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原则和程序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过度开发等原因,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
土地资源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的情况发生。
此外,要加强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确保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防止违规占用和恶意破坏土地资源。
其次,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面临着经济价值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村土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另外,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是关键。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综合规划和多元化利用。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绿地的布局,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土地资源的无序开发。
另一方面,要推进城市土地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开发创新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还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生态恢复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加强对退化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为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总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其实施效果的评估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价。
这就像是对一份“计划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复盘”,看看当初设定的目标有没有实现,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这主要是看规划设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如耕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用地比例等,是否已经实现或者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二是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
评估土地的用途是否按照规划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各类土地的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土地利用效益评估。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
比如,土地的开发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是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等。
四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评估。
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供应政策、土地执法监察等。
五是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估。
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评估规划实施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时,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是资料收集和分析。
收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审批文件、规划实施的政策法规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其次是实地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勘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土地利用信息,核实规划的执行情况。
此外,还会运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指标计算等,对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浅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原则和程序
浅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原则和程序作者:马艳萍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8期马艳萍(黑龙江省宾县国土资源局黑龙江哈尔滨 150400)摘要:目的:分析土地科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原则和程序。
方法:应用多学科的观点来选择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综合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化,确定指标权重。
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最后得到评价结果。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程序意义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05-011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所做的评价,是一种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前瞻性评价。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化,涉及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目标与评判标准,是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实际操作的核心环节。
具体而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即是在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针对一定的土地评价单元,对其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此来衡量该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即土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2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体系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判,既要体现出“代内”公平,也要体现出“代际”之间的公平,除了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的问题.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而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角度而言,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既包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阈值、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全过程,也包含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即确定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等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及效果评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及效果评估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效果评估。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的几个关键步骤。
1.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这包括城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为制定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2. 目标确定与需求分析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需求。
这包括对城市发展的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等的确定。
同时还需要分析城市未来的土地需求,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的需求。
3. 方案设计与选择在目标确定与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设计出多个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这些方案应该包括不同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
然后通过评估和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4. 方案实施与监测选定了最合适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之后,需要进行方案的实施与监测。
这包括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政策措施等,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是指对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规划方案的实际效果和问题。
下面将介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的几个关键要素。
1. 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是对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加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经济效益,可以判断规划方案是否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评价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与评价城市化进程加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化扩张所需的土地资源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影响,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等诸多问题。
而如何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既能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合理地评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能够为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一、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和评价指标1. 内涵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城市在利用土地资源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与土地资源的投入的比值。
通俗地说,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所获得效益的多少。
其中所获得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如城市用地的综合利用、建筑物的使用效率、物业的管理效率等;社会效益,如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交通设施的建设等;环境效益,如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减少污染等;生态效益,如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态风险等。
2. 评价指标(1)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用地面积。
通常在统计土地利用强度时,会将城市所有用地面积除以城市总的建设用地面积,计算出城市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越大,说明城市用地强度越高,但是,过高的土地利用强度可能会给城市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土地利用效益率土地利用效益率是指单位面积内土地利用所获得的效益。
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效益率和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
按照经济学的原则,若不考虑资源的生态使用价值,那么土地利用效益率的计算可以使用经济效益和土地投入量的比值作为主要指标。
(3)土地利用收益率城市土地利用收益率指的是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与土地出让成本的比值。
这个指标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方面,利用收益率高的土地就可以被认为是优质土地,它可以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积极性。
土地利用评价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一、土地利用评价的重要性。
1.1 土地啊,那可是咱的命根子。
土地利用评价就像是给土地做一个全面的“体检”。
它能让我们知道这块地到底适合干啥,是盖房子、种庄稼,还是搞绿化。
这就好比我们找对象,得先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才能知道合不合适过日子。
1.2 从大的方面说,合理的土地利用评价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发展规划。
要是评价没做好,那可就乱套了。
可能把该种粮食的地拿去盖工厂,到时候粮食不够吃,那可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得不偿失啊。
2.1 首先就是经验判断法。
这方法简单得很,就像咱老一辈人看天种地一样。
那些有经验的老农,看一眼土地的颜色、质地,就能大概说出这块地适合种啥。
比如说,黑土地肥沃,种啥都长得好,这就是经验。
