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刚度的计算
实际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多尺度计算方法
实际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多尺度计算方法孙伟,黄信,孙志勇,黄伟强(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要:针对结合面接触刚度解析计算与实际接触状态差异较大,基于有限元的大平面接触刚度计算由于计算量大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多尺度计算方法。
该方法在应用测量仪器获取结合面平面度、波纹度及粗糙度形貌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小波分解技术获取真实形貌特征,并基于有限元微观接触分析建立局部接触刚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基于有限元宏观接触分析获取结合面压强分布,宏-微观结合计算获得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
该方法具有能够真实反映结合面接触状态、计算效率高等特点,法向接触刚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计算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结合面;表面形貌;接触刚度;多尺度;有限元1 引言机械装配体中广泛涉及平面或曲面接触,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对机械系统的静动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1] 。
零件表面质量受加工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不可能是理想光滑表面,而是由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凸峰和凹谷组成的,其形貌特征按尺度从小到大分别对应于粗糙度、波纹度和形状误差。
准确计算结合面接触刚度,需要考虑界面不同尺度形貌特征及相应的接触特性。
对于粗糙表面接触特性,学者们从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文献[2]率先提出了GW 统计接触模型,文献[3]提出了CEB 弹塑性接触模型,文献[4]提出了MB 分形接触模型。
近年来学者们改进了GW 、CEB 及MB 模型,提出一系列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问题的解析模型[5-6] ,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现有解析模型中针对粗糙表面微凸体分布规律及形状的假设、简化不可避免地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接触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此外,解析模型主要针对微观形貌接触问题,而对形状误差、波纹度等宏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缺乏细致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法在结合面接触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7]针对分形粗糙表面与刚性光滑平面之间的弹塑性接触问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弹流润滑圆柱滚子轴承径向刚度的计算
子的弹性变形 , 滚子与内圈之间的弹性变形量为
δ 1
,
滚子与外圈之间的弹性变形量为
δ2 。
图 2 滚子与内 、外圈接触变形
通过 ( 5) 式可以计算 1 /Jr 的值 , 随着滚动体 数目 Z 的增加 , 1 /Jr 趋于常数 ,当滚子数目大于 12 个时 ,滚子轴承的 1 /Jr 近似为 4. 08[7 ] 。因此 , 滚 子轴承受径向载荷作用时 , 可近似认为轴承中受
之间的平均线速度 U、当量半径 ρ以及单位载荷 q。
若滚子与滚道接触点不存在滑动 , 内 、外滚道
接触点线速度的平均值 U 就是滚动体中心的线速
1 滚子轴承受力分析
如图 1 所示 , 不考虑径向游隙和预紧力的时
候 ,在径向外载荷 Fr 作用下 , 每个滚动体受力各 不相同 , 轴承内圈中心 O 沿径向移动到 O ′点 , 此
时最下方位于径向载荷作用线的滚子所受载荷最
大 ,产生的弹性变形也最大 [7 ] 。
由内圈所受载荷 F r 和滚动体所受载荷 N < 作 用下的平衡条件可得
根据上述分析 ,对于承受径向载荷 F r ,处于静 止状态的轴承中心的径向位移量为
δ=δ1 +δ2 =A F r +B F r lnF r 而对于 ΔF r 来说 ,Δδ=A ( F r +ΔF r ) +B ( F r + ΔF r ) ln ( F r +ΔF r ) - A F r - B lnF r 因此 ,处于静止状态的滚动轴承的接触刚度 计算式为
载最大的滚动体载荷为
N0
4. =
08F r , 滚子素线方
Z
向的单位线载荷为
q
4. =
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
式, 用代号 表示分 别 为 : U 7 / h 6 、 ¥ 7 / h 6 、 N 7 / h 6 ; 其 平
均过 盈 量 分 别 为 : 一0 . 0 5 5 5 m m、 一 0 . 0 3 8 5 m m、
一
0. 01 2 5 mm 。
的, 特别 是 获 得 过 盈 配 合 结 合 面 的特 性 参 数 ( 接 触 刚度 和接触 阻 尼 ) 。 由 于过盈 配合 结 合 面 本 身 的结 构特 点 ( 结 合 面 为封 闭结 构 , 无 法 在 结 合 面 上 布置传 感 器 ) , 难 以采 用 试 验 的方 法 直 接 识 别 结合 面特 性参 数 , 所 以这 里 采用 有 限元 计 算 的 方
( ) , 过 盈 配 合 结合 面上 3 8 . - 【 0 ) _ . 0 3 5 : , 3 8 _ - 0 . _ 0 0 3 ; r n m; 与轴的尺寸偏差 轴 上施 加 Y方 向上 的 力 f
