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武汉环境评估报告
武汉环境评估报告概述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城市,其环境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武汉市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从大气污染、水质状况、噪声污染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为相关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全面的环境信息。
大气污染武汉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武汉市的空气质量总体呈现出逐年改善的趋势。
在2019年,武汉市PM2.5浓度平均值为5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了30%。
然而,尽管总体上有所改善,仍有部分时段和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如冬季和早晨的雾霾天气频发。
因此,需要加强空气质量管控,控制排放源,提高大气治理效果。
水质状况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水质状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部分水体的水质达不到要求。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武汉市的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78%,仍有22%的水体未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因此,应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监测,提高水质监管水平,并加强水源保护。
噪声污染作为一个繁忙的城市,武汉市的噪声污染问题一直存在。
交通、建设工地、社会活动等噪声源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噪声污染问题。
据统计,武汉市有超过50%的区域的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
为了改善噪声污染问题,需要严格限制交通噪声、工地施工噪声等,同时加强居民教育,提高公众对噪声影响的认识。
生态环境武汉市拥有着片段的湿地、绿地和山林等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空间。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湖泊水位下降、湿地退化、土壤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湿地、绿地和山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推动生态修复工作。
结论综合来看,武汉市的环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
尽管大气污染总体改善,但仍需要加强控制排放源,改善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
水质和噪声污染问题也需要加强治理,提高水质达标率和控制噪声超标区域。
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控制对策分析
prcle xedt l e f Ie vrya adte ocnrtn0 S 2 n c i sos h r d0 i rae Men hl, co g a i a s ce h ao d il ey er n h net i f0 dai rn hw tetn fn es. aw i act tut e e lw gr e c ao a d a e c e  ̄n ta ulyd m ̄eiis i fcn atsa 8a 捌 ad o i at u t se ,t aetgf o nb rq i rt s i cr 弛 n i I 嘴呲瑚嘲咖 mp 州 a orsd l i . s ae
i u n yrn e rm O f q e e a gsfo 6 % t 5 a dtemo tl rq e c f n  ̄ o7 % n h nhyfeu n yo f ewete slw i uu n i ahri o na tmn adwitr ih i ne ,hg n印 n n u gad smme ;te r h
Ab嘣 s 删 T kn i oltn o cnrt nd t f h nubn Ⅲ a ig arp l a tcn e t i aao Wu a ra u ao
O teC nrl ,m e i h o t o t ̄ l oCt
W hn406 ) ua302
L H i b Y i S E m — u I a— o UQ H NJ j i n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特 征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am at s o Wuu U b nA e i QulyadA蛐 rc耐 t f l i m ra raAr a t I i n
(c d oR s rs n q n t , ue l S o e u eadE r mn H b h f o c m o t /
武汉市大气污染的资源环境经济分析
武汉市大气污染的资源环境经济分析摘要:武汉市近年来空气质量恶化,可吸入颗粒物以及细颗粒物都严重超标,雾霾天气频发,2013年一整年中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仅有169天,优良率为46.3%。
由此,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并从经济学方面寻求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大气污染、帕累托效率、庇古税、科斯定理、碳排放交易前言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中部的经济、金融、贸易、科学、教育和信息中心。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鼎立的格局,故武汉素有“江城”的美誉。
全年治理污染源1250项,限期治理老污染源25项,排污口整治43项,噪声未超标区累计达到20片,共138.91平方公里。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8分贝。
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0.119豪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42豪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1.武汉市大气污染的现状根据武汉市华宁中心监测站的数据,我们可以查到2013年每一月的空气质量指标,并由此做出了下列的表格。
月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良率/%SO2超标率NO2超标率CO超标率PM10超标率/%PM2.5超标率/%1 1 3.2 达标58.1 达标71 96.82 7 25 达标达标达标14.3 753 6 19.4 达标16.7 达标29 714 20 66.7 达标 6.7 达标13.3 33.35 15 48.4 达标9.7 达标19.4 35.56 20 66.7 达标达标达标达标 3.37 31 100 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8 25 80.6 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9 18 60 达标10 达标 6.7 26.710 5 16.1 达标45.2 达标71 80.611 10 33.3 达标46.7 达标50 63.312 1 3.2 达标77.4 达标83.9 96.8根据上述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的2013年这一年中,一共有七个月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50%以下,PM10达标率为25%,PM2.5达标率为16.7%,二氧化氮的达标率为33.3%。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近年来,武汉地区频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健康隐患。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武汉地区经历了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雾霾问题的成因。
首先,工业排放是导致武汉地区严重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和企业排放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积聚,与气候条件相互作用,形成了严重的雾霾。
其次,交通排放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柴油车的使用量增加,排放的尾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氮等物质对空气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高峰期,交通拥堵导致排放物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恶化了雾霾情况。
第三,冬季燃煤取暖也是雾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汉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大量居民依赖于燃煤取暖。
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随着气流传播,导致大范围雾霾的形成。
另外,天气条件也是导致雾霾问题严重的因素之一。
冷空气垂直运动不畅,加上静稳天气的影响,导致雾霾物质聚集在空气中,形成了持续的雾霾天气。
此外,湖泊和河流的水汽也可能促使雾霾的形成。
解决武汉地区雾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环境监测,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居民应自觉保护环境,选择清洁能源进行取暖和出行。
此外,加强科研力量,提升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投资研发清洁能源,推广电动汽车等低排放交通工具,减少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都可以有效缓解雾霾问题。
总之,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使工业和交通业的清洁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雾霾问题的发生。
武汉空气质量预测及受周边城市污染影响分析
武汉空气质量预测及受周边城市污染影响分析作者:张学新周泳岑来源:《经济数学》2019年第02期摘要利用武汉及其周边城市长沙、南昌、合肥、襄阳、孝感等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及相关污染物数据,探索了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统计分布规律及空气污染治理效果的评价问题,给出了能较好预测空气质量指数等级的推理规则.用统计模型分析武汉及周边大中城市的SO2等空气污染物之间的传播及相互影响.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空气污染影响机制;规则模型预测;空气质量;因果检验;协整关系中图分类号 X823 ;;;;;;;;;;;文献标识码 APrediction of Air Quality in Wuhan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its Air PollutionExerted by Those of Surrounding CitiesZHANG Xuexin1, ZHOU; Yongcen 2(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China;2. Wuha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Wuhan, Hubei 430022, China)Abstract The data of air quality index(AQI) and related pollutants in Wuhan and in its surrounding cities such as Changsha, Nanchang, Hefei, Xiangyang and Xiaogan are used in this paper.Then,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air quality (AQI) in Wuhan an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re explored. More importantly, some inference rules are obtained which can well predict the air quality (AQI) level. Finally, by applying som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ode, the spread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air pollutants such as SO2 in atmosphere of Wuhan and its surrounding cities has been analyzed.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mpact mechanism of air pollution; rulebased model forecast; air quality; testing for causality; cointegration relation1 引言對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其气象诱因,已有许多研究.时连俊等(2015)[1]对成都市空气质量状况、李刚(2017)[2]对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韩霄和张美根(2014)[3] 通过模拟华北平原气象场及主要气溶胶粒子的时空分布分析重霾成因,赵金霞等(2017)[4] 探讨了天津滨海新区灰霾的主要气象诱因.刘超等(2017)[5]讨论上海冬夏两季大气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来源,苏维等(2017) [6] 讨论南昌市PM2.5和PM10的时空变异特征.在预测方面,丛琳等(2017) [7]对北京市PM2.5做回归分析,用PM10等关联指标对PM2.5作静态预测.对武汉市空气质量研究,岳岩裕等(2016)[8]研究空气质量状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刘慧君(2014)[9]分析PM2.5污染的成因;郭浩天(2014) [10]分析PM2.5中有机酸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这些研究侧重于分析气象因素对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主要关注PM2.5污染物成分的分解.空气质量指数是研究空气质量常用的一个指标.利用当天全部实体污染物信息预测该天空气质量等级很有意义.第一,拟合武汉市PM2.5,PM10,SO2,CO,NO2和O3-8h等实体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函数,确认选择非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质量指数等级,使用决策树模型进行预测.第二,分析空气质量治理效果.第三,鉴于城市群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联系地、整体地研究武汉市及周边大中城市的污染物间的相互影响及传播机制.2 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分布特征在《空气质量历史数据查询》网页里采集武汉市2013年12月初到2018年6月中旬的日相关记录,其中有空气质量指数值、质量等级、污染物PM2.5、PM10、SO2、CO、NO2、O3-8h的浓度观测值.对少量缺失记录,用最邻近的3个观测值的均值替补.对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序列的频率图及周期性模型拟合分析得到,6年内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序列没有周期性.再考察2015年对2014年、2016年对2015年、2017年对2016年的每日差分序列,均值、方差及其他分布特征均有显著性差异,印证空气质量指数序列没有周期性.统计分布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空气质量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2013年12月份有21天、2014年有36天、2015年有20天、2016年有7天、2017年有8天、2018年1月~6月份有4天分别是重度污染,这些日期多数分布在12月份、1月份、2月份,少数分布在3~6月、10~11月.2014年有29天、2015年有32天、2016年有52天、2017年有56天、2018年1月~6月份有14天分别是优秀天气,优秀日期多数分布在7月份、8月份、10月份、9月份、5月份,少数分布在2月份、11月份.从空气质量指数的月度平均值看,武汉市空气质量的同比没有明显下降,如图1所示.图1 武汉市5年月度空气质量指数均值比较3 空气质量治理效果分析评价空气质量治理状况,一般是统计某个时段的“优良”等级天数的累计频率.为了分析某个时段连续的“优良”等级天数,需使用序列模式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1)保持空气质量指数序列观测值的时间顺序,对序列进行分割聚类;2)在每个聚类里,对空气质量指数求平均值,按“优”、“良”、“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5级给出该类的属性标签.3)对每个聚类,计算不同属性标签的空气质量指数日数的比例.序列模式分析不打乱空气质量指标值的观测时间顺序,它依据样本点之间的相近程度,将性质相近的样本点聚为一类.设某一类Gi={ti,ti+1,…,ti+j-1},j≥1,表示Gi包含j个样本点{xti,xti+1,…,xti+j-1}.该类的均值为i.=∑ti+j-1l=tixl/j,该类的直径为D(ti,ti+j-1)=∑ti+j-1l=ti(xl-i.)2.记L(p(n,k))是把n个样本点分为k类遭受的损失函数,并定义为全体分类的直径总和.当n和k固定时,最小的L(p(n,k))意味着分割聚类的离差平方总和最小,因而分割聚类是有效的.可证L(p(n,2))=min 2≤j≤nD(1,j-1)+D(j,n), L(p(n,k))=min k≤j≤n{L(P (j-1,k-1))+D(j,n)},(k≥3).; (1)由式(1)可知,寻找把n个样本点分成k类(k≥3)的最优分割,需要在对j-1个样本点做k-1类最优分割(2≤j≤n)的基础上进行.不失一般性,仅对武汉市2014年至2017年间四个冬季的空气质量指数序列做最优分割聚类,结果见表1.