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
[精彩]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
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摘要】:歇后语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
歇后语是一种采用巧妙的设喻手法表达抽象思想艺术的语言,具有通俗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
歇后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现成话”,是采用积极的修辞手法构成的艺术语言。
通常歇后语的修辞手法分为比喻、双关、谐音、拟人、夸张、析字、对比等七类。
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歇后语往往是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从这一角度看是甲种修辞手法,从另一角度看是乙种修辞手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生动形象,风趣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歇后语。
【关键词】:歇后语修辞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把歇后语解释为:指说话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
通用的有两种。
①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
如《金瓶梅》里来旺儿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这证明在这个方言里,丈杖同音。
②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儿”,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一半省去不说。
如“马尾栓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
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
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①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后者。
被叫做“俏皮话儿”的歇后语又被称为俚语、谚语、俗语、俏语、方语等,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
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语言的一种熟语。
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
运用时,有时前后两部分同时说出;有时只说出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猜测体会。
学会使用歇后语
学会使用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流传。
它以形式简洁、意义深远、富含幽默的特点,成为了汉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会使用歇后语不仅可以提升沟通技巧,还能够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歇后语,为什么需要学会使用歇后语以及如何运用歇后语。
通过理解和使用歇后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与他人进行更有趣、更生动的交流。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形式,由两个短句组成,前一句叫做“引子”,后一句叫做“后句”。
歇后语通常采用倒装、悬念或谐音等手法,使得句子简练而有趣。
它一方面透露出智慧和幽默,另一方面又带有某种哲理或寓意,既能引人发笑,又能给人以思考。
例如,大家熟悉的歇后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歇后语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表达了一个人在春天醒来时听到鸟叫的情景,寓意人们应该及时起床,不要贪图睡眠,错过美好的时光。
学会使用歇后语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歇后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歇后语给对话增添了一份趣味,使得沉闷的话题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其次,歇后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运用歇后语,我们可以以一种简练又形象的方式表达出复杂的事物或情感,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此外,歇后语还可以增强人际交流的亲和力。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一句经典的歇后语,不仅能够引发对方的共鸣,还能够让对话更加流畅、愉快。
要想学会使用歇后语,首先需要多听、多领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加对歇后语的关注度,多留心身边的语言表达。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或者在社交媒体中搜索,来积累更多的歇后语。
其次,要注意理解歇后语的寓意和背后的哲理。
歇后语往往通过一个简短的句子来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感悟,我们在运用歇后语时要确保理解其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最后,要灵活运用歇后语,避免生搬硬套。
在具体的交流中,我们应该根据情境和对方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歇后语,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浅析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的结构及修辞特点
浅析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的结构及修辞特点本文主要讨论了惯用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的结构和修辞特点。
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不但数量多,而且富于表现力,我们应该对它们作更深入的分析,以便能更好地使用。
标签: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结构特点修辞特点在阅读时,我们常会看到“眼中钉”“钻空子”“耳边风”等词语。
这些词语格式大都比较固定,具有特定意义并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被称为“惯用语”。
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
《尚书·无逸》中说“俚语曰谚”,大概是我国最早提到“谚”字并予以解说的。
此后《礼记》《左传》《国语》《说文解字》等文献都陆续解说。
《四角号码新词典》有个简明的说法:谚语是“流传在民间的简炼、通俗、含义深刻的谚句”。
歇后语是一种隐去后文,以前文表达意思的幽默语言。
如以“泥菩萨过河”暗示“自身难保”,以“围棋盘里下象棋”表示“不对路数”。
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
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都是常用的定型的词语,如同成语一样,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也表达一个整体意义。
