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试题-食品卫生检验文档(1)
卫生检验类基础知识试题
![卫生检验类基础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d9d01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7.png)
卫生检验类基础知识试题# 卫生检验类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卫生检验中,常用的微生物指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沙门氏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酵母菌D. 大肠杆菌2. 以下哪项不是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化学物质?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抗生素D. 维生素3. 饮用水中,哪项指标的超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A. pH值B. 硬度C. 余氯D. 砷4. 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食品卫生检验?A. 食品生产过程中B. 食品包装前C. 食品销售后D. 食品进口时5.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其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食品口感B. 延长食品保质期C.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D. 改变食品颜色##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食品卫生检验中,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包括_______、_______等。
7. 食品卫生检验的目的是确保食品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 饮用水中,_______的测定是评价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9. 食品中的_______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10. 食品卫生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等。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要性。
12. 描述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13. 解释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14. 阐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 四、论述题(20分)15. 论述食品卫生检验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改进食品安全检验体系的建议。
## 参考答案1. C2. D3. D4. C5. B6. 营养琼脂、血琼脂7. 安全性、卫生性、质量8. 细菌总数9. 细菌10. 微生物培养、化学分析11. 食品卫生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预防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播,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卫生与检验学复习题word版本
![食品卫生与检验学复习题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4f68ebd41ed9ad51f11df214.png)
食品卫生与检验学 复习题1.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 性危害。
2. 食品污染:主要有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3. GLP :(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良好的实验室操作规范;指实验室实验研究的实施从计划、实验、 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实验室工作的可影响到结果和实验结果 解释的所有方面。
4. ADI :每日允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 take),指人每日摄入食品添加剂直至终生,而不会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危害的估计量,以体重为基准。
5. LD50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
LD50的单位为mg/kg 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 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6. 采样目的:检验样品感官性质上有无变化,食品的一般成分有无缺陷,加入的添加剂等外来物质是否 符合国家标准,食品成分有无掺假现象,食品在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有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各种微 生物的污染以及有无变化和腐败现象。
7. GLP 内容:①软件管理:将人员组织机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规程、记录档案等归入软件管理②硬件管理:将实验设施一仪器、设备,特别是实验动物的设施列入硬件管理8. 检验技术基本原则:质量原则、安全原则、快速原则、可操作原则、经济原则 9. 细菌的分类:致病菌、相对致病菌、非致病性微生物 10. 菌相: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称为食品的菌相 11. 霉菌在食品卫生监测中,以 AFB1作为污染指标 12. 霉菌结构: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基本毒性T 双键决定毒性) ,一个香豆素(致癌)13. 我国的还原漂白剂主要是亚硫酸及其盐类 14. 农药分类: (1)有机磷(敌敌畏,乐果,甲胺磷,对硫磷,敌百虫) :性质不稳定,属于神经毒物,可引起中枢神 经系统中毒;(2) 有机氯(DDT 和六六六):具有高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稳定性,在自然界不易分解; 15. 采样原则:①代表性和均匀性;②保持原有理化指标。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
![食品卫生学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73d46c33687e21af45a962.png)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卫生问题有( )A、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B、超出规定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C、超出规定限量D、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E、以上都是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 )A.防止食品腐败变质B.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C.提高食品质量及花色品种D.提高食品营养价值E. 以上都是3.下列哪种化学物质不是防腐( )是漂白剂A.丙酸钠B.焦亚硫酸钠C.苯甲酸E.山梨酸4.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不宜加入( )(防霉剂)A.苯甲酸钠B.山梨酸钾C.丙酸钙D.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二丁基羟基甲苯5.为防止油脂氧化,不宜加入( )A.BHAB.BHTC.焦亚硫酸钠D.没食子酸丙酯E.异抗坏血酸钠6.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是( )A.蔗糖B.果糖C.葡萄糖D.糖精7.下列属于天然着色剂的是( )A.苋菜红B.胭脂红C.柠檬黄D.新红E.高粱红8.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是( )A.高粱红B.姜黄C.苋菜红D.红曲色素E.胡萝卜素二、多选题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有( )A.改善食品品质B.防止腐败变质C.改善食品色、香、味D.掩盖食品的缺陷E.增加食品的重量2.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卫生问题有( )A.使用禁用的食品添加剂B.超出规定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C.超出规定限量D.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E.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3.食物防腐剂包括( )A.丙酸钠B.焦亚硫酸钠C.苯甲酸钠D.柠檬酸E.山梨酸钾4.食物抗氧化剂包括( )A.BHAB.BHTC.焦亚硫酸钠D.没食子酸丙酯E.异抗坏血酸钠5. 