从表1看,2014-2017年4个冬季的空气质量,前3年持续好转,但是在第4年情况恶化.2014年冬季,两次出现重度污染,共9天,良好一次,44天.2015年冬季,两次出现重度污染,共6天,良好一次,100天.2016年冬季,零次出现重度污染,良好二次,57天,其余全是轻度污染.2017年冬季,一次出现重度污染,共3天,良好一次,51天.应用序列模式方法分析和表述武漢市大气环境质量,结果更具体、更深刻.4 空气质量等级预测设样本集S的大小为|S|,样本点共有m个不同的类别,其中属于第i类Ci(i=1,2,…,m)的样本点构成集合Si,样本点落入Ci的概率是pi.再设属性A将S划分为S=∪vj=1Sv,当A取值aj时,落入类Ci的样本点构成集合Sij,发生的概率是pij=|Sij|/|S|,则属性A的信息增益定义为 Gains(C,A)=(∑vj=1∑mk=1Skj/|S|)(∑mi=1pijlog 2pij)-∑mi=1pilog 2pi,信息增益率定义为GainsR(C,A)=Gains(C,A)/[(∑vj=1∑mk=1Skj/|S|)(∑mi=1pijlog 2pij)].;; (2)现在构建分类与回归树(C&R tree)预测模型.这是一种基于树的分类方法,它以递归划分的方式将训练记录分割为具有相似输出变量值的若干个子集.C&R树从根节点开始,每次利用信息增益率选择一个当前最佳的属性进行分枝,采用成本复杂性的修剪策略去控制树的生长,最后产生基本形式是A→B的推理规则来预测新样本点的类别.为了检验C&R树模型的预测效果,把所有样本按7:3的比例随机分成两个数据集,一个用于训练模型,一个用于测试模型的性能,结果如表2所示.由C&R树得到的推理规则有6条,预测准确率在93%以上.变量的重要性依次是PM2.5,PM10,O3-8h,Co,NO2和SO2.规则用于优 - 包含 1 个规则:如果 PM2.5 <= 75.5且 PM10 <= 46.5 则优;规则用于良 - 包含 1 个规则:如果 PM2.5 <= 75.5且 PM10 > 46.5 且 O3-8h <= 160.5 则良;规则用于轻度污染 - 包含 2 个规则:规则 1如果 PM2.5 <= 75.5且 PM10 > 46.5且 O3-8h > 160.5则轻度污染;规则 2如果75.5 < PM2.5 <= 115.5则轻度污染;规则用于中度污染 - 包含 1 个规则:如果 115.5 < PM2.5 <= 149.5则中度污染;规则用于重度污染 - 包含 1 个规则:如果PM2.5 > 149.5则重度污染;缺省:良.给出一个上述推理规则的使用和验证实例.查阅2019年5月1日武汉空气质量指数日历史数据(来源:https:///historydata/daydata.php?city=武汉)知:AQI=79,质量等级=良,PM2.5=28,PM10=71,SO2=8,CO=0.8,NO2=35,O3-8h =134.按照第二条规则,满足条件PM2.5 =28<75.5且PM10=71>46.5且O3-8h =134<160.5,因此它被规则预测为良,的确如此.5 武汉市及周边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相互影响为了分析武汉市空气质量是否受周边大城市长沙、南昌、合肥、襄阳、宜昌等地空气质量的影响,现对PM2.5、PM10、SO2、CO、NO2、O3-8h等实体污染物观测值序列做统计建模分析.5.1 长期稳定关系如果k个城市的某污染物浓度序列PC1t、PC2t,… PCkt不是平稳的,但其d阶差分是平稳的,而且存在不全为零的常数c1,…,ck使得∑ki=1ciPCit是平稳的,则称这k个序列有协整关系(长期稳定的关系).把平稳序列视为d=0的情形.对于具有协整关系PC*2=k0+k1PC*1的两个序列,其动态关系用误差修正模型给出:ΔPC2t=α(PC2-k0-k1PC1)t-1+β2ΔPC1t+εt,;; (3)这里,差分ΔPCt=PCt-PCt-1,假定残差εt为白噪声.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武汉PM2.5W与长沙PM2.5C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平稳性.各单位根检验的原假设都是:“序列没有单位根”.细微差别是,Levin方法假设“两个序列有共同的单位根”,Pesaran方法假设“每个序列各自有单位根”.在计算检验的概率时,ADFFisher、Fisher、PPFisher方法使用漸近卡方分布,其它检验方法则使用渐近正态分布.各个检验结果都显著性地拒接了原假设,说明两个序列都是平稳的,见表3.其次,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表4是武汉PM2.5W与长沙PM2.5C的误差修正模型拟合结果.表4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是:ΔPM2.5Wt=-0.355(PM2.5W-16.225-0.85PM2.5C)t-1+0.507ΔPM2.5Ct+εt,;;; (4)它表明武汉的PM2.5W与长沙的PM2.5C有长期均衡关系,PM2.5W=16.225+0.85PM2.5C,同样的,武汉与南昌、武汉与合肥的PM2.5都有长期均衡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两地之间的影响,不局限于滞后一天,经初步分析,滞后可达7天.对有关城市的其它污染物PM10、SO2、CO、NO2、O3-8h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5.2 Granger因果关系判断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是否是由另一个附近城市漂移过来的,即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是否与另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需要进行相关的检验.把一个城市的某种污染物浓度PC1的历史信息加入到关于另一个城市的同样污染物PC2的预测模型中,如果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就说PC1是PC2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检验H0:βj=0,(j=0,1,…l),其含义是假设“一地PM2.5不是另一地PM2.5的“Granger原因”.统计量F=(SSE0-SSE1)/mSSE1/(n-l-m-1)~F(m,n-l-m-1),这里n是观测值个数,SSE1、SSE0是模型及零假设下的模型的残差平方和.5.3 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各PM2.5序列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各PM2.5序列PM2.5W、PM2.5C、PM2.5N、PM2.5H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5.在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接“一地PM2.5不是另一地PM2.5的Granger原因”的假设.即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城市的PM2.5污染物是互为相互影响的,一地至少受另外一地的污染物提前1~2天的影响.5.4 湖北省武汉市周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对湖北省内武汉市周边大中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对武汉市的影响分析,仅选择SO2污染物这一个指标做实证分析.武汉市某天的SO2污染物不仅受省内其周边大中城市当天SO2污染物的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周边大中城市前若干天SO2污染物的影响、还受武汉市自身前若干天SO2污染物的影响,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带有分布滞后项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概要见表6.有些系数估计值是负的,比如-0.0805,意指前2天黄石市SO2污染物浓度的减少将引致武汉市今天SO2污染物浓度0.0805个单位的增加,或者说前2天黄石市SO2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将引致武汉市今天SO2污染物浓度0.0805个单位的减少.说明武汉市及周边SO2污染物有关联,污染途径可能取决于风向(因为没有取得风向的历史数据,不能确定其具体关系),它引致了SO2污染物的流动.对宜昌没有检测到这种关系.Durbin统计量的值是2.077950,说明残差序列非自相关,图2显示残差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模型总体效果很好.类似的,对其它污染物浓度的分析也表明武汉市及省内部分周边大中城市的污染物浓度是相互影响的.6 结论与讨论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统计分布难以得到,使得当前评价空气质量治理效果的方法比较简单,序列模式方法尝试更加科学化的评价,但是带来一定的时间复杂度.规则模型不仅可准确地预测空气质量等级,而且能给出等级对应的各种污染物浓度的临界值,给人具体的空气质量认识.武汉市与周边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物之间的影响机制很复杂.Granger因果检验及其它统计分析表明这种影响机制是相互的,武汉市空气污染物与长沙、南昌、合肥的空气污染物有着长期均衡关系,可以有比较稳定的2~7天的前期影响.武汉当天空气污染物还受孝感、黄石及武汉市自身前1~3天污染物影响.建立带有分布滞后项的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定量地描述武汉市与周边大中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物之间的影响力度.模型(6)只用PM2.5、PM10、SO2、CO、NO2、O3-8h污染物的浓度就较好地预测了武汉市未来一天SO2污染物浓度.如果能加入其它气象因素,将极大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参考文献[1] 时连俊,徐建,王变芳,等.成都市空气质量状况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5,31(8): 986-989.[2] 李刚.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J].干旱环境监测,2017,31(2): 75-79.[3] 韩霄,张美根.2013年1月华北平原重霾成因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2):127-139.[4] 赵金霞,沈岳峰,范苏丹.天津市滨海新区持续性重度雾霾成因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7, 11(6): 69-74.[5] 刘超,花丛,康志明. 2014-2015年上海地区冬夏季大气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源分析[J].气象,2017,43(7):823-830.[6] 蘇维,赖新云,赖胜男,等.南昌市城市空气PM2.5和PM10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7): 72432-2439.[7] 丛琳,孙德山,邹存利,等.北京市PM2.5的相关因素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4): 26-29.[8] 岳岩裕,王晓玲,张蒙晰,等.武汉市空气质量状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暴雨灾害,2016,35(3):271-278.[9] 刘慧君.武汉市PM2.5污染的演变预测及成因分析和仿真[D].长沙: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2014.[10]郭浩天.武汉市大气PM2.5中有机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4.。
武汉市当前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与趋势
78 ■消防论坛武汉市当前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与趋势■李芬黄超智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摘要:空气质量问题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通常情况下,用大气中的污染物来衡量 空气质量的优劣。
目前,武汉市的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随着城市圈的建设越来越严重,其他因素对于大气污染也造成了极 大的影响,比如人民的生活排气、建筑和工业、燃煤、机动车方面、交通产生的扬尘,种种污染源都对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加 重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随着空气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的生活也遭到了严重的影响。
空气污染的现状已经成为了现实社 会中居民生活不能逃避的一个现实。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污染物1. 空气质量的衡量标准1.1空气污染物的分类空气污染的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颗粒物、气体。
颗 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的颗粒物。
气体主要包括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塘以及二氧化硫、挥 发性的有害物质等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
1.2空气质量的衡量指标A Q I是空气质量的简称,用来定量对空气质量的状况进行描述的无量纲指数。
空气质量的指数越大,说明级别越 高,从而空气质量的污染就越严重,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就 越大;数值反之,就说明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空气质量优劣的评判方法之一。
A Q I指数空气质量是 处在好的状态,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小。
1.3近十年武汉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的状况在2013年以前,武汉市对于空气质量的测量主要采用 以前版本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在2015年的上半年,武汉 市前五年的空气质量在优良指数里占的比重渐渐增加,数据 如下:空气质量的优良率从2005年的74.3%〇增加到了 2009 年的82.5。
%,在2012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值,空气优良的 天数有321天,占总数的87.7。
%.但是,到了 2013年却不太 理想,直至2015年的总体状况一直是比重状况不太理想。
2. 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根据以上数据说明,武汉市的空气环境的总体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的趋势:2.1武汉市的空气质量水平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2005-2014年10年间A Q I年均值成下降趋势,2005 年A Q I年均值为85,而2008年则降为81 ,2009年继续下 降为77,下降率为9.4°%。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近年来,武汉地区频繁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市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期武汉地区连续出现两次严重雾霾天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这两次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首先,气象条件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武汉地区常年晴朗的天气,一方面使得污染物排放的浓度累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气象条件变化的可能性。
冬季,武汉地区的气温、湿度和风向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这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同时,气压系统的运动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和传播。
近期武汉地区雨水稀少,气压较低,湿度较大,这些气象条件成为雾霾形成的有利因素。
其次,工业和交通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武汉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许多工厂和企业的排放物质大量释放到空气中,超标排放的情况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冬季,很多建筑物和家庭使用煤炭作为取暖燃料,进一步增加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此外,交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柴油车的数量,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排放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和大气氧化后,形成细颗粒物,进而形成雾霾。
第三,天然因素也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影响。
武汉地区地势较低,容易出现气象不稳定和不利的大气扩散条件,加上地理位置靠近长江和许多湖泊,在气象运动过程中,雾霾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此外,固体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也可能从其他地区通过风力传输到武汉地区,增加了雾霾的程度。
针对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雾霾的形成和传播。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和交通排放的监管,推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
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排放的浓度对于减少雾霾天气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市民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人为排放。
减少使用煤炭取暖,选择清洁能源,鼓励公共交通等,都是减少雾霾的积极行动。
武汉市PM2.5污染源位置确定及其来源分析
