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和智能电网

合集下载

sgcc培训

sgcc培训

什么是“一特四大”战略?答: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型煤电、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什么是智能电网?(5分)答: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覆盖各个电压等级和电源接入、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集成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决策支持技术与先进电力技术,适应各类电源和用电设施的灵活接入与退出,实现与用户友好互动,具有智能响应和系统自愈能力,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报告和请示有哪些相同点?答:均为上行文,都有陈述意见、反映情况的内容●国网公司提出的“三不发生”要求是什么?(6分)答:确保不发生大面积信息系统故障停运事故,确保不发生恶性信息泄密事故,确保不发生信息外网网站被恶意篡改事故●简述SG186工程中186的含义答:1,指的是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

“8”,指的是八大业务应用,分别为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

“6”,是建立健全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分别是: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调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简述现代应急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含义。

(5分)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1分),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1分),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1分)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分)。

●高绩效团队的特征有哪些?答案要点:(1)共同的愿景和目标;(2)相关的技能;(3)相互的信任;(4)一致的承诺;(5)良好的沟通;(6)学习与创新;(7)恰当的领导;(8)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怎样更好地融入工作团队?答(1)扮演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总让团队出头做“好人”是扮演好团队角色的首要原则;其次,应主动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第三,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生产平台,实现生产 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这个平台包括了生产设备、物流系统、控制系 统等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在这 个平台上,企业可以灵活地调整生产模式和生产流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美国
美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另一个领军者之一。 美国政府提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手段, 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美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很多领先的企业和技 术,如通用电气、惠普、苹果等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实践。
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制造业基础依然 薄弱,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其次,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最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还 面临着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等问题。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 分析
目录
01 一、国际智能电网的 发展现状
03
三、智能电网发展的 挑战与未来趋势
02
二、中国智能电网的 发展现状
04 参考内容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种现代化形态,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 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分析和优化。在国内外,智能电网的 发展正在不断推进,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演示将探讨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

1、美国IBM提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2、奥巴马上任后的能源计划 3、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的问题,解 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 2、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 3、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 行和管理。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
登录历史数据库;
●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 ●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给间隔层、过程层执行;具有在线
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
●具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图像、
声音等多媒体功能;
●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
Interactive Smart Grid,互动电网定义为:
●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 ●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
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
●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
●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 ●实现电力、电讯、电视、智能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 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 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四大要素:
1、电子式互感器
3、网络化二次设备
2、智能化开关设备
4、IEC61850应用
与传统变电站的概要比较
1、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征

智能电网Smart Grid

智能电网Smart Grid

智能电网Smart Grid美国2001年EPRI最早提出“Intelligrid”(智能电网),并开始研究,欧洲2005年成立“智能电网(SmartGrids)欧洲技术论坛”,也将“SmartGrids”上升到战略地位展开研究。

目前,“智能电网”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术语和称谓为:“The Smart Grid”(DOE, USA,2008)。

2008年11月11日-13日,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特别会议上(Joint US-China Cooperation on Clean Energy -JUCCCE-)和18日-中美绿色能源论坛上的提法为:“Smart Grid”。

定义: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特征:智能电网主要特征要素为: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1)坚强(Robust)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信息安全的能力和防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

(2)自愈(Self-Healing)具有实时、在线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控制系统和预防控制能力,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Compatible)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正确、合理地接入,适应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接入,能使需求侧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和提高,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

(4)经济(Economical)支持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综述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综述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综述翟宇飞孙喜林Summary:智能电网的本质是运行在高冗余电力一次硬件基础上的,基于全输配送电系统大数据支持下的,高度自主化运行的電网系统。

近年来,随着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开采,不可再生能源临近枯竭,同时使用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仅仅依赖攫取不可再生能源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显然已不符合现如今中国的国情,以石油和煤炭为核心的化石能源时代注定在不远的将来宣告结束,新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的“混合能源时代”是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的新时代。

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混合能源时代”,中国亟需以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为支点,用更为科学的、环保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来替代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

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智能电网在中国迅速发展。

Key: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引言目前,智能电网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

