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报纸舆论引导的五点特征
浅谈媒体舆论导向
浅谈媒体舆论导向康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430074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新闻媒介对于新闻事件选择性的报道和解读,能够左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判断。
因此如果媒介把自身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以为追求销量和收视率,实际上就允许新闻媒介利用公众的力量来到达自己的目的。
这样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不断地排除“那些缺乏经济力量或资源的声音”现在的新闻媒介商业利益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和商家赞助,新闻媒介的经济活动能力全部表现在是否能将更多的观众带给广告客户。
如果媒介把新闻当作商品,把商业化作为其原则基础,以提高收视(听、阅读)率为媒介活动的中心,那么面向受众就成为迎合受众的代名词。
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的原则运营媒体,那么媒体所反映的就会是扭曲的世界。
其实当前新闻媒介行为主要由于媒介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新闻媒介是精神产品,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经济领域。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家的确是在许多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观念,从行为,从操作程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比方说我们的生产领域,我们的流通领域,我们的教育体系等等。
的确,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和要求来建立我们的规范,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
比方说新闻商品化这个问题,有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体的普及,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前主要是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影响社会的,现在主要依靠新闻媒体。
李良荣把新闻媒介的功能概括为五点: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三、实施舆论监督;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新闻媒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媒体本身健康发展。
日本的报纸和杂志
4.漫画杂志
日本是个漫画大国,目前漫画杂志及单行本的 发行量已占杂志和图书发行总量的45%,漫画 的读者层从幼儿直到四五十岁的成年人,漫画 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有科学幻想、探险、政治、 经济等无所不包。 日本漫画界最大的三个出版社集英社、小学馆 和讲谈社。宣传力度大、售价低廉,独创性强。 《周刊少年Jump》(《七龙珠》、《篮球飞 人》、《死亡笔记》和《海贼王》)
日本的报纸和杂志
德州学院中文系 苏桂艳
日本报纸的特点:
商业性、股份制经营 广告占收入的40% 全国性报纸共五家,发行量已占到全国日报 发行量的60% 在日本舆论界居于主导地位
思考:关于侵华,日本为什么不愿正面承认, 日本报纸做了哪些工作?
五大报纸:
一、《读卖新闻》 1874年11月2日创刊于东京,创始人子安峻。初 为市井小报,持“俗谈平话”的编辑方针,以刊载 通俗小说为主要特色。办报方针是:“要敢于同左 右两翼独裁思想作斗争”。 《读卖新闻》是日本的第一大报,也是世界第一大 报。2009该报日均发行量更达到1408.1万份。 以市民为主要对象。 《读》拥有大约10万投递员组成的投递网络, 99%的报纸都是由他们直接送到订户手里。同时 负责回收旧的《读》,回收率是50%
《éclat》:“50”后女性杂志
2007年9月1日集英社创 办,将读者对象指向了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女 性,注重时尚、美容、 文化等,创刊号的发行 量即达8.3万册。“ 《éclat》创刊号的卷首 语中有这么一句话:20 岁时的美是上天赐予的, 40岁开始的美是自己创 造的。 “50后”女性杂志也就 成了日本出版业急于寻 找的突破口。
《产业经济新闻》
前身是1933年在大阪创办的《日本工业新闻》, 日本最大的财经类报纸,1942年由关西地区的多 家经济类报纸合并而成。 该报的宣传口号是“不避讳,不一窝蜂,讲重点的 报纸”,立场较为保守主义,部分人士讽其为“自 民党的推销员”。 1958年将东京分社作为总社,重心转移到东京, 从而成为全国性报纸。 股份公司制,在东京、大阪有两个总社。早刊200 多万份,晚刊90多万份,并拥有其他文化产业。
浅析日本媒体对华报道的倾向性及相关问题
浅析日本媒体对华报道的倾向性及相关问题作者:童富智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童富智(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受国家利益和政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媒体的对华报道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在分析对华报道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倾向性,通过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辩证地把握报道内容,以进一步推进中日间的媒体交流。
关键词:日本媒体;对华报道;倾向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92-02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报纸、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在对中国进行报道时,毫无疑问地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
其中,政府对华态度始终是影响舆论的重要因素。
不同时期,政府基于国家间关系的判断及其政策取向会通过大众媒体传递出来,直接影响着民众的价值判断[1]58。
透过这些可以解析出报道特征及其倾向性等。
一、对华报道的政策背景(一)战后至中日邦交正常化期间。
这一阶段,日本政府主要采取敌对中国的政策,受此影响,其媒体的对华报道也呈现负面倾向。
战后初期,日本被美国所控制,美国的战略的转变,也直接影响到了日本政局及其政策行为。
当时日本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延续战前体制基础之上的,右翼势力占到了其中的绝大多数。
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日本在1950年结束战后占领状态时采取了“片面媾和”的策略,选择了“中华民国”作为讲和对象。
吉田茂在“吉田书简”中指出:“有种种理由相信中国共产政权正在积极支援企图颠覆日本大宪法制度和现在的政府。
”[2]253其对华观点深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
其后的日本政府试图通过修改宪法恢复自身“独立”,同时继续奉行反华政策。
1958年5月甚至还发生了“焚烧中国国旗事件”。
60年代,日本实行国民经济倍增计划,鉴于中国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双方于1962年缔结了半官半民的“LT贸易协定”,但是日本仍然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