题目:武汉市PM2.5污染源位置确定及其来源分析摘要气溶胶颗粒物PM2.5及其化学成分不仅是引起城市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相关研究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更是将气溶胶污染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国内外对气溶胶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的广泛关注。
随着武汉市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区域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使得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对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问题一,我们研究了武汉市PM2.5污染源的可能位置。
基于高斯模型,利用假设将问题进行合理简化,建立较理想化的模型,再依次考虑风速、污染源的高度、地面的反射作用、时间、风向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完善,最终得到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各监测点PM2.5污染源浓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青山钢花和武昌紫阳两个监测点更靠近污染源;再分别选取两地区周围污染源可能性较大的地点进行PM2.5浓度分析,最终得到污染源可能位于青山钢花地区的三环友谊大道立交桥和工人村都市工业区附近。
对于问题二,我们研究了PM2.5中所含的元素的来源。
为分析其产生途径,我们首先分析了PM2.5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模块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元素相关矩阵、碎石图以及总方差解释表分析元素的来源,将这些元素分成5类因子,与各种污染源中所含的主要元素进行比对,得出主要来源为建筑扬尘,其次为汽车尾气以及煤炭燃烧;然后我们又采用富集因子法分析PM2.5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根据PM2.5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得出主要来源于为人为污染的结论。
关键词:PM2.5 高斯模型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分析一、 问题重述环境空气质量和监测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公众热议的话题,为了让广大市民群众呼吸上洁净的空气,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分析大气污染因子特别是PM2.5 污染源的位置、强度以及来源,并向公众直观展示出来,便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近年来,雾霾成为了全国范围内十分严重和普遍的环境问题,许多地区都屡屡受到雾霾天气的侵袭,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武汉地区,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和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近来也不幸遭遇了两次严重雾霾天气。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雾霾的成因。
雾霾是由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与水蒸气相结合而形成的。
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焚烧等活动,以及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针对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工业排放是导致武汉地区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经济、科技、工业和商贸中心,工业发达,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
据统计,武汉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整个湖北省都占据较大比例。
由于工厂和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不到位,导致大量颗粒物和污染物进入空气,形成了雾霾。
其次,交通尾气也是导致武汉地区雾霾的重要原因。
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大量释放到空气中。
特别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区和主要道路上,尾气排放更为集中,进一步恶化了雾霾天气。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更严重,导致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增加,给空气质量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再次,燃煤和焚烧等活动也是武汉地区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武汉地区的民用、商业和工业领域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
燃煤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空气。
此外,一些乡村地区的农田焚烧和垃圾焚烧等不规范的行为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也会对雾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场地广阔,气象条件复杂多变。
例如,冬季温度低、湿度高、风速较低是雾霾天气的有利条件。
冬季的静稳天气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导致雾霾的形成。
武汉市大气NO2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武汉市大气NO2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The Analysis of NO2 Pollution Feature and AffectingFactors in Wuhan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1.引言 (1)2.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1)2.1资料来源 (1)2.2资料处理方法 (1)3.武汉市大气NO2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2)3.1大气NO2污染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3.1.1污染特征 (2)3.1.2影响因素 (3)3.2大气NO2污染月、季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3.2.1 大气NO2污染月变化情况 (4)3.2.2 大气NO2污染季变化情况 (5)3.2.3 影响因素 (6)3.3 大气NO2污染逐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6)3.3.1大气NO2污染逐日变化情况 (6)3.3.2 影响因素分析 (7)3.3.2.1 降水对大气中NO2浓度的影响 (7)3.3.2.2 风速对大气中NO2浓度的影响 (8)4.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2)摘要NO2作为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根源,对人类乃至整个生物圈都有极大危害。
本文通过对2005-2011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做统计分析,评价了近几年来武汉市区的大气NO2污染状况,并分析了武汉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2005-2011年,武汉市区大气NO2绝对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是市区大气NO2浓度相对于武汉市GDP有所下降,空气质量呈良性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NO2总量减排10%的目标有望达成。
武汉市区大气NO2污染具有明显的月、季变化,一年之中,以夏季大气NO2浓度最低,冬季最高;各月中以7、8月大气NO2浓度最低;11月和12月最高。
武汉市大气NO2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是气象条件和污染源排放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环境空气污染特征正在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过渡,呈现典型的复合型污染特征。
武汉市空气质量特征
武汉市空气质量特征
魏静;危万虎;李兰;王祖承;杨超;徐双庆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4(032)006
【摘要】利用武汉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运用动力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市空气质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一年当中武汉市夏季的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秋、冬季较差,其成因与武汉市不同季节气象要素分布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页数】3页(P417-419)
【作者】魏静;危万虎;李兰;王祖承;杨超;徐双庆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武汉,430074;武汉城市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武汉,430074;武汉城市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武汉,430074;武汉城市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武汉,430074;武汉城市气象工程技术中心,武汉,430074;武汉市环境监测站,武汉,43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的湖北省武汉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J], 高丹丹;赵丽娅;李成;程畅
2.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控制对策分析 [J], 李海波;余祺;沈建军
3.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r及污染源解析 [J], 莫彩芬;陈帅;陈红兵;柯杰;陈默
4.多属性局部信息的空间最优集结方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空气质量评价[J], 李磊;李晨昕;刘维
5.武汉市军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J], 岳岩裕;沈龙娇;周悦;柳草;张灵;范进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武汉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并分析武汉市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旨在了解武汉市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种污染源、污染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居民参与,他们来自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段。
问卷包括了有关空气、水、噪音和土壤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空气污染: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武汉市的空气质量不好或很差。
其中,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高浓度的PM2.5和二氧化硫是主要的污染物。
2.水污染:约有60%的受访者对武汉市的水质表示担忧。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水污染源。
其中,长江的污染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3.噪音污染: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受到噪音的干扰。
交通噪音和建筑工地噪音是主要的噪音源。
噪音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居民的休息和生活质量。
4.土壤污染:约有40%的受访者认为武汉市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是主要的土壤污染源。
这种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人体健康。
四、调查解读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武汉市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空气、水、噪音和土壤方面。
这些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
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长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水污染,交通噪音和建筑工地噪音导致噪音污染,而工业废弃物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升环境整治的力度和效果;2.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降低工业污染和能源消耗;3.加强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4.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减少建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5.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防止水污染扩散;6.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保护土壤资源;7.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居民的环境友好行为。
最新武汉雾霾调查分析报告
最新武汉雾霾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雾霾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武汉作为重要的中部城市也不例外。
为了深入了解武汉雾霾的成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最新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总结了调查结果,并提出了解决雾霾问题的建议。
一、雾霾情况与成因分析1. 雾霾情况调查通过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我们了解到武汉的雾霾情况严重。
在调查期间,武汉市多次出现重度和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
2. 成因分析针对雾霾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污染和扬尘等。
结果显示,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过多、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污染以及建设扬尘等。
二、雾霾对健康的影响1. 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中的细微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直接损害,易引发呼吸道问题和慢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雾霾中,微小颗粒物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免疫系统损害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会干扰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导致易感染和免疫系统紊乱。
三、应对雾霾问题的建议1. 政府层面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排污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减少工业排放。
2. 交通管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动更新更环保的车辆,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出行。
3. 能源结构转变推动替代能源使用,减少对燃煤的依赖,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4. 城市建设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建筑垃圾和粉尘产生。
5. 公众参与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个人尾气排放,鼓励植树种草,参与环保志愿活动。
结论雾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武汉雾霾问题的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了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个人同心协力,才能解决雾霾问题,还武汉一片清朗的天空,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谈武汉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
谈武汉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
1. 引言
武汉市作为一个大型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武汉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成因分析