我国允许在食物中使用的护色剂有( )A.高粱红B.硝酸钾C.亚硝酸钠D.亚硝酸钾E.硝酸钠6.天然甜味剂包括( )A.木糖醇B.甘草C.麦芽D.糖精钠E.山梨糖醇7.人工合成甜味剂( )A.糖精钠B.麦芽糖醇C.甜菊糖甙D.甘草E.甜蜜素8. 常用的鲜味剂有( )A.L-谷氨酸钠B.亚硝酸钠C.胡萝卜素D.甜菊糖甙E.5’-肌苷酸钠9.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 )A.防止食品腐败B.改善食品色、香、味C.提高食品质量D.食品加工工艺需要E.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10. 我国允许在食物中使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有( )A.苋菜红B.胭脂红C.赤鲜红D.柠檬黄E.日落黄11.人工合成着色剂有( )A.柠檬黄B.日落黄C.姜黄D.靛蓝E.亮蓝三、简答题1.国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有什么法律和标准2.请例举10种以上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3.试比较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的区别食品卫生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E2.E3.A4.E5.C6.D7.E8.C二、多选题1.A、B、C2. B、C3.C、E4.A、B、D、E5. B、C、D、E 6、A、B、E7.A、C、E 8.A、E 9.A、B、C、D 10.A、B、C、D、E11.A、B、D、E三、简答题1.答:法律:1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公布<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公告》(总局2011年第52号公告)3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工作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37号公告)4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监督发[2009]21号)5卫生部等7部门关于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公告(2011年第4号)6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整顿办函〔2011〕1号)7卫生部质检总局关于规范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的公告(2011年第6号)8关于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有关监管工作的通知(质检办食监函〔2010〕981号)9关于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巩固阶段重点工作及要求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09]27号)10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的紧急通知(工商食字[2011]89号)标准: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 -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2493-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T14156-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食品检验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检验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dd74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7.png)
食品检验考试题及答案1. 食品检验的目的是什么?食品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通过进行食品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存在,确保食品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2. 食品检验中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哪些?食品检验中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物理检验:包括外观、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检验。
- 化学检验: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添加剂、重金属残留等。
- 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 毒素检验: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毒素,比如霉菌毒素、五环素类药物残留等。
3. 食品检验中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有哪些?食品检验中常见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物安全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数量的限制。
- 重金属残留标准:对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残留(如铅、汞等)的含量进行了限制。
- 农药残留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限制。
-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等进行了规定。
- 食品质量指标:对食品的物理性质、成分含量等进行了要求。
4. 食品检验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食品检验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细菌和病毒污染:食品中存在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或病毒(如诺如病毒、诺沃克病毒等)污染的情况。
- 农药残留:食品中存在农药残留,超过了安全标准。
- 霉菌毒素:食品中含有霉菌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的情况。
- 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中的添加剂用量超过了规定的安全标准。
- 重金属残留:食品中存在重金属(如铅、汞等)的残留,超过了安全标准。
以上是关于食品检验的一些常见问题及答案。
通过合理的检验方法和严格的监管,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检验理论试题及答案
![食品检验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5256d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a.png)
食品检验理论试题及答案食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和维护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食品检验的理论试题及答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食品检验概述食品检验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对食品的成分、性质、微生物含量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二、食品检验的理论基础1. 食品化学检验食品化学检验主要关注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等化学成分的分析。
这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可能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2. 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着重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以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
常见的微生物检验包括大肠杆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检验通过人的感官,如味觉、嗅觉、视觉和触觉,来评估食品的色泽、气味、味道、外观和质地等。
这是食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
三、食品检验的常用方法1. 理化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2. 微生物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用以识别和计数食品中的微生物。
3. 快速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食品的检测。
