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高血压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
(1)基本方药: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组成基本方药。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基本方药,实现个性化治疗。
(3)用药原则:遵循“剂量适中、疗程合理、用药安全”的原则,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第1篇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方案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治疗原则
1.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体质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治未病:重视预防,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4.综合治疗:结合中药、针灸、推拿、食疗、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多种疗法。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2.针灸治疗
(1)选穴原则: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穴位。
(2)治疗方法:采用毫针、电针、耳针等针灸疗法,每周治疗2-3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进行,确保治疗安全。
3.推拿治疗
(1)手法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推拿手法。
(3)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
(4)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治疗,避免运动损伤。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心理干预方法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
音乐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改变不良行 为模式,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利用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元素,调节 患者心理状态,达到降压的效果。
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缓解紧张情 绪。
保持良好心态,预防情绪波动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02
中医药对高血压病认识
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理解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 属于“眩晕”、“头 痛”等范畴。
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病因多与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内伤虚损 等有关。
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化痰祛湿等。
推拿按摩手法介绍
推拿按摩原理
通过按摩特定部位和穴位,促进气血流 通,舒缓紧张情绪,从而降低血压。
VS
常用手法
包括按、摩、推、拿、揉、捏等,可针对 高血压病患者的头、颈、肩、背等部位进 行按摩。
其他非药物疗法如拔罐、艾灸等
01
02
03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刺 激皮肤和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达到降压效果。
3
高血压病的预防与调护
强调了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 重要性,介绍了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护 措施。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高血 压病的中医药防治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对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治
疗手段表示认可。
部分学员分享了自身或亲友通过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良好效 果的经历,对中医药的疗效表示

预防高血压_中医来支招

预防高血压_中医来支招

预防高血压 中医来支招李良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卫生院,北京 102407)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血管,诱发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等。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预防和保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增高的一种现象。

好比,心脏如同水泵,血管如同水管,水如同血液。

水分在从水泵进入水管流动时,会对水管内壁产生一定的侧压力,这就是流动时的水压。

如果这个压力数值过大,即为高血压。

虽然中医学并未明确给出高血压的具体概念,但认为属于头痛和眩晕的范畴,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阳虚血瘀等都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不可忽视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虽然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但患者在饮食、药物等方面没有进行管控,血管壁就如同老化的水管,会逐渐硬化,极易诱发。

比如高血压患者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甚至会出现主动脉夹层这类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大脑血管结构也会出现明显改变,使得血管通畅性受到明显影响,引发脑出血、脑血栓等问题。

在临床,西医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方法是服用降压药。

在中医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则要做到辨证施治。

常见的高血压证型有以下几种。

(1)阴虚阳亢型。

这类高血压疾病的病理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眠、心悸、耳聋、舌红苔薄等症状。

(2)阴阳两虚型。

常见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心悸气促、头晕目眩、下肢水肿、夜尿频多等。

68医药健闻(3)肝阳上亢型。

常见症状表现是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头重足轻、头晕头痛等。

(4)痰湿壅盛型:肥胖是典型的外在症状,且舌苔较厚,存在耳鸣、眩晕、失眠、心悸等症状。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

将“ 治未病 思想 贯 穿 于社 区高血 压 健 康 管理 的全 过 程, 能够 有效地 控制 高血 压 的 “ 三高 ” ( 患病 率 高 、 致 残率 高 、 死 亡率 高 ) 、 改善 “ 三低 ” ( 知 晓率低 、 管理 率 低、 控 制率 低 ) , 促进 人群 健康 和提 高生 活质 量 。
高血 压病 是 以体循 环动 脉 血压 升高 为特 征 的伴 有心 、 脑、 肾等 脏器 受 损 的一 种 全 身 性 疾 病 , 对 人 类 健 康 危害 极其 严重 。我 国高血 压患 病率 为 1 8 . 8 0 %,
区健 康管 理 的重点 。健 康管 理是 以现代健 康概 念 为
核心 , 适应 生 理 一心 理 一社 会 医 学模 式 , 弘扬 “ 治 未

a n d t h us t o i mp r o v e t h e
q ua l i t y o f l i f e o f p a t i e n t s a n d p r o mo t e h uma n h e a l t h. Ke y wor ds : Zh i We i Bi ng; c o m mu ni t y;hy p e r t e ns i o n;he a l t h ma na g e me n t
公 共卫 生 服务重 点 管 理 的慢 性 疾 病 之 一 , 也 是 社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1 O
作者简介 : 唐继志 ( 1 9 5 6一) , 男, 浙 江 宁 波人 , 教授 , 研究方 向 : 心 血管 病 防 治 。
4 0 2
健 康 研 究
2 0 1 3年
h e a l t h ma n a g e me n t ,S O a s t o r e d ue e p r e v a l e nc e r a t e,d i s a b i l i t y r a t e a n d mo r t a l i t y o f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高血压病前状态治未病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高血压病前状态治未病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高血压病前状态治未病方案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高血压病前状态治未病方案】高血压病前状态治未病方案一、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范围高血压高危人群一般指具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有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因素、正常高值血压、长期服用避孕药等以中老年为主的人群。

(一)禀赋异常,尤其是一级亲属为高血压病患者,且年龄V50岁。

(二)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4kg/m2),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不良生活方式者。