不同的是成语多用在书面语中,而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多用在口语中,是口语语汇的一部分。
从结构上来说它们大于词,包含了词组和句子的基本方式,在修辞上极富特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因此,了解它们的构词特点和修辞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的结构关系(一)惯用语的结构关系汉语词组的结构构成分为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和述补关系,在惯用语中,并列关系几乎没有,述补关系也很少,常见的只有以下三种结构:1.偏正结构:如:“马后炮、冷热病、纸老虎、铁饭碗、墙头草、过河卒、传声筒”,这些偏正结构的中心词都是名词。
2.动宾结构:如:“拉后腿、抓辫子、摆架子、唱高调、炒冷饭、背黑锅、开倒车、打退堂鼓、钻牛角尖”。
惯用语中大部分是动宾结构,都比较简单,顶多在“宾”前加个定语。
歇后语的双关修辞及其效果
歇后语的双关修辞及其效果歇后语,是熟语的⼀种。
对歇后语的理解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歇后语由近似于谜⾯、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头⽤语,前⼀部分是⼀个⽐喻或隐语,后⼀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这个理解基本上概括出了歇后语的表⾯特征,如“⼤海⾥捞针——⽆处寻”,后⼀部分“⽆处寻”就是对前⼀部分“⼤海⾥捞针”这⼀⽐喻进⾏意义的解释。
对歇后语的分类,历来学者作了不少研究,其中之⼀就是按修辞⼿段分类,按此类分,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性歇后语”、“假借性歇后语”、“谐⾳性歇后语”、“双关性歇后语”、“引⽤性歇后语”五类。
温端政先⽣认为,对歇后语的分类,不能离开歇后语的特点,⽽根据上⽂对歇后语语义特点及构成⽅式分,他将歇后语分为“直陈型”和“双关型”,⽽双关型⼜可分为“转义双关”、“谐⾳双关”、“假借双关”、“组合双关”、“借喻双关”。
可见,“双关”是歇后语⼀种重要的修辞⽅法。
有些学者就指出“歇后语运⽤双关⼿法形成语义的数量较多,释义的难度较⼤。
⽐如温端政先⽣主编的《新华歇后语词典》,共收4000条,其中含有‘双关义’的就有2300多条,超过1/2还多。
”‚研究歇后语的修辞效果,就必须从歇后语的重要修辞⽅式之⼀双关⼊⼿。
范瑞婷在总结了前⼈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歇后语的双关义可分为4种。
1.语⾳双关,也叫“谐⾳双关”,即可利⽤同⾳异形字或近⾳译形字形成双关。
它⼜可分为四⼩类:(1)同⾳相谐。
所谐字词的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猪⼋戒喝了磨⼑⽔——⼼⾥锈(秀)。
(2)近⾳相谐。
所谐字词的声母、韵母、声调有所不同:蛤蟆跳井——扑通(不懂)。
(3)既有同⾳相谐,也有近⾳相谐,⽽者并⽤:⿐⼦上挂鲞鱼——嗅(休)鲞(想)。
(4)有的谐⾳从标准拼⾳看不尽相同,但在⽅⾔读⾳中却是⼀致的:何家的姑娘,姜家的婆娘——姜何⽒(刚合适)。
2.语素义双关,即通过后部核⼼语素的不同义项形成双关。
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双关义主要体现在“苦”上。
浅析歇后语修辞
浅析歇后语修辞
周云龙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歇后语是一种最具我国民族特色的俗语,它以通俗易懂、活泼俏皮、含蓄深刻的特点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且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本文试就构成歇后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修辞功能进行分析论述。
一、歇后语常用的修辞方法1.从内容上来看,歇后语主要运用了比喻、双关这两种修辞方法,但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夸张、拟人、映衬、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周云龙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红楼梦》中歇后语的修辞特点探讨
2.从修辞角度看山西静乐方言歇后语
3.浅析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的结构及修辞特点
4.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浅析--以崇义客家歇后语为例
5.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歇后语的修辞和语法结构
歇后语的修辞和语法结构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勇敢的武士,名叫吉尔伽美什。
他是乌鲁克城的守护者,以其勇敢和智慧而闻名于世。
然而,这个伟大的武士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的傲慢。
吉尔伽美什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对于那些挑战他的勇士,他总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
然而,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农夫在比赛中打败了他。
吉尔伽美什对此感到非常恼怒,他决定对这个农夫进行报复。
于是,吉尔伽美什开始了一场残酷的追杀。
他在森林中设置了重重陷阱,并派出猛兽和强盗来攻击这个农夫。
然而,这些攻击都没有打败农夫,反而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当吉尔伽美什再次与农夫交手时,他发现自己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而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英雄。
这个英雄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打败了吉尔伽美什,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傲慢自大,否则只会招致失败。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谦虚和尊重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武士。
以上内容中运用了歇后语的修辞和语法结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歇后语的运用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修辞三段论在修辞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逻辑论证方法,通过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排列,旨在说服读者接受某一特定观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修辞三段论的定义、构成要素、修辞运作模式及其在各种文章类型中的运用。
在修辞学中,修辞三段论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前提、推理和结论。
前提通常是一个陈述或事实,推理是作者对该事实的解释和关联,结论则是作者希望读者接受的看法。
在说服过程中,修辞三段论通过呈现无可争议的前提、提供与前提相关的实用推论,以及得出有利于作者的结论,从而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修辞三段论的修辞运作模式涉及对前提的选择、推理过程的设计和结论的陈述。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需要确保前提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推理的逻辑性和充分性,以及结论的明确性和恰当性。
