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

合集下载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背景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或医院环境因素导致的新发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挑战。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施的简单策略。

团体标准的重要性团体标准是指由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

它具有以下重要性:1. 统一标准:团体标准为所有医院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使得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得以一致和统一执行。

2. 提高质量:团体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3. 降低成本:团体标准的实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带来的额外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的问题,从而降低医院的经济负担。

实施团体标准的简单策略为了确保团体标准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1.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该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团体标准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只有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施团体标准。

2. 规范操作: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团体标准的要求。

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强化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这能够帮助医院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4. 提供资源:医院管理部门应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团体标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施团体标准,医院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为了简化实施过程,医院应采取培训和教育、规范操作、强化监测和提供资源等策略。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团体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一、背景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了提高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二、目的1.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确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3. 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感染防控意识。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四、团体标准内容4.1 组织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感染管理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2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4.3 感染监测医院应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包括感染病例报告、感染发病率统计、感染病原体监测等,掌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4.4 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4.5 感染暴发事件应对医院应制定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感染暴发事件监测、报告、调查、处理和总结机制。

4.6 持续改进医院应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感染管理效果,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五、实施与监管1. 中国医院协会负责制定、更新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2.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管。

3. 各级医院应根据本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六、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中国医院协会负责解释。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一、前言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感染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指导。

二、标准内容
2.1 组织管理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

2.2 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2.3 感染监测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建立感染监测信息系统,对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分析和反馈。

2.4 感染暴发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建立感染暴发报告、调查和处理机制。

2.5 人员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的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2.6 质量改进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活动,持续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三、实施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各
项措施的落实。

同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
染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促进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附则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中国医院协会所有。

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以上就是关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的文
档内容,希望能对您的需求提供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以指导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工作。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确立规范的管理标准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标准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确保医院感染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内容1.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和领导-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协调和监督;- 确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设立医院感染报告机制,确保医院感染的及时报告和跟踪。

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操作规程;- 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等基础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 制定和推广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南,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4.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 开展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其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5.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改进-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 建立医院感染改进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医院感染管理的不足之处。

结论本团体标准旨在推动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通过制定和实施本标准,我们相信医院感染管理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通过制定这一标准,协会希望提高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背景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感染控制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并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为了提高中国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中国医疗机构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标准内容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控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制定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制度。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洗手和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3.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水平。

5. 设施与设备:医疗机构应确保设施和设备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包括空气净化、医疗废物处理等。

6. 患者参与:医疗机构应促进患者参与感染控制,提高患者对个人卫生和感染预防的认识。

实施与监督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应由医疗机构自行实施。

协会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通过制定团体标准感染控制,中国医疗机构协会致力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疗机构应积极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并不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概述本文旨在从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探讨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感染管理在医疗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方面达到一致性和高水平。

重要性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南,可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方面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2.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和报告等,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规范的感染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4. 提高医疗机构声誉: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度,吸引更多患者的信任和选择。

实施策略为了确保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顺利实施,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建议:1. 制定统一标准和指南:中国医院协会可以牵头制定一套统一的感染管理标准和指南,包括感染预防、感染控制、感染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了解并正确执行感染管理的要求。

3. 建立感染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和监督感染管理工作,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4. 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5. 加强设施和装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设施和装备的清洁和消毒管理,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结论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机构声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院协会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方面达到一致性和高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关于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实施的重要工作,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标准内容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管理责任医院应建立和完善感染管理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层应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确保资源和支持的充足性。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定期进行感染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同时,要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疫情,保障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沟通。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器械消毒与灭菌等。

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4. 患者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入院评估、感染风险评估、隔离措施的执行等。

要加强患者的宣教和指导,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设备与设施管理医院应加强设备与设施的管理,确保其洁净、安全和有效。

要建立健全的器械、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防止感染源的产生和传播。

6. 职业暴露与防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医院应提供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疫苗接种、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等。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医院应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前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一系列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导。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1.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调查和处置等。

3.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感染管理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医疗机构应开展全员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与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加强手卫生管理,确保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

4. 医疗机构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抗菌药物相关性感染。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

6. 医疗机构应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分析感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与调查1.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感染病例。

2.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病例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完善感染管理措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1. 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感染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感染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感染管理水平。

五、附则本团体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中国医院协会适时修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本标准,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以上就是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中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
要求和指导。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治疗、护理或接受其他医
疗服务的患者感染的一种特殊感染。

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于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至关重要。

标准要求
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院
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确保其执行。

2. 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科或委员会,负责感染监测、预防和控
制工作,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3. 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手册,明确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操作
规范。

4. 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数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医院应实施有效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定期培训医护人员、提
供洗手设施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6.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消毒和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7.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感染预防培训,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8. 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感染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9. 医院应开展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10.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预防宣教,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知和合作。

