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症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烦恼事,当对这些事束手无策时,就会感到强烈的焦虑。前不久,我遇到一位颇有成就的经理,他诉苦说,尽管自己事业很成功,可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严重地影响着工作。这位经理即患有轻度的焦虑症。事实上,焦虑症患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约占人群总数5%左右。在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焦虑症病人几乎占了一半。

一、焦虑症的分类

1.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最严重的焦虑症状,是在持久的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出现的惊恐反应。惊恐发作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具体的恐怖刺激,患者出冷汗、发抖、心悸、眩晕,有如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惊恐发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游离焦虑,即没有明显起源的焦虑。惊恐发作犹如大堤决口,决口前堤内积聚的能量是逐渐上升的,但其他人并不知晓,所以一旦惊恐发作,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有时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情景会起导火线般的引爆作用。

2.被泛化的焦虑障碍

这种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两个以上的生活环境的不现实及过分的焦虑与担忧。例如,担忧自己的孩子可能突遭厄运(其实孩子毫无危险),无端地担忧家庭经济状况(其实家里吃穿完全不愁)。不过,这种症状要持续六个月以上才可将患者实为被泛化的焦虑障碍。焦虑必然会在生理上引起一系列的不安反应,诸如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过敏,警戒过度等。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缺乏明显的激惹起因,所以被称为慢性自主活动过度的生理压力综合症。

这种障碍的主要心理特点是期待焦虑(Expectant Anxiety)。患者就像“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忧。这种忧虑性期待也是一种强迫行为,对焦虑本身又构成了“对焦虑的焦虑”,结果,患者会在焦虑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二、焦虑症的病因分析

焦虑症患者往往无法理解自己的焦虑,似乎找不出十分充足的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寻找焦虑症的病因往往是治疗的关键。目前流行的治疗焦虑的心理学方法通常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为依据,我们这里的自我疗法也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

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则遵循道德原则。我们平常所谓的“我”主要是“自我”,自我处在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之间。自我对本我的冲动产生神经过敏式的焦虑,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现实的焦虑,对超我的规范则产生道德的焦虑。

本我的冲动不仅与生理反应、生物本能相关联,而且与童年期所受的创伤不无关系。自我对现实的焦虑主要表现在柴米油盐、婚姻家庭、事业等生活问题上,而道德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所犯过错的自怨自艾上。

2.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这种经验导致人完全无助的感觉,那么焦虑症便不可避免了。

巴甫洛夫曾做过一项著名的试验,他让狗努力分辨差异很小的声音或颜色,当它无法分辨时就对它施以惩罚。狗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久便极度地烦躁,甚至嘶咬实验设备。巴甫格夫将这种现象称为“实验性神经症”。

1970年格尔(Geer)对人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电击时间里,部分参与控制的被试比完全不参加控制的被试较少表现出的焦虑与激动情绪。对完全不参加控制的被试来说,接受电击是环境强制给予的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境下,他们可能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从而对解决问题失去了信心。如果人因为挫折而感到完全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患焦虑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许多知识分子感叹书读得越多越烦恼,这是他们的自我期待值过高的缘故。焦虑症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便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用僵死的教条封锁起来。他们很少体会“此时此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情感,仅陷于过去的禁例、痛苦与对未来虚无缥缈的期待中。例如,一位自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处处以“才子”自诩,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决不肯屈就他人的帮助,结果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同样,处处以“自己无用”的态度对待生活,放弃了生活的自主性,处处乞求他人帮助的人,虽然暂时避开了解决问题的困难,但整日对自己会遭人遗弃的担心也可引起强烈的焦虑。

以上三种观点各有所长。精神分析观点比较注重内心世界,尤其是潜意识的作用,行为主义比较强调行力的环境因素,人本主义则强调意识的自主作用。你应同时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致病因素,相应地找到自己病症的关键及治疗策略。

三、自我疗法

1.自我精神分析法

许多焦虑症往往没有明显的病因,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病因的焦虑症”,只是病因比较隐晦,不容易发现罢了。如果你能够发现自己的病因,焦虑症便好了一半。自我精神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过去经验,二是分析焦虑发作时的情境。

第一步,分析过去焦虑,你所体验到的焦虑感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心理问题的现实反应。你现在感到不安、焦虑的情景往往和童年时令你焦虑不安的场景和事件相联系。为了找出这种联系,你应在心平气和的场合,潜心回忆,“顺藤摸瓜”将这些情况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对每一个场景和事件都进行重新体验与认识。例如,童年时你总是担心:

○尿床后受父母责骂(你时常尿床)。

○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后受父母训斥(父母不论谁是谁非)。

○怕记不住生字而挨板子(父母对我的要求很高)。

……

童年时的这些事,当时一定令你焦虑不安。这些童年的焦虑经历积淀在记忆深处,使你在以后的生活里一旦感到无助,受到挫折就产生类似的反应。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焦虑的范围不断扩展,焦虑的程度也不断增加。虽然再遇到童年时的类似事件你已不再焦虑了,但它如阴天隐隐作痛的旧伤疤时时还会影响你。现在,你必须重新体验这些情境,将对这些情境的不良条件反射转化为良性条件反射,即将焦虑反应转化为放松反应,具体方法为自我松弛法。

第二步,分析近期焦虑发作时的情境,找出其中的刺激因素。例如:

○每当周围都是陌生人时,焦虑便增强了。

○在雨天的黄昏,焦虑很明显。

○听强烈节奏的音乐,人感到很烦躁。

……

上面几种焦虑情境的引发因素分别是陌生人、黄昏下雨和强节奏音乐等。你现在应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自由联想,看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被这些因素激惹。你对强烈音乐的自由联想可能是这样的:

○强烈音乐---昏暗的小屋---浓烈的烟味---有人坐在椅子上---乱轰轰的---有人在争吵---我恶心了---我的父亲在吼叫……

你可以将这种自由联想一直延续下去,身旁放一台小录音机,把自由联想的内容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焦虑反应与很多因素有关。上例中的自由联想表明焦虑与父亲(可能还有别人)、烟味、争吵、恶心等因素有关。一直联想下去,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具体的人与事件,这些正是你目前焦虑的起因所在。当找到这些潜隐的起因后,你应该用放松法和认知重构法解决这些自己过去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2.自我松弛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