包括饮食过咸、嗜食膏粱厚味、长期吸烟、嗜酒(每天饮酒〉50克)等。

(四)精神紧张者。

如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

(五)血脂异常(HDLCC35mg/dL(0.91mmol/L)及TG>200mg/dL(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

(六)正常高值血压者。

收缩压介于120〜139mmH更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间。

(七)其他:历久服用避孕药等药物、患糖尿病、慢性肾病、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

二、高血压病前状态人群健康教育及指导1.增加有氧运动,每天一次,每次连续30分钟以上,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左右,锻炼形式以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练瑜伽、跳广场舞、交际舞、太极拳、太极剑等为主。

2、采用国际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性膳食一一得舒膳食原则:(1)蔬果:新鲜的蔬菜水果占每餐食物的一半;(2)主食:谷物中应有50卷谷,即细粮、细粮各占一半;(3)奶:尽可能使用低脂或脱脂奶来补钙;(4)低盐:每天食用6g以下的盐,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就是6g,那么每天食盐只能比这个量还少;同时减少辣酱及腌制食品的摄入。

(5)少食含糖饮料;(6)蛋白质指豆制品及鸡肉、鱼肉等低脂肉类,大约只占每餐的3、规律作息,保证良好就寝,每晚早睡、多睡1小时。

4、心理筛查:依照心理问题自评量表一汉密顿抑郁/焦虑自评量表一汉密顿抑郁/焦虑他评量表一转诊心理科或精神科的工作模式筛查焦虑/抑郁人群,给予适当建议,并指导转诊。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浅析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浅析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内容之一,它是对疾病的发生与传遍做好预防和早期治疗,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

高血压病现已成为人类心血管健康的杀手之一,主因其发病率高,并发症较多且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防治对高血压病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贯彻“治未病”思想,结合中医药,针对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加以探讨。

标签:治未病;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是一种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1]。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2],是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最常见的心脑血管发病因素之一。

近年来运用各类降压药虽能暂时缓解血压升高,但不能直接解决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心逐渐以“未病”思想为中心开展。

本文在高血压病现代病理研究和中医对已病、传病认识的基础上,将从中医角度对该病的防治进行相关浅析。

以期将治未病理论和中药运用结合,达到有效及早防治。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中医古籍无“高血压”病名,因其常见症状为眩晕、心悸、失眠等,故归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

1.1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情志致病: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创立,和中医情志学说的思想不谋而合,且肝为调畅情志之主脏。

肝主疏泄,主藏血,体阴而用阳。

若肝郁化火,气血逆乱,肝阳上亢,进而出现头目眩晕,失眠不安等表现。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饮食不节:研究表明,肥胖和超重是影响中国地区人民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饮食结构则是主要诱因之一,恣食肥甘厚味,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湿邪内停,日久化热,痰热互结,蒙蔽清窍,发为昏冒;《血证论》曰:肝属木,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則血脉流畅。

;嗜食咸味,血脉凝滞,火盛耗伤阴血,血不养筋,又能化风,亦致眩晕。

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的研究思路

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的研究思路
健康 、 学 会 自我 监 测 血 压 以 预 防 心 血 管 疾 病 的发 生 。
外 研究表 明
, 高血压 前 期人 群 将来 发 生高 血压 的 概
率 是正 常人 的 2倍 , 若不 予 干预 , 高 血压 前 期将 更 快 的
最 近公 布 的 2 0 0 7欧洲 高血 压 治 疗 指南 有 关 高 血 压 前
干预, 着 眼 于“ 病” 的人 , 因个体 体 质 的不 同 , 从 发 病 到
的高 血压 前 期 危 险 因 素有 : 性别 、 年龄 、 超重/ 肥胖 、 腰
围( WC) 过大 、 家族史 、 吸烟、 受教育 程度低 、 高 盐 饮
转归 乃 至痊 愈都 不尽 相 同 , 抓 住 中 医体 质学 说 这 一 特 点对 高血 压 前 期 人 群 进 行 合 理 的生 活 指 导 和饮 食 控
摘要: 高血压前期人群是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的高危群体, 高血压前期多属于中医无病有证范畴, 是进行早期防治干预的重要 阶段。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 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性, 依据体质分型进行有差异性的健康管理更具个性化。 本文探索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 通过辨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体质特点, 根据性别、 年龄段、 体质特点分组, 制定不同的干预措
光 明中医 2 0 1 4年 3月 第 2 9卷 第 3期
C J G MC M Ma r c h 2 0 1 4 . V o l 2 9 . 3
・4 3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学术 论 著 】
治 未 病 指 导 高 血压 前 期 健 康 管 理 的研 究 思 路
刘 炜 丽 陈瑞 芳 时 光
施, 以期能够建立规范化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体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病探微

