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达标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课时作业17:5.3.1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课时作业17:5.3.1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ab0e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0.png)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对点训练]题组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答案 C解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 TP的过程。
2.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答案 C解析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乙醇在酸性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A.吸收空气中的O2B.吸收空气中的CO2C.检测酒精的产生D.检验CO2的产生答案 B4.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B.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D.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混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 C解析D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而B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生成酒精,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无灰绿色出现。
B 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较快,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较短,石灰水变混浊较快(混浊量较大);D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较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较长,石灰水变混浊较慢(混浊量较小)。
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A.只进行有氧呼吸B.只进行无氧呼吸C.可能死亡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答案 D解析装置一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置内的CO2,则装置内气体变化只是由O2体积变化引起的;装置二中蒸馏水对气体变化没有影响,则装置内气体变化是由O2、CO2体积变化共同引起的。
高考生物真题演练及拓展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高考生物真题演练及拓展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4813e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c.png)
高考生物真题演练及拓展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2021·广东,9改编)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2.(2019·全国Ⅲ,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得到黄化苗,该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呼吸强度增加,由于整个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细胞呼吸需要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总量减少。
3.(2020·山东,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B解析与有氧呼吸相比,产生相同ATP的情况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远大于有氧呼吸,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需要吸收大量葡萄糖,A项正确;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 TP,B项错误;癌细胞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 TP,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NADH ,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的NADH 比正常细胞少,D 项正确。
2021学年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
![2021学年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8528983ccbff121dc368399.png)
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一、选择题1.(2019·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下图甲、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可通过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B.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C.实验过程中,甲组装置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能比乙组的明显D.上述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甲(有氧呼吸)、乙(无氧呼吸)两组装置均可以产生CO2,故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装置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装置甲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比装置乙高,C正确;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根据概念可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对比实验,由于甲乙两组都未知实验结果,因此都为实验组,D正确。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的是( C )A.所产能量大多数都以热能形式散失B.都伴随有[H]的产生和消耗C.都伴随有水的生成D.都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解析]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所产能量大多数都以热能形式散失,A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内产生[H]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消耗[H]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不符合题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有水生成,而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水,C符合题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都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都需要多种酶参与,D不符合题意。
3.(2019·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与无氧呼吸相比,苹果的果皮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特有的终产物是( D )A.丙酮酸B.酒精C.CO2D.H2O[解析] 丙酮酸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有的中间产物,A错误;无氧呼吸的产物可能是酒精,但有氧呼吸一定不产生酒精,B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也可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产生水,无氧呼吸过程一定不产生水,D正确。
高中 细胞呼吸
![高中 细胞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6e72f5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5.png)
细胞呼吸基础过关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产生,同时释放出的过程。
2.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同时释放出的过程。
3.有氧呼吸过程:在括号中填写场所,在括号后写出物质变化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在):4.无氧呼吸:①场所:始终在②过程:第—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酶第二阶段: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5.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的能量;无氧呼吸---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__能量。
6.呼吸作用的意义:;。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
7.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8.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进行.9.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10.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1)有氧呼吸中葡萄糖∶。
(2)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葡萄糖∶CO∶酒精=。
2摩尔数之比(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产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
生CO211.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能量去向及释放的能量去向?。
提升训练1.图1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A-F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2表示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量。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49d33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9.png)
第11讲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课标内容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提醒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细胞含有全套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这些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因此这些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微思考] 有氧呼吸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哪些阶段被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哪些阶段形成?提示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被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第二、三阶段形成。
