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思路_以永定河生态新区为例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481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a.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logging(水浸)。
在一些地区,水logging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排水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成为了解决城市水logging的有效途径。
那么,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它可以将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融入城市设计中,减少城市面积覆盖率,提高绿地率,有效减缓城市内洪水超载和水logging问题。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城市规划的新趋势。
那么,要建设一个具备海绵特性的城市,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自然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城市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给城市留出足够的“吸水面”,如水田、草地、森林等,通过保留适当的绿地来增加土壤汲收和存储水量。
例如,在城市中,可以尽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共绿地实现水的自然过渡,进而提高排水系统的容量和协调。
2.建立适宜的排洪体系。
这个排洪体系应该注重水循环的完整性,使其不但能消除洪水风险,还能起到总体减缓城市水的负荷,从而减缓了水logging的问题。
3.根据地形及以往的历史洪水状况,对城市雨水进行分布、收集和处理,例如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设计绿化带,用于收集雨水。
同时,在用地分配方面也应该避免把雨水收集到一起形成大型的集水区,而应该分散冲刷,减少被动的水logging问题。
二、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绿色基础设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包括:1. 增设绿色覆盖物增设绿化带和植物等绿色覆盖物对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巨大的作用。
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汲水和变形能力,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降低水logging的发生几率。
2. 建设生态岛城市建设的生态岛,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e83d9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1.png)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摘要:以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气候暖干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挑战。
海绵城市理念是基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而来的,其核心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防洪防涝及雨水综合利用。
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引言海绵城市理念具有的特点如下所示:第一,充分利用了水资源。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排水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在降低能源消耗基础之上起到防洪作用,第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随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融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去实施有效的对策来改善生态环境。
1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在低碳城市理念影响下,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化,基于现有城市发展,综合实际需求,完善、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低碳发展模式,对城市空间结构、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全面落实“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城市低碳理念不仅是对低碳绿色建筑设计的践行,也充分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低碳市政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低碳理念有效带动城市区域系统发展,优化区域系统,实现区域更新建设,有效实现城市的低碳运转。
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其中涉及不同的产权、结构以及业态模式,涉及的工作层以及内容具有复杂、层面多的特征,在建设处理中尚无标准的统一管理模式;在多数的城市规划与改造建设中,虽然融合了低碳发展理念,但是在落实上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合理、科学的建设标准以及要求,部分城市在低碳规划中沿用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为了有效提升低碳城市建设质量,在实践中要综合具体的需求树立低碳设计的基础原则,明确设计的策略与要求,不仅要确定空间区域的低碳建设模式以及标准,也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区域范围中的低碳可持续运营模式进行引导,这样才可以实现城市建设规划过程的低消耗、少污染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7fb76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0.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城市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不足。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路面、广场等硬化面积的增大,导致了排水面积的减少,降雨水无法充分渗透进入地下水层,从而使城市易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逐渐被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也涌现出来。
一、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城市面积的水文功能,减少城市排水压力,从而实现城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
主要手段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廊道等手段促进城市水文循环。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点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质量,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优点。
1、减少城市的排水压力,降低城市淹水的风险。
2、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案1、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一种新型的铺装方式,可以允许水渗透到地下,解决城市排水压力剧增的问题。
透水铺装主要包括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草坪等,其透水性可以达到90%以上。
2、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缓冲带,可以收集和利用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花园通过植被、地形等方式,利用自然力量实现雨水的净化和处理。
3、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一种分散式绿地系统,通过连接和延伸不同的绿地带,形成生态廊道,实现城市中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生态廊道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虽然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和方案已经不断涌现,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很多的推广和应用。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广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生态廊道等技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7cff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9.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城市面临的水负荷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以其出色的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环境保护能力而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借鉴。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具体方案两个层面,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整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统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包括城市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
