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改革开放后,中小型企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人才流动引起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解决策略。

一、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对企业财、物的管理,但对“人”的重视不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与人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对企业人才进行严格而有序地管理,使员工在感受到企业温暖的同时,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然而,就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才管理仍未得到充分地重视,人才管理机制漏洞多、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掣肘。

二、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人才是一切经济资源的上游,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提高对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优秀的'人才,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任用,及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在配备干部时,一定要先考虑他们的特长与专业,尽量把个人专业与工作需求结合起来,让有用的人才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还要让员工时时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尤其是对于难以代替的核心员

工,更是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稳定地从事工作。

2.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之所以会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与福利待遇不好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更好的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措施。中小型企业本身效益不高,在提高人才福利待遇方面是一大劣势。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把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和人才市场价位,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制度和福利制度,尽量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热情。其次,还要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现代企业制度下,缺乏情感交流也是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频繁跳槽的一大因素,因此,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要及时注意员工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及时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困扰,打好感情牌,留住员工。

3.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是现在企业管理之首道,中小企业职工数量有限,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更加易于操作。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应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公平严格原则。公平是建立和推行所有制度的前提,实现不了公平,就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绩效管理不仅要详细反映工作人员的真正情况,还要评估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严格性标准具体要表现为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认真的考核态度及严格的考核制度。第二,单头考核原则。对职工的绩效考核,应由其直接上级来实施,相对而言,直接上级更加了解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更接近真实情况,间接上级不应擅自修改考评结果。第三,结果公开原则。公开考评结果一方面能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保持先进,改正不足,也能使考核成绩不理想的职工奋起上进,杜绝误差与偏见。第四,奖惩结合原则。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

系,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第五,反馈原则。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4.培养和谐的人际氛围

现代社会强调效率,而人作为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体,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才管理效率,还要注意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企业可通过各种聚会、文化活动、竞赛等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丰富的活动中,使企业员工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减少精神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

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现状思考

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的现状,找出我国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其对现代管理环境的适应性并积极促进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通过利用有关信息,把财务与业务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企事业规划、决策、控制及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活动。不难看出,管理会计不仅能够促进包含成本计算在内的管理会计改革,此外还有利于释放隐藏在经济转型中的管理因素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因而今后经济理论建设的重点就是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与此同时,在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关键在于人才建设。管理会计人才是建设其他各方面的依托,也是实施指引体系、理论体系、信息系统与咨询服务发展等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我国虽然从数量上看是会计人才大国,但从质量上来说还不是会计人才强国。总体来说,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过于偏重财务会计方面,泛泛而学,高端的会计人才相对缺乏,在管理会计人才上更是严重不足。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现状,就需要培养大批新型管理会计人才,他们不仅要能够适应改革的需要、还要有勇气承担改革重任,将管理会计中各项建设实施完善,落到实处,带动管理会计全面

发展。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现状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1992设立以来至2020年底,已经培养初级会计师326万人,中级会计师146万人,高级会计师近12万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自1991年正式创立到2020年6月30日,已经培养注册会计师超过20万人,培养会计领军人才1132人,但是,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其中能够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尤为匮乏,力量较为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突出瓶颈。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企事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迫使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大部分都放在财务会计上,仅仅局限于记账、报账方面,不能够较好的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主要偏向于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完善。我国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力量十分薄弱,与美国大部分企业中90%的会计人员主要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且75%的工作时间用于进行决策支持还存在很大差距。显然在培养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时我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决策型人才对管理会计缺乏全面的认识。管理会计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企业文化,然而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企业文化。领导层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很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也比较片面,不能准确的认识到管理会计存在的价值,加之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一般也没有能力胜任相对应的管理会计工作,从而导致管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贾立亮梁文莉 人力资源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人力资源能否有效开发与管理,决定了组织竞争力的兴衰,已为世人共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传统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挑战,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成为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可以说是政府的附属物,是一种垄断式经营,企业的命运主要取决于国家计划而不是市场的竞争压力。国家经济成分的单一,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大锅饭”式的工资待遇制度,保证其能够获得优秀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规范,现代制度的逐步建立,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以及中国加入WTO,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和淡化,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正在消失,这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才危机。 人才危机极大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由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相关的人力开发政策不配套,给新老员工的待遇的不同,造成企业内部的矛盾,加剧了人才的外流。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自身缺陷没有改善,新员工在加盟企业后不久便滋生了不满;严格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客观上遏止了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进一步阻碍企业的发展;不合理的制度,使员工的个性被扭曲,同样会导致内部员工的强烈不满,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造成信任危机,激化了人才的流失;不规范的做法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土政策使企业口碑变的很坏,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增加了员工引进的难度。 现在国有企业人才危机直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入口和出口。在引进人才的入口,表现为员工招聘困难,特别是对一流人才和优秀人才难以引进,企业缺少新鲜血液,供血不足。在人才流失的出口,表现为企业培养的大批成熟人才、优秀人才流向竞争对手(主要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失血过多。供血不足和失血过多的双重压力,使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