结论
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医疗机构应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体系,加强感染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培训,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1 ㊃D O I :10.13912/j .c n k i .c h qm.2024.31.2.01刘月辉1 冯 丹1 张博雅1 张文一1 李永斌2 汪 楠2 茅月存3 王文鑫4 刘丽华1* 通信作者:刘丽华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 1008532 中国医院协会 北京 1001913 宁波市第二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24 赤峰市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99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1 冯 丹1 张博雅1 张文一1 李永斌2 汪 楠2 茅月存3 王文鑫4 刘丽华1*ʌ摘 要ɔ 中国医院协会以医疗质量安全为主题,组织开展‘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系列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建设㊂文章从标准建设背景㊁编制特点㊁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并对编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提高团体标准质量及扩展应用路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团体标准作用和价值等思考㊂ʌ关键词ɔ 团体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编制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A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o f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h i n aH o s p i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L I UY u e h u i ,F E N GD a n ,Z H A N GB o y a ,e t a l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2024,31(2):01-05A b s t 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 H o s p i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c u s i ng o n 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o r g a n i z e s th e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e r i e s o f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e x pl a i n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c o m p i l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I t d i s c u s s e s i s s u e s e n c o u n t e r e d d u r i n g 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s u g g e s t sw a y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e x p a n d 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a t h w a y s a n dm e t h o d s ,s o a s t o g i v e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i r r o l e a n dv a l u e o f g r o u p st a n d a r d s .K e y w o r d s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C o m pi l a t i o n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L i b e r a t i o nA r m y ,B e i j i n g,100853,C h i n a 1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概况1.1 背景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是医院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和生命线㊂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㊂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的方法和路径之一[1],一些发达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标准体系㊂202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提到 团体标准组织要找准团体标准的制定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团体标准制定模式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 制定团体标准应当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聚焦新技术㊁新产业㊁新业态和新模式,填补标准空白㊂中国医院协会以服务会员为宗旨,率先启动‘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编制,其核心是聚焦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系统性设计涵盖患者诊疗全流程的标准体系框架,包括4部分64个分册,截至2023年5月已发布50分册㊂1.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特点1.2.1 体系化框架设计 标准框架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既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开展标准化的指引和纲要[2]㊂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编制团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同时借鉴I S O 9000标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2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图1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图2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研究编制路径准族㊁美国J C I 标准㊁德国K T Q 标准㊁澳大利亚A C H S 标准和我国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2],将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要素进行系统归纳,以患者诊疗流程为主线,通过流程分析法㊁关键要素法和分类法,经多轮专家的论证,系统构建包括总则㊁患者服务㊁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四个部的‘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图1)㊂标准体系框架相对稳定,按各分册标准的编制进度,分批次进行审查和发布㊂1.2.2 广泛性参与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既定程序自主发布,团体会员约定采用或社会自愿采用㊂中国医院协会充分利用会员单位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面向各分会㊁专业委员会和会员医院发布标准领衔编制征集函,选取了120余家大型综合医院㊁1000多名专业特色突出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人员参与编制,包括医务人员㊁管理者㊁相关专业专家,确保了标准的编制质量,并培养了标准化专业队伍㊂1.2.3 规范研究路径 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㊁规范性㊁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㊂协会制订了团体标准工作流程㊁基本编制原则和文本编制规范,以使得标准编制更加严谨;为确保标准科学性,对常规编制程序进行改良,增加行业管理专家的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前后阶段分别进行技术审查(图2),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团体标准编制特色㊂1.2.4 多方研究数据支撑 数据是管理的基础㊂‘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在编制的每个程序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3㊃图3 基于中国知网的近10年质量安全问题梳理图4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发布图都强调数据支撑㊂如在标准框架体系设计阶段,研究团队根据患者服务㊁医疗保障㊁医疗管理等管理要素,基于知网查阅了我国近10年2000余篇文献,梳理归纳质量安全问题(图3);在 手术服务 标准编制时,从中国知网㊁P u b M e d ㊁E l s e v i e r 数据库查阅了国内外自1954年以来的2384篇有关手术质量安全的文献资料[3],对涉及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表1)㊂各标准编制团队根据质量安全问题选取关键要素,设计各项标准的要素框架㊂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作为总体技术指导组,依托解放军总医院秘书处单位,基于医疗大数据建立了100多家医院近5年手术并发症㊁非计划重返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㊁医院感染㊁用药不良反应㊁褥疮等患者质量安全问题明细数据库,依据国家行业制度㊁标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编制,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编制及标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㊂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探索提高团体标准使用率,提升标准化效果是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目标㊂团体标准制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标准,把 工具 用好[4]㊂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获得最佳工作秩序,而标准更强调一致性㊁约束性和共同遵守性[5]㊂中国医院协会把标准化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推进,以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为主体,在建立规范的编制路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研用一体的标准编制与应用实施路径㊂通过标准化活动,促进会员单位医疗质量的共同提高㊂2.1 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是标准应用的基础中国医院协会通过质量大会㊁医院大会㊁院长大会等全国性品牌会议平台,进行团体标准信息发布,已在8次大会上发布了50项标准(图4)㊂在大会上组织以标准化管理为主题的分论坛,并在协会分会㊁分支机构大会上进行广泛宣传㊂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编制,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协会作为团体标准编制代表受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组织的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在卫生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关注程度和知晓广度㊂标准信息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㊁中国医院协会官网全文挂网发布,保证了标准信息的公开㊁透明,畅通了标准信息获取渠道,为标准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㊂2.2 