沿 方 向上 任一点 A产生位 移 Y , 此 时这 一点 表现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1 — 0 5
第4 2卷 第 3 期 2 0 1 3年 0 6月
船 海 工 程
S HI P& 0 C EAN E NGI N EE RI NG
Vo 1 . 42 No. 3
J u n . 2 0 1 3
过盈 配 合 面 的接触 刚度 和 接触 阻尼 计 算 研究
万 俟昊 天 , 向 阳, 夏 雪宝 , 刘 辉
外 圆直径/ m m
内 圆直 径 / m m
0. 05 0o 7
一
: 0 l 6
点 的接触 压力 、 位 移 等参 数 , 计算 接触 刚度 和接 触 阻尼 , 最 后再 通过 实 验 来 验 证 结合 面参 数 的正 确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此外,通过有限元模型来分析车辆和轨道系统
振动 以 [4] 及计算高频轮轨冲击力 和 [5] 轮轨噪声[6]中,
也需要精确的轮轨力确定方法. 20 世纪 70 年代,
英国铁路技术研究所的 Jenkins 等[7]在研究车辆和轨
道参数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时,给出了锥形踏面和
磨耗型踏面的轮轨接触常数公式,分别如式(1a)和
第 56 卷 第 4 期 2021 年 8 月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文章编号:0258-2724(2021)04-0883-0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210015
Vol. 56 No. 4 Aug. 2021
1 Hertz 弹性体接触的基本公式
Hertz 接触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 条件 1 两接触体在初始接触点附近的表面至 少二阶连续. 故表面在初始接触点的二阶微分邻域 内可表示为椭圆抛物面、柱面或双曲抛物面,可以用 微分几何的方法进行分析. 条件 2 接触是非共形的. 在加载过程中由初 始接触点逐渐形成接触区. 由于接触区很小,在初始 接触点附近两弹性体可视为弹性半空间. 条件 3 小变形. 在初始接触点附近,两接触表
式(1b).
Gc = 4.57R−0.149 × 10−8 m/N2/3,
(1a)
Gw = 3.86R−0.115 × 10−8 m/N2/3,
(1b)
式中:Gc 和 Gw 分别为 1∶20 锥形踏面和磨耗型踏面
的接触常数;参数 R 与车轮轮径 r 相等.
该经验公式适用的轮径范围为 0.150~0.600 m,
影响.
刀具-工件接触动静刚度分析与计算研究
种途 径 。
关键词 : 回转 体 ; 艺 系 统 ; 静 接 触 刚度 l 动特 性 工 动 振
中 图分 类号 : TH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2 9 ( 0 6 0 —0 30 1 0 — 0 3 2 0 ) 50 0 — 2
1 引 言
化是 非常 复 杂 的 , 影 响 因素 受 工 艺 系统 变 化 的 影 其 响, 因此在 计算 时采 用 下 列 假 定 : 件 安 装在 绝 对 刚 工
度 有许 多理 论 研 究 和 实 验 工 作 。通 常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旋 转体 不平 衡 来 讨论 , 以为 了 简化 计 算 ( 影 响 计 所 不 或 一个 部件 来研究 , 出评 价 工 艺 系统 及 元件 动态 刚 算 最终 结果 ) 弹性 变形 作 为在 接 触 区施 加力 P 提 , 来研
度 无量 纲 系数 。
一. / d 『 . 『
究 。当工件 不旋 转 时 , 弹性 位 移 ( 形 ) 于 P 变 小 力 作 用 下 的位 移 c 。 认 为 弹 性 变形 范 围集 中在 点 C 上 。 () 1
因为变形 区小 于 工件 变 形范 围) 。工件 ( ) ( 是允许 的 , 2 这
作 品 鉴 (9,, 尉人在 硕 , 从 机 制工研 。 者介 宝 ) 南 薯 羿王 1一 河 氏 , 士主 事械 造 艺 究 简 : 铭 男 9 6 读 要 城 冗
维普资讯
河 南 机 电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了合成位 移 。 公 式 ( ) 述 的方 程 ( ) 际 上 是 工 艺 系统 输 入 2描 1实
输 出参 数 的传递 函数 。方程 ( ) 以用 作机 床 试 验时 2可
接触刚度、接触穿透、接触压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接触刚度、接触穿透、接触压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是比较经典而又基础的问题,根据接触定义(参见JONSON的CONTact mechanics)P=KD
其中P表示接触压力,K表示接触刚度,D表示接触穿透,有了这个公式,你可以看出:(1)接触压力由接触刚度和虚拟穿透量决定;
(2)给定刚度下,穿透值越大,接触压力越大;
(3)给定穿透量,接触刚度越大,接触压力越大;
(4)给定接触压力,接触刚度和穿透量成反比;
此外,接触刚度K=k*E,其中k为惩罚系数,一般对于CONTACT单元,设置的为k,而几个特殊单元设置的是K,这两种不要混了。
对于一般接触问题k=0。
1——1,如果是大弯曲现象,k=0.01~0.1,这是理论参考值,由ANSYS公司提供的,实际上,对于给定问题,如果要求较高精度,建议自己多次设定k值,得到k与接触压力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找到最大k值,使Pmax不再变化,这是理想的状态,当然,计算时间不能太高,因为k越大,计算时间肯定越久,我一般在晚上求最大值,早上发现还没有算完,则前一个值就是应用值子!。
接触刚度的计算范文
接触刚度的计算范文接触刚度(Contact stiffness)是指物体间接触时的刚度或硬度。
在工程应用中,接触刚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影响着接触界面的力学行为和传递效率。
准确计算接触刚度对于设计和分析不同工程结构和材料的接触特性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接触刚度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一些常见的接触刚度计算模型。
