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强调同苏联实行全面、真正的 缓和,在地区争夺上要“以水对火”, 而不是“以火对火”。
4、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全球政策 的一个中心环节”,谋求同中国建立对 抗苏联的合作关系。1979年1月1日,中 美正式建交。
5、大力奉行人权外交,为美国外交 政策注入更多道义的内容。人权问题在 战后东西方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卡特政府则最明确、最直接地向全世界 宣布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
(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
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 放
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 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 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2、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印 支地区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为了加强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又抛 出“艾森豪威尔主义”。
但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美国的对苏政 策也进行了调整,遏制与谈判双管齐下。
3、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更多地强调“以美国为中心”的战略同 盟关系。
4、借重中国,抗衡苏联。放弃了与 台湾恢复官方关系的打算,1982年与中 国签署《八·一七公报》。
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 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加强政策协 调、经济合作,分担防务责任。
2、缓和同苏联的关系,“以谈判代 替对抗”。
3、军事上提出“现实威慑战略”, 将“两个半战争”战略改为“一个半战 争”战略。
4、利用中国制约苏联,推行“三角 战略”。
5、在第三世界收缩战线,加强重点, 结束越南战争,增强在中东和波斯湾地 区的军事存在。
尼克松主义意味着美国的对外战略 从谋求力量优势转变为力量均势,从充 当“世界警察”转变为“共同分担责 任”。它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 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 内外压力,通过调整和维持均势,继续 与苏联争霸,确保美国的霸权。
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福特继任总统。他基本延续了“尼克松 主义”的对外战略。
1、提出“重振国威”的口号,恢复 与
发展美国经济,大规模扩充军备。通过 高赤字、高利率、高通货膨胀的“三高” 政策,推动经济增长。1983年提出雄心 勃勃的总统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 大战计划”,旨在打破核武器方面的恐 怖均衡。
2、对苏联采取进攻性强硬措施。 1986年,“里根主义”出台,核心是综 合运用多种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 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 去”。
一、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在 全球扩张的阶段
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 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 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 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 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 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
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 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 制”战略。具体内容包括:
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 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 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 救济
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 《日美安全条约》。
约翰逊继任总统以后,把“特种战 争”扩大为“局部战争”。
二、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进入调整阶 段
这一时期,由于美国霸权受到严重 挑战,虽然遏制战略的宗旨未变,但实 施手段有了很大不同,采取了缓和与维 持均势战略。
(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
1969年7月,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 话时正式提出尼克松主义,表示美国要 从亚洲实施战略收缩;1970年2月在提 交国会的国情咨文中将尼克松主义扩展 到美全球战略,其三大支柱或称三个原 则是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 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具体内容 包括:
(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 1969年)
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 榄枝”的更为灵活的“和平战略”。
1、同苏联既对抗又对话,在军事 上推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中 和局部冲突的“两个半战争战略”,同 时在核军控问题上与苏联谈判和达成协 议,并利用缓和向苏东渗透。
2、在亚非拉地区,实施“恩威并 用”的政策,对古巴进行武装颠覆,在 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随着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的发生和苏 联入侵阿富汗,卡特的对外政策在国内 受到“软弱无能”的严厉指责。1980年1 月卡特在国情咨文中采取了强硬姿态,
提出用武力保卫波斯湾和阻止苏联南下 的“卡特主义”。
三、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的全球战 略又有新的发展
(一)里根时期(1981—1989年)
里根上台伊始就宣布缓和政策已经 破产,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 略。
第三讲 战后美国企图 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一直把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作 为其全球战略的目标,谋求世界霸权是 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极 力维持其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在西方 世界领导地位的同时,谋求世界主导地 位,大肆遏制苏联,向全世界推广美国 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
美国ຫໍສະໝຸດ Baidu球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四个 阶段。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 《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 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 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 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 运动的世界宪兵。
4、在军事战略上,执行以包围、 遏制苏联为主,夺取广大中间地带大力 向全球扩张的“遏制军事战略”,这种 战略的作战思想是,准备打两次大战, 或者两次大的全面战争,主张陆海空三 军平衡发展,以原子单为讹诈工具,以 常规武器为主要手段。
(二)卡特时期(1977—1981年)
卡特政府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 尼克松主义,并把加强美国思想意识对 世界的影响、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 治号召力作为对外战略的出发点,提出 “世界秩序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1、实行“三边主义”战略,把加 强美、日、欧三边合作作为对外战略出 发点。