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病探微

消 治 医 “ 未 病 ” 中 医 预 防 治 疗 学 的 特 色 和 优 势 , 现 诫 人 们 要 “ 未 起 之 患 , 未 病 之 疾 。 之 于 无 事 治 是 体 。 温 提 务 了“ 以人 体 健 康 为 本 ” 的理 念 , 现 代 医 学 提 倡 的 之 前 ” 叶天 士《 热 论 》 出 “ 必 先安 未 受 邪 之 与 高血 压 病 综 合 干 预 措 施 有 “ 曲同 工 ”之 妙 。将 地 ” 异 的防 治 原 则 , 可谓 是 既 病 防变 原 则具 体 应 用 的
中医 “ 未病 ” 的学 术 思 想 源 远 流 长 , 治 未 治 “ 压 , 疾病消灭 于萌芽状态 , 把 即所 谓 “ 工 治 其 萌 病 ” 念 是 增 强 全 民健 康 意识 , 高 健 康 素 质 的重 上 理 提 芽 ” 可 以 有 效 的控 制 血 压 , , 防止 或 减 缓 高 血 压 病 要 途 径 。 医 学模 式 的转 变 正 是 对 中医 先 贤 “ 未 治 的加 重 和进 展 , 早 降 压 , 多获 益 。 当非 药 物 治 病 ” 想 的 继 承 和发 展 , 越 越 思 同时 也 给 “ 未病 ” 供 了 治 提 疗 无 法 控 制 高 血 压病 的时 候 ,应 果 断 采 用 药 物 治 前 所 未有 的 空 间 。高 血 压 病 的防 治 工 作 是 一 项 长
中 图 分类 号 R4. 54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9 X 2 1 ) 2 0 0 - 2 6 2 37 (0 1 1— 0 10
高 血 压 病 是 一种 以 动 脉 血 压 持 续 升 高 为 特 征 未病 思想 包括 : 养生 防病 , 有病早 治 , 已病 防传 , 盛 病
疗 , 逐 邪务 早 ” “ 遏其 路 ” 阻 断血 管 重 塑 , 止 期 而 艰 巨 的任 务 , “ 未 病 ” 想 指 导 高 血 压 病 “ 、早 , 防 以 治 思

治未病科健康宣教课件

治未病科健康宣教课件
康。
PART 04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宣教
REPORTING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04
限盐饮食
减少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 入量不超过6克,以降低血压
并减少高血压的风险。
平衡膳食
保持饮食均衡,适量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物等富含钾、镁 、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背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 越来越多的健康隐患,未病科作 为专注于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的 科室,越来越受到重视。
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01
02
03
增强健康意识
通过健康宣教,帮助大众 了解未病科的理念和方法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科普未病科知识,指 导大众采取科学的生活方 式,预防潜在疾病的发生 。
跟踪管理
对接受健康干预的个体进行定期跟踪和管理,了解干预效 果并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PART 03
健康生活方式宣教
REPORTING
合理膳食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 上,以谷类为主,注意粗细搭配。
每天摄入充足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 、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 劳累,多食用绿色蔬菜、酸 味水果等。
夏季养心
夏季炎热,应注重养心,保 持心情平静,避免暴晒,多 食用红色食物、苦味食物等 。
秋季养肺
秋季干燥,应注重养肺,保 持室内湿度,避免过度悲伤 ,多食用白色食物、辛味食 物等。
冬季养肾
冬季寒冷,应注重养肾,注 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多 食用黑色食物、咸味食物等 。