一、接触刚度的定义接触刚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变形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描述两个物体在接触时的弹性力学行为。
接触载荷可以通过施加外部力或重力来实现,接触变形可以通过测量接触区域的位移来得到。
接触刚度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载荷并测量相应的位移来计算或测量。
二、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接触刚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类:解析法和数值法。
解析法是指基于理论分析导出的数学公式,可以用于直接计算接触刚度。
数值法则是通过建立接触区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使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1.解析法最简单直接的解析计算接触刚度的方法是利用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认为应力与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
对于弹性体,应变可以通过位移除以初始长度得到。
因此,接触刚度可以通过施加一定的载荷并测量相应的位移来计算。
K=F/δ其中,K为接触刚度,F为施加的载荷,δ为相应的位移。
这个公式适用于弹性接触和小变形情况。
对于非线性接触和大变形情况,可以使用其他更为精确的解析方法。
例如,Johnson等人提出了一个非线性接触刚度的计算公式:K=(4/3E*)*√(aδ)其中,E*为等效弹性模量,a为接触半径,δ为接触位移。
2.数值法数值方法通常更适用于复杂的接触形状和非线性接触问题。
最常用的数值方法是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将接触区域划分为离散点或单元,并利用离散点或单元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接触刚度。
数值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考虑复杂的材料非线性行为和接触几何形状,但需要计算机较大的计算能力和复杂的建模过程。
三、接触刚度计算模型接触刚度计算模型是计算接触刚度的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摆线针轮接触刚度研究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摆线针轮接触刚度研究贺苏逊何毅斌陈宇晨戴乔森刘湘(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摆线针轮的接触刚度,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摆线针轮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该方法分别建立了摆线轮齿轮齿廓修形前和摆线轮齿廓齿廓修形后的齿廓函数,探究了齿轮修形对摆线针轮接触刚度的影响,最后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摆线针轮接触刚度的表达式。
以工业机器人RV-40E减速器为例,通过计算实例表明,针对摆线轮的齿轮齿廓修形会改变摆线轮的接触刚度,摆线针轮接触刚度随着修形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关键词摆线针轮蒙特卡洛接触刚度齿轮修形Research on Contact Stiffness of Cycloid-pin Gear based on Monte Carlo MethodHe Suxun He Yibin Chen Yuchen Dai Qiaosen Liu Xiang(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430205,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contact stiffness of cycloid-pin gear more accurately and guide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ontact stiffness of cycloid-pin gear based on Monte Carlo was proposed.In this method,the tooth profile functions of cycloid gear before and after the cycloid gear profile modification are established,and the influence of gear profile modification on the contact stiffness of cycloid gear is investigated.Taking RV-40E reducer of industrial robot as an example,the calculatio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contact stiffness of cycloid gear will be changed if the gear tooth profile is modified for cycloid gear,and the contact stiffness of the cycloid-pin gear wheel will first decrease,then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modification.Key words Cycloid-pin gear Monte Carlo Contact stiffness Gear modification0引言随着制造业的不断的发展,用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代替人工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ansys接触问题!牛人的经验之谈!
