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总结
高中政治关于矛盾观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关于矛盾观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2c1a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9.png)
高中政治关于矛盾观的知识点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政治里超酷的一个话题——矛盾观!别急着皱眉头,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而是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小秘密哦。
想象一下,你和最好的朋友,有时候是不是也会因为一点小事拌拌嘴,然后又和好如初?嘿,这其实就是矛盾观的活生生例子啦!1. 想象一下,矛盾就像是晴天和雨天,它们看起来完全相反,但少了哪一个,世界都不完整。
政治老师告诉我们,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一样,社会也是在矛盾中不断进步的。
2. 你知道吗?矛盾还是个大侦探,它总爱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比如,你觉得学习很枯燥,但正是这份“枯燥”和“想要变有趣”的愿望,让你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最终发现学习的乐趣。
这不就是矛盾帮你找到新大陆了吗?3. 再来说说,矛盾还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小导师呢。
想象一下,你遇到了难题,心里那个“我能行”和“我不行”的声音就开始打架了。
但正是这场内心的“辩论赛”,让你学会了坚持和努力,最终战胜困难。
看,矛盾观多实用啊!4. 有没有觉得,有时候家里也会有点小矛盾?爸爸妈妈可能会因为家务分配闹点小别扭。
但你知道吗?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让他们学会了相互理解和包容,感情还越来越好了呢!所以呀,矛盾观也是家庭和谐的秘密武器哦!5. 说到社会,那更是矛盾观的大舞台了。
不同观点、不同文化的碰撞,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就像调色盘上的各种颜色,虽然各不相同,但混合在一起却能创造出最美的图画。
这不就是矛盾观带给我们的惊喜吗?6. 再来个有趣的比喻吧!矛盾观就像是魔术师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
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雕刻家的精心雕琢,就能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矛盾观来审视生活,发现其中的美好和潜力。
7. 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用矛盾观来探索世界了?别急,还有个小秘诀要告诉你:面对矛盾时,别害怕,更别逃避。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2d47a8650e52ea54189821.png)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第一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1、哲学是源于世界观的知识,研究对象是世界观。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法5、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
6、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7、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一、辩证唯物论 A、常用理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规律是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意识的特点6、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限制性角度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6063f51a37f111f1855b5d.png)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cbfe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4.png)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矛盾观是高考政治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那么,具体有哪些政治知识点需要记牢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不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既要重点……又要……)2.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重要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62b6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4.png)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重要知识点矛盾是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高二同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二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1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
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1)深刻理解含义: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明确命题旨意: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dc841551e79b8969022633.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b706e483c4bb4cf7ecd1f4.png)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三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d2fb57ad02de80d4d8409a.png)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部分整体也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将影响整体,特别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②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6、发展的普遍性及其实质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7、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发展的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8、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53c9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5.png)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高三学生在学习哲学时,经常会接触到矛盾概念。
矛盾是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高三哲学矛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矛盾的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包含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关系。
这种对立关系既是事物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内部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矛盾的分类根据矛盾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其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内部变化和发展的主导矛盾,次要矛盾则相对次要。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着重关注主要矛盾,认识到它对事物变化的决定作用。
三、数量矛盾和质量矛盾矛盾还可以分为数量矛盾和质量矛盾。
数量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差异程度,质量矛盾则是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的性质差异。
数量矛盾是质量矛盾的基础和表现,通过数量矛盾的变化,最终可能引发质量矛盾的改变。
四、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的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各个领域都普遍适用。
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片面看待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是要采取辩证的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矛盾全貌。
五、矛盾的解决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矛盾的解决有两个主要方式,一是通过内部因素的调节和变化,实现矛盾的消除或转化;二是通过外部因素的介入,引发新的矛盾产生。
矛盾的解决是事物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之一。
六、实践中的矛盾在实践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是我们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善于分析矛盾,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结语矛盾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矛盾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矛盾的概念、分类、规律和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分析问题更加深入。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矛盾观部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0546abaeaad1f347933f1e.png)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第一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1、哲学是源于世界观的知识,研究对象是世界观。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法5、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
6、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7、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一、辩证唯物论A、常用理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规律是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意识的特点6、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限制性角度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人与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事求是)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笔记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7a52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a.png)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笔记引言:在哲学领域中,矛盾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用于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三哲学学习中的矛盾知识点进行笔记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矛盾的基本概念1.1 矛盾的本质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动力源泉。
1.2 矛盾的主要特征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对立统一性、斗争性、主流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了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矛盾的分类与表达2.1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部矛盾指事物内部的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关系;外部矛盾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
内外矛盾相互作用并推动事物的发展。
2.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矛盾;次要矛盾是次重要的矛盾,在主要矛盾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2.3 绝对矛盾和相对矛盾绝对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如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等;相对矛盾是可以通过一定条件和方法得到解决的矛盾。
3. 矛盾的转化和发展3.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性是指不同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规律和发展方式。
3.2 矛盾的转化过程矛盾的转化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种矛盾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矛盾,通过矛盾的解决达到事物发展的目标。
3.3 矛盾的发展规律矛盾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矛盾斗争发展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普遍性规律等。