2. 多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实施多元治理,通过灵活运用自然、半自然和人工手段开展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高效利用。
3. 生态优先: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优先原则,通过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湿地、河道系统、植被覆盖等生态要素,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和抗灾能力。
4. 系统集成: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将各个领域的技术和措施进行系统集成,实现城市水、土、气的统一管理,推动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方案在整体思路的指导下,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管理: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将城市的降雨水分散利用,减少径流和洪涝灾害,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3. 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湿地对雨水的滞留和净化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4. 路面渗透:通过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交通设施,增加城市道路的透水面积,减少雨水径流,改善路面积水问题。
5. 水域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河流和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湿地,提高水域自净能力,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供给。
6. 灰水回用:将城市的灰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如将家庭的洗衣水、洗碗水用于冲厕、浇灌等,减少对清洁水的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b4c1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b.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建设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利用自然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其整体思路和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生态,构建可持续性城市,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在城市建设中实现雨水自然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复原和增强,从而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和水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在城市内部构建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来模仿自然的水循环。
这样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收纳,降低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绿色建筑的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绿色建筑的推广来减少城市的人工硬化地面,提高城市的绿化率,从而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生态交通的优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优化城市内的生态交通,降低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的道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实现雨水自然收集和高效利用来减少城市对水资源的压力,提高城市的自给水率,从而降低城市的水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案来实现:1、雨水花园和雨水广场的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广场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和利用,使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降低城市的人工硬化地面,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2、生态景观带和生态廊道的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生态廊道可以为城市内涵水系统提供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使城市内部的雨水能够得到处理和利用,从而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d0ae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1.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logging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借鉴海绵的特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的水、土壤和空气等各项资源的持续调节、净化、储存和利用,从而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方案两个方面论述海绵城市建设。
一、整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是以减缓城市水logging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调控和可持续利用。
1. 水源控制首先,需要统筹城市区域内的水源控制工作。
通过构建庞大的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雨水汇集到集水区,再通过建立灌溉和循环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农业和公共绿地的灌溉。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河道、湖泊、沼泽等自然水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水资源的持续供给。
2. 地表控制其次,要注重地表控制,避免大面积的水logging。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建筑物,保证道路留有足够排水位,同时在适当的地点建设花园式绿地、湿地和河湖交汇处等节点,增强地表的排水能力。
在建筑和道路设计中使用透水材料,配备沉积物网,可以有效过滤和存储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3. 地下控制此外,地下控制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构建雨水收集、储存和排放系统,将雨水有效利用起来。
建设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和雨水河道等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中的景观绿化和公共用水。
二、方案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方案包括雨水利用、雨水渗透和雨水透雨三大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
1. 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是指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用于城市的生活用水、灌溉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雨水收集桶、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池,将雨水运用于城市景观绿化和公共用水。