日本的五大报系名词解释
日本的五大报系名词解释日本拥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新闻媒体市场之一。
其中,五大报系是指“朝日新闻”、“Yomiuri Shimbun”、“Mainichi Shimbun”、“産经新聞”和“东京新闻”五家在日本新闻界影响力较大的报纸。
这五大报系以其独特的历史和为民众提供高质量新闻报道的能力而闻名。
下文将为您解释这五大报系的特点和差异。
1. 朝日新闻朝日新闻是日本最富盛名和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它成立于1879年,被广泛认为是自由主义传统的代表。
朝日新闻通常关注社会不公正、政治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等议题,以此在全球新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该报社追求独立和独立思考,常常成为引领舆论的风向标。
2. Yomiuri ShimbunYomiuri Shimbun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创刊于1874年,经营超过一个世纪。
Yomiuri Shimbun在日本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无论从时政报道到体育赛事,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仅如此,Yomiuri Shimbun还以其详实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3. Mainichi ShimbunMainichi Shimbun成立于1872年,是一家以中道立场为基础的新闻社。
该报主张传递公正和平衡的报道,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分析事件,被誉为新闻的威尔士亲王。
Mainichi Shimbun重视对个人权益的尊重,致力于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因此备受日本社群的欢迎。
4. 産经新聞産经新聞是一家专注经济和商业报道的新闻机构。
创刊于1967年,其出版物包括《Sankei Shimbun》和《産業経済新聞》。
産经新聞的新闻报道聚焦于经济、金融、企业等领域的分析与报道,提供给读者最新和精准的经济信息。
该报系在展示日本经济实力以及全球经济趋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东京新闻东京新闻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新闻机构。
该报在1917年创立,以其对本地新闻的深入报道而闻名。
浅谈如何让“五度新闻”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浅谈如何让“五度新闻”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作者:梁剑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2年第02期摘要:如今,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最为突出的是纸媒。
这种形势下,纸媒应当顺势而为,扬长避短,寻找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来赢得核心竞争力,找到强大的突破口。
本文以广西的纸媒《桂林晚报》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做好“五度新闻”(即温度、力度、深度、厚度、热度),并以此探索纸媒的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给纸质媒体带来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媒体不断出现,且逐渐深入到大众当中,纸媒各种弊端也慢慢暴露,如发布速度慢、版面容量小、内容比较单一等等,都影响了大众阅读,这些也导致纸媒的发行量逐年下降。
由此可知,新媒体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例如同一篇新闻,纸媒与新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中受众不但可以快速阅读,且还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而纸媒传播的速度慢,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
以《桂林晚报》2022年2月23日3版题为《只要感情在天天都是爱》为例,2022年2月22日,农历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因“二”谐音“爱”,这个“二”最多的日子,成了网络热捧的“结婚吉日”。
当天桂林市各城区的婚育综合服务中心来了很多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当天早上,各个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布了视频、文字、图片,广大市民很快从新媒体中获得各登记点的各种信息,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天有一些自媒体还在现场进行了直播,回答了网友的各种问题。
而纸媒只能是次日才能见报,从这一新闻可以看出,纸媒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纸媒必定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找到自身的定位,发挥好自己的特点,才能服务好受众,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五度新闻”如何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报纸增强核心竞争力,纸媒必须要进行改革,不再追求时效性,而要在温度、力度、深度、厚度、热度新闻方面发力,向专题化全面转型,利用纸媒记者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自身优势,探寻新闻现象背后的实质,根据新闻事实中的重要细节进行深度挖掘,以求更好地体现新闻的深度价值。
浅析日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策略
158浅析日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策略王缘缘(衡水学院 外语系,河北 衡水 053000)摘 要:与国内的日语新闻报道特征不同,日语报道表现出其一贯具有的简练特征,这在日语新闻标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对日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策略问题进行探讨,从阐述日语新闻标题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日语新闻标题特点,最后对日语新闻标题翻译方法的选择展开研究。
关键词:日语新闻标题;特点;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158-01一、前言在日语新闻中,将最关键及核心的内容置于篇首是日语新闻标题设计的显著特征。
日语新闻报道中许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与语句都会放在文章开头,甚至甚少设置铺垫与伏笔,单刀直入是其特色,更具体的事件经过则放在随后进行阐述。
对日语新闻报道进行解读,就需要把握日语新闻标题的特征,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及用语习惯,以免在新闻解读与分析过程中出现误差。
二、日语新闻标题概述总体来看,日语新闻往往包括标题、内容提要和正文3点。
在这3项内容中,日语标题的作用是独特而关键的,具体来说,包括区分新闻报道、概况事件内容、体现报道的重要性、吸引读者阅览等方面。