高血压的中医保健健康讲座

高血压的中医保健健康讲座

高血压的中医药物 治疗
中药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高血压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应注重整体调理,改善患 者体质。
治未病: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可结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诊断和监测:通过专业的诊断和监测,确定高血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为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控制血压,并确保 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医生会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休息等, 以帮助控制血压并保持健康
THANK YOU
汇报人:
常用中药方剂及功效
常用中药方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 适用人群: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肾阴虚等证型的患者 使用方法: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和剂量
中药治疗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加减剂量 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低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的重要性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中医保 健建议
肝阳上亢型: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脉弦有力 肝肾阴虚型:头晕眼花、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数 阴阳两虚型: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脉沉细 痰湿中阻型:头晕头重、胸闷心悸、呕吐痰涎、身体肥胖、苔腻脉滑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җ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S D Y K C 17067):张晶,E -m a i l :151********@163.c o m第一作者:于慧,E -m a i l :1005282127@q q .c o m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җ于 张 晶(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ʌ摘要ɔ 高血压前期是处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发病人群广泛且能对心㊁脑㊁肾等身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㊂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3个方面的内容㊂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从调节体质㊁改善临床症状㊁减少并发症方面防治高血压前期,具有重要意义㊂该文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㊂ʌ关键词ɔ 中医药;治未病;高血压前期;防治中图分类号:R 255.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802 高血压前期是处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间的一种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在2003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 N C 7)会议中被首次提出,即对无高血压病史或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成年人在不同时间监测超过两次的血压结果均为(120~139)/(80~89)m m H g(1mm H g ʈ0.133k P a )[1]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提出的 正常高值血压 的定义与J N C 7会议命名的 高血压前期 含义相同[2]㊂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7.5%,而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50.9%[3]㊂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脏病的发生风险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倍多,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率是其两倍,且随血压升高而升高[4]㊂高血压前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高血压前期的患者患糖尿病风险较高,二者合病也会致使心血管发病率升高[5]㊂可见,高血压前期患者是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危人群㊂若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高血压前期势必会发展为高血压病,且伴随其他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㊂目前,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前期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尚存争议[6]㊂治未病作为中医的预防思想,在降低高血压前期的发病率及预防其向高血压病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㊂笔者主要从未病先防㊁既病防变㊁瘥后防复3个角度进行阐述㊂1 高血压前期的中医学认识高血压前期㊁高血压病可归于中医 眩晕 头痛 等范畴㊂‘灵枢㊃海论“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疾病的记载,指出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㊂1.1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㊁劳逸过度㊁饮食不节㊁情志失调与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是高血压前期的主要病因㊂目前,对高血压前期的病机认识,中医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㊂有关其病机,‘素问㊃至真要大论“记载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金匮要略“认为 痰饮致眩 ;‘景岳全书“提出 因虚致眩 ;‘诸病源候论“指出眩晕病通常与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㊂这些论述为后世医家探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等提供了新的思路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 无痰不作眩 的论点㊂清㊃刘默提出眩晕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因素有关㊂现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完善有关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㊂刘巍等[7]认为 六郁 是高血压前期的重要病机,其中以 气郁 为先㊂陆继芹[8]认为血瘀质与高血压前期关系密切㊂杨鹤丹等[9]认为脾失健运是高血压前期的重要病机,且认为脾失健运与免疫失衡产生的免疫炎性反应导致高血压前期发病原因的概念相似㊂总的来说,高血压前期的病机因素主要为虚㊁火㊁风㊁痰㊁气㊁瘀,属于气血阴阳失和㊁上实下虚㊁本虚标实之证[10]㊂1.2 辨证分型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亢盛㊁痰湿壅盛㊁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4种证型[11]㊂也有一些学者自拟分型,如张5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8世君[1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高血压前期分为肝火炽盛㊁阴虚阳亢㊁痰湿壅盛㊁肾阳虚4类证型㊂田颖等[13]用调查表询问法得出高血压前期主要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阳上亢㊁肝火上炎㊁痰湿壅盛㊁阴虚阳亢㊂于悦等[14]通过脉象特点和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脾虚湿盛㊁肝郁气滞㊁肝肾阴亏㊁肾阴阳两虚4类证型㊂刘振岳[15-16]采用德尔菲法研究出高血压前期的常见证型,包括肝肾不足㊁阴阳两虚㊁瘀血阻滞等,还探究血清核因子κB(N F-κB)及热休克蛋白与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发现N F-κB炎症信号通路可作为高血压前期的分型标准,证实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前期与此通路关系密切㊂2治未病思想的起源与内涵治未病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㊂‘素问㊃四气调神大论“记载: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亦晚乎? 