2. 雨水渗透雨水渗透是通过加大城市地下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的建设,将雨水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位,减少地表积水。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河道,应用透水材料,提高地表的渗透能力。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aeb5d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6.png)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一、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1. 综合规划设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城市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从整体上思考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雨水的自然入渗和收集利用,推动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并增加绿地、湿地等自然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内涝风险的降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3. 技术创新应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地下蓄水、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雨水的集中收集、雨水花园的自然渗透和绿色屋顶的植被吸收,从而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防洪抗旱能力。
4. 社会参与共治: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的参与共治,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环境素养。
通过社会参与共治,实现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海绵城市。
1. 深入调研分析: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等相关情况,找出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持。
2. 制定科学规划: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统一,明确规划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确定规划设计的范围和内容,确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 加强监督和评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和难点,确保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的地貌地形、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充分综合考虑,科学规划设计,创新技术应用,加强社会参与,加强监督评估,共同推进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建设。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133bf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2.png)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开发的不断推进,各界越发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的观念,绿色生态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均衡环境,从而促进可持续性。
在绿化生态城区的发展规划中,海绵城市可以为其提供更加科学的设计思路,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绿化生态城区的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思路一、海绵城市的概念绿色生态区是一种以节约资源为核心的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它以绿色建筑枝术为基础,结合功能区、新城区以及开发区等多个区域,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并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以确保绿色生态地区的建设中,主要工作都能够实现安全、环境保护的目标。
满足国家长远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是一种将城市建设规划与海绵的强大蓄水能力、接纳能力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城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并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以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
二、绿色城区海绵城市的设计思路1.绿色生态城区功能的分区在设计初期,应当仔细考虑功能区的划分,以确定每个功能区的占地面积,并确定最佳的组合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绿色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思路①为了确保城市规划质量,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程序。
首先,必须对场地面积作出全面评估,掌握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其排水模式等情况,为后期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其次,必须明确绿色生态区的雨水排水流域,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可行性的工程设计,以实现海绵都市的建设目标,其中绿化雨水基础设施尤为重要,以保证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对其应用情况作出全面分析,以确保最终的城市规划更加合理;此外,必须根据各主要流域指标,结合经河域水和无污染物区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②第一,在计划中,应该格外注重维护水生态敏感区,以天然海绵体的原理设计,使其作为健康生态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0865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a.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了解决城市在面对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时,如暴雨洪水、干旱等,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调节水资源,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环境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合理的城市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排放。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以储存和处理雨水。
此外,要注意城市绿化的规划,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二、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优化,采用分散式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罐等,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同时,可以采用雨水渗透井、湿地等手段处理雨水,提高城市的自主调蓄和自然排放能力。
三、建设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系统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城市景观绿化、冲洗马路、灭火等非生活用水方面。
此外,可以推广灰水回收利用,减少淡水的使用。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减少水污染。
可以建设湿地、人工河道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标准,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五、推行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生态建设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环境可持续性。
可以建设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等,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自然的防洪、调蓄和自净功能。
此外,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和城市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包括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加强水环境治理以及推行生态建设。