标准解读与培训是实施的关键途径标准培训和解读是标准有效实施的关键途径㊂医院标准化专业委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 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4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图5 医疗质量安全标准运行监测系统图6 医疗质量安全标准运行监测案例员会统一组织制定了标准解读内容规范,对每个编制团队提出解读重点㊂通过协会各类会议和各分支机构㊁地方协会学术年会等,举办了百余场线上线下标准宣贯和培训会,约五十余万人参训㊂同时组织召开各类专题会议㊂如在世界标准日,开展标准化管理提高医院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推行标准化管理理念,让更多医院受益,提高管理水平㊂2.3 示范应用基地是抓手利用团体标准应用的示范效应,推动‘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广泛应用㊂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以落标㊁验标为目标,首先依托省级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㊁医联体医院进行应用推广,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㊁内蒙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委会㊁山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委会㊁浙江宁波市第二医院医疗集团四个示范应用单位,构建了标准编制和示范单位应用一体化联动机制㊂示范单位人员在编制研究阶段参与到团队中,跟踪标准编制的全过程,深入了解标准的环节要素,并根据标准研究方案,促进了标准有效应用㊂对四家示范基地的应用效果,在各种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为标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践参考㊂2.4 信息化的标准应用模式是趋势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是基于信息化㊁数字化的智慧化管理模式,标准的常态应用应融入信息化系统,通过可量化的监测指标评价标准的应用效果㊂针对协会发布的50项标准,参照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依据S MA R T 原则,即明确性(S p e c i f i c ,S )㊁可衡量性(M e a s u r a b l e ,M )㊁可实现性(A c h i e v a b l e ,A )㊁现实性(R e a l i s -t i c ,R )和时限性(T i m e l y ,T ),对各项标准进行核心量化指标设计,形成‘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实施细则“和信息化监测指标体系,并在示范医院进行示范应用㊂如解放军总医院建立了标准应用监测平台,定期分析评价标准应用结果(图5㊁图6),以标准为抓手实施医院质量常态化监管㊂2.5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应用成效如解放军总医院将标准应用于医院日常运行管理,结合信息化监测㊁专家督查实施常态化管理㊂建立 建 宣 用 考 改 标准运行机制,人人知晓,主动落实,向管理要效益;重返指标㊁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㊁手术并发症㊁抗菌药物使用强度㊁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有较大改善㊂在护理质量提升上,整体护理合格率提高1.75%,I I 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跌倒发生率下降81.82%,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㊁三项导管拔管率下降25%~55.56%㊂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标准化管理推动绩效考核提升,其中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㊁I 类切口手术感染指标在国家三级医院考核中获得满分;赤峰市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大幅提升,同比增加35.93%;医疗废物转运符合率达到100%㊂内蒙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委会开展了 创新赋能㊁开拓医院标准化建设之路 的医院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了整个区域的标准文化氛围㊂3 全面推进‘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的思考3.1 提升‘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质量标准质量是标准应用的基础㊂标准质量由内容质量和可操作性构成,标准内容质量主要由标准的适用性和标准文本的易明性体现㊂提升‘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质量,是有效推动标准应用落地的基本条件㊂执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团体标准化 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编制与应用实践研究刘月辉 冯 丹 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5 ㊃等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标准编制的规范性㊂其次对编制团队的人员构成㊁资质能力进行审核把关,由具有专业引领性作用的医院牵头编制,参与人员应涵盖标准要素主要节点㊂加大编制队伍的培养,使之掌握标准编制的方法和文本要求㊂编制内容既要参考国际经验又要立足国内实践,还要保证科学性㊁严谨性㊂标准质量与标准的使用频率存在一定关联,在标准的技术水平上,每隔两年开展一次标准实施调查,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㊂3.2 开辟‘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信息宣传途径标准信息工作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6]㊂多举措推进标准宣传的广度㊁深度,强化标准意识㊂在会议宣传㊁培训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开辟快速㊁简洁㊁易懂的宣传方式,利用微信㊁网络平台㊁出版刊物㊁公众号等途径,推送标准信息,提高标准的认知度㊂编制团队在标准发布的同时,发布标准配套实施指南,强化与实际结合,并附加具体案例分析,让标准活起来㊂形成医务人员人人知道标准㊁重视标准,把标准作为管理准绳,起到简单高效的效果㊂3.3 扩展‘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方式标准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方面㊂目前‘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在制定一批㊁宣传一批㊁推广一批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示范单位的推动作用,在会员单位内得到了一定的认知度,但距离会员单位广泛知晓㊁深度应用上还有较大的空间㊂中国医院协会采用以评促建的方式,在全会员单位内研究开展标准应用评价活动,通过案例征集㊁优秀案例评选㊁标准应用能力评价等活动,让更多的单位参与到标准化活动中来,认识标准㊁解读标准㊁应用标准,推动团体标准的影响度,建立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和文化㊂此项活动已经部署㊂同时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组织研讨标准指标化㊁指标信息化㊁信息数据化的应用方式,梳理每条指标的核心要素和考核要点,形成指标体系,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监测㊁分析㊂期待形成信息畅通㊁高效运行㊁监测有利的标准实施推广与监测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标准质量和实施效果[7]㊂3.4 以行动计划为契机拓宽应用范围借助政府推动,把团体标准作为工具和手段,配合政府政策的落实㊂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行动目标是 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㊁科学化㊁规范化程度,......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8]㊂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作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标准体系,结合质量提升行动内容,制定各项标准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让医院管理者作为工具书,落实到日常管理中,让‘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全面发挥价值作用㊂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㊁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1]㊂标准化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㊁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㊂团体标准作为市场主导制定的主要类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㊂中国医院协会作为医疗行业的社会组织,把标准化建设融入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 四个面向 ,以标准化建设为服务手段,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医院改革和行业发展㊁实施行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撑㊂科技创新标准先行,谁把握住了标准,谁就赢得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主动权㊂医院协会在编制‘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经验㊁规范流程㊁培养队伍,并创新性的开展团体标准应用活动,带动行业组织在团体标准研究㊁编制和应用上持续探索,推动标准文化发展,为我国团体标准建设发挥了行业作用㊂参考文献[1] 赵文君.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J ].瞭望,2021(52):7.[2] 冯 丹,刘月辉,姚 远,等.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设计[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74-978.[3] 刘月辉,张文一,米卫东,等.手术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79-983.[4] 唐文倩.关于企业参与团体标准制定的几点建议[J ].质量与认证,2018(11):41-42.[5] 冯 丹,朱 玉,张黎明,等.门急诊标准与标准化管理[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1):12-14.[6] 李 旗.北京地区图书出版机构标准应用现状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0(2):120-125.[7] 常 凯,付文娇.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策略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156-1158.[8]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E B /O L ].(2023-05-29)[2023-07-04].h t t p ://w w w.n h c .go v .c n /y z y g j /s 3585/202305/c f e 6b 26b c e 624b 9f 894c e f 021a 363f 3e .s h t m l .150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3-10-18责任编辑:刘兰辉。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感染。