后世医家经过不断创新和探究,提出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的治未病理论㊂‘素问㊃刺热“云: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㊂ 这充分体现出 未病先防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㊂在未病阶段,通过各种养生保健等手段(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重视身体锻炼,劳逸结合,修身养性,遵循自然规律)以增强体内正气,防患于未然㊂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 先安未受邪之地 的思想,是对 既病防变 内涵的高度概括㊂在疾病初期,要争取做到早期诊治,防止疾病传变㊂瘥后防复指在疾病治愈初期,采取一些综合调理措施以防疾病复发㊂‘素问㊃热论“言: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㊂ ‘伤寒九十论“言: 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营卫失度㊂ 这两句话体现了 瘥后防复 的重要性㊂现代医家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内涵㊂郝世艳[17]应用 未病先防 理论指导健康人群,发现在对治未病知识的了解㊁降低疾病发生率方面,采用该法指导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健康指导㊂既病防变的主要内涵是在疾病的急性期要做到强力祛邪㊁防邪伤正,不仅要做到早期治疗,还要防止传变㊂在治疗外感疾病时要注意辨明兼夹之邪,以防影响疗效㊂对于内伤杂病要掌握气血㊁脏腑㊁阴阳等传变规律,如心㊁脑㊁肾是高血压前期的靶器官,治疗时要阻止靶器官的损害,这与中医脏腑相传理论相似[18]㊂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来说,有些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等,治疗此类疾病主要是使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 瘥后防复 的思想作为指导,做好康复养护工作[19]㊂总之,治未病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在各类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3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3.1未病先防,预防血压升高(1)对易感人群早期干预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的生理㊁病理特点及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㊂中医体质学说将人分成9种不同体质,这一分类理念有利于医家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体质类型的早期识别㊁早期干预㊁早期管理㊂及时调节体质偏颇, 医之于无事之前 ,防病于萌芽之中,这充分体现了治未病思想㊂在临床中,医生可以借助中医体质量表加以诊断,根据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如对于气虚者,可用黄芪㊁党参泡水服用;阳虚者,可食用枸杞子㊁山药等;痰湿体质者,可食用薏苡仁㊁赤小豆等㊂李明等[20]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发现该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患者的头晕㊁头痛等症状㊂由于高血压前期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性及血压升高的隐匿性,多数人对此病的知晓率及控制率不高㊂定期开展中医健康知识宣讲㊁义诊和利用媒体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高血压前期的相关知识和危害,告知人们定期监测血压是能够早期发现和控制血压升高的有效手段之一㊂若对高血压前期不加以重视,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使正常血压逐渐发展为高血压前期,进一步发展为高血压病㊂(2)改变生活方式研究发现,健康的饮食㊁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小于6g,不吸烟,不饮酒或限制饮酒,多食用新鲜蔬菜㊁水果㊁坚果㊁鱼类等,加强锻炼[21]㊂黄祖坚[22]在观察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的影响中发现,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该人群收缩压与舒张压,提高血压控制率㊂贺小芳[23]研究发现,太极拳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还能降低其已经存在的血压变异性㊂张敏[24]采用社区生活行为方式干预20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两年,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发现该法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有积极效果㊂3.2 既病防变,防止向高血压转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发生后应做到早期诊断㊁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㊂‘素问㊃八正神明论“有 上工救其萌芽 之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的理论,这两句话体现 治其未盛 治其未传 的 既病防变 思想内涵㊂既病防变与近些年西医提出的 二级预防 内容相似, 二级预防 指针对已患病人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25]㊂对于已经患高血压前期的人群,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㊂在高血压前期的治疗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耳穴贴压㊁针刺等疗法有标本兼治㊁毒副作用小㊁疗效稳定且持久的独特优势[26-27]㊂(1)针刺 针刺作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降压方法,在治疗高血压前期方面已有相关应用㊂李会娟等[28]观察发现 活血散风㊁调和肝脾 针刺法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有所改善,在延缓患者病情恶化㊁保护靶器官方面有明显效果㊂王洋等[29]观察电针刺激人迎㊁太冲穴对高血压前期大鼠血压及血管R O R γt 及F o x p 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能够通过调节R O R γt 及F o x p 3蛋白表达水平以调控血压,进而延缓高血压前期发展㊂(2)艾灸 艾灸疗法有温通经脉㊁扶正祛邪之功,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㊂王敏等[30]观察三才逆灸法对痰湿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及时降压效应,依次灸百会㊁神阙㊁涌泉穴15~20m i n 后发现,艾灸除有降压效果明显外,在改善临床症状㊁降低血脂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㊁血管内膜厚度减分率方面有优势㊂研究表明,对患者的热敏点采取热敏灸治疗,对防治高血压前期有着显著的效果[31]㊂徐素娥等[32]观察艾灸疗法治疗高血压前期的效果,发现每周艾灸曲池㊁悬钟㊁足三里(双侧)㊁关元穴3次的降压效果优于每周两次,提示艾灸可以降低患者血压,且治疗效果受不同治疗频次的影响㊂(3)耳穴贴压 中医认为,耳与脏腑㊁经络关系密切㊂‘黄帝内经“云: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㊂ ‘类经“也有 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于耳中 的论述㊂当人体内阴阳失衡时,耳部穴位的阳性反应可反映相应五脏六腑病变,刺激相应耳穴可达到调节一身阴阳气血平衡的作用㊂孔德娇[33]用耳穴压丸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现该法在降低收缩压㊁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及纠正患者痰湿体质方面均有积极作用㊂赵鑫等[34]用耳穴贴压配合生活方式干预痰湿质高血压前期患者,认为该法在恢复正常血压和减轻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干预生活方式㊂(4)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对穴位有长效刺激作用㊂李玲[35]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穴位埋线(选用曲池㊁太冲㊁风池㊁中脘㊁天枢㊁足三里等穴位)㊁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体质患者,结果发现采用穴位埋线干预在降低血压㊁血脂㊁体质量指数和减少腰围方面均优于半夏白术天麻汤㊂杨丽[36]选用曲池㊁太冲㊁风池㊁中脘㊁天枢㊁足三里等穴位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发现该法在降压疗效方面优于半夏白术天麻汤㊂刘颖[37]在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治疗中发现,穴位埋线加健康宣教的降压效果要优于单纯健康宣教,能改善血管收缩因子和炎症因子等指标,且未出现不良反应㊂(5)中药复方 范少玮[38]用调肝降压方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前期患者,结果发现该法在改善患者眩晕㊁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及降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有较好疗效㊂曲怡等[39]在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血压前期大鼠血管炎症保护机制研究中发现补阳还五汤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 R A F -6)㊁人I κB 激酶-β(I K K β)等的释放,缓解炎性反应,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㊂孙海平[40]研究发现,香天麻汤不仅降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㊁血压变异性,还能改善临床症状㊂3.3 瘥后防复 在疾病治愈初期,应当注重饮食搭配,忌食肥腻辛辣㊁生冷硬食,否则会损伤脾胃,导致食复㊂另外,患者在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以后,不宜劳累过度或过于安逸,运动㊁劳作都要适度㊂只有动静有度㊁精神愉悦,方能使元气渐复,防病复发㊂4 小结随着社会经济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㊁学习压力逐渐增大,高血压前期发病率升高[41]㊂高血压前期的病情进展是可逆的,但若不加以防治,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展为高血压病及其他并发症㊂因此,积极控制血压节点前移,避免其7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8向高血压进展势在必行㊂首先,要做到未病先防,通过饮食㊁运动㊁情志等方面的调控来预防高血压前期的发生;其次,做到既病防变,可以通过中药㊁针刺㊁艾灸㊁穴位埋线等治疗手段调节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使之恢复到正常血压水平;再次,做好瘥后防复,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仍要注重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逸,以防病复发㊂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到防治高血压前期的各个过程中,不但能够降低高血压前期的发病率,还能降低其向高血压病的转化率,减少心脏㊁血管㊁肾脏等靶器官受到的损伤,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U.S.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A L T H A N D H UM A N S E R-V I C E S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 N A T I O N A L H E A R T,L U N G,A N D B L O O DI N S T I T U T E.J N C7e x-p r e s s:t h es e v e n t hr e p o r to f t h eJ o i n tN a t i o n a lC o mm i t t e e o n P r e v e n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H i g hB l o o dP r e s s u r e[J].J A M A,2003,289(19):2560-2572.