接触问题的关键在于接触体间的相互关系(废话,),此关系又可分为在接触前后的法向关系与切向关系。
法向关系:在法向,必须实现两点:1)接触力的传递。
2)两接触面间没有穿透。
ANSYS通过两种算法来实现此法向接触关系:罚函数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
1.罚函数法是通过接触刚度在接触力与接触面间的穿透值(接触位移)间建立力与位移的线性关系: 接触刚度*接触位移=法向接触力对面面接触单元17*,接触刚度由实常数FKN来定义。
穿透值在程序中通过分离的接触体上节点间的距离来计算。
接触刚度越大,则穿透就越小,理论上在接触刚度为无穷大时,可以实现完全的接触状态,使穿透值等于零。
但是显而易见,在程序计算中,接触刚度不可能为无穷大(否则病态),穿透也就不可能真实达到零,而只能是个接近于零的有限值。
以上力与位移的接触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合并入整个结构的平衡方程组K*X=F中去。
并不改变总刚K的大小。
这种罚函数法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解决:1)接触刚度FKN应该取多大2)接触刚度FKN取大些可以减少虚假穿透,但是会使刚度矩阵成为病态。
3)既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虚假穿透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以允许有多大为合适因此,在ANSYS程序里,通常输入FKN实常数不是直接定义接触刚度的数值,而是接触体下单元刚度的一个因子,这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定义接触刚度了,一般FKN取到1中间的值。
当然,在需要时,也可以把接触刚度直接定义,FKN输入为负数,则程序将其值理解为直接输入的接触刚度值。
对于接近病态的刚度阵,不要使用迭代求解器,例如PCG等。
它们会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并有可能不收敛。
可以使用直接法求解器,例如稀疏求解器等。
这些求解器可以有效求解病态问题。
穿透的大小影响结果的精度。
用户可以用PLESOL,CONT,PENE来在后处理中查看穿透的数值大小。
如果使用的是罚函数法求解接触问题,用户一般需要试用多个FKN值进行计算,可以先用一个较小的FKN值开始计算,例如。
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
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近年来,随着现代机械设备越来越复杂,传动系统仿真越来越发达,针对传动系统非线性原因产生的振动、噪声和其他问题,接触力学及接触分析引起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接触力学研究的重点是接触阻尼的计算。
过盈配合面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接触方式,它具有接触阻力低、接触条件可控、性价比高、可靠性强等优点,是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设计结构,也是动力学和振动分析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因素。
因此,对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首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研究进展,包括过盈配合面运动特性分析、接触力学及接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次,重点介绍了光盘摩擦系数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的策略、参数范围、数据处理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等,深入分析了光盘表面接触阻尼及其在传热机械理论分析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及展望,概括了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的发展趋势。
据此,本研究对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为进一步研发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此,继续深入研究不同接触面材料、接触参数和接触刚度等接触力学参数,以及运动过程中接触阻尼特性计算和应用分析,对于提高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及精准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的研究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验证,以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机械领域,更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本研究利用多种方法研究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盈配合面接触力学特性,以及在机械设计中应用,为传动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在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实测数据,论证了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使用和发挥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力学特性。
接触刚度计算公式
接触刚度计算公式接触刚度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与受力的比值。
在工程领域中,常常需要计算接触刚度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接触刚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接触刚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而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接触刚度计算公式。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处于线性弹性区时,可以使用线性接触刚度计算公式来估算接触刚度。