企业人才管理的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的论文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现代管理出现向传统管理挑战的倾向,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管理一词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也就是通过计划、组织、调节、监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一词,常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正像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一样,管理工作、领导工作也有它的管理艺术、领导艺术。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 妙的方法。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

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在这里我只想浅谈一下管理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因此,学习、研究管理艺术是很有意义的。大凡成功的企业均有其内在功力和外部的机缘。只有善于把别人付出的惨痛代价化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对成功与失败企业的理性思考和比较分析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战略长远性和适时性的统一。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显然具有长远性特点,同时,企业战略是使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保持和加强适应性的过程。因此,又具有适时性和应变性的特点。

公司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公司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1.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2) 第三章岗位轮换 (3) 第四章内部兼职 (4) 第五章人才调配 (5)

第六章考核与评价 (6) 第七章淘汰与晋升 (7) ...........................................7附则第八章

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 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 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 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 管理人才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 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资源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1.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范围 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 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 工 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 效 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公司十二项关键资质建议: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 织 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改变观念、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我国企业在近20年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整体实力 有所增强,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变,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地推进,开放力度不断地加大,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客观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 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 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 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 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 留在口头上。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 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

小企业人才资源如何管理

小企业人才资源如何管理 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小企业常给人以灵活机动,能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的印象,至少一些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业务蒸蒸日上的小企业是如此。然而,小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决非坦途,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不过,笔者认为,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自身存在的不足一一常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人力资源是21世纪的第一大资源,如果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小企业的兴盛繁荣将只是表象,它的发展和壮大也将可望而不可及。 笔者就曾经为一家小型市场调查公司作过咨询,这家公司在表面上看来蒸蒸日上,业务应接不暇,每个员工下班到点以后仍为公司孜孜奉献。然而在其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危机一一员工频频跳槽,优秀人才流失殆尽,老板常为物色人才开拓新业务而发愁;员工私底下常怨气充天,各部门利益冲突不断。归根结底毛病就出在忽视人的管理上,而这其实是很多小企业的通病一一老板权利独揽其身,公司事无俱细都要亲自过问,在外面忙于拓展业务的时候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后院失火"。 笔者认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能可以说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市场调查公司、咨询行业等智力密集型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小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必须从以下十个方面做起。 之一、建立企业的远景目标 许多小公司都埋头发展业务,却从未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远景目标是什么?"也许老板会认为,公司走一步算一步,因为最终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谁都不知道。但是他却忘了,没有一个宏伟而可行的战略目标,公司员工又怎能齐心协力地朝着这个远景目标奋斗?优秀的员工又怎会乐于投身在这个目前还未壮大的企业之中?工作的热情首先来自于对企业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雄心勃勃但决非遥不可及的远景目标,将吸引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完井测试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8日,2008年4月1日更名为“XXX”,主要承担分公司勘探井、开发井新井完井测试、试油、射孔、开发新井酸压施工的生产管理、数据采集、资料管理等职责,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完井测试作业专业化管理单位之一。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普遍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规划、动态管理跟不上等问题,XXX作为分公司专业化管理队伍之一,也同样面临这些难题。如何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消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被动状态,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科学使用人才,已成为石油专业化队伍面对的挑战性课题。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中心人力资源状况 按照西北油田分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要求,XXX组织机构为“两办、四科、三部一所”,分别为主任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生产运行科、安全技术科、人力资源科、计划财务科、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开发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完井设备管理部、完井测试工程技术所。 截至2013年8月中心在岗正式职工222人,其中女职工45人、少数民族19人、党员116人。职工平均年龄35.62岁,其中45岁以上44人、30岁以下98人。岗位系列中经营管理岗107人、专业技术岗91人(见习期学生18人)、