四、食品检验的标准化食品检验必须遵循国家或国际上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如ISO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规定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食品检验试题及答案示例试题一: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是什么?答案: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通常采用比色法,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比较颜色变化来定量。
试题二: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见的细菌种类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答案: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品分析复习题(1)
![食品分析复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05fb6b00ce2f0066f43322d4.png)
食品分析复习题(1)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选择题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3 )。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 )。
(1)浸提 (2)抽提(3)萃取 (4)抽取二、填空题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
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
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四、简答题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在食品分析中,由于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分复杂,而组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直接分析带来干扰,这就需要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将干扰物除去。
有的被测组分由于浓度太低或含量太少,直接测有困难,这就需要对被测组分进行浓缩,这些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
而且,食品中有些预测组分常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
食品卫生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362e6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58.png)
食品卫生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菌落总数——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外表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2.食品卫生监视管理——食品卫生执法主体以监视形式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自身管理部门卫生管理相结合的监视与管理,两者共同承当?食品卫生法?赋予的不同权利与义务。
3.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4.HACCP——沿着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连续地、系统地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与开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展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在关键控制点对危害因素进展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展校正与补充。
5.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6.水分活性——在同一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下,食品水分蒸气压(P)及纯水蒸气压(P0)之比7.GMP——食品良好生产标准,是为保障食品平安、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与技术要求。
GMP要求食品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质量管理与严格检验系统,确保终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8.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与色、香、味以及防腐与加工工艺的需要,参加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9.食品卫生学10.食品强化二、填空1、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起病、发病率、有的进食史;病症根本;中毒者及安康人之间传染。
〔季节性、急、高、一样、相似、不〕2、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其次是、、与。
此外乳制品、冷饮、饮料等也属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
3.为保证食品质量对冷冻工艺要求、。
快速冷冻、缓慢解冻4.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为与。
胺类与亚硝基化剂5.食品包装材料橡胶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单体与添加剂6.罐头食品变质表现为、。
胖听与平酸腐败7.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与杀灭病原菌及破坏毒素。
《食品卫生检验》试题(精选)
![《食品卫生检验》试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9ee86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4.png)
《食品卫生检验》试题(精选)第一篇:《食品卫生检验》试题(精选)2009-2010 学年第二篇:食品卫生检验案例:如果你是一位食品企业的质量主管,为保证员工能准确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减少由于用具的不清洁带来的污染。
请制定一个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新进和用后玻璃器皿的清洗标准。
一、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新进玻璃器皿的清洗标准:1、用任何洗涤方法都不得将玻璃器皿有所损伤,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药剂腐蚀玻璃器皿,玻璃器皿清洗后不能留下刮痕或裂痕。
2、新进玻璃器皿(包括载玻片、盖玻片、试管、吸管、平皿、三角瓶等)含有游离碱,以中和其碱质必须用2%的盐酸浸泡数小时,以中和其碱质,后用水冲洗干净,烘干至无水滴。
3、洗净的玻璃仪器应不挂水珠,如果仍挂水珠,则需将仪器重复洗涤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新的滤器应以热的盐酸或铬酸洗液边抽滤边清洗,再用蒸馏水洗净。
二、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用后玻璃器皿的清洗标准:1、用任何洗涤方法都不得将玻璃器皿有所损伤,不能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药剂腐蚀玻璃器皿,玻璃器皿清洗后不能留下刮痕或裂痕。
2、用洗衣粉、洗涤液、去污粉或肥皂清洗污垢,后用清水洗净,烘干至无水滴。
3、污染细菌的器材洗净后,需经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
4、用过的载玻片放入1%洗衣粉溶液中煮沸20~30min(注意溶液一定要浸没玻片,否则会使玻片钙化变质),待冷却后,逐个用自来水洗净,浸泡于95%的乙醇中备用。
盖玻片散入1%的洗衣粉溶液中,煮沸1min,待稍冷后再煮沸1min,如此重复2~3次(如煮沸时间过长会使玻片钙化变白且变脆易碎)。
待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
洗净后于95%的乙醇中浸泡。
带有活菌的载玻片或盖玻片可先浸在5%石炭酸,或2~3%来苏水,或0.1%升汞溶液中消毒24~48小时后,再按上述方法洗涤。
使用前,可用干净纱布擦去酒精,并经火焰微热,使残余酒精挥发,再用水滴检查,如水滴在玻片上均匀散开,方可使用。
5、血球计数板(或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使用后应立即在水龙头下用水冲净,必要时可用95%酒精浸泡,或用酒精棉轻轻擦拭,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
食品卫生检验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检验与标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2b0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4.png)