国家为了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对电网建设项目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但推进智能电网的关键在于电力通信技术的运用。

与发电和输电网相比,配电网更为复杂,其通过降低输电电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直接与各种终端用户相连,完成了从发电到用电的最后一步。

配电网的功能和职责决定了其运行机制的复杂性。

目前我国配电网由于整体以辐射式、单环网居多等原因还存在可靠性低、网损高、无法实现实时控制等缺点。

这就需要更精确的故障诊断方法来提高配电网系统服务质量、维护系统安全稳定、减少系统能量损失。

1智能电网的背景和定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传统电网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在电网发展的瓶颈时期,亟需一个能够集能源资源开发、输送技术,传统电网已有的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功能,以及对终端用户各种电气设备和其他用能设施连接共享信息的数字化网络为一体的智能系统,这种智能系统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兼顾环境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

由于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建立智能电网的目标也存在差异,因此到目前为止对智能电网尚未有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定义。

2024版智能电网ppt课件

2024版智能电网ppt课件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的 应用及案例分析。
ABCD
2024/1/27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包括通信技术、量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 术、能源存储技术等。
智能电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智能电网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28
未来智能电网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7
关键设备
微网控制器、储能装置、保护装置等。
应用场景
偏远地区供电、海岛供电、数据中心 备用电源等。
15
储能技术与设备
储能技术类型
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 能)、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锂离 子电池)、电磁储能(如超导磁储能、 超级电容器)等。
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周 期等。
5G技术具备大带宽、高速率的特点,支持智能电网中海量数据的实时
传输和处理。
2024/1/27
0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
5G技术与边缘计算、云计算相结合,实现计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
利用。
24
区块链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探索实践
2024/1/27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区块链技术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方式,保 障智能电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024/1/27
储能设备应用场景
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峰谷调节、备 用电源等。
典型案例分析
特斯拉Powerwall家庭储能系统、电 网级储能电站等。
16
04 智能电网应用场 景
2024/1/27
17
居民用电服务提升
智能化电表
实现远程抄表、实时监测 用电量和电费计算,提高 抄表效率和准确性。

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下面,我结合大会主题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和空气、水、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资源。

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启了人类文明,拉开了能源发展史的序幕。

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油气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

18世纪中期,煤炭成为主导能源,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现代工业;19世纪后期,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和大发展。

到目前,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大规模开发使用化石能源不足300年,但已经面临三大严峻挑战,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一是资源紧张。

按目前的开发强度,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只能开采11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50多年。

二是环境污染。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在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的各环节,对大气、水质、土壤、地貌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许多地方已超过环境容量,大自然丧失修复能力。

三是气候变化。

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因。

自185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升已经超过1℃。

如不控制,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物种灭绝、粮食减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从2000年的143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15年的203亿吨标准煤。

预计到2030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260亿吨和300亿吨标准煤。

巴黎气候大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不转变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

应对三大挑战,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求,根本出路是建立安全、清洁、永续供应的能源保障体系,就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还来,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王贺新王鹏飞

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王贺新王鹏飞

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王贺新王鹏飞发布时间:2021-09-07T01:10:47.64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王贺新王鹏飞[导读] 在如今电网应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使供电设备的稳定与效率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保障整个社会供电系统的正常运作。

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摘要:在如今电网应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使供电设备的稳定与效率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保障整个社会供电系统的正常运作。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电力工程;应用引言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可靠的供电工作,在电力工程中更是能够展现出种种优势,它能够做到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相融合,使电网的运行效率更高,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可见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智能电网技术的主要性能1.1智能电网更加安全可靠智能电网最主要的性能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是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其自身的安全稳定控制装备十分齐全,并且拥有较强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分析电网设备中故障的类型、历史状态以及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能够精准预判电网发生故障的规律。

另一方面,智能电网通过评估风险,能够对风险提前发出预警,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防止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1.2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常情况下,电网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外界环境会对电网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如暴风、强降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会使电网陷入瘫痪,导致出现大范围的停电。