(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4)能量转换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2.无氧呼吸(1)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图解①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②人体内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因为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③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1)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2022·江苏卷,8B)(√)(2)酵母菌有(需)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厌)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023·浙江6月选考,11B)(×)提示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3)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2021·湖南卷,12C)(√)(4)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糖类(葡萄糖)的分解。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ab9fa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2.png)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练习一、选择题1.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产能细胞器。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成嵴B.氧气充足时线粒体基质中的酶可将丙酮酸分解成H2O和CO2C.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一般与其能量代谢的强度成正比D.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水分子数多于其产生的水分子数2.细胞呼吸是细胞的重要生理活动,影响细胞的其他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B.没有氧气参与的细胞呼吸本质上不属于氧化分解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以用于合成细胞内其他重要物质D.真核细胞中,细胞呼吸的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都有氧气参与3.无氧运动过程中氧气摄入量极低,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慢跑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主要以有氧呼吸提供运动中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
下列关于人进行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运动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B.无氧运动中,细胞中的有机物不能氧化分解会导致无ATP产生C.与无氧运动相比,机体有氧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更高D.有氧运动可以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4.如图表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合成ATP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从膜间隙向线粒体内膜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通过结构①能实现细胞中ATP的大量贮存C.好氧细菌可以发生上述过程,但是效率较低D.图示能量转化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中活跃化学能5.如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③均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B.过程①和②产生乙的数量相等C.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D.过程③释放的能量等于过程①②释放的能量总和6.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
高中生物必修1课后限时练习22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1课后限时练习22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63f55ac56c175f0e7dd13748.png)
高中生物必修1课后限时练习22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基础练习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解析: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是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答案:C2.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A.淀粉B.糖原C.葡萄糖D.ATP解析: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底物。
答案:C3.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A.验证性实验B.对比实验C.模拟实验D.演示实验解析:对比实验就是相互对照。
答案:B4.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A.吸收空气中的O2B.吸收空气中的CO2C.检测酒精的产生D.检验CO2的产生解析:为避免空气中CO2影响实验结果,可将空气通过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使得空气中的CO2被吸收。
答案:B5.在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酒精在碱性条件下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葡萄糖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颜色反应解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C6.右图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
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和水消耗的场所分别是()A.①②B.②②C.②③D.③③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和水消耗均发生在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即图中③所示。
答案:D7.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下列关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叙述,正确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H2O+能量A.均需要酶的催化B.均需要氧气的参与C.均释放大量能量D.均在线粒体中进行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3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3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98ed125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7.png)
人教(2019)生物必修1课时训练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A.只有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CO2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C.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进行增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使其变成灰绿色;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出能量,使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2.某兴趣小组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实验开始后,甲瓶中气体的产生速率不断加快B.实验后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培养液中有无酒精生成C.若给甲瓶通入空气,则乙瓶中溶液变成黄色所需要的时间变长D.若乙瓶中溶液变成了黄色,则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解析:实验初始时,甲中含有一定的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随着氧气消耗完,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由于葡萄糖不断被消耗,所以酵母菌的呼吸会逐渐减弱,故实验开始后,甲瓶中气体的产生速率会先增加后减少;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实验后期由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培养液中有无酒精生成;若给甲瓶通入空气,则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的繁殖,产生的CO2增加,则乙瓶中溶液变成黄色所需要的时间变短;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所以若乙瓶中溶液变成了黄色,不能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
专题10 细胞呼吸-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 细胞呼吸-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db005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1.png)
专题10 细胞呼吸一、呼吸作用的方式与过程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 TP的过程。
(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3.无氧呼吸(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过程解题技巧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呼吸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产物CO2、H2O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大量少量释放能量1 mol葡萄糖释放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左右转移至A TP中1 mol葡萄糖释放196.65kJ(生成乳酸)或225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kJ转移至A TP中特点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未完全释放相同点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利用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1)水:生成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中。
而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参与。
(2)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或者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动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3)酒精或乳酸:在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4)葡萄糖: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5)丙酮酸:其作为中间产物,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2021年新高考山东复习高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试题