其中,体现报道的重要性是指对某一个事件的报道,如果为其配置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标题,读者往往会进一步关注它,会跟随作者的叙述去探知“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在日语新闻报道的标题设计与呈现中,必须重视选用与编排问题,许多新闻写作者都会通过关键词的运用、日语语法独有的修饰作用、词汇位置的安排与属性的变化来突显报道核心,[1]而通过对日语标题的研究,也能对日语新闻报道的概况有一个大而全的把握。
三、日语新闻标题特点(一)明显的目的性步入现代社会,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信息,群众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与提取,在此背景下,新闻报道也往往会重视标题的设计问题。
一般来讲,标题设计要求以报道的真实性为基本要求,表达报道主要内容及事件核心信息,同时兼顾新颖性的特征,形成一个能快速吸引观众眼球的标题。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2001-2019年简答论述题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2001-2019年简答论述题名词解释:1.CBS: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927年创建至今,兼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业务,素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称誉美国电视界。
P308 2018.10 2017.10 2015.42.法国《费家罗报》: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
1854年创刊。
1866年由周报改为日报。
以上层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政治态度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等,图文并茂,广告收入丰饶。
P135 2018.10 2015.103.默多克集团:战后英国报坛出现的新兴报团。
业主鲁伯特﹒默多克曾在牛津大学求学,后回澳大利亚办报。
1969年进入英国后,先后买下《世界新闻》、《太阳报》和《泰晤士报》。
默多克政治上支持保守党的见外政策,在劳资纠纷中态度强硬。
1985年加入美国国籍。
P102 2018.10 2014.104.《北极星报》:1837年由菲格斯﹒奥康瑞尔创办。
该报广泛宣传宪章派左翼的政治主张,及时报道英国各地区宪章派活动,有力地指导了工人阶级的斗争。
同时,该报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读者的感情。
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
P35 2018.10 2014.10 2007.1 2005.1 2003.105.大众化报纸:工业革命后期,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
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P20 2018.4 2015.46.英国《卫报》:原名《曼彻斯特卫报》,1821年创办时为周报,后改为日报。
斯科特主编该报58年,作风严谨,重视言论,认为社论“是报纸存在的基本理由”。
该报在伦敦和曼彻斯特同时出版,继承了重视言论的传统,也相当重视国际新闻。
读者主要是政界、知识界和中产阶级。
浅谈近代日本在华报刊的发展过程(1882-1912)
浅谈近代日本在华报刊的发展过程(1882-1912)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刊物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
伴随着外国入侵,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近代报刊逐渐在中国出现。
在外人在华报刊中,日本在华报刊虽不是最早出现的,但是最有影响力的,客观来说起到了一定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作用。
随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日本在华报刊服务于日本侵华的侵略性质逐渐暴露。
三十年时间日本在华报刊从孽生到规模成型,经历了以促进中日贸易为主转向致力于对华宣传,再到侵略性质逐渐显露的过程。
关键词:日本在华报刊;中国近代报业;大陆政策一、引言自日本被迫对外开放后,日本政府就十分重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当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后,幕府当局积极主动去了解、接触外国信息,主动着手翻译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该报成为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方报纸。
伴随着国外知识、技术的传入,日本出现了早期政论报纸,幕府派和尊王派通过报纸发表各自政见,颇具近代传媒色彩。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为了调动舆论,推动新政实施,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该法规规定宽松,推动了日本报业的发展。
日本报界也因此赞颂新政措施,为推行国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可见,日本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报刊等大众媒体对舆论的作用,对民众思想的影响。
把控国内舆论促进改革之外,明治政府也将目光转移到了国外,开始利用报刊等媒体来影响国际舆论来谋求好感。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为了尽快摆脱不平等条约,了解西方列强并且获得他们的好感成为日本首要目的。
日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对外宣传活动。
日本政府会收买有影响力的欧美媒体人登载有利于日本的报道,把自己宣传为积极学习西欧文明的学生,来扭转西方对日本的落后印象。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步步实行。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瓦解中国。
而报刊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最普遍、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是日本重视的对外宣传工具,日本在华报刊因此充当了日本对华宣传的媒介。
舆论学教程知识点总结
舆论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引言舆论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传播、接受和形成观点或观念的学科,是传播学与社会学的交叉领域。
在现代社会,舆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舆论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文将从舆论学的基本概念、舆论形成的过程、舆论引导的手段以及舆论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
一、舆论学的基本概念1.1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中对于某种事件、事物或观点所形成的一种公开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或评论。
舆论不仅仅是简单的观点表达,而且包括了对事件或事物的判断、评价和态度。