2.1 工业排放:武汉市拥有众多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其中,工业废气的高排放量是主要原因之一。
2.2 交通尾气: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尾气污染也日益加剧。
武汉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导致车辆停止和低速行驶时产生大量尾气,损害了空气质量。
2.3 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武汉市许多地区仍然依赖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取暖和供电,这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直接导致大气污染。
3. 防治措施
为了解决武汉市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提倡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例如风能和太阳能,减少对传统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2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制定
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3 优化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引入更多
的公共交通工具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交通尾气的污染。
3.4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
问题的认识,促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来。
4. 结论
大气污染是武汉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但通过采取综合的防
治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责任。
(Word count: 223)。
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研究
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研究作者:周君蕊黄宇邱培培刘浩肖凯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5期摘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查获得典型行业污染源活动水平,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参考,利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结合经纬度、人口密度分布、土地利用类型、道路长度等数据将排放清单进行了3km×3km网格化处理.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排放量分别为103、170、163、71、631、06、04、198和16万t.固定燃烧源为SO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64%;移动源为NOx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51%;颗粒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扬尘源和工艺过程源;CO和VOCs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BC和OC排放均以移动源和生物质燃烧源为主,NH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青山区至新洲区一带.关键词排放清单;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武汉中图分类号X511文献标志码A1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150引言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基于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尺度对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是描述污染物排放特征的有效方法,也是制定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区域覆盖中国各大城市、城市群,污染物涵盖大气常规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15].武汉市以PM25、O3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灰霾现象频繁发生.2017年武汉市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8、53μg/m3,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57%、514%;全市O3污染超标天数为26d.同时,武汉市环境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颗粒物污染较重,夏季臭氧污染突出.为了研究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和确立合适的减排方案,建立完善的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清单十分重要.本研究以2014年为基准年,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参考,建立了武汉市9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通过3km×3km网格化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区域分布特征.1研究方法11编制范围本研究基准年为2014年,区域覆盖范围为武汉市全市域8494km2,涵盖13个行政区和4个功能区.清单污染物类别为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主要排放源类别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3个类型;一级污染源10类,分别为化石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含储存运输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农业源、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废弃物处理源、餐饮源和储存运输源(表1).12排放量估算方法參考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SO2、PM10和PM25排放估算主要采用物料衡算法估算,其他污染源SO2、PM10和PM25及其他污染物排放量估算采用排放因子进行估算[69]:ESO2=A×2×S×(1-rs)×(1-η),(1)EPM=A×Aar×(1-ra)×fPM×(1-η),(2)E其他=A×FE×(1-η),(3)其中,E为各污染物排放量(t),A为排放源活动水平,S为平均燃煤收到基硫分,rs为硫分进入底灰比例,Aar为平均燃煤灰分,ra为灰分进入底灰比例,fPM为排放源产生某粒径范围颗粒物(PM25和PM10)占总颗粒物比例,FE为排放因子,η为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13活动水平数据收集131点源1)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发放调查表格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共收集了400家工业企业及34家茶炉的活动水平数据.调查内容包括燃料消耗量、燃料含硫率、灰分、产品产量、燃烧设施类型、工艺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类型及效率等.2014年武汉市燃料煤消耗总量为122189万t,其中电力行业煤耗量最大;煤气消耗总量为349994764万m3,主要来源于黑色金属加工及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生产焦炭643万t、烧结矿1839万t、生铁1651万t、粗钢1818万t、钢材2200万t.非金属矿物制品生产平板玻璃105万t、水泥365万t.2)溶剂使用源和储存运输源.本研究对武汉市涉及VOCs排放的562家工业企业、大型油库及加油站进行了专项调查.石化化工行业生产化肥41万t、乙烯83万t、化学原料药8万t、原油593万t.2014年武汉市加油站汽油消耗量约575万t、柴油消耗量约594万t.3)废弃物处理源.自2007年以来,武汉先后建成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14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6500t/d,全年处理量为23725万t/d.根据《2015武汉市市政基础设施年度报告》,2014年污水实际处理量为7347619万t.132线源1)道路移动源.从武汉市交通管理局获取机动车活动水平,包括各类机动车车型、保有量、燃料类型、排放标准等.2014年,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899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1477万辆、载货汽车17万辆、摩托车25万辆;汽油车占8860%、柴油车占1111%;国Ⅲ前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占3195%.2)非道路移动源.工程机械的燃油消费量通过收集武汉市建筑工地数量、建筑面积等信息估算,工地月消耗柴油约21639t;船舶燃油量通过查阅《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货运周转量估算,总油耗约为443935t;农用运输车80563台,铁路机车年燃油消耗量约21万t,飞机着陆循环次数约78006次.133面源1)扬尘源.施工、砂石料堆的个数及面积、不同土地类型的面积通过解译遥感影像及现场核实获取,建筑工地面积约93km2,砂石料堆总面积约115km2;车流量通过现场调查获取,城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平均车流量分别为3853、3102、1435、318辆/h.2)燃烧面源.各作物产量通过《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获取,结合草谷及实地调研焚烧比例估算燃烧秸秆总量为34万t;民用源煤炭消费量来自环保统计数据,约100万t.3)农业源.从《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获取总氮肥施用量,进一步结合武汉市农作物类型对不同氮肥类型进行细致划分.尿素、碳铵、硝铵、复合肥使用量分别约36464、13674、2279、52952t;畜禽养殖活动水平从《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获取,耕牛、乳牛、母猪、肉猪和家禽分别约172、12、181、198万头和5802万只.4)餐饮源.餐饮源的活动水平是餐饮业油烟烟气排放量(m3).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A=n×V×H,(4)式中,n为固定炉头数,V为烟气排放速率(m3/h),H为年总经营时间(h).假设大型餐饮企业的炉头数为6,中型餐饮企业的炉头数为4,小型餐饮企业的炉头数为2.根据武汉市统计局调研数据,将741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按规模进行划分,大型餐饮企业共557家、中型餐饮企业129家,剩余的均归入小型餐饮企业,合计约303万家.14排放因子选取排放因子的获取基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结合文献调研进行综合考虑.15排放清单空间分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排放清单进行3km×3km网格化处理,其中点源通过经纬度信息定位到对应网格,线源及面源通过道路长度、人口密度分布、土地类型等为权重进行网格化处理[1011],如表1所示.2结果与讨论21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于排放清单估算方法,得到2014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如表2所示.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排放量依次分别为103、170、163、71、631、06、04、198和16万t.22排放源分担率与特征2014年武汉市各大氣污染物排放源分担率如图1、2所示.1)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电力行业和未纳入的统计工业是SO2排放的主要贡献源,3个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28984、26718和20015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8%、26%和20%.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的SO2排放主要来自工艺过程源,占该行业排放的98%以上,其中主要的排污环节为钢压延和烧结过程.2)道路移动源、非道路移动源、电力生产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是NOx排放的主要贡献源,分别贡献了31%、21%、13%和12%.道路移动源排放NOx约为51944t,其中货车贡献最大,排放量占道路移动源排放量的30%.非道路移动源NOx排放量为35038t,船舶排放为最主要的来源,主要是因为武汉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货运港口,年货运周转量巨大.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NOx的主要排放环节为烧结和炼焦过程.3)建筑扬尘是PM10排放的主要贡献源,贡献了33%,其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和道路扬尘源,分别贡献了23%和17%.2014年武汉市建筑扬尘源PM10的排放量为535488t,江夏区、洪山区及蔡甸区建筑施工面积较大,其排放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408%、1843%、1256%.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的PM10排放主要来自烧结、炼铁和炼钢的无组织排放.4)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是PM25排放的主要贡献源,贡献了40%,其次为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源,分别贡献了16%和11%.3大排放源的主要排放环节和特征与PM10类似.5)道路移动源、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表面涂层、石油加工业等是主要的VOCs排放源.其中,道路移动源、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表面涂层、石油加工业的VOCs排放量占全市VOCs总排放量的60%.6)武汉市CO排放主要来自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其排放量为352087t,其中工艺过程源排放量为351712t,排放主要来自于烧结过程,烧结过程排放约294224t.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CO排放量占武汉市CO总排放量的56%.7)武汉市大气NH3排放最大排放源为畜禽养殖排放源,其排放量约7422t,占NH3总排放的46%,其中的后续施肥过程(2979t)贡献率最大.第二大排放源为废水处理,排放占NH3排放总量的14%.8)武汉市BC的最大排放源为道路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分别贡献了23%和21%.而OC主要贡献源为秸秆燃烧排放源,其排放占OC总排放量的28%.23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应用ArcGIS软件将武汉市分成3km×3km的网格,计算出每个网格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武汉市SO2、NOx、PM10、PM25排放3km×3km网格空间分布(图3).武汉市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排放强度高的地方主要聚集在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所占的网格.全市污染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青山区至新洲区一带,这与该区域重工业及电厂较集中的现状相符.24不确定性分析排放清单估算过程中,不确定性主要来自3个方面:活动水平、排放因子以及末端污染控制措施的去除效率的选取.本研究中排放因子的选取是基于环保部公布的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以及相关研究结果,因此其非本地化特征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活动水平方面,化石燃料燃烧源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生活源和未纳入统计工业源活动水平的收集,由于缺乏详尽的信息(如煤炭燃烧类型、硫分、灰分等),污染物排放核算过程中部分参数(硫分、灰分)采用了平均值进行估算,不可避免会带来较大的误差;移动源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非道路移动源数量的统计,由于工程机械数量、油耗量等数据无相关部门统计,均采用估算的方式获取,因此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扬尘源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堆场扬尘的估算,在堆场扬尘排放量估算中需要大量的参数,例如堆场面积、高度等,这些数据难以准确获取,因此采用遥感解译以及一定的假设和估算计算堆料质量,必然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后续工作中还需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因子本地化的工作,加强排放源基础活动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准确性.2)燃烧面源.各作物产量通过《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获取,结合草谷及实地调研焚烧比例估算燃烧秸秆总量为34万t;民用源煤炭消费量来自环保统计数据,约100万t.3)农业源.从《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获取总氮肥施用量,进一步结合武汉市农作物类型对不同氮肥类型进行细致划分.