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9899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9899](https://img.taocdn.com/s3/m/430e58dd0066f5335b8121cd.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年05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4年10月01日实施。
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目录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定义3.1职业健康监护3.2职业病3。
3职业禁忌证4。
总则4。
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4.2责任和义务4.3工作程序4。
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
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
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4。
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4。
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4。
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4。
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5。
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5.2四乙基铅5。
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5。
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5。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5。
8氧化锌5。
9砷5。
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5。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5.12磷化氢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5。
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5.15有机锡化合物5。
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5。
17羰基镍5。
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5。
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5。
20二硫化碳5。
21四氯化碳5.22甲醇5.23汽油5。
24溴甲烷5.251,2-二氯乙烷5.26正己烷5。
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5.28三硝基甲苯5。
29联苯胺5.30氯气5.31二氧化硫5.32氮氧化物5。
33氨5。
34光气5。
35甲醛5.36一甲胺5。
37一氧化碳5。
38硫化氢5.39氯乙烯5。
40三氯乙烯5.41氯丙烯5.42氯丁二烯5。
43有机氟5。
2023年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
![2023年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855ee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d.png)
2023年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在促进劳动者健康的同时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实施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2. 技术要求2.1 健康监护设备- 职业健康监护设备应具备适用的测量和记录功能,以获取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的有害因素的数据。
- 设备应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劳动者的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2.2 数据管理和分析- 采集的监护数据应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以便识别潜在的健康风险。
- 监护数据应妥善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 数据分析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统计学模型,得出可靠的结果。
2.3 健康评估和诊断- 基于监护数据的分析结果,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诊断,以提供准确的职业病风险评估和预警。
- 健康评估和诊断结果应有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解读和确认。
2.4 监护报告和记录- 监护结果应及时生成报告,报告内容应简明扼要,清晰明了。
- 报告中应包含有关劳动者健康状况的详细信息、职业病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应的建议措施。
- 监护结果和报告应妥善保存,便于长期跟踪和分析。
2.5 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应符合相关的安全保障要求,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监护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加密和认证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 个人隐私权应得到充分保护,监护数据的使用和披露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术语和定义本文档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参照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4. 总则本规范要求对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实施进行规范,以确保监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也保障了劳动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技术的实施应以简洁、高效、安全为原则,为劳动者提供准确的健康评估和预防措施。
5. 引用标准本规范引用以下标准:- A标准: xxx- B标准: xxx- C标准: xxx6. 附录本规范的附录包含了与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相关的详细信息和示例。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4b0cd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d.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第一篇: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一、前言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是指通过对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进行身体检查、生理指标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预警和监测,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人健康的一项技术。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实施和操作流程,为保障工人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技术规范1.监护对象的确定职业健康监护是为保障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监护对象的确定非常重要。
监护对象应为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较高的岗位的工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1) 粉尘、化学物质接触的工人;2) 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等特殊环境下工作的工人;3) 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的工人;4) 其他需要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特殊工种。
2.检测项目的确定监护项目的确定应按照工作环境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相应的检测项目。
监护项目的主要内容如下:1) 健康状况: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听力、肺通气功能等常规检查;2) 职业接触史:对过去和当前从事的工种、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有无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解;3) 生化指标测试: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包括粉尘、化学物质、噪声、振动、放射线等。
5) 现场执法监测:对危害物质的浓度进行现场监测,评估危害物质对工人的健康影响。
3.技术流程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流程主要包括监护对象的确定、检测项目的确定和实施等环节。
流程如下:1) 监护对象的确定:指对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进行筛查,确定需要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
2) 检测项目的确定:根据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检测项目。
3) 实施检测:对监护对象进行检测,包括生理指标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
4)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工作环境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c747e00975f46527d3e15a.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一、相关定义1、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用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2、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可能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证;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4、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5、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和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