但是呢,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毕竟经验有时候也会“看走眼”。
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只靠经验有时候就跟不上趟了。
2.2 再就是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这就好比给土地打分,把土地的各种因素,像土壤肥力、地形地貌、水源情况等都考虑进去。
每个因素都有一定的分值,最后加起来看总分。
就像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一门课,得综合起来看。
这种方法比较全面,但是也比较复杂,需要收集很多的数据。
有时候数据收集不全,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评价的结果也就不那么准确了。
2.3 还有土地潜力评价法。
这是从土地的潜力出发,看看这块地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就像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还没使出来一样。
比如说一块地现在种的是普通的农作物,通过土地潜力评价,发现它其实可以种一些更有价值的经济作物。
这种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价值,不至于让土地的潜力“明珠暗投”。
三、如何做好土地利用评价。
3.1 数据收集要全面准确。
这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好。
数据要是不准确,那评价结果肯定也是错的。
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
3.2 评价标准要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情况,不能“一刀切”。
比如南方的土地和北方的土地就有很大的差别,评价标准就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变更与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变更与评估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土地利用必然面临着需要进行变更与评估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变更与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土地利用变更的重要性1.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的利用方式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
例如,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需要将农用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 保护环境与生态土地利用变更也可以用于保护环境与生态,例如将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湿地保护等。
这些变更能够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变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农田中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粮食产量;或者将低效用地改造成高效用地,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
二、土地利用变更的方法1. 转变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变更的核心是转变土地的利用目标,即确定土地将用于何种用途。
在制定土地利用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
2. 变更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变更往往需要进行土地权属的变更,确保新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得到合法保障。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管理,确保土地权属变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3. 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更需要修订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变更的范围、方式和时限。
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变更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三、土地利用评估的重要性1. 评估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评估可以对土地的利用效益进行评估,明确土地利用变更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有助于评估土地利用政策的效果,指导土地利用变更的方向。
2. 评估环境影响土地利用变更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等。
土地利用评估可以评估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轻或避免不良影响。
3. 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评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评估报告:评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问题的解决办法
土地资源评估报告:评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问题的解决办法概述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估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开展工作。
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可行性。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野外调查和专家评价等,还可以利用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的评估评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是指对土地利用模式、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评判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可以通过评估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行为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可以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价方法。
三、土地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土地闲置、滥用、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等。
土地闲置导致资源浪费,土地滥用和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解决办法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管理和执法,严格控制土地滥用和过度开发。
其次,要积极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强化土地的环境功能。
五、土地利用决策的参考方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决策者能够准确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工具来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六、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
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在城市土地有限,但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制定一系列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以期能够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一、推进土地节约利用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应当注重其节约利用。
首先,要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在有限的土地上多功能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严禁乱占耕地和闲置建设用地的行为,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此外,还应制定政策鼓励旧城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促进土地的再生利用,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资源的开垦。
二、推动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这一方案通过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保护森林资源,修复湿地和河流等生态系统,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使城市和农村间的生态联系得以加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鼓励土地资源再生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更新和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当优先选择旧城区和废弃工业用地进行重新开发。
通过旧城改造和工业遗址的再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现状,降低开垦新土地的需求,还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土地复垦和修复技术,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和再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为了更好地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测。
建立土地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还能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此外,还需要完善土地资源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和交易机制,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总结起来,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摘要: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为合理利用我国丰富土地资源,解决资源管理问题,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充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本文浅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问题措施1.前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加强保护,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实践中,人们对土地资源使用太多,经济虽然增长了,但人类与土地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土地资源是稀缺的、珍贵的,因此若想确保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得到足够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2.1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已经迈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趋于成熟。
但是在这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细致科学的规划,没有重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条例、政策,导致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管理政策上的参考和相关法律保障。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完成度并不能和市场经济要求相匹配。
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到位,缺少大局意识,没有对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长期以及短期规划,盲目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仍存在土地监管不到位、土地浪费等问题。
再加上一些基础设施对土地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土地的供应与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地方政府把土地当做收入的唯一途径,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
土地评价的原则及其内容
土地评价的原则及其内容土地评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嘛,说白了就是对一块土地的“体检”,看它值不值得开发,值不值得投资。
你可别小看这事儿,背后可有一套严格的原则和内容呢!搞不好你选错了地,整个项目就得“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原则,顺便也看看土地评价到底都包含啥,反正也不急,咱慢慢聊。
首先呢,土地评价的原则可不是随便定的,得遵循几个基本的规矩。
比如说,第一条原则就是“综合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评估一块土地的时候,不能光看它的地理位置,得全面考察各种因素,像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周边环境等等。
要知道,土地这东西,光看它的“颜值”可不行,得看看它“内在”的潜力。
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这可是关系到将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儿。
然后呢,第二条原则就是“公正性”。
在做土地评价的时候,大家的出发点得公正客观,不偏不倚。
谁也不能做“走后门”的事,评估师得保持客观,不能受某些利益集团的影响。
土地的好坏,得看它本身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听风就是雨,或者靠一堆传闻乱评。
这样才能确保最后的评价结果,既有说服力,又能经得起推敲。
再来呢,就是“科学性”。
土地评价可不能凭空猜测,得有数据、有依据。
