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请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是否如图片所描 述的那样?
1.了解地震波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知道地球内部圈 层划分的依据。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分界及特征,知道地球 内部各圈层的特点。(重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特点。(重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
古登堡界面
2 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波速 忽然下降,S波完 全消失
(4)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为什么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的依据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构造组成密 切相关,在不同性质与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显著的变化。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 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这 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 我们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是 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 呢?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思考:当地震发生 时,人们首先感到 地面上下跳动还是 左右晃动?为什么?
(1)什么是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 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并以波的形式 向四周传播,这种 弹性波叫地震波。
【学与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地壳与 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说明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 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 能是液态。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统称为岩石圈。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由上图,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

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重难点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

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重难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1.A 2.D [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D.内外核之间3.D 4.C [第3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只是整个地球的皮肤,地球内部才是我们了解地球的真正奥秘所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师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高三地球构造知识点梳理

高三地球构造知识点梳理

高三地球构造知识点梳理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三个基本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大气圈:地球表面至大约1000公里高度的空气层。

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水圈:地球表面及其下层的所有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3.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是地球最外层的坚硬层。

包括陆地和海底的岩石。

二、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最外层,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1.大陆地壳:厚度和密度比大洋地壳小,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2.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10公里,主要成分是玄武岩。

三、地幔地幔是地球体积最大的层,占地球半径的84%左右。

地幔的物质主要是硅酸盐,具有较高的镁和铁含量。

1.上地幔:上部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下部则逐渐软化,形成软流圈。

2.下地幔:从软流圈向下,地幔的物理状态由坚硬的岩石逐渐过渡到流动的岩浆。

四、地核地核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由铁和镍组成。

1.外核:呈液态,对地球磁场起着关键作用。

2.内核:由于压力极大,虽然温度非常高,但仍然保持固态。

五、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地球岩石圈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移动,形成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1.板块的类型:–大陆板块:包括陆地及其下的岩石圈。

–海洋板块:主要由洋底岩石构成。

2.板块的移动:–碰撞带:板块相互碰撞,可以形成山脉。

–俯冲带:一个板块下滑到另一个板块下面。

–分离带:板块相互分离,造成地壳拉伸,可形成海洋中脊。

六、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热能如何影响地球的物理状态和地质过程。

1.地球的热源:–原始热:地球形成时继承自太阳星云的热能。

–放射性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热梯度:地球内部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2.地球热流:地热梯度导致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形成热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6课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知道岩石圈的组成。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难点1、岩石圈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①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②特点:传播速度随着而变化。

③分类:(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只能通过传播。

表1.地震波的特点列表对比:2、不连续面:①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②分类:(1)莫霍界面:地面以下千米处,该界面以下,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2)古登堡界面:地下千米处,在这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3、地球内部圈层:表2.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列表分析、对比: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①组成:(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和。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地球表层水体组成,主要包括水、水、水、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部、水圈的部和岩石圈的部、②相互关系: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二、合作讨论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2.你知道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吗?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构成的,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三、反馈测试一、单顷选择题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3.莫霍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平均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地幔
岩浆的发源地: 上地幔的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 位置: 组成: 铁和镍
地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 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 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 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防御措施: 躲在坚固的家俱下面,切勿逃跑。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问题:
低层大气中各种成 分有什么作用?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阅读P26-27图文,并讨论归纳对流层、平流 层的特点。
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现象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纵波:传播速度 快, 能通过三态物质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横波:传播速度 慢, 我们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断地球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是地球的坚硬外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
位置: 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
平流层
电离层在哪一层大气中?有什么作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 海洋水 地 球 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 1 :海洋、河流和 问题 2 :一个体重 50 河流水 上 大气水 球淡水储量的 0.3% , 的 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 千克的学生,体内含 地表水 湖泊水 水 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 的 3/4 水 千克。 。 陆地水 生物水 十万分之七。 地下水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具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组成。

这四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地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进而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圈层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公里,主要由硅和氧的化合物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包括陆地和海洋。

地壳上的陆地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和生产的空间,而海洋则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库,供应着我们所需的水和食物。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最厚的一层,约占地球半径的85%。