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三、用人单位的职责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2、制定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实施细则3、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档案。
4、保障职业健康监护经费和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和离岗后的医学观察。
四、劳动者的权力和义务1、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力和了解检查结果的权力;2、了解所从事工作对他们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3、学习职业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职业病防护设施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
4、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及用人单位合作参加职业健康体检;5、有权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投诉;6、若不同意职业健康检查的结论,有权根据有关规定投诉。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3篇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aa76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c.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第一篇: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简介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事特定职业工作的人进行一系列健康监测和健康评估的过程,旨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健康危害,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是制定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类从事职业健康监护的技术人员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 安全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且有能力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类不安全因素,确保自身和其他员工的安全。
2. 专业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熟练、快捷地开展一系列健康监测和评估工作。
3. 保密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确保被监护人的隐私不被泄漏。
同时,在处理被监护人的信息时,技术人员需注意保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科学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人员需要掌握最新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及时了解最新的健康监测标准和评估指南,确保监护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开展。
5. 规范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人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程序,确保健康监护工作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人员在开展监护工作时,要始终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技术水平,为保障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是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各类技术环节要求的详细描述,下面对其中几个主要内容进行介绍:1. 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的对象是一组或一类工人,通过各项健康检查,对工人的身体机能、病理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发现职业病危害和工作环境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情况,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及时、科学的评估。
2. 病例报告:对于发现职业病病例,需要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并详细记录有关资料和救治过程,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和指导。
GBZ188XXXX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XXXX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d4821687f1922791788e800.png)
❖ 2 .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 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3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
4、早期发现后采取干预措施能对目标疾病的转归产生 有利的影响。
六、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
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 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 样接受健康监护;
确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应根据以下原则:
1、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禁忌证,应确定监护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和所规定的职业禁忌证的关系及相关程度;
2、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病,应是国家职业病目录中规 定的疾病,应和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并要有一定的发病率;
3、有确定的监护手段和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做到早期 发现目标疾病;
4、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和发病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应确定暴露人群或个体需要接受健康监护的最低 暴露水平,其主要根据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 及个体累计暴露的时间;
5、离岗后健康监护的随访时间,主要根据个体累积暴 露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的特 点决定。
七、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2、用人单位要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专人负责管 理,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要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和 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GBZ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296d74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c.png)
GBZ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第6页
4、劳动者应参加遵照本规范指导标准、由用人单位安 排职业健康检验,并在其实施过程中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 用人单位合作。假如该健康检验项目不是国家法律法规制订 强制性进行项目,劳动者参加应本着自愿标准。
GBZ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第3页
❖ 2 .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等原因而引发疾病。
❖ 3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原因
4、依据不一样职业病危害原因暴露和发病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应确定暴露人群或个体需要接收健康监护最低暴 露珠平,其主要依据是工作场全部害原因浓度或强度以及个 体累计暴露时间;
5、离岗后健康监护随访时间,主要依据个体累积暴露 量和职业病危害原因所致健康损害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决定。
GBZ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第11页
七、职业健康监护种类和周期
职业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检验、在岗期间定时检验、离 岗时检验、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验五类。
1、上岗前检验 上岗前健康检验主要目标是发觉有没有 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原因人员基础健康档案。 上岗前健康检验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验,应在开始从事有 害作业前完成。以下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健康检验:
GBZ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第15页
(3)个体体检结论:依据职业健康检验结果,对劳动者个 体健康情况结论可分为5种: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点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bf71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3.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点一、前言与背景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技术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群的健康与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研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首先,它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保护从事职业活动的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次,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经济损失,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科技领域的进步,如生物医学工程、数据分析、物联网等。