舆论是社会舆论活动的产物,是社会群体意见、看法和评论的集合。
1.2 舆论的特点舆论具有公开性、集中性、传染性和重构性等特点。
舆论是公开的,是指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公开展现的。
舆论具有集中性,是指舆论是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对特定事件或事物的共同关注和评论。
舆论具有传染性,是指舆论具有影响他人观点的能力,能够在社会中迅速传播。
舆论具有重构性,是指舆论不断地受到新的信息和观点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和重构。
1.3 舆论学的研究对象舆论学主要研究舆论的形成、传播和引导过程,以及舆论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舆论学不仅研究舆论的意见和观点,还关注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传播的媒介、引导的手段和管理的方法等。
二、舆论形成的过程2.1 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包括社会环境、社会事件和社会群体等因素。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社会事件是指引起社会群体关注和评论的具体事件或事物。
社会群体是指参与舆论形成的具体社会主体,包括政府、媒体、公众等。
2.2 舆论形成的传播媒介舆论形成的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以及新型媒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统媒体在舆论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
新型媒介的出现改变了舆论传播的方式和规律,成为舆论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2.3 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情感和意愿等因素。
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名词解释
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名词解释
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是指新闻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内容、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和引导读者或观众的思考方式,对公众舆论产生影响的行为。
它是新闻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对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见的主动引导和塑造。
新闻媒体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具有重要影响力。
它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主题和角度,以及对事实的选择性呈现,来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看法。
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媒体可以把握舆论的导向,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舆论引导在新闻媒体中表现为新闻选择的偏向性和报道的片面性。
媒体的报道往往集中在某一特定事件或议题上,而忽略其他重要的信息,从而使公众对事件的整体情况产生误解。
此外,新闻媒体还会利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大、渲染和刻意选择某些情节来影响公众的情感和态度。
舆论引导也可能与新闻媒体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有关。
一些新闻媒体可能受到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方的影响,导致它们在报道中表现出明显的偏见。
这种偏见可能会导致报道的不客观性和失实性,进而影响公众对事件的正确认知。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力量也受到了挑战。
公众现在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和分享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量也比以前更容易被揭露和质疑。
因此,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应该保持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
它们应该尊重事实,提供全面、准确和多元化的报道,以便公众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公众也应该具备批判思维和辨别能力,不盲目接受媒体的信息和观点。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思考,公众才能更好地理解事实,形成独立的判断。
简述新闻舆论的特征
简述新闻舆论的特征
新闻舆论具有以下特征:
1.现实性:新闻舆论反映的是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及公众对其的看法,具有时新性和现实指导作用。
2.导向性:新闻舆论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引导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
3.影响力:新闻舆论对公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或话题,其影响力更为显著。
4.公开性:新闻舆论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公众传播,其传播内容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够获取和了解。
5.广泛性:新闻舆论涉及的内容和受众范围都十分广泛,可以覆盖到各个领域和人群。
6.突发性:新闻舆论往往由某个突发事件引发,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和传播。
7.偏差性:由于新闻舆论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媒体立场、公众情绪等,有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舆论失真或误导。
8.多样性:新闻舆论的传播形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包括新闻报道、评论、社交媒体、博客等。
9.互动性: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到新闻舆论的传播和讨论中,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些特征使得新闻舆论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
要方式之一,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以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而舆论引导则是通过言论和观点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
在当今社会,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在塑造社会舆论、影响公众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一、新闻传播的原则和方法1.真实性原则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