这种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相应的团体标准。

2. 标准目的该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流程,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

3. 标准内容3.1 感染管理责任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部门,明确感染管理的责任,并配备专业人员。

该部门负责感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控制培训等工作。

3.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体分布、感染类型等。

3.3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隔离措施等。

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4 患者管理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和管理,包括对高危患者的特殊防护措施、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医源性感染发生后的处理等。

3.5 感染事件处理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处理机制,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追踪感染源头,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6 质量评估与改进医院应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同时,开展相关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4.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的团体标准对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感染管理责任、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控制措施、患者管理、感染事件处理以及质量评估与改进等方面。

医院应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感染管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31个团体标准索引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31个团体标准索引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31个团体标准索引(第一批~第六批)编码 名称 发布批次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标准编号第1部分 总则1.01 标准化工作指南 5 2019/11/8 2020/2/1 T/CHAS 10-1-1—2019 1.02 标准文本编制规范 2 2018/9/20 2018/12/1 T/CHAS 10-1-2—2018 1.03 标准框架与体系表 2 2018/9/20 2018/12/1 T/CHAS 10-1-3—2018第2部分 患者服务2.03 急救绿色通道 1 2018/5/18 2018/7/1 T/CHAS 10-2-3—2018 2.04 急诊服务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2-4—2019 2.07 门诊处方 2 2018/9/20 2018/12/1 T/CHAS 10-2-7—2018 2.08 住院服务 5 2019/11/8 2020/2/1 T/CHAS 10-2-8—2019 2.09 手术服务 1 2018/5/18 2018/7/1 T/CHAS 10-2-9—2018 2.11 重症监护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2-11—2019 2.12 临床用药 4 2019/7/6 2019/12/1 T/CHAS 10-2-12—2019 2.13 临床用血 2 2018/9/20 2018/12/1 T/CHAS 10-2-13—2018 2.20 血液净化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2-20—20192.24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2 2018/9/20 2018/12/1 T/CHAS 10-2-24—20182.25 日间手术 1 2018/5/18 2018/7/1 T/CHAS 10-2-25—2018 2.26 临床研究 6 2020/10/23 2021/1/1 T/CHAS 10-2-26—2020 2.27 中医药治疗 5 2019/11/8 2020/2/1 T/CHAS 10-2-27—2019 2.29 临床营养 6 2020/10/23 2021/1/1 T/CHAS 10-2-29—2020 2.30 健康体检 6 2020/10/23 2021/1/1 T/CHAS 10-2-30—2020 2.33 随访服务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2-33—2019 2.34 输液安全 6 2020/10/23 2021/1/1 T/CHAS 10-2-34—2020第3部分 医疗保障3.02 药品保障 4 2019/7/6 2019/12/1 T/CHAS 10-3-2—2019 3.04 医疗设备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3-4—2019 3.05 消毒供应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3-5—2019 3.09 环境设施保障 6 2020/10/23 2021/1/1 T/CHAS 10-3--9—2020第4部分 医疗管理4.02 护理质量管理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4-2—2019 4.04 医疗风险管理 4 2019/7/6 2019/12/1 T/CHAS 10-4-4—2019 4.05 用药安全管理 4 2019/7/6 2019/12/1 T/CHAS 10-4-5—20194.06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1 2018/5/18 2018/7/1 T/CHAS 10-4-6—20184.08 医院感染管理 3 2019/5/31 2019/10/1 T/CHAS 10-4-8—2019 4.09 危急值管理 5 2019/11/8 2020/2/1 T/CHAS 10-4-9—2019 4.13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6 2020/10/23 2021/1/1 T/CHAS 10-4-13—2020。

中国医院协会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课程答案

中国医院协会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课程答案

中国医院协会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课程试题答案1.血管导管穿刺时皮肤消毒准确的是( A)2.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错误的是(D)3.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诱因是(A)4.以下哪种方法消毒血管导管注射接头是正确的(C)5.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中不包括(B)6.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是(D)7.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周。

该叙述是否正确(A)8.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环境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该叙述是否正确(A)9.手术如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首剂在(B)10.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ABCDE)11.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处于一定危险人群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

该叙述是否正确(A)12.暴发是指在短时期内在某一病人群体突然发生数例(3~4例)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也称病例聚集性发生。

该叙述是否正确(A)13.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只能提出病因线索,不能得出结论。

该叙述是否正确(A)14.医院感染的现患调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的人群(如某院某日的全部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的分布状况进行的调查。

又称现况调查或横断面调查,属描述流行病学范畴。

该叙述是否正确(A)15.分析性研究包括(AB)16.清洁后物品质量的检查下列哪种方法最简单方便(A)17.终末消毒是指(E)18.特殊感染指的是以下哪些感染类型(ABC)19.灭菌剂配置需要用软化水配置。