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维持供电能力。

智能电网中还存在有安全防护系统,能够预防部分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来破坏电网运行,明显增强了电力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智能电网还可以搜寻互联网攻击者,并自动反击互联网攻击者。

正因为智能电网存在有较强的反击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智能电网能够在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中有广泛运用。

2023年度国家电网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度国家电网工作总结报告
国家电网在电力设备研发方 面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 市场的认可,提高了国家电 网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电网在电力设备研发方 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研发团 队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电网在电力设备研发方 面的创新成果为电力行业的 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 了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电网的社会 责任
节能减排
国家电网在清洁能 源方面的投资和建
02
04
提供稳定、可靠和 高质量的电力服务, 满足全国14亿人 口的用电需求
03
采用先进的电力传 输技术,包括超高 压、特高压和智能 电网技术
电力服务
供电服务:保障居民、企业、政府等各类用户的 电力供应
输配电服务:建设、维护和管理输配电网络,确 保电力安全、稳定、高效地输送
电力交易服务:组织电力市场交易,促进电力资 源优化配置
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
02
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效率
03
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04
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电网的业务 领域
电力供应
01
03
04
国家电网致力于提高电力 供应质量和可靠性,保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023年度国家电网工 作总结报告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01
国家电网的 发展概况
02
国家电网的 业务领域
03
国家电网的 技术创新
04
国家电网的 社会责任
国家电网的发展 概况
国家电网的规模和地位
国家电网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覆盖全国 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既智能又节能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电网在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网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智能电网助力节能减排,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以及电力调度和通信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从智能电网发、输、配、变、用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的节能减排效果。

发电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环境价值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工程每年将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已累计发电近1.5亿千瓦时时至仲夏,塞外高原天高云淡,工程下辖的世界上机型最多的并网友好型风电厂、世界上装机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运转高效可靠,状态稳定良好,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喜人景象。

截至目前,国家风光储输工程已累计发电近1.5亿千瓦时。

位于河北张北县大河乡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地处风、光资源富集的国家级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示范电站。

工程运用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模式,积极采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新产品、新装备,按照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要求,自2011年12月25日实现竣工投产后,全面发挥大、广、全、新的特色优势,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通过有针对性地难点、重点攻关,初步实现了将难预测,难控制、难调度的风、光电源变成优质的绿色电源,成为我国在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中的新亮点。

参照国际通用的换算模式,工程实际每年将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燃烧760.79万升汽油、41.6万桶原油、9.36吨标准煤、1.01万立方米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相当于栽下460.2万棵10年树木每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

年二氧化碳减排量27万吨的数字指标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简单表象,更是代表国家在实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科学举措。

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考题

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考题

【第一期】1.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C )。

(A) 2001年12月29日;(B) 2002年10月29日;(C) 2002年12月29日;(D)2003年12月29日。

2.国家电网公司何时提出发展特高压(C )。

(A)2004年底;(B)2003年;(C) 2004年初;(D)2005年。

3.(C )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

(A)四个服务;(B)彩虹工程;(C)优质服务;(D)精细管理。

4.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业务是( A)。

(A)建设和运营电网;(B)优质服务;(C)建设电网;(D)品牌建设。

5.(A )是国网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A)《员工守则》;(B)供电服务“十项承诺”;(C)员工服务“十个不准”;(D)三公调度十项措施。

6.我国的能源战略是(D )。

(A)节能优先,煤为基础;(B)电为中心;(C)多元发展;(D)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1.C 2.C 3.C 4.A 5.A 6.D-------------------------------------------------- 【第二期】1.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社会责任是(D )。

(A)履行科学发展责任;(B)履行安全供电责任;(C)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D)以上皆是。

2.《“三公”调度“十项措施”》要求,统一规范调度信息发布内容、形式和周期,每月(A )日统一更新网站信息。

(A)10;(B)15;(C)5;(D)8。

3.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 D)。

(A)科学发展、安全供电;(B)卓越管理、科技创新;(C)沟通合作、全球视野;(D)以上皆是。

4.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是(B )。

(A)追求卓越,服务真诚;(B)努力超越,追求卓越;(C)服务真诚,追求卓越;(D)追求卓越,努力超越。

5.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 B)亿元设立“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工程基金”。