2、发展南北经济、政治关系,减少 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
4、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全球政策 的一个中心环节”,谋求同中国建立对 抗苏联的合作关系。1979年1月1日,中 美正式建交。
5、大力奉行人权外交,为美国外交 政策注入更多道义的内容。人权问题在 战后东西方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卡特政府则最明确、最直接地向全世界 宣布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
(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
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 放
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 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 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2、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印 支地区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为了加强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又抛 出“艾森豪威尔主义”。
但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美国的对苏政 策也进行了调整,遏制与谈判双管齐下。
3、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更多地强调“以美国为中心”的战略同 盟关系。
4、借重中国,抗衡苏联。放弃了与 台湾恢复官方关系的打算,1982年与中 国签署《八·一七公报》。
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 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加强政策协 调、经济合作,分担防务责任。
2、缓和同苏联的关系,“以谈判代 替对抗”。
3、军事上提出“现实威慑战略”, 将“两个半战争”战略改为“一个半战 争”战略。
4、利用中国制约苏联,推行“三角 战略”。
5、在第三世界收缩战线,加强重点, 结束越南战争,增强在中东和波斯湾地 区的军事存在。
尼克松主义意味着美国的对外战略 从谋求力量优势转变为力量均势,从充 当“世界警察”转变为“共同分担责 任”。它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 表现,其实质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 内外压力,通过调整和维持均势,继续 与苏联争霸,确保美国的霸权。
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 福特继任总统。他基本延续了“尼克松 主义”的对外战略。
1、提出“重振国威”的口号,恢复 与
发展美国经济,大规模扩充军备。通过 高赤字、高利率、高通货膨胀的“三高” 政策,推动经济增长。1983年提出雄心 勃勃的总统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 大战计划”,旨在打破核武器方面的恐 怖均衡。
2、对苏联采取进攻性强硬措施。 1986年,“里根主义”出台,核心是综 合运用多种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 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 去”。
一、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在 全球扩张的阶段
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 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 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 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 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 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
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 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 制”战略。具体内容包括:
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 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 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 救济
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 《日美安全条约》。
约翰逊继任总统以后,把“特种战 争”扩大为“局部战争”。
二、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进入调整阶 段
这一时期,由于美国霸权受到严重 挑战,虽然遏制战略的宗旨未变,但实 施手段有了很大不同,采取了缓和与维 持均势战略。
(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
1969年7月,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 话时正式提出尼克松主义,表示美国要 从亚洲实施战略收缩;1970年2月在提 交国会的国情咨文中将尼克松主义扩展 到美全球战略,其三大支柱或称三个原 则是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 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具体内容 包括:
(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 1969年)
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 榄枝”的更为灵活的“和平战略”。
1、同苏联既对抗又对话,在军事 上推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中 和局部冲突的“两个半战争战略”,同 时在核军控问题上与苏联谈判和达成协 议,并利用缓和向苏东渗透。
2、在亚非拉地区,实施“恩威并 用”的政策,对古巴进行武装颠覆,在 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随着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的发生和苏 联入侵阿富汗,卡特的对外政策在国内 受到“软弱无能”的严厉指责。1980年1 月卡特在国情咨文中采取了强硬姿态,
提出用武力保卫波斯湾和阻止苏联南下 的“卡特主义”。
三、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的全球战 略又有新的发展
(一)里根时期(1981—1989年)
里根上台伊始就宣布缓和政策已经 破产,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 略。
第三讲 战后美国企图 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一直把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作 为其全球战略的目标,谋求世界霸权是 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极 力维持其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在西方 世界领导地位的同时,谋求世界主导地 位,大肆遏制苏联,向全世界推广美国 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
美国ຫໍສະໝຸດ Baidu球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四个 阶段。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 《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 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 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 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 运动的世界宪兵。
4、在军事战略上,执行以包围、 遏制苏联为主,夺取广大中间地带大力 向全球扩张的“遏制军事战略”,这种 战略的作战思想是,准备打两次大战, 或者两次大的全面战争,主张陆海空三 军平衡发展,以原子单为讹诈工具,以 常规武器为主要手段。
(二)卡特时期(1977—1981年)
卡特政府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 尼克松主义,并把加强美国思想意识对 世界的影响、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 治号召力作为对外战略的出发点,提出 “世界秩序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1、实行“三边主义”战略,把加 强美、日、欧三边合作作为对外战略出 发点。
2、发展南北经济、政治关系,减少 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