修辞三段论还强调语言表达的技巧,如使用生动的例子、恰当的比喻和强烈的语气等,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歇后语的语用效果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歇后语的语用效果
歇后语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也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文化和精神。
歇后语的主要特点是用比喻、暗喻和双关语等语言手段来表达意思,同时又能够隐藏文化内涵,起到传播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近年来,歇后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下的国际化环境下,它具有许多独特的语用效果。
首先,歇后语在表达上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它有能力表达出超出常规语言表达能力的思想和情感,使用起来更加有趣,还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其次,歇后语利用比喻、暗喻和双关语等手段,避免语言直接表达,使表达者更加有说服力,也能更好地表达其观点。
此外,歇后语还具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可以用来象征和暗示某些概念和事物。
总之,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传播文化、传承文化、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以及提高新闻报道和广告的宣传效果。
它是中国不可缺少的文化传统,值得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浅析歇后语修辞
浅析歇后语修辞歇后语修辞是一种声音修辞,属于语言艺术的一个分支。
它是中国民间文字游戏中的一种,一般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作为“歇后”,第二句为“语”,并由双方一致接受,通过一种类比的思维,将第二句话换成类似的成语、俗语,以达到加深艺术表达效果的目的。
歇后语修辞在民间文化中几乎每个人都接触到,最早形成于汉朝,发展至今已有数千种,特别是在合久汉语中,字数、形式和内容更是多样化,深入民心,并被称为“古谜”,是一种古老的智慧。
歇后语修辞虽然略显俗套,但它的内涵仍然可见一斑。
作为一种类比思维的表达,歇后语既可以用来比喻褒贬、赞美吐槽,也可以表达智慧、预言未来,即使是时代变迁,歇后语的艺术价值仍然不可忽视。
歇后语修辞中的修辞方式多样化,但大体可以分为虚假修辞、比喻修辞和象征修辞三类。
首先,虚假修辞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它是一种假象或伪装,能够引起读者的生动想象,有着非常强大的感染力,例如“斐然成章”等。
其次,比喻修辞,是在表达时通过比喻性的论证,使之更有趣,同时更易于接受。
如“耳明手快”等,有着深沉的境界,深入表达出语言的美感。
最后,象征修辞将象征性的语言融入句子中,更加表达语言的能量,如“彩衣夜游”等,一般用来表达象征性的意义。
歇后语修辞不仅赋予语言艺术新的内涵,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字的运用,促进它的发展。
而古人也能够从歇后语中汲取智慧,表达对世间的见解,传递对未来的祝福。
从中,可以看出,歇后语修辞不仅赋予了古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它的存在也丰富了中国文字游戏中的传统文化。
它的表达形式多样,又独具匠心,自古至今仍然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而由于歇后语修辞类比性强,在其中不但可以找到智慧,也能感受到古人深邃的文化思想,它的艺术价值丝毫不减。
歇后语修辞不仅是文化的宝库,也是智慧的源泉,以它为研究对象,可以从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从中获取一番智慧,指导现代人生活。
因此,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大家对歇后语修辞的重视和感悟,加深对歇后语修辞的理解,从而让大家在欣赏它的艺术价值的同时,紧跟潮流,把它带入现代文化的圈子中。
歇后语知识点总结
歇后语知识点总结一、歇后语的基本概念歇后语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比喻的描述或者情景描绘,第二部分是含蓄和反讽的点题或者点化。
歇后语的点题部分通常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出一种意境或者人物形象,给人一种启发或者反思。
在语言结构上,大部分的歇后语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符合汉语的韵律和语调,使得其又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同时,歇后语还具有含蓄和不露声色的特点,不仅需要听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想象力,才能理解其中的隐含含义,而且还给人一种神秘和智慧的感觉。
二、歇后语的特点1. 含蓄而不露声色:歇后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含蓄而不露声色,往往通过对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点化,让人在品味之后才会恍然大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既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又使得歇后语具有了神秘和趣味性。
2. 鲜明的形象和情景:歇后语的描述部分通常是化繁为简,着重于描述一种情景或者人物形象,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和情景,使得人们在一种夸张的表达中,发现了一种真切、生动的生活情感。
3. 含有智慧和谐趣味:歇后语在不经意间传递出了包容着智慧和谐趣味,通过对形象化的比喻和点题,传递出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同时也给人以轻松愉快、不失深刻的感受。
三、歇后语的类型和特色歇后语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对比型、比喻型、谐音谐义型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特色和典型实例。
1. 对比型歇后语:对比型歇后语是通过对比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对比来点题。
对比型歇后语既有对比的内容,又有对比的意义,通过强烈的对比,点出其中的一种智慧和谐趣味。
比如“瓜田李下”、“鹤立鸡群”等。
2. 比喻型歇后语:比喻型歇后语通过比喻一种事物,来点题和启发人们的思考。
比喻型歇后语往往通过生动的形象化语言,把一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传递出一种隐喻和深意。
歇后语特点
歇后语特点歇后语特点分为两种,一是描述性的,一是评论性的。
描述性的歇后语一般都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和情状;评论性的歇后语通常用比喻手法揭示某些道理或说明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描述性歇后语是把事物的特征刻画得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好的歇后语有如下特点:(1)它要求前面有相关成语或名言作铺垫。
比如那个“花盆里长木耳”,本来就已经蕴含着“无孔不入”的意思,但如果再在后面加上“不是东西”,反而就成了贬义词,这样就违背了歇后语创作的原则,甚至还可能误导读者,闹出笑话来。
而那个“半截蜡烛头”,就要求在铺垫成分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进行巧妙的构思,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2)意思要简练、幽默。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幽默的歇后语最能取悦读者。