(A)1;(B)1.2;(C)1.1;(D)1.5。

超特高压型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探讨的毕业设计论文

超特高压型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探讨的毕业设计论文

超特高压型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探讨摘要建造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带动整个电力工业的优化,发电系统作为电力工业发、输、配、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向智能化方向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发电系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发电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剖析,然后据此提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协调发展的涵义。

接下来构建了评价发电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内部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外部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层级复杂的多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了智能电网研究背景情况,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然后分析了几种储能技术,最后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发电系统,指标体系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mart gidrABSTRACTSmart Grid is on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goals of China Power Grid.th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ll also develoP toward intelligent. Power system inorder teomPly with the smart grid. andulti mately realizeits sustainabil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e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smart grid environ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bas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the E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systemin the environment of smart Grid has an eweonnotation .The characteristies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nder the smart grid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and then the meanin go fi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Posed.Analyz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mart grid its concept featur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Then it analyze sever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inally it draw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prospect and summarizes its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problems.KEY WORDS: smart grids, electric accocation, generation system, index system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2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性 (3)1.3 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4)1.3 1 国外研究现状 (4)1.3.2 国内研究进展 (5)1.3.3 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 (6)1.4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8)第2章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的发展 (9)2.1 电网可靠供电概述 (10)2.2 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的特征 (10)2.2.1 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协调发展的涵义 (12)2.3 本章小结 (14)第3章智能电网下发电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6)3.1 构建原则 (16)3.2 外部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7)3.2.1 与其它能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7)3.2.2 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8)3.2.3 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8)3.2.4 与电网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9)3.3 发电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3.4 本章小结 (22)第4章基于简单的SVM智能电网环境下发电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24)4.1 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概念及方法 (24)4.2评价的指标处理方法 (25)4.3 基于SVM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过程 (25)4.4 本章小结 (27)第5章对发电系统实现协调发展的建议 (28)结束语 (31)谢辞 (32)参考文献 (33)外文资料翻译 (35)前言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并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

国网考试—特高压与智能电网习题

国网考试—特高压与智能电网习题

1以下不属于智能高压设备特征的是CA测量数字化B控制网络化C共享标准化D信息互动化2(B)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等应按照双重化原则进行配置A110KV B220KV C450KV D550KV3变电站全景数据统一信息平台的作用包括DA解决传统变电站存在的应用系统众多、信息孤岛林立等问题B为智能化高级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C实现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无线连接D以上都是4(C)是指通过对变电站内信息的分布协同利用或集中处理判断,实现站内自动控制功能或系统,其可行性依赖于网络通信和CPU处理能力。

A顺序控制B数据控制C站域控制D信息控制5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主要包括(B)A智能化变电站常规改造B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改造C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改造D以上都是6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是什么?坚持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

坚持传统能源开发与新能源开发并举,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低碳化采用坚持利用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并举,构建内外互补的能源供应格局坚持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促进能源大范围高效配置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举,激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7目前我国的电网网架(C)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电力供应A充分满足B基本满足C很难满足D大大超过8发展特高压电网的主要目标是(D)A大容量、远距离从发电中心向负荷中心输送电能B超高压电网之间的强互联、形成坚强的互联电网,目的是跟有效的利用整个电网内各种可以利用的发电资源,提高互联的各个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C在已有的强大的超高压电网上覆盖一个特高压输电网,目的是把送端和受端之间大容量输电的主要任务原来超高压输电转到特高压输电上来,以减少超高压输电的网损,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使整个电力系统能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并更经济,更可靠运行D以上都是9(B)世界上第一条1150千伏线路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契塔夫在额定工作电压下带负荷运行A1980.10B1985.8C1986.3D1988.610以下不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第二批试点工程的有(D)A大规模风电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B智能小区/楼宇支撑C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D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11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不包括以下(B)A配电自动化系统B智能电网设备综合状态监测系统C用电信息采集系统D智能楼宇/家居12(A)包括叶片、轮毂、机舱、塔桶(塔架)和基础等部分。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变,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已经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关键领域。