食品卫生检验与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 要称取2.1500g样品,需要用到下列那个仪器?()A.台秤;B.普通天平;C.精密分析天平;D.移液管2. 湿法消化在以下哪种玻璃器皿中完成?()A.圆底烧瓶;B.坩埚;C.灰化炉;D.凯氏烧瓶3. 正式灰化温通常在()℃左右。
A.450℃;B. 550℃;C.650℃;D.750℃4. 灰化的终点时,呈现()现象。
A. 透明蓝绿色;B. 有黑烟生成;C.无黑烟生成;D. 恒重5. 以下常作为干燥剂的是()。
A. 硝酸;B. 大孔树脂;C.硅胶;D. 碳酸钙6. 常压干燥法进行食品中水分测定时,盛样容器要()。
A. 灰白色;B. 轻微的质量变化;C. 事先要恒重处理;D. 没有肉眼可见的水分存在7. 样品分析检验后保存时间为()。
A.半个月;B.一个月;C.两个月;D.半年8. 在蛋白质测定过程中,6.25称为()。
A. 脂肪-蛋白质换算系数;B. 氮-蛋白质换算系数;C.蛋白质-水分换算系数;D.灰分-蛋白质换算系数9. 属于食品物理危害的是()A 经过加热处理的昆虫B 寄生虫C 杆菌D 尘土10. SSOP表示()A.卫生标准操作程序B.良好操作规范C.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D.出口食品登记规范11. 要称取2.15g样品,需要用到下列那个仪器?()A.台秤;B.普通天平;C.精密分析天平;D.移液管12. 湿法消化中的氧化剂为()。
A. ZnSO4;B. CuSO4;C. K2SO4;D. H2SO413. 消化的终点时,呈现()现象。
A. 透明蓝绿色;B. 有黑烟生成;C.无黑烟生成;D. 恒重14. 灰化进行前,盛样容器要()。
A. 灰白色;B. 轻微的质量变化;C. 事先要恒重处理;D. 没有肉眼可见的水分存在15. 样品在进行蔗糖含量测定时,蔗糖和还原糖的换算系数是()。
A.0.50;B. 0.95;C.1.20;D.6.2516. GMP表示()A.卫生标准操作程序B.良好操作规范C.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D.出口食品登记规范17. HACCP原理包括()A.确定关键限值B.危害分析和确定预防措施C.最终产品检验D.A和B正确18. 食品中超标的微生物属于()A.物理污染B.化学污染C.生物污染D.A和B均正确19. 检验用样品一式()A一份;B两份;C三份;D四份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药品和试剂可以用来进行湿法消化的有()。
食品检验复习题
![食品检验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07c22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7.png)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1.正确采样的意义是什么?答:样品是一批食品中的代表,是分析工作的对象,是决定一批食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所以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够正确地反应出整批被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内容,因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否则即使以后的一系列分析工作再严格、精确,其分析结果也毫无意义,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1、简述食品分析中预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意义。
答:原则:消除干扰因素,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使被测组分浓缩,以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重要意义:样品预处理是食品分析的重要过程,直接关系着检验的成败,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简述什么是蒸馏法以及常用的蒸馏方法3、答:蒸馏法是利用被除数测物质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分离为纯组分的方法。
常用的蒸馏方法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4、测定食品酸度时某些食品本身具有较深的颜色,如何处理5、答:某些食品本身具有较深的颜色,使终点的变化不明显。
可通过加热稀释、或用活性炭褪色、或用原试样溶液对照来减少干扰,若样品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就选用电位滴定法6、简述索氏抽提法的基本原理。
答: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抽提后,蒸去溶剂所提取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因为除了脂肪外,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质。
抽提法所得脂肪为游离脂肪7、常量凯氏定氮的原理是什么?怎样进行样品的处理答: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均匀的固体样品~2g,半固体样品2~5g或吸取液体样品2~10ml,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加入研细的硫酸铜0.5g,硫酸钾10g和浓硫酸20ml,轻轻摇匀后,安装消化装置,于瓶中上置于一小漏斗,并将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用电炉以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产生后,再继续加热微沸半小时。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测验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测验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042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1.png)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测验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什么?A. 确保食品的安全性B. 提高食品的口感C. 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D. 改善食品的外观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味精B. 糖C. 盐D. 甲醛答案:D3. 以下哪种食品容易滋生细菌?A. 蔬菜B. 肉类C. 水果D. 粮食答案:B4. 以下哪种方式不能有效杀灭细菌?A. 高温烹饪B. 低温冷藏C. 紫外线消毒D. 空气净化答案:D5. 以下哪种食品不属于高风险食品?A. 生肉B. 生蛋C. 生鱼D. 熟食答案:D二、判断题1.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答案:正确2. 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身体健康。
答案:错误3.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只能由政府部门进行。
答案:错误4. 食品的卫生质量与食品安全无关。
答案:错误5. 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可以提高食品企业的管理水平。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
答案:食品卫生质量监测主要包括对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食品运输和食品销售等环节的卫生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2. 请简述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答案: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包括改善食品的口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品的外观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请简述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答案: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二是提高食品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维护国家的食品安全形象,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某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其生产的肉类产品中含有瘦肉精残留。
1. 请分析该企业的违法行为。
答案:该企业的违法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食品生产;二是未对食品原料进行严格检测,导致瘦肉精残留的肉类产品流入市场;三是未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卫生检验复习题
![卫生检验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beb0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1.png)