这些方案可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环境可持续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探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探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5ea94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2.png)
绿化工程Һ㊀探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唐美香摘㊀要:近年来ꎬ绿色建筑生态城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关注ꎬ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ꎬ同时也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ꎮ海绵城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ꎬ核心理念就是尽可能的节约资源ꎬ遵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ꎬ协调经济㊁环境㊁资源之间的关系ꎬ做到均衡发展ꎮ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整合水资源ꎬ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ꎮ文章主要讲述绿色建筑生态区海绵城市的改变ꎬ分析建设规划思路及具体措施ꎮ关键词:绿色生态ꎻ海绵城市ꎻ建设规划ꎻ设计思路一㊁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ꎬ给水资源带来的负荷正在逐渐增大ꎮ我国淡水资源较为匮乏ꎬ而淡水资源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ꎬ所以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㊁利用是至关重要的ꎮ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加强雨水防控能力ꎬ减少水资源的污染ꎬ设计科学的给排水系统ꎬ提升资源利用率ꎬ构建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区环境ꎬ全方面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ꎮ所以需正确认识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向和目标ꎬ将其完善的协调设计ꎬ使城市建设更加合理ꎮ二㊁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和海绵城市的概念(一)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受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ꎬ资源消耗愈加剧烈ꎬ节约能源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ꎬ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ꎮ建筑行业属于高污染领域ꎬ不但能源消耗高ꎬ也会引发生态污染ꎬ所以要重视建筑节能ꎮ将环保理念和建筑建设有机结合ꎬ构建出绿色建筑生态城区ꎬ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建设ꎬ从而促进整个城市朝着生态城区的趋势发展ꎬ提升资源利用率ꎬ从而减少环境破坏ꎬ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ꎬ构建出环境友好型城市ꎮ(二)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变得具有海绵的功能ꎬ可以将过量的降水和城市废水吸收循环ꎬ通过相关净化手段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ꎬ即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ꎬ也保障了城市不受雨水侵害ꎬ同时也能保障城市用水ꎬ减轻供水压力ꎮ由此可见ꎬ海绵城市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ꎬ能进一步推动城市持续发展ꎬ这就需要对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㊁完善ꎬ形成符合标准的雨水处理和排放系统ꎬ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ꎮ三㊁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和具体措施(一)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范围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和传统城区相比ꎬ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ꎬ首先传统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建筑和居民用地和工业用地ꎬ而绿色生态城区相较于传统城区而言ꎬ工业用地面积规划更少ꎬ增大了公共区域和居民用地ꎬ占用的区域超过了总区域的一半以上ꎮ但是绿色建筑生态城区中建筑物的建设则不同ꎬ因为大部分都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材质ꎬ就可以最大可能的实现绿色发展ꎬ改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ꎮ(二)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思路目前ꎬ海绵城市被认为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ꎬ要想海绵城市建设出成果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ꎬ首先将城区的土地规划更加科学的划分ꎬ首先将分为道路区㊁工业区㊁居住区等区域ꎬ并有效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ꎮ1.形成完善的建设规划流程要想建设海绵城市ꎬ首先就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ꎬ对需要建设的城区进行系统的查验ꎬ其中包含地形㊁地貌㊁水文等方面ꎮ其次就是调查城市的排水情况ꎬ结合实际情况和现有的雨水基础设施ꎬ配套相关技术ꎬ形成一个科学㊁合理的规划方案ꎮ这方案需明确出雨水基础设施可以使用的范围ꎬ然后才能选取规划的区域ꎬ将这区域内所有的雨水和污水都进行合理的处理㊁排放和再利用ꎮ城市年径流水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实效性的评价标准ꎬ简单来说ꎬ就是建设海绵城市后ꎬ一年内雨水㊁污水控制效率要得到提升ꎬ提升的体现就在城市年径流水量控制率上ꎬ并将其作为基础ꎬ对建设区域中的直流㊁调蓄和回用等设施分别设置指标ꎬ从而衡量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ꎮ2.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建设的具体策略从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向来说ꎬ在进行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建设时ꎬ必须要将当地的地质条件㊁经济技术等充分结合ꎬ根据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策略ꎮ如果建设区域内原本有水体或湿地ꎬ那不能被用于城市开发ꎻ新建设的道路㊁广场等公共场所也不需要拆除重建ꎬ只需在上面铺设透水性质的材料ꎬ形成良好的排水效果ꎬ透水性质的材料可以利用多孔混凝土㊁透水砖等ꎮ针对建设区域之内的道路设计ꎬ建设相应的生态滞留池和下凹时绿化带ꎮ针对城市防洪这方面ꎬ就需要结合区域地理ꎬ对城市中的景观水体进行开发和使用ꎬ并将雨水作为道路㊁绿化方面的浇灌源头ꎬ节约城市水源的使用ꎮ如果城区的区域条件符合ꎬ就可以利用景观水体进行雨水调蓄ꎬ水体将用于周边建设用水或是公测用水方面ꎬ也可以在雨水入河之前采取相应的雨水净化措施ꎬ将雨水适当的净化ꎬ从而应用在更多方面ꎬ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ꎮ3.建设绿色建筑生态城区的技术支持在进行生态城区的建设时ꎬ需要合理根据区域不同选取配套的雨水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技术ꎬ例如屋面雨水收集装置ꎬ就是将屋面的雨水进行收集ꎬ将其用于灌溉㊁冲洗厕所ꎬ减少城市用水ꎮ又如屋顶绿化措施ꎬ一方面净化城市空气ꎬ既环保ꎬ又能减少城市空间使用ꎬ是促进城市资源合理使用的有效方式ꎮ在进行屋顶绿化措施时ꎬ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性ꎬ防止对屋顶造成影响ꎬ将安全作为首要前提ꎮ四㊁结束语综上所述ꎬ海绵城市就是现今城市发展的目标ꎬ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人们的环保理念ꎮ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中ꎬ需要结合城市区域的实际情况ꎬ合理的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ꎬ形成科学的规划思路ꎬ使海绵城市建设后ꎬ能充分发挥蓄水㊁储水和排水功能ꎬ将雨水㊁洪水带来的灾害减少ꎬ同时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ꎬ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ꎬ最大限度的保障城市供水ꎬ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ꎮ参考文献:[1]阮若琳.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ꎬ2019ꎬ33(2):75-77+91. [2]刘方兵.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与要点[J].门窗ꎬ2019(12):152.作者简介:唐美香ꎬ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ꎮ922。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7b8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c.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城市进行综合性改造,使其具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改善的能力,以应对水资源供应、污染治理、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挑战。