新闻应当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避免虚假报道和夸大事实的现象。
采编人员应当通过对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多方核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2.公正性原则新闻传播应当坚持公正原则。
新闻机构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各方观点和意见,并将其传递给公众。
在报道中,应当避免片面倾向和偏颇观点,确保新闻的公正性。
3.客观性原则新闻传播应当追求客观性。
采编人员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情感的介入。
新闻报道应当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详实的报道来呈现事件的全貌。
4.及时性原则新闻传播追求及时性,要求新闻机构快速、准确地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及时报道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新闻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5.多样性原则新闻传播应当尊重多样性。
新闻机构应当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利益,传递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
通过多样性报道,能够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塑造一个包容、开放的新闻环境。
二、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1.舆论导向原则舆论引导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各级媒体和舆论机构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
同时,要注重民众的主体性,鼓励公众参与舆论的讨论和建设。
2.信息精准原则舆论引导应当基于准确、全面的信息。
舆论工作者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通过传递真实、权威、全面的信息,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思考。
3.舆情研究方法舆论引导需要通过搜集、分析舆情来实现。
舆情研究可以包括对新闻报道的监测和评估、社会舆论的分析和研究等。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社会舆论的变化,进而实现对舆论的引导。
舆论引导五大规律
舆论引导五大规律
舆论引导是指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形成公众对待政策、事件、问题的决策态度。
舆论引导有五大规律,即时间规律、中间人规律、载体规律、群体规律、道德规律。
一、时间规律:舆论的发出和传播都要有所限度,及时发出合理的舆论效果才会比较好。
二、中间人规律:渠道的选择和中间人的作用很重要,舆论发挥作用有效地宣传需要从中间人的角度研究。
三、载体规律:没有载体的传播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挑选合适的传播载体至关重要。
四、群体规律:群体思维容易影响个人决策,所以要培养公众独特的群体思维,以为舆论引导起到有效作用。
五、道德规律:舆论引导要是遵守规定、代表公众利益,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让舆论传播更加有效。
日本报业的现状及出路
日本报业的现状及出路作者:李杰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日本仍不失为名副其实的报业大国。
本文从日本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纵向展开,同时横向探讨了日本报业集团、发行体制、报纸定位、报纸内容和报纸质量等,以求较为全面地展现日本报业的发展轮廓和未来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日本报业;现状;出路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3-00-02一、日本报业发展现状在“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日本仍不失为名副其实的报业大国,这不仅体现在其惊人的发行量,更体现在其庞大的报业集团、成熟的发行体制和精准的报纸定位上。
(一)报纸发行量和普及率由于地缘及文化原因,日本报纸的整体知名度及影响力虽不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传统大报,但其发行量却数字惊人,普及率也在世界报纸排名中遥遥领先。
仅以世界报业协会(WAN)《World Press Trends》公布的数据来看,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就已居世界前列,仅次于人口大国中国,甚至是许多报业小国的十倍以上。
世界报业协会发布的世界发行量十大报纸排名中,日本的报纸就有5个,《读卖新闻》(第一名)多达10000份,《朝日新闻》紧随其后(第二名)也有将近8000份,《每日新闻》《日经新闻》《中日新闻》则分别居第4、6、9位。
同时日本每千人中有约644人读报,普及率仅次于挪威,远高于总发行量第一的中国。
(二)报业集团日本报纸数量众多,涉及方面广。
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两类。
综合性报纸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体育等广泛内容,专业性报纸则刊载单一业界或党政政策等内容。
根据地域和结构则可分为三大类:全国性报纸,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跨区域报纸,如《北海道新闻》;地方性报纸,如《神户新闻》。
全国性综合性报纸规模和影响最大,其中形成了日本五大报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的媒体、舆论及其对对华政策的影响
日本的媒体、舆论及其对对华政策的影响海南大学毕研韬摘要:日本舆论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其外交政策,并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其对华政策的走向。
所以,改造舆论环境是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要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舆论影响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国际政治传播学的建构。
关键词:舆论;外交政策;全球治理;意象;国际政治传播一、日本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其对华政策的走向在回顾美国1935年至1979年间公众舆论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时,美国学者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1发现:在2/3的情况下(包括对外经济政策问题),公众舆论的变化导致了外交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变动方向与舆论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
此外,政府更愿意按照公众舆论好恶的方向变动,而不是公众倾向沿着政府政策的方向变动。