该叙述是否正确(B)20.消毒后的器械不存在任何微生物。

该叙述是否正确(B)21.2013年某医保门诊部发生在治疗的120名静脉曲张患者,99人确诊感染丙肝病毒,该事故如何定性最准确(D)22.医院感染的危害包括(ABCDE)23.医疗机构的建筑布局应该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

该叙述是否正确(A)24.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为医源性感染。

中国医院协会的团体标准:专注于医院感染管理

中国医院协会的团体标准:专注于医院感染管理

中国医院协会的团体标准:专注于医院感染管理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中国医院协会通过制定团体标准,旨在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

标准内容中国医院协会的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和职责: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责和权责。

委员会应由感染控制专家、临床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原因等。

及时准确的报告有助于发现感染的趋势和风险,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 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用药合理应用等方面的措施。

标准明确了各项预防控制策略的要求和操作步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知识、手卫生技术、消毒灭菌操作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水平。

5. 感染事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标准明确了感染事件调查的程序和要求,以及相应的处置措施。

及时有效的感染事件管理有助于减少感染的传播和危害。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的团体标准专注于医院感染管理,旨在规范和提升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

医院应根据标准的要求,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实施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定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感染事件管理制度。

通过有效的感染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医院在感染防控方面达到一致的水平,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标准内容1. 感染管理团体的成立和组织结构:- 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团体,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感染病专家、感染控制科医师和护士等。

- 感染管理团体应定期开会,讨论感染防控相关事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

2. 感染风险评估和监测:- 医院应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 感染管理团体应负责监测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相关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3. 感染防控政策和流程:- 医院应制定感染防控政策和流程,并确保其与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南保持一致。

- 感染管理团体应负责更新和调整感染防控政策和流程,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4.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和教育活动,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感染防控政策和流程,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 感染管理团体应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教育内容,并评估培训效果。

5. 感染预防措施和管理:- 医院应制定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等,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 感染管理团体应负责监督和评估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足。

6. 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 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处理。

- 感染管理团体应负责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感染防控质量评估:- 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防控质量评估,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 感染管理团体应参与质量评估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对于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院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并不断完善感染防控工作,以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为医院提供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病人安全。

背景感染管理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涉及预防、控制和管理各种传染病和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一套标准,以确保医院在感染管理方面达到最佳实践水平。

标准内容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管理团队设置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团队,由感染管理专家和相关医务人员组成。

该团队负责制定感染管理政策、指导培训和监督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

2. 感染控制策略医院应制定全面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和消毒剂使用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策略应基于科学依据,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3. 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等指标,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4. 感染预防与培训医院应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感染控制知识的普及和患者教育等方面。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参与人员。

5. 资源和设施支持医院应为感染管理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设施支持,包括感染控制用品、设备和培训经费等。

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与安全委员会,提供决策和指导支持。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为医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医院的运行。