二、核心概念与分类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职业病、职业伤害、职业健康监护等。
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伤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身体伤害。
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以监测和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根据不同的职业活动和工作环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例如,制造业、矿业、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各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各类别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挑战,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市场潜力。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与其他相关领域如公共卫生、工伤保险、劳动法律法规等密切相关。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以实现全面保护和促进职业健康的目标。
三、关键技术及创新成果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有害因素监测、健康风险评估等。
职业健康检查是对从事职业活动的人群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监测和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有害因素监测是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健康风险评估是对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近年来,职业健康监护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进行实时有害因素监测和健康数据收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技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和预测等。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word版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57b2b5360cba1aa811da82.png)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word版ICS 13.100C60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目录前言 (5)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7)3.1职业健康监护 (8)3.2职业健康检查 (8)3.3职业病 (8)3.4职业禁忌证 (8)4总则 (8)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8)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8)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8)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9)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9)4.6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10)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10)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11)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11)4.10常规医学检查 (12)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4)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14)5.2四乙基铅 (14)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15)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6)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17)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18)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19)5.8氧化锌 (20)5.9砷 (20)5.10砷化氢(砷化三氢) (21)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22)5.12磷化氢 (23)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3)5.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4)5.15三烷基锡 (24)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25)5.17羰基镍 (26)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26)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5.20二硫化碳 (28)5.21四氯化碳 (29)5.22甲醇 (29)5.23汽油 (30)5.24溴甲烷 (31)5.25 1,2-二氯乙烷 (31)5.26正己烷 (32)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3)5.28三硝基甲苯 (33)5.30氯气 (34)5.31二氧化硫 (35)5.32氮氧化物 (36)5.33氨 (37)5.34光气 (38)5.35甲醛 (38)5.36一甲胺 (40)5.37一氧化碳 (40)5.38硫化氢 (41)5.39氯乙烯 (41)5.40三氯乙烯 (42)5.41氯丙烯 (43)5.42氯丁二烯 (44)5.43有机氟 (45)5.44二异氰酸甲苯酯 (45)5.45二甲基甲酰胺 (45)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46)5.47(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47)5.48五氯酚 (47)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48)5.50丙烯酰胺 (49)5.51偏二甲基肼 (49)5.52硫酸二甲酯 (50)5.53有机磷杀虫剂 (50)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1)5.55拟除虫菊酯类 (52)5.56酸雾或酸酐 (52)5.57致喘物 (54)5.58焦炉逸散物 (55)6 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55)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55)6.2煤尘 (56)6.3石棉粉尘 (57)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58)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59)6.6有机粉尘 (60)7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1)7.1噪声 (61)7.2手传振动 (63)7.3高温 (63)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64)7.5紫外辐射(紫外线) (66)7.6微波 (67)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7)8.1布鲁菌属 (67)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69)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0)9.1电工作业 (70)9.2高处作业 (71)9.3压力容器作业 (71)9.5肝炎病防治工作 (72)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72)9.7视屏作业 (74)9.8高原作业 (74)9.9航空作业 (75)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标准。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80f94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b.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简 介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uidelin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07.3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第一章 总则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定义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职业禁忌证 4.1 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4.2 责任和义务 4.3 工作程序:11月底前提申请,签定委托协议书,提供基础资料. 4.4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5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4.6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4.7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8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4.9 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10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4.11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2 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
上岗前健康检查:
目的:发现职业禁忌症; 建立接害人员基础健康档案.
包括(1)将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录用人员:
特殊:转岗\休假再上岗\潜水员每次潜水前\
增加新项目\改变工艺\改变产品等.
