很快地聚集 浓度相对升高, 到水表面上, 到水表面上,即表面吸附量大 为增加、 为增加、空气和水的接触相对 减少,水表面张力下降。 减少,水表面张力下降。
5
(c)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升高,表面活性剂分子间没 有空隙,密集于液面上,表面吸附达饱和,形成了单 分子吸附膜。空气与水处于完全隔离状态。 水表面张力急剧下降。 在溶液内部,以疏水基互相靠拢,形成球形胶束。
2011-1-17
27
共同的基础结构单元:定向排列的两亲分子单层。 共同的基础结构单元:定向排列的两亲分子单层。 基础结构单元 单层 不同的是结构单元的弯曲特性和多个结构单元间的 不同的是结构单元的弯曲特性和多个结构单元间的 弯曲特性 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 弯曲封闭起来形成胶束、 弯曲封闭起来形成胶束、反胶束 单分子层 层状胶团或层状液晶 弯曲封闭起来则形成囊泡
第6章 表面活性剂在溶 液中的自聚
20112011-1-17
1
6.1 分子有序组合体
分子有序组合体 有序分子组合体 (organized molecular assemblies)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疏水作用在界面、溶液内部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疏水作用在界面、 疏水作用 自聚形成,结构、形态和大小不同。 自聚形成,结构、形态和大小不同。 例如: 例如:单分子层 胶束 / 胶团
2011-1-17 2
分子有序组合体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 分子有序组合体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 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 是它们的质点大小或聚集分子层厚度已接近纳米 是它们的质点大小或聚集分子层厚度已接近纳米 数量级, 数量级, 可以提供一个合适场所与条件, 可以提供一个合适场所与条件,形成纳米数量级 的超细微粒。 的超细微粒。 “量子尺寸效应”:分子聚集体本身、形成的超 量子尺寸效应” 分子聚集体本身、 细微粒,表现出与大块物质迥异的特性。 细微粒,表现出与大块物质迥异的特性。
单分子层中存在着气态、液态和固态。 单分子层中存在着气态、液态和固态。
2011-1-17 15
2. 多层聚集体 垂直提拉法:多层聚集体是把一个干净的基片浸入单 垂直提拉法:多层聚集体是把一个干净的基片浸入单 基片 分子层覆盖着的液体后再拉出。 分子层覆盖着的液体后再拉出。
2011-1-17
16
2. 多层聚集体 这样连续多次就形成了三种形式的多层聚集体: 这样连续多次就形成了三种形式的多层聚集体: X形,Y形和 形。 形和Z形 形 形和
2011-1-17 35
V 临界排列参数 R = a0 lc
(6.1)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011-1-17
36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并能明显促进离子表面 活性剂的缔合, 活性剂的缔合,胶束的 聚集数增加。 聚集数增加。 表面活性剂反离子浓度增高,扩散双电层厚度减小, 表面活性剂反离子浓度增高,扩散双电层厚度减小, 使胶束容易形成, 使胶束容易形成,cmc 降低 表面张力 下降, 下降, 提高。 表面活性 提高。 ?