笔者在分析近期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时也有类似的发现:例一:日本政府在东海油气资源上的对华政策受到了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公共舆论的深刻影响。
覃里雯在“中日海域专属经济区分歧亟需解决”2中写到:此次矛盾于今年6月初浮出水面,日本的几家主要媒体忽然对中日两国的东海分界线问题以及在其中的油气资源开发进行炒作,……。
6月9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读卖新闻》发表社论,强烈批评日本政府“对中国顾虑太多,因而对中国紧锣密鼓地开发东海海底资源的举动反应迟钝”,“有损国家利益”。
甚至要求政府彻底修改海洋战略,“毅然决然地向中国表明自己的态度”。
就在《读卖新闻》发表社论的当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对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中国在东海开发“春晓油气田”很可能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并要求中国方面尽快提供东海专属经济区调查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的相关数据。
中国拒绝了这一要求。
那么,日本政府对媒体批评的回应是否是日本政府事先策划的呢?覃里雯随后写到:“日本方面对中国油气田的反应更像是迫于媒体压力做出的反应,因为春晓油田开采之前,中国在东海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矿藏开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媒体的舆论宣传和民众的反应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媒体的舆论宣传和民众的反应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迈出了全面侵略中国的第一步。
事变之后日本竭力掩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将事变的责任推给中国,进行不真实的报道,混淆视听以此来蒙蔽日本民众,乃至世界民众的眼睛。
因此,日本民众所作出的反应可以说是倾向于日本,责难中国。
本文从《盛京时报》的报道来分析和阐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民众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
标签:盛京时报;九一八事变;日本民众1906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中岛真雄在沈阳创刊了日本在我国东北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该报也是日本在华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
中岛真雄是日本积极宣传对外侵略扩张的代表人物,在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创办的《盛京时报》和《顺天时报》是日本侵略扩张的舆论宣传工具,是研究近代以来东北地区重要的历史资料。
九一八之后,《盛京时报》影响力迅速增强,成为称雄东北地区的报纸,该报主要是宣传日本政府的政策、主张、纲领等,是一份典型的带有政治倾向性的报纸,是日本营造侵略舆论和殖民地思想的急先锋和桥头堡。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的铁路,污蔑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
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下令不得抵抗,原地待命,日军迅速的占领了北大营和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该事变的发生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次侵略行为,是违反国际道义的。
但是日本各界,通过舆论宣传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有目的的歪曲和掩饰,把日本粉饰成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本文主要是通过《盛京时报》对事件的相关报道,分析事变后日本民众的态度。
一、《盛京时报》对事件的歪曲报道(一)歪曲事实真相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处于事发之地的《盛京时报》无疑成为了报道该事件的主要媒体之一,日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该报的“真实性”、“详尽性”和快速性来美化其侵略行径,为自己营造舆论优势。
“十八日满铁南行第十四次列车通过后,于午后十一时许,在北大营西方,突有中国正规兵,依将校指挥之下,爆炸南满铁路,一齐开枪攻击,该守备军对之立即开枪应战,使华军遁走于北方。
简述舆论的五大特征
简述舆论的五大特征
舆论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意见,它具有以下五大特征:1. 公共性
舆论是公共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个人意见。
它是社会各阶层、
各群体、各个个体经过思考、实践的产物。
只有经过广泛传播和广泛
讨论,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普遍心态和情感。
2. 多样性
舆论是多样的,或者说是多元化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和背景,
也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因此在同一个社会中诞生的舆论不可能完全
一致。
不同的舆论,反映了社会多样化的观点和需求。
3. 可变性
舆论是可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例如,
在旧中国,人们对于妇女地位的看法与今天是截然不同的;而随着网
络的出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舆论的主要平台,这进一步加速了舆
论变化的速度。
4. 传播性
舆论是传播的,它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才能传到每个人的心中。
尤其在现代社会,媒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闻、互联网、社交媒体
等媒介的发展,也使得舆论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
5. 影响性
舆论是有影响力的,尤其当它成为了公众的主流看法时,就更能够对
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公众的支持,对于
一些重要的问题,舆论的影响往往能够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关注舆论的发展和变化,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更好地履
行公民的角色。
2024年日报社季度舆论监督及宣传工作小结
2024年日报社季度舆论监督及宣传工作小结2024年,日报社坚持以宣传为主,兼顾舆论监督的原则,全力推动舆论引导工作。
本文将对2024年日报社季度舆论监督及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舆论监督工作1. 加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舆论监督工作中,日报社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和广泛采访,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力求还原事实真相,避免出现误导性信息。
2. 深入揭露社会问题。
