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8《孟子两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课件 新人教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 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 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 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畎( quǎn )亩 : 田地 。 傅说( yuè ) 曾( zēnɡ )益: 曾,通增”,增加。 胶鬲( ɡé ) 拂( bì )士: 拂,通“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 fú )乱: 违反,阻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 举 于/ 版筑之间,胶鬲(gé)/ 举于/ 鱼盐之中,管 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 行/拂(fú) 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 (zēng)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 “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 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
归顺,服从
连接主谓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无义。
凭
连接主谓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无义。
池深
攻方
委而去之 地利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
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
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
导致灭亡。
H
2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词类活用 生: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生存发展
死: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萎靡死亡
译文: 这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可以使 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 孟 子 ︾ 两 章
H
1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孟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 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 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 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
子 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 《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 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 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 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 反对战争。
H
2
<<孟子>>二章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
H
3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 文意,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 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4 .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接着从 攻守 两 方面分两层进行论证,得出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结论,进而推出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的结语。
4、得“人和”的实质:得道 。
5、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天下顺之 。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九年级下册的:第18课《孟子》两章.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九年级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一、要点字1.以下加点字注音。
畎quǎn傅yuè胶鬲gé拂bì士2.解下边加点。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走开。
寡助之至至:极点。
天下之:,听从。
傅于版筑之:任用,拔。
苦其心志苦:使⋯⋯苦。
人恒恒:经常。
尔后作作:起,指有所作。
尔后:理解,认识。
3.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
戚畔之畔通叛解背叛曾益其所不可以曾通增解增添衡于衡通横解堵塞,不人没法家拂士拂通弼解佐二、要点句子背知清1.用原文填空。
天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令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地方去,不可以靠划定的边境的界限,稳固国防不可以靠河山的险峻,震慑天下不可以靠武力的强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血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因此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必定成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因此上天要下达重要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毅,增添他还没有具备的才干。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令人生计发展,而享受安乐令人委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知识背记知识清单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47张PPT)
•
二、学情分析
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 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十五 六岁的孩子正是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 佳时期、所以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 智慧,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勇于面对生活, 面对挑战。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本身的特点,我设置了三个目
标: (1)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文言文自学 能力。 (3) 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 会在困境中奋起。
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quǎn)
(yuè ) (g é ) (f ú ) (b ì ) (z ēn g)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试标出下边句子的节奏
/ /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 管夷吾举于士 /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天 / / 必先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 /
百 里 奚 举 于 市
赎 买 回百 来里 并奚 被被 起从 用奴 。 隶 市 场 里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⒈故/天/将 降 大 任 / 于是人也 ⒉空 乏/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 ⒊所 以/动 心/忍 性,曾 益/其 所 不 能 ⒋入/则 无 / 法 家 拂 士,出/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生 于 忧 患 ︐ 死 于 安 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课件 新人教版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3、城 /非 不 高 也 。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胜 矣 。
第六页,共39页。
天时(tiān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指形。天成然的时的机时运、机,会自;然
一说天气(tiānqì)和 时令。
地理(dìlǐ)优 众人的团结一
至 极点,亲戚通畔“叛之”;,多背助之至,天下顺之。
叛。
以天下之归所顺顺,,服攻从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第九页,共39页。
文本(wénběn)探究
• 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shènɡ fù)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 么?
第十四页,共39页。
板书设计
天时 (tiānsh í)不如
举例 论证
攻方失利 (shī lì) 守方失利
地利
地利不
人如人和和
道理 论证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天时不如
(bùrú)地利 战争
地利不如人和
得得道道多助
失道寡助
人和 治国
“仁政”
第十五页,共39页。
拓展(tuò zhǎn)延伸
• 孟子名言 •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
第二十页,共39页。
预习(yùxí)与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起,被任用 田间(tián
被举用,被选
(rènyòng) jiān)、田地
拔
版筑(bǎn zhù)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筑杵墙捣中时土在,,管两使块它夹坚板实中。间筑放,土捣,土用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共89张PPT)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2.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它,指城
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代词,它,
到
指施仁政者
第二自然段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自然段论证 地利不如人和 这两段都采用了 对比 论证法
第2、3自然段有四个短句代表 了“地利”,它们是: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这是从反面说。从正面说,“域民”、 “固国”、“威天下”应靠什么呢?
