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当代社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传承方式和途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和途径进行:1. 书籍传承: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

众多中医药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通过书籍的传承,中医药文化得以记录和传承。

2. 师承传统:师徒传承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方式。

从古至今,许多著名中医药家通过亲自传授知识和技艺,使中医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师承传统除了传递理论知识外,还强调实践经验的沉淀和传承。

3. 学术机构与教育体系建设:中医药相关的学术机构和教育体系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学术机构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发展现状中医药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目前,中医药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再局限于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理念和疗法走出国门。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传播。

2.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化。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如中医药大数据分析、草药提取技术等,中医药文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的健康需求。

3. 保护与传承项目: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中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项目。

例如,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未来展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也有着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1. 创新研究与整合传统: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相结合,进行创新研究和整合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有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新发展。

2. 国际交流与认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认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中医药文化。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医行业的工作中,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习和实践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医医生与患者之间整合的象征。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更是对思想体系、价值观念和道德法则的传承。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优秀的传统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传承中医药文化可以帮助新一代的中医医生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实践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传承中医药文化,才能保持中医医生的专业精神和医德医风,使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医行业中的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各种非物质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

在中医行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可以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深入发展。

首先,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通过申报和认定,使其得到国家和国际的认可。

例如,中国的针灸、推拿等技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种保护使得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中医药。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通过在中医学院和相关机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此外,通过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向大众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最后,在临床实践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对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体验。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自古以来,中医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积淀,已经形成了独特而深奥的理论体系和丰富而多样的临床经验,对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提供了重要贡献。

如今,中医药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华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关乎国家和人民福祉的重大课题。

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医药的传承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它始于三皇五帝时期,发展和创新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药传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口传和书传。

口传是指由祖师爷或名医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口述给学徒或弟子,并由后者熟记并传承下去。

书传是指将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写成著作,传承给后人,让后人通过阅读和学习,掌握中医药精髓,从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中医药名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中、华佗等等。

这些名家的贡献和成就不仅表现在临床实践上,更体现在他们形成和传承的学说和理论上。

例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校注黄帝内经》等等,这些著作成为了中医药学经典,以其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医药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是药材资源的规范管理和新药研发。

在医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方面,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与整理。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联合编写了《中药标准汇编》等一系列中医药药典,规范了中药的品种、性状、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促进了中医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国家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和完善了一批中医药医疗机构和专业化的中药材基地,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水平。

在药材资源的规范管理和新药研发方面,中医药正在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

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源于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和历史见证。

中医药文化不仅在传统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医药文化面临着受到侵蚀、消失的现实危险。

因此,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护中医药文化的方法1.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医学知识和文化价值。

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需要更多人认识、了解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药文化保护事业的投入;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普及;医学研究机构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文化研究。

2.强化中医药文化的保护法规中医药文化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能够有效保障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文化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鼓励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和贡献。

3.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保护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不断深化对其文化背景和内涵的研究,从中挖掘并传承优秀的医药文化遗产。

同时,减少对传统文化的损害,通过科技手段保护中医药古籍、医方等文化遗产,推广中医药文化,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方法1.医家传承医家传承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

医家传承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它既包含了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知识,也蕴含了中医药文化的实践经验。

因此,医家传承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2.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各种学术会议、专业研讨、学术交流等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相互学习,探讨中医药文化的问题,并根据实践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更新和完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能。

3.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从而提高中医药的现代医学价值。

比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材的药效、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建设中医药信息化平台等均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中的传承和发展一、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考证,早在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已开始使用草药治病。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药的奠基之作,记载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理论,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隋唐时期中医药学术达到了巅峰,不仅积累了大量医疗经验,还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唐代名医孙思邈编写的《千金方》更是成为了中医药治疗方剂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宋明清时期,中医药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收录了大量医药知识,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代时期,中医药学术继续繁荣发展,形成了著名医家鼎盛的局面,如吴昆、钱乙、张介宾等人都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

同时,中医药文化也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思想。

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一代一代医者去不断学习、总结和实践。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传承:中医药学是一门技艺高深的学问,传统的中医学习方式是师徒制。

师传徒、道传弟的传统模式,学生通过和师傅长期学习、实践,逐渐积累医疗经验和技术。

现代化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师徒制,也有学校教育和研究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