技能操作岗24人。 表1 中心人力资源状况 (二)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中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开发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完井设备管理部、完井测试工程技术所,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队伍。其中勘探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开发井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四控、两管、一协调”(投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合同、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工作重点是取全取准各项测试、试油资料;设备管理部主要负责采油井口装置的基地组装、维修、试压管理工作,工作重点是确保井口装置安全可靠;工程技术所主要负责完井测试技术支撑、工艺评价、资料验收,工作重点是提交合格试油报告。 XXX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与施工现场结合紧密,在目前的专业技术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公司专业人才管理办法

公司专业人才管理办法 1、总则 1.1 、为加强集团公司专业人才的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根据国家、中铁工程总公司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1.2 、各子公司、全资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 1.3 、专业人才系指取得专业职称的员工、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及经过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社会企事业单位正式考评获得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以下简称高技能人员)。 2、主要管理职责 2.1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专业人才管理的主要部门,主要职责:研究制定专业人才管理的有关办法和细则、专业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专业人才及专家队伍建设、集团本部专业人才的日常管理等。集团各单位均应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专业人才的日常管理。 3、专业人才交流与引进 3.1、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内部专业人才交流的协调工作,并开展旨在促进专业人才交流的供求信息服务工作。

3.2、专业人才在集团内部交流时,各子公司之间可自行签订使用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其他单位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 3.3、从集团公司外部引进专业人才时,各子公司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批准后办理,其他单位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3.4、集团各单位应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制定每年的人才需求计划及招聘实施方案。 3.5、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大中专毕业生招聘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各子公司在集团公司协调下落实本单位的招聘计划,其他单位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落实招聘计划。 3.6、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定职工作由各单位自行办理,集团公司本部的毕业生定职工作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大专及以下学历原则上不实行定职,直接参加专业任职资格的评审或社会考试。 3.7、除博士、硕士、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外的各类应聘人员,由集团公司人才市场根据各单位需求情况进行招聘。 3.8、卫生系统引进的专业人才一律实行人事代理。用人单位负责人员日常管理,档案、保险等统一交由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办理。 3.9、各单位出现专业人才缺员时,应首先在集团内部