将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前:驾驶\电工\高处…
八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
、在岗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目的: 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劳动者的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有利于评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 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790f0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c.png)
电工作业
b)体格检查:
1)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血压、心脏; 2)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及共济运动检查; 3)眼科常规检查及色觉; 4)外科检查:注意四肢关节的运动与灵活程度, 特别是手部各关节的运动和灵活程度; 5)耳科常规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有病史或临 床表现者);
25
电工作业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 图、血糖;
2)选检项目:有甲亢病史可检查血清游离甲状腺 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促甲状腺激素(TSH)。
14
高温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1、目标疾病:同前 行。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身高:大型机动车驾驶员<155cm,小型机动车 驾驶员<150cm;
b)远视力(对数视力表):大型机动车驾驶员:两 裸眼<4.0,并<5.0(矫正);小型机动车驾驶员:两裸 眼<4.0,并<4.9(矫正)
c)红绿色盲; d)听力:双耳平均听阈>30 dB(语频纯音气导);
3、健康检查周期:2年。
20
紫外辐射(紫外线)
应急健康检查
1,检查对象:因意外或事故接触高强度紫外线可 能导致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 和(或)电光性皮炎的职业接触人群。
2,目标疾病: a)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 b)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皮炎。
21
紫外辐射(紫外线)
3,检查内容:
a)作业场所噪声8h等效声级≥85 dB,1年1次; b)作业场所噪声8h等效声级≥80 dB,<85 dB, 2年1次。
应急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c14d5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8.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一、引言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是为保障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档旨在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以确保监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术语和定义1. 职业健康监护:指对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进行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2.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指在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3. 职业病: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职业性中毒、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4. 职业健康监护人员:指从事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要原则,采取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措施。
2.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3. 综合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应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全面评估职工的健康状况。
4. 个体化:根据职工的工作环境、工种和健康状况的差异,制定个体化的监护方案。
5. 保密性: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四、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内容和要求1. 健康状况评估:通过体格检查、生物学指标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等手段,评估职工的健康状况。
2. 职业病筛查:根据职工的工种和暴露情况,进行职业病的筛查,及早发现和诊断职业病。
3. 职业健康教育:向职工提供职业健康知识,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 个体化监护:根据职工的工作环境、工种和健康状况的差异,制定个体化的监护方案。
5.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对疑似职业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6. 职业病报告和统计:及时报告职业病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五、职业健康监护技术的实施要求1. 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保证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职业健康监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监护设备。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3b7a3b5a8102d276a22f60.png)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2007-03-16发布2007-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本规范的附录A、C、D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E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批准。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德鸿、江朝强、王祖兵、余晨、王佩丽、徐孝华、周伟民、刘移民、杨磊、王建新、李霖、齐放、侯强、卢伟。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定义3.1职业健康监护3.2职业病3.3职业禁忌证4.总则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4.2责任和义务4.3工作程序4.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4.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4.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5.2四乙基铅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5.8氧化锌5.9砷5.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5.12磷化氢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5.15有机锡化合物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5.17羰基镍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5.20二硫化碳5.21四氯化碳5.22甲醇5.23汽油5.24溴甲烷5.251,2-二氯乙烷5.26正己烷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5.28三硝基甲苯5.29联苯胺5.30氯气5.31二氧化硫5.32氮氧化物5.33氨5.34光气5.35甲醛5.36一甲胺5.37一氧化碳5.38硫化氢5.39氯乙烯5.40三氯乙烯5.41氯丙烯5.42氯丁二烯5.43有机氟5.44二异氰酸甲苯酯5.45二甲基甲酰胺5.46氰及腈类化合物5.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48五氯酚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5.50丙烯酰胺5.51偏二甲基肼5.52硫酸二甲酯5.53有机磷杀虫剂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5.55拟除虫菊酯类5.56酸雾或酸酐5.57致喘物6.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6.2煤尘(包括煤矽尘)6.3石棉粉尘6.4其它粉尘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7.1噪声7.2振动7.3高温7.4高气压7.5紫外辐射(紫外线)7.6微波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8.1布鲁菌属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9.1电工作业9.2高处作业9.3压力容器作业9.4结核病防治工作9.5肝炎病防治工作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9.7视屏作业9.8高原作业9.9航空作业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规范的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中医学常规检查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附录E(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acac8e680203d8ce2f2457.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摘录)1.1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1.2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3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2.总则2.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2.1.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2.1.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2.1.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2.1.4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2.1.5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2.1.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2.1.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2.2责任和义务2.2.1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的职责。
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生产劳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劳动者能够得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44c22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2.png)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前言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是指通过采集、记录、分析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工人进行健康监护和评估。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减轻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对身体的损害,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应该得到严格执行。
1. 监护数据的采集1.1 个人基本信息在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之前,应当先采集工人的个人基本信息。
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健康评估非常重要。
1.2 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工人从事的职业往往会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噪音、振动等。
采集工人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包括工作种类、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危害物种类和暴露量等,可以帮助评估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
1.3 健康监测数据职业健康监测数据的采集是职业健康监护的核心。
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采集相应的监测数据。
常见的监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噪音:采集声音级别、频率分布和工人暴露时间等数据;•室内空气质量:采集气体浓度、颗粒物浓度等数据;•物理因素:采集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等数据;•化学因素:采集有害化学物质浓度、暴露时间等数据。
2. 数据分析与评估2.1 数据验证和整理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整理。
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排除可能的错误和异常数据。
整理数据的格式,方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2.2 数据分析方法职业健康监护数据的分析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描述性统计:统计样本的基本情况,如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健康的影响;•趋势分析:根据监护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
2.3 健康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工人的职业健康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监测数据,评估工人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风险和健康状况。