像气候条件、土壤成分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来得出结果,不能只靠感觉来评价。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啥都能量化,土地的“健康状况”也可以量化,通过数据来评估,结果比你单凭经验得出的结论更加可靠,不是吗?接下来就是“实用性”了。
你想啊,土地的评价最终目的是干啥?当然是为了指导实际的决策。
所以,评价结果必须得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就是得让投资者、开发商知道,这块地到底适不适合开发,适合什么样的项目,能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如果评价结果只是空泛的理论,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谁还愿意看?说到这些原则,咱再说说土地评价的内容。
它的内容那可是丰富得很。
你别看一块土地上面啥都没有,但底下的潜力可大了去了。
环评项目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措施
环评项目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措施在进行环境评价项目时,土地利用规划及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保护措施则是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维护。
本文将探讨环评项目中土地利用规划及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对此进行恰当的规划和实施的必要性。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在环评项目中,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科学地配置土地资源,确保不同用地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工业区规划中将工业用地与生态用地进行合理划分,减少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环评项目往往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在有限土地资源下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将商业用地规划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可以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推动经济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素在进行环评项目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土地类型划分:根据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民用地等。
2. 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土地具体的利用方式,如建设项目、耕种、绿化等。
3. 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避免对土地资源造成长期破坏和污染。
4.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土地保护措施的必要性环评项目中的土地保护措施是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护和维护土地资源的完整性和质量。
以下是土地保护措施的必要性:1. 预防环境污染:通过采取相应的土地保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环境污染。
例如,在工业项目建设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废水、废气等的排放,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意义首先,评估有助于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规划得到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其次,评估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方向。
再者,评估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评估,可以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土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最后,评估还能够增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参与和监督。
评估结果的公开和共享,可以让公众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促进公众参与土地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估对比规划设定的各类土地利用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是否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评估分析实际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与规划方案的差异,评估其合理性和优化程度,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考察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如单位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益、土地闲置情况等,判断是否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评估评估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的用地保障情况,分析是否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5、生态环境保护评估关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生态用地保护等情况,评估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效。
规划方案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规划方案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它不仅为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还承载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生态的保护至关重要。
首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是生产要素之一,它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可以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土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现象。
最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土地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的合理利用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质量。
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可以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降低工业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大气和水资源的纯净。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可以提供绿地和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尽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有效的土地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土地利用管理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的一种规划。
它能够引导和促进土地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帮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长期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公正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4.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5. 综合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与国家和地方的其他规划相协调,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统一。
三、土地利用管理的方式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的布局和安排,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等。
2. 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或特定用地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划,包括土地用途、建设标准、布局等内容。
3. 实施土地利用控制:土地利用控制是通过限制某些土地利用方式或要素的行为,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如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控制城市扩展等。
4. 加强土地管理与监督:加强土地管理与监督是为了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包括土地用途审批、违法用地的查处等。
5. 推动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对于存在问题的土地进行整合和修复,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和难点。
如何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意义可持续土地管理是指在保持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土地生产功能的维护与提升。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使得可持续土地管理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方向。
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意义在于:(1)实现生态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能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土地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2)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保障粮食安全:土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可持续土地管理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有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促进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通过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质量、变化和利用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推广节约用地的理念:加强土地节约用地管理,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能够遏制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
(3)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有助于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水土条件,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4)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和市场机制,规范土地开发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加强土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5)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试析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172021年11月下 第22期 总第370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土地资源保护的概念1.1土地资源保护的理论依据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有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很多方面的土地资源保护理论,但其核心无非是在保护耕地的同时,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各项社会矛盾问题,大体上土地资源保护包含土地稀缺、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理论,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稀缺理论阐述了土地资源与社会问题的相互影响,人口与土地矛盾导致了社会问题激增,土地的稀缺既包含土地面积、供给量,也包含了人口需求,如果资源不存在稀缺,则本身就没有了保护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合理利用土地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此应遵循人口的平衡,合理配置土地,站在宏观角度调控,让土地实现无退化开发,并制造出供给-利用-翻新-产出的良性循环,让土地边利用边提升质量。
1.2土地资源保护的内涵土地的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其内涵是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应随着社会的变革的同时,让土地的品质或面积始终如一,或是针对性进行各领域的保护手段,防止各行业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土地,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
土地资源保护应从多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的保护应包括对土地的面积、质量、生态环境等的保护,因此土地资源应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用法,进行合理分配与利用,保护地力,维持土地的资源生产水平。