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作者:————————————————————————————————日期: 2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人才队伍现状报告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系国资委系统内上市股份公司,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主营活塞的生产与销售,机床制造,电解铝,摩擦副配件组装与销售。是大型机械制造企业。 我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单一走向多面。这和公司领导的果敢决策以及全厂职工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公司向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员工327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9人,本科学历207人,分别站员工总数的0.3%和6.3%。大专学历250人,占7.6%。这部分人是公司的高学历人才,大都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他们对行业形势和公司的发展状况有着清晰的了解,在各自专业领域中能熟练操作。中专及其它低学历人员在员工总数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中专学历736人,占22.5%,其它学历(包括高中、初中、技校等)2003人,是企业内部所占比例最大的群体,占61.2%。这两者相加,达到2739人,占总人数的83.7%,构成了公司内最大的低学历群体。总的来说,我公司员工高学历者少,低学历者多,犹如一座底盘较大的金字塔,高学历人员构成了塔尖,低学历人员则是体积庞大的塔身。这和当前我国人口的学历情况是类似的。作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高效的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又与高等教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长期以来,公司一直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新建工业园后,伴随规模的扩大,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已成为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个企业越是发展,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也就越高。从我公司人才队伍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160位经营管理者中,研究生1人,占0.6%,本科生和大专生各为59人和82人,分别占36.9%和51.3%,中专生18人,占11.3%。本科和大专生构成了经营管理人才的高学历主体,分布较为合理。 学历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为职业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增强继续教育意识,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工作能力,则更为重要。由统计表看出。我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87人,其中高级职称的82人,占16.8%,中级职称的164人,占33.7%,中高级者基本都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者,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学历,而且在专业技术领域也有较深的研究,能够独挡一面面,带动大家,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只是这部分人仍是显少。虽然两者相加达到50.5%的比例,和初级职称者(241人,占49.5%)旗鼓相当,单从结构比例上看,较为合理,但放到员工总数中去,高级职称者仅占2.5%,中级职称者也仅为5%。比例较小。在高技能人员状况中也存在相同的情况。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是公司的支撑,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我公司一贯鼓励员工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和各种技能的考试、竞争以及比赛,对凡是符合条件者一律举荐。专业技术情况和学历有着固定的联系,高学历者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多,从这一点来看,我公司人员的专业技术情况与学历情况基本吻合。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专业技术职称正在改革,一些原来符合晋升条件的老职工由于学历较低,不能再进入评审。对此,我公司积极鼓励职工进修第二学历,对于一些确属技术骨干或高技能人才,公司内部破格晋升聘用。这位激励员工加强自身职业修为,自觉提升职业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人才就是企业的心脏。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能够为企业

企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吸引各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是指在公司内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公司核准,从国(境)内外择优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力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 才、技能人才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权限 第四条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人才的引进工作。由总经理负责审定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和协调解决引进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引进人才原则 (一)引进人才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专业对口、按需引进”原则。引进人才须遵循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结合各单位的实际,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按照专业或工种类别,

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适度从紧、严格标准”原则。公司需要人才,首先要着眼于内部培养,要严格控制从公司外部引进人才的数量,以精干员工队伍,提升劳动生产率。要严格引进人才的标准,确保引进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 3、“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为提高人才引进的有效性,引进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确保有充足数量的备选人,以竞争择优来提升引进人才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4、“目标考核、协议管理”原则。引进人才的首次劳动合同期限原则上为一到三年,试用期三到六个月。试用期和首次劳动合同期满前,各单位要进行严格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辞退。 (二)范围、对象及条件 1、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对公司生产、经营、科研起关键作用,且急需的重点专业领域技术人才,主要包括:信息化技术、会计、管理等专业人才。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操作一线岗位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具备较高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公司急需的技能人才。 2、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党纪、行政处分及刑事处罚记录;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履行应聘岗位职责的能力和相当的专业技术或技能水平;实行执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岗位,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

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健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管理;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走向衰退,甚至出现了“一大就死”的现象。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7.5岁,但是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造成民营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近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发布了《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放缓。据调研显示,2011年影响500强民营企业最主要、最集中的五个因素中,人才缺乏排在前三位。由此可见,解决和处理好人才管理问题是当今民营企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营企业而言的,它的划分依据是企业经营机制而非所有制形式。民营企业即非国营,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于民营企业。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面临“二次创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民营企业往往是由个人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发起,具有明显的家族式管理的特征。不少民营企业家缺乏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种创新素质,8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还处于“经验型—管理技术复合型”演变过程初期,在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过程中,他们更习惯的是“经验型”经营理念和“家长制”的管理模式。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领域的拓宽,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一大批有远