医院应按照这些标准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政策,并不断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6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D O I :10.13912/j .c n k i .c h qm.2024.31.2.02郭禄义1 张 璇2 张博雅2 张文一2 白桦娟2 刘玉华2 刘月辉2 冯 丹2* 通信作者:冯 丹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 北京 100853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 北京 100853‘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郭禄义1 张 璇2 张博雅2 张文一2 白桦娟2 刘玉华2 刘月辉2 冯 丹2*ʌ摘 要ɔ 标准化管理已经被各级医院管理者认同与接受,并在医院管理中持续探索与实践㊂针对国内外医疗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并初步完成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系列团体标准编制和实践探索㊂介绍了试点医院在落实‘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系列标准的实践探索㊂内容包括如何将标准要素和条款转化为日常标准化管理的要点,实施常态化管理;依据标准如何提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量化指标,并结合实际动态管理;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等㊂ʌ关键词ɔ 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医疗质量;核心指标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B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O p e r a t i o n o f C o r e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G U OL u y i ,Z H A N GX u a n ,Z H A N GB o y a ,e t a l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2024,31(2):06-09,18A b s t r a c t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m a n a g e m e n th a sb e e nr e c o g n i z e da n da c c e p t e db y h o s p i t a lm a n a ge r sa t a l l l e v e l s ,a n d i t c o n t i n u e s t o e x p l o r e a n d p r a c t i c e i nh o s p i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I nv i e wof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p r o b l e m so f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n d s a f e t y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t h e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e d a n d i n i t i a l l y c o m p l e t e d t h e c o m pi l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a s e r i e s o f g r o u p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p i l o th o s p i t a l s i n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t h e s e r i e s s t a n d a r d so f "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Q u a l i t y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c o n t e n t i n c l u d e dh o wt o c o n v e r t t h e s t a n d a r de l e m e n t s a n d t e r mi n t o t h em a i n p o i n t s o f d a i l y s t a n d a r d i z e d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i m p l e m e n tn o r m a lm a n a g e m e n t ,h o wt oe x t r a c t t h ec o r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i n d i c a t o r so f 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s t a n d a r d ,a n dc o mb i n e t h eac t u a ld y n a m i cm a n a ge m e n t ,a n d h o wt ou s e i n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g y t o a chi e v e o p e r a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 c o r e i n d i c a t o r s o fm e d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K e y w o r d s Q u a l i t y a n dS a f e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M e d i c a lQ u a l i t y;C o r e I n d i c a t o r s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L i b e r a t i o nA r m y ,B e i j i n g ,100853,C h i n a 1 背景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的保障㊂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了不同的管理标准,旨在通过标准提供行为规范,通过标准落实与管理避免医疗风险㊁保证患者安全㊁提高医疗质量[1]㊂也正是基于对标准化的深入理解,中国医院协会自觉履行行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提升我国医院质量和患者满意度㊂中国医院协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的指导下,自2007年起面向全国每年发布‘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为全国医院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了引领,推动了我国患者安全工作的开展[2]㊂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了25个分支机构和全国60家医疗机构,启动了‘医院质量安全‘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郭禄义 张 璇 张博雅等中国‘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7 ㊃管理“系列团体标准的编制,该标准体系由总则㊁患者服务㊁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4个部分64个分册组成[3],目前正式发布了50册标准㊂编制标准的意义在于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标准规定的具体流程开展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㊁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标准运行实施监测㊁持续改进等㊂本文围绕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于医院质量管理,在某医院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拟根据标准,提炼出核心量化指标,设计医疗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对日常医疗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及关键指标运行进行监测㊂2 主要做法2.1 医疗质量安全日常标准化管理要点标准条款的叙述往往采用陈述语气,告知做什么㊁谁来做㊁何时做㊁在哪儿做和怎么做㊂64册标准由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服务㊁以医疗服务业务活动为中心的各项医疗保障和以医院高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活动三个方面相关内容组成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既有单项检查又有综合检查,就后者而言,是基于管理角度以患者诊疗活动为主线,对诊疗过程中每一项业务活动或是某一个环节或是某一个岗位涉及的诊疗服务㊁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标准落实进行通盘检查,这需要对64个分册中的标准条款按照管理主题进行重组,转换成 检查㊁评审的叙述方式,形成一套‘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实施细则“,作为医院内部日常管理或行业机构对医院进行评估的依据,为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方向㊂以‘患者服务急救绿色通道“[4]和‘患者服务手术服务“[5]为例,从标准文本中抽取可行的㊁可操作的标准条款,如表1所示㊂2.2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量化指标提炼遵循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6]㊁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7]㊂根据已经发布的中国医院协会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依据S M A R T 原则[8],即明确性(S pe c if i c ,S )㊁可衡量性(M e a s u r a b l e ,M )㊁可实现性(A c h i e v a b l e ,A )㊁现实性(R e a l i s t i c ,R )和时限性(T i m e l y,T ),归纳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监测核心量化指标(表2)㊂2.3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医疗质量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㊁诊疗效果,医疗质量管理涉及诊疗服务㊁医院管理等关键环节,是医院管理决策人员最为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㊂医疗质量过程监控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仅凭各级管理人员抽查远远不够,不能起到早期识别㊁预警㊁控制的作用㊂常用的各级管理者抽查的方法,更多是偶然发现的问题,并不能反映医疗运行中的系统问题㊂面对大量的医疗业务数据,有多家医院探索基于商业智能(B u s i n e s s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B I )的医院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系统,以满足综合分析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良好成效[9]㊂该院也采用B I 辅助质量安全管理思路,以‘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落实为目的,根据各级管理需求,围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主题,梳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指标体系,按照主题分别构建多维数据模型,运用B I 数据可视化工具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图1)㊂目前,基于质量安全过程管理关键环节,本着可量化㊁可行㊁重要的原则,设计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核心指标,并用于对各单位核心指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与通报讲评,数据粒度可以是全院㊁各中心/部门(图2),也可以是各科室㊁各主诊组和各位医师(图3)㊂‘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 郭禄义张璇张博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8㊃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V o l.31N o.2(S N195)F E B.2024‘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指标运行监测郭禄义 张 璇 张博雅等中国‘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 ㊃9㊃图1医院质量安全标准运行监测平台设计图2 18家单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运行监测结果比较图3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落实: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率3 