日报社积极致力于关注社会问题,勇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和权力腐败等问题,通过大篇幅的报道和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对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3. 提升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果。
日报社注重把握舆论引导的节奏和力度,及时发文,精准引导舆论,力求使舆论引导的结果同事实情况相符合,增加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宣传工作1. 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日报社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如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专题报道等),全面传达党的政策主张,引导舆论关注并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2. 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宣传工作中,日报社注重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相关报道和专题活动,向社会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影响。
3. 引导社会风尚的形成。
日报社以新闻报道和专题宣传为手段,积极引导正能量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努力为社会建设和谐、文明的环境。
三、工作优点1. 舆论监督工作基础扎实。
日报社在舆论监督方面有较强的报道能力和调查采访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事件信息,并通过详实的报道和分析评论,推动舆论引导工作。
2. 宣传形式多样化。
日报社注重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评论文章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使宣传更加生动有趣。
3. 客观公正准确。
日报社的报道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力求还原事实真相,避免出现主观偏见,增加了社会舆论对该社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四、存在的不足1. 舆论监督力度仍需加强。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日本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及其特点谈及日本,我的印象是: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民严谨的工作态度、礼貌、野心强、善于学习、科技领先、政局动荡,这是日本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其传播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我归纳出日本的新闻传播史有以下特点:1、外国人对在日本报业发展中产生较大影响不同于一些欧美国家,日本的新闻业是由外国人开始的。
先是幕府下令翻译外文新闻书和报纸,之后,又出现了由外国人经办的日文报纸。
这些报纸以传播外国文明为主旨,虽然有文化侵略的嫌疑,但同时也为当时闭塞的日本带来了新鲜且丰富的信息,在幕府末年占了主导地位。
也由于其数量多、存在的时间长,对后来的日本人经办自己的报刊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二战后,美军进驻日本,废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同时扶助资本主义发展,推行“民主改革”,使日本加速转型成资本主义社会,从而解放了新闻业,更加民主、自由的环境对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军对日本的新闻业同样进行了改革:废止了有关限制新闻自由的法令且有关部门不得再颁布对新闻自由的限制令,颁布“人权法案”,取消内阁情报局,取消“一县一报“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新闻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护了新闻业的基本权利——“说真话”的权利。
从数据来看:短短一年的时间,日本已有报纸180家,可以证明,美军将“新闻自由”规定入法律,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并将报纸和政府分离开,使报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促进了各家报纸的公平竞争,使报纸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提升。
尽管如此,这种由外国人强行建立的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报业不再受到日本政府的控制,但必须“服从维护占领军安全的需要”,受美军严格监控之下,回避报道美军的负面消息,享受到的自由十分有限。
2、政局多变让官报成为舆论武器日本的近代报纸正是在明治政府和幕府的斗争中出现的,所以报纸作为舆论工具,随着两派之间斗争的加剧而不断发展。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引言媒体沟通和舆论引导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各种组织和个人来说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通过媒体沟通,可以使信息得到广泛传播,增强组织的声誉,提高影响力;而舆论引导则可以通过对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本文将从媒体沟通和舆论引导的定义、目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媒体沟通1.1 定义媒体沟通是组织或个人与媒体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组织或个人主动向媒体发布信息,也包括媒体采访和报道组织或个人的活动。
媒体沟通的目的是通过媒体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公众,扩大影响力,塑造形象。
1.2 目的媒体沟通的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传递信息:通过媒体渠道传递组织或个人的信息和观点,让公众了解相关的事实情况。
•塑造形象:通过媒体报道,塑造组织或个人的形象,提高其公众形象和声誉。
•宣传推广:利用媒体的影响力,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销售额。
•建立关系:通过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与媒体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将来的沟通和报道提供基础。
1.3 方式媒体沟通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新闻稿:通过撰写新闻稿件,向媒体发布相关的新闻信息。
•新闻发布会:组织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参与,直接向媒体发布信息。
•媒体采访:接受媒体的采访,与媒体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
•稿件投递:将相关稿件投递给媒体编辑部门,争取发表和报道机会。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和和与公众进行互动。