企业人才库管理办法

********公司 关于建立后备人才库的暂行管理办法 为适应我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 能的环境,建立一个人才竞争的市场,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的竞争机制,使公司人才管理体系充满活力,特制定本办法。 1、选拔原则: 1.1 德才兼备的原则。 1.2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3 竞争择优的原则。 2、后备人才来源: 2.1 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 2.2 在本单位年度考评中表现优秀的普通员工。 2.3 在本年度被评为公司级以上表彰的先模人员。 3、入库基本条件: 3.1 一般管理人员入库条件 3.1.1学历:中专以上。 3.1.2资历:中专学历工作 2 年以上,专科学历工作 1 年以上,本科学历可直接进入人才库。 3.1.3年龄:30岁以下。 3.2 科级以上人员入库条件 3.2.1学历:中专以上。 3.2.2资历:中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岗位 3 年以上;专科学历从事管理岗位工作 2 年以上;本科学历从事管理工作岗位 1 年以上。 3.2.3年龄: 35 岁以下。 4、管理规定: 4.1 个人申报或单位推荐: 4.1.1本人符合后备人才入库条件,可个人申报或单位推荐后,

填写《后备人才入库申请审批表》(见附件 1),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推荐意见后于每季末交人力资源部,并附有关证明资料(学历证书、获奖证书、培训证书等) 4.1.2 对不符合后备人才基本条件(学历、资历、年龄),但业绩突出或做出重大贡献者,可填写《后备人才破格入库审批表》(见附件2),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审批后,进入后备人才库。 4.2 资格申报审核与批准权限: 4.2.1分公司(厂)或控股公司办公室主任负责本单位后备人才 材料申报工作。 4.2.2根据管理职责,由人力资源部依据入库资格要求的相应条 款进行审核。 4.2.3经资格审核符合入库条件的经董事长签批后生效。 4.3 后备人才培训制度: 对纳入后备人才库的人员,为了使其迅速成长,全面发展,以备 随时补充并承担起聘用岗位的全面工作,培训部门应针对后备人才实际 情况列出培训课程,进行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 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选修并完成规定的科目培训,学习 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方式,对关键特殊岗位应采用送出去脱 产强化培训的办法。各单位应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并给予大力 支持,后备人才应按期参加培训部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培训部门负 责随时记录后备人才的培训考核情况,每半年一次报人力资源部(见 附件 3《后备人才培训情况表》)。 4.4 后备人才的考核: 4.4.1后备人才自入库次月起纳入人力资源部考核管理范围。 4.4.2(见附件 后备人才于每季末25 日前按要求个人填写《季度考核表》4)交所在部门与单位领导审批,并将考核结果在季末30 日 前报人力资源部,未报迟报者本季考核为0 分,计不合格一次处理。 4.5 聘用上岗有关规定:

公司人才队伍梯队配备管理办法

公司人才队伍梯队配备管理办法 1. 目的 1.1 在当前社会人员高流动性的现实环境下,为发现并培养具有高素质潜力的员工,完善管理人员梯队建设机制,加速后备人员成长,满足公司人才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围 2.1 本办法适用于区域公司及下属公司。 3. 术语与定义 3.1后备人员指经考核,具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 4. 后备人员的类别与职数 4.1 后备人员类别划分 4.1.1 后备A类级:总经办成员的后备人员。 4.1.2 后备B类级:下属公司班子成员、区域公司部门负责人的后备人员。

4.1.3 后备C类级:下属公司部门负责人、区域公司经理级的后备人员。 4.2 后备人员职数按以下原则确定: 4.2.1 后备A类级一般按公司现有岗位和职位职数的1:1比例确定。 4.2.2 后备B类级一般按公司现有岗位和职位职数或下属公司班子成员职数的1:2比例确定。 4.2.3 后备C类级一般按下属公司部门负责人、区域公司经理级岗位的1:3比例确定。 5. 后备人员的选拔标准 5.1 选拔后备人员坚持“专业、优秀”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5.2 选拔后备人员,应有利于优化公司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使管理团队特别是各级班子成为素质优良、优势互补的集体。 5.3 后备人员的基本条件