线性接触刚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K = (E1 * E2 * A) / (E1 * h2 + E2 * h1)其中,K表示接触刚度,E1和E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杨氏模量,A 表示接触面的面积,h1和h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在接触面处的高度。
2. 非线性接触刚度计算公式当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处于非线性弹性区时,需要使用非线性接触刚度计算公式。
非线性接触刚度的计算公式一般较为复杂,通常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或实验来确定。
3. 接触刚度的影响因素除了使用计算公式来估算接触刚度,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接触刚度的因素。
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接触面的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接触面的粗糙度、接触面的润滑情况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接触刚度产生影响,需要在计算过程中加以考虑。
4. 接触刚度的应用接触刚度的计算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接触刚度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接触刚度的计算可以用于分析接触面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指导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总结起来,接触刚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具体问题而有所不同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考虑影响接触刚度的因素。
接触刚度的计算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指导设计和优化工作。
角接触球轴承径向刚度计算公式
角接触球轴承径向刚度计算公式角接触球轴承在机械领域中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咱们今儿就来好好聊聊它的径向刚度计算公式。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基础知识,啥是角接触球轴承呢?简单说,它就是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一种轴承。
想象一下,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车轮里的轴承就得承受各种方向的力,其中就包括径向力,而角接触球轴承在这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咱们来说说这个径向刚度计算公式。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来的,那是经过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研究、试验得出来的。
这计算公式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了解角接触球轴承在承受径向力时的性能表现。
不过,可别以为这公式简单,它里面涉及到好多参数呢,像接触角、球数、沟曲率半径等等。
我记得有一次,在工厂里看到一位老师傅在检修一台大型机器。
那机器因为轴承出了问题,运转不太顺畅。
老师傅拿着工具,一边检查一边嘴里念叨着这些计算公式。
我凑过去好奇地问:“师傅,这公式真这么管用?”老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小伙子,这可别小瞧了,就靠它,咱们才能准确判断问题出在哪,要不然这机器可修不好。
”那时候,我就深刻体会到,这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是多么重要。
具体来说,角接触球轴承径向刚度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K_r = \frac{Z \cdot k \cdot \cos^2 \alpha}{1 - \sin^2 \alpha}$ 。
这里面的 $Z$ 表示球数,$k$ 是单个钢球的接触刚度,$\alpha$ 是接触角。
在实际计算中,要准确获取这些参数的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说球数,得仔细数一数轴承里的球;接触角呢,又得通过专业的测量工具来确定。
而且,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角接触球轴承,这些参数的值都可能不一样。
再比如说,在一些高精度的机械设备中,对轴承的径向刚度要求特别高。
这时候,就得精确计算,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参数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设备的性能下降。
总之,角接触球轴承径向刚度计算公式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掌握好其中的奥秘,就能在机械设计和维修中发挥大作用。
混合润滑状态下粗糙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与特性研究
混合润滑状态下粗糙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与特性研究肖会芳;孙韵韵;徐金梧;邵毅敏【摘要】机械装备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力学特性取决于系统接触界面法向接触刚度.基于粗糙表面形貌的Greenwood-Williamson统计模型描述与液体润滑界面的油膜共振模型和弹簧模型,推导了机械结构混合润滑粗糙界面固体接触刚度和液体润滑介质接触刚度,并实现粗糙微凸体固体接触刚度与液体润滑介质接触刚度的耦合,提出了一种混合润滑状态下粗糙界面法向接触刚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接触界面形貌参数、润滑介质和接触基体材料属性对界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润滑介质的声阻抗是影响液体接触刚度的主要因素,声阻抗增大时,液体接触刚度减小;接触基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弹性模量是影响固体接触刚度的主要因素,界面粗糙度和弹性模量增大时,固体接触刚度增大.混合润滑粗糙界面接触刚度计算模型的提出,为机械结构润滑接触界面的刚度计算、性能预测与优化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8(037)024【总页数】10页(P106-114,147)【关键词】混合润滑;粗糙界面;固体接触刚度;液体介质接触刚度【作者】肖会芳;孙韵韵;徐金梧;邵毅敏【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3机械设备中广泛存在着相互接触的各类界面,例如齿轮的轮齿啮合界面、轴承的滚动体-滚道界面、机床螺栓连接界面、轧制过程的轧辊与带钢形成的轧制界面、高速列车的车轮-轨道形成的轮轨界面等[1-4]。