4. 矛盾的辩证思维方法4.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的思维方法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2 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包括辨证分析、综合观察、矛盾调和、矛盾转化等,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全面把握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结语:矛盾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思维工具。
通过对高三哲学学习中的矛盾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矛盾理论,提高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71cd9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c.png)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政治里超级重要的矛盾知识点。
说起矛盾,这可有意思啦!矛盾就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就好像咱们有时候既想出去玩,又想在家好好学习,这就是一种矛盾。
对立呢,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方面。
比如光明和黑暗,它们就是对立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没有黑暗。
统一呢,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像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好就没有坏。
另一方面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比如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在努力之后可能就变成了成功。
矛盾还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哟!普遍性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咱们生活中到处都是矛盾,别想躲开。
特殊性呢,就是每个矛盾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产生的矛盾可能都不一样。
理解了矛盾,能让咱们更聪明地看待世界,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别害怕,说不定那就是一个能转化的矛盾呢!怎么样,小伙伴们,矛盾是不是挺有趣的?稿子二哈喽呀,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唠唠高中政治里的矛盾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矛盾就像个神秘的小精灵,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矛盾可不简单,它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就像一场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主要矛盾,其他不太重要的就是次要矛盾。
但要注意哦,主次矛盾会变来变去的。
矛盾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这就像看一个人,优点可能是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略缺点这个次要方面。
而且哦,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矛盾。
所以解决问题不能一刀切,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呀,矛盾的世界丰富多彩,搞懂了它,能让咱们更明白生活的道理,处理事情也能更得心应手。
加油哦,小伙伴们,和矛盾小精灵好好相处!。
高中政 治矛盾知识点
![高中政 治矛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5ff8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0.png)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矛盾的相关知识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矛盾的概念、基本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方面,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矛盾的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们在学习成绩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这就是一种对立。
但同时,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又共同构成了这个班级的整体,他们在班级的学习氛围、活动参与等方面又有着统一的联系。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比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好就无所谓坏。
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成语就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2、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比如,在生物界中,弱肉强食就是一种斗争;在人类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一种斗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同一性是斗争中的同一性,斗争性是同一中的斗争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在自然界中,四季的更替、生物的进化等都包含着矛盾;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等贯穿了社会发展的始终;在思维领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也充满了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政治总结矛盾知识点
![政治总结矛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9da4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f.png)
政治总结矛盾知识点在政治理论中,矛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各种政治理论之中,对于政治的发展和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政治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政治学中,矛盾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矛盾的阶级和阶级关系;二是矛盾的形式和内容。
1. 矛盾的本质和特点矛盾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是不同事物和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政治学中,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的矛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国际关系矛盾。
在一国的政治领域中,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内部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同的矛盾又存在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矛盾的核心是对立。
矛盾是由相对事物的对立矛盾构成的。
矛盾的对立关系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能够加强人们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促进社会的进步。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存在的基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进步的源泉。
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 矛盾的发展规律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规律是矛盾运动和矛盾斗争的规律。
矛盾运动是矛盾的消长和变化过程。
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是矛盾运动和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的发展规律表现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矛盾之间的矛盾分化;矛盾的新的对立面和新的对立方的出现;矛盾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矛盾的曲折发展和变化过程;矛盾的解决和发展的阻碍和进展等。
矛盾的发展规律是矛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的规律。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规律是政治生活发展的基本规律。
3. 矛盾的调和与发展矛盾的调和和发展是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调和和发展是政治发展和变革的根本规律。
政治生活的发展和进步,要靠矛盾调和和发展来实现。
矛盾的调和和发展,也是政治生活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
在政治生活中,矛盾的调和和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状况和条件,采取不同的调和和发展方式。
矛盾的调和和发展是政治领导者正确处理矛盾和改善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政治必修四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7867517cd184254b3535cb.png)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①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同于生活中所讲的逻辑矛盾。
②“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③指事物内部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事物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两方面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例②: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②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三种表现: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只有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
如“上”与“白”)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三 哲学矛盾知识点
![高三 哲学矛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f76b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4.png)
高三哲学矛盾知识点哲学矛盾是学习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三的学习中,哲学矛盾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阶段哲学矛盾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矛盾的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两个或多个对立面。
例如,生命与死亡、存在与不存在等都是矛盾的对立面。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各种矛盾。
例如,在自然界中,物质的矛盾表现为量的矛盾和质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矛盾。
三、质量矛盾和数量矛盾质量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质的对立面,其表现为事物性质的矛盾。
数量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数量对立面,其表现为事物数量的矛盾。
质量矛盾和数量矛盾在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四、矛盾的主要形式矛盾的主要形式包括对立矛盾和同一性矛盾。
对立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两个对立面。
同一性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对立面。
对立矛盾和同一性矛盾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矛盾的发展规律矛盾的发展规律包括普遍性、特殊性和重要性。
普遍性是指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特殊性是指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事物的特点而有所不同;重要性是指矛盾对于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六、矛盾的解决方法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实践的变革方法。
辩证的思维方法是指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矛盾问题;实践的变革方法是指通过实践改变事物本身,从而解决矛盾。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
总结:高三阶段的哲学矛盾知识点是我们理解事物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矛盾的概念、普遍性、质量矛盾和数量矛盾、矛盾的主要形式、矛盾的发展规律以及矛盾的解决方法等方面。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12e1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1.png)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作为高中政治的重要内容,矛盾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因素。
学生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矛盾、种类、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等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以下方面内容。
什么是矛盾矛盾是指存在于事物之间的互相排斥的因素。
