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 均相反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A → P
dCA 0 rA = = kCA = k 速率方程: dt 积分得: kt = CA0 CA = CA0 xA
②.一级
A → P
CA0 1 kt = ln = ln CA 1 xA
k
dCA rA = = kCA dt 速率方程:
积分得:
③.二级
k 2A →P
速率方程:rA = 积分得 ④.二级
假设 积分得 1. 先估取a,b值
dC A a b rA = = kC AC B dt
kt = ∫
C A0
CA
dC A a b C AC B
2. 作 ∫ ~t图,如得一直线,则a、b假设 正确,否则 需重新假设.
CA
C A0
dC A a b C AC B
二、单一反应速率方程建立
1.不可逆反应 (1) 不可逆反应速率方程及积分式 ①.零级
CA
得: kt =
CA0CB 1 xB 1 1 ln = ln CB0 CA0 CACB0 CB0 CA0 1 xA
dCA 2 rA = = kCA ,积分式同 ⅱ.对CA0=CB0情况, dt 于③
ⅲ.对B过量CA0<<CB0情况,在整个反应过程 CB≈CB0,
dCA rA = = kCACB = k′CA dt
第二章 均相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Kinetics of Homogeneous Reactions)
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2.2 单一反应速率式的解析 2.3 复合反应 2.4 链(锁)反应 2.5 膨胀因子
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一、均相反应
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同一个相内进行化学反应。 要求在一个相中的反应物料是以分子尺度混合的: ①必须是均相体系 (微观条件) ②强烈的混合手段 (宏观条件) ③反应速度远小于分子扩散速度
ξ=
n1 n10
α1
= =
ni ni 0
αi
=
nk nk0
αk
(2.1-13)
对任何组分,其ξ值均是一致的,且恒为正数。 对于任何反应组分i均有:
xi =
αiξ
ni0
xk =
αkξ
nk0
(2.1-14) (2.1-15)

αi nko xi = xk αk ni0
六、反应速率方程
1、定义:在溶剂、催化剂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定 定义: 量描述反应速率与温度及浓度关系的表达式。
机理( 机理(Ⅰ):设式(1)所示的反应系由下述两个基 元反应所构成,即
k 2NO+H2 1→N2+H2O2 (控制步骤) (3)
H2O2+H2
→2H2O(快速)
k2
(4)
将(3)、(4)式相加即可得式(1),即按该机理的最终 反应结果,各组分之间量的变化关系仍满足计量 方程。同时,反应机理假定反应(3)为速率控制步 骤,∴
一、 不可逆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反应,获得物质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数据(直 接或间接)。 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确定出率方程中的 参数—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常用的实验 数据处理方法有微分法 积分法 微分法和积分法 微分法 积分法。
微分法
假设
rA = kC C
a A
b B
(10)
(11)
此机理(Ⅱ)同样能拟合实验数据。 注:一个反应可能同时有几个机理能拟合实验数 一个反应可能同时有几个机理能拟合实验数 据,为确定哪种机理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反应历程, 必须做大量分析检测工作。
2.2 单一反应速率式的解析
本节讨论用幂函数型描述的不可逆和可 逆的单一反应的速率式的动力学特征及均 相催化和自催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反应级数不能独立表示反应速率的大小,只 表明反应速率对各组分浓度的敏感程度。 反应级数的值由实验获得,与反应机理无直 接关系,也不一定等于计量系数。 反应级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亦可是负数, 反应级数在数值上不可能大于3。
(2)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k 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单位:(time)-1(concentration)1-n 在催化剂、溶剂等影响因素固定时,k仅是反应温 度T的函数,遵循 Arrhenius方程。
三、化学反应速率 r 的定义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积、关键组分A的摩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积、关键组分 的摩 尔数变化量称为A组分的反应速率 组分的反应速率。 尔数变化量称为 组分的反应速率。
αA A+αBB = αS S +αRR
(2.1-8)
反应物 产物
rA =
1 dn A V dt
二、化学计量方程(Stoichiometric equation) 化学计量方程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关 系的方程。如方程 N2+3H2=2NH3 式(2-1-1)可写成如下形式: N2+3H2-2NH3=0 写成: α1Al+α2A2+……+αSAS=0 (2.1-3) (2.1-2) (2.1-1)
dC i =0 dt
例2.1-1 NO和H2在适合的反应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 成N2和H2O,其计量方程为; 2NO+2H2=N2+2H2O 由实验测得其速率方程为:
2 rN2 = kCNOCH2
(1)
(2)
显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与计量系数不相一致, 试设定能满足这一实验结果的反应机理式。 解:至少可以设定两个反应机理均能满足由实验 所获得的速率方程(2)。
dCA = kC 2 A dt
A + B → P
1 1 1 xA kt = = CA CA0 CA0 1 xA k
dCA 速率方程: rA = dt = kCACB
ⅰ.对CA0 ≠ CB0情况有:

t
0
kdt =

CA
CA0
dCA 1 = CACB CB0 CA0

1 1 [ ]dCA CA0 C CA B0 CA0 + CA
C
A
-rA
dCA slop= dt
slop= k
t
f(CA)
图2.2-1 用微分法检验速率方程的图解程序 缺点:用图解微分法求取-rA值所带来的偏差太大, 现多采用数值微分法。
积分法
假定速率方程的形式; 求出速率方程的积分式; 用实验数据计算值绘图,若得直线, 则假设速率式正确。否则需重新假 定速率方程。
k ′ = kCB0
二级反应退化成一级反应(也称拟一级反应),积分 式类似于②。
例2.2-1 由A和B进行均相液相二级不可逆反应,计 量方程为: αA A+αBB = αS S (1) 速率方程
dCA rA = = kCACB dt
(2)
试求:(i)当CA0/CB0=αA/αB时,式(2)的积分式。 (ⅱ)当CA0/CB0=λAB≠αA/αB时,式(2)的 积分 形式。
E 1 ln k = ln k0 × R T
(2.1-25) lnk0 slope slope=-E/R
按lnk对1/T标绘时,即可得到 一条斜率为E/R的直线,由此 可获得E值。
1/T
wk.baidu.com
七、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反映复杂反应的实际历程的反应 方程式(组)称为反应的反应机理式。 对于一个复杂的反应,通常可以根据化学知 识或实验信息来推测其反应机理,并依此 导出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最后再由动力 学实验数据检验所提出的反应机理和确定 动力学参数。
解:(i) ∵CA0/CB0=αA/αB, ∴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CA/CB=CA0/ CB0 ∴CB=(αB/αA)CA
dCA αB 2 2 rA = = k CA = k′CA dt αA
1 1 1 xA 积分得 k′ t = = CA CA0 CA0 1 xA
αB k′ = k αA
(ⅱ) ∵ CA=CA0(1-xA) CB=CB0-(αB/αA)CA0xA
Ea k = k0 exp[ ] RT
(2.1-24)
式中:k0为指前因子或频率因子; E为反应的活化能,因次为 J/mol; R为通用气体常数。
活化能E 物理意义是把反应分子‘激发’ 活化能 : 物理意义是把反应分子‘激发’到可进 行反应的“活化状态”时所需的能量。 行反应的“活化状态” E愈大 反应速率对温度愈敏感。 活化能求取: 活化能求取:由实验测得各反应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值后,再按Arrhenius方程来求得: 式(2.1-24)两边取对数,得: ln k
→ 2O 2H
k6
(快速)
上述三式之和满足计量关系, 式(7)为速率控制步骤,得:
rN2 = r5 = k5CN2O2 CH2
(9)
式(3)为“拟平衡态”,得
k3 2 CN2O2 = CNO k4 将式(10)代入式(9)得:
rN2 k3k5 2 2 CNOCH2 = kCNOCH2 = k4
2 rN2 = r 1= k1CNOCH2
(5)
上式与实验结果是相一致的。所以,机理(Ⅰ)可以 用来解析实验现象。
机理(Ⅱ 机理 Ⅱ):设反应(1)由下述三个基元反应所构成, 即 2NO N2O2 (快速) (6) (7) (8)
k N2O2+H2 5 → N2+H2O2 (控制步骤)
H2O2+H2
αB CAO xA ]= CB0[1-a1xA] =CB0[1- αA CB0
(2.1-10)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系体积恒定时,各组分的反 应速率可简化为:
dc A rA = dt dc B rB = dt
dCR rR = dt
dCS rS = dt
(2.1-11)
!上述反应速率定义只适用于定义 分批式操作的反应速率。 分批式操作的反应速率
四、反应转化率x 和反应程度 反应转化率 和反应程度ξ
一个由S个组分参予的反应体系,其计量方程可
∑α A = 0
i=1 i i
S
(2.1-4)
式中:Ai表示i组分,αi为i组分的计量系数。 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为负,反应产物的计量系数为正。 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为负,反应产物的计量系数为正。 注意: 注意 表示由于反应引起的各反应物之间量的变化关系。 与基元反应有区别,计量方程与实际历程无关。 计量系数之间不应含有除1以外的任何公因子。 计量方程多少用于区分单一反应和复合反应。 一个计量方程 单一反应(single reaction) 两个(或更多)计量方程 复合反应 (multiple reaction)
将实验所得的CA ~ t数据标绘出光滑曲线; 在各个浓度值位置求得的曲线的斜率即为相应于 各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值(-rA); a b rA ~ C AC B 图, 假设a,b的值,并用所得的-rA值作 若能得到一根通坐标原点的直线,则表明所设a,b 是正确的(否则需重新假定),直线斜率为在此反 应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值。整个处理过程如图2.2-1 所示。
r = f (C , T )
2、类型: 、类型: 双曲函数型:由所设定的反应机理而导得 幂函数型:由质量作用定律确定
例:不可逆反应 α AA +αBB = αS S +αRR 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为:
rA = kC C
a A
b B
(2.1-22)
动力学参数a、b和k的物理意义:
1)反应级数: 为反应组分A 1)反应级数: a和b为反应组分A和B的反应级 反应级数 数,a+b为总反应级数 a+b为
dnS rS = Vdt
1 dn B rB = V dt dnR rR = Vdt
(2.1-9)
式中:t为时间,nA、nB、nR和nS分别为组分A、B、 R和S的摩尔数;V为反应体积; -rA、-rB、rR、rS分别为组分A、B、R和S的反应速 率。
各反应组分的反应速率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rA rB rR rS = = = |α A | |αB | αR αS
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假定反应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元反应依次进行, 用质量作用定律来确定基元反应的速率, 拟平衡态” “拟平衡态”假设 某一基元反应的速率较其它 基元反应慢得多,则它就成整个反应的速率控制 步骤,它的反应速率即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其 它的各基元反应视为处于“拟平衡态”。 拟定常态”假设不存在速率控制步骤时,假定 “拟定常态”假设 在构成机理式的诸基元反应中所生成的中间产物 的浓度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维持恒定。
关键组分K转化率 关键组分 转化率 xK
组分K反应掉的摩尔数 nK 0 nK xK = = 组分K的起始摩尔数 K的起始摩尔数 nK 0
(2.1-12) 式中:nK0,nK 分别表示组分K在反应前和 反应后的摩尔数。
进料中各反应组分的含量比不同于其计量系数之比 时,各个组分的转化率是不同的。
反应程度ξ 反应程度 为组分在反应前后的摩尔数的变化与计量系 数的比值,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