各种类型复杂多样的接触界面的共性特征是相互接触的表面具有粗糙形貌,同时界面工作在混合润滑状态。
对混合润滑粗糙界面而言,界面的法向载荷由润滑油膜和粗糙体共同承担。
ansys接触问题!牛人的经验之谈!
接触问题的关键在于接触体间的相互关系(废话,),此关系又可分为在接触前后的法向关系与切向关系。
?? 法向关系:?? 在法向,必须实现两点:1)接触力的传递。
2)两接触面间没有穿透。
??A N S Y S通过两种算法来实现此法向接触关系:罚函数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
?? 1.罚函数法?? 是通过接触刚度在接触力与接触面间的穿透值(接触位移)间建立力与位移的线性关系:?? &n b s p;&n b s p;&n b s p;&n b s p;接触刚度*接触位移=法向接触力?? 对面面接触单元17*,接触刚度由实常数FKN来定义。
穿透值在程序中通过分离的接触体上节点间的距离来计算。
接触刚度越大,则穿透就越小,理论上在接触刚度为无穷大时,可以实现完全的接触状态,使穿透值等于零。
但是显而易见,在程序计算中,接触刚度不可能为无穷大(否则病态),穿透也就不可能真实达到零,而只能是个接近于零的有限值。
?? 以上力与位移的接触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合并入整个结构的平衡方程组K*X=F中去。
并不改变总刚K的大小。
这种罚函数法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解决:?? 1)接触刚度F K N应该取多大??? 2)接触刚度F K N取大些可以减少虚假穿透,但是会使刚度矩阵成为病态。
?? 3)既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虚假穿透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以允许有多大为合适??? 因此,在ANSYS程序里,通常输入FKN实常数不是直接定义接触刚度的数值,而是接触体下单元刚度的一个因子,这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定义接触刚度了,一般FKN取0.1到1中间的值。
当然,在需要时,也可以把接触刚度直接定义,FKN输入为负数,则程序将其值理解为直接输入的接触刚度值。
?? 对于接近病态的刚度阵,不要使用迭代求解器,例如PCG等。
它们会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并有可能不收敛。
可以使用直接法求解器,例如稀疏求解器等。
这些求解器可以有效求解病态问题。
接触刚度的计算
3・2・3定义齿轮啮合的接触碰撞力为了保证仿真分析的真实性,齿轮之间的啮合运动关系没有被定义成理想化 的几何约束关系,而是被定义为基于接触碰撞的力约束关系, 即齿轮之间只能通 过接触碰撞力(法向)和摩擦力(切向)相互约束,而不存在其他的约束关系。
在ADAMS 中有两种接触碰撞的计算模型,一种是基于Hertz 理论的Impact 函数模型,一中是基于恢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的泊松(POISSON ) 模型。
两种力模型都来自于法向接触约束的惩罚函数。
ADAMS/C++Solver 使用 惩罚因子来转换所有的接触约束。
采用Impact 函数来计算各啮合齿轮轮齿之间的接触碰撞力。
Impact 函数模 型将实际中物体的碰撞过程等效为基于穿透深度的非线性弹簧一阻尼模型, 其计 算表达式为:其中K ——接触刚度系数;x1 ――位移开关量,用于确定单侧碰撞是否起作用;X ——接触物体之间的实测位移变量;d ――阻尼达到最大时两接触物体的穿透深度;Cmax——最大接触阻尼; X ――穿透速度;n ――非线性弹簧力指数。
当x x 1时,两物体不发生接触,接触力为0,当x :::X1时,两物体接触,接 触力大小与接触刚度系数、非线性指数、阻尼系数以及两物体距离的改变量即穿 透量有关。
由以上公式可知,Impact 接触力包括两个部分:(1) 弹性分量K (X 1 -x )n ,相当于一个非线性弹簧;(2) 阻尼分量step X, X 1 -d,C max ,X 1,0 x ,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为了避 免阻尼分量突变而使得函数变得不连续,采用了阶跃函数 step ()来定义阻尼, step ()函数是利用三次多项式逼近海赛(Heacisde )阶跃函数,具有连续的一阶 导数,但在起始点处二阶导数不连续。
在 ADAMS 中的表达形式为:jMax^KX —x $-stepx,x^d,C max ,x 1,0 x,0 x x 1 x x 1 (3-1) F二step(x, X o ,h o ,X i , h i )札= <h 0 +(g _h 0) (x —X o )*% _x 0) 丁 E _2如 _x 0)/区 _x 0)» h i其中,X 为自变量,当X 小于X o 时,因变量的值为初始值h 0,当X 大于X i 时, 因变量的值为终止值h i ;当X 在初始值和终止值之间变化时,因变量根据一定规 律光滑过渡,避免出现数值过渡突变、微分值不连续。
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
过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计算研究
1 研究背景
盈配合是在微机电械系统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具有低刚度、高稳定性和低耗能等优点。
它的作用不仅限于接触场合,还可以用作衔接器和转换器。
目前,研究者正在通过分析其内部接触性能,来设计新型盈配系统。
因此,研究盈配合面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性能,变得十分重要。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盈配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来提高接触性能,从而设计出更先进的盈配结构。
为此,本研究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并把盈配合面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结合在一起。