[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C 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 42-93.[3]张梅,吴静,张笑,等.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0): 1780-1789.[4]迟相林.是否应保留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血压)的概念?高血压前期有哪些危害,该如何处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05-412.[5]任邦嘉欣,陈明.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4):356-359.[6]赵睿学,王停,荆鲁,等.基于国内外新版高血压指南探讨高血压前期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1-5.[7]刘巍,熊兴江,王阶.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16-2420.[8]陆继芹.血瘀质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9]杨鹤丹,张立德.基于正常高值血压探讨免疫失衡与脾失健运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252-254.[10]赵海龙,张峻凡,谢君国.探讨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理[C]//中国针灸学会.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兰州:中国针灸学会,2012:286-287.[1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73-75.[12]张世君.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症状学调查和证候分类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3.[13]田颖,郭栋,苏文革,等.山东陵县城乡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5):1-49 [14]于悦,李冬,马柯,等. 正常高值血压 证候分型及相关脉象特征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4): 438-443.[15]刘振岳.基于德尔菲法研究高血压前期的常见中医证候[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1.[16]刘振岳.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N F-κB及热休克蛋白70相关性研究[J].国医论坛,2022,37(3):33-35.[17]郝世艳.未病先防在基层医院健康指导中的运用[J/C 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177-183. [18]何光明.张学文既病防变的学术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2):153-154.[19]赵扬,谭艳云,王文平,等.从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 26(15):7-9.[20]李明,巫小芳.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C 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159,161.[21]张海庆,何美安,张晓敏.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25(11):1276-1281.[22]黄祖坚.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4):144-146.[23]贺小芳.太极拳对比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 [24]张敏.社区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预防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4):133-134. [25]闫海慧,张艳,孙明祎,等.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防治探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2):119-123,144.[26]张硕,段锦龙,王擎擎,等.中医药对正常高值血压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6):42-45. [27]陶诗怡,于林童,杨德爽,等.中医药治疗正常高值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 e t 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3):385-393.[28]李会娟,王文熠,郭蕴萍,等. 活血散风㊁调和肝脾 针刺法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血压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1):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1611-1613.[29]王洋,张丽丽,胡汉通,等.电针对高血压前期大鼠血压及血管R O R γt ㊁F o x p3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21,49(3):39-44.[30]王敏,商庆新,李檬,等.三才逆灸法治疗痰湿质高血压病前期患者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5):44-46.[31]付宁,曲怡,张立德.热敏灸干预高血压前期的思路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81-83.[32]徐素娥,姜九.艾灸疗法治疗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4):115-118.[33]孔德娇.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情况调查及耳穴压丸干预的疗效评价[D ].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34]赵鑫,刘振岳.耳穴贴压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8,16(1):102-103.[35]李玲.穴位埋线疗法对痰湿质高血压前期的临床干预研究[D ].兰州:甘肃中医学院,2014.[36]杨丽.穴位埋线对高血压前期的临床干预疗效观察[J /C D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158-159.[37]刘颖.穴位埋线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㊁E T -1及h s C R P 的影响[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38]范少玮.调肝降压方对正常高值血压肝火亢盛证伴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39]曲怡,勇入琳,李阳,等.补阳还五汤对高血压前期大鼠血管炎症保护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290-292.[40]孙海平.香天麻汤干预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疗效观察[D ].维吾尔:新疆医科大学,2019.[41]严心,陈晓平.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血管病及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5):483-488.(收稿日期:2022-07-05)җ基金项目:天津市公安局科研项目(2019K Y S G Y Y 007):张赫然,E -m a i l :c i w u ji a 2008@163.c o m 第一作者:任月乔,E -m a i l :1169739482@q q .c o m 基于‘血证论“中 水火气血 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җ任月乔1,王炳权1,冯奕钧1,吴珺1,张赫然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300042)ʌ摘要ɔ水火气血 理论是‘血证论“辨治疾病的重要思想㊂该文基于‘血证论“中的 水火气血 理论,从水㊁火㊁气㊁血的动态平衡与五脏功能关系阐释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 )的病理机制,认为经血的产生与五脏及水㊁火㊁气㊁血关系密切,气不行则经血难调,火不降则痤难消,水不布则胎难成,治疗以 血水同治,气火并调,兼顾脾气 为治法,依据P C O S 病程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症状,行气血㊁祛痰瘀以通胞宫,降郁火㊁泄病血以消痤疮,健脾气㊁散精水以调节激素分泌等㊂ʌ关键词ɔ ‘血证论“;水火气血理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治中图分类号:R 271.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803 多囊卵巢综合征(p o l y c y s t i co v a r i a ns yn d r o m e ,P C O S )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青春期㊁育龄期女性多见㊂我国育龄期女性P C O S发病率约占5%,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㊂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呈现高度异质性,以卵巢功能障碍㊁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常合并胰岛素抵抗[2-3]㊂其中,卵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㊁闭经或异常子宫出血等月经不调症状;高雄激素血症常见痤疮㊁多毛,而高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少见[4-5]㊂P C O S 可归于中医 月经不调 崩漏 闭经 癥瘕 等范畴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 女子之经属血属火,而其中未尝无气无水 ,认为月经与气血㊁水火紧密联系,故P C O S 属于血证 范畴㊂本文根据‘血证论“中的 水火气血 理论,试从水㊁火㊁气㊁血的动态平衡观阐释P C O S 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思路㊂1水火气血 理论与经血的关系 水火气血 理论是‘血证论“中的重要理论思想,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8期。