而同时也应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维持土地环境的生态平衡,让土地一直保持在较为良好的状态,防止土地被污染,做好绿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因荒漠化与盐碱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与退化等现象,将各项破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1]。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2.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最先是在1960年左右由国际各界学者所提出,这项理论被提出后立刻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采用,但也由于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与制度,因此无法得到统一的理论体系,之后正式由联合国提出,并优化了其细节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评审标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
生产性原则(保持和加强生产)
稳定性原则(减少生产风险程度,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
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保护性原则(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
化)
可行性原则(具有经济活力,即生产和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 可承受原则(具有社会承受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
公平性。
二、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涵义
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 “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
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以一定的种类和面积长期存在于特
定的区域,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类土地资源的需要)
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投入的不
涵义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实现 持续利用土地的主要手段。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不仅包括生
态、经济、社会各要素的调查和评价,还需评价不同的土地
利用方式所导致的生态过程、经济结构、社会组成的动态变 化。只有满足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才 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复习思考题
1、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涵义是什么? 2、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是什么? 3、怎样进行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
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和农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可以 借鉴“理性发展”等先进理念和实行土地分区控制、确定城 市发展边界等成功经验和做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涵义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进
行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原则和程序摘要:目的:分析土地科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原则和程序。
方法:应用多学科的观点来选择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综合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化,确定指标权重。
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最后得到评价结果。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程序意义
1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所做的评价,是一种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前瞻性评价。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化,涉及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目标与评判标准,是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实际操作的核心环节。
具体而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即是在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针对一定的土地评价单元,对其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此来衡量该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即土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2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体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判,既要体现出“代内”公平,也要体现出“代际”之间的公平,除了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的问题.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而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角度而言,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既包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阈值、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全过程,也包含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即确定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等内容。
3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
3.1 综合性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土地利用系统的综合评价,一方面要全面地考虑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众多的因素加以有效的综合,得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客观、全面的评价。
目前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学者对可持续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时,经济学家偏重于土地利用的经济可行性,注重的是利润或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自然环境学者强调水土质量的保护,注重水土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土地资源学者注重的是资源有效性、土地退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
社会学者注重社会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评价指标。
因此,应用多学科的观点来选择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3.2 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土地利用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性,土地利用系统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用单一的评价指标对所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土地利用系统进行评价有失科学性,因此。
还需根据一定的尺度分异原则,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系统,针对不同系统影响土地利用的要素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阈值,在对土地利用各层次目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评价。
另一方面,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也具有层次性。
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下,区分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准则,在各准则下根据各土地利用系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评价因素,最后是支持评价因素的指标,从而构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3.3 区域性原则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土地利用系统的评价。
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必须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
3.4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具备初等数学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以进行各种分析,结果简单明了,实用性强,但是难以全面和深刻地反映系统的本质。
现代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在采集数据上快速、宏观、准确的特点获取和量化评价指标,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借助电子计算机强大的分析功能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土地评价计算手段先进、迅速,有利于分析复杂的系统,能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各种经济变量间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因此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用现代方法可以补充和加强传统方法的评价能力.用传统方法可以检验现代方法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尉性。
3.5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评价涉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
指标的选择应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各类指标在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上应有明确的定义,数据来源准确,处理方法科学,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规范。
指标权重的确定合理,综合评价科学。
但土地利用系统复杂,缺乏全面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
因此,指标的设置要注意指标数据的可得性,而且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在对指标进行量化与标准化、确定权重、综合评价等过程中既要考虑评价的科学性也要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
3.6 兼顾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原则
土地利用一方面获得人类需要的产品。
另一方面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样,特定的土地利用活动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而对另一部分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是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体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就是要对土地利用的内部经济(生产性、稳定性)与外部不经济(保护性、可接受性)进行综合的衡量。
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程序
对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从逻辑上讲,首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如何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标准;然后研究用什么样的尺度来衡量可持续性,即如何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选择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因此,在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时,必须包含以下几个过程: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建立、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弄清评价对象的性质、范围,以及评价的时期;分解土地利用目标,根据可持续性的内涵,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结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利用在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可行性、可接受性方面的目标;土地利用系统分析通过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层次、结构、利用特点的分析确定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关系,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综合评价打下基础。
综合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化,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进行比较,最后得到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