卫生检验复习题卫生检验复习题卫生检验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饮用水、环境等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止潜在的卫生问题。
下面是一些卫生检验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一、食品安全检验1. 请简要介绍食品安全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2. 什么是微生物指标检验?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微生物指标。
3. 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危害。
4.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并说明其作用。
5.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危害。
二、饮用水安全检验1. 饮用水安全检验的重点是什么?请简要介绍其检验指标。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并说明其含义。
3. 饮用水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危害。
4. 饮用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有哪些?请列举几种,并说明其来源和危害。
5. 饮用水中常见的放射性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危害。
三、环境卫生检验1. 请简要介绍环境卫生检验的意义和目的。
2. 环境卫生检验中常见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请列举几个。
3. 环境卫生检验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危害。
4. 环境卫生检验中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请列举几种,并说明其来源和危害。
5. 环境卫生检验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危害。
四、卫生检验的方法与技术1. 请简要介绍常见的卫生检验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卫生检验仪器和设备,并说明其作用。
3. 什么是质量控制?为什么在卫生检验中要进行质量控制?4. 请简要介绍卫生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5. 卫生检验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应用。
以上是一些关于卫生检验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卫生检验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只有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才能及时发现和防止潜在的卫生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卫生检验,为保障公众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3df200522e3f5727a5e962e7.png)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品支出总额的比重,实际上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在( D )以上生活为贫困。
A.50-59%B.45-50%C.20-40%D.59%以上。
2.屠宰加工企业的平面布局总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D )。
A.符合科学管理B.方便生产C.清洁卫生D.地势应高燥﹑平坦﹑有一坡度3.屠畜收购前的准备不包括( D)。
A.了解疫情B.物质准备C.人员分工D.严格检疫4.宰前检验的个体检查包括(D )。
A.静态的检查B.动态的检查C.饮食状态的检查D.看、听、摸、检5.宰后检验的“白下水”检验不包括( D )。
A.胃、肠及相应淋巴结B.胰及相应淋巴结C.脾及相应淋巴结D.肾及相应淋巴结6.猪头部检验检验要点不包括(D )。
A.颌下淋巴B.咬肌C.鼻盘、唇、齿龈D.腹股沟浅淋巴结7.肌肉僵直的根本原因为肌肉中B )含量的多少。
A.糖酵解酶B. ATPC.糖原D.葡萄糖8.在集贸市场上对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是(B )。
A.验章,查证,感官检验,处理B.查证,验章,感官检验,处理C.查证,感官检验,验章,处理D.感官检验,查证,验章,处理9.腌腊制品的盐卤浓度为(B )。
A.15%饱和盐溶液B.25%饱和盐溶液C.35%饱和盐溶液D.45%饱和盐溶液10.罐头类食品的外销检验取样其取样基数不得少于(C )罐,采取的检样全部进行感官、理化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化学检验不得少于取样数的1/10,且每批不得少于2罐。
A.3B.4C.5D.611.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A )。
A. 细菌性食物中毒B.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C.化学性食物中毒D.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E.真菌毒素12.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主要是由于(D )。
A.夏季食物易受污染B.进食熟肉类食品多C.人口流动性大D.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E.生熟交叉污染13.在我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常见的食品是( D )。
食品检验考试试题和答案
![食品检验考试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13a4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0.png)
食品检验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检验中,下列哪种微生物不属于食品腐败菌?A. 乳酸菌B. 酵母菌C. 大肠杆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A2.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中,常用的是:A. 比色法B. 气相色谱法C. 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A3.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土壤B. 水体C. 农药D. 食品添加剂答案:A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是:A. 薄层色谱法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D. 高效液相色谱法答案:B5.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是: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A6.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是:A. 比色法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微生物培养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C7.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是:A. 比色法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D. 高效液相色谱法答案:D8. 食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是:A. 比色法B. 气相色谱法C. 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B9.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中,常用的是:A. 比色法B. 气相色谱法C. 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C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中,常用的是:A. 比色法B. 凯氏定氮法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食品检验中,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A. 微生物培养法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微生物基因检测法D. 微生物形态学检测法答案:A, B, C12.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比色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A, B13.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A, B, C1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A. 薄层色谱法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D. 高效液相色谱法答案:A, B, C, D15.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包括:A. 比色法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D. 高效液相色谱法答案: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食品检验中,微生物的检测是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卫生检验试题