2. 医书传世:中医药经典著作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要的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被视为医学宝典,传世至今。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3. 临床实践: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医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实践,医者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

医者还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医德”,做到仁心、仁术和仁术相结合,真正为患者着想。

4. 学术研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还需要不断进行学术研究,拓展医学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医者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领域,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与传承

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与传承

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与传承导语: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医药的文化遗产价值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

首先,中医药积淀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与经验,具有卓越的医疗价值。

其次,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形成了与西医不同的医疗模式与方法,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最后,在医学史、药物史、民俗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确保中医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中医药资源的调查与登记制度,确保中医药的核心内容不丢失。

另外,还应加强对传统中药材种植与采集的规范管理,保证药材质量与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普及,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

三、中医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承中医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承工作同样重要。

首先,应加强对中医药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鼓励年轻人从事中医药事业,并注重优秀传统医师的技能传承。

其次,应加强对传统中医药技艺的研究与学习,保留和发扬各地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技艺。

还应鼓励中医院校与各级政府开展中医药传统技艺的培训与推广工作,提高传统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加强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与认可,确保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

结语: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独特的保护与传承价值。

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遗产,使其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做出贡献。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行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它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治疗经验和价值观念,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期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中蕴含的治疗方法、药物知识以及价值观念都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中医药文化,可以保留中医药的核心理念和独特技艺,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传统传承模式逐渐失效,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导致中医药文化无法有效传承。

其次,社会对中医药的传统观念逐渐转变,传统中医药疗法的信任度下降,使得中医药文化处于被冷落的状态。

同时,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中医药文化显得有些落伍。

三、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探索适合现代社会的传承模式。

首先,可以借鉴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

其次,要注重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完善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体系,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度。

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医医药文化的作用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社会和文化的认同和重视。

通过将中医药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增强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传承与发展的概述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不仅能够继承和传承经典文化,更能够推动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1. 中医药文化的特点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包括了很多宏观和细节的知识,其中包括了五行、阴阳五行、经络、奇经八脉、气血津液等等,这些理论体系在中医药文化传承过程中非常重要。

中医药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文化的开拓化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医药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是中医药行业的传承。

2. 传承方式目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口传心授,另一种是书传。

口传心授主要强调世代相传,通过老中医向新一代中医医生传授医术和经验,传承了很多该行业的实践经验。

而书传则是通过记录文化经典、名医论著等方式进行,强调了学术和理论的传承。

这两种传承方式在实践中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1. 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鼓励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同时加强对中医药的保护和发展,编制了大量中药标准和配方,推广中医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2. 科技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药行业也加快了其现代化进程。

现代科技手段引进到中医药领域中,再利用现代仪器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这样可以减少中药的污染,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中药的需求。

3. 文化的融合中医药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与我国各地历史文化相牵结。

中医药行业与文化游览、文化遗产等文化产品融为一体,既能够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论文章对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在当前全球范围内,中医药正日益受到重视和认可。

作为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医药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1.建立全面的中医药知识数据库:对中医药的经典文献、名医方剂和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知识数据库,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2.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加强中医药相关教育和培训,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中医药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出一批才华横溢、有责任感的中医药传承人才。

3.加强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大对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包括中医药古籍的修复和数字化保护,中医药相关遗址的保护等。

二、推动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的发展1.增加中医药科研经费投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资金支持,为科学家们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

2.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鼓励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寻求中西医的有机融合。

3.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医药的疗效评估和临床应用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推广中医药国际化:鼓励中医药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广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2.加强中医药标准的制定:与国际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制定中医药的标准和规范,使中医药在国际间得到更好的认可与应用。

3.促进中医药技术输出:通过推进中医药相关技术的国际合作与输出,促进中医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学术界、行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的发展以及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中医药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思考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思考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思考一、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医学智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当今时代,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和需求,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成为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人才培养与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国际化与合作等方面,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二、传承与保护1.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加强对古代医籍、医方、医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确保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传承。

2.传承中医药技艺:通过师承教育、院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批具备精湛技艺的中医药人才,确保中医药技艺的传承。

三、创新与发展1.创新中医药理论: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2.创新中医药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四、人才培养与教育1.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

2.加强师承教育:鼓励名师带徒,传授经验,培养更多具备精湛技艺的中医药人才。

五、科学研究与探索1.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优势。

2.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国际化与合作1.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医药理论和特色疗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治疗优势,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