本文将对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的重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新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智能电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起高效、智能、安全、可靠、可更新的电力系统。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运用,并且提供更加灵活的电力供应服务,满足人民对于能源的多样化需求。

重点建设内容1. 智能能源系统智能能源系统是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智能能源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运营、智能保障和智能优化。

通过智能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统筹调度和优化运营,提高新能源消纳效率,实现电网的自主运营和高效运转。

2. 电力市场化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还需要围绕电力市场化进行。

电力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电价和供需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电网的运营效率。

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注重电力市场化的推进,推广市场化电力交易模式,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和透明。

3. 电网安全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离不开电网安全的保障。

电网安全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注重电网安全的提升和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电网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展方向1.自适应控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自适应控制将成为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

自适应控制指的是通过感知和判断当前环境和负载特征,自主实现电能转供、调峰储能、自动切换等智能化控制操作。

2.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能源消纳模式。

能源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实现新能源的优化分配和消纳,同时也促进能源的共享和交易。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

特高压输配电特高压输配电是以800kV以上电压等级为特征的一种高压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电网系统,具备自动化、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它将传统的电力系统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关键技术。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和特点智能电网是指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集成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对供电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的电网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 自动化管理:智能电网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线路、负荷进行监控和控制,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还降低了对人工干预的依赖。

2. 高效能利用:智能电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对电力设备和负荷的智能管理。

通过优化调度和灵活配置,能够有效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高可靠性:智能电网具备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及时发现电力故障和隐患,并自动进行故障切换和保护。

它能够快速恢复供电并降低对用户的影响。

4. 安全性:智能电网通过信息化系统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绝缘子、电缆、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缺陷和故障,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技术:智能电网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其中,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系统中。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电网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和监测电网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这些数据会经过处理和分析,为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3. 智能感知与监控:智能电网通过布置感知器和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线路和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送给运维人员。

4. 能源管理与调度: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调度和能源管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效利用和负荷均衡。

电网基建年度总结

电网基建年度总结

一、引言2023年,我国电网基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电网基建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肩负着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现将2023年电网基建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特高压输电工程:2023年,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四条直流线路和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联网工程等一系列交流项目稳步推进。

(2)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23年,全国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新增投产超过1.5万公里,累计达到约8.5万公里。

(3)配电网建设:2023年,我国配电网建设稳步推进,新增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超过400座,配电网供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1)智能电网建设: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累计建成1100座智能变电站、约3.8万座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

(2)电力系统运行监控:2023年,电力系统运行监控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

3.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1)电力安全生产:2023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电力安全事故。

(2)电力应急保障:2023年,电力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应对了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4. 电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电力供应保障:2023年,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电力市场化改革:2023年,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三、工作亮点1. 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突破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4年智能电网

2024年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迈向未来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电网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电网,又称智能电力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手段,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和优化,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清洁、互动和自愈能力。

智能电网不仅包括传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还包括了能源管理、信息通信、用户互动等多个方面。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1.信息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信息化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2.自动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自动负荷控制等。

3.互动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互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和能量互动,促进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能源利用效率。

互动化技术包括需求响应、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等。

4.自愈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自愈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我检测、自我诊断和自我恢复,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自愈化技术包括故障检测、故障隔离、故障恢复等。

三、我国智能电网的应用现状和前景1.应用现状: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发电环节,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在输电环节,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配电环节,我国已经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和调度;在用电环节,我国已经推广了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等应用。