5.3.1 认同公司文化,热爱公司,坚决执行公司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3.2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5.3.3 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经营运作流程。 5.3.4 具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5.3.5 发展潜质高,在所从事岗位锐意创新,成长速度显著,同时适应能力强,勇于承担重任,接受新挑战。 5.3.6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特殊情况可放宽至大学专科学历。 5.3.7 年龄在40岁以下,特殊情况可放宽至50岁以下。 5.3.8 身体健康,能担负较强的工作压力。 6. 后备人员的选拔程序

浅析企业人才管理

浅析企业人才管理 发表时间:2019-01-03T16:28:00.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杜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很多企业对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中海油销售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很多企业对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本文从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出发,探究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企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管理;人力资源;劳动力 前言 人才是现代企业的黄金资源。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人才的竞争。谁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谁能使用最优秀的人才,谁能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一个现代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杰出人才,更在于其出色的人才管理,人才管理要素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 1 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1.1 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企业培养一个人才是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而且培养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如果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最后离开了,就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需要找人顶替,需要重新招聘,招聘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培训费用去培养他们,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由于企业的资金及资源并不丰富,企业在人力资源上面的成本投入过多,就会影响到企业其他方面的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1.2 企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很多企业培养出来的员工逐渐走向了管理层,对企业的一些事务具有决策权,也会对企业内部的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和认识,甚至会掌握企业的核心机密。但如果这些人才离开,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人,也会带走一些重要的客户资源,而这些高层的离开,往往也会对企业核心机密的泄露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掌握企业核心机密的人才流失对企业的损失更大。 1.3 对其他员工造成影响 如果企业的员工看到企业人才一个个地离开,势必也会受到一些影响。他们会认为是这个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造成的,会在主观上留下一些对企业不好的印象,会觉得这个企业人才都走了,不大有什么前途。这些想法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也很有可能会使这些员工也离开企业。 1.4 造成此消彼长的情况发生 企业的人才流失,往往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企业的实力也会减弱。现在的社会最缺的就是人才,企业对于人才的追逐愿望非常强烈,如果企业流失的人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发展,就会使竞争对手的实力迅速壮大。这种企业实力此消彼长的情况,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2 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2.1 内部原因 2.1.1 企业的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企业由于发展不成熟,在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机制都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很多企业对人才的渴望非常强烈,但对于人才的管理却很不专业。管理人才需要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要给企业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影响了人才的晋升,久而久之就会让人才失去为公司奉献的积极性,为了更高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就会离开企业而去更大的企业发展。 2.1.2 企业未来方向不明确 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个人素质上也是偏低的,他们好高骛远,却又追逐眼前的利益,这就导致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不明确。一些企业没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由于自身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匮乏,他们无法给人才提供良好的未来。很多人才在这样的企业看不到自己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就会选择离开。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进取心不够强,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有的甚至是会经常更改自己企业的目标,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目标,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未来,无法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人才最终都会离开。 2.1.3 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企业的员工需要培训,人才也需要培训。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快,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一些企业不重视对于人才的培训,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就会让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培训机会。培训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其他一些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培训,需要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一些大型的企业,如海尔集团、娃哈哈集团等,都拥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2.1.4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所在。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发展中形成的并得到企业上下共同认可的一种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让员工感到舒适,对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会影响企业人才的流失。 2.2 外部原因 2.2.1 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企业的人才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所在地是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各项社会福利都很好,公司发展的机会也就比较大,企业的人才就不容易流失,反之,企业所在地的经济比较落后,企业就很难留住人才。人才总是希望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发展,因为这些发达城市的机会比较多。 2.2.2 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人才流动。如果劳动力市场状况是供过于求,企业就是占据主动的一方,人才处于被动地位,这个时候人才的流动性就比较小。如果劳动力市场状况是供不应求,人才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这时人才的流动性就会比较大,条