在“好话一句三冬暖”和“恶语伤人六月寒”中间加上一个“大家补充”,表示希望读者再添加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必须是读者自己心中早已存在的,如此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3)应该使人读了之后感到很亲切、自然、易懂、不含讥讽或嘲笑的意味。
如果过于深奥,离群众太远,就会造成“隔靴搔痒”的效果。
(4)形式上力求风趣,不能板起面孔,像背书一样,而是要轻松愉快。
歇后语要尽量少用典故,多用比喻,而且要符合当时的情景和气氛。
( 5)总结性的歇后语需要解释清楚,不能含糊其辞。
比如“老虎屁股摸不得”这条歇后语,前边有“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的提示,只要认真分析,我们就能弄清它的真正含义,同时也便于记忆,即可理解成“说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6)合辙押韵。
歇后语最忌重复,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相同的字、相同的音节,防止造成谐音歧义。
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歇后语中间添加“三个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以使歇后语读起来更加押韵、好听,但也不能因为追求押韵而破坏了歇后语的整体感,要注意通篇的和谐。
(7)尽量口语化。
歇后语除少数作品外,绝大部分是口头流传的作品,所以要适合群众的欣赏习惯,力求口语化,在不失诙谐的同时,要做到易懂、有哲理。
歇后语的智慧探究歇后语的智慧启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智慧
歇后语的智慧探究歇后语的智慧启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智慧歇后语的智慧探究歇后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一种带有幽默意味、符合语言规律的特殊修辞形式。
它通过使用对仗、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巧妙地结合着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维,具有极高的智慧内涵和启示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究歇后语背后的智慧,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智慧。
一、歇后语的基本特点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对仗性:歇后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对仗的关系。
这种对仗性使得歇后语更具美感,更易于记忆。
2. 比喻意味:歇后语往往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隐喻另一个相似的事物。
它通过寓意的转换和隐喻的运用,达到让人思考和领悟的效果。
3. 幽默诙谐: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幽默性。
通过夸张、调侃等手法,歇后语能够给人带来欢笑和轻松感。
二、歇后语的智慧启示1. 善于联想:歇后语的比喻意味使其富有智慧启示,尤其是在培养联想能力方面。
例如,常见的歇后语“井底之蛙”,用来形容眼界狭隘、见识短浅的人。
这句歇后语给人们一个警示:不要被自己的小圈子所局限,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联想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
2. 反思人生:歇后语常常借由夸张和幽默的表述方式,帮助人们反思生活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和思维定势。
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逢悲事两眼泪”中透露出的智慧是:人在喜悦时容易忘记悲伤,而在悲伤时则会将快乐淡忘。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待人生的喜怒哀乐,不被情绪左右,保持心态平和。
3. 学会变通:歇后语往往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对于事物的类比,引发人们思考和灵感。
例如,“画龙点睛”告诉我们,一个完美的作品只需要点上一笔即可,不必过多华丽而严苛。
这句歇后语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会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三、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智慧1. 创造力发展:歇后语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歇后语的分类和特点
歇后语的分类和特点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民间智慧和幽默意味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应用和流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歇后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对仗型歇后语:两个部分的语句用词或结构上有明显的对称
关系。
例如:“一举两得,左手右手”、“虎头蛇尾,大事化小”。
2.比喻型歇后语: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一种含义。
例如:“黄鼠狼给鸡拜年,吉祥如意”、“老马识途,不离不弃”。
3.意外型歇后语:通过交换词语的位置或插入一个词语造成意
外效果。
例如:“大王叫我来巡山,小二上来吃包子”。
4.典故型歇后语:引用典故或故事中的人物、事情来进行暗示。
例如:“打蛇打七寸”、“狐假虎威”。
歇后语的特点包括:
1.简洁凝练:歇后语往往通过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含义,
语言简练、精准。
2.含蓄隐晦:歇后语常常使用暗示、比喻和双关等修辞手法,
给人以联想和思考的空间,需要听话人去理解其中的意义。
3.富有幽默感:歇后语常常融入了幽默的元素,通过多义词、
谐音、对仗等手法制造出笑点,给人带来欢乐和愉悦。
4.具有智慧和教育意义:歇后语是由人们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和社会经验,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具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浅谈歇后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歇后语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推荐浅谈歇后语在教学中的运用浅谈歇后语在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学生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而歇后语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恰当,可使师生关系和谐,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注意不能乱用、滥用歇后语。
歇后语作为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便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人们称它为歇后语。
教育学生和进行语文教学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思想认识和审美过程一般离不开对语言的感知、理解、领悟。