![2021年新高考山东复习高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2d3c6526fff705cc170ac6.png)
2021年新高考山东复习高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试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姓名:_____ 小组:___组组员编号:__号【学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重点)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复习判断】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CO2的产生,但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乙醇。
() 2.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3.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4.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5.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6.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7.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答案:全错【复习流程】知识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2)呼吸产物——CO2和酒精的检测①澄清石灰水――→+CO2变混浊,且混浊程度与CO2产量有关;①蓝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变绿再变黄,且变黄时间长短与CO2产量有关;①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酸性变灰绿色。
2.探究过程3.实验分析及拓展(1)实验分析①通入甲中A瓶的空气需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保证进入A瓶的气体中不含有CO2,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CO2完全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①乙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完全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2)不同材料呼吸实验的设计①若探究种子呼吸状况则不必遮光,但需“死种子”作对照。
①若探究“植株或幼苗”呼吸状况,应进行遮光处理,以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同时可设置同种状况但杀死的植株或幼苗作对照。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0a403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0.png)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2·重庆,12)从如图中选取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正确的组合是()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A.⑤→⑧→⑦和⑥→③B.⑧→①→③和②→③C.⑤→⑧→③和④→⑦D.⑧→⑤→③和⑥→⑦2.(2022·河北,4)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3.(2023·天津,1)衣原体缺乏细胞呼吸所需的酶,则其需要从宿主细胞体内摄取的物质是()A.葡萄糖B.糖原C.淀粉D.ATP4.如图为某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反应发生在该细胞器内的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O2与[H]反应产生水C.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D.水在光下分解产生O25.(2023·无锡高三调研)糖酵解是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普遍存在于细胞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酵解的过程需要消耗氧气B.糖酵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能转化为乳酸D.糖酵解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合成A TP6.如图表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过程模型。
丙酮酸先由线粒体外膜上孔蛋白构成的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膜间隙,然后利用内膜两侧H+电化学梯度提供的能量,依靠H+载体蛋白通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上既有丙酮酸的载体蛋白,也有分解丙酮酸的酶B.丙酮酸经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降低膜间隙H+浓度会降低线粒体外膜对丙酮酸运输的速率7.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
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如图所示)。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分层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分层训练(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f96a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0.png)
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分层训练层级一--课堂基础练1.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小红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比实验B.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D.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乙组混浊程度更大2.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只有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CO2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C.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3.在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A.[H]与氧气生成水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D.ADP与磷酸结合生成ATP4.下图中①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相关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6H12O6→①→甲→②→CO2A.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②中所含的酶在乳酸菌中都能找到C.①和②中都能产生[H]D.甲一定进入线粒体1-4 AABC5.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过程十分复杂,可以分为________个阶段,其中[H]和O 2结合的是第________阶段。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的是第________阶段,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
(4)图中②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2)三 三 (3)三 线粒体内膜(4)H 2O CO 2层级二--课时提升练题组一 细胞呼吸的方式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A .合成有机物,储藏能量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 .分解有机物,储藏能量2.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 .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 .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3.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作业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29ba3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b.png)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清除空气中的CO2B.②中的葡萄糖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C.②中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D.③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答案:C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也能生存。
2.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两种物质分别是H2O和O2B.图中甲、乙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图中丙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乙、丙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答案:A解析:从题图所示的过程及参与的物质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H2O(即图中①)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
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即图中②)结合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
3.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H2OB.葡萄糖→丙酮酸→O2C.葡萄糖→O2→H2OD.葡萄糖→丙酮酸→CO2答案:D解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葡萄糖中的18O转移到丙酮酸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丙酮酸中的18O转移到CO2中。
即葡萄糖中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
4.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下列不能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A.[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D.ADP与Pi反应生成ATP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该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完整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练习题
![完整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0238e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1.png)
完整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练习题1.选择题1.选择正确答案:B。
线粒体2.选择正确答案:D。
供能不足3.选择正确答案:D。
来自葡萄糖和水4.选择正确答案: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5.选择正确答案:C。
无氧呼吸占优势6.选择正确答案:C。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7.选择正确答案:B。