3 模拟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仿真要求的数据,确定模型参数。
其次,针对盈配合面接触长度、搭接手柄高度和盈配合面接触磨损厚度等参数,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建立仿真模型,计算单位面积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将数据解析出接触刚度、接触阻尼和接触面积变化特性等。
4 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盈配合面接触刚度随接触时间和接触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而接触阻尼则随接触时间增加而增加,随接触负荷的增加
而降低。
在搭接手柄的高度固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长度对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具有影响,可以得出更准确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值。
5 结论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发现了盈配合面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变化特性,并得出了搭接手柄参数对接触性能产生影响的结论。
同时,可以作为设计新型盈配系统接触性能的有效参数,为相关工程技术的实施提供有力指导依据。
接触问题的计算方法
接触问题的计算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这是接触问题的计算方法。
接触问题的关键在于接触体间的相互关系(废话),此关系又可分为在接触前后的法向关系与切向关系。
法向关系:在法向,必须实现两点:1)接触力的传递。
2)两接触面间没有穿透。
ANSYS通过两种算法来实现此法向接触关系:罚函数法和拉格朗日乘子法。
1.罚函数法是通过接触刚度在接触力与接触面间的穿透值(接触位移)间建立力与位移的线性关系:接触刚度*接触位移=法向接触力对面面接触单元17*,接触刚度由实常数FKN来定义。
穿透值在程序中通过分离的接触体上节点间的距离来计算。
接触刚度越大,则穿透就越小,理论上在接触刚度为无穷大时,可以实现完全的接触状态,使穿透值等于零。
但是显而易见,在程序计算中,接触刚度不可能为无穷大(否则病态),穿透也就不可能真实达到零,而只能是个接近于零的有限值。
以上力与位移的接触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合并入整个结构的平衡方程组K*X=F中去。
并不改变总刚K的大小。
这种罚函数法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解决:1)接触刚度FKN应该取多大2)接触刚度FKN取大些可以减少虚假穿透,但是会使刚度矩阵成为病态。
3)既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虚假穿透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以允许有多大为合适因此,在ANSYS程序里,通常输入FKN实常数不是直接定义接触刚度的数值,而是接触体下单元刚度的一个因子,这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定义接触刚度了,一般FKN取到1中间的值。
当然,在需要时,也可以把接触刚度直接定义,FKN输入为负数,则程序将其值理解为直接输入的接触刚度值。
对于接近病态的刚度阵,不要使用迭代求解器,例如PCG等。
它们会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并有可能不收敛。
可以使用直接法求解器,例如稀疏求解器等。
这些求解器可以有效求解病态问题。
穿透的大小影响结果的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p(time,0,0d,0.68,-12000d)+step(time,0.68,0d,1.77,0d)+step(time,1.77,0d,2.45,12000d)3.2.3定义齿轮啮合的接触碰撞力为了保证仿真分析的真实性,齿轮之间的啮合运动关系没有被定义成理想化的几何约束关系,而是被定义为基于接触碰撞的力约束关系,即齿轮之间只能通过接触碰撞力(法向)和摩擦力(切向)相互约束,而不存在其他的约束关系。
在ADAMS 中有两种接触碰撞的计算模型,一种是基于Hertz 理论的Impact 函数模型,一中是基于恢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的泊松(POISSON )模型。
两种力模型都来自于法向接触约束的惩罚函数。
ADAMS/C++Solver 使用惩罚因子来转换所有的接触约束。
采用Impact 函数来计算各啮合齿轮轮齿之间的接触碰撞力。
Impact 函数模型将实际中物体的碰撞过程等效为基于穿透深度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其计算表达式为:()()⎪⎩⎪⎨⎧><⎭⎬⎫⎩⎨⎧---=11.1max 1100,0,,,,x x x x x x C d x x step x x K Max F n (3-1)其中 K ——接触刚度系数;1x ——位移开关量,用于确定单侧碰撞是否起作用;x ——接触物体之间的实测位移变量;d ——阻尼达到最大时两接触物体的穿透深度;max C ——最大接触阻尼; .x ——穿透速度;n ——非线性弹簧力指数。
当1x x >时,两物体不发生接触,接触力为0,当1x x <时,两物体接触,接触力大小与接触刚度系数、非线性指数、阻尼系数以及两物体距离的改变量即穿透量有关。
由以上公式可知,Impact 接触力包括两个部分:(1)弹性分量n x x K )(1-,相当于一个非线性弹簧;(2)阻尼分量().1max 10,,,,x x C d x x step -,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为了避免阻尼分量突变而使得函数变得不连续,采用了阶跃函数()step 来定义阻尼,()step 函数是利用三次多项式逼近海赛(Heacisde )阶跃函数,具有连续的一阶导数,但在起始点处二阶导数不连续。
在ADAMS 中的表达形式为:[][]{}⎪⎩⎪⎨⎧≥<<------+≤=11100102010010001100)/()(23)/()()(),,,,(x x h x x x x x x x x x x x h h h x x h h x h x x step (3-2) 其中,x 为自变量,当x 小于0x 时,因变量的值为初始值0h ,当x 大于1x 时,因变量的值为终止值1h ;当x 在初始值和终止值之间变化时,因变量根据一定规律光滑过渡,避免出现数值过渡突变、微分值不连续。
由此定义的碰撞阻尼系数,如图3-5所示。