![卫生检验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1ccb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c.png)
卫生检验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人员在进行食品卫生检验时不需要佩戴手套?A. 食品厨师B. 食品外送员C. 食堂服务员D. 食品销售人员2. 对于餐具的卫生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需检查表面是否有明显污渍B. 必须彻底清洗并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C. 只需目视检查,不需要用手触摸餐具D. 餐具的卫生检验不是很重要3. 食品中残留农药的卫生检验应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进行:A. 目视检查B. 酶联免疫测定法C. 葡萄糖酸氧化法D. 味道检测4. 下列哪种情况是属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指标?A. 味道鲜美B. 颜色鲜艳C. 品种多样化D. 检出有毒有害物质5. 食品卫生检验中,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A. 目视检查B. 营养基培养法C. 味道检测D. 酶联免疫测定法二、判断题1. 食品卫生检验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2. 食品卫生检验只需要对食品进行外观检查,不需要进行化验。
3. 餐具的卫生检验主要依靠目视检查,无需进行实验。
4. 食品卫生检验中,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
5. 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验只需进行目视检查即可判断是否合格。
三、问答题1. 食品卫生检验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 食品卫生检验中,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种并简要介绍其原理。
3. 餐具的卫生检验为什么十分重要?请阐述其重要性。
4. 食品中残留农药的卫生检验方法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三种。
5. 食品卫生检验中,如何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请简述其步骤。
注意:以上题目为示例,具体试题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4. D5. B二、判断题1. 正确2. 错误3. 错误4. 正确5. 错误三、问答题1. 食品卫生检验的目的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检验食品的卫生指标,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
2. 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测定法和快速荧光检测法。
食品与卫生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食品与卫生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6c7c23f242336c1eb95e91.png)
1 食品污染:是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外源性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或食物成分本身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2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真菌或真菌毒素以及病毒等的污染其中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最常见。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按其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可分为三类①致病性微生物②相对致病微生物③非致病性微生物。
污染途径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
3 食品中的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微生物能利用的水是游离水。
食品中所需要的水不是取决于食品的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Aw),Aw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故Aw 小的食品较少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一般来说,细菌生长所需Aw>0.9,酵母为>0.87,真菌为>0.84 抑菌成分,有些食品含有天然抑菌物质,如鲜奶中的乳铁蛋白,鸡蛋清中的溶菌酶,草莓和葡萄皮中存在的酚类化合物等,在一定时间内可起到某种程度的防腐保鲜作用。
5 大多数细菌在PH为7.0左右生长最好,少数在PH4.0以下也能够生长。
6 细菌菌相:将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称为食品的细菌菌相。
7 反应食品卫生质量的污染指标有两个:一为菌落总数,二是肠菌群8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其PH、培育温度与时间、技术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9 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这些菌属中的细菌,均系来自人和温和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35-37摄氏度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杆菌。
食品卫生学意义:一是作为食品受到人与温和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因为大肠杆菌都直接来自人与温和动物粪便,二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因为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且在一般条件下大肠菌群在外界生存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是一致的。
食品卫生检验复习资料答案版
![食品卫生检验复习资料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91d1ea172ded630b1cb65d.png)
一、名词解释1、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3、细胞病变效应:多数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可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4、干扰现象:某些病毒感染细胞时不出现CPE或其他易于测出的变化,但能干扰在其后感染的另一病毒的增殖。
5、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6、选择性增菌:沙门氏菌检验中,是沙门氏菌优势繁殖,其他细菌受到抑制。
7、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8、终未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9、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10、微生物生化反应 :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方式和条件等来鉴别细菌的种类、属种的试验。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
12、生物型:基因型相同个体的总称13、卫生指示菌 :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14、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其可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
1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把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检测试验。
16、PCR: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