尿素、碳铵、硝铵、复合肥使用量分别约36464、13674、2279、52952t;畜禽养殖活动水平从《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获取,耕牛、乳牛、母猪、肉猪和家禽分别约172、12、181、198万头和5802万只.4)餐饮源.餐饮源的活动水平是餐饮业油烟烟气排放量(m3).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A=n×V×H,(4)式中,n为固定炉头数,V为烟气排放速率(m3/h),H为年总经营时间(h).假设大型餐饮企业的炉头数为6,中型餐饮企业的炉头数为4,小型餐饮企业的炉头数为2.根据武汉市统计局调研数据,将741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按规模进行划分,大型餐饮企业共557家、中型餐饮企业129家,剩余的均归入小型餐饮企业,合计约303万家.14排放因子选取排放因子的获取基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结合文献调研进行综合考虑.15排放清单空间分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排放清单进行3km×3km網格化处理,其中点源通过经纬度信息定位到对应网格,线源及面源通过道路长度、人口密度分布、土地类型等为权重进行网格化处理[1011],如表1所示.2结果与讨论21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于排放清单估算方法,得到2014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如表2所示.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排放量依次分别为103、170、163、71、631、06、04、198和16万t.22排放源分担率与特征2014年武汉市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分担率如图1、2所示.1)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电力行业和未纳入的统计工业是SO2排放的主要贡献源,3个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28984、26718和20015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8%、26%和20%.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的SO2排放主要来自工艺过程源,占该行业排放的98%以上,其中主要的排污环节为钢压延和烧结过程.2)道路移动源、非道路移动源、电力生产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是NOx排放的主要贡献源,分别贡献了31%、21%、13%和12%.道路移动源排放NOx约为51944t,其中货车贡献最大,排放量占道路移动源排放量的30%.非道路移动源NOx排放量为35038t,船舶排放为最主要的来源,主要是因为武汉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货运港口,年货运周转量巨大.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NOx的主要排放环节为烧结和炼焦过程.3)建筑扬尘是PM10排放的主要贡献源,贡献了33%,其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和道路扬尘源,分别贡献了23%和17%.2014年武汉市建筑扬尘源PM10的排放量为535488t,江夏区、洪山区及蔡甸区建筑施工面积较大,其排放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408%、1843%、1256%.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的PM10排放主要来自烧结、炼铁和炼钢的无组织排放.4)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是PM25排放的主要贡献源,贡献了40%,其次为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源,分别贡献了16%和11%.3大排放源的主要排放环节和特征与PM10类似.5)道路移动源、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表面涂层、石油加工业等是主要的VOCs 排放源.其中,道路移动源、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表面涂层、石油加工业的VOCs排放量占全市VOCs总排放量的60%.6)武汉市CO排放主要来自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其排放量为352087t,其中工艺过程源排放量为351712t,排放主要来自于烧结过程,烧结过程排放约294224t.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CO排放量占武汉市CO总排放量的56%.7)武汉市大气NH3排放最大排放源为畜禽养殖排放源,其排放量约7422t,占NH3总排放的46%,其中的后续施肥过程(2979t)贡献率最大.第二大排放源为废水处理,排放占NH3排放总量的14%.8)武汉市BC的最大排放源为道路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分别贡献了23%和21%.而OC主要贡献源为秸秆燃烧排放源,其排放占OC总排放量的28%.23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应用ArcGIS软件将武汉市分成3km×3km的网格,计算出每个网格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武汉市SO2、NOx、PM10、PM25排放3km×3km网格空间分布(图3).武汉市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排放强度高的地方主要聚集在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所占的网格.全市污染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青山区至新洲区一带,这与该区域重工业及电厂较集中的现状相符.24不确定性分析排放清单估算过程中,不确定性主要来自3个方面:活动水平、排放因子以及末端污染控制措施的去除效率的选取.本研究中排放因子的选取是基于环保部公布的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以及相关研究结果,因此其非本地化特征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活动水平方面,化石燃料燃烧源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生活源和未纳入统计工业源活动水平的收集,由于缺乏详尽的信息(如煤炭燃烧类型、硫分、灰分等),污染物排放核算过程中部分参数(硫分、灰分)采用了平均值进行估算,不可避免会带来较大的误差;移动源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非道路移动源数量的统计,由于工程机械数量、油耗量等数据无相关部门统计,均采用估算的方式获取,因此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扬尘源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堆场扬尘的估算,在堆场扬尘排放量估算中需要大量的参数,例如堆场面积、高度等,这些数据难以准确获取,因此采用遥感解译以及一定的假设和估算计算堆料质量,必然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后续工作中还需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因子本地化的工作,加强排放源基础活动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准确性.。
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近年来随着几次严重雾霾污染事件的发生及“A PEC 蓝”治理成效的显现,经济增长、城镇化与工业化建设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大气污染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威胁人体健康,还会反过来制约城镇化的发展[1-2]。
近年来武汉市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其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但工业生产引起的大气污染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3],政府部门通过采取改进生产工艺、引进新能源、迁出污染企业及超低排放控制等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武汉市的大气污染现状,本研究针对2019年武汉市10个国控点主要大气污染物(N O 2,SO 2,PM 2.5,PM 10,C O 和O 3)的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性风险研究,并对PM 2.5和PM 10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价,以期为武汉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决策、区域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采集于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环境数据中空气质量日报指数信息,监测站位包括10个国控点,分别是:东西湖区的吴家山站;江岸区的汉口花桥站;江岸区的汉口江滩站;青山区的青山钢花站;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东湖梨园站;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沌口新区站;汉阳区的汉阳月湖站;武昌区的武昌紫阳站;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民族大道站;蔡甸区的沉湖七壕站。
监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根据逐日数据可用Excel 计算各监测点位大气污染物的月均值,再根据月均值可求得年均值。
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图和健康风险评价图借助于O r i gi n8.5绘制,Pear s on 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
1.2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按照非致癌效应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武汉市PM 2.5和PM 10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具体评文章编号:1674-9146(2021)03-034-04收稿日期:2020-12-30;修回日期:2021-01-10作者简介:代知广(1993—),男,湖北武汉人,硕士,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E-m ai l :i m cr yi ng@ 。
武汉市城市基础建设污染问题分析
武汉市城市基础建设污染问题分析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武汉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交通运输的增加,大量的尾气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尤其是在冬季采暖季节,燃煤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空气中的PM2.5和PM10等颗粒物浓度较高,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武汉市的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滞后,导致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
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也使得水质受到严重影响,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危害。
武汉市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
城市交通、建筑工地施工和商业活动等产生的噪声超过了居民的容忍范围。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下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睡眠质量下降、心血管疾病和听力损害等。
针对以上问题,武汉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城市基础建设污染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排放,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城市水环境的治理。
加强噪声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噪声源监控和源头治理机制。
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或个人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存在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治理措施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一些污染源可能存在着监管不到位和处罚不严格的情况。
武汉市的城市基础建设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等方面。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武汉市城区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时空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武汉市城区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时空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者:李紫琦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0期摘要:指出了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于大气污染防治、预警预报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合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10个监测站点每小时PM2.5和PM10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武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异特征及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PM2.5和PM10浓度均呈现出西部最低、东部居中、中部高低斑块状分布的空间格局。
时间上各城区均呈现颗粒物浓度随着月份变化先降低后升高,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且浓度呈现夏季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时空变化;气候条件;武汉城区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66041 引言空气颗粒物质(PM)是指直径范围为0.001~100 μm极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其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达数小时至数周,其颗粒物越小,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1]。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0 μm的细颗粒物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显著影响[2]。
目前,由于空气颗粒物质对人类健康[2]和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3]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4~7]。
PM2.5和PM10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2.5 μm和10 μm的大气颗粒污染物,是表征我国空气质量6个核心指标中的两个主要指标。
目前关于空气质量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PM2.5和PM10这两个指标上。
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特征[1,7]、排放源清单 [6,8,9]、不同区域时空分异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1,4,5,10]和流行病学研究[2]等方面。
这些研究表明PM2.5和PM10无论是从排放源清单、化学特征,还是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均与区域自然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4,5,10],因此对PM10和PM2.5研究都需要结合区域固有特征进行。
2016—2020年武汉各行政区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016—2020年武汉各行政区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邓田田;赵锦慧;张周祥;孙莹莹;杨喆
【期刊名称】《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44)4
【摘要】基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武汉市环保局的污染物小时均值数据,统计武汉市22个监测点臭氧浓度,分析臭氧浓度及污染状况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
明:2016—2020年武汉地区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年际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年内变化上呈现冬季低、夏季高的特点;在臭氧浓度月均值变化中多呈现不规则的“M”状双峰型变化趋势,少数呈倒“V”状的单峰型,还有极少数的多峰型;臭氧浓度空间分布规律为从市中心到远城区依次降低.出现空间异质性是主城区臭氧前体污染物排放源集中,再加上夏季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了臭氧的浓度.