该思路及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
这可以通过采用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包括收集和利用雨水、灰水以及废水处理后的再利用。
例如,可以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利用设施,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此外,应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和生物滞留池等,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污染。
其次,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因此,应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地的布局,使其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
同时,应采用植被覆盖率高、根系发达的植物,以促进土壤保持和水的渗透,减少洪水的发生。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加强城市的防洪能力。
这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景观湖泊、蓄水池等措施来实现。
同时,应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改善排水渠道的通畅性,以提高城市排水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态防洪方式,如修建人工湿地和绿化水系,以增加城市的水源保护能力。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推广低碳、可持续的交通方式。
这可以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公共交通系统等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单车的支持,以推动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是通过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增强城市的防洪能力,以及推广低碳、可持续的交通方式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思路及方案将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c587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d.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部的水logging、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以及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因此,发展海绵城市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方案两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的建设。
一、整体思路1.整体目标:建设具备水循环、景观、生态三个特点的可持续城市。
2.核心理念:将水的自然循环引入城市管理,利用海绵特性调节城市水资源。
3.全过程管理: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实施和运维等各个环节。
二、方案1.规划设计阶段(1)水资源评估:对城市各个区域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降雨量、污水排放、地下水等。
(2)空间布局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绿地、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的分布,形成有机衔接的海绵网络。
(3)风险评估与适应性设计: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评估并在规划设计中采取适应性设计策略。
2.建筑设计阶段(1)绿色建筑:建筑内部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自然通风与采光能力。
(2)屋顶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建筑利用屋顶空间种植植被,减少热岛效应,同时收集雨水用于浇灌和冲洗等。
(3)生物滞留设施:在建筑内部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滞留和过滤的手段改善水质。
3.工程实施阶段(1)改善排水系统:引入中央排水和分布式雨水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2)构建湿地与河道:建设湿地和河道,增强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调节城市的洪水和干旱问题。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水资源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达到再生水标准,用于绿化、清洗和工业用水等。
4.运维阶段(1)制定管理维护计划:建立全面的管理维护计划,包括设施巡检、定期清理、设备更新等。
(2)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城市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加强公众教育与参与:通过举办培训、宣传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促进公众参与和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d4aa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7.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将详细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原则1、规划引领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将其理念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
2、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措施解决雨水排放和利用问题。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状况、降雨规律等因素,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避免一刀切。
4、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等,实现雨水的综合管理和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
(二)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三)透水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面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四)下沉式绿地比周边地面低的绿地,能够汇聚周边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量。
(五)蓄水池建设地下或地上的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等。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918eb47d4d8d15abe234ee4.png)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水问题,提高城市对变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中需要这种理念,来净化城市环境。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通过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多种目标控制。
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以及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实践构想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设施,同时也要注重和传统的“刚性”设施相衔接。
通过“绿色+ 灰色”的组合,建立完善的城市雨洪利用与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项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2.1 注重前期调查研究把握城市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在于准确分析和掌握城市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降雨规律等自然特征,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特征,人口数量、文化素养、功能定位等社会人文特征。