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并设计引物做启动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a0277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c.png)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食品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食品生产技术B. 食品加工工艺C. 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D. 食品的营养成分答案:C2.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A. 原料污染B. 加工污染C. 包装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包括哪些?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是什么?A. 随意使用B. 按需使用C. 安全、合理、有效D. 仅用于提高口感答案:C5. 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哪些?A. 生产日期B. 保质期C. 营养成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包括:A. 微生物作用B. 酶的作用C. 氧化作用D. 光照作用答案:ABC2. 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A. 农药残留B. 重金属C. 食品添加剂D. 放射性物质答案:ABD3. 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包括:A. 亚硝酸盐B. 多环芳烃C. 丙烯酰胺D. 黄曲霉素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
()答案:错误2. 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说明其安全性越高。
()答案:错误3. 食品的卫生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答案:正确4. 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高温杀菌完全消除。
()答案:错误5. 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对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包括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的来源、性质、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等。
2. 描述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方法。
答:控制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包括:保持食品原料的清洁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杀菌;使用安全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教育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检验:是卫生检验专业中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和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任务: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验,研究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理论和新分离、分析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相对密度:是物质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
通常指20度时,某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20度纯水质量的比值,以d表示。
d=20度时液体物质的质量/20度时水的质量。
食品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a.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b.样品的预处理,使其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c.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d.检测结果的计算,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或统计分析;e.按检验目的,报告检测结果。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即所采集的食品样品应该反映总体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二是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食品样品的保存:a.稳定待测成分;b.防止污染;c.防止腐败变质;d.稳定水分.(应做到净、密、冷、快。
)食品水分测定:a.直接干燥法(适宜于谷物及制品、豆制品、卤制品、肉制品等)b.减压干燥法(适宜于淀粉制品、蛋制品、油脂、糖浆、味精、水果、蔬菜等。
)c.蒸馏法(适宜于含有醇类、醛类、有机酸类、挥发性酯类等样品)d.卡尔-费休法(用以食品、医药卫生、石油化工、日用化工、农业等诸多行业,也可用来校正其他分析方法和测量仪器及在产品质量监控中测定水分的含量。
)9. 恒重:以分析天平测量时,两次误差在2mg之内则为恒重。
10. 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原理:食品样品与硫酸、硫酸钾、硫酸铜一起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氨。
然后在氢氧化钠作用下,经水蒸气蒸馏使氨游离,用过量硼酸溶液吸收后,再以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出总氮量,并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
试剂作用:硫酸铜--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钠--提高沸点。
换算因子:含氮量*6.25=蛋白质含量。
11. 粗脂肪:用有机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直接提取食品中的脂肪时,因少量脂溶性成分,如脂肪酸、高级醇、固醇、蜡质、色素等与脂肪混在一起,故称粗脂肪。
12. 总脂肪: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之前,先加酸或碱进行处理,使食品中结合脂肪游离出来,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后所测得的脂肪。
13. 索氏提取法原理:在索氏提取器中,以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提取食物中脂肪,称残留物的质量,即可测得样品的脂肪含量。
14. 还原糖:单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而具有还原性,麦芽糖、乳糖分子中含有潜在的游离醛基也具有还原性,统称为还原糖(蔗糖不具有还原性)15. 单糖:指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物质。
16. 双糖:指经水解后可产生两分子相同或不同单糖者。
17. 多糖:指经水解后可产生至少6分子单糖者。
18. 蔗糖分解后=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麦芽糖分解后=2分子葡萄糖;乳糖分解后=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
19. 斐林试剂: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由硫酸铜和次甲基蓝混合配制)和乙液(由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和亚铁氰化钾混合配制)20.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还原糖的原理:样品经除蛋白质后,其中的还原糖将铜盐(斐林试剂)还原成氧化亚铜,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将沉淀溶解,而三价铁盐被定量的还原为亚铁盐,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计算氧化亚铜含量,再查糖量表得出相应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质量。
21.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22. 灰分: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质就成为灰分。
23. 总灰分: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类,以及一些其他杂质。
24. 保健食品:指吃后对保持身体健康有帮助的产品,介于普通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产品,大部分保健品的本质是浓缩的一些营养素的小量食品。