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向工人反馈,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年05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4年10月01日实施。
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定义3.1职业健康监护3.2职业病3.3职业禁忌证4.总则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4.2责任和义务4.3工作程序4.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4.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4.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5.2四乙基铅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5.8氧化锌5.9砷5.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5.12磷化氢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5.15有机锡化合物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5.17羰基镍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5.20二硫化碳5.21四氯化碳5.22甲醇5.23汽油5.24溴甲烷5.251,2-二氯乙烷5.26正己烷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5.28三硝基甲苯5.29联苯胺5.30氯气5.31二氧化硫5.32氮氧化物5.33氨5.34光气5.35甲醛5.36一甲胺5.37一氧化碳5.38硫化氢5.39氯乙烯5.40三氯乙烯5.41氯丙烯5.42氯丁二烯5.43有机氟5.44二异氰酸甲苯酯5.45二甲基甲酰胺5.46氰及腈类化合物5.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48五氯酚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5.50丙烯酰胺5.51偏二甲基肼5.52硫酸二甲酯5.53有机磷杀虫剂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5.55拟除虫菊酯类5.56酸雾或酸酐5.57致喘物6.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6.2煤尘(包括煤矽尘)6.3石棉粉尘6.4其它粉尘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7.1噪声7.2振动7.3高温7.4高气压7.5紫外辐射(紫外线)7.6微波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8.1布鲁菌属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9.1电工作业9.2高处作业9.3压力容器作业9.4结核病防治工作9.5肝炎病防治工作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9.7视屏作业9.8高原作业9.9航空作业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规范的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中医学常规检查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附录D(资料性附录)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附录E(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规范正文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3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4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5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GBZ6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7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8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9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GBZ10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GBZ11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12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GBZ13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GBZ14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GBZ15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GBZ16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17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8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9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0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3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4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26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GBZ27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GBZ28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GBZ29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GBZ30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GBZ31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33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GBZ34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GBZ35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36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8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39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40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41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43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GBZ44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45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7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GBZ48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49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50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51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5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53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GBZ54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56棉尘病诊断标准GBZ57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58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61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GBZ62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63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GBZ64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65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66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67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GBZ6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9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70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1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Z72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规则GBZ7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80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81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82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83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84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85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中毒诊断标准GBZ86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87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89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90职业性氯乙烯中毒标准GBZ91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92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93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94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3.2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3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contraindication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4.总则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4.2责任和义务(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的职责。
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生产劳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劳动者能够得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健康监护。
(2)用人单位要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要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3)用人单位应保证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能按时参加安排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接受健康检查的时间应视为正常出勤。
(4)用人单位应安排即将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但应保证其就业机会的公正性。
(5)用人单位应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经营情况,鼓励制订比本规范更高的健康监护实施细则,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力,并有权了解本人健康检查结果。
(2)劳动者有权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对他们的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劳动者或其代表有权参与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制订健康监护实施细则的决策过程。
劳动者代表和工会组织也应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合作,为预防职业病、促进劳动者健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劳动者应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应掌握作业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4)劳动者应参加遵照本规范指导原则、由用人单位安排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在其实施过程中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合作。
如果该健康检查项目不是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进行的项目,劳动者参加应本着自愿的原则。
(5)劳动者有权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投诉。
(6)劳动者若不同意职业健康检查的结论,有权根据有关规定投诉。
(1)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定、批准,获得健康检查资质,并在其获批准的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
(2)职业健康检查只能由具有医疗执业资格的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