而歇后语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妥帖、形象地传达内容,表达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倾听老师的声音,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更何况如今的学生追求个性解放,不愿意过多地接受家长、老师的批评教育,此时,更需要琢磨用有教育意义的、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认识到如果歇后语恰当地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校举行运动会,笔者班的学生在接力比赛中表现突出,赢得了第一名,在晚自习课上进行表扬时。
笔者对学生们说:“我班的同学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是‘狗赶鸭子——呱呱叫’,没得说。
”话刚一说完,同学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之后本班的同学更加团结,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这既是表扬所起的作用,也是运用歇后语带来的效果。
这句歇后语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对学生的表扬。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遵守各项守则、规定、法律等,而作为一个学生就要遵守校纪和班规,在向学生讲明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后.笔者对某些后进生着重指出:“班规校纪要求人人遵守,我们‘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希望同学生管好自己。
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里用歇后语既做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又有利于学生的内心真正接受教育,避免了师生之间产生抵触情绪,在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不经意间体现了人文关怀。
歇后语创作技巧
歇后语创作技巧
创作歇后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理解歇后语结构: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2. 选择主题:选择你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概念,可以是事物、人物、事件等。
3. 创造引子:创造一个生动、形象、有趣的引子,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引子的表现力。
4. 设计后衬:后衬应该简洁明了,能够自然地引出歇后语的意义。
后衬应该与引子相关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5. 注重语言美:歇后语是一种富有韵味和美感的语言形式,因此创作时应该注重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
可以使用押韵、对仗等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艺术美感。
6. 反复推敲:创作歇后语需要反复推敲和修改,确保前后两部分意义连贯、语言优美、富有创意。
7. 符合语言习惯:歇后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语言形式,因此创作时应该符合一定的语言习惯和规范,避免生僻字和过于复杂的表达方式。
8. 检验歇后语效果:在完成创作后,可以通过实际使用或者与他人交流来检验歇后语的效果,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和影响。
总之,创作歇后语需要注重语言的艺术美感、表达的准确性和创意性,同时也需要符合语言习惯和规范。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歇后语创作技巧。
忙的脚打后脑勺的歇后语
忙的脚打后脑勺的歇后语
"忙的脚打后脑勺"是一句形象生动的歇后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非常忙碌的样子。
这句歇后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忙到连脚都忙碌起来,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
歇后语通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口头语,具有幽默、形象生动的特点,常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者某种状态,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从语言角度来看,这句歇后语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忙”与“脚打后脑勺”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人非常忙碌的状态。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歇后语更具有幽默感和表现力。
从文化角度来看,歇后语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智慧总结和幽默态度。
歇后语在民间流传广泛,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幽默的结晶。
总的来说,“忙的脚打后脑勺”这句歇后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忙碌的状态,通过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智慧和幽默。
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手法
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手法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手法内容摘要:歇后语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
歇后语是一种采用巧妙的设喻手法表达抽象思想艺术的语言,具有通俗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因此,运用歇后语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不少权威的语言学家也把歇后语作为修辞格的一种。
但是,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现成话”,是采用积极的修辞手法构成的艺术语言。
通常歇后语的修辞手法分为比喻、双关、拟人、夸张、借代、对比、析字等七类。
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歇后语往往是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从这一角度看是甲种修辞手法,从另一角度看是乙种修辞手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细细研究生动形象,风趣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歇后语。
关键词:歇后语修辞意义歇后语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
运用时,有时前后两部分同时说出;有时只说出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猜测体会,所以叫做歇后语。
也因为它是由前譬后解两部分组成,所以也有人叫它譬解语。
①“歇后语”的名称,据说起源于唐朝郑启所写的“歇后体”诗。
至于“歇后”这种形式,还可以追溯得更早。
东晋陶渊明在《庚子岁从都还》这首诗里,就有“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②的句子。
