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

2. 新课呈现: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对比分析: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在曹操一生中的地位和意义,探讨其创作动机。

2. 分析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让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 对比其他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其原因。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壹五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短歌行教案(共25篇)

篇1:短歌行教案【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教学重点】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等。

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歌行》的文学特色及主题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古代诗人所表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关注《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韵律。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角度解读《短歌行》。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欣赏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文学美。

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感悟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文学特色和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提升的朗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短歌行》说课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英雄豪迈的气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分析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说课稿:教师以说课稿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

2. 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讨论和分析。

3. 教学设计:结合课件资料,进行诗歌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主题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短歌行》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字词解释: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句子翻译:学生翻译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5. 主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6.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诗歌翻译和练习题的正确性。

3.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理解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学习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人在创作《短歌行》时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生活的感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短歌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行走江湖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2.2 课文解读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其音乐美解读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漠孤烟直”等探讨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哲理思考,如对人生无常、友谊珍贵的感悟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的诗意和文学特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2 教学难点解读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思考理解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技巧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短歌行》的全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的,激发对诗意的思考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感受诗境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4.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5 欣赏与创作学生欣赏《短歌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抒情诗,锻炼文学表达能力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5.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理解程度的评估,了解其对《短歌行》的知识掌握情况5.3 技能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5.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评价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和教具准备《短歌行》的全文文本和注释翻译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图片素材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作,用于播放音乐和诗歌朗诵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重点标注6.3 教师准备教师提前熟悉《短歌行》的诗意和文学特点准备教学讲解的内容和案例,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第七章:教学延伸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描写生活抒发情感的古典诗词介绍《短歌行》作者王之涣的其他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7.2 诗歌朗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短歌行》的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7.3 创作与分享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抒情诗,并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8.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提供更多的辅导和资源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教学进度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9.2 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情10.1 课程回顾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对《短歌行》教学的感受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10.3 教学展望展望未来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改进计划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成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短歌行是一种中国古代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短歌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认识文化传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短歌行的教案教学设计,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形式短歌行。

选择范围为唐代及以下,也可参照明清时期的创作方式等。

本单元突出音乐性和韵律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掌握短歌行的构成和表达技巧。

3.感受短歌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有哪些学生想过发言?请提一提,提一提关于唐代的一些知识以及古诗词类知识。

随着同学的发言,导入短歌行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

第二步:引入(15分钟)介绍短歌行的定义、历史背景和特点。

※ 传统意义上的短歌行,在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一种唱词的形式,主要表现青春文、婚嫁、美景、离别等方面的感情。

其特点是传唱广泛,曲调流畅,音调起伏较大,韵律紧凑。

※ 现代意义上的短歌行,是指古韵律诗的一种,主要尝试推翻传统韵律并保留极简,通俗的韵词和韵律结构,以及弱化态度和形式上的复杂性。

这种诗体形式流行于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组数根据情况而定。

提供几篇优秀短歌行的诗歌,让同学们自主分析和讨论一下这篇诗詞的诗学特色和表达方式。

鼓励同学将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达,且每一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代表,将此次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呈现,并在完成呈现之后分享对方发言的感想。

第四步:语句互通(35分钟)假设每个学生都写一句五言短歌行,随后教师将会挑选其中几句,让同学们以此为素材各自组合,再共同合成一首短歌行诗,以上一句五言续用四言的方式结束。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预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这次秀丽的我为您带来了短歌行教案(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挂念,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短歌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洁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学问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同学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同学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受,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简洁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看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确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需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唱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依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吵闹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推断长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短歌行篇一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引出课题《短歌行》。

(2)提问学生对曹操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曹操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2)讲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曹操在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4、研读诗歌,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乌鹊”等,体会其象征意义。