3.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七、结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学术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医药知识和治病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始于古代,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古代医学家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建立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体系,形成了中医药学说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医药文化在各个朝代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艺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才能使中医药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正逐渐得到重视和认同。

许多传统的中医药疗法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应用,中医药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尊重。

但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一些传统的医学知识和技艺可能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失传。

因此,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我们应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首先,应当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渊源和内涵,总结传统的医学知识和技艺,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依据。

其次,应当注重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应当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和支持。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独特宝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医药文化遗产包括方剂、针灸、按摩、养生等多个方面。

在保护方剂方面,可以建立方剂库,收集整理传统方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同时进行标准化研究和实践应用。

在保护针灸方面,可以完善相关法规,规范针灸的操作规程,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在保护按摩方面,可以加强对传统按摩技法的记录和研究,推行相关按摩技师的资格认证制度,保证按摩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保护养生方面,可以组织养生经典和养生技法的整理工作,建立养生指导手册,并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们。

其次,要进行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包括理论的传承,还包括技术的传承。

理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加强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教育和研究。

技术的传承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中医药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使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再次,要推动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医学科学,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

可以建立中医药研究机构,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推动中医药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文化旅游等活动,提升中医药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要注重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中医药文化遗产拥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中医药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将中医药文化遗产介绍给世界各国,促进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并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我国学习、体验中医药文化。

综上所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遗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重要的责任。

我们需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机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以使中医药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2分)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

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

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就是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

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

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

创新以创举为功,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于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经典名方的整理与传承整理经典名方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搜集、整理历代中医药经典著作中的名方,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医学价值,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医学遗产。

同时,加强经典名方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经典名方,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二、中药材的种植与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疗效和信誉。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加强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环节的质量管理。

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

三、中医诊疗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诊疗技术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之一。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医诊疗技术,需要加强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广中医诊疗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四、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关键。

通过加强中医药院校建设、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提高中医药教师素质等措施,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同时,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同时,加强中医药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六、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开展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必然选择。

通过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研究等措施,探索中医药治疗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同时,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和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七、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医药传承具体举措

中医药传承具体举措

中医药传承具体举措中医药传承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技术,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普及。

为了实施中医药传承,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举措。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举措:1. 保护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需要得到保护。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并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2. 建立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药传承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传承人才队伍。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医药专业人才到偏远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保证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3. 加强中医药科研和创新。

中医药传承不仅仅是传承技术和理论,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科研和创新。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建立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实验室,鼓励中医药领域的学者和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4. 加强中医药临床实践。

中医药传承的核心在于临床实践。

政府可以推动中医药与西医的融合,加强中医药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还可以完善中医药的临床指南和诊疗标准,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可信度,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5.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传承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政府可以鼓励中医药机构与国际组织、外国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培训和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技术。

6. 加强中医药知识普及。

为了保证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公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中医药的普及教育,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以上是中医药传承可能的一些具体举措。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相信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技术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中医行业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保护措施和挑战三个方面探讨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

一、历史背景中医药作为中国古老的医疗体系,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渗透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其宗旨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药文化包含了诸多方面,如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饮食调养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医药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西方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逐渐被边缘化。

同时,一些中医药文化的经典著作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中医行业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

二、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医行业采取了多种措施。

1. 系统收集和整理中医行业积极进行中医药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梳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史、经典著作和重要传承人的传记等。

通过系统整理,将分散的资料和知识进行汇总,为后代传承提供可靠的资料基础。

2. 培养传承人才中医行业加强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通过设立中医药文化传承奖学金、开展精品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有志于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年轻人。

同时,注重对中医药传承人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并传承中医药的精髓。

3. 制定保护政策中医行业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加大对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加强对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强化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挑战与展望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1. 文化认同度不足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一些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不足。

持续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的重要途径。

2. 保护与创新的平衡中医药文化保护需要遵循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既要保护中医药文化的根基,又要推动其创新和发展。

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结合材料请你为传统中医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信任,从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2. 支持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和创新。

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的科研和创新,加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3.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增加中医药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4. 加强中医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完善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强对中医药市场的监管和管理,规范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保护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保护和传承传统中医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保留和传承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 1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中医药文献保护中医药文献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防止文献的流失和丢失。

要对中医药经典和名家医案进行整理、翻译和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药文化。

二、强化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中医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传承和发扬。