及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机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鸡西、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5. 保健功能:包括纠正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人体营养失衡;调节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异常;抑制或缓解有关的病理过程。
26.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以及满足食品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7. 食品添加剂应具备以下条件:a.应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证明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和限量内,对人体无害,长期摄入后不致引起慢性中毒;b.食品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加人体正常代谢,或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除体外;或因不能被消化道吸收而全部排除;c.加入食品添加剂后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各项理化指标应经卫生部门审定,对可能出现有害作用的杂质应限制其最高允许量。
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d.食品添加剂在达到加入目的后,最好能在后续加工、烹调过程中被破坏或排除,而不被人体摄入。
28.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天门冬酰胺酸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盐类、、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类各类来源的二氧化碳等);抗氧化剂(维生素E、茶多酚、BHA、BHT、没食子酸丙脂、D-异抗坏血酸钠);着色剂(天然色素--血红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化合物等;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日落黄、柠檬黄、靛蓝、亮蓝、诱惑红。
29.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狄氏剂、艾氏剂、氯丹、七氯、五氯芬等);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拌磷、二嗪磷、甲基对硫磷、乙硫磷、稻丰散、乐果、对硫磷);有机氮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速灭威、呋喃丹、甲萘威、异丙威、仲丁威);除虫菊酯农药(溴氰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氨菊酯等)。
30. 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或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
31. 兽药残留:指食品动物用药后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32. 兽药残留的危害:毒性作用、耐药性、过敏反应、激素(样)作用、污染环境影响生态。
33. 同化激素:一般是白色结晶或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醇、丙酮、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植物油。
34. 激素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扰乱激素平衡,导致内分泌相关肿瘤、出生缺陷、生育缺陷、性早熟,男性女性化,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
35. 黄曲霉毒素(AFT):a.来源: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
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易被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动物可因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在内脏、血液、奶和奶制品中检出毒素。
b.危害:黄曲霉菌毒素属于剧毒物,作用部位主要为肝脏,一次食入中毒剂量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增生、肝出血等。
持续摄入AFT所造成的慢性中毒,表现为生长障碍、肝功能变化、肝组织学变化等。
黄曲霉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
C.卫生标准:1975年WHO制定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ug/kg.我国黄曲霉毒素的容许量为AFTB1在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20ug/kg;大米、其他食用油<=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ug/kg;AFTM1在牛乳、乳制品中(按含牛乳量折算)<=0.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36. 铅:a.来源:(1)植物通过根部直接吸收土壤中溶解状态的铅;(2)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接触到的设备、工具、容器及包装材料都可能含有铅,在一定条件下铅逐渐会进入食品中;(3)工业“三废”污染环境,从而污染食品。
b.危害:铅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可损伤脑组织、造血器官和肾脏,危害较大。
主要中毒症状有肠胃炎、口腔金属味及齿龈金属线、头晕、失眠、贫血、便秘及腹痛,严重时可造成共济失调和瘫痪。
铅可致染色体及DNA断裂,还可导致胚胎发育迟缓和畸形。
铅还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铅可严重影响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c.检测方法(金标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37. 砷:a.来源:含砷农药的使用,如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钠和三氧化二砷等;食品加工时,使用某些含砷化学物质作原料,食用色素或其他添加剂,可能使所加工的食品受到污染;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常含有大量的砷。
水生生物对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所以海产品中砷含量较高。
b.危害:单质砷毒性小,但砷化合物都有毒,尤其是无机砷常为剧毒物,可引起人体急、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引起重度胃肠道损伤和心脏功能失常,表现为剧烈腹痛、昏迷、惊厥直至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皮肤色素沉着,四肢血管堵塞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人类肺癌和皮肤癌。
c.检测方法(金标准):氰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
38. 汞:a.来源:食品中的汞主要来自环境污染。
用含汞废水灌溉或不合理地使用含汞农药,会使农作物的含汞量增高。
含汞工业废水可污染水体,水体中的汞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水生生物中,所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或海产品含汞量远高于其他食品。
b.危害:各种形态的汞均有毒。
无机汞不容易吸收,毒性较小。
单质汞易被呼吸道吸收,烷基汞易被肠道吸收,毒性大。
汞在体内易蓄积,蓄积部位主要在脑、肝和肾内。
汞的毒性主要是损害细胞内酶系统和蛋白质的巯基,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甲基汞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c.检测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39. 镉:a.来源:工业污染,以及含镉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农作物中水稻、苋菜、向日葵和蕨类植物对镉吸收力较强。
此外,水生生物对镉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富集倍数达4500倍,甚至更高。
所以海产品、水产品及动物内脏镉含量高于植物性食品。
b.危害:镉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肝。
镉对体内巯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
由于钙的大量流失,导致体内出现钙的负平衡,使骨钙迁移而发生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
国内外研究表明,镉及其化合物对动物和人体有一定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c.检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法。
40. 食品中N-亚硝基类化合物:a.污染来源:一是农业上大量使用氮肥和含氮的除草剂,使蔬菜含有大量硝酸盐。