2. 舆论引导2.1 定义舆论引导是通过对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达到组织或个人的目的。
舆论引导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实现。
2.2 目的舆论引导的目的有多种不同的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塑造舆论:通过操控信息和舆论,改变公众的观念和态度,实现舆论的一致性。
•维护形象:利用舆论引导,维护组织或个人的形象和声誉,防范负面舆情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报纸舆论引导的五点特征
发表时间:2019-04-26T15:18:36.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张婉宇[导读]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国际关系也遭受着存有敌意国家的扰乱,其中媒介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影响不可小觑。
传播学与国际关系这样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逐渐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
常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邦交正常化以来,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发展。
但中日两国关系却也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着。
舆论可以反应人心,舆论导向是人心所向。
媒体作为打开国门,或者说看到别国“家中”的一扇窗户,如何报道新闻关乎着两国人民对于彼此的认知和理解。
分析把握好这扇窗,不仅能够丰富学科领域内容,更能够填充理论方面知识框架的基础,推动国内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日本作为迄今为止报纸发行量依旧排名靠前的国家之一,报纸对于日本国民的舆论影响非常大。
他们十分热爱读报活动,很多人都会随手拿出或者买一份报纸观看。
因此可以说报纸上的报道事件很容易在国家内引起较广泛的舆论影响。
根据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2009年发布的《2009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日本的《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发行量分别为1002万份和804.9万份1,两者都远超第三位的日本的《每日新闻》,且这前100名中上榜的日本报纸就有16家。
《读卖新闻》一直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综合性报纸,创立于1874年11月2日,曾被吉尼斯纪录列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其读者群体非常具有大众化特征。
1995年创建互联网网站,开始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加入报纸阅读的队列当中。
而《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1月25日,在日本有四个总社,250个支局,还设有海外分局,报道网络完整快速。
当然还有其他耳熟能详的《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等,在日本都广受欢迎。
正因如此,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对于民众的舆论引导十分关键。
根据笔者对《读卖新闻》及《朝日新闻》选刊报道有关塑造中国形象的文章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报纸对民众的舆论引导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报道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尽管一个新闻事件在集中报道的两周左右就开始慢慢消退,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其余波大概能维持一到三个月的时间,若是有了新的新闻事件极有可能被冲淡。
但是在对于一些有关中日两国政治利益的报道上,报道时间整体是连续不断的。
并且不断回顾重复前段时间的文章内容,令读者形成一种整体印象,为舆论引导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二是报道的篇幅一般短小精悍,不会冗长难以理解。
作为读者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有关政治利益的事件报道中,为了能够让读者迅速明确的抓住文章核心内容,其相关报道一般字数都控制在1000日本字左右,即使是在通勤的路上,读者也能够快速的浏览并记住文章大意,潜移默化的在读者心中留下刻板印象,并且在具有上述连续性的报道中不断加深读者印象,为舆论引导提供了强大的内容支撑。
三是文章报道多展示于报纸首页,吸引读者眼球。
对于报纸来说,头版头条往往能够在瞬间让人决定是否要购买这份报纸。
突出能够抓人眼球的文章关键词,再配上色彩鲜艳且具有争议的写真,引导读者持续关注有关问题,从而对国内舆论形成合力。
四是文章题材丰富多样,受众更为广泛。
例如朝日新闻的“记者有话说”栏目,刊登的都是十分有分量的评论性文章。
尽管报道不多,但邀请的作者在传媒界大多都曾获得日本最高记者奖——沃恩上田国际记者奖。
对于这种文章,读者更多的是以一种信服和学习的心态去阅读,认为这样的人说出的话十分有道理,这对于民众的引导是十分有利的。
而在读卖新闻中短小精悍的“名词解释”也十分有特色。
因为在涉及到政治方面的报道上,很多民众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性的或是较为专业平时甚少提及的名词或者是会议、法律法规的名字及内容不甚了解,在相关报道后另附上一篇有关名词的解释,能够使得民众更为清晰的了解报道的内容。
尽管对于每个专有名词的解释很短,但是只要了解到大体概念,便会有助于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精心提炼出来的新闻主题,对事实作出明显的思想过滤,这样舆论引导的影响不可小觑。
五是有关政治问题刊登的报道来源单一。
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都是来自官方政府、会议会谈等,这些在民众心中都相当权威。
同时采访的很多专家学者,大多是具有倾向本国利益的相关利益国或人,很少能够见到对立方或中立方的学者或是当事人的采访,所以在其中我们很难做到真正客观的去对待这一政治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学强,文其先.解析近年来日本主流媒体对华的负面报道[J].科教文汇旬刊,2006(10):180.
【2】黄敏.新闻话语中的言语表征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林利.日本大众媒体中的中国形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雪松,柯惠美,邓小涵.浅析日本《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的意识形态差异——以网站首页头条新闻为主[J].才智,2015(35).
【5】徐家驹.日本大众媒体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其思考[J].国际安全研究,2007(2):18-22.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优秀研究生创新项目“日本媒介对政治符号的建构与塑造——以日媒对“南海”问题的报道为中心的研究”(项目编号:16LZUJBWYJ053)的研究成果。
注释:
[宋晓杰.日本报纸涉华社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