地幔主要由硅、镁和铁的氧化物构成,是地球内部的热源和能量储备。

地幔的高温和高压状态造成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变化,形成了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和火山地震等现象。

外核和内核分别位于地幔之下,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液态状态和内核的固态状态形成了地球的地磁场,保护着地球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侵害。

地磁场还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的生存,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深入探讨地球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特点,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2000字】。

第二篇示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由多个圈层构成的行星。

通过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地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生物圈,每个圈层都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它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阻止太阳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击中地球表面。

新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概要

新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概要

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内部圈层界面(1)莫霍面:在地下平均约 33 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古登堡面:在地下约 2900 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说明地核外核是液态),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1)地壳: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2)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 2800 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地壳+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3)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 3400 千米。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4.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可以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紫外线对地球的影响,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2)水圈: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本节问题举例】1.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与水中游泳的人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地面上的人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因为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水中游泳的人只会感觉到上下颠簸。

因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水中的人只能感觉到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知识,地理必学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知识,地理必学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知识,地理必学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奥秘的巨大星球。

要深入了解地球,就不得不探究它独特的圈层结构。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千层蛋糕,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首先来看看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它是我们人类直接接触和能够观察到的部分。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就相当于鸡蛋壳。

地壳的厚度在各地并不相同,大陆地区的地壳相对较厚,平均厚度约为 33 千米;而海洋地区的地壳则相对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 千米。

地壳的物质组成也有所差异,主要由岩石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等。

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

在地壳下面的是地幔。

地幔的厚度约为 2865 千米,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缓慢流动。

地幔又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震波在这里的传播速度会明显减慢,这表明其物质状态和物理性质与周围有所不同。

软流层的存在对于地球的地质活动和板块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其中心的温度可能超过 6000 摄氏度。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由于高温高压的环境,这些金属呈现出特殊的物理状态。

地核的存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地球的这些圈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

板块运动就是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软流层上缓慢移动。

板块的碰撞、分离和相互挤压,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的发生。

比如,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一个板块可能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和山脉。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逐渐形成的。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1.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和水圈。

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过程。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具有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由硅、镁和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也是人类居住的区域。

大气圈和水圈则环绕在地球表面,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解释: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周期为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这两种运动方式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日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

3.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解释:当地球自转时,不同地区的朝向太阳或背对太阳,形成白天和夜晚。

由于地球的自转是连续的,因此白天和夜晚的交替也是连续的。

这个现象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地球上的许多其他生物的活动节律。

4. 四季变化: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

解释: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在某一地区时,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也最高,反之则温度最低。

这种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5. 地貌形成:各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解释: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自然力量,如风、水、冰、重力等。

这些力量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塑造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山脉、河流、峡谷、平原和沙漠等。

6.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释:气候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纬度、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速等。

了解气候的形成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

7. 水循环: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不断循环的过程。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读图,完成(1)~(2)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 点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D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
球表层可转化为( C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 点
【解析】(1)组成该山体的岩石的矿物是火山 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 直接来自地幔。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 点
1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 映的圈层关系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落花”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 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 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 收,所以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
例1 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解析】在莫霍面下,P波、S波传播速度都明 显增加;在古登堡面,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S波 完全消失。
平均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17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2 900 可能为固态,温度、压 力和密度均增大
5 150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地 核 内核
6 370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呈固态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

【特别提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 在一起叫做岩石圈。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

地理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的圈层结构指的是地球的层层分化结构,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行星地壳层:位于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它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并被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幔层:地壳下方的层次。

地幔由熔融岩石和固体岩石组成,是地球的最大层,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中存在岩浆和构造流体,参与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

3. 地核层:地球的内核由两层组成: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一层液态金属铁和镍的带状层,内核是一个固体金属的球状层。

地核层对地球的磁场和地热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 大气圈:地球的外围被气体层所包围的部分。

大气圈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顶层,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如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调节气候和提供生物气体等。