2.前景展望:未来,我国智能电网将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1882年, 第一家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成立。
100多年来,输电电压由最初的13.8kV逐步发展到20,35,
66,110,134,220,330,345,400,500,735,750,
765,1000kV。
3
电网的发展历程
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高压(HV):35〜220kV; 超高压(EHV):330 〜750kV; 特高压(UHV):1000kV及以上。 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 特高压直流(UHVDC):±750kV和±800kV。
11
国 外 发 展 概 况
12
国外发展概况
前苏联
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 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 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 。
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 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
特高压与智能电网
06级电管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特高压
电网的发展历程
1875年,法国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标志着世界电 力时代的到来。
1891年,在德国劳芬电厂安装了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 它发出的三相交流电通过第一条13.8kV输电线将电力输送到 远方用电地区,使电力既用于照明,又用于动力,从而开始 了高压输电的时代。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
10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在我国,常规性是指
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4
电网的发展历程
❖ 1908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经 过15年,于1923年,第一条230kV线路投入运行; 1954年建成第一条345kV线路。从230kV电压等级到 345kV电压等级经历了31年。在345kV投运15年后, 1969年建成了765kV线路。
7
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
中国,1949年前,电力工业发展缓慢,输电电压按具 体工程决定,电压等级繁多: ❖ 1908年建成22kV石龙坝水电站至昆明线路; ❖ 1921年建成33kV石景山电厂至北京城的线路; ❖ 1933年建成抚顺电厂的44kV出线; ❖ 1934年建成66kV延边至老头沟线路; ❖ 1935年建成抚顺电厂至鞍山的154kV线路; ❖ 1943年建成110kV镜泊湖水电厂至延边线路。
❖ 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线, 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
10
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
❖ 2005年9月,中国在西北地区(青海官厅— 兰州东)建成了一条750kV输电线路,长度 为140.7 km。输、变电设备,除GIS外,全 部为国产。
❖ 2008年12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我国首条跨区 域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始于山西长治晋 东南变电站,经河南南阳开关站,止于湖 北荆门变电站。
在1991年,由于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电力需 求明显不足,导致特高压线路降至500KV运行。
13
前苏联1150kV输电线路地理接线 图
14
国外发展概况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个采用交流百万伏级电压等级输电 的国家,从1973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
1988年为了将福岛、伯崎6000至8000MW的核电向 东京输送,开始建立1000kV线路。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 已建成全长426公里的东京外环特高压输电线路。
8
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
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按电网 发展统一电压等级,逐渐形成经济合理的电 压等级系列:
❖ 1952年,用自主技术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 逐渐形成京津唐110kV输电网。
❖ 1954年,建成丰满至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
随后继续建设辽宁电厂至李石寨,阜新电厂
至青堆子等220kV线路,迅速形成东北电网
220kV骨干网架。
9
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
❖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全长 534km,随后逐渐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 1981年建成500kV姚孟—武昌输电线路,全长 595km。为适应葛洲坝水电厂送出工程的需要, 1983年又建成葛洲坝-武昌和葛洲坝-双河两回 500kV线路,开始形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网架。
❖ 1952年,瑞典建成世界上第一条380kV超高压线路。
❖ 196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第一条735kV超高压线路。
5
电网的发展历程
❖ 1952年,前苏联建成第一条330kV线路;1956年建成 400kV线路;1967年建成750kV线路。从330kV电压等级 发展到750kV电压等级用了15年时间。
日本建设了盐原、赤城两个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对 由多家制造商研制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在新近名特高压变 电站进行了长达8年的全电压运行考核。运行情况良好, 证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可满足系统的可靠运行。
❖ 1985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1150kV特高压输电线路。 从500kV电压等级到1150kV电压等级用了20年时间。
6
我国发展特高压的背景
我国在2020年发电量将达5000~5400TW·h,发电装机容 量将达到1100~1200GW,与美国2020年的预计发电量 (5500TW·h),发电装机容量(1250GW)大体相近。
❖ 欧洲和美国,在超高压输电方面,主要发展345kV、 380kV和750kV电压级, 500kV线路发展比较慢。1964年, 美国建成第一条500kV线路,从230kV到500kV输电,时间 间隔达36年。前苏联的500kV电压等级是在400kV基础上 升级发展起来的,1964年,建成完善的500kV输电系统。
我国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与负荷地理分布不均 衡:约68%的水力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约76%的煤炭资 源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70%的负荷则主要集中在东部 沿海。
我国电网发展战略——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
目前的500KV电网在传输长度、传输能量、和限制短路电 流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