公司人才管理与开发实施计划

南京××××有限公司 人才管理与开发实施计划 由于近来来,公司快速发展,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快人才的管理与开发已成为公司一项重要的工作,公司就人才的管理与开发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实施: 一、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1、对人员情况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 对全公司员工进行信息统计,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籍、婚姻状况等多个方面统计来反映目前公司的人员结构,从以往的用工经验来看,以上提到的几个人员因素对用工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为此人事部门每月建立人事各类基础台帐,如:人员月报表、月度花名册、月度录用台帐及应聘台帐,辞职人员台帐,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台帐,培训学员及实习生花名册,从不同层面真实而有效的反映公司每月的人员状况,以便为以后的人员调配及增减提供了参考依据。 2、立足需求,开发人才资源,依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人员配置。 公司在对人员的配置上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弄清公司有什么岗位工作要人去做,做到因事用人;二要弄清对人才的结构需求,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气质结构等,做到结构合理;三要弄清对人才的层次需求,做到搭配得当;四要弄清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做到总量平衡。

在摸清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配置人员。 (1)对于公司管理人员则根据公司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图来对人员进行配置。避免某些岗位忙某些岗位闲的情况出现,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最大化。 (2)对于车间里的人员则根据车间里的设备、设施以及所需完成的每天平均任务量来确定人员配置,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不同岗位工种配备相应人员,这里面包括人员数量、学历要求,其次某些设备或机器在操作过程中对体力及身高有一定要求,所以对车间各岗位工种人员的配置无论从数量还是身体素质以及本身操作技能,要与整个车间生产状况相协调,避免出现车间人员过剩或不足现象,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3、对人才的需求有预见性。 出现人才断层、后继乏人,就要加快人才引进和新陈代谢;高、精、尖人才稀缺,就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专家型人才;管理不善、经营乏术,就要加快培养复合型管理人员;科技滑坡、技术落后,就要加快培养技术型人才;技工断档、青黄不接,就要加快培养能工巧匠,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超前意识,及时预见企业人才需求的走势,做好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并狠抓落实,保证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可资调配。 4、提高人才引进的标准。 (1)录用员工的起点提高:要招收中技、职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法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法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法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把员工作为一种资本进行开发,强调对员工不仅要使用,更要对其进行培训,以保证人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六个工作目标:(1)及时拥有足够的员工;(2)员工要有一定的技能水平;(3)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使其充分发挥才能;(4)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要求;(5)员工工资成本要和目标相符;(6)创造尽可能有利的社会环境。根据上述工作目标,法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制度。在法国,企业员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企业的固定员工,即长期合同人员,该部分人员为企业的核心力量,主要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第二类为企业的临时员工,有三种形式:定期劳动合同(主要是工人)、实习(如半工半读)、兼职或业余时间和间歇式工作;第三类为个体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中其它工作人员。用工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降低了单位的用人成本。在法国企业,员工一般都是合同制的,长期合同人员大约占30%,短期大约占70%。一些高技术企业实行了人才储备政策,以保证及时提供单位所需要的人才。 2、高度重视对员工进行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

水平,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需要。法国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因为如果在职职工因技能水平不够而失业,就会增加社会的负担,影响国家稳定。早在1971年,法国政府就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企业必须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培训。每个企业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的培训费,规定最低不得低于工资总额的1%(这笔资金不计入成本,且免税)。上缴国家的培训费由国家培训保险基金会、雇主组织、工会组织管理并监督使用,企业职工的培训可以向国家申请资助,国家培训组织每年都有培训资助计划。 3、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和薪酬政策。人员待遇和岗位紧密结合,也就是以岗定薪。岗位主要是根据项目定,按照不同岗位在项目中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技术复杂程度等确定岗位的待遇。技术职称和岗位和待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法国,技术职称体系和我国不尽相同,只有从专门的工程师学校毕业,才发给工程师资格证书,才可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工作。工程师资格实际上就是对工程技术岗位的准入控制。 4、注重对高层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企业决策层人才的优劣常常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寻找和培养企业未来的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法国各公司的当务之急。在法国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大部分都毕业于重点高等院校。在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