讨论3.1 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应常态化实施标准化管理编制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之一,其不但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指引,也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㊂相对而言,制定标准容易,但落实标准难,惟有做到在工作中落实标准才能真正看到标准化管理的成效㊂通过该院标准化管理实践体会到:(1)标准的常态化运行管理㊁诊疗全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风险控制㊁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早期纠偏和持续改进,是提升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2)标准化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各岗位自觉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应担起职能科室职责,在 标准 的框架下对医疗过程㊁医疗活动㊁医疗行为进行指导㊁监测㊁调整㊁协调㊁控制和管理[10]㊂3.2 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核心指标应结合实际动态管理不同的医院暴露出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同,这就决定了每家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和监测指标是有区别的㊂一方面,每家医院都应针对医院某一时期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医院管理需要设置重点监测指标,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并持续改进㊂另一方面,质量安全核心指标的设置应按照质量管理D o n a b e d i a n模型[11]:结构 过程 结局,在关注结局指标同时还要关注结构㊁过程指标㊂尽管医疗质量过程指标管理难度较大,但相对结局指标而言,过程指标对医疗风险的感知㊁识别和控制意义更大,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实施干预,减少或避免对患者造成的损害㊂3.3 医疗质量过程监管与早期预警需要信息化支持现代质量管理模式的焦点转为以病种病例为单位,以数字化㊁网络化㊁平台化提高质控效率,保障患者安全[12],质量管理要求进一步精细化㊁精准化㊂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着手专病质控中心建设,已经设立了覆盖40个专业的国家质控中心[13],委托北京协和医院等研发了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 o s p i t a lQ u a l i t y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HQM S ),成为全国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网络直报平台,对各医院及其专科质量进行统计,反映医院或专科质量现况[14]㊂‘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强调针对患者安全危害大㊁高发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编制标准条款,旨在(下转第18页)‘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对手术质量的影响:以结肠手术为例张天一 刘建超 郑 超等‘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31卷 第2期(总第195期)2024年2月㊃18 ㊃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Q u a l i t y M a n a ge m e n t V o l .31N o .2(S N195) F E B .2024p i t a l s /a r t i c l e s /f a q -h o w-a n d -w h y -we -r a n k -a n d -r a t e -h o s pi t a l s .[7] T H OMA S C R A I G K J ,M C K I L -L O P MM ,HU A N G H T ,e t a l .U.S .h o s pi t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 :a s c o p i n g r e -v i e wt o i d e n t i f y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f o r c r o s s i n gt h e q u a l i t y ch a s m [J ].B M C H e a l t hS e r v R e s ,2020,20(1):640.[8] C e n t e r s f o r M e d i c a r e &M e d i c a i dS e r v i c e s .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i n i t i a t i v e p u b l i c r e -p o r t i n g [E B /O L ].[2023-07-04].h t t p s ://w w w.c m s .g o v /M e d i c a r e /Q u a l i t y -I n i t i a t i v e s -P a t i e n t -A s s e s s m e n t -I n s t r u m e n t s /H o s -p i t a l Q u a l i t y I n i t s /H o s p i t a l C o m pa r e .[9] E l i x h a u s e rC o m o rb i d i t y So f t w a r e ,V e r s i o n3.7[E B /O L ].[2023-07-04].h t -t p s ://h c u p -u s .a h r q .g o v /t o o l s s o f t w a r e /c o -m o r b i d i t y /c o m o r b i d i t y .j s p.[10] F U K U D AH.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s u r gi c a l s i t e i n f e c t i o nf o l l o -w i n g e i g h t t y p e s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s u r g e r y[J ].JH o s p In f e c t ,2016,93(4):347-354.[11] S C H N E I D E R M ,HÜB N E R M ,B EC C EF ,e ta l .S a r c o p e n i aa n d m a jo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o n c o l o gi c c o l o n s u r g e r y [J ].J C a c h e x i a S a r c o p e n i aM u s -c l e ,2021,12(6):1757-1763.[12] L IR D ,J O U N G R H ,B R A J C I C HB C ,e t a l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t r e n d s i nl e n g t ho fs t a y a n d p o s t-d i s c h a r g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f t e rc o l o ns u r g e r y i nt h e U S A [J ].J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S u r g,2022,26(10):2184-2192.[13] T W E E D T T T ,S I E R M A T ,D A -H E RI ,e t a l .A c c e l e r a t e d23-h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 p r o t o c o l f o r c o l o ns u r g e r y :t h eC H A S E -s t ud y [J ].S c i Re p,2022,12(1):20707.[14] G U S T A F S S O NU O ,S C O T TM J,H U B N E R M ,e t a l.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c a r e i ne l e c t i v ec o l o r e c t a ls u r g e r y :e n -h a n c e d r e c o v e r y af t e r s u rg e r y (E R A S )s o c i e t y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 :2018[J ].W o r l d J S u r g ,2019,43(3):659-695.[15] S C H L U N D D ,P O I R I E RJ ,B H A -M A A R ,e t a l .V a l u e o f a n i n t e r a c t i v e p h o n e a p-p l i c a t i o ni n a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e n h a n c e d r e c o v e r y p r o gr a m [J ].I n t JC o l o r e c t a lD i s ,2020,35(6):1045-1048.136********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3-11-15责任编辑:刘兰辉(上接第9页)通过标准的落实减少或避免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㊂要达成此目的,风险评估必不可少㊂各医院在统一的质量安全管理标准框架下,利用信息化对诊疗关键环节实施精准过程监管,可实现质控关口前移㊁风险评估㊁早期预警㊁提早干预㊂但是,限于目前医疗质量安全过程监控数据获取的局限性㊁数据的标准化等数据治理工作量大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滞后,基于过程的医疗质量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㊂参考文献[1] 张文一,刘月辉,冯 丹,等.国内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概述[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69-973.[2] 刘兰辉.患者安全:医者的理想与追求[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6):8.[3] 冯 丹,刘月辉,姚 远,等.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体系框架设计[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2):974-978.[4]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3部分:患者服务 急救绿色通道:T /C H A S10-2-3-2018[S ].2018-05-18.[5]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9部分:患者服务 手术服务:T /C H A S10-2-9-2018[S ].2018-05-18.[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的通知[E B /O L ].(2023-02-27)[2023-07-14].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s 3594q /202302/66b c 281991d a 43c 4a 0e 85e b a 4829530a .s h t m l s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版)的通知[E B /O L ].(2022-09-29)[2023-07-14].h t t p ://w w w.n h c .g o v .c n /y z y g j /s 3594q/202212/d 5b f 2e 95504e 43e 8a 1394422e 524536c .s h t m l .[8] B R Y A NJ O N E S ,E MM A V A U X ,A N N A O L S S O NB R O WN ,等.如何实施医疗质量控制[J ].中国医院院长,2020,16(24):20-21.[9] 李鹏泉,黄碧香,陈粤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质量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2,43(6):78-82.[10] 李桂玲.大型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医务管理要点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3):19-22.[11] 吴国松,毛静馥,杨凤娟,等.医疗质量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2):137-140.[12] 魏 威,徐蕙质,祝 伟,等.多院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难点与对策分析[J ].中国医院,2020,24(12):9-10.[13] 张 静,李子孝,杨 昕,等.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3):7-13.[14] 林伟龙,邓 明,梁 锌,等.2017年-2019年我国三级公立医院肿瘤住院患者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11):1-5. 263收稿日期:2023-07-16修回日期:2023-10-20责任编辑:刘兰辉。