【总页数】7页(P388-394)
【作者】邓田田;赵锦慧;张周祥;孙莹莹;杨喆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1
【相关文献】
1.武汉城区臭氧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2.2016年太原市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3.2016~2018年中国城市臭氧浓度时空聚集变化规律
4.淄博市2016-2019年近地面大气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5.武汉市臭氧时空分布及环境变量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6期2018年11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ol.40㊀No.6㊀Novꎬ2018㊀收稿日期:20180305基金项目:武汉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400 ̄099673)资助作者简介:莫彩芬(1993)ꎬ女ꎬ硕士生ꎬE ̄mail:1263664091@qq.comꎻ陈红兵ꎬ通信作者ꎬ实验师ꎻE ̄mail:hbchen7112@163.com文章编号:10002375(2018)06059308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莫彩芬ꎬ陈帅ꎬ陈红兵ꎬ柯杰ꎬ陈默(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ꎬ湖北武汉430062)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ꎬ对2016 2017年武汉市环境空气10个国控点10个市控点的6个空气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ꎬ揭示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差异性ꎬ辨识主要污染因子ꎬ解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016 2017年ꎬ武汉市空气质量有变好的趋势ꎬ主要是因为PM2.5和PM10同期月均浓度下降ꎻSO2㊁NO2㊁PM10㊁PM2.5浓度排序依次为:冬>春>秋>夏ꎻCO浓度排序依次为:冬>秋>春>夏ꎻO3浓度排序依次为:夏>秋>春>冬ꎻ武汉市监测点位空气质量从好到坏的顺序为:远郊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ꎻ春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㊁CO㊁O3㊁PM10ꎬ夏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㊁SO2㊁PM2.5ꎬ秋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㊁PM2.5㊁CO㊁O3㊁PM10ꎬ冬季的主要污染物因子为NO2㊁CO㊁O3㊁PM2.5㊁PM10ꎻ近两年ꎬ机动车尾气㊁工业废气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构成武汉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ꎬ秸秆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小.关键词:空气质量ꎻ时空分布ꎻ主成分分析ꎻ聚类分析ꎻ污染源解析中图分类号:X83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0 ̄2375.2018.06.008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ofairqualityandsourceidentificationofpollutioninWuhanMOCaifenꎬCHENShuaiꎬCHENHongbingꎬKEJieꎬCHENMo(Facult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ꎬHubeiUniversityꎬWuhan430062ꎬChina)Abstract:PCAandCAwereappliedforanalysisofthe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ofairqualityandidentifyingthemainpollutionfactorsandthecausesofpollutionbasedon6airqualityindicesof10state ̄controlledand10city ̄controlledinWuhanfrom2016to2017.TheresultsshowedthattheairqualitychangedbetterinWuhanfrom2016to2017becauseofthedeclineoftheaveraged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intherespectivelyseasonꎻConcentrationofSO2ꎬNO2ꎬPM10andPM2.5sortedintheorder:winter>spring>autumn>summerꎻSortofCOconcentrationwasintheorder:winter>autumn>spring>summerꎻSortofO3concentrationwasintheorder:summer>autumn>spring>winterꎻThedecreasingorderofWuhancity sairqualitywas:outersuburbs>centerurbanarea>industrialparkoreconomicdevelopmentzoneꎻThemainpollutionfactorsofspringwereNO2ꎬCOꎬO3ꎬPM10ꎬthemajorpollutionfactorsofsummerwereNO2ꎬSO2ꎬPM2.5ꎬthemajorpollutantfactorsofautumnwereNO2ꎬCOꎬO3ꎬPM10andPM2.5ꎬthemainpollutionfactorsofwinterwereNO2ꎬCOꎬO3ꎬPM2.5andPM10ꎻInthepasttwoyearsꎬmotorvehicleexhaustꎬindustrialemissionsandconstructionfugitivedustwerethemainsourceofairpollutioninWuhancityꎬstrawburninggraduallyhadreducedtheinfluencetoairquality.Keywords:airqualityꎻspatio ̄temporaldistributionꎻPCAꎻCAꎻpollutionsourcesidentification594㊀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0㊀引言近几年ꎬ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ꎬ国内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ꎬ空气质量持续下降ꎬ空气污染事件频发ꎬ与居民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ꎬ利在千秋[1].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ꎬ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ꎬ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空气质量问题已从现实民生问题上升至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ꎬ武汉市作为中国东西贯通的枢纽㊁中国的区域中心城市ꎬ城市空气质量必定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ꎬ探索武汉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ꎬ识别污染因子ꎬ解析污染源ꎬ寻求污染治理对策ꎬ已成为武汉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内关于武汉市空气质量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ꎬ但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从个别指标探索该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如PM2.5[3 ̄4]㊁PM10[5].2)武汉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如气象要素[6]㊁机动车尾气[7]㊁建筑垃圾[8].3)大部分研究点位集中在国控点ꎬ不包含市控点[9 ̄10].本文中以2016 2017年武汉市20个监控点(10个国控点ꎬ10个市控点)的6个空气污染物指标作为研究对象ꎬ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ꎬ分析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分布特征ꎬ辨识主要污染因子ꎬ解析污染源特征ꎬ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控计划㊁进一步改善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ꎬ并希望该方法能为其他同类型城市的环保部门对环境质量的监测㊁污染的控制以及污染源的解析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1㊀研究区域概况武汉市(113ʎ41ᶄ115ʎ05ᶄEꎬ29ʎ58ᶄ31ʎ22ᶄN)地处长江中下游ꎬ隶属江汉平原东部ꎬ是湖北省省会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市水域面积共有2117.60km2ꎬ占该市总面积的25.79%ꎻ武汉市2011年获 国家森林城市 称号ꎬ森林覆盖率达39.09%ꎬ自然植被多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9]ꎻ武汉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ꎬ雨期主要集中在夏季ꎬ年平均降水量为15502050mmꎻ四季分明ꎬ年平均气温15.817.5ħꎻ武汉市是 四大火炉 城市之一ꎬ三面环山ꎬ不宜空气流通[11]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ꎬ冬季以北风或西北风为主ꎬ夏季酷热ꎬ冬季寒冷ꎻ季节划分按照3㊁4㊁5月为春季ꎬ6㊁7㊁8月为夏季ꎬ9㊁10㊁11月为秋季ꎬ12㊁1㊁2月为冬季.2㊀数据与方法2.1㊀数据采集㊀本文中所利用的2016 2017年空气质量数据来源于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官网公布的全市10个国控点㊁10个市控点的逐日监测数据ꎬ包括二氧化硫(SO2)㊁二氧化氮(NO2)㊁可吸入颗粒物(PM2.5)㊁一氧化碳(CO)㊁臭氧(O3)㊁细颗粒物(PM10).武汉市10个国控点(东湖梨园㊁沌口新区㊁吴家山㊁武昌紫阳㊁东湖高新㊁汉阳月湖㊁汉口花桥㊁青山钢花㊁汉口江滩㊁沉湖七壕)㊁10个市控点(汉南区站㊁江夏区站㊁黄陂区站㊁江汉红领巾㊁硚口古田㊁洪山地大㊁蔡甸区站㊁新洲区站㊁东西湖区站㊁化工区站)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本文中选取2016 2017年6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ꎬ进行多元统计分析.2.2㊀数据分析2.2.1㊀空气质量时空尺度变化图㊀基于Origin8.5软件ꎬ将2016 2017年20个监测点位6个污染物指标的月均数据用热图形式表现ꎬ可以发现不同点位的各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2.2.2㊀主成分分析㊀PCA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ꎬ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进行最佳综合与简化ꎬ重新组合成新的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变量(即主成分)ꎬ并要求这些综合变量能够反映原变量提供的大部分新信息ꎬ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12 ̄18].