要加强对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尤其是对中医药经典和名家医案的传承。

要建立中医药传承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传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

三、加强中草药资源保护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文化的代表之一。

要加强对中草药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滥伐。

要建立中草药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中草药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要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要建立国际中医药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药文化。

五、加强中医药法律法规建设中医药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

要加强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管理。

要完善中医药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加强中医药文献保护、强化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传承、加强中草药资源保护、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和加强中医药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有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十条措施:一、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为了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这包括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传统医药方剂、经络穴位等知识,以及传统的临床经验。

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培训和推广为了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开设中医药专业课程、培训中医药专业人才,以及加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等。

只有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和投入中医药科研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中医药的科研工作,需要加强对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和投入。

这包括加大中医药科研资金的投入,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加强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

只有加强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和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四、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医药标准化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需要加强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这包括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完善中医药标准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推广等。

只有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五、加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药产业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加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和引导。

这包括支持中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加强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合作等。

只有加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六、加强中医药品质安全的监管中医药品质安全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一块宝藏。

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它的了解和接受度不足,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一、激发公众的兴趣和认识很多人对传统中医药只是略知皮毛,对其疗效和历史文化并不了解;甚至出现很多错误的认识,如把中药看作只是一种毒药。

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来让大众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产品,如短视频、移动应用程序等,来进一步普及中医文化的常识和科学应用,并解决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传承机构建设中医药文化究其根本是传承,而传承需要传承机构的完备支撑。

建设专业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机构,如中医药学院、各种培训机构、学术会议等形式,以及设立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为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政策和法规保护政策和法规的保护同样是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条件。

应该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对违规、侵害和破坏中医药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

四、推动中西医结合既然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改革是中国孕育新思想,发展中传统医学的重要环节。

借鉴现代医学技术和科学理念,推导研究中药中西药和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探究中药药材的中靶点和机理,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总之,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需要全球的参与以及支持,政府、各种非政府机构和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国这个独特而富有历史的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

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着作与教材。

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您是中医申遗专家,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

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

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我个人认为,中医“申遗”对中医的传承与保护有明显的好处。

在2010年申报文本中,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的主要保护措施就有:建立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工作室,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研究;抢救性地保护中医的特殊技艺,中医古籍的调查、整理与保护,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宣传活动,筹建国家中医博物馆等。

仅此数项,拟投入经费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的落实无疑将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张宗明:据说中医“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2009年中医“打包”申请未果,2010年以中医针灸单项申请却取得了成功,您能谈谈其中的原由么?王旭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开始进行的申报方案中,就确定对中国传统医药整体“打包”申请,内容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等9个项目。

这种一大类多个项目整体“打包”进行申遗的情况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从已入选的“非遗”项目看,全都是单一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单体”项目。

尽管“打包”申请有利于保持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完整性,有利于中国传统医药全方位走向世界,但违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审查习惯,专家们无法从“中医”这样的项目名称上看出“文化的形式(或形态)”,而“非遗”注重的就是“形式”中蕴涵的传统价值、思想和观念。

2009年的中医“申遗”未果,并非所谓的“落选”,而是国家有关部门主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撤回所致。

改为分项申报后,“针灸”当年就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附属机构的评审,这是因为:针灸是中医药体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不仅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着,理论上自成体系,也是最早被西方世界接受和认可的中医疗法,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技艺性、演示性很强的“可见形式”。

正因为“中医针灸”符合“单体”项目要求和“非遗”必备的“形式感”,才能顺利入选的。

中医针灸项目的申报成功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这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也为我国今后的申遗工作,特别对中医药的申遗工作带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张宗明:对于中医的“申遗”,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申遗”是否意味着中医已经处于消亡的边缘或已经成为了“遗产”了?王旭东:这是对“遗产”概念理解上的误区。

“遗产”本义是“智慧和财富的传承”,遗产不是消亡的东西,已经消亡的文化不在保护之列。

现在,中医仍然是中国的主流医学之一,仍在为民众的健康做出贡献,是受到中国法律保护、在政府专门的机构管理下的医学群体。

中医理论和方法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之中,四季养生、导引太极、药膳食疗成为国人生活习惯。