2011-1-17 28
6.1.3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成机制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成机制 两亲分子在水介质中 或在界面 两亲分子在水介质中(或在界面 形成有序组合体 水介质 或在界面)形成有序组合体 的根本原因:疏水基的疏水效应。 的根本原因:疏水基的疏水效应。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为其两亲性。它在水溶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为其两亲性。 易于缔合及在表面容易吸附的原因, 易于缔合及在表面容易吸附的原因,并非是碳氢链 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而是HC—H2O间引 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而是 间引 力小于H 间引力, 不易溶于水, 力小于 2O—H2O间引力,故HC不易溶于水,表 间引力 不易溶于水 现出远离水而自相缔合的趋势,这就是“疏水效应” 现出远离水而自相缔合的趋势,这就是“疏水效应” 疏水作用” 或“疏水作用”。
2011-1-17
微乳液 10-100 nm 透明 稳定
10
>100 nm 不透明 不稳定
微乳液体系具有两个特点: 微乳液体系具有两个特点: 超低界面张力,小于10 ① 超低界面张力,小于 - 3 mN/m; / ; 它能同时增溶油和水。 ② 它能同时增溶油和水。
2011-1-17
11
4.溶致液晶 . 溶致液晶是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 所形成的,其特征是长程有序,而短程无序。 所形成的,其特征是长程有序,而短程无序。
2011-1-17
12
5.囊泡 . 在水溶液中,疏水链向里靠 水溶液中 在一起,亲水基朝外向着水。 在一起,亲水基朝外向着水。
囊泡是一种球形或椭球形的单室或多室的封闭 囊泡是一种球形或椭球形的单室或多室的封闭 双层结构 囊泡不像单层胶束那样易变形, 结构。 双层结构。囊泡不像单层胶束那样易变形,又 能提供比胶束更大的内室。 能提供比胶束更大的内室。
层状胶束
2011-1-17
24
分子有序组合体再聚集形成更高级的结构 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如浓度、温度、 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如浓度、温度、无机盐等添 如浓度 加剂)作用下 作用下, 加剂 作用下,分子有序组合体还可再聚集形成更 为高级的复杂聚集结构,称为有序高级结构分子 为高级的复杂聚集结构,称为有序高级结构分子 聚集体。 聚集体。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发生相对聚集的这种现 象即称为“吸附” 象即称为“吸附”.
2011-1-17 4
(a)是极稀溶液,界面上 是极稀溶液, 没聚集很多的表面活性剂, 没聚集很多的表面活性剂, 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水的表 面张力下降不多, 面张力下降不多,接近于纯 水的状态。 水的状态。
2011-1-17 29
熵驱动
G=H–TS ∆G = ∆ H – T ∆S “疏水效应”: ∆S有较大正值,体系有较大的自有 疏水效应” 有较大正值, 疏水效应 有较大正值 序变为无序的趋势, 疏水作用” 序变为无序的趋势,故“疏水作用”为“熵驱动过 程”。
2011-1-17
30
疏水作用的本质: 疏水作用的本质:一般常归之于溶质分子非极 性基团周围形成了更有序的水结构 水结构, 性基团周围形成了更有序的水结构,非极性基 自相缔合而水结构解体, 自相缔合而水结构解体,大量水分子变为无序 状态,于是∆ 有较大正值 有较大正值。 状态,于是 S有较大正值。 疏水效应和∆ 的较大正值还有另外解释 的较大正值还有另外解释: 疏水效应和 S的较大正值还有另外解释:在水 溶液中, 溶液中,非极性基的分子运动受到周围水分子 网络结构的限制, 网络结构的限制,而在缔合体内部则有较大自 由度。 由度。
2011-1-17 3
1.胶束形成和界面吸附 . 当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水中时,其亲水基有进 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水中时, 入溶液中的倾向, 入溶液中的倾向,而疏水基有趋向离开水而伸 向空气中。结果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受到 由于受到疏水 向空气中。结果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受到疏水 作用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相对聚集。 作用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相对聚集。
2011-1-17 6
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朝水) 胶束/胶团: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朝水),减 小了疏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 小了疏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
(O/W型胶束 / 型胶束 型胶束)
球 状
2011-1-17 7
2.反向胶束 (反胶束 . 反胶束) 反胶束 在非极性溶剂(油溶液 中 形成反胶束。亲水基向里 向里, 在非极性溶剂 油溶液)中,形成反胶束。亲水基向里, 油溶液 疏水链朝外 朝外。 疏水链朝外。 (W/O型胶束 / 型胶束 型胶束)
2011-1-17
17
3. 类脂黑膜 (Black Liqiud Membrane,BLM) ,
卵磷脂
2011-1-17
18
类脂黑膜的制备是把类脂的有机溶液分布到含 有水相的针孔上。最初形成的类脂相当厚, 有水相的针孔上。最初形成的类脂相当厚,然 后渐渐变薄,最终变成黑色的类脂膜。 后渐渐变薄,最终变成黑色的类脂膜。
棒状胶束
2011-1-17
22
蠕虫状胶束(Worm-Like Micelle) 蠕虫状胶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