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疗保障 医疗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疗保障 医疗安全

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医疗保障医疗安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中医疗保障和医疗
安全的重要信息。

医疗保障
医疗保障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各种保障措施,旨在确保
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

保障措施
医疗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患者权益保护:医疗机构应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如隐私保护、知情权等。

- 质量保证:医疗机构应按照标准程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 疾病管理:医疗机构应实施有效的疾病管理措施,帮助患者
管理疾病并提供持续的医疗支持。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是指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安全保障措施,旨在预防
和减少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和错误。

安全措施
医疗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 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
生和设备消毒,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

- 药品安全: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性和正确性。

- 安全培训:医疗机构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结论
医疗保障和医疗安全是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中重要的方面,
对于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安全措施,
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基于独立决策,不含法律方面的复杂问题,并且没有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hospital——Part 4-8: Medical management——Management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与定义4 关键要素5 要素规范5.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管理机制5.1.1 管理组织5.1.2 制度建设5.1.3 管理机制5.1.4 风险管理5.2 医院感染监测5.3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3.1 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5.3.2 重点环节医院感染防控5.3.3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5.3.4 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防控5.3.5 其他重点工作5.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5.4.1 质量控制要求5.4.2 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文献前言《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患者服务——第3部分:医疗保障——第4部分:医疗管理《中国医院质量管理第4部分:医疗管理》包括以下部分:——第4-1部分:医疗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第4-2部分:医疗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第4-3部分:医疗管理医疗技术管理——第4-4部分:医疗管理医疗风险管理——第4-5部分:医疗管理药事管理——第4-6部分:医疗管理器械管理——第4-7部分:医疗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第4-9部分:医疗管理危急值管理——第4-10部分:医疗管理病案管理——第4-11部分:医疗管理医保费用管理——第4-12部分:医疗管理临床研究管理——第4-13部分:医疗管理患者健康教育——第4-14部分:医疗管理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第4-15部分:医疗管理应急管理本标准是第4-8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院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李六亿、付强、巩玉秀、吴安华、张流波、王力红、宗志勇、胡国庆、侯铁英、倪晓平、索继江、杜明梅、姚宏武、刘月辉、刘丽华、刘谦。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机制、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等各要素的管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分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分册。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分册。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 50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7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T 50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T 510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11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 525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WS/T 508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47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WS/T 591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92 医院感染防控评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6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3年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9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9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年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原) 2015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1年?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原) 2013年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3.2 医院感染管理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活动。

3.3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关键要素医院感染管理关键要素见图1。

图1 医院感染管理关键要素5要素规范5.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管理机制5.1.1 管理组织5.1.1.1医疗机构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5.1.1.2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医院感染管理职能部门(或专职人员)、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1.1.3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药事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教育、防保、基建、后勤等部门。

5.1.1.4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设置范围应涵盖医疗机构内全部临床科室的病区和门急诊、医技科室和其他辅助诊疗科室。

5.1.2 制度建设5.1.2.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5.1.2.2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医院感染防控分级管理制度;b) 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c)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d)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e) 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f)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g) 器械/操作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教育制度;i)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j)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k) 医疗机构内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l)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制度。

5.1.2.3 医疗机构应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方案、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等可操作性文件。

5.1.3 管理机制5.1.3.1医院感染管理各级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履行相应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5.1.3.2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

5.1.3.3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诊疗与防控多学科协作机制。

5.1.3.4 条件允许时,宜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医院感染防控基本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5.1.3.5条件允许时,宜建立以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主动引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落实感染防控基本措施。

5.1.4 风险管理5.1.4.1 基本要求5.1.4.1.1 医疗机构应依据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依托本机构各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

5.1.4.1.2 制定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全院层面、科室(部门)层面或项目层面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5.1.4.1.3 通过风险评估查找本单位医院感染的关键风险点,明确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5.1.4.1.4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感染风险应对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5.1.4.1.5 通过监督和检查,评价感染风险控制情况。

5.1.4.1.6 做好沟通与记录,定期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以体现持续改进。

5.1.4.2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范围5.1.4.2.1 全院层面:重点关注感染高风险环节,如清洁与消毒灭菌、手卫生,隔离、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无菌技术操作、安全注射、医疗废物管理等;重点关注具有感染率高或引发感染风险高等特点的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病房及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部(室)、产房、母婴同室,急诊科及其病房、口腔科门诊,介入手术室, 检验科(含临床实验室)、输血科,内镜中心(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药剂科静脉配液中心、营养室、洗衣房、垃圾站、污水处理站等。

5.1.4.2.2 科室层面:重点关注高度易感人群,如高龄老人,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癌症,血液病、放疗、营养不良等患者。

5.1.4.2.3 项目层面:重点关注可能引发感染风险高、感染后果严重的项目,如手术等有创操作、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抗菌药物使用、血液透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诊疗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等。

5.2 医院感染监测5.2.1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合理设定监测指标,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5.2.2医疗机构应开展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遵循WS/T 547的要求。

5.2.2.1 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改进诊疗护理工作,以预防控制感染,为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5.2.2.2医院感染监测的其他要求遵循WS/T 312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