5、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教师点拨:诗人通过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6、分析艺术手法(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的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举例说明,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短歌行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1.2 教学内容短歌行的定义和起源短歌行的结构和形式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概念、特点和结构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鉴赏和创作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短歌行的文本和图片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和诗歌作品诗歌朗诵:让学生体验短歌行的韵律和情感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短歌行的概念和起源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的特点和魅力3.2 讲解讲解短歌行的结构和形式:介绍五言、七言、杂言等不同形式的短歌行分析经典作品:解读一些著名的短歌行作品,分析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3.3 实践诗歌鉴赏: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短歌行作品,培养其审美能力和鉴赏技巧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短歌行作品,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和创造力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互动表现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创作力:评价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和文学价值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对教学进行评价和建议,提升教学质量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选用适合的诗歌教材或相关书籍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和诗歌作品诗歌朗诵:寻找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资料5.2 参考资料诗歌鉴赏书籍:参考一些诗歌鉴赏的书籍和教材学术研究论文:查阅一些关于短歌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和文章诗歌创作指南:参考一些诗歌创作指南和技巧书籍第六章:教学设计与人际互动6.1 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安排:合理规划课堂时间,确保讲解、实践和互动环节的顺利进行教学内容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课堂内容连贯有序教学目标实现:确保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6.2 人际互动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教学难点短歌行的深层含义:短歌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理难以理解诗歌创作技巧: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韵律和结构表达情感和思想7.2 解决策略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短歌行的内涵和意义实例分析:分析经典作品,讲解诗歌创作技巧,让学生模仿和借鉴第八章:教学拓展与课外活动8.1 教学拓展诗歌主题探讨:选择一些与短歌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比较学习:将短歌行与其他文学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和价值8.2 课外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诗歌创作展览:举办诗歌创作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第九章:教学反思与改进9.1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反馈意见: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方向9.2 教学改进调整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第十章: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10.1 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规划教学进度和活动10.2 进度安排每周教学安排:合理安排每周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教学进度顺利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理解短歌行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精选5篇)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短歌行》的文学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

3. 通过对《短歌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

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5. 主题探讨: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短歌行》,并互相交流、评改。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生字词3. 诗句解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主题探讨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2. 生字词的掌握3. 诗句的解析方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短歌行》是东汉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1.1.2 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功名和战争的感慨。

1.1.3 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 教学意义1.2.1 通过学习《短歌行》,可以使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1.2.2 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3.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3.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2.1.1 乐府诗的形式特点,如民歌采集、五言、七言等。

2.1.2 曹操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1.3 《短歌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2 《短歌行》的翻译及鉴赏2.2.1 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词。

2.2.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3 探讨诗中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3 《短歌行》的文化背景2.3.1 了解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

2.3.2 探究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战争、英雄豪杰等。

2.3.3 分析诗中的政治寓意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3.1 诗文朗读与背诵3.1.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短歌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1.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1.3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句解析3.2.1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3.2.2 解读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2.3 讨论诗中的名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3.3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3.3.1 介绍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等。

3.3.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鉴赏《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整个单元的主题为“文学与人生”,而《短歌行》作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整个单元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

这首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共三十二句,每句五个字,没有规律的韵脚。

诗歌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的形象来反映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并借此向世人传达自己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风格、诗歌主旨和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2.目标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唐朝文学和文化,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

3.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2)分析诗歌的象征和隐喻。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诗歌结构和象征;(2)理解唐朝文学与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谈论、课内现场阅读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探索知识点,主动开展思考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短歌行》的文本和作者。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表达和语言。

2.阅读解析环节在研读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侧重解读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诗歌阅读:例如,“作者选择使用五言句式的原因是什么?”“诗歌中暗藏的意境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王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

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

)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

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

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

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

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

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

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

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

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

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

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

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

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

)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

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

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

例如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为什么,青色的衣领会指代贤能的人才?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

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思慕之情。

古代一般把渴慕的对象比作女子,而把甘心让把自己比作女子,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

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

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

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

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

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陌为田间小路。

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

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

用为虚词以。

存,恤问也。

——《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

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

所以主语是别人。

问候的对象就是我。

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

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阔”为分离。

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

“契”为聚合之意。

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

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

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

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

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

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

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

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

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

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

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一般四言诗,以几句为相对较为完整的表意单位?两句。

所以我们读时应读六句。

)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几何,朝露,苦多,难忘。

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

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

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

酒,能直接表现人生短暂吗?不能。

那酒和悲有关系吗?你能想到与酒有关的诗句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

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

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

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

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

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范仲淹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

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

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

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

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对贤才难求的忧思。

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

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

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

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

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

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

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

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

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

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

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

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

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

这是谁的处境?①贤士。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

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

②一般百姓心境。

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

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

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

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

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

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曹操是不是真得拥有这样的英雄壮志,是不是真得建立了让后人足以赞叹的功业?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一些曹操的知识:①曹操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