通过对上述城市特征的分析,准确把握关键问题,科学制定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四大实施目标,并厘清目标的主次关系,满足目标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制定一套易于考核的评估指标体系。
2.2 多规合一规划引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运营和维护等重要环节,涵盖建筑、道路、园林、市政、水利等相关专业。
因此,不仅要有每一环节相对应的标准规范和适合各专业的专项规划,还应明确各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侧重点和合理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指标,使各规划均基于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2fb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0.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越来越大,水灾和水污染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趋势。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城市建设中,通过模拟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来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思路和方案。
第一,建立灵活多样的雨水管理系统。
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过于单一,无法应对不同降雨情况。
而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根据不同降雨强度和频率进行调整。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绿色屋顶、雨水渗透、自然沉淀等方式,将雨水引导到城市内部的绿地、湖泊或地下水库中储存和净化,同时也能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第二,注重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恢复。
在传统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
而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手段恢复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例如,可以建设湿地人工湖泊,用于雨水的净化和存储,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生态景观。
第三,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
面对气候变化日益频繁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注重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
通过增加绿地覆盖、建设透水铺装和改善城市微气候等措施,可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四,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方的协作与合作,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都应该参与其中,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意识的提升,引导居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灵活多样的雨水管理系统、注重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以及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eb2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2.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气候变化的日益突出,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依托生态系统和自然过程,模拟自然的吸收、延时排放和净化水的功能,以达到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城市。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以期提供对相关领域的有益启示。
一、建设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灾害问题,通过模拟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以保护、恢复和利用自然水循环为导向,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环境的良好状况。
二、基础设施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
首先,建设应合理布局雨水花园、雨水芦苇池、生物滞留池等景观设施,以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和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
其次,合理规划和布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顶雨水用于冲厕、清洗等非饮用水用途。
此外,加大河道治理和水体修复力度,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还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三、生态保护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建设中,要重视湿地保护和植被恢复,增加城市的“绿肺”和“水肾”功能。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恢复,形成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此外,建设中还应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四、科技支撑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技术来提升效益。
首先,要加强数据收集和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城市降雨情况和洪水水位等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雨水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另外,利用智能化技术建设防汛系统和智能化排水系统,有效减少因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
五、政策和管理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引导。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792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4.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以水文循环为核心,通过构建海绵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1.整体规划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应以整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区域。
同时,要随着城市发展的阶段变化,逐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从小区域向大区域扩展。
2.生态优先思路海绵城市建设要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通过保护、恢复和建立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综合治理思路海绵城市建设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思路,将城市管理纳入海绵化的总体思路中,整合并优化各类城市设施和设备,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整体效益。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1.雨水收集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降雨的雨水集中收集、储存和利用。
可以利用地下水箱、水库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绿化等用途,减轻城市对自来水的需求。
2.湿地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和建设湿地,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