一定是有氧呼吸8.选择正确答案: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9.选择正确答案:B。
葡萄糖+线粒体10.选择正确答案:B。
4:311.选择正确答案:B。
2:112.选择正确答案:A。
低O2、高CO2、低温2.改写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以下是有关细胞呼吸的选择题:1.选择正确答案:线粒体是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
2.选择正确答案:植物种子萌发时,长时间缺氧会导致烂芽,主要原因是供能不足。
3.选择正确答案: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来自葡萄糖和水。
4.选择正确答案:植物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这是正确的叙述。
5.选择正确答案:测得XXX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进行无氧呼吸占优势。
6.选择正确答案:用酵母菌酿酒时,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导致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7.选择正确答案: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是有氧呼吸。
8.选择正确答案: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是错误的叙述。
9.选择正确答案:葡萄糖+线粒体的试管能产生CO2.10.选择正确答案: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4:3.11.选择正确答案: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C6H12O6,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C6H12O6之比是2:1.12.选择正确答案: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低O2、高CO2、低温。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细胞呼吸的方式》专项训练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细胞呼吸的方式》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c69629eaf1ffc4fff47ac43.png)
细胞呼吸的方式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解析:丙酮酸只有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
由于夜间温度比白天低,因此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弱。
答案:A【例2】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解析:图中①②④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产生的ATP,其中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因此③是H2O;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例3】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
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解析:由图可知:有氧呼吸:1C 6H 12O 6+6H 2O +6O 2―→6 CO 2+12H 2O1 6 6x y 15-6⎩⎪⎨⎪⎧ x =32y =9无氧呼吸:1C 6H 12O 6―→2 CO 2+2C 2H 5OH1 2 23 6 6A 错误: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比例为2/3;C 正确: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为9 mol 。
【温馨提示】小试高考1.图9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比较呼吸方式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后在线粒体中(主要在线粒体中) 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条件氧气,多种酶 无所参加,多种酶 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 2和H 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形成乳酸或酒精、CO 2等 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简单有机物中) 特点受O2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有氧存在时,无氧呼吸受抑制 联系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并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是合成另外一些物质的原料。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20d33790c69ec3d5bb75ca.png)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细胞呼吸的方式与有氧呼吸A级——学考水平达标练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ATP B.H2O和CO2C.H2O和丙酮酸D.乳酸和ATP解析:选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的产物是CO2、[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的产物是H2O、大量的ATP,故三个阶段的相同产物为ATP。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①与[H]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与[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
3.(2018·海门期末)人体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的去向是( ) A.以热能形式散失B.储存在ATP中C.存在于线粒体内D.供生命活动利用解析:选A 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是2 870 kJ,其中转移到ATP 中的能量只有997.28 kJ,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4.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能产生少量ATPD.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解析:选C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释放少量能量,并产生少量ATP;葡萄糖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中。
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选D 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第3节第1课时
1.(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下图甲、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可通过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B.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C.实验过程中,甲组装置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能比乙组的明显
D.上述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甲(有氧呼吸)、乙(无氧呼吸)两组装置均可以产生CO2,故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装置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装置甲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比装置乙高,C正确;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根据概念可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对比实验,由于甲乙两组都为实验组,D正确。
2.(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下列可准确判断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是( C )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有无乳酸的生成
C.有无酒精的形成D.有机物的消耗量
解析: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不能产生乳酸,B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无酒精,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有酒精,C正确;有机物的消耗量与温度、氧气浓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能根据有机物的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错误。
3.如图甲是绿色植物在晴朗的白天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示意图,其中1~7表示能量或物质,图乙是线粒体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图甲中2→3过程,所有活细胞内都能进行
B.图甲中3→6过程,发生在图乙的②处
C.图乙的③处能发生图甲中生成4的反应
D.叶肉细胞内产生的6来自①
解析:图甲中2→3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而活细胞都能进行有氧或无氧呼吸;图甲中3→6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即图乙的②处;图乙中③处为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发生[H]与O2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图甲中4指的是水;白天叶肉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6(CO2)来自于②。
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C、E瓶为澄清石灰水,请据图分析:
(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NaOH溶液__,其目的是__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__,B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__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__。
(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__细胞质基质__。
酵母菌与乳酸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__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__。
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__水__。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__。
(4)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
如图: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乙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
吸.其产生CO2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水,即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的水。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消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4)由B瓶通入C瓶的玻璃管应插入C瓶液面下,否则不能很好地检测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