也就是说,当事物内部或外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观点、目标时,就会产生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种类根据产生矛盾的事物不同,矛盾分为以下几类:1.经济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例如: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个人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
2.政治矛盾:在政治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例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3.文化矛盾:由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
例如: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4.社会矛盾:社会中各个阶层之间、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
例如: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产生原因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的冲突:当事物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时,就会产生矛盾。
2.观念的不同:不同的观念会导致认识上的差异,最终产生矛盾。
3.资源的分配: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会导致矛盾产生。
4.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的发展水平也会导致产生矛盾。
矛盾的解决方法矛盾的解决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舍弃一部分利益,以求大局和谐。
2.通过调解、妥协等方式解决矛盾。
3.发挥矛盾的作用,达到发展的目的。
4.通过权衡利益,解决矛盾。
总结矛盾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原因复杂,解决办法多样。
学生们需要深入理解各种矛盾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以便将来在实践中能够领会矛盾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高一政治矛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政治矛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7648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c.png)
高一政治矛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矛盾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政治学中,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体之间或社会主体内部产生的矛盾关系。
高一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政治矛盾的知识点,这里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政治矛盾。
1. 社会矛盾与政治矛盾的关系社会矛盾是政治矛盾的基础,政治矛盾是社会矛盾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形式。
社会矛盾是社会的内在矛盾,而政治矛盾则是社会矛盾在政治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政治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进行,包括法律、制度和政策等方式。
2.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是社会矛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相对次要的矛盾。
在高一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到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体之间或社会主体内部产生的矛盾关系中,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矛盾。
次要矛盾则是相对次要的矛盾,它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决定性影响。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和各个社会关系中,是社会运动的源泉。
特殊性是指矛盾具体表现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即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具体表现不同。
4. 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矛盾既具有斗争性,也具有统一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因利益、观念、意识形态等不同而发生的矛盾斗争。
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又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一定的统一,这种统一有利于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的发展。
5. 矛盾的发展规律与解决方法矛盾的发展规律表现为矛盾的普遍性、斗争性和曲折性。
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通过调节矛盾双方的关系、消除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以及通过改变矛盾双方的关系来解决矛盾。
6. 矛盾的利用与调节矛盾既可以被利用,也可以通过调节来解决。
利用矛盾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进步,调节矛盾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矛盾的平衡和解决。
总结:在高一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社会矛盾与政治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以及矛盾的发展规律与解决方法等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第一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1、哲学是源于世界观的知识,研究对象是世界观。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法5、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错误的。
6、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7、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一、辩证唯物论A、常用理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规律是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意识的特点6、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限制性角度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人与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事求是)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②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性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按规律办事?(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尊重客观规律。
(3)树立正确意识。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意识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5、意识的作用?①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
④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唯物论部分——易错易混知识点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依存,是不可分的(规律与主观能动性)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4、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5、立足国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
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7、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A、常用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树立正确认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限制性角度1、实践的特征(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材料?)(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树立正确认识。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4、认识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4)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真理的属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种是正确的。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4)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的发展过程(怎样发展真理?)(1)追求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认识论——易错易混知识点1、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2、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形式之一。
4、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5、人们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改造世界)7、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8、真理中包涵谬误。
谬误中包涵真理。
真理性的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9、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三:唯物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就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常用理论1、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要从固有事物联系把握规律,切忌主观臆造性;3、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是多样,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实现最优目标6、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因此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做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7、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限制性角度1、联系的特点:(属性)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要从固有事物联系把握规律,切忌主观臆造性;③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联系是多样,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实现最优目标(2)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因此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3)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3、系统优化的特征?(1)要做到系统优化就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易混易错知识点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4、部分和整体相互制约,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每一个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A、常用理论1、用发展观点看问题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要做好量的积累,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B、限制性角度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要做好量的积累,(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永不停息向前发展★2、辩证否定观和创新(1)创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①世界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创新。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
(2)怎样树立创新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①要立足实践,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④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材料•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对旧事物的否定)•③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对旧事物的肯定)•④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⑤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易混易错知识点:1、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质变就是发展。
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A、常用理论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