湿地具有良好的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能力,可以净化城市的污水和雨水,提高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3.提升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种植更多的植物,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绿地能够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雨水径流,降低洪水风险;同时,绿地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4.建设透水铺装在城市的道路、广场等场所采用透水铺装材料,通过透水性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使得雨水能够透过路面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径流和水资源的浪费。
5.发展雨水花园在城市的屋顶、阳台等空间建设雨水花园,利用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
同时,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6ca8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b.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传统城市面临着诸多水文问题,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模拟天然海绵为理念,通过改造城市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方式,实现水的自然分布与调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文将从整体思路和方案两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的建设。
一、整体思路1.城市规划与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分布城市内水域与绿地,减少硬质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为城市的水资源调控和储备创造更多机会。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考虑到地势高低的差异,合理安排地形地势,实施地势梯度,形成自然的水流路径,以增加城市的自然蓄水能力。
2.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发展和利用绿色技术,如河湖湿地的生态恢复和植被覆盖、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等。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能够起到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增加水源补给和提升空气质量等作用,有效缓解城市水文问题。
3.水资源管理与治理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手段,如雨水收集与利用、污水处理和再利用等,形成可持续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同时,加强水环境监测与预警,完善城市防洪设施,确保城市水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二、方案1.雨水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和管网,将降雨收集起来,进行各种利用,如农田灌溉、景观用水、工业用水等。
此外,可以推广屋顶花园和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利用植物吸收雨水,减少径流量。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传统水源,还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是维持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设生物滞留系统、湿地植被过滤池等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同时,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利用,如农业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8408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9.png)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内涝、水质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凸显,防汛、排涝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因此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海绵城市的整体思路及方案。
一、概述海绵城市理念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一种推崇生态、自然和谐的城市建设理念,即将城市打造成一个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和排放雨水,对城市水环境进行集成治理,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1. 基本原则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自然净化型、技术净化型、综合净化型”,即在传统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采用自然、生态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水环境容量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设计理念(1)生态文明理念。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城市建设与环保、生态需求、资源节约等方面保持一致,注重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
(2)多功能综合运用。
将各种综合手段融入城市的设计、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中,形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防涝保安、减轻尾水、改善城市环境和人居质量的新城市形态。
(3)科学技术先进性。
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融入设计、施工等环节中,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整个城市的设计水平。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1.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指在屋面上种植绿化植物,形成自然的净化、保水、隔音、保温等环境功能。
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可有效减缓城市暴雨的冲击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在城市内建立人工湿地、生态湿地,以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湿地公园可以在排放污水前,采用人工湿地进行处理,达到生态净化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在医疗健康和文化娱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给水排水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Vol. 31 No. 17 Sep. 2015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以永定河生态新区为例
赵志勇, 莫 铠, 向文艳
( 奥雅纳工程咨询 < 上海 > 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摘 要: 对北京永定河生态新区暴雨径流管理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整理出海绵城市 规划设计思路,从地块、街道、流域三个层面考虑实施低影响开发。借助 SUSTAIN 模型,进行最佳 管理措施( BMP) 的选型、布置,设置现状、规划后及低影响开发三种工况进行降雨径流管理控制的 模拟与分析。结合暴雨地表径流及洪水淹没数学模型的使用,成功论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各种雨 水管理措施的使用效果。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思路对于研究区域的暴雨径流管理控制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今后暴雨径流管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本项目根据研究范围进行现场实地踏勘,沿着 主要研究范围边界和场地中心点,通过现场踏勘以 及从规划、市政、道路、环境等因素收集到了很多一 手的资料,并了解到场地现状和之前工业用地类型 以及主要经营方式和占地形式,对于后续方案的雨 水排水和生态环境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低 影响开发雨水管理规划设计的限制条件如下: ①规 划方面,场地南部预类型和比例
调
低影响开发的 BMP 组合和设施布置
整 规
不
划
符 合 模拟规划年“海绵城市”的水量和水质结果
方 案
控
制 目
基准年和规划年的定量分析指标因子的比较
标
控制目标的评估
确定 BMP 的组合和设施布置的最终方案
施工图 城市排水防涝预案 成本—效益分析