这句诗里的“友于”,既是根据“友于兄弟”这一成语,“歇”掉后面的“兄弟”二字,只用于前面的“友于”二字代“兄弟”。
而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歇后语,大部分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活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语言。
我国历代著名的文学大师都很重视歇后语的运用,《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古典小说,就有不少运用得很成功的歇后语。
浅析歇后语修辞
浅析歇后语修辞作者:周云龙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7期歇后语是一种最具我国民族特色的俗语,它以通俗易懂、活泼俏皮、含蓄深刻的特点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且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本文试就构成歇后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修辞功能进行分析论述。
一、歇后语常用的修辞方法1.从内容上来看,歇后语主要运用了比喻、双关这两种修辞方法,但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夸张、拟人、映衬、析字、摹声等修辞方法。
(1)比喻。
比喻是构成歇后语最基本的方法,歇后语中的比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取材广泛。
歇后语前一部分形象化的材料来源广泛,涉及各种事物、人物、动物、植物、鬼魂和各种器物。
比如,以动物为题材的有“大牯牛的口水——拖得长”,“癞蛤蟆的脊背——点子不少”等;以瓜果蔬菜为题材的有“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麦田里的韭菜——难分色”等;以历史典故、戏曲、小说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孙二娘开店——进不得”等。
②想象丰富。
这首先表现在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发挥想象,创造出不同的歇后语来。
比如,以“和尚”为喻体的歇后语就有十几条,如“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和尚的房子——庙﹙妙﹚”,“和尚坐岩洞——没事﹙寺﹚”,等等。
此外,歇后语的想象丰富还表现在用来比喻的事物是人们没见过的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站在黄河两岸握手——差远啦”等,这类歇后语虽不合实际,但因说明部分的准确到位,能揭示一定的道理,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双关。
双关是构成歇后语的另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指用一句话关涉两件事,这类歇后语可分为语义双关型和谐音双关型两类。
其中,语义双关型的歇后语后一部分是运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而不是本义或字面义,来达到“双关”的目的。
例如,“酸味十足”这个词语的字面意义是“酸味很浓”,在“不熟的葡萄——酸味十足”里,字面上用“因果实不成熟而酸味很浓”的意思,实际上则是用“说话内容迂腐,引用古书词句,咬文嚼字,酸不溜丢”这样一个引申义;“吹不得,打不得”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是“物体易碎易坏,不能吹也不能打”,比喻义是“做事情左右为难”。
歇后语的解析与运用技巧训练讲解
歇后语的解析与运用技巧训练讲解歇后语作为中文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乐趣和欢笑,还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中文的多样性。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歇后语的本质,介绍其运用技巧,并提供相关的训练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一、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歇后语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其本质是通过两个相互对应的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句子。
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提问或者描述,后一部分则是给出答案或者解释。
歇后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短小精悍:歇后语通常由四个字或者八个字组成,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2. 独特幽默:歇后语通过双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幽默感和反讽之感。
3. 隐晦含义:歇后语常常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推敲才能领悟到其真正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智力性和趣味性。
二、歇后语的分类和常见例子歇后语根据表达方式和内容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分类及例子:1. 双关类- 喜闻乐见解析:喜闻乐见指的是刺耳的声音让人感到愉快;这里利用了“喜闻乐见”可以理解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字面意思正好相反的双关表达来形成幽默效果。
- 白领骑自行车解析:白领骑自行车指的是无经历的白领上班的方式,这里利用了“白领骑自行车”可以理解为白领骑上了自行车,而非普通的摩托车,形成幽默效果。
2. 比喻类- 黑白分明解析:黑白分明原本是指事物之间界限的分明,歇后语中引申为分辨事物优劣得失明确和明显。
- 龙飞凤舞解析:原意是形容龙在空中飞舞的场景,引申为形容行动或事物非常活跃、有力。
3. 夸张类- 一失足成千古恨解析:原意是指犯了一个错误,成为了后人一直不停谈论和责备的对象。
在歇后语中,夸张地将这种后果极大化。
- 牛头不对马嘴解析:原意是指比喻说话或行动不合适,这里通过牛头与马嘴比喻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子,歇后语种类繁多,每种歇后语都有其自己特定的内涵和意义,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歇后语的解析与运用
歇后语的解析与运用歇后语,作为一种形式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和使用。
它以简洁、押韵的语言形式,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智慧、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总结。
本文将解析歇后语的构成及运用,并展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歇后语的构成歇后语通常由两个短语组成,第一个短语起到铺垫的作用,第二个短语则是出人意料、突然转折的点睛之笔。
这种构造方式使得歇后语既能表达信息,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经典的歇后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前半句给人以很好躲避明枪的建议,后半句则告诉人们即使躲避明枪,也难以防备暗箭。
这种反讽的结构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歇后语的独特魅力。
二、歇后语的运用1. 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运用歇后语,人们能够将智慧、经验和道德准则等传承给后代。