本文中应用SPSS9.0软件提取6个指标的3个主成分.2.2.3㊀聚类分析㊀CA是按照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科学的区分或分类的过程ꎬ通过在变量之间定义相似系数ꎬ代表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ꎬ按照相似程度的大小ꎬ将变量逐一归类ꎬ直到所有变量都聚为一类ꎬ第6期莫彩芬ꎬ等: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595㊀图1㊀武汉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图(1 东湖梨园ꎬ2 沌口新区ꎬ3 吴家山ꎬ4 武昌紫阳ꎬ5 东湖高新ꎬ6 汉阳月湖ꎬ7 汉口花桥ꎬ8 青山钢花ꎬ9 汉口江滩ꎬ10 沉湖七壕ꎬ11 汉南区ꎬ12 江夏区站ꎬ13 黄陂区站ꎬ14 江汉红领巾ꎬ15 硚口古田ꎬ16 洪山地大ꎬ17 蔡甸区站ꎬ18 新洲区站ꎬ19 东西湖区站ꎬ20 化工区站)㊀形成一个表示相似程度的谱系图[19 ̄20].为了排除不同单位和量纲的影响ꎬ使原始数据能在同一尺度上比较ꎬ本文中对聚类要素采用标准差标准化进行标准化处理.3㊀结果与讨论3.1㊀时空特征分析㊀对武汉市2016 2017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时空尺度分析得到时空分布特征ꎬ发现各监测点位的多项指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ꎬ并与监测点位有密切联系(图2).从年度上看ꎬPM2.5和PM10同期下降趋势较明显ꎬ主要原因是武汉市自2016年开展 拥抱蓝天行动 ꎬ武汉市周边县市强化农作物秸秆燃烧监管ꎬ露天燃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从季节上看ꎬ各监测点位的SO2㊁NO2㊁PM10浓度于两年间呈现的特征为:冬>春>秋>夏ꎬ这与2007 2011年的分布特征是一致的[9]ꎬ说明SO2㊁NO2㊁PM10浓度与季节的相关性较大ꎬ这可能是由于武汉的夏季降水多ꎬ绿地覆盖率高ꎬ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含量ꎬ同时武汉市夏季温度较高ꎬ对流较强ꎬ扩散条件较好.冬季气象条件正好相反ꎬ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ꎬ加上居民或企业单位采暖等ꎬ增加了污染物含量ꎻ各监测点位的PM2.5浓度两年间呈现的特征为:冬>春>秋>夏ꎬ这与成海容等[21]的研究结果 秋>冬>夏>春 和黄亚林等[4]的研究结果 冬>秋>春>夏 有所区别.成海容等认为秋季比较严重一是因为研究范围为整个武汉市ꎬ受周边县市影响较大ꎬ二是因为秋收时ꎬ武汉市周边大量露天燃烧秸秆ꎬ同时秋季下沉气流增加ꎬ且时有逆温层影响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ꎬ黄亚林等认为冬季较严重是因其研究范围为武汉市市区ꎬ受秸秆燃烧的影响较小ꎬ因而秋季PM2.5值相对于冬季值偏小ꎻ本文研究对象为2016 2017年的武汉市城区和郊区ꎬ近两年武汉市周边县市如黄石市㊁襄阳市等采取措施限制秸秆燃烧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ꎬ使得秋季PM2.5值偏低ꎬ同时由于近两年武汉市春季期间ꎬ来汉游客数量猛增㊁武汉马拉松比赛等大型活动举办较为频繁㊁武汉市民周末大规模出行增加了交通量从而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ꎬ使得春季PM2.5值高于秋季ꎻ各监测点位的CO浓度两年间呈现的特征为:冬>秋>春>夏ꎬ主要原因是冬天取暖设备的大量运行以及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ꎻ各监测点位的O3浓度两年间呈现的特征为:夏>秋>春>冬ꎬ这与黄振等[22]的研究结果 夏季最高ꎬ冬季最低(2010 2012年) 是一致的ꎬ主要原因是武汉市夏季各类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并没有减少ꎬ加上气温高㊁天气燥热㊁日照强烈等气象条件ꎬ极易造成O3的产生和积累ꎬ冬季的气象条件则相反ꎬ有利于O3的扩散.因此ꎬ近两年武汉市空气质量与季节紧密联系ꎬ冬季主要受PM2.5㊁PM10㊁NO2影响ꎬ污染最严重ꎬ夏季污染最轻ꎬ春秋介于两者之间.从空间上看ꎬ武汉市20个监测点位之间ꎬ主要污染物有所差异.SO2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江夏区㊁化工区站及蔡甸区ꎬ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工业园(区)较多ꎬ工业废气排放量大ꎻNO2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596㊀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图2㊀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标时空尺度变化趋势示意图(1 东湖梨园ꎬ2 沌口新区ꎬ3 吴家山ꎬ4 武昌紫阳ꎬ5 东湖高新ꎬ6 汉阳月湖ꎬ7 汉口花桥ꎬ8 青山钢花ꎬ9 汉口江滩ꎬ10 沉湖七壕ꎬ11 汉南区ꎬ12 江夏区站ꎬ13 黄陂区站ꎬ14 江汉红领巾ꎬ15 硚口古田ꎬ16 洪山地大ꎬ17 蔡甸区站ꎬ18 新洲区站ꎬ19 东西湖区站ꎬ20 化工区站)㊀在除沉湖七壕㊁江夏区㊁黄陂区㊁新洲区以外的区域ꎬ主要原因是这4个区域均在武汉市远郊区或新城区ꎬ办公区相对较少ꎬ车流量相对较少ꎬ故产生的NO2较少ꎻPM2.5低值聚集区仅分布在沉湖七壕ꎬ其余点位受到的PM2.5污染较为严重ꎬ表明武汉市整体受到PM2.5污染ꎬ主要原因是近两年武汉市在全市范围内全力促进地铁建设ꎬ加上其他类型的建筑施工均在全市范围进行ꎻCO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吴家山和新洲区ꎬ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域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较多ꎻO3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湖高新和东西湖区ꎬ且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的9月份ꎬ主要原因是2016年9月武汉市日照㊁气温较2017年高ꎬ导致O3不易扩散ꎻPM10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10个国控点ꎬ主要原因是10个国控点所在的区域囊括了武汉市绝大部分人口密集区和景区ꎬ居民活动㊁旅游活动㊁文体活动等多在此区域举办ꎬ造成人流量㊁车流量较大ꎬ产生的颗粒物较多ꎬ故PM10值比较高.总体上ꎬ东湖梨园㊁汉口江滩等风景区污染较轻ꎬ吴家山㊁江夏区㊁化工区等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污染最严重ꎬ郊区污染最轻ꎬ中心城区污染介于两者之间.㊀第6期莫彩芬ꎬ等: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5973.2㊀污染因子识别㊀通过以上分析可知ꎬ空气污染物与季节密切相关ꎬ基于此ꎬ本文中对2016 2017年武汉市20个监测点位的6个指标分季节进行主成分分析ꎬ以期识别不同季节的污染因子.近两年ꎬ春季㊁夏季㊁秋季和冬季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1.81%㊁72.55%㊁85.29%㊁82.12%ꎬ提取的主成分均已解释了原始信息的70%以上ꎬ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武汉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根据相关文献ꎬ可知与主成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的指标可被认为和主成分显著相关[23]ꎬ主成分分析结果见图3.同时为了更加精确地识别污染因子ꎬ本文中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ꎬ基于季均值对各监测点位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ꎬ相关分析的结果见表1.图3㊀2016 2017年春(a)㊁夏(b)㊁秋(c)㊁冬(d)的主成分散点图㊀在春季ꎬ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52.40%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Pearson|>0.7ꎬP<0.01)的指标包括NO2㊁CO㊁O3㊁PM10ꎬ且O3与其呈负相关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建筑扬尘㊁机动车尾气[24]ꎻ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6.50%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是SO2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排放ꎻ第三主成分贡献率为12.91%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是PM2.5.在夏季ꎬ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0.77%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为NO2ꎬ与其显著相关(|Pearson|>0.5ꎬP<0.05)的指标为SO2和PM2.5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㊁工业废气排放ꎻ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4.89%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为PM10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为CO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ꎻ第三主成分贡献率16.89%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为SO2和O3ꎬ且SO2与其呈负相关.在秋季ꎬ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51.62%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为NO2㊁PM2.5ꎬCO㊁O3㊁PM10ꎬ且O3与其呈负相关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㊁建筑扬尘ꎻ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0.29%ꎬ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为SO2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为O3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ꎻ第三主成分贡献率为13.38%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为PM2.5.在冬季ꎬ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8.51%ꎬ与其高度显著相关的指标包括NO2㊁CO㊁O3ꎬ其中O3与第一主成分呈负相关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包括PM2.5㊁PM10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㊁取暖设备的大量运行ꎻ第二主598㊀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表1㊀主成分与指标的相关性季节主成分SO2㊀㊀μg/m3㊀㊀NO2㊀㊀μg/m3㊀㊀PM2.5㊀㊀μg/m3㊀㊀CO㊀㊀㊀μg/m3㊀㊀O3㊀㊀μg/m3㊀㊀PM10㊀㊀㊀μg/m3㊀㊀春1㊀0.1503<0.0001∗∗㊀0.0009∗∗<0.0001∗∗㊀0.0004∗∗<0.0001∗∗2<0.0001∗∗㊀0.5965㊀0.5929㊀0.2401㊀0.2867㊀0.54823㊀0.2502㊀0.5139㊀0.0024∗∗㊀0.4059㊀0.0323∗㊀0.8845夏1㊀0.0215∗<0.0001∗∗㊀0.002∗∗㊀0.1359㊀0.0611㊀0.15352㊀0.6972㊀0.4620㊀0.0122∗㊀0.0057∗∗㊀0.0346∗㊀0.0001∗∗3㊀0.0023∗∗㊀0.5399㊀0.9837㊀0.1305㊀0.0012∗∗㊀0.6844秋1㊀0.4351<0.00018∗∗㊀0.0001∗∗<0.0001∗∗㊀0.0003∗∗㊀0.0002∗∗2<0.0001∗∗㊀0.7339㊀0.1875㊀0.5322㊀0.0103∗㊀0.22903㊀0.0378∗㊀0.7586㊀0.0196∗㊀0.0316∗㊀0.4073㊀0.3888冬1㊀0.1415<0.0001∗∗㊀0.0366∗<0.0001∗∗<0.0001∗∗㊀0.0103∗2㊀0.0008∗∗㊀0.6469㊀0.0053∗∗㊀0.7741㊀0.2772㊀0.0118∗3㊀0.0046∗∗㊀0.8456㊀0.0200∗㊀0.4857㊀0.3036㊀0.2337㊀㊀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ꎻ ∗ 与 ∗∗ 分别表示在0.05与0.01水平上显著相关㊁高度显著相关成分贡献率为20.29%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为SO2和PM2.5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业废气排放㊁机动车尾气ꎻ第三主成分贡献率为13.32%ꎬ与其显著相关的指标为SO2和PM2.5.