图 1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路线 Fig. 1 Technical rout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ponge city
3 设计流程
结合低影响开发在国际范围内的典型设计流程 以及我国海绵城市指南的要求,本项目将全流程的 海绵城市雨水排水规划设计分为 12 个主要步骤,具 体见图 1。
评估当前场地和设施的不足和问题
找出主要限制性因素
确定规划控制目标和定量分析指标因子 确定现状基准年和规划年
确认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专项规划 模拟现状基准年的水量和水质结果
·112·
www. watergasheat. com
赵志勇,等: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以永定河生态新区为例
第 31 卷 第 17 期
约为 7 hm2 ,需要结合规划、竖向设计和景观设计, 在 50 年一遇及以上的设计暴雨情况下,计算其滞蓄 的能力和水量; 在研究区域南部拟建一条高速铁路, 将规划地块划分为两个独立的汇流分区。②土壤方 面,考虑当地的冻土层厚度,管道及生态雨水导流系 统覆土应至少为 1 m。③市政方面,地块外排雨水 的峰值不大于规划市政管道的接纳能力。④道路方 面,南、北两个区域中间被下穿道路隔断,遇到超标 准暴雨时,其地势较低,易引起内涝,设计时需要考 虑地形和排水路径。⑤防洪排涝方面,永定河灌渠 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洪水设计,且 20 年一遇洪水 水位不高于出口主要雨水管的管顶高程。⑥环境方 面,现状地块内存在首钢等工业厂区,土壤中存在重 金属等污染物,要求采取适当的下渗处理工艺以避 免雨水下渗而产生地下水污染。⑦植被方面,综合 考虑绿化和耗水量,根据北京气候和水资源特点,宜 选用耐干旱、节水型的景观植物。 3. 2 设计目标
通信作者: 向文艳 E - mail: gracie. xiang@ arup. com
·111·
第 31 卷 第 17 期
中国给水排水
www. watergasheat. com
目前在区域暴雨管理规划设计阶段,往往就如 何确定区域暴雨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哪些暴雨管理 的措施实现该目标,如何论证通过采取这些工程措 施后是否可以有效达到规划设计目标尚在摸索中。 笔者通过总结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 的丰台区永定河生态新区可持续暴雨规划设计项目 中的实际经 验,在 排 水 规 划 设 计 领 域 针 对“海 绵 城 市”的新理 念,梳 理 出 国 内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海 绵 城 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思路,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 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习的案例,以更好地进行城 市低影响开发的排水设计工作。
1 项目背景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支流,是北京的 母亲河,同时也是北京市河湖水系与防洪的重要组 成部分。永定河规划区范围涉及北京市的 5 个行政 区,总面积约为 2 450 km2 ,流域总长度约为 170 km, 平均宽度约为 15 km。规划范围按主要特征分为三 个区段。本项目位于第二段,即城市段———三家店 水库至南六环路区段,总面积约为 156. 4 hm2 。研 究区域为典型的华北平原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 气候,夏 季 高 温 多 雨,冬 季 寒 冷 干 燥,春、秋 季 节 较 短。全年温度变化明显,年平均温度为 12. 6 ℃ ,1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 - 4. 5 ℃ ,7 月份气温最高,平 均为 27. 3 ℃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 80% 集中在 6 月—8 月; 2008 年—2012 年的统计资 料显示,5 年的年降雨总量均值为 621. 2 mm。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最佳管理措施; SUSTAIN 中图分类号: TU9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 - 4602( 2015) 17 - 0111 - 08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ponge City: Case Study of Beijing Yongding River Ecological New District
确定现状基准年是指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数据资 料的情况下,统一确定现状基准年,即开发前状态, 及其对应的研究范围内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也 需要统一 确 定 规 划 年,即 按 规 划 设 计 建 成 后 实 现 “海绵城市 ”的 状 态,及 其 对 应 的 各 类 规 划 文 本、方 案、说明、图纸等资料。本项目属于城市改建,确定 现状,即 2014 年搬迁后的情况为现状基准年,作为 开发规划基准参照。而规划年即采用规划方案建成
2 设计层面
在该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从地块、街道、流域 三个层面来实现规划区域的暴雨管理目标,通过下 渗、截留、调蓄、滞留等手段达到开发前后的地表径 流不增加。其中,地块层面是生态雨水规划设计的 最小单元,通过地块内的最佳管理措施( BMP) 从源 头上对降雨截留滞蓄,达到削减的目的。街道层面 是生态雨水设计的中间单元,主要指相邻地块之间 的道路范围,目的是在道路红线内布置生态雨水削 减设施,接纳滞蓄道路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当降雨超 过地块层面 BMP 的滞蓄能力后,地块所产生的地表 径流可漫流至道路,通过街道层面的 BMP 措施进一 步滞蓄。流域层面是生态雨水规划设计的最高层 面,其目的是当发生超标准的暴雨,如 50 年一遇及 以上情况时,在流域的排水出口前设置干 / 湿塘等滞 蓄设施进行滞洪。
随着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市洪涝及面源污染 等负面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关注,传统的快排 快泄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暴雨径流管理的要求,雨 水资源化管理逐渐被提上日程。2014 年 10 月,住 房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了《海 绵 城 市 建 设 技 术 指
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大力推 进建 设 自 然 积 存、自 然 渗 透、自 然 净 化 的“海 绵 城 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启 动了全国 16 座城市的试点工作,以期能从试点中总 结出设计和建设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ZHAO Zhi-yong, MO Kai, XIANG Wen-yan
( ARUP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 Shanghai > Co. Ltd.,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The stormwater runoff management in Beijing Yongding River ecological new district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idea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ponge cities were proposed for implementing 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rom three stages including parcels,streets and watershed. Modeling for BMP selection / site layout,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unof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or existing condition,planning condition an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di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SUSTAIN.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BMPs were proved successfully by using stormwater runoff and flooding models. The design idea of sponge cities us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echniqu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ormwater runof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studied area,and can be a guidance for similar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ponge city; low impact development;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 BMP) ; SUS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