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 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智力正常; (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 (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 (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智力正常; (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3)情绪稳定而愉快; (4)意志健全; (5)行为协调; (6)人际关系适应; (7)反应适度。
(四)社会认知理论
记者:乒乓球,从开始不喜欢到深深的爱上,这个过程也有不少感受 吧。
薛宇鹏:原来除了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现在乒乓球就是我的兴趣, 一天不摸球拍,手就痒痒。刚开始打球就要先学会颠球,我一分钟颠 球的最高记录是730个。在家活动时,我就用球拍对着家里的窗玻璃 打,感觉可刺激了。
记者:参加体育培训,对身体对学习有什么影响? 薛宇鹏:好像感冒的次数少了,再也不用多吃药了。每次打完球,都
三、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三)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
(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1.体育活动的抗抑郁效能 2. 体育活动降低焦虑的效能 3. 体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
(三)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
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活动中的改变 2、体育活动对自尊的影响 (1)体育活动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
薛宇鹏(挠了一下脑袋,嘿嘿一笑):时间要是挤,总还是有的。首 先,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在学校利用课间、午间、自习就做完了。放 学后,我就可以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地去上兴趣班。兴趣班的老师讲得 很好,所以我不觉得枯燥。我把这些学习看成一种快乐的运动。比如, 书法课就是活动手指肌肉以及手脑协调性的。我想,只要合理安排, 还是能顾上的。
影响人们坚持活动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人口统计学变量 2.个体生理状况 3.个人行为 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2.物理环境 3.体育活动的特征
第四节 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及干预
活动行为的理论 (一)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以下简称HBM模型)
(Becker et al.,1975)最先是在健康心理 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活动心理学的研究中 来。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 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 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 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二)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合理行为理论(Ajzen & Fishbein, 1980)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 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 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三)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 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 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来自百度文库还是由他人或某 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第七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现场调查:
1.你从事体育活动吗? 2.如有,一周几次? 1次 2次 3次 3次以上 3.你认为体育活动有什么益处? 4、感觉效果如何?
我把这些学习看成一种快乐的运动
记者:打乒乓球多长时间了? 薛宇鹏:两年了。 记者:学校有哪些体育活动? 薛宇鹏:做操、打篮球、跳绳、踢毽子、短跑等,就
有一种成就感,感到学习的精神也足了,思维比原来反应也快了。
重要问题
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效益。 促进人们体育活动坚持性的策略。
第一节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
对体育活动的界定
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身体活动是个上位 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产生的导致能量消 耗的身体移动,包括体育活动以及职业劳动。
体育活动是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 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 的身体活动。
是那些平常的体育运动呗。 记者:对这些活动感兴趣吗? 薛宇鹏:喜欢篮球。但有一次跳起来落地时把脚崴了,
还休息了十来天。听医生说,好像是身体柔韧度不够, 不适合较强烈的体育运动。记者:那乒乓球呢?
薛宇鹏:乒乓球属于温和型的体育运动,适合我,我 打算一直坚持练下去。
记者:一周打两次乒乓球,还有5个兴趣班,你是怎么安排的,都能兼 顾上吗?
二、心理学假设
(一)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二)注意力分散假说 (三)认知行为假说 (四)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五)心理控制感假说 (六)运动愉快感假说
第三节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
参与体育活动的理由
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原 因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参与活动的原 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审美需要、 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要、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 闲娱乐的需要等。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 体育活动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有很大 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不从事体育活动的理由
活动带来的好处如此之 多,但仍然有很多人拒绝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他们 通常所提出的理由是: “没时间”、“没有精 力”、“没有动机”。可 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育 活动的因素中,很多都是 个人可控制的因素。
退出体育活动的理由
许多人认为活动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 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活动缺 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 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活动的原因
的身体自我认知 (2)体育活动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
同的影响 (3)体育活动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 (4)不同活动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第二节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解释
一、生理学假设
(一)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二)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 (三)脑内神经肽假说 (四) 心血管健康假说
心理健康的含义
(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 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 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 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 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 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 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 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 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 关系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