“因人制宜”、“以和为贵”、“未病先防”、“治未病”等思想深入人心。

这些都是中医“目前的社会、文化功能”,它显然不属于已经消亡的文化,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备的条件。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医文化确实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近百年来,传统文化式微、科学主义扩张、西医冲击和中医教育西化等导致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生存危机。

我个人认为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窒息,技术萎缩。

中医最具特色的生命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在目前的中医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得不到传承与发扬。

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这些中医的灵魂没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医院不姓“中”了,中医中药可有可无,“中医”二字成了装点门面的敲门砖。

学术界热衷于以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忽视了对中医经典着作、学术经验、单方秘方乃至中医思想的研究。

中医院里除了中医、针灸、推拿等科目外,其他技术无人问津,中药有丸、散、膏、丹等几十种剂型,炮制方法也有几十种,现在临床中有效运用的却很少。

二是阵地缩小,人才外流。

几十年来,中医在医、教、研、药等方面都以西医的模式为标准,不是同一科学体系的标准,必然对中医造成巨大的束缚,加之政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中医阵地不断缩小。

人才外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国,一是流向西医。

人才的流失和异化,学术的西化给中医敲响了警钟,保护、传承与振兴中医药形势迫在眉睫。

张宗明:中医学到底是不是科学,近百年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取消中医”的说法一直没有消停过,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王旭东:在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的近百年时间内,中医便不断遭受劫难。

上世纪初,国民党政府对中医所采取的取消主义,迫使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医学体系迅速被边缘化;上个世纪中后期,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的“中西医结合”策略,虽然部分恢复了中医的“合法性”地位,但其代价却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中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肢解得面目全非;2006年,中医“存废”之争又起高潮,虽然政府出面支持中医,但“中医是否科学”的辩论却极大地混淆了民间的视听,加深了科学界乃至中医院校学生对该学科的怀疑。

中医近百年来不断遭遇诘难,并不是因为其无效或不科学,而是在于时代变革而导致的文化错位,话语体系不相容,现代人越来越无法解读中医。

虽然取缔中医的观点过于霸道,但时代变迁所形成的文化阻隔,确实使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领略中医的内涵。

虽然中医的养生学说、气功、针灸疗法等在世界范围内渐渐得到多学科的研究,但是,包括中医界本身,对于创造出这些伟大成果的中国人的基质──独特的传统意识和文化观念、创造出优秀技术体系的思想内涵,却未被赋予相应的重视。

因此,应该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中医文化困境。

我一直认为,科学一旦成了霸权,将是人类的又一场灾难。

目前这场灾难已经显现端倪,日本核泄漏、全球极端气候、能源危机、食品安全警报、突发性重大疾病等等,无一不因缘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人类不能完全依赖现代科学,世界必须多元发展,而文化的多元,或许能提醒生存在地球上的人们,我们要为自己的世界多打开几扇窗口。

一门为现代人健康服务的学科,如果不能为现代人所理解,必然心存疑虑,心存疑虑就会渐渐失去信任,失去信任必将丧失凝聚力和亲和力。

一个认同感、信任感、亲近感日渐消减的学科还能有生存的空间吗?多年来振兴中医的努力,在业界并没有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现代思维方式挤占了中医的内核,现今的中医如同被抽取了灵魂的躯壳,丧失了认知方式、思维特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这些灵魂,貌似繁荣的中医药事业只是一些技术残片拼凑起来的空壳,实验室内验证性的研究其实是在解剖中医的尸体。

邓铁涛等前辈发出了中医在他们那一辈就已经消亡了的悲叹,国家科学院院士一级的大科学家都无法认识中医合理的科学底蕴,警示着我们救赎这个学科的紧迫性。

中医不缺技术、方法和药物,支撑中医、也是中医存在至今的根基是临床疗效,但是,没有灵魂的技术和方法,终究会失去生存的基础而被其他学科消化吸收,由此走向消亡。

因此,拯救中医,当务之急是中医文化的保留和传承。

我认为,中医理论的现代解读和表述,是救赎、维系中医生命力的急需之策。

张宗明:在一般人看来,中医属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用来治病救人,促进健康的,应属于“科学”范畴。

“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医科学院”旨在正名“中医是科学”。

而中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将中医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似乎又将中医归属于“文化”范畴。

目前,中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项目全都是文化艺术类,中医作为申遗项目却是个例外。

“科学”与“文化”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中医在“申遗”过程中,就有人根据中医是科学而不是文化反对中医“申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