中医科疾病健康宣教

中医科疾病健康宣教

中医科疾病健康宣教在现代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医科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科疾病健康宣教的目的是为了向广大民众普及中医科知识,提高大家对中医健康的认知和了解。

本文将从中医科疾病的预防、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和中医养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医科疾病的预防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养生秘诀密不可分。

养生的核心理念就是“顺应自然、平衡养生”,通过调整饮食、睡眠、作息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使身体保持平衡,避免疾病的发生。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提倡“清淡平衡”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来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

2.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会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强身健体非常重要。

中医推崇“动则通,通则不痛”,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科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治疗各种疾病都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宣肺散寒等,例如可以服用著名的草药板蓝根来缓解症状。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人体的气血不通有关,通过针灸和推拿可以疏通经络,平衡体内的阴阳,从而调节血压。

3. 颈椎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头痛、颈痛等。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火罐疗法、针灸等,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来缓解症状。

三、中医养生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前就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顺应天地之道,合于人体之理”,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心态等方面的因素,使人体达到内外平衡的状态。

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

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
” 超 高血压病是发病 率最 高、 对人 民健 康危 害最大的疾病 之一 , 晚期 造成 气 下 … …惊 则气 乱 … …思 则 气 结 。 突 然 的 、 强 度 的 或 持 续 的不 良情 志 刺 心 、 、 等靶 器 官 损 害 , 患 者 致 残 、 死 率 甚 高 。 尽 管 通 过 治 疗 , 分 患 激 可使人体阴阳失调 , 脑 肾 使 致 部 脏腑功能紊乱 , 气血运行失 常, 从而引起心率加快 , 血 者 的血 压 已达 标 。 仍 需按 “ 未 病 ” 但 治 的原 则 积 极 治疗 心 、 、 等 高 血 压 靶 管痉 挛 等 疾 病 。 脑 肾 器 官 的潜 在损 害 。 中 医 《 经 》 出 : 不 治 已 病 治 未 病 , 治 已 乱 治 未 乱 内 提 “ 不 解 除 长 期精 神 压力 和精 神抑 郁 是 护 理 高血 压 病 的重 要 因素 之 一 。 这 些 对 ” 的原则 , 就是强调 防患于未然 , 做到即病防变 , 病后防复 , 以辨证 论治 精神压力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常使人们采取不健 康的生活方式 , 于此类 病 化 作 指导 , 高 血 压 , 高 患者 生 命 质量 。我 科从 2 o 起 应 用 治 未病 理 论 对 人 要 积 极 开 展心 理 护理 , 解 精神 压 力 。 控制 提 07
够 显 著 减 轻患 者 的不 良心 理负 担 。 由 ( 二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接 受 心 理 护 理 表 。 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明显提高 , 试验表明对患者进 行心理护理可 以 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陌生的医疗环境容易使患者产生不 良的心理反应 , 尤其 是发病 急、 情 病 变化快的患者,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不足或 医护 轻率的言行举止 都 可 能造 成 患 者 的误 解 , 而 导致 患 者对 医护 人 员 的不 信 任 , 而 引 发 医疗 纠 从 进 3 效 果评 价 . 纷 。随着医学模式由“ 生物 一医学” 模式 向“ 生物 一医学 一心理” 转变 , 医院 4 j 3 1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心 理因素的调查以及患者及 家属 的 管理 已经从 以医疗 为 中心 转变 为 以患 者 为 中心 [ 。 临床 上 也 在 不 断 的 开 . 对 IU护理满意度调查 的分析 : C 展心理护理工作 , 心理护理的有效开展不紧要求护理工 作人员要有精湛 的 表 一 试 验 前 后 患者 的 心 理状 态 的 调查 操作技术、 过硬 的业务知识 , 而且要仪表端庄 、 举止稳重、 态度热情大方。同 时 。 验 证 明通 过 对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 够 减 轻 他 们 的 心 理 压 力 、 加 患 者 试 能 增 对 医护人员的信任 , 从而有效的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

中医预防高血压知识宣传

中医预防高血压知识宣传

中医预防高血压知识宣传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中医预防高血压的知识宣传: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常常与饮食不当有关,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度摄入盐分和含糖高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2. 运动保健:中医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建议患者每天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降低血压。

3. 心理调节:中医认为情绪波动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中药调理:中药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但是患者应该注意,中药不应当自行购买和使用,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和调理。

中医预防高血压是一个个体化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合作,通过饮食调理、运动保健、心理调节和中药调理等多种手段来达到预防高血压的效果。

- 1 -。

中医防治高血压健康育讲座总结

中医防治高血压健康育讲座总结

中医防治高血压健康育讲座总结1. 引言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大健康隐患。

传统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其疗效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医防治高血压的方法和原理,我参加了一次中医防治高血压健康育讲座,现在我将对此进行总结和共享。

2. 压法调理在讲座中,专家介绍了中医常用的压法调理方法。

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可以调整人体内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起到直接的降压作用,还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并对高血压的合并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3. 药膳调理中医强调“用食补药”,因此在讲座中也详细介绍了药膳调理的方法。

通过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食材,搭配合理的烹饪方法,可以起到调理身体、降低血压的作用。

黄芪炖鸡、山药糯米粥等药膳食谱都是很好的选择。

4. 理疗保健除了压法调理和药膳调理,讲座还介绍了一些中医理疗保健的方法。

比如穴位按摩、气功调理等,这些方法既可以缓解高血压带来的不适,又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达到防治高血压的目的。