5. 水圈:地球上所有水资源的总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分。

水圈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的循环、河流和湖泊、冰川和海洋等。

6.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层次,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提供食物和生态服务,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地球的复杂生态系统,对地球的演化、气候、地质和生态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也受到这些圈层结构的影响和限制。

地球圈层知识点总结

地球圈层知识点总结

地球圈层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外部圈层特征地球表层外围空间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不同,且相互交错、重叠、混合在一起,它们时刻在运动着、循环着,并促使地壳表层物质的运动,成为塑造地壳表层的重要动力。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证明固体地球具有圈层构造的结论。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主要圈层,各个圈层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物质状态都有显著区别。

1、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固体地球部分,其厚度约为地球半径的1/400,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1.55%,质量约24×1018t,占地球总质量的0.8%。

地壳由岩石组成,其下界起伏较大,例如,大洋部分地壳厚度较小,薄者不足 5km;大陆部分厚度较大,厚者超过70km。

2、地幔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部分的地球圈层,厚度达2865km,占地球体积的82.3%,质量占地球总质量的67.8%,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

根据地震波速变化,以984km 为界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3、地核地核是地球内自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

按地震波波速的分布,可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3层。

自2898km 至4640km 是地核的外层,称外核;自4640km 至5155km,是过渡层;5155km至地心,为地球的内核。

地核的体积占地球体积的 16.2%,质量却占地球总质量的 32%。

地核的密度可达9.98~12.51g/cm2,与铁陨石相似。

根据横波不能通过外地核的事实,可推测外核为液体状态。

过渡层纵波波速变化复杂,可重新测得横波波速数据,表明它由液态向固态过渡。

内地核已能测得横波、纵波波速数据,横波由纵波转换而来,反映内核为固态物质。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地壳不同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状况一方面与各种元素的特点有关,也与其在地壳中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关。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2CO。

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它由一系列圈层组成,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地球科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知识点。

一、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固体外壳。

它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两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和性质。

陆地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是我们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组成,分布在海洋底部。

二、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较大的层,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铁镁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因此岩石呈现部分熔融状态。

地幔具有流动性,形成了地球运动的动力来源。

三、外核外核是地幔与内核之间的一层液态岩石层。

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因此处于熔融状态。

外核的流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保护了地球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四、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核心层,位于外核之下。

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但由于巨大的压力,铁和镍保持着固态。

内核的热量释放和传导对地球的热力平衡和地壳板块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球的圈层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

每个圈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稳定和生命的存在。

此外,地球的圈层结构还与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密切相关。

地震是地球圈层运动的结果,它释放了地壳中积累的能量。

火山爆发则是地幔中的岩浆通过地壳进入地表活动的结果。

因此,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对于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的。

每个圈层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稳定和生命的存在。

通过研究地球的圈层结构,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地球科学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你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例1 (改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地球的圈层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圈层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圈层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其结构复杂多样,包括了多个圈层。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探测,我们对地球的圈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内核四个主要部分。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气体层的总称,是地球表面向外延伸的气体层。

大气圈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成分。

大气圈的功能主要包括保护地球和生物、调节气候和气温、制造并运输水蒸汽等。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总称,包括了海洋、江河和湖泊等水体。

水圈在地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存,调节气候,平衡地球的热量等。

3.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的最外层,由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的岩石组成。

岩石圈上有大陆和海洋,还包括了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

岩石圈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上生活着大量的生物,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人类利用。

4. 内核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被认为是由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两部分组成。

内核的存在为地球提供了磁场,并且与地球的地热有关。

二、圈层的主要特点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气体的层,与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

大气圈中的气体不断地在地球上进行物质循环,形成了风、雨等自然现象。

2. 水圈水圈包括了地球上的水体,其中包括了海洋、江河、湖泊等。

水圈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圈层,它通过潮汐、水汽的循环等过程保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岩石圈地球的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

岩石圈的特点是地质变化非常缓慢,但会引起大规模的地質灾害。

4. 内核地球的内核包括了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其存在导致了地球的磁场,同时与地球的地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圈层的功能1. 大气圈大气圈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地球和维持生物生存。