因此ꎬ机动车尾气㊁工业废气排放及建筑扬尘成为近两年影响武汉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3.3㊀区域差异性分析㊀由于武汉市空气质量与季节密切联系ꎬ本文中对2016 2017年武汉市20个监测点位分季节进行空间聚类分析ꎬ运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ꎬ以统计量信息损失度(半偏R2ꎬSPRSQ)为度量标准ꎬ相邻SPRSQ值跨度越大ꎬ聚类越合适[25].春季时ꎬSPRSQ取0.0986ꎬ20个监测点位聚类为4组ꎬ第一组包括沉湖七壕(10)和新洲区(18)ꎬ即武汉市远郊区ꎬ第二组包括蔡甸区(17)㊁黄陂区(13)和江夏区(12)ꎬ均设有经济开发区ꎬ第三组包括东西湖区(19)㊁硚口古田(15)和东湖高新(5)ꎬ均有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ꎬ其余为第四组ꎻ夏季时ꎬSPRSQ取0.0727ꎬ20个监测点位聚类为4组ꎬ第一组为沉湖七壕(10)ꎬ为国控对照点ꎬ第二组包括化工区站(20)㊁江夏区站(12)㊁江汉南片区(11)ꎬ为工业园(区)ꎬ第三组包括新洲区(18)㊁蔡甸区(17)㊁黄陂区(13)㊁东西湖区(19)㊁硚口古田(15)㊁东湖高新(5)ꎬ多为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所在地ꎬ其余为第四组ꎻ秋季时ꎬSPRSQ取0.0752ꎬ20个监测点位聚类为4组ꎬ第一组为新洲区(18)㊁黄陂区(13)㊁东西湖区(19)㊁沉湖七壕(10)ꎬ为远郊区ꎬ第二组包括化工区站(20)㊁蔡甸区(17)㊁江夏区站(12)㊁东湖高新(5)ꎬ为工业园与经济开发区所在地ꎬ第三组包括青山钢花(8)㊁武昌紫阳(4)㊁江汉南片区(11)㊁沌口新区(2)ꎬ其余为第四组ꎻ冬季时ꎬSPRSQ取0.0804ꎬ20个监测点位聚类为4组ꎬ第一组包括江汉红领巾(14)㊁硚口古田(15)㊁汉口花桥(7)ꎬ为人口密集区ꎬ第二组包括东湖高新(5)㊁武昌紫阳(4)㊁汉口江滩(9)㊁汉阳月湖(6)㊁青山钢花(8)㊁吴家山(3)㊁沌口新区(2)ꎬ多为企业单位㊁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所在地ꎬ第三组包括沉湖七壕(10)ꎬ其余为第四组.3.4㊀污染源解析㊀武汉市夏季相对于冬季温度高ꎬ降雨量大ꎬ上升气流较强ꎬ对流比较旺盛ꎬ有利于污染物扩散ꎬ加上秋季期间周边市县燃烧秸秆㊁冬季期间居民采暖等活动ꎬ导致夏季的空气质量好于秋冬季.根据«2016年武汉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ꎬ2016年武汉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1599.80tꎬ占全市总排放量的39.24%ꎬCO排放量89021.85tꎬPM10排放量1577.57tꎬPM2.5排放量1452.29t[26]ꎻ目前ꎬ武汉市有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ꎬ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ꎬ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ꎬ主要分布于东湖高新区㊁吴家山经济开发区㊁新洲区㊁蔡甸区㊁青山区㊁沌口区ꎬ且有石油化工产业㊁化工物流产业㊁装备制造业等三大产业集群武汉市化工区ꎻ同时ꎬ近两年武汉市同步在建16条地铁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在春季ꎬ起主导作用的污染物是NO2㊁CO㊁O3㊁PM10ꎬ且区域差异性与工业园(区)㊁经济开发区紧㊀第6期莫彩芬ꎬ等:近两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599图4㊀2016-2017年春(a)㊁夏(b)㊁秋(c)㊁冬(d)的离差平方和聚类树状图1 东湖梨园ꎬ2 沌口新区ꎬ3 吴家山ꎬ4 武昌紫阳ꎬ5 东湖高新ꎬ6 汉阳月湖ꎬ7 汉口花桥ꎬ8 青山钢花ꎬ9 汉口江滩ꎬ10 沉湖七壕ꎬ11 汉南区ꎬ12 江夏区站ꎬ13 黄陂区站ꎬ14 江汉红领巾ꎬ15 硚口古田ꎬ16 洪山地大ꎬ17 蔡甸区站ꎬ18 新洲区站ꎬ19 东西湖区站ꎬ20 化工区站㊀密联系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㊁工业生产ꎻ在夏季ꎬ起主导作用的污染物是NO2㊁SO2㊁PM2.5ꎬ且区域差异性与与工业园(区)㊁经济开发区紧密联系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ꎻ在秋季ꎬ起主导作用的污染物是NO2㊁PM2.5㊁CO㊁O3㊁PM10ꎬ且区域差异性与郊区㊁工业园(区)以及经济开发区紧密联系ꎬ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㊁建筑扬尘㊁工业生产以及周边省份的秸秆燃烧ꎻ在冬季ꎬ起主导作用的污染物是NO2㊁PM2.5㊁CO㊁O3㊁PM10ꎬ且区域性差异与人口密度㊁机动车尾气㊁建筑扬尘以及工业生产密切联系.近两年4个季节均受到NO2污染.因此ꎬ机动车尾气㊁工业废气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构成武汉市空气污染物的来源.4 结论本文中通过武汉市2016 2017年的10个国控点和10个市控点监测数据探讨了武汉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ꎬ得出以下结论:1)2016 2017年ꎬ武汉市空气质量整体上有所改善ꎬ得益于2016年伊始ꎬ武汉市大力实施拥抱蓝天行动ꎬPM2.5和PM10同期下降较明显.2)NO2成为近两年每个季度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ꎬ主要是因为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ꎬ排放的氮氧化物逐渐增多.3)武汉市近两年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时间段出现在冬季ꎬ主要受到PM2.5㊁NO2㊁PM10污染ꎬ污染程度最轻的时间段出现在夏季ꎬ主要受到NO2污染ꎬ春秋介于两者之间.4)武汉市空气质量空间差异显著ꎬ风景区及远郊区污染最轻ꎬ而工业园(区)及经济开发区污染最严重.5)得益于近两年武汉市周边县市强化农作物秸秆燃烧监管ꎬ武汉市PM2.5和PM10同期下降ꎬ中心城区介于两者之间.6)近两年ꎬ机动车尾气㊁工业废气排放以及建筑扬尘构成武汉市NO2㊁PM2.5㊁PM10污染的主要来源ꎬ600㊀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秸秆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小.5 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ꎬ2017 ̄10 ̄18(1).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ꎬ2017 ̄03 ̄17(1).[3]卢苗苗ꎬ唐晓ꎬ王自发ꎬ等.武汉地区2014年PM2.5时空分布与来源贡献的数值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ꎬ2017ꎬ37(11):4227 ̄4240.[4]黄亚林ꎬ刘超ꎬ曾克峰ꎬ等.2013 2014年武汉市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ꎬ2015ꎬ24(8):1330 ̄1335.[5]岳辉.武汉市大气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2:1 ̄2. [6]张兵ꎬ沈帆ꎬ陈楠ꎬ等.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气象因素对武汉市空气质量参数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ꎬ2014ꎬ31(4):241 ̄246.[7]史小朋.机动车尾气对街道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4:1 ̄2. [8]王世镇.武汉市建筑垃圾与空气质量相关性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ꎬ2015:1 ̄2.[9]裴婷婷ꎬ陈小平ꎬ周志翔.2007 2011年武汉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导刊ꎬ2014ꎬ33(2):43 ̄47. [10]岳岩裕ꎬ王晓玲ꎬ张蒙晰ꎬ等.武汉市空气质量状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暴雨灾害ꎬ2016ꎬ35(3):271 ̄278. [11]杨小露ꎬ李海波ꎬ李成ꎬ等.武汉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39(4):361 ̄366.[12]高惠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05:265 ̄289.[13]王艳红ꎬ王桂玲.基于主成分和地统计的太湖水质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ꎬ2010ꎬ33(12):547 ̄550.[14]李森ꎬ丁贤荣ꎬ潘进ꎬ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技ꎬ2012ꎬ25(3):44 ̄47. [15]吉祝美ꎬ方里ꎬ张俊ꎬ等.主成分分析法在SPSS软件中的操作及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保科技ꎬ2012ꎬ18(4):38 ̄43.[16]杨学福ꎬ王蕾ꎬ关建玲ꎬ等.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渭河西成段水质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ꎬ2016ꎬ10(3):1560 ̄1565. [17]黄祥丰ꎬ李道新ꎬ徐慎东ꎬ等.我国森林薇菜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通讯ꎬ2015(10):15 ̄22.[18]李成ꎬ李海波ꎬ高丹丹ꎬ等.主成分分析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38(6):567 ̄571.[19]朱琳ꎬ王雅南ꎬ宋永会ꎬ等.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ꎬ2017ꎬ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43.X.20170829.1619.003.html.[20]姚雪倩ꎬ李云祯ꎬ徐友ꎬ等.基于熵权法和聚类分析法的成都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ꎬ2017ꎬ43(1):100 ̄104.[21]成海容ꎬ王祖武ꎬ冯家良ꎬ等.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J].生态环境学报ꎬ2012ꎬ21(9):1574 ̄1579.[22]黄振ꎬ王建民ꎬ沈龙娇ꎬ等.武汉市2010 2012年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ꎬ2013:4715 ̄4720.[23]LiuCWꎬLinKHꎬkuoYM.ApplicationoffactoranalysisintheassessmentofgroundwaterqualityinablackfootdiseaseareainTaiwan[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03ꎬ313(1/3):77 ̄89.[24]黄亚林ꎬ丁镭ꎬ张冉ꎬ等.武汉城市圈城市化发展与环境空气质量关系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15ꎬ24(12):2117 ̄2125.[25]黄燕ꎬ吴平.SAS统计分析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2006:279.[26]武汉市环保局.2016年武汉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N].长江日报ꎬ2016 ̄06 ̄06(01).(责任编辑㊀游㊀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