上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助道寡
论据(战例)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需要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类推(治国)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也需要 “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寡助——天下畔之
一
段落层次
一(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
二(第2、3段)具体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
1. (第2段)以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2. (第3段)用虽有高城深池的地利条件却“委而 去之”作论据,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三(第4段)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课件新人教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
(2)追者反.( 通“返”,返回 )
16 . 下 列 句 中 的 “ 以 ” 与 “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 中 的 “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5分)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0.“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 相关的事例。(2分)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 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 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 “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 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援助灾区。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做最终决断,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
18.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把兵器库里的武器熔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
19 . 乙 文 中 “阿__人__父__率__子__,__兄__率__弟__,__以__私__兵__战__,__遂__败__魏__师____” 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 (1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课件(62张ppt)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但都历经了苦难的 磨练,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第二段
个人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正 小
经受磨炼 的益处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反
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点:
论证方法: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 出中心论点。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据 — — 中心论点。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 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 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 称四书。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 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借 鉴的。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 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狱官
故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所以
责任
给
这
使……痛苦 使他受到贫 困(之苦)
曾益其
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劳累 使……饥饿
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
违背 扰乱
所不能。
用来
使…惊动, “增”增 加 使…坚韧
人恒
常常
过,
犯错误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这样以后 困扰 “横”梗 塞,不顺
2、故 必 劳 饿 空 行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先 /苦 其 心 / 志, 其 /筋 骨, 其 /体 肤, 乏 /其 身, /拂 乱 /其 所 为-------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8孟子两章ppt课件(精选)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行为)
生
于 忧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患
人恒过
改
困于心,衡于虑
作
征于色,发于声
死 于
入则无法家拂士
安
乐
出则无敌国外患
喻
国恒亡
(生活)
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然后对 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在文章 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6 久之,目似瞑
语气助词,无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翻译:(一座)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只有方圆七里 的外城。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 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主题归
纳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 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 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 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 的重要性。
多用排比句式,这样就增强了语 言的气势,也有极强的说服力和 感召力。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5.人和 6.域民 7.固国 8.威天下 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 11.亲戚畔之
代词,这(就是) 护城河
人教版九下语文18《 孟子》两章
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 国家往往会灭亡。
比读
文内比读
探讨话题:“有人认为本 文的分段不够合理,谈谈 你的看法”。
探读
辩论:“忧患成就人才”
本文所讲的“忧患意识”,绝不是“患 得患失”的忧患,而是人们正视矛盾的 一种态度和克服困难的一种勇气。古往 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物他们的人生道 路都布满了荆棘,撒满了血与泪。人们 只有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才能炼就担 当重任的力量和本领。逆境正是培养人 才的有利条件。我们不能畏难敬安,不 能腐化堕落。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忧患意 识,向困境挑战,向自我挑战,用汗水 与勇气挥写人生灿烂的篇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孙 叔敖举于海 / 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 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 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人 恒过然后能改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 / 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妙在巧用修辞,顶针、排比、对偶等手法使 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例如“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句运用顶针和对 偶的手法,写出了“天时”“地利”“人和” 三者之间的关系,意思层层递进,语气斩钉 截铁,不容置疑,令人印象深刻。
探读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话题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思 想”,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然 后再与其他组员交流探讨,形成完 整的认识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夫环而攻 之 / 必有得天时者矣 / 然而不胜者 / 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 / 池非不深也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米粟非不多也 / 委而 去之 /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故曰 / 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 得道者多助 / 失道者寡助 / 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多助之至/ 天下顺 之 / 以天下之所顺 /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 子有不战 / 战必胜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1、七里之郭
guō
2、米粟非不多也
sù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yù
4、亲戚畔之
qī pàn
5、夫环而攻之
fú
6、得道 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 guă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 而 攻 之/而 不 胜 。 2、域 民/不 以/封 疆 之 界 。 3、城/非 不 高 也 。 4、故/君 子 有 不 战 ,战/必 胜 矣 。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 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 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 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 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 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 四段?
限制
巩固
征服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施行
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政
有利的天气
、时令
地理形式有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内 部)团结
这两句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 提出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 有利于攻守。揭示本篇的中心论 点。
内城
外城 围
语气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
这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 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 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 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 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 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 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 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 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 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 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请将你的思考写成文,题目自拟。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 原 放 逐 , 乃 赋 《 离 骚 》
韩非囚秦,《说难》、《弧愤》.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给下列蓝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法家拂士
(quǎn) (yuè) (gé) (bì)
舜 从舜 田发 野于 之畎 中亩 被之 任中 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 墙工作中被 举用。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胶 被鬲 举从
胶 鬲 举
用贩
于
。卖 鱼
鱼 盐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 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 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 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_____________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添加标题
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准确的翻译课文。
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
添加标题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
归纳;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 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
拓展延伸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从古至今有哪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例子?举例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结合《政治》,《历史》说说 如何保证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
↓
类推
{
}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
治国需要“人和”
↓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品味孟子语言特色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 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孟子》两章
PART 1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九年级语文下册
◆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推 尊为“亚圣”。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 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现存七篇。
◆ 主张:孟子提出了施“仁政”、 行“王道”“民贵君轻”的政治 主张。
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夫( )粟( )畔( )
2、解释划线的字词。 A 七里之郭
B 环而攻之
C 池非不深也
D 委而去之
E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F 亲戚畔之
G 地利不如人和
H 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A 池 古义:
今义:
B 兵 古义:
今义:
C 亲戚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加 线字的读音 你能读准吗?
1、七里之郭 guō 2、米粟非不多也 sù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yù 4、亲戚畔之 pàn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而攻之/而不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战争
得道多助
地利
域民
失道寡助
不如 人和。
道理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仁政”
■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 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 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 新时代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本文是典型的议论文,结合相关知识: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课文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课文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课文《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所以说举于市(市井之间)。
][用排比句,颇有气势。
如严格按时间顺序排列,孙叔敖应置于百里奚后。
]故天将降大任[任:责任,担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两章》练习文
一作家作品
《<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
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后人以“孔孟”并提,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曲之一,全书共7篇,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孟子》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孟子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
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二整体知识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
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词梳理
1注音粟()域()寡()戚()“畔同“判”()舜()傅说()敖()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2解释天时:地利:
人和:环:
池:兵革:
委而去之:
饿其体肤:
动心忍性:
作:征于色:
发于声:法家拂士:
死于安乐:
四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1、两文分别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
4、比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则短论,在论证方面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这种题型近年来比较热门,就是古今联系理解,赋予新意)
1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
联系今天,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述了孟子的“逆境出人才的观点”,而今天,一些一帆风顺的人才也频频涌现,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达标训练(一)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傅说.()法家拂.()士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
古义:今义:
6、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有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
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达标训练二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A、池.非不深也()
B、委.而去之()
C、以天下之所顺.()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道: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B、去: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C、至:比至陈。
寡助之至。
D、之: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始龀。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译:
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4、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分)
答:。
阅读语段(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1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
B.曾益.其所不能(更加)斟酌损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2.给下列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
(用“/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
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