歇后语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智慧的总结。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引用歇后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想象力。
2.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歇后语具有凝练、含蓄的表达形式,使得其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中得到广泛应用。
写作中,作者可以巧妙地使用歇后语来拓展句子的表达,使文章更具韵味和文采。
通过引用恰当的歇后语,读者不仅能理解作者的观点,还能增添阅读的乐趣。
3. 幽默与娱乐歇后语以其智慧而幽默的特点,成为人们闲暇时的娱乐和消遣之一。
提起一个个熟知的歇后语,不仅可以破解笑话,也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歇后语作为一种幽默形式,既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与机智。
三、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广告营销歇后语作为文化符号之一,经常出现在广告语中,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广告中使用歇后语,一方面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激发购买欲望;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让广告语深入人心。
2. 演讲与辩论在演讲和辩论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歇后语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引用歇后语,演讲者和辩论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增添气氛的活跃度。
3. 文学创作歇后语在文学创作中既可以作为情节的点睛之笔,也可作为主题的线索。
歇后语的语言特点
歇后语的语言特点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形式,它既有谐音、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又是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文化表达形式。
那么,歇后语的语言特点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歇后语注重形式的对仗。
歇后语通常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疑问,后一句是答案,在形式上呈现一种对称的关系,充满了美感和韵律感。
其次,歇后语以谐音为主要特征。
在歇后语中,大多采用了谐音、反义、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幽默感和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听者共鸣。
再次,歇后语的语言简洁明了。
它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晰、准确的意思,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
最后,歇后语具有文化内涵。
歇后语大多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神话、民俗等方面,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智慧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歇后语具有形式对称、谐音幽默、简洁明了、文化内涵等特点,它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表达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
【摘要】:歇后语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
歇后语是一种采用巧妙的设喻手法表达抽象思想艺术的语言,具有通俗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
歇后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现成话”,是采用积极的修辞手法构成的艺术语言。
通常歇后语的修辞手法分为比喻、双关、谐音、拟人、夸张、析字、对比等七类。
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歇后语往往是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从这一角度看是甲种修辞手法,从另一角度看是乙种修辞手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生动形象,风趣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歇后语。
【关键词】:歇后语修辞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把歇后语解释为:指说话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
通用的有两种。
①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
如《金瓶梅》里来旺儿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这证明在这个方言里,丈杖同音。
②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儿”,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一半省去不说。
如“马尾栓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
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
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①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后者。
被叫做“俏皮话儿”的歇后语又被称为俚语、谚语、俗语、俏语、方语等,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
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语言的一种熟语。
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
运用时,有时前后两部分同时说出;有时只说出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猜测体会。
②歇后语由来已久。
这种语言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始终以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特点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主要归功于歇后语多样而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歇后语常见的形式是前半部分设喻,后半部分解释说明,因此譬喻是歇后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如:
①铁路巡警——各管一段
②铁打的筲箕——滴水不漏
③竹篮打水——一场空
④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⑤猪八戒照相——自找难看(堪)
从譬喻的主体上看,譬喻还可进一步分类。
例子①以人为喻,以铁路警察的分段管理制表示分工明确,各有各的职责范围。