它能够吸收太阳辐射,调节地球的气温,减少紫外线对生命的危害。

同时,大气圈也能够为地球的生物提供氧气等必要的气体。

地理高一必修一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圈层结构知识点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地壳表面由内向外依次由岩石圈、软流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种结构。

这些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生命的家园。

1.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了地壳和上部的一部分地幔。

它是由岩石和矿物组成的,分布在陆地和海洋底部。

岩石圈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同时也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发生层。

2. 软流圈软流圈是位于岩石圈下方的一层可塑流体层,主要由固态岩石和熔融状态的岩石组成。

软流圈是研究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的重要领域,也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主要包括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间歇层和外大气。

大气圈对地球的生物圈和水圈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它能够阻挡地面上的一部分紫外线、吸收一部分太阳能,并且参与了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变化。

4.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在各种形式下的循环,包括了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和大气水汽等。

水圈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生物可以正常生存,同时也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圈层结构是地球上各种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复杂而美丽的家园。

了解和理解圈层结构对于我们认识地球、保护环境、探索科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学习地理高一必修一的圈层结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珍爱我们的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6 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 和横波 (S 波) 。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 33 千米 ( 大陆部分 )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 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 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 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 6 千米 ;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 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 ; 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 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软流层以上 ) 合在一起组成 ;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 内核呈固态。

例 1 ( 改编 )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⑵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 10 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______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地震波在探矿等方面的应用原理。

解析:⑴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有两个大的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内部圈层就以这两个大的不连续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⑵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因此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答案:⑴详见右图⑵横【变式训练】 (2018 烟台调研 ) 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水圈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⑵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C.③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各个圈层的特点。

解析:⑴根据各圈层位置知①是大气平流层,②是地壳,③是软流层,④是外核。

⑵①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②层陆地地壳较海洋地壳厚; ③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④层物质状态为液体。

答案:⑴ C ⑵C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一般把2000~3000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例 2 (2018 济南模拟 ) 右图为某学生外出旅游时拍到的照片。

观察此照片回答 9~ 10 题。

⑴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2 个B.3 个C.4 个D.5 个⑵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外部圈层的一般常识。

解析:⑴该图体现了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同时也体现了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岩石圈 ; 即该图一共体现了 4 个圈层。

⑵地球的上述四个圈层之间并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但物质运动的能量有来自地球外部的,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

答案:⑴C⑵ 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右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 2题。

1. 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都是 P 波速度始终大于S 波B. 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C. 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 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2. 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A. 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 波,而没有S 波B. 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根据材料,回答 3~ 4 题。

材料一 2009 年 11 月 3 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18 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 1 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 60 千米,最宽处8 米。

3.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A. 地幔B. 地核C. 地壳D. 岩石圈4.裂缝从 l 千米延长到 60 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A. 岩石圈B. 大气圈C. 生物圈D. 水圈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回答 5~6 题。

5.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的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6.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 1.5 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 4 亿千瓦的 3 750 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 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7~8 题。

7.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8. 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地球内部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部分 ) ,回答 9~10 题。

(2018 辽宁大连模拟 )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下图 ) ,回答 11~ 12 题。

11. 图中 b 表示 ()A. 软流层B. 地壳C. 地核D. 地幔12. 岩石圈位于 ()A.a 顶部B.b 顶部C.a 和 b 顶部D.b 和 c 顶部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完成13~ 14 题。

1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 2 900 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 ②C.③D. ④15.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 ; 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2009 年 5 月 12 日,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灾后重建工作。

材料 2: 201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 级强烈地震,波及到我国很多个省区,重灾区面积达12 多万平方千米,此后又相继发生了1000 多次余震。

材料 3: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 汶川地震发生时,航行在太平洋的科学考察船上()A. 只测到横波B. 只测到纵波C. 同时测到横、纵波D. 均测量不到(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界面A 为 __________,B 为__________,地震波通过 B 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__,D+E__________,F+G__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17.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乙 ________。

(2)当 A 地发生地震时, B、C、D、E、F 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 地发出的地震波,B 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3 级,E 地测得的地震震级为 ______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