图3-5碰撞过程中的阻尼变化曲线(1) 弹性分量计算物体接触刚度系数与物体的材料属性和接触表面的几何形状有关,在此根据文献[1]提供的接触刚度计算式来计算各齿轮啮合的齿廓面接触刚度,计算式为:2/1212121)(34⎥⎦⎤⎢⎣⎡++=R R R R h h K π (3-3)其中,1R ,2R ——相啮合的两齿廓面在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
对于渐开线齿轮,其工作过程中啮合点在齿廓面上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其曲率半径也是不断变化的,主动轮齿廓面上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由小变大,从动轮尺阔面上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由大变小,因此以两轮齿在节点处啮合作为计算点,则αsin 2i i mz R =;21,=i ,m 为模数,z 为啮合齿轮的齿数,α为节圆压力角,对于标准啮合,节圆压力角等于分度圆压力角20o 。
1h ,2h ——材料参数,定义为:ii i E u h π21-=;21,=i ,u 为泊松比,E 为弹性模量非线性指数n ,根据Hertz 理论,一般取1.5较合适[2]。
(2) 阻尼分量计算采用文献[2]给出的非线性阻尼模型来计算轮齿啮合接触阻尼系数,该阻尼模型认为物体表面接触—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是由接触阻尼引起的,在基于等效能量损失的基础上给出接触阻尼的计算式:n Ue K C δ4)1(32-= (3-4) 其中,K ——接触刚度;e ——弹性恢复系数,一般定义为碰撞前法向速度差值与碰撞后法向速度差值的比值。
跟物体的材料、碰撞表面曲率半径、碰撞速度、以及润滑介质的粘度有关,一般通过实验测定。
δ——穿透深度,对应ADAMS 取最大阻尼系数时的穿透深度,在此取mm 1.0=δ;n ——非线性指数,一般取1.5[2]。
U ——碰撞速度,以相啮合的两个齿轮在节点处的线速度的差值代替。
在齿廓面间的动态碰撞力的作用下,相啮合的两个齿轮在节点处的线速度是不等的,且随时间变化,即碰撞速度也不是定值在阻尼分量中,弹性恢复系数和碰撞速度与实际的工况有关,其具体的取值在各仿真工况下确定。
(3) 摩擦力计算接触体之间的摩擦力采用库仑摩擦模型,考虑静摩擦和动摩擦,有润滑时,取静摩擦系数为0.08,动摩擦系数为0.05,无润滑时,取静摩擦系数为0.15,动摩擦系数为0.1。
在ADAMS 中摩擦力采用下面的函数表达式计算:F = -N * step(v, -Vs, -1, Vs, 1) * step(ABS(v), Vs, Cst, Vtr, Cdy) (3-5) 其中:N ——法向力;v ——表面相对滑移速度;Vs ——最大静摩擦对应的相对滑移速度;Cst ——静摩擦系数;Vtr ——动摩擦对应的相对滑移速度;Cdy ——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与相对滑移速度的关系,如图3-5所示。
图3-5 摩擦系数与相对滑移速度的关系曲线4发射装置动力学仿真4.1 ADAMS 动力学分析算法及求解器的选择ADAMS 对动力学微分方程,根据机械系统特性,选择不同的积分算法:对刚性系统,采用变系数的BDF (Backwards Differentiation Formulation )刚性积分程序,它是自动变阶、变步长的预估校正法(PECE ,Predict-Evaluate-Correct-Evaluate ),并分别有Index3、SI2、SI1三种积分格式,在积分的每一步采用了修正的Newton-Raphson 迭代算法,对应的求解器有GSTIFF 、WSTIFF 、DSTIFF 、CONSTANT_BDF ;对高频系统,采用坐标分块法将微分—代数(DAE )方程简化为常微分(ODE )方程,分别利用ABAM (Adams-Bashforth and Adams-Moulton)方法和龙格—库塔(RKF45)方法求解,对应的求解器有ABAM 求解器和RKF45求解器。
4.1.1 BDF 刚性积分法步骤(1)预估阶段用Gear 预估—校正算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微分—代数方程。
首先,根据当前时刻的系统状态变量,用泰勒级数预估下一时刻系统的状态矢量值:+∂∂+∂∂+=+222121h t y h t y y y n n y n ! (4-1) 其中,时间步长n n t t h -=+1。
这种预估算法得到的新时刻的系统状态矢量值通常不准确,可以用Gear k+1阶积分求解程序(或其他向后差分积分程序)来校正。
111.01+-=++∑+-=i n i ki n n y y h y αβ (4-2) 其中,1+n y 为)(t y 在1+=n t t 时的近似值;0β和i α为Gear 积分程序系统值。
上式经过整理,可表示为:][111101.+-=++∑--=i n i k i n n y y h y αβ (4-3) (2)校正阶段① 求解系统方程G ,如),,(.t y y G =0,则方程成立,此时的y 为方程的解,否则继续。
② 求解Newton-Raphson 线性方程,得到y ∆,以更新y ,使系统方程G 更接近于0。
),,(1.+=∆n t y y G y J ,其中J 为系统的雅可比矩阵。
③ 采用Neeton-Raphson 迭代,更新k k k y y y y ∆+=+1:④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y ∆足够小。
(3)误差控制阶段① 预估计积分误差并与误差精度比较,如积分误差过大,则舍弃此步。
② 计算优化的步长h 和阶数n 。
③ 如达到仿真结束时间,则停止,否则t t t ∆+=,重新进入第一步。
4.1.2 坐标缩减的微分方程求解过程步骤(1)坐标分离将坐标的约束方程进行矩阵的满秩分解,可将系统的广义坐标列阵{}q 分解成独立坐标列阵{}i q 和非独立坐标列阵{}d q ,即{}{}T d iq q q =。
(3)预估用Adams-Bashforth 显示公式,根据独立坐标前几个小时步长的值,预估1+n t 时刻的独立坐标值{}p iq ,P 表示预估值。
(4)校正用Adams-Moulton 隐示公式对上面的预估值,根据给定的收敛误差限进行校正,以得到独立坐标的校正值{}C iq ,C 表示校正值。
(5)确定相关坐标确定独立坐标的校正值后,可由相应公式计算出非独立坐标和其他系统状态变量值。
(6)积分误差控制与上面预估—校正算法积分误差控制过程相同,如果预估值与校正的差值小于给定的积分误差限,接受该解,进行下一时刻的求解。
否则减小积分步长,重复第二步开始的预估步骤。
采用刚性积分算法Gstiff对该发射装置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Gstiff求解器为刚性稳定算法,采用多步、变阶、变步长、固定系数算法,可直接求解DAE(微分—代数方程)。
其特点是计算速度快,位移精度高。
积分格式采用SI2格式,该积分格式考虑了速度约束方程,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解比较精确,而且在步长很小时仍能保持计算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