例子②以事为喻,筲箕原本是洗菜淘米等用的竹制用具,而不同的是,铁打的筲箕没有眼儿,一点水都漏不出去,用来比喻人说话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毫无漏洞。
例子③以事为喻,“竹篮打水”是现实生活不可能存在的,纯属人们的虚构想象。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虚构想象,所以愿望落空的典型性更强烈。
例子④以史为例,徐庶是刘备的谋士,只因曹操抓住其母而被骗入曹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用来比喻故意不说话。
例子⑤以神话故事为例,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角色,它肥头大耳,好吃懒做,用猪八戒照镜子这一事件来比喻自找难为情,使自己陷入尴尬处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歇后语含蓄风趣,诙谐幽默,经常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委婉地表现所要表述的内容,如“吃了枯炭——黑了心”。
此处的“黑”具有两层意思:一是颜色黑,众所周知,炭为墨色,既然吃了它那么心也就被染成了黑色;二是心肠坏,与现如今我们常说的“黑心棉”“黑店”中的“黑”具有相同的意思。
显然,这句修后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第二种,表示心肠十分歹毒。
再如“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这里的“古板儿”也有双重含义。
本意是指古老的木板,而实际运用中应当是指人固执呆板,不知变通。
王中文《将军舞》五五回:“郡主,这个人是‘殷纣王的棺材——古板儿’。
你就别听他的,该怎地就怎地,到时候他就无话可言了。
”
谐音是中国文学创作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常见于儿歌、谜语、诗歌等文学形式。
当然,它也存在于修后语的使用中,为歇后语的多样化做出贡献。
常见的谐音歇后语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醒世姻缘传》六二回:“既是吃了这们一场大亏,也该把那捉弄人的旧性改了才是;谁知那山难改,性难移,‘外甥点灯——还是照舅(旧)’”)、“空棺材出丧——木(目)中无人”(金声伯等《白玉堂·怒鼠闯皇宫》:“你既口出狂言,叫我休要逃遁,那我今日若不和你见个高
低,倒反而害你空棺材出丧——木(目)中无人了!”)、“蚂蚁尿到书上——湿(识)不了两个字”(李准《王结识》:“你们知道,我是蚂蚁尿到书上——湿(识)不了两个字。
连条语录都不囫囵,这碗饭我吃不了。
”)、“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辈(背)”(叶雨蒙《游魂》七:“他走到廉富跟前,用手拍拍廉富的后背说:‘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辈(背)嘛!’”)、“剃头挑子——一头响(想)”(《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三回:“你正可以拿这个试试他的心,若不要东西,真是爱你,要东西,就是假爱你。
人家假爱你,你真爱人家,不成了天津的话:‘剃头挑子一头响’吗?”)等。
为了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许多歇后语把物予以人格化,使它们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
拟人是歇后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彩霞咬着嘴唇,向贾环头上戳了一指头,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里把狗写得具备了人的属性,幽默而讽刺味很浓,既巧妙地反映了彩霞对贾环的炽热感情,又深入地刻画了贾环卑贱多疑、不识好歹的性格。
又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拜年是人类才有的一种礼节性活动,将黄鼠狼拟人化,表现了它假装好意实际却暗藏祸心。
“麻雀嫁女——叽叽喳喳”,动物没有婚嫁,这种说法是为了借喜鹊嫁女时热闹的场景来形容声音嘈杂细碎。
歇后语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后一部分的本义所在,往往对前一部分作为喻体的事物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
因此,“夸张”也是歇后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如“圆桌大的脸——没地方搁”,将脸盘扩大到圆桌大小,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却表达了做了丢脸的事或出丑的事而无地自容的状态。
又如,“‘算了,算了!我算认得你王铁人了!’孙大姐笑着说,‘用工人的话来说,你是一根头发剖八瓣——细得厉害呀!’”③将一根细头发丝分成八瓣,这可谓精细至极,正好说明了王铁人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
析字是根据汉字构造的特点,把一个字拆开来用或略加增减来用的修辞手法。
有的歇后语运用析字的手法,在前一部分将字形加以离合或增减为谜面,在后一部分揭示谜底指出本义。
这种修辞手法在歇后语中也有应用。
“那天早上,自己一清二楚。
所谓流言,无稽之谈!可是自己怎么办?向大家解释?没有人信不说,还要招人耻笑。
跟人家翻脸?你根本找不到债主冤头,无从谈起。
唉!刀架心头上——忍吧!”④再如“自大加一点——臭”、“王字少一横——有点土”、
“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这些也都是析字。
析字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巧妙而令人赞叹。
有的歇后语把两个不相类或不相比例的事物放在一块,互相对衬,使某些方面事物更加突出显眼。
如赵博《花和尚演义》四回:“贤婿,我们这平民百姓能和大王结亲,真是乌鸦占了凤凰枝,高攀了。
”乌鸦是象征凶兆的鸟类,向来不为人类所欢迎;凤凰是像龙一样稀有而尊贵的,有凤鸣凰翔便是天下吉瑞,因此多象征吉祥。
乌鸦占上高处的凤凰所栖的树枝,指的是和有权势的人结亲或交朋友。
陶纯《为了革命的后代》:“我先说明,你们缝纫组不要以为我们是男人家和妇女竞赛是‘雷公打豆腐——拣软的欺’。
”雷公是力量的象征,豆腐却是软绵绵、不堪一击的。
将雷公与豆腐做对比,突出了力量的悬殊,实力的差距。
以上是歇后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本文对他们做了浅显的分析。
但是,很多歇后语并不只是运用了单一的修辞方式,而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组合。
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是谐音与夸张的组合:谐音显而易见,夸张体现在孔夫子虽是圣人,但家中物品并不只是书而已,“净是书”夸大了书的分量而排挤了其他所有的物品;“王八中状元——龟举(规矩)”是谐音与拟人的组合,乌龟并不会参加人类的科举考试,更别说高中状元,这无疑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是比喻与双关的综合运用,“长不了”表面上指兔子的尾巴长不长,实际上指某种情况或局面不会维持很久。
岁月悠悠,代代相传,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出现到如今仍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由于歇后语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才显得生动形象,风趣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祖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⑤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第425页。
②王桐《中华歇后语故事,内蒙古少儿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③《人民文学》1999.2
④《收获》1981.1
⑤文中引用的歇后语一般选自《常用歇后语分类词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