5. 总结与个人观点经过讲座的学习,我对中医防治高血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追求内外兼治的效果。

中医防治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症状的处理,更注重的是改善人体内在的失衡状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防治高血压的方法多样且独特,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我对中医的综合调理方法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深表赞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尝试借鉴中医的养生理念,通过调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总结通过这次健康育讲座,我对中医防治高血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压法调理、药膳调理、理疗保健等多样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结合中医的理念,从内而外地进行全面健康的调理,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重视中医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养生之中,以期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衷心感谢这次讲座,让我对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90
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2020/11/14
8
治疗思路
一经确诊需给予长期不间断治疗 目标是有效降压,防止靶器官损害 正确选择药物,正规治疗,有效控制血 压 低危及中危组早期----中药治疗 中危后期及高危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20/11/14
9
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高血压
• 高血压病
2020/11/14
2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WHO 统计,成人高血压病患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8%~18%左 右,高血压病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成倍增
加,还能造成脑血管意外,心、肾功能损 害,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0/11/14
3
高 血 压
2020/11/14
4
重视高血压病的防治 重要!!
2020/11/14
5
定义
诊断标准


治疗思路
西医治疗
中医防治
2020/11/14
6
定义
成年人血压持续或非同日两次或两次以 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排除继发性 高血压,则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2020/11/14
2020/11/14
12
高度危险组 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 病者,以及3级高血压者。必须药物治疗。
极高危险组 高血压3级伴1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相关临床 疾病,或高血压1~2级伴相关临床疾病。尽快强化治疗。
2020/11/14
13
非药物治疗:
限制钠盐
充足睡眠
心态乐观
当归炖猪蹄
2020/11/14
归芪炖鸡
29
• 当归炖猪蹄
• 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在开水中煮两分钟,去其腥味,
捞出,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加入当归及调料,用旺 火烧开,改用文火煮至猪蹄熟烂。
• 归芪蒸鸡
• 将黄芪、当归装入纱布袋,口扎紧,将鸡放入沸水锅内
氽透、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将药袋装入鸡腹,置于蒸 锅内,加入调料及适量清水,上笼隔水蒸约1小时,食时弃 去药袋,调味即成。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中成药:愈风宁心片 每次5片,每日3次,疗程4周
2020/11/14
33
痰瘀互结证-茶饮
降脂益寿茶:荷叶、山楂、丹参、菊花、
2020/11/14
24
阴虚阳亢证-食物
绿豆芽
莴苣
芦笋
芹 菜
茭白
2020/11/14
25
• ⑵气血两虚证 • 主症:头晕时作、少气乏力。 • 次症:动则气短,头部空痛,自汗或盗
汗,心悸失眠。 • 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020/11/14
26
方剂:归脾汤加减 组成: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宜,
西医治疗
• 首先评估危险因素,确定危险度
2020/11/14
10
心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高脂血症 糖尿病 年龄>60岁男性 绝经后妇女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2020/11/14
11
危险度:
低度危险组 高血压1级,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以改善生活方式的 非药物治疗为主,若半年后无效,再以药物治疗。
中度危险组 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不超过 2个危险因素。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中成药:归脾丸 每次1丸,每日2次,疗程2周
2020/11/14
27
气血两虚证-茶饮
龙眼红枣茶:龙眼肉、红枣、白糖适量 党参红枣茶:党参、红枣、茶叶各适量
开水冲泡饮服
2020/11/14
28
气血两虚证-食疗方
减轻压力
适当运动
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限制烟酒
2020/11/14
14
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分类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

常用药物名称(举例) 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 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 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
开水冲泡饮服
2020/11/14
22
阴虚阳亢证-食疗方
葛根粥 菊花粥
2020/11/14
23
• 葛根粥
• 葛根、粳米、花生米,加适量水,用武火 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小时,分次服用。
• 菊花粥
• 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 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陶净放入锅内,加 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 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7
诊断标准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 缩 压(mm Hg)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舒 张 压(mm Hg) <80
80~89 ≥90
90~99 100~109
20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中成药:脑立清胶囊 牛黄降压丸 杞菊地黄丸
2020/11/14
21
阴虚阳亢证-茶饮
菊花茶:白菊花、绿茶 苦丁桑叶茶:苦丁茶、菊花、桑叶、钩藤 菊楂决明饮: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子
18
辨证分1型.:分型施治
气血两虚
阴虚阳 亢
冲任失 高血调压病
痰瘀互 结
肾精阳不亏足虚
2020/11/14
19
• ⑴阴虚阳亢证 • 主症:头部胀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 • 次症: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
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 •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2020/11/14
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
2020/11/14
15
药物治疗需注意:
• 选择适合的降压药 • 小剂量开始 • 合理联合用药 • 监测血压
2020/11/14
16
中医干预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2020/11/14
17
4. 2.
目录



1.分型施治

高血压病
3.足浴疗法
针 灸 保 健
2020/11/14
2020/11/14
30
气血两虚证-食物
芝 麻
2020/11/14
桑 椹
31
• ⑶痰瘀互结证 • 主症:头重或痛。 • 次症: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胸痛心悸,
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 • 舌脉:苔腻